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田径三级跳远项目的特征与教学方法探讨(优秀7篇)9-6-3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细心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田径三级跳远项目的特征与教学方法探讨(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级跳远教案 篇一

一、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技能的能力”“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中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指学生。

二、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不但空洞而且无法评价。一位体育教师在教案中这样表述:“初步掌握本套舞蹈中的基本步伐”,什么是初步?教师怎么去定位初步这个标准?到底达到一个什么标准才能达成目标也很不明确。

体育教学的目标按领域目标可以分成五个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其中,“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学习领域目标,在目标表述时可以明确指出结果,从结果中表现目标的达成与否。以“基本掌握排球正面扣球动作”为例,行为动词是学会,在前面加了“基本”来修饰“学会”表现为不可操作性。那么,是不是行为动词前就可以不加任何修饰词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如:“在低网的情况下”学会“正面上手发球技术”,明确提出动作的环境或者器材因素,而比“基本、初步”来修饰就更具体明确。

三、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前滚翻”“通过本节课的学练,知道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一分钟内,投进三个球”“以多种单双脚的跳跃动作为载体,发展腿部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等。

四、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学生至少能运用三种投篮方法”“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完鱼跃前滚翻动作后,完成5次动作时,至少有3次以上能做出明显的腾空动作”“在急行跳远时,要求学生达到3米以上”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

五、体育教学目标表述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

1.知道“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最常用的跑动中的投篮技术,并能积极参与学习,知道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2.90%以上的学生能做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部分同学能高质量完成“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并有较高的投篮命中率;

3.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积极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帮助同学进行学习。

案例二:

1.知道并能说出三级跳远动作结构名称,了解羽毛球正手发球的动作要点;

2.80%以上的学生能按正确的动作结构完成三级跳远;90%的学生能做出正手发球动作,并能完成对打练习;

3.学生学习情绪饱满,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练习,同学间相互合作,努力达标;

4.单级动作跳:(8次×3组)×2;组合动作跳:3组;短程助跑三级跳4~6次。

以上两个案例在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就充分考虑了“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四个要素,目标的表述就比较清楚、准确、可测量。供广大体育教师借鉴。

田径三级跳远项目的特征与教学方法探讨 篇二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2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跳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田径运动,跳远是人体通过快速助跑的积极起跳,采用合理的空中姿势和落地动作,使人体跳过更远距离的运动项目,跳远是锻炼身体的手段,经常练习跳远能有效的发展速度、快速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提高身体各部分协调用力的能力。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所以,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把跳远作为主要教学和锻炼项目之一。

关键词 田径跳远项目 三级跳远 特征 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跳远项目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田径教学质量,而这就会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三级跳远作为跳跃项目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对学生至关重要,学生不管技术多么完善,如果没有完善的教学培训,速度、力量、各种耐力、柔韧性和动作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无法达到充分的协调,也无法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必须要认识到体育教学中田径跳远项目的重要性,并紧密结合跳远项目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三级跳远运动特征分析

三级跳是在助跑以后沿着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远的一项运动,由于这项运动使下肢的负担很大,它对身体训练要求特别高,快速助跑和良好的弹跳力,以及强大的腿部力量和很好的协调性,是三级跳远必备的条件。单脚跳,起跳腿落地后的再起跳的跨步跳,摆动腿落地起跳的跳远,最后用双脚落于沙坑。三级跳的成绩取决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产生的垂直速度,还有每一个动作完成的质量。跑时膝关节高抬,前摆积极,上板时没有任何形式的减速,第一跳就像跑的继续,第二跳的速度也很快,第一跳单臂摆动,第二、三跳双臂摆,跳跃节奏平、快,第三跳的水平速度保持极好。

