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通用13篇8-10-65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快回答爱岗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3篇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欢迎参考。

儿歌二首 篇一

豆芽

黄豆豆,发绿芽,

大脑袋,细尾巴,

小朋友们快尝尝,

我的营养可不差。

大葱

小小一根葱,

外圆中间空,

菜肴有了它,

美味在其中。

诗经七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二

有关诗经七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译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

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南边地,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

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

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

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

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

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

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

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

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

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

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

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

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

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

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注释

(1)流:落下。火:星名,又称大火。

(2)授衣:叫妇女缝制冬衣。

(3)一之日:周历一月,夏历十一月。以下类推。觱(bì)发(bo,阴平):风寒也。

(4)栗烈:气寒也。

(5)褐(hè):粗布衣服。

(6)卒岁:终岁,年底.

(7)于:为,修理。耜(sì):古代的一种农具。

(8)举趾:抬足,这里指 下地种田。

(9)馌(yè):往田里送饭。南亩;南边的田地。

(10)田畯(jùn):农官,农夫。喜:欢喜。

(11)载阳;天气开始暖和。

(12)仓庚:又名鸧鹒,黄鹂鸟。

(13)懿筐:深筐。懿,深貌。

(14)遵:沿着。微行:小路。

(15)蘩:白蒿。祁 祁:人多的样子。

(16)公子:诸侯的女儿。归:出嫁。

(17)萑(huán)苇:芦苇。

(18)蚕月:养蚕的月份,即夏历三月。条:修剪。

(19)斧斨(qiāng):装柄处圆孔的叫斧,方孔的叫斨。

(20)远扬:向上长的长枝条.

(21)猗(yī):取叶存条曰猗。女桑:小桑。

(22)鵙(jú):伯劳鸟,叫声响亮。

(23)绩:织麻布。

(24)朱:红色。孔阳:很鲜艳。

(25)秀葽(yāo):秀是草 木结籽,葽是草名。

(26)蜩(tiao,阳平):方言,蝉,知了。

(27)陨:落下。萚 (tuò):枝叶脱落。

(28)同:会合。

(29)缵:继续。武功:指打猎。

(30)豵(zōng):一岁的野猪。文中泛指小的野兽。

(31)豣(jian阴平):三岁的野猪。文中泛指大的野兽。

(32)斯螽 (zhōng):蚱蜢。动股:蚱蜢鸣叫时要弹动腿。

(33)莎鸡:纺织娘(虫名)。

(34)穹窒:堵塞鼠洞。

(35)向:朝北的窗户。谨:用泥涂抹。

(36)改 岁:除岁。

(37)郁:郁李。薁(yù):野葡萄。

(38)亨:烹。葵:滑菜。菽:豆。

(39)剥(pū):敲击。介:求取。眉寿:长寿。

(40)壶:同“瓠”,葫芦。

(41)叔:抬起。苴(jū):秋麻籽,可吃。

(42)荼(tú):苦菜。薪:砍柴。樗 (chū):臭椿树。

(43)重:晚熟作物。穋(lù):早熟作物。

(44)上:同 “尚”。宫功;修建宫室。

(45)于茅:割取茅草。

(46)索綯(táo):搓绳 子。

(47)亟:急忙。乘屋:爬上房顶去修理。

(48)冲冲:用力敲冰的声 音.

