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11篇教师文章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关于教师的文章 篇一
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思维个性
因材施教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很多老师可能会说:“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一个语文老师要面对的学生有那么多,怎么可能进行因材施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艰难,受到的限制非常多,尤其在面对高考这样的压力下。”但是,因材施教真的是大家理解的那样吗?因材施教并不是说老师要面对面地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然后针对每一个学生提出一整套教学方案。而是找到学生的共性和特殊性,面对一堂课时不要采取唯一的标准。
老师上课时不妨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发言,一是写一个自己的感想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这样的话,喜欢或者不喜欢口头交流的同学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二、联系生活,加深人文关怀情感
人文关怀感是文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一个精神层面的目标,对于人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有着内核性的作用。当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语文的实用性被利益化,语文服务于考试的功用被极度扩大,学生学习语文对人文情感的思考和感知被这样的诉求掩盖。不关注生活,如何谈语文思维?脱离生活的语文是无根之木,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书本上肤浅的认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联系生活,加深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感。
举一个例子来说,课本必修1里面有巴金先生写的《小狗包弟》,这篇文章是巴金先生对过往的一种深切的反思和歉意,表现了巴金先生身上人性的善良和光辉。老师在讲解时,不妨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小生命的形态和遭遇,如猎杀藏羚羊、虐待动物事件等等,然后再结合一些动物救助志愿者的事迹进行对比。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和是非观,这些信息的传达可以让他们由文章推及现实,更加理解生命的可贵和
善意。
三、鼓励提问,锻炼学生交叉思维
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问题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每一次进步都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有一个常常被提及的经典例子就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任何学科都需要培养的能力。传统语文教学是以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老师讲授、学生接收。但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和判断能力,只是附和、追随老师所讲的道理和认知。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的交叉锻炼,这样有助于学生整体语文思维的发展与成熟。
举一个例子来说,必修3有贾谊的《过秦论》,语文老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都会强调最后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也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但是,高中生不仅学语文,同样也在学习历史,如果学生问:“是不是只要秦始皇和其子孙施仁政,秦就不会灭亡?”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回答呢?首先,老师应该肯定他的提问,指出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品质,并表扬学生不仅认真学习了语文课,还把历史知识运用起来。然后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回答时就不能只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应该兼顾其中的历史知识,因为文史是分不开的。但老师如果不能给出一个充足的答案,不如告诉学生可以自己下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再进行交流。
四、精读名篇,深化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深层思维,也就是要通过文本解读出作者在文章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解读名篇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用这些典型的文章,慢慢带领学生培养起自己的文章解读能力。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注意一些名篇的精细解读。比如,说教材上的文章一般都极具代表性,老师应该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从文本中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必修4的课本中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的文章很难懂,不仅是因为文章本身所包涵的思想难懂,还有就是老师在讲解鲁迅先生文章时常常忽略了背景导入,这阻碍了对文章的理解。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有着深刻的社会反思和现实痛感,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因此,老师在对《拿来主义》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文章写作背景的导入以及鲁迅先生本身历程的导入,并且对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该慢慢来,这篇文章其中的意义不止一层,老师应该逐步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剖析文章,强化自己的语文思维。
关于教师的文章 篇二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 阅读 兴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74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主要有以下问题:学生提不起阅读的兴趣、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足够的阅读量积累、语文教师的引导不充分、检查阅读质量的方法不具针对性等,上述问题导致难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针对这样的阅读教学情况,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想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阅读,让他们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先决条件。
1.常用阅读法。
该方法分三个步骤进行文章的阅读以及理解。首先,开始阅读文章以前,先弄清文章的体裁,接下来按照具体的体裁分析文章里面的人物设定与情节进展,以便找出文章的阅读重心。比如进行《故乡》的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由闰土与杨二嫂命运的走向来对文章的故事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文章的主线;其次,分析与研究文章中的核心字、词、句、段落,让学生由文章的细节入手,理清其主题思想和情感线,像是关注文章里描写动作、语言、情景的细节。例如:进行《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时,教师应提示学生关注菲利普夫妻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细节,并从这些细节拆解他们的为人处世原则,摸清资本主义社会里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人情冷暖;最后,以作家的写作背景以及心理变化为切入点,分析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深意。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充分了解鲁迅先生写作的社会背景,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了解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
2.精读法。
该方法是教师让学生认真、细致的阅读指定文章,以便让他们深刻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内涵。另外,语文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掌握进行精读的具体做法,像是:带着某些问题进行文章的阅读、通过参考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过程、进行阅读时的具体步骤等;还应让学生在阅读时,对重点的语句进行标记,以便找出文章的结构脉络。