二、三级跳远的技术分析

按其技术来看,三级跳远是一个复杂的田径项目。在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远中要用10.5米/秒的速度,依次变换支撑阶段和腾空阶段。腾空远度取决于每跳起跳后腾空初速的大小、身体总重心的角度和高度。起跳时是在缩短与地面相互作用时间的条件下快速改变身体运动的方向,要求学生发挥很大的力量。前进速度会有所下降(第一跳起跳后下降0.5-0.8米/秒,第二和第三跳起跳后下降0.8-1.5米/秒)。落地脚和身体重心的腾起角加大,即动作方向和跳跃高度变化越大,速度下降就越多。三级跳远达16.50米的基本运动特征(平均数据)见表1。

在起跳中,身体从一定的角度改变其运动方向(根据自己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和动作任务而定)。起跳时运动方向改变的大小视身体重心下降角度和腾起角度总和而定。起跳时,脚一经着地,便以身体运动惯性力压向跑道。在这一负荷的作用下,起跳腿和局部脊柱弯屈,从而引起工作肌的拉长和紧张(“退让”性工作)。

支撑腿的弯屈和脊柱的缓冲,可以显著减小身体的压力(惯性力的作用)。一旦拉长肌肉的阻力(紧张)超过这一压力,肌肉就开始强力收缩(“克制节性工作)。支撑腿各关节开始伸直,躯干伸直,使身体向新方向――向前上方运动。缓冲越短和伸直动作开始越早,则身体向新方向的运动也就越大,从而使这一运动的改变方向的角也越大。反之,伸直动作迟,会感到身体向前上方运动的时间不足[2]。

两臂和两腿的摆动动作可降低与身体运动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起跳时摆动腿和两臂积极前摆会加大对跑道的向后压力,从而增大身体的向前推进。

三、三级跳远教学方法分析

三级跳远的下肢力量尤为重要,可以经常做一些负重练习,比如负重深蹲,纵跳,但一定要循序渐进,预防运动损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快速助跑与第一跳快速起跳衔接技术

快速助跑与第一跳快速起跳自然衔接是三级跳远技术难点。在高速助跑的情况下学生能否及时地完成着地、缓冲、蹬伸与摆动等起跳的一系列动作,能否适时地完成交换腿动作并随惯性完成积极有力的着地及起跳,是检验快速助跑与第一跳起跳衔接技术的标准,因为这一系列动作中的每一动作的完成质量,不但直接影响助跑起跳效果,而且还影响三跳中水平速度的保持,所以掌握助跑与起跳的合理结合、有效衔接是极其重要的。

助跑与起跳结合得好坏,尽管与学生起跳腿在起跳中的支撑能力有密切关系,但是合理的起跳技术更为重要。要掌握这一技术难点必须做到:一方面发展腰背和腿部力量,提高起跳腿关节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采用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的一些专门练习,按照技术要求反复进行练习,逐渐加大练习的强度和难度,使之形成比较稳定、完善的技术。

(二)掌握合理的着地技术

在着地瞬间,不仅要承受比起跳时更大的冲击力,而且还要在被动缓冲后迅速地完成蹬伸动作,这不但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项力量,而且更需要具备合理、完善的着地技术。完善的着地技术能减小制动冲击力,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和伤害事故,还能为下一起跳做好用力的准备和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其技术要求为:腰背紧张,以髋关节发力,膝关节放松,小腿前伸,整条腿几乎伸直地向下向后摆动,以全脚掌快速着地。整个着地动作自然、协调,近似走或跑的动作。

(三)适合个人特点的三跳比例

每个学生的神经类型、身体形态、肌肉类型和专项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充分发挥速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特点、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三跳比例是取胜的关键。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助跑速度和三跳中利用速度等情况,制订合理的三跳比例,不能盲目照搬高水平的模式,否则会限制学生个人特点的发挥,阻碍成绩的提高。另外,在专项水平发展过程中,减少速度的损耗并将速度最大限度地保持到第三跳,逐步加大第三跳的比例应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主要标志。

(四)维持三跳中的身体平衡

三级跳远需要身体在高速度助跑的情况下进行连续三次着地接起跳,由于起跳时的制动和偏心推力的作用,以及上下肢摆动惯量的差异,人体腾空后会产生前旋,为此身体必须及时地完成骨盆的前移,腰背肌群紧张发力,摆动环节适时大幅度的协调摆动等动作进行合理的补偿,以抵制或克服身体腾空时的旋转,维持三跳中的身体平衡。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协调性和感觉器官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能力[3]。