(49)凌阴:冰室。

(50)蚤:早,一种祭祖仪式。

(51)肃霜:降霜。

(52)涤场:打扫场院。

(53)朋酒:两壶酒。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

(54)跻(jī);登上。公堂:庙堂。

(55)称:举起。兕觥(sì gōng):古时的酒器。

赏析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鸟语虫鸣,革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臻此境界”(引同上)。这一评价,基本上符合诗中实际。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必须注意的是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这些说法,都是读者理解此诗时序的重要依据。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忧:“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轻轻的一笔点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开。“公子”,论者多谓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农奴,他的儿子们对农家美貌女子也享有与其“同归”的特权。这里似乎让读者看到汉乐府《秋胡行》和《陌上桑》的影子,虽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规律往往也会出现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们的美貌使她们担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也使她们担心劳动果实为他人所占有:“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这又使读者想起了宋人张俞的《蚕妇》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四、五两章虽从“衣之始”一条线发展而来,但亦有发展变化。“秀葽”、“鸣蜩”,带有起兴之意,下文重点写狩猎。他们打下的狐狸,要“为公子裘”;他们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这里再一次描写了当时的阶级关系。五章着重写昆虫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由蟋蟀依人写到寒之将至,笔墨工细,绘影绘声,饶有诗意。《诗集传》云:“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动股,始跃而以股鸣也。振羽,能飞而以翅鸣也。”咏物之作,如此细腻,令人惊叹。“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写农家打扫室内,准备过冬,在结构上“亦以终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条线而来,好像一组连续的电影镜头,表现了农家朴素而安详的生活:六、七月里他们“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们打枣子,割葫芦。十月里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老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又得给老爷们营造公房,与上面所写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烂简陋适成鲜明对比。“筑场圃”、“纳禾稼”,写一年农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诗集传》引吕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终始农事,以极忧勤艰难之意。”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诗人用较愉快的笔调描写了这个村落宴饮称觞的盛况。一般论者以为农夫既这么辛苦,上头又有田官监督、公子剥削,到了年终,不可能有条件有资格“跻彼公堂,称彼兕觥”。其实社会是复杂的,即使在封建社会的中期,农民年终时也相互邀饮,如宋代秦观《田居四首》所写:“田家重农隙,翁妪相邀迓。班坐酾酒醪,一行三四谢。”陆游《游山西村》诗也说:“莫笑田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七月》所写上古社会的西周村落生活,农闲之时,举酒庆贺,也是情理中事。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读者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都会有这样的感觉。[3]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

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n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以备御冬。十一月天气寒冷了,北风刮在物体上,发出觱发的声响。十二月寒风“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时刻。而我们这些奴隶没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过冬。好不容易熬到寒冬过去了,正月里我们开始修理农具。二月里举足下田,开始耕种。壮夫们在田里干着重活,女人和小孩们则承担着送饭的任务。看着我们这样卖力的劳动,那些奴隶主派来的农官感到很高兴。

第二章,写妇女们的采桑劳动。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欢快地歌唱着。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春天昼长,妇女们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采了很多的桑叶。可是,妇女们突然悲伤起来了,因为她们看见贵族公子正朝这边走来,害怕被掳去而遭凌r。末句反映了当时贵族蛮横的真实情况。

第三章,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并指出这是为贵族阶级做衣裳用的。蚕月即三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于是,八月里妇女们就动手纺织了。纺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的。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贵族公子作衣裳用的。

第四章,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四月里远志结子了,五月里蝉儿鸣唱着。八月里作物开始收成,十月树木纷纷落叶。十一月开始出外射猎,以取狐貉皮来给公子做冬衣。十二月声势更浩大,集合起众人继续田猎。射得的'猎物,小兽归奴隶们所有,大兽得献给统治者。

第五章,写一年将尽,奴隶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五月里蝗虫动股起飞,六月里纺织娘鼓翅发声。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户,由户入床下,鸣声愈来愈近,而天也愈来愈冷了。这时把屋里所有的空隙都堵好,然后用烟熏老鼠,把它赶出屋里;再把朝北的窗子堵上,把门缝用泥涂上,以防寒冷的北风。感叹我们和老婆孩子,往往农忙时就露宿在场上,到了冬日,天寒事毕,才正式回到房屋里来。

第六章,写奴隶们除农业外,还得从事各种副业劳动,以供统治者享用。同时,七月里还得采摘瓜类,八月里收取葫芦,九月里拾取芝麻,把这些都交给统治者。农奴们不够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来养活自己。

第七章,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粮场,十月里纳粮入仓库。不论是先熟的作物,还是后熟的作物,是谷类,还是麻类,都得聚集起来送进贵族的仓库。收完庄稼之后,就去为贵族们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来搓绳子。等到替贵族们把住宅修好了,奴隶们又快到了春播的时候了。