二、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应联系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思考方式,通过融景、融情、融理于教学之中的方法,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1.融景于教学之中。
农村初中生对于文字信息的阅读以及理解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教师应该尽量用一些图片、画面等直观的形象来加深他们对文字的分析与理解。由于学生会用非常主观的视角来看待教师展现的图片、画面等,因此如果教师可以把实际存在的自然景观带入阅读教学里来,会比直接阅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推动他们进行自发阅读。例如进行《观潮》的教学时,由于地处农村,所以学生没有真正见识过钱塘江的潮水,只能通过文字来对那种景象进行联想,根本无法感受到潮水那种水天一线的壮观景象。如果语文教师能向学生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者播放相关的影像,就能帮学生建立起潮水的直观形象,再阅读的时候,就可以轻松理解文章中的很多细节。
2.融情于教学之中。
语文阅读本质上是人和人交流的手段,阅读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就是和先人的交流;阅读现代的文学作品时,就是和现代作家的交流。尽管这种交流是以文章为载体进行的,而且还是完全单方面的,可是却是有效的吸收过程。像是学生通过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会将蔡桓公的经历作为警戒,对每件事都认真严肃,绝不大意拖拉,更不会拒绝面对自己的失误,这样才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3.融理于教学之中。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所以,教师应该向阅读教学中有目的性的渗透道理教育。因为农村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差一下,教师应该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文章来阅读,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融理于教学之中。学生会在教师的指点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之后教师将这些阅读资料以书签的形式插入课堂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对其中道理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激发他们进行阅读的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阅读综合能力
1.营造学生为主体的阅读环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在进行初中阅读教学的时候,同样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依靠自己的阅读和分析,体会文章的深意,从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阅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学生、文章、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过程,当然该过程里有非常复杂的交流关系,像是:学生和文章、语文教师和文章、语文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等。不过,上述交流的核心仍然是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时的自主性。语文教师要营造将学生作为主体的阅读环境,就需要在教学时给学生适当的自由,像是选择阅读资料的自由、和教师的思想存在区别的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等,保护他们阅读的主体性,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给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探讨阅读资料的内容,从而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
2.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基础进行阅读教学。
学习其实就是在已经拥有的知识上添加全新的知识。对于语文的阅读教学来说,它是一个十分慢热的过程,这里涉及的文字、词语、句子、思想等只能靠意会,像是有些颇具深意的散文诗,要进行很多次的重复阅读才可以解读出其中的深意。所以,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联系他们的学习、心理、个性特点进行阅读教学。
3.拓展阅读的空间。
关于教师的文章 篇三
英语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教师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无论是对于课堂气氛的改善还是师生共同关心的阅读效果的提高都有一定的裨益。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51-02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对英语专业阅读课的总体描述是: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重视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策略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英语教学策略论》一书开宗明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王笃勤(2002)指出:“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阅读教学的策略性表现在采用模式的正确性,阅读过程处理的合理性,阅读评估的规律性和技巧使用的科学性。如何在教学中正确的使用阅读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的,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方式应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调节。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依赖的正是课堂上教学方式的有效调节,而教学方式的有效调节是策略运用的结果。
1 文化介入法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读者在阅读时,头脑中储存的与阅读有关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文章的理解与保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在,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背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阅读理解障碍,致使读者不能够准确的理解英语语篇的内涵。特别是对于英语专业阅读来说,其涉及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许多篇章,尤其是很多优秀的文章除字面传递的信息外,还有极其丰富且重要的内涵,如果读者仅满足于对文章字面意义的理解而不能深入思索其字里行间的意思和作者的言外之意,阅读效果必然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各大高校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大一和大二打基础阶段还不会接触到《英美文化》,《英美概况》等等这些书籍,因此教师在授课前,需对课堂中所使用的阅读材料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背景知识予以简要介绍,以免学生因对文化知识在认识上的偏差与困惑影响到阅读的效果。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对内容进行假设与预测。
2 阅读策略指导
不同的读者阅读时所带有的目的是不同的。对于大多数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其阅读目的是非常明确而实际的,不是出于兴趣,也不是为了休闲,而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即学者们常说的语言应用性阅读,所谓语言应用性阅读是以了解和掌握所读材料的内容,从中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阅读目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一阶段,课堂上教师对于阅读策略的重点讲授就变得尤为重要。阅读中常见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跳读、词义猜测、长难句分析能力。
(1)略读又被称为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得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有了明显的差异,篇章结构的区别不失是对其的最好诠释。大多数情况下,英文段落的主题句或者中心句一般位于其首句、尾句或者段落的中间,极少数情况需要读者自己进行总结。略读这一阅读策略就非常适合这类题型。阅读教师可在授课时将略读与中心句的寻找有机的结合,对学生时时敲打,以便其能够尽快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2)跳读其实对大家来说就比较熟悉了。首先是找准题干关键词,然后带入原文定位寻找答案。段落中与关键词无关部分可以一概略去不看。也不必去关心文章的文体,布局结构等等。这种方法适合于对篇章中人名、地名、日期、数字等明显信息的寻找。如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中的Unit 3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这种涉及日期多的文章就很适合这种方法。
