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11篇】4-7-79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快回答爱岗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1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仅供借鉴。

《一去二三里》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 篇一

【连一连】

把下面的汉字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再读一读,要认真哟!

【写一写】

看图读音节,在( )里写汉字。

【读一读】

读读下面的短文。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香山红叶红满天。

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

⑴ 师范读课文。

⑵ 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⑶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2、看图说话:

⑴ 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⑵ (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⑶ 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⑷ 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⑸ 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⑹ 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⑺ 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⑻ 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⑼ 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⑽ 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⑾ 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⑿ 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3、生练读:

⑴ 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⑵ 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⑶ 学生自己练读。

⑷ 指名读,集体评价。

⑸ 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4、自学生字:

⑴ 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⑵ 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⑶ 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5、检查自学情况:

⑴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 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⑶ 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1、一去二三里

插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图      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

3、教学笔画“一”(横)。

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

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小组汇报。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三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一、说教材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说学情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五、说教学设计: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1、导语激趣。

用游戏形式复习拼音,设计这一道复习题的目的是复习学过的韵母和音节,这些韵母和音节都和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有关,给学生学习本科生字打下基础。

2、交流学习一至十。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个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出示篮球图,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这样设计主要十为了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并鼓励学生提前认识字,交给学生认识字的方法,激发识字的兴趣。

3、题目中认识“去”和“里”。

这样识字不光可以让学生牢牢地记住“去”和“里”,还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一去”是一路走去,“一里”大概绕学校操场走一圈)。

4、诗中记字,正确读诗。

一路走出二三里,图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不同形式的读不仅让学生熟记本课生字,同时也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5、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学会观察生活、使用汉字,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咏雪诗》的出示,更是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出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6、作业。

把你今天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你最喜欢的人——更加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展示自己的欲望。

六、课后反思: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亲自实践的`过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使识字效果得以巩固,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在朗读教学中,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同时,我也体会到要想做一个优秀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如胡宇阳同学不小心踢断多媒体连接线造成课件无法使用的情况时,我的思路受到影响,说的话有些出现了语病、过渡不自然等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锻炼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让儿童喜欢这童谣,乐意朗读,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策略】

1、让学生反复接触汉字,创设情景,配以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文中出现的常用汉字。小朋友已在生活中认识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展识字的形式,加强写字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

3.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童谣,编儿歌

3、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重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做游戏,找自己的兄弟姐妹,巩固“一”到“十”10 个生字。

现在我们把“一”到“十”看作10个姐妹,一最小,十最大。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任选一个数字,并大声读出来,在请专心听讲的小朋友当他的姐妹。找对的小朋友有奖。

1、请一名学生任选一个数字,如:六,并大声读出来,出示给大家看。

2、其余学生按老师的要求,上台找相应的汉字。如:老师说“请找出它的五个妹妹。”

3、5位学生上讲台找出“一”到“五”5个汉字,并从小到大排好顺序。

4、全班齐读这五个汉字。

四、学习儿歌,巩固所学的汉字。

1、出示儿歌,没学过的生字要注上拼音。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2、学生自由读童谣。

3、请个别会读的学生读一读。

4、同桌互读小组读,全班读

5、出示数字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齐读

(3)能告诉老师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这首诗里也有数字)

五、你我编童谣

1、要求用上本课学过的汉字,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汉字。

2、和自己的好伙伴共同编写童谣,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方法记录童谣。

3、展示童谣,互相学习、交流。

六、写字

汉字朋友邀请大家去参观它们的房间,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房间,那生字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田字格,用儿歌来介绍: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来帮它,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七、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去二三里》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一幅郊外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古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课文插图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古诗意境。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我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来理解词义读通诗句。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通诗歌,感知课文内容。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是,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下面老师考你看谁能把下面几个音节读的又快又准确:

1.出示小黑板。

ái iǔ ān ūn īng èr

zhi chi si yi wu

jia zuo hua

2.谈话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去(qù)、里(lǐ)”。

板书课题:一去二三里

读题。

二、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

2.介绍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齐读课题。“一去二三里”重点读“去”和“里”。

3.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让学生边拼,边读,从文中找出生字。

2.板书生字,教学生字。

yí qù èr sān lǐ sì

一 去 二 三 里 四

wǔ liǜ qī bā jiǚ shí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借助拼音识字,重点指导,上声读音,和“四”与“十”平翘舌的讲法。