第八章,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十二月去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来年夏天统治者消暑之用。等到农事已毕,打谷场已清扫干净,就大杀羔羊,大办酒宴,还得举着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统治者万寿无疆。

《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男n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读着这悲歌式的诗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被压迫的老年奴隶,面对面地向人们叙说着自己的生活境况,倾诉着血泪斑斑的历史。他对于自家和邻居们年复一年繁重劳动,苦难生活,倾诉得那么周全,那么悲切,虽然不敢流露出强烈的愤懑感情,但在倾诉中不时地夹杂着怨叹和悲哀,用活生生的事实来揭露奴隶主的罪恶和残酷。这些奴隶们虽然暂时慑于奴隶主的淫威,精神呈现出麻木状态,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怒吼起来,把积压在胸中的愤懑象火山似的喷泄出来。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

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但值得我们熟加体味的是,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上入执宫功”等,都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不劳而食、蛮横霸道的疑惑和暗恨。在表现阶级压迫时,诗篇还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来昭示,比如:奴隶们在辛勤劳动,而“田畯至喜”,苦与乐的对比;奴隶们无衣无褐,却在为“公子裳”,“为公子裘”,冷与暖的对比;“言私其豵,献豣于公,”少与多的对比等,这种描写,是在有意识地揭示阶级压迫的不平等。另外,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秘。特别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虫的鸣叫和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这种手法在《七月》中应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用风声的愈演愈烈来显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动。

诗经正月原文及翻译 篇三

诗经正月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作者:佚名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惸惸,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哿矣富人,哀此惸独。

二、注释

(1)正月:正阳之月,夏历四月。

(2)讹(é)言:谣言。

(3)孔:很。将:大。

(4)京京:忧愁深长。

(5)癙(shǔ):幽闷。痒:病。

(6)俾:使。瘉:病,指灾祸、患难。

(7)莠(yòu)言:坏话。

(8)惸(qióng):忧郁不快。

(9)无禄:不幸。

(10)乌:周家受命之征兆。此下二句言周朝天命将坠。

(11)侯:维,语助词。薪、蒸:木柴。

(12)盖:通“盍”,何。

(13)惩:警戒,制止。

(14)讯:问。

(15)具:通“俱”,都。

(16)局:弯曲。

(17)蹐(jǐ):轻步走路。

(18)伦、脊:条理,道理。毛传:“伦,道;脊,理也。”

(19)虺蜴(huǐ yì):毒蛇与蜥蜴,古人把无毒的蜥蜴也视为毒虫。

(20)阪(bǎn)田:山坡上的田。

(21)有菀(wǎn):菀菀,茂盛。

(22)扤(wù):动摇。

(23)则:语尾助词,通“哉”。

(24)执:执持,指得到。仇(qíu)仇:慢怠。

(25)力:用力。

(26)燎:放火焚烧草木。扬:盛。

(27)宁:岂。或:有人。烕(miè):即“灭”。

(28)宗周:西周。

(29)终:既。怀:忧伤。

(30)辅:车两侧的挡板。

(31)载输尔载:前一个“载”,虚词,及至。后一个“载”,所载的货物。输,丢掉。

(32)将:请。伯:排行大的人,等于说老大哥。

(33)员(yún):毛传:“益也。”指加固。

(34)仆:通“轐”,也叫伏兔,像伏兔一样附在车轴上固定车轴的'东西。一说仆即车夫。

(35)曾:竟。不意:不留意。

(36)炤(zhāo):易见。

(37)惨惨:忧愁不安。

(38)云:亲近,和乐。

(39)慇(yīn)慇:忧愁的样子。

(40)佌(cǐ)佌:比喻小人卑微。

(41)蔌(sù)蔌:鄙陋。

(42)椓(zhuó):打击。

(43)哿( gě):欢乐。

三、译文

四月时节繁霜降,霜降失时心忧伤。民心已乱谣言起,谣言传播遍四方。独我一人愁当世,忧思不去萦绕长。可怜担惊又受怕,忧思成疾病难当。

父母生我不逢时,为何令我遭祸殃?苦难不早也不晚,此时恰落我头上。好话既都嘴里说,坏话也全口中讲。忧心忡忡不合时,因此受辱遭中伤。

郁郁不乐心里忧,想我没福能消受。平民百姓无罪过,也成奴仆居末流。可悲我们若亡国,利禄功名哪里求?看那乌鸦将止息,飞落谁家屋檐头?