(3)词义猜测。词汇是影响读者阅读的一大障碍,是能否对文章表层意思准备理解的关键所在,尽可能多的增加词汇量是每一位读者必须完成的任务。阅读时人力、精力、时间、一词多义等等受限因素使得词义猜测成为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方法之一。猜测词义方法有多种:①定义。根据同位语或定语从句得出相关的单词、短语或句子的意义,也可以利用文章中表示比较、对比的信息词的线索猜测词义。②同义词或者反义词。基本上所有的写作者都喜欢变换使用同义词或者反义词为来摆脱平淡乏味的表达,在为其文章增加亮点或者新意的同时满足80%-90%的阅读需要。③构词法。在这个信息化极其发达的现代社会,即使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以将所有的单词记完,构词法却能够在缺乏上下文的情况下,利用词根和前后缀的有机结合为众多为词汇量不足而焦虑的读者一定程度上缓解此囧境。④上下文或者常识。这一点看似简单,但离开了读者广泛的阅读以及对社会普遍现象的了解等,也是难以将其功效发挥都极致。
(4)长难句分析。每个句子都是词与词的有机串联。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长难句是其在阅读时的一大障碍。一个英语句子之所以难以理解,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句子太长或者句子结构复杂。分析长难句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判断该句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然后,找出句子的核心成分,分清主语和谓语,再分清句子附属成分。
3 小组讨论法
安凤岐,梁承峰(2007)指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还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挖掘潜力,开发智力,培养兴趣,最终使学生能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能力。传统的教学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主题这一关键因素。师生互动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和沟通,更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该科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几乎一半的语言学习者和教授者都认为阅读课堂是最枯燥乏味,且难以驾驭的现状下,小组讨论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此种状况。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对于文字内容相对简单的阅读材料来说,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总结出最有效的阅读策略。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在彼此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自觉的对自身的阅读策略进行自我监控,取长补短;且可适当减弱学生对阅读课堂枯燥乏味气氛的排斥。最后,教师可采取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成效予以检测和适当建议。当然,教师的提问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为文字表层意义的设置上,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思想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教师在讲授异域文化的同时,还要鼓励和培养学生表达传播本国文化的能力。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教师首先要设计好不同类型的问题,不仅可以涉及所学课文的一般性事实,还可以扩展到相关领域,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深层次思维,提高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中进行语言迁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马礼霞,2009)。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Unit 7 Specific Taboos,内容涉及到欧美等国家在很多方面的禁忌和文化,教师在课堂上,可鼓励学生们发挥群策群力的精神,对中国的禁忌文化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有意义的brainstorming,将学生的最大潜能挖掘出来。其次可根据时间安排小组代表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此项环节上,教师需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愿发言的学生。
4 语篇教学法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英语阅读课堂大多数还停留在对字词句的讲授上,忽视了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语篇布局的教授,把阅读看成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法与精读课的教学相差无几,致使学生对文章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对语言的认知上,一旦碰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者难得句子,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使用学过的阅读策略进行猜测,分析,推理或者验证,而是寻求字典的帮助,其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积极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语篇教学法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走出这一教、学困境。
语篇教学法强调对篇章的宏观理解与掌握,也就是更加关注读者对篇章结构,中心思想以及段落大意的理解与掌握。单纯的语言基础知识一旦脱离了语篇这一特定语境,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俗话说“教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授者这一固有身份外,更应该成为学生阅读时强有力的后盾指导者。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和强调语言共性的同时,还要对不同文章的篇章结构予以分析,教授学生如何去判断文体,如何做到段与段之间的有效衔接,如何使用学过的寻读中心句策略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抑或是写作者的思维脉络等等,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跳出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心理。
5 读写结合法
阅读课程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有限等,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大部分阅读教师在授课时其关注点只是阅读而不及其它,而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阅读和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语习得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在句法、词汇、内容及篇章结构方面比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更趋成熟,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往往阅读能力也强,从总体上看,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教材上的阅读材料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仔细研究,选自英文原版报纸,书刊,杂志等。其内容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某些方面,难易程
度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学习者比较容易获得“可理解输入”(吴雪静,2010)。课堂上,如果阅读教师能够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阅读课堂和写作训练恰当融合,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针对文章概要的书写,教师可指导学生如何利用阅读课堂上学过的阅读策略对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主题思想予以提炼、加工、归纳并总结,再运用课堂上学过的衔接词将所有信息串联成文。
对于英语专业阅读课堂这样一个多元因素相互作用,且难以驾驭的课堂来说,教师对不同教学策略的尝试与总结,在很大程度上可缓解师生敌对、课堂枯燥乏味、为读而读等囧境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安凤岐,梁承峰。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马礼霞。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09,(10).