抽读生字卡片,全班读,个别读。

借助课文插图识字。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巩固生字

1.通过看图后完成下题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级小学生学完拼音后接触到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教学中既集兴趣、知识、能力为一体,又能比较准确地体现编者的意图,是我设计教案的着眼点。

在本课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扎扎实实识字,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我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鼓励他大胆学习新知识,通过自主研读,自读自悟,并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意,通过烟村、亭台、山、房屋、树木、花、草等构成乡村美景图,以此培养学生良好观图习惯。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不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由于多年承担高年级教学,对6、7岁小朋友应从趣味贯穿整修课堂,过渡不自然,缺少儿童化语言,今后在自己的教学中,应着重考虑自己针对的教学对象。

这节课读的不够,应采用多种方法读,如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

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大体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2、学会汉字一、二、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表、田字格

一。 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拼音学习一首古诗。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哪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你能说得更好吗?]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下面这些音节读准

二。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齐读一遍。

2(出示er )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 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 出示ting san cun )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你读时怎样区分?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一句话,先请同桌小朋友互相帮助读一读。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哪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① 这一次难度很大让我们仔细听电脑老师是怎样朗读这首诗的。

② 你能读得和她一样好吗?我要求小小组一起合作,要求: 先说说你们喜欢图中的哪些景象?

③ 然后一组同学可以以各种形式朗读,一定要读出你对美丽景色喜欢的感情。

7小朋友表演

8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吗?现在请小朋友眯起眼睛,把课文轻轻背一边,一边背,一边想象,好象你走进了这个小村庄里。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开火车)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看谁找得准,看谁找得快?

3.我们知道四线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里呀?

4.在平时的笔画训练中小朋友们已经熟悉四线格了,下面我们就轻松一下,一起来做田字格课间操。

5.今天我们就先帮一 二 三安个家好吗?

先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哪一个细心的孩子告诉我写笔画 横 要注意什么?

根据小朋友的要求我来写横。(起笔要稍重行笔要果断,稍微向上斜,收笔要稍顿。

.一起书空

6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 ,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 一 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7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

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8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

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有什么不同,分别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们说的很对,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

9请  读(出示三)齐读。

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

再请同桌互相合作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4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一去二三里>>和三个生字"一 二 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一去而三里》反思

本课《一去二三里》是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又注意采取韵语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认字,受到美的熏陶。体现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本课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重在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和“去”和“里”这两个汉字和能够有感情得朗读这篇古诗。

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一个情境,从前,有个小朋友跟着妈妈一起去姥姥家,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在语言发展中识字。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生字,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请学生看图说话,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随机教学字,这样使学生的识字教学与语言的学习同步。即发展了语言又认识了生字。

存在的不足之处:

有感情朗读课文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对美丽景色的憧憬和向往,才能充分体会图片中小朋友的心情。我在本课时的朗读中,教学设计得比较呆板。局限于本堂课的“语言场”,只是一味请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情,先分析了诗句,然后马上就请学生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并未很好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亲身体会诗句中的美景,切实感受到诗句的美丽,也没有很好起到老师示范朗读的作用,所以本课时学生朗读还不到位。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语言,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课标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七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一)第一课。本课是一首古代童谣,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会写生字“一”,认识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意境美。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读、范读、同伴互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汉字。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导入新课时,用数学上学的数字来引出本课要学的十个表示数目的汉字,使学生能很快掌握这十个汉字。

二、看图学童谣。

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

三、指导写字。

写好“一”字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应在学生观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在学生描红和写字时,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别辅导。

四、识字(一)只是一个教学的载体,怎样来让学生通过载体的学习来引发学习的愿望呢?在课外延伸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的愿望与积极性。

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说明】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说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色的花。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诗中的画面,图二帮助学生认识和运用十个数字。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建议】

一、认字、写字

1、认字:

12个生字重点在读准字音,区分平翘舌音“四、十、三”。教学中可让学生先尝试认读图二下面的生字,再借助文中的注音纠正读不准的音。如同桌的两个学生,一个认我会读的字,另一个对照拼音听读准否,听完后帮一帮,然后交换角色。学生自练后,教师用卡片检查,开火车比比哪组读得既准又快。