远望树林成一片,粗细只能当柴烧。百姓正在危难中,上天昏睡不知道。如果天命已确定,没人抗拒能奏效。上帝皇皇最英明,究竟恨谁请相告?

人说山丘多么低,实为高峰与峻岭。民间谣言纷纷起,不去制止哪能行。但见老臣受征召,请他占梦来问讯。都说自己最灵验,乌鸦雌雄谁分清?

人说天空多么高,我却怕撞把腰弯。人说大地多么厚,我却怕陷把脚踮。高声呼叫这些话,有条有理不瞎编。令我悲哀今世人,为何像蛇毒牙尖!

请看山坡田地里,禾苗特出长得茂。上天这样折磨我,唯恐把我打不倒。当初朝廷来求我,唯恐推辞不应召。得到我后很慢待,不再重用与倚靠。

心中忧愁深又长,好像绳结不能解。当今政治真难说,为何越来越暴烈?大火熊熊烧起时,难道有谁能扑灭?辉煌显赫周王朝,褒姒竟然将它灭。

忧伤满怀常惨惨,又遇天阴雨绵绵。车箱已经装载满,竟然抽去车挡板。等到货物掉下来,大哥帮忙才叫唤。

车上箱板不要扔,加固辐条牢又安。轴上伏兔勤检查,装载货物莫丢散。这样终能渡艰险,莫将此事等闲看。

池沼之中鱼成群,并非快乐能安宁。即使深藏不敢动,水清照样看得真。愁思满怀长戚戚,忧虑国家多虐政。

他有美酒醇又香,山珍海味任品尝。四邻五党多融洽,姻亲裙带联结广。想我孤独只一身,郁郁不乐心忧伤。

卑鄙小人居好屋,庸劣之徒享米禄。今世黎民太不幸,老天降灾伤无辜。富贵人家多欢乐,可怜这里却孤独。

四、鉴赏

这是一首政治怨刺,当作于西周将亡之时,诗中言“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是预料之词。《毛诗序》云:“《正月》,大夫刺幽王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分析说:“此必天下大乱,镐京亦亡在旦夕,其君若臣尚纵饮宣淫,不知忧惧,所谓燕雀处堂自以为乐,一朝突决栋焚,而怡然不知祸之将及也。故诗人愤极而为是诗,亦欲救之无可救药时矣。若乃骊烽举,故宫黍,明眸皓齿污游魂,贵戚权寮归焦土,尚何昏姻之洽比?尚何富人之独哿?以此决之,《正月》之为幽王诗必矣。”其论甚为精辟。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政治远见,也有能力。故统治阶级当权者开始极表需要他(“彼求我则,如不我得”),但得到之后又不重用(“执我仇仇,亦不我力”)。他担忧国家的前途,同情广大人民的苦难遭遇,反而遭到小人的排挤和中伤(“忧心愈愈,是以有侮”)。他是一个忧国忧民而又不见容于世的孤独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形象。诗的抒情主人公面对霜降异时、谣言四起的现实,想到国家危在旦夕,百姓无辜受害,而自己又无力回天,一方面哀叹生不逢时(“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一方面对于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那么说(“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反覆无常、扰乱天下的当权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最终身心交瘁,积郁成疾(“癙忧以痒”)。诗人生动、细致、准确地纪录了两千多年前生于乱世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心灵的颤动,在以后感动过无数的人,和《诗经》中的其他一些政治诗一起为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文学的传统奠定了基础。