教师文章范文 篇四
当前,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它不仅指明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荣辱观,同时也确立了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八荣八耻”精辟地告诉人们该以什么为荣,该以什么为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为全社会树起了一个新的道德标尺。它就象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个公民的一举一动;它还象一位法官,拷问着每一个公民的道德良知;它更象一股清风,净化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我们应该承认,现实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有些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美丑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生和蔓延,极大地损害了我们的社会风气。我认为,在当前社会思想领域动荡,人们的价值标准出现偏离和迷茫的情况下,同志提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是太及时,太有必要了。
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并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华传统美德曾经被错误的批判,使得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中华美德的失落与偏见。随着改革开放,外来文化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冲击,使部分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失去了信仰根源,精神空虚。在当代社会,到底应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就是为全体公民道德树起了新的标杆,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一个社会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进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既有对光荣传统的发扬与继承,也有对现代文明的创造和发展。荣辱观包容了幼儿教育教学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全部内涵。细细品味,认真思考,总书记提出的这八荣八耻,从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到团结友爱,从树立孩子们遵守法纪到崇尚道德,从激发孩子们热爱科学到勤劳诚信,既有对光荣传统的发扬与继承,也有对现代文明的创造和发展。荣辱观包容了幼儿教育教学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全部内涵。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含义深刻、充满期待、深怀希望,更是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教导和要求。
幼儿时期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幼儿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儿童。我们平日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是要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文明素养、民族精神的未来社会人。我认为要做到“八荣八耻”,就是要以“八荣八耻”作为标准,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水平,做到以德服人,以行动带动人,以情感染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把它作为自己的潜意识行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八荣八耻”作为一个基因,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和引导,把荣辱观教育融入到幼儿日常教育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地对幼儿进行着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多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言传身教,浅移默化,引导他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荣辱观,从而提高幼儿的整体道德素质,使我们的国家充满希望。
关于教师的文章范文 篇五
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
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
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
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
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
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
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
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
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
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
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愿欢快的歌声,时刻萦绕着您;
愿欢乐年华,永远伴随您。祝您节日愉快!
老师,我们诚挚的祝福,
就像老树上的翠绿,浓浓密密,与岁月俱增!
所有的思念,更融合着不尽的感激与敬仰,
愿您的节日里洋溢着 璀璨,平安!
当我们采摘丰收果实的时候,您留给自己的却是被粉笔灰染白的两鬓白发。
向您致敬,敬爱的老师!