认记生字为教学难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认字积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记牢。如“八”与“入”、“九”与“几”字形相近,可让学生想想“八、九”各像哪个字,不同在哪里。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几”字出头“九”,“入”字分开“八”。巩固识字的形式要多样。如利用图二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阿拉伯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让大家读一读。又如用简笔画让学生选生字卡片填空(  )块田、(  )片瓜、(  )条鱼、(  )朵花、(  )个球。

2、写字:

学生第一次在田字格里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教他们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配上拍手儿歌记一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要会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一”,要认识并指导写法。一只有一笔“一”。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各半,长度相等。二两横上短下长,先上横后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也是竖中线两边左右各半,长度一样。三有三横,第三横长。从上到下,不仅左右各半,而且横与横之间距离相当。指导写字可教一个写一个,也可让学生先描一描,看看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为什么范字写得好?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并点拨要领。写字教学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本课是第一次指导写字,重点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描、临之后比一比,每笔要一笔写成。

二、词句

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虚数,意思是说距离不远,人家不多,有几座亭台,有许多花儿。本课只要求学生知道“里”在诗中的意思,其他词语注释仅供教师参考,不必专门解释。教学时让学生在插图中指指、找找即可。解释“里”要结合实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如果操场有400米的跑道,就告诉学生一里相当于操场跑道一圈多一点儿;如果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有200多米,就告诉学生一里相当于教室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总之,一定不照搬注释,抽象讲解。

三、朗读、背诵

课文儿童情趣浓,语句琅琅上口,边读边想,诗中的画面即可在脑中形成,在熟读之后可让学生背出来。

指导朗读时可启发学生设想自己就是画中的孩子,正在告诉别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让别人也感到那地方真美。朗读时“一”要变调,在第四声前念第二声。句中要注意适当停顿,数词可稍重些,突出山村之小,景色之美。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四、实践活动

1、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谁找得多。

2、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五、教学设计举例

从图入手,读文认字写字:

1、谈话引入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呢?

2、出示课题听录音朗读,板书课题,解释“里”。

3、自读课文对照插图一,说说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4、自学生字画出课文中的数字,读给同座听。

5、检查自学情况做图二的找朋友游戏,重点读准“四、十、三”,辨认“八、九”。

6、指导朗读课文。

7、练习写字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学生写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8、巩固练习选卡片填空,读绕口令。

9、布置作业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

语文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九

一、识字写字

本课是以童谣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建议把识字和看图、朗读童谣结合起来,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

1、识字:

⑴ 生字的呈现可以通过听、读童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童谣中有一至十表示数字的汉字)。十个汉字可以逐步呈现,也可以在看插图二练习说话时一起呈现。再让学生从生字条中找出另外两个要认的字“去、里”,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说说这两个字念什么,教师随机呈现生字。

⑵ 生字的识记,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

① 引导学生看拼音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② 利用插图二,借助小朋友运动服上的阿拉伯数字,认读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③ 用生字卡片认读。本课生字中,“四”和“三”的声母是平舌音,“十”的声母是翘舌音。教学重点是读准“四”和“十”。

④ 在认读生字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如,“八”和“入”字形相似,可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不同点(“入”字分开就是“八”)。

⑤ 认读“去、里”,用组词、说话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

⑶ 识字的巩固方法要有趣味性,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 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② 同学之间相互认读卡片,做摆词语游戏(同桌用以前认过的字卡和本课的生字卡片摆词语)。

③ 利用插图二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持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一起跟读。

④ 看图填空。出示简笔画,让学生选择生字卡片填空。如,画四条鱼、五朵花……,让学生挑选相应的汉字(四、五……)贴在图画旁边。

2、写字:

这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小格。可以用拍手歌帮助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写字教学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本课要学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横”,要让学生认识这个笔画并学会书写。

“一”只有一笔。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结合书写“二”、“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二、朗读感悟

本课这首童谣,琅琅上口,充满儿童情趣。朗读指导中要重视情趣的培养。

1、在初读课文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但在认识生字后,教师应强调词语连读。读熟后,可用课件出示图画的不同部分,请学生读相应的语句。

2、本课出现了“里、去、亭台、烟村”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画,请学生在插图中找找“亭台、烟村”。解释“里”可举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

3、这首童谣排列整齐,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三、实践活动

1、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门牌、报纸,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读儿歌:(练时注音)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用错量词出笑话。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五、资料袋

咏雪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十

一。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在齐读)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陈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音节读准

二。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一位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齐读一遍。