诗中还表现了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是末世昏君。此诗没有明确指出周幽王,而是用暗示的方法让人们想到幽王。“天”在古代常用来象征君王,诗中说“民今方殆,视天梦梦”,就是很严厉地指责周幽王面对百姓危殆、社稷不保的现实毫不觉悟,却只顾占卜解梦(“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二句,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杜甫《丽人行》、《哀江头》、《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都直接揭露当朝天子,当是受此类诗影响。此诗批评最高当权者亲小人(“瞻彼中林,侯薪侯蒸”),远贤臣(“乃弃尔辅”),行虐政(“念国之为虐”)。指出如果国家真正颠覆,再求救于人,则悔之无及(“载输尔载,将伯助予”)。这样的末世昏君前有桀、纣,后有胡亥、杨广,历史上不绝如缕,所以其揭露是有意义的。第二种是得志的小人。他们巧言令色,嫉贤妒能(“好言自口,莠言自口”),结党营私,朋比为奸(“洽比其邻,昏姻孔云”),心肠毒如蛇蝎(“胡为虺蜴”),但却能得到君王的宠幸与重用,享有高官厚禄,诗人对这种蠹害国家的蟊贼表示了极大的憎恨与厌恶。第三种人是广大人民。他们承受着层层的剥削和压迫,在暴政之下没有平平安安的生活,而只有形形色色的灾难(“民今无禄,天天是椓”),而且动辄得咎,只能谨小慎微,忍气吞声(“不敢不局”、“不敢不蹐”)。诗人对广大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民之无辜,并其臣仆”,表现了无比的沉痛。昏君施行虐政,百姓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上天惩罚昏君,百姓也要无辜受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此诗正道出了乱世人民的不幸。

《正月》等诗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将此诗与《离骚》对照,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黑暗社会现实下抒发愤世之情的产物,也都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比如:《正月》中以驾车喻治国,以秀苗特出喻贤臣,以林中薪木喻小人;《离骚》中以骑马喻治国(“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以美人香草喻贤者,以恶鸟臭木喻小人,其设喻之意相近。这是以往学者们所忽略了的。

全诗四言中杂以五言,便于表现激烈的情感,又显得错落有致。全诗以诗人忧伤、孤独、愤懑的情绪为主线,首尾贯串,一气呵成,感情充沛。其中有很多形象的比喻,如以鱼在浅池终不免遭殃,喻乱世之人不论如何躲藏,也躲不过亡国之祸。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诗的最后两章说,得势之人有酒有菜,有屋有禄,朋党往来,其乐融融;黎民百姓穷苦无依,备受天灾人祸之苦。“哿矣富人,哀此惸独”正像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样,表现了诗人的极大愤慨。

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 篇四

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本文就来分享一篇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关雎

【原文】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读解】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真挚动人的`情歌,也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男欢女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证发掘,钻进牛角尖去寻找微言大义,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论文说废话,还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无病呻吟故作多情。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

时代在变,莫非人性也真地在变?男的不男,不长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工业化不仅把人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把男欢女爱的真情实感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方便面、巧克力、化妆品、洗发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小诗二首 篇五

(一)

快看,那天上飘荡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朵。

有的展开它那双白白的小手,露出两只小角,像一只小羊;有的穿着蓝色的衣裙,摇来摇去,像一只气球;还有的像一只小船,想要和人们一起飞上更远、更美的天空。

我真想抓住那根线,和气球一起飞上天。但我更想乘上那艘小船,去见见嫦娥姐姐……

(二)

春天,当微风亲切的抚摸着大地,小草伸了一个懒腰,便从湿润的泥土里醒来了。花朵拉开自己的彩裙,露出了笑脸。

夏天,当狂风走过池塘,河面的水珠便跳起了舞蹈。

秋天,当柔和的风拂过菜园,那些蔬菜,水果就丰收了。

冬天,当寒风再次来到大地,万物又盖上了那层白被子,进入了梦乡……

儿歌二首 篇六

小尾巴

妈妈上街,拖住妈妈,

爸爸上班,拉住妈妈,

拖住妈妈,拉住爸爸,

都说我是个小尾巴。

看牛

高高山上一头牛,

两个犄角一个头,

四个蹄子分八瓣,

尾巴长在身后头。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篇七

《诗经二首》课文原文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二首》知识点

【主题思想】

《关雎》写的是一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文章结构】

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

一见钟情-辗转反侧-钟鼓乐之

(爱慕)(相思)(愿望)