多想再一次注视您的目光,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多想再一次紧握您的双手。
衷心道声谢谢,用我所有的真诚。
关于教师的文章 篇六
【范文一】
“十八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新《党章》,对我们共产党员提出了更高的准则和要求。深入学习新《党章》、切实践行新《党章》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文件精神、提升我校党员队伍的素质,校党支部组织我校全体党员教师对新《党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通过校长对新《党章》精彩、深刻的解读,切实加强了我校每一位党员教师的认识与理解,我倍感身为一名中共党员的自豪与骄傲。通过此次学习,我感触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入理解新《党章》的内涵
新《党章》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作出的又一次历史性的决策和贡献。就是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最重要的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为学生服务好。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新《党章》,并作出了阐述,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举措,不仅发展了物质文明,更好的提高了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保护生态,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新《党章》增加了纯洁性建设,纯洁性建设是先进性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思想层面必须具有纯洁性,没有思想的清白,就不可能有作风上的廉洁,要从自省上提高自身修养。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更要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的做起,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全心全意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服务,永葆共产党员的纯洁性。
二、深刻领会党员的义务
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必须认真学习政治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掌握了这些知识,给自己“输血”、“充电”,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服务于人民。在工作中、生活中,不怕苦、不怕累,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要认真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时刻以新《党章》规程严格要求自己,永葆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积极服从组织分配,认真完成学校交予我的每一项任务,为祖国的科学文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范文二】
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1月 14日胜利闭幕。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如何把十八大报告中的精神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将成为每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
通过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增强了我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思想和觉悟产生新的飞跃,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增强了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们的思想和觉悟产生了新的飞跃,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100%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之中,以100%的责任心和爱心、脚踏实地、立足岗位,创新业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我将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冷落、不挖苦、不抛弃、不放弃,用心去交流,用心去爱护,用心去关心,用心去感染,心与心地沟通,爱与爱的交流,让残疾学生感受党的阳光雨露,同在一片阳光下,健康成长。对工作,我将发扬长征精神,重于求实、独立创新、勇于开拓,主动破除一些旧思想、旧观念、以“敢”字当头,以“创”字领头,大胆探索数学新的教学教法。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到特殊教育这个大熔炉中去。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在学习新党章后,使我意识到只有经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地接受批评,才能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本人在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对照党员要求,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以下的缺点和不足在思想上,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进行自我反思和批评: (一)自我存在的问题:
1、业务知识钻研不够。我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业务知识是不够的,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批改作业等。原来《小学语文教学》等有关的专业杂志几乎每期必看,现在却没有时间去学习,导致对更多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肯定存在了差距。
2、平时关注细节不够。例如:走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很多时候没有及时地去捡起来,而是匆匆走过。
3、对学校工作上创新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由于自己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闯、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做事情干工作只抱定把它们做好,而没有思考怎样把它们做得更好,做得更具特色这一高度来认识。
(二)问题产生根源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师生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学习。不管平时的教学业务,教导处工作有多么的繁杂,多么的忙,都要静下心来,挤出时间来学习、来提高。要树立在学习中放松的思想,学习政治理
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解读学习课堂教学策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终生学习是我们最好的发展形式之一。
2、要做到时刻关注细节。从“自我”做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要做到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在校园里看到一些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去纠正他们。把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班里的孩子一样去教育、去对待、去关心。
3、树立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党性是每个的党员的立身之本,要坚持党性,加大事业观念,自律观念,要做到经常自查、自省、自警、自励。
关于教师的文章范文 篇七
关键词:初中英语;牛津版;阅读教学;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65-1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将课本中的显性知识教给学生,还要挖掘书本内容深处的隐形知识和情感,让课堂的羽翼渐丰,让学生的眼界得以延伸,情感得以涤荡。对于英语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不应在分析句子之后就草草了事,而要将支离破碎的句子联袂起来,挖掘暗含在文章句子之中的文化价值,来求阅读教学的一次升华,让学生看到语言之外的东西,这也是英语学习的又一个关键之处。
一、英语阅读教学有效导入
教学这一活动展开之前要有一个引子,这个引子便是导入语,是课堂进行的一个铺垫,学生受其带动可以渐入教学内容佳境,入情入境。对于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来说,导入环节更是至关重要,它既是对英语文章内容的提升,又是对文章内容的全面洞彻,通过导入语,学生可以以点滴窥全貌,而且还会很快地专注到书本内容和课堂氛围中来。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对导入语的精当设计,而是长驱直入,直奔阅读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到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的英语句子,文章中所富有的情感被削减剩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浓转淡,更不要说文化意识的脱颖了。所以,学生的关注点总会切入到他处,学习状态不集中。基于这种种的弊端,教师要吸取教训,将导入环节重视起来,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内容的兴趣,引领其进入到课堂的氛围以及阅读的情景之中。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技能渗透
1.寻找主题句,把握全文。
英语阅读材料都有一个中心句,这个中心句起着总领的作用,是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而其他文字都是对该主旨的展开说明。对于各个文章来说,他们的主旨句的位置安排不同,有的分布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则在文章的结尾处,还有的藏于文章的中间部分,找到这些句子,就会对文章的大意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学生也会由此理清文章的脉络,获得文章想要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对主旨句的把握更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以及理解能力。