2(出示er )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 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出示ting san cun)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一句话,先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起――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

7.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陈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请小朋友领读)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请两组小朋友)

3.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4.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陈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

看电脑老师给我们写一遍。

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5.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

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

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们说的很对,看老师写,(板书)(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

拿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6.请 读(出示三)齐读。

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三”由三笔横组成,第一第二笔比第三笔短。)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

看老师写一遍,再看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一去二三里》和三个生字“一 二 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琅琅上口,充满儿童情趣的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第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非常富有诗情画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一、去、……”十二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利用情景图识字,念儿童歌谣中识字,把识字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

3、让儿童喜欢这童谣,乐意朗读,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书写“一、二、三”。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四、教学策略

1、让学生反复接触汉字,创设情景,配以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文中出现的常用汉字。小朋友已在生活中认识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展识字的形式,加强写字指导,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磁带。

六、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景,寻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真能干,开学到现在已会背好多儿歌,谁来背几首。

2、复习汉语拼音(创设情景:拼音王国里的拼音朋友多想跟我们一起去念儿歌。你们看,他们已在城门口等着了,他们是谁,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ai iu an un ing er zhi si chi yi wu jia zuohua

(城门一) (城门二) (城门三)——图表示

(汉语拼音朋友能帮我们识字、读书,是我们的好帮手。)

二、听读童谣、学习汉字。

1、放录音《一去二三里》,要求听仔细,说说听到了什么?

(给学生的大脑进行强烈刺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提高听的能力。)

2、这首儿童歌谣很想 跟小朋友们见面。自由读《一去二三里》要求:

①用手指着读,不认识字的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

②念准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

3、小组间互问,帮助纠正。

4、反馈:指名读(一句、两句都可以)随机教学“去、里”

(举例了解“一里”的路程。用“去”说句话。在生活体验中识字。)

5、离开拼音朋友读。

6、质疑:仔细看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培养问题意识,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语文数字娃娃。拼读。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重点指导:“八”“四”,激发学生想像:见到“八”字;会想到什么。编个故事记住“四”)

8、游戏:“数学数字宝宝”和“语文数字娃娃”找朋友。

(让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写出数学数字宝宝,指名把语文数字娃娃的卡片贴在对应处。)

9、再读练读儿歌(再一次让学生与汉字见面。)

10、出示挂图,看图说话,了解“亭台、烟村”

(带领学生感受图画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体验。)

1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2、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三、实际运用,巩固汉字。

1、(创设情景:小朋友真能干!看,谁来了?原来是邮递员阿姨给大家送信来了。)要求:

① 把语文数字小卡片贴在图下方。

② 看哪一组贴得又对又快。并读好图下方的一句话:(小组合作,评比冠军)

2、交流

3、编儿歌。

四、课外拓展,感受汉字的妙用。

1、玩拍手游戏。

2、听含有数字的成语和古诗。

3、小结:小朋友,别看简单的几个数字,可我们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它们。课后,可以在书上,教室里,超市,自己家……去寻找“语文数字娃娃”

4、在《数鸭去》歌曲中结束教学。

第二教时

一、 召开汉字数字娃娃聚集会(联欢会)

摆出学生找的资料,玩逛“超市”游戏。

二、 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a激趣:小朋友,我们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放大的田字格)

b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c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上。

2、欣赏(已写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汉字的美。

3、指导书写“一”

a认识笔画“一”(较长叫长横)

b观察所在位置。

c书写要领:起笔重,向右行笔,略向上斜,收笔稍顿。

d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

4、同上指导二、三。

特别注意:横的长短变化。

5、开展书写比赛,当小老师评一评。

七、链接资料

1、我知道,我会连

一月一日 国庆节

三月八日 劳动节

五月一日 教师节

六月一日 元 旦

五月四日 妇女节

九月十日 儿童节

十月一日 青年节

2、玩拍手游戏(根据教学时间定)

你拍一,我拍一,妈妈在家织毛衣。

你拍二,我拍二,王小二后山斗敌人。

你拍三,我拍三,三毛流浪记。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青蛙蹦蹦跳。

你拍五,我拍五,参见五娘娘。

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包子六个角。

你拍七,我拍七,七仙女下凡到人间。

你拍八,我拍八,阿里爸爸真有趣。

你拍九,我拍九,欢欢喜喜喝喜酒。

你拍十,我拍十,蒋介石,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