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抵

蒹葭采采-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沚

【文学常识】

《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题目“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雎”,雎鸠,种水鸟。题目“蒹葭”中的“蒹”指芦苇一类的植物;“霞”指初生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水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水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人同唱着欢悦的情歌一样。“关关”,形容水鸟和鸣,叠字象声;同时声中见意,示雌雄相应,彼此相关雎鸠,水鸟,据说它们“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开篇二句声情并茂:它以悠扬、平正之音,为全诗的“中和之美”定下基调;又以雎鸠和鸣起兴,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为以下正面抒写爱情创造了和谐的气氛,象征意味既深且浓。接下去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毫不突兀了。“窈窕”,连绵字,美好的样子,形容“淑女”;“淑女”,即好姑娘;、“好述”,就是好配偶。首章落实到:“美丽的好姑娘,正该同美好的男子配成双”,成为全诗的纲领,提摄全篇。

《蒹葭》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爱着一位姑娘,她住在湖的对岸。青年和姑娘也许有过一段交往,也许只是偶然见过一面,但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在深秋的一个早晨,他来到湖边,思念起她来,思量怎样才能得到她的爱情。

诗经《硕鼠》原文及翻译 篇八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自怜二首 篇九

落花有情意绵绵,流水无意愁自添。

入世难辞百般苦,可惜苍生亦自怜。

天降横祸来灭我,枉将岁月被蹉跎。

不觉人生何留恋,肯将一身投江河。

高三:大奇葩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篇十

【主题思想】

《关雎》写的是一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文章结构】

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

一见钟情-辗转反侧-钟鼓乐之

(爱慕)(相思)(愿望)

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抵

蒹葭采采-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沚

【文学常识】

《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题目“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雎”,雎鸠,种水鸟。题目“蒹葭”中的“蒹”指芦苇一类的植物;“霞”指初生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水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水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人同唱着欢悦的情歌一样。“关关”,形容水鸟和鸣,叠字象声;同时声中见意,示雌雄相应,彼此相关雎鸠,水鸟,据说它们“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开篇二句声情并茂:它以悠扬、平正之音,为全诗的“中和之美”定下基调;又以雎鸠和鸣起兴,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为以下正面抒写爱情创造了和谐的气氛,象征意味既深且浓。接下去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毫不突兀了。“窈窕”,连绵字,美好的样子,形容“淑女”;“淑女”,即好姑娘;、“好述”,就是好配偶。首章落实到:“美丽的好姑娘,正该同美好的男子配成双”,成为全诗的纲领,提摄全篇。

《蒹葭》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爱着一位姑娘,她住在湖的对岸。青年和姑娘也许有过一段交往,也许只是偶然见过一面,但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在深秋的一个早晨,他来到湖边,思念起她来,思量怎样才能得到她的爱情。

阅读注意事项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语文阅读怎么训练

平时语文阅读不好怎么办,能训练出来吗?当然可以。大家需要多做一些阅读题,把阅读能力提高上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耐心把文章读完,然后静下心来去分析,写完答案再去对照答案看自己为什么对或者错,找到错因,每次都提高一点点,就会有进步。

如果时间来不及,也可以在读完短文、画完答案以后,直接看答案,看自己的思路和答案是否匹配。当然,并不一定要把答案奉为金科玉律,语文阅读很少有固定答案,只要采分点找到了即可,所以也不必太过苛刻。要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可以在平时多读一些课外读物,上课时注意听老师怎么分析课文的,都对提高分数很有帮助。

初中八年级语文《诗经》二首优选教案 篇十一

课题

12、《诗经》二首 关雎

重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导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目标