2.前后句相连,把握意群。
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割裂文章全局,一味地逐词阅读,着重对有些句意和词义进行反复琢磨,而不对文章的整体意义进行把握,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形成意义的递连。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也导致其阅读准确性的偏失。这种弊端会随着年级的升高以及对长句、复杂句的接触而凸显出来,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改变这种阅读习惯,将前后句相连,把握意群,快速捕捉文章信息,理解文章大意。〖HJ4.7p〗
3.略读和查读。
有时候学生的阅读是为了去解和其有关的题,这时候为了节省阅读时间,掌握文章大意,就需要学生先了解题型和题意,然后带着问题到文章中略读,查读,掠过那些干扰答题的句子,对与题意相符合的句子进行查读,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一般来说,给出的题意就是对文章内容一个点一个点的概括,做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学生会从中概括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主题思想等。例如有些文章中会有些标志性的句子,这些句子会给我们了解文章的大意带来些启示,让我们很容易进行对文章的略读和查读。如以who,when,where,what,why这五个词开头的句子,意在向我们提供多种解题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也能把握住文章的脉搏,以点滴洞察全局。简而言之,略读就是对文章进行快速的扫描,然后获取文章的内容。而查读类似查找,是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着眼文章的字句,查找所需要的地点、人物、事件、时间等等一系列的信息,这需要学生先了解问题的指向,然后在其指引下,扫读全文,查找自己想要的线索,捕捉有关信息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解题,更利于对文章的理解。
但是解题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学生还要通过阅读掌握语言的运用方式及文章的深层内涵,所以在查读,略读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精读,细读,了解其中所涉及到的生词和句型,实现对单词量的积累。而且还要了解沉淀在文章之中的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汲取文化的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需要关注的一点,但万不可操之过急,有悖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要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看做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方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动力。而且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将阅读看成是人生的必修课,再加之阅读技巧做指导,课外阅读做补给,阅读训练做巩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势必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关于教师的文章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七条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工作之余,笔者常常思考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课可以称之为好课?窃以为一堂优秀的教学必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蕴含着积极思考的学习行动,必须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然而笔者根据自己上课的经历,发现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些许问题,并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如下所列。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 教师机械的"精讲"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多以授课教师针对文章内容的"精讲"为主,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各段落大意以及对重点段落进行"再精讲"。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准确的把握,但是这种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淡化了学生们对文章进行整体感悟的意识。
1.2 "填鸭式"教学使语文阅读课堂死气沉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考试时能够得到高分,采取了"填鸭式"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一切为了考试,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而应该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成为了教师灌输课本内容的"受体",从而处于了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课堂上应有的生气和活力消失殆尽,学生关于课程内容的独立思考受到了限制,失去了挑战课程内容的信心与勇气,从而使师生间的课堂交互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呆板、程序化、死气沉沉。
1.3 教师落后的授课形式。小学语文的阅读课由来已久,但大多数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是"老路子",只重视学生知识的线性积累和对课文内容的死记硬背,授课形式仍然停留在汉语文字词语的积累上、文章的段落划分以及各段落大意和重难点句的讲解这种低层次的教学水平,而与新课改下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课的期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针对文章的内容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而由学生主动建构文章内容、体验文章的优美辞藻和深厚感情的机会几乎没有,使学生无法针对文章内容产生独具个人色彩的丰富联想,也就无法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语文阅读课课程目标。
2.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转变教育理念,重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首先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不能再把自己作为课堂的核心和"统治者",而应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习情境的创办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生要认识到自己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文章内容,建构自己关于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2.2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阅读课上课前,教师应该结合课文的内容情感,在课文内容和学生情感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的着力点,创设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期唤起学生关于文章内容的情感体验和共鸣,这有利于学生去更好的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情感内涵。例如,在学习文章《可贵的沉默》时,笔者根据文章的内容,按照文章的结构也对同学们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在得到同学们的回答之后再循序渐进的进行设问,在同学们的反馈过程中逐步向原文靠近,直至最后让同学们真正的沉默下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到文章中那份可贵的沉默,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会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文章的情感。在学习文章《月球之谜》时,为加强学生对月球以及宇航员登月的了解,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关于月球和宇航员登月的一些图片、视频,在讲授课文内容之前播放给学生观看,精彩的画面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学生们会用心的观看,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中对月球的描述对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安排,可以使学生从视听两种角度去了解关于月球的一些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朗读之于阅读,犹如好鞍搭上好马,搭配得当,可疾驰千里。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在流畅的声音里能够更好地感觉文章平仄起伏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例如《妈妈的账单》一文中小彼得读妈妈的账单时,这个时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要处于小彼得的立场,怀着一种惭愧的心情去读妈妈的账单,使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到作者通过小彼得传递出来的情感,以便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4 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叶圣陶先生曾经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要阅读名家名作,可以使学生积累下一定数量的优美的词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带领学生学习文章时,适当的引导学生读文章时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读文章,平时以一个作者的身份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乃至通过写作反映生活。这样的读写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对于学生以后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也是大有裨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现状存在的许多不足,不是旦夕之间就可以解决,改革要首先从思想层面进行,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认清自己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找寻新的教学方法为阅读教学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妍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基础教育,2012(4)
关于教师的文章 篇九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诵读;品读;通读
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通向作者的交流过程,如果读者没有对文本进行阅读,就谈不上对文本中的内涵和意蕴进行了解。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对文本字面意义的理解基础上。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立足于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不仅有助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学生感悟作品、分析作品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一、诵读通其意
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无论是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还是教师进行范读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环节。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初,教师应让学生先自读,并通过自读来扫清文字障碍,大体掌握文本内容。然后教师进行范读,且充分融入感情,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文本内容。
(一)学生自读扫清字面障碍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当然,在学生自读之前,教师应提出相关要求,比如读对、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弄懂新字词的意思等等。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自觉地扫清文字障碍,为之后的进一步阅读打下基础。且在自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充分体会文本中的精彩语句、精彩字词,从而掌握作品大体意思。尤其是文言文阅读中,通过学生自读来扫清字面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范读把握作品精髓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进行有意识的范读。教师在范读过程中,要能够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要感情丰富并辅以相应是表情,还要运用恰当的语调进行范读。这样,教师方能通过范读来体现出文本的精髓,通过范读来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感情。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将之前的自读与教师范读时的认真倾听进行完美的结合,不仅能得到丰富的感官体验,还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二、品读感其情
在学生自读、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品读,通过进一步的品读来透过现象探究本质,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深层次地挖掘文章的主题。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读中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品味文本中的重点段落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如进行《神奇的极光》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情境创设,便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地把握相关知识点。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关于极光的美丽视频,让学生置身于相关情境中,形象直观地感受极光的神奇,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思考:如此神奇的极光,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样,学生便会积极进行阅读,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了。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文章的第三部分,找出极光形成的原因。之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精彩语句的方式,感受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通过品读文章中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切实感受文章语言的无穷魅力。
(二)设置问题,读中悟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进行阅读品味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从而掌握相关知识。
仍以《神奇的极光》为例,这篇课文设计了三个小标题,三个标题的内容各自独立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从整体上看,课文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到‘极光一瞥’,再到‘极光的来龙去脉’,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展开的?这样安排有何好处?”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后明确,本文的说明核心是“极光是什么”,这样的安排顺序正好是人们一步步认识极光的过程,这样安排有利于人们步步解开极光之谜。教师还可以提出“文章为什么以‘古老的神话传说’开头,这样安排有何好处”等问题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释疑的过程中感悟知识。
(三)交流讨论,读中议
对于阅读中碰到的一些难度较大或者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通过阅读中的讨论来解决相关问题。其实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是极有必要的,所谓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沙姆雷特,确实如此,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既是集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各展其能,同时也是一个极佳的让学生取长补短的机会。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交流讨论的机会,让他们通过交流讨论来更深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通读促其能
通过诵读及品读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读短文,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实行知识的内化,进行知识的迁移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理清线索,抓主线
在通读全文时,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相应的理解,因而通读注重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一个考查。学生在通读时务必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抓住主线进行阅读。从而将之前零星、散乱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相关知识有个全面的把握。因而教师引导学生理清线索、抓住主线进行通读,是全面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
(二)读后写作,促能力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全面阅读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也为了进行能力拓展,教师可以安排以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达到知识的升华,促进学生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并且能有效达到由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听、说、读、写完整地结合起来,读中品、读中悟、读中议,在抓住作品的主要线索中去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将读后的所得所获转化为自己的理解,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宁红青。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教师,2010-S1.
[2]魏秀芳。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浅析[J].教学交流,2009-07.