了解《诗经》。 掌握文言字词,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检测

预习

看拼音写词语(对子互改、汇报检测结果)。

好逑(hǎo qíu)窈窕(yǎo tiǎo)芼(mào) 寤寐(wù mèi)

自学指导 小组合学(15分钟内完成) 。

1、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

6世纪的春秋时期,公305篇,也称《诗三百》,孔子将《诗三

百》奉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作经典,奉为“五

经”之一,才称为《诗经》,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

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起兴:又叫“兴”。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借其他事物表现要

说的事物。一般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

2、从文中找出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联系课文,理解含义。

3、结合课*释,翻译课文。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前四句。

5、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读文,给课文分部分。

7、总结中心思想。

先组内展示,后师抽签小组展示。

2、从文中找出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联系课文,理解含义。

古今异义词

服: 古义:思念。 今义:衣服;衣裳。

苍苍: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灰白;深绿色;苍茫。

阻: 古义:艰险。 今义:阻挡;阻碍。

多义词

在河之洲(的)

左右采之(代词,指荇菜)

左右采之(动词,摘取)

蒹葭采采(形容词,茂盛,众多。)

活用词

琴瑟友之。友:名词活用为动词,亲近,做朋友。

琴瑟:名词活用为动词,弹琴鼓瑟。

钟鼓乐之 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钟鼓: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钟打鼓。

3、结合课*释,翻译课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

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

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

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

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

来取悦她。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前四句。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男子

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

5、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对他动作的描写。“悠哉悠

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

平静,难以入眠,形象比怎地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深深思念之情。

6、读文,给课文分部分。

第一部分:直写男子的愿望,引出淑女是君子的理想对象的联想。

第二部分:写男子对姑娘的极度思念和追求而不得的痛苦。

第三部分:写男子幻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7、总结中心思想。

本文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思念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痛苦和

幻想愿望实现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

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中心思想。

对子互背,汇报互背结果,师抽查。

背诵并默写全文。 对照课文写出翻译。

要求:独立完成、字体工整、书面整洁、按时上交。

课题

12、《诗经》二首 蒹葭

重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导入

由景及情,景能使人幻想出很多的情感,今天我们通过蒹葭来分析。

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检测

预习

看拼音写词语(对子互改、汇报检测结果)。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u hui)晞(xī)湄(méi)坻(chí)

自学指导 小组合学(15分钟内完成)

1、结合课*释,翻译课文。

2、前四句是千古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的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有什么作用?

4、读文,给文章分部分。

5、读文,总结中心思想。

先组内展示,后师抽签小组展示。

结合课*释,翻译课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

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

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

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

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

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

水中洲。

2、前四句是千古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一烘托追求心上

人不得时悲凉惆怅的心情。

3、这首诗的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有什么作用?

既刻画出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又渲染了迷蒙、清冷的气氛烘托出

主人公的惆怅之情。

4、读文,给文章分部分。

第一部分:即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心上人在水的两岸,苦苦追

寻而不见的惆怅。

第二部分:用反复谭勇的方法,把主人公追求和事物的情绪推向高

潮。

第三部分:表现了“伊人”依然可望而不可即,渲染了主人公深沉

的相思之情。

5、总结中心思想。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将水乡清秋的

景物与凄婉、惆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营造了

凄清的意境,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检测

背诵(第1、2、3、5小题)。

对子互背,汇报互背结果,师抽查。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对照课文写出翻译。

要求:独立完成、字体工整、书面整洁、按时上交。

反思

关雎诗经原文及翻译 篇十二

关雎诗经原文及翻译

关雎诗经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⑿。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读解】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真挚动人的情歌,也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男欢女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证发掘,钻进牛角尖去寻找微言大义,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论文说废话,还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无病呻吟故作多情。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

时代在变,莫非人性也真地在变?男的不男,不长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工业化不仅把人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把男欢女爱的真情实感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方便面、巧克力、化妆品、洗发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诗经氓原文及翻译 篇十三

简析: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