教师文章范文 篇十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读写技能 整合教学
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经常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分开,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二者的联系性,这就会使得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低下。针对这种情况,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结合英语课程设置和学生自身实际将读写技能相互整合,从而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高中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以牛津版高中英语教学为例,从三方面对读写技能的整合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分析。
一、针对学生兴趣引入阅读文章
由于传统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教师应该整合读写技能教学,在开展教学时注重对教学顺序和节奏的把握,使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得到真正的发挥。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首先针对学生兴趣引入阅读文章。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技巧和自己的课前准备材料将和该阅读相关的话题引入课堂之中,让学生根据这一话题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一定会更加积极主动,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整合教学模式的作用。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高中英语高一(下册)Unit 2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交谈旅游的话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很多学生对于世界名胜古迹都十分感兴趣,他们不仅从书本中阅读过这些古迹的浩瀚,同时还从各类影视作品中领略过这些景物的壮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下手,不妨引入金字塔的内容,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文章的阅读。该部分内容为:As is known to us, the Great Pyramid is on the bank of the River Nile. Believe it or not! It has over 2.3 million blocks of stone.教师引入这一段内容,可以使学生激发学生对于世界旅游的兴趣,从而更加迫切地阅读教材中的文章。
二、深入分析文章,加深学生感受
学生在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之后,教师应该针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加深对文章的感受。由于学生只是通读了文章而已,他们还不一定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所以教师应该适当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简单地说一说自己的读后感,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于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表达自己感受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见闻,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高中英语高一(下册)Unit 2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会提到各国的生活方式给他们留下的印象。通过阅读文章的核心文章,学生可以懂得世界的距离被信息时代拉近。教师在分析文章时可以说:More and more people tend to spend their holidays abroad because they would like to see something special. If you have chance to go abroad, which country would you like to go for holiday?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可以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感受。
三、根据阅读文章进行写作
教师在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之后,应该让学生根据这篇文章进行写作实践。当然,因为学生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对文章有了一个较好的把握,他们再进行写作时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此外,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已经让学生就该话题展开了讨论,并且还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会使得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从而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加分明。
比如在进行该单元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以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为题,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经历或者打算。通过阅读和旅游相关的文章,学生会学习到很多和旅游相关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这样就会使他们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在写作时,会下意识地运用阅读文章的语句。
综上所述,就传统的英语教学来说,教师经常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分开,使得英语课堂的成效甚微。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整合读写技能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兴趣引入阅读文章;其次,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文章,加深学生感受;最后,教师需要根据阅读文章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整合教学模式的作用,使学生通过阅读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通过写作实践丰富自己的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关于教师的文章 篇十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感受―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是必需的,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途径,正确地运用阅读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什么是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并不仅仅指学生阅读纸面上的内容,更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实践能力。这一学习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这一教学方式是基于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基础上的一种训练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
二、教学模式的建构
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必备的,如何使阅读教学发挥出最大功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需要教师想办法。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笔者对“感受―升华”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其应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教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涵盖的内容是丰富的,为此,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对于教材内容要有足够的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挖掘。如果是写人的,就要重点感受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如果是写事的,就要更多感受对于事件的描述;如果是写景的,就要感受景物的特点。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立不同的关注点,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章的感受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对于文章内容有深刻的体会,从而基本了解文章的主体思想。
例如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升国旗》这一课程的时候,就对本篇课文进行深入的挖掘。在给学生讲授的时候,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中“我们立正,向您敬礼”中“我们”的心理活动,以及为什么在这里用“您”这个称呼等细节描写的深层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样写给我们什么启发?再让学生结合思考所得进行讨论与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对文章中所传达的内容有深刻的把握,感受到文章的内涵,这样所实施的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信息,这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2.关注内容
关注表达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的表达是指遣词造句的应用特点,文章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及文章写作特色等,这就是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讲授部分。通过这一部分的讲授,能让学生对所学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感受,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章的精彩所在。而这一部分教学展开的深度也决定阅读的高度,通过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的探究,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突破。
例如针对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这一部分对于文章中具体用“推”还是“敲”这一部分的描写,其细节之处的描述充满张力。笔者在教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然后对具体用哪个字进行一定的比对分析,最后感受选用这两个字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感悟,接着笔者对文章贾岛与僧人及韩愈对用哪一个字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对于这两个字推敲的意义。这样就能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出现的字词的含义,形成认知上的突破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渗透力,从而使其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深入的阅读教学更易使读者领悟作者细微的感情变化,从而使学生在文章感受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情感的升华。
3.关注结构
当阅读教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教师就要带领学生更多关注阅读文章的结构组成。在阅读的教学中,这是教师的使命之一。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就文章结构的要点为突破点,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样通过对内容的挖掘,使学生形成连贯的思维,从而形成完整的阅读认知体系,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卧薪尝胆》时,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找出文章叙述的主线,让其找到文章中串联结构的是什么,这样有目的地探索就能使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有深度的把握,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作的结构,而通过对于其细节的探究,找到阅读写作的线索,使他们掌握文章写作更深层次的内涵,对文章内容形成清楚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强。
三、结语
阅读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一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清楚自身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不断学习使教学过程更适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感受―升华”的转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