四、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一)当助跑节奏稳定性差、与起跳衔接不好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固定每次助跑开始时的起动姿势和加速方式。开始最好选择逐渐加速的方式,具备一定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积极加速方式。2.采用放置标记的方法,固定每次助跑前4-6步的步长和助跑最后6步的步长,反复进行助跑练习。3.采用在跑道上和在助跑道上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反复进行全程助跑练习,每次助跑开始起动的姿势、前几步的步长、加速方式、助跑中程和助跑最后阶段的节奏都应保持一致。

(二)当第一跳腾空过高,两换的时机、幅度掌握不好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采用在助跑后几步的每步之间摆放标记的方法反复进行助跑起跳的练习。要求起跳时上体略前倾,两臂前后摆动,小腿不要前伸,要有跑过起跳板的感觉。2.进一步明确技术概念,要求起跳腿充分伸展后再做交换腿动作或过了腾空最高点后再做快速交换腿动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三级跳远项目是中专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而作为教师必须切实掌握其特征,并在教学中严格按照其教学环节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强化整个中专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肖兵。田径跳跃项目的特征与教学方法分析[J].青春岁月。2013.23:290.

[2] 董周生,刘子青。田径跳跃类项目反应力量特征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3:137-140.

[3] 牛强。田径跳跃项目技术教学要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2:214.

级跳远教案 篇三

发展性学习评价可以界定为以学生动态发展的进程为对象的学习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改善。具体说,要求每位教师以学生为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学生发展现状和潜能进行系统的分析与价值判断,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教学评价活动。下面就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发展性学习评价的策略阐述如下。

一 注重差异,因势利导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方面:首先,从生源看,有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五年制的学生外,还有以高中毕业生为起点的三年制高职生。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年龄结构等存在极大差异。其次,教师体育教学观念陈旧。一般而言,高职院校都是由原先的中专、电大或技术学校升级或合并而来。尽管在升级后,办学层次上来了,但体育教师队伍中缺乏新生力量的加入和体育新课程改革涉及高等职业学院体育教学并不多,使高职体育教学仍然处于中专或技术学校那种老的教师关注“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观念。教师仅仅满足于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至于学生学得如何却很少关注。致使体育教学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发挥其更大的效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智力具有多元性、文化性、差异性、和开发性等特征,各种智力只有领域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学生都有可挖掘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向智力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并给教师评价学生提供新的理念。教师评价学生不是以体育考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要以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为最终目标,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去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面对的是数十名学生,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个性、身体素质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确保每位学生在自己智力优势领域充分展示。如在大一男生跳马复习提高课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让动作技能掌握较好或身体素质强、但动作掌握存在缺陷的又不善言语的二类学生做动作“示范”;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对上述学生的示范动作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不同问题让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这样做可以更大程度地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培养其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相反,我们教师如果忽略了这些差异,坚持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必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注意反馈,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不可预知的。教师再充分、再精心的预设都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评价应该在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过程中及时反映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授课计划,帮助教师不断地修改和提炼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并获得进步。如我们在短跑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教学中,要求学生步长逐渐加大,身体逐渐抬起,二脚着地点逐渐合拢。但练习中学生一听到起跑信号,往往第一步步长大,身体抬起过快。针对问题我让学生观看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教学挂图,寻找原因及纠正方法。反馈时一名学生表述他的观点:“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有的同学思想上认为能尽快进入途中跑,或是二腿蹬地力量不够,冲力小。如要纠正身体抬起过快,我们一是要加大蹬地力量,同时可以在该同学练习起跑时在他的背后让一同学斜放一体操棒在练习者后面限制他。”当他说完后,另一同学说:“你的办法太烦,我们只要在起跑线前拉一根橡皮筋就好了。”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 关注个性,拓展空间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域、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先天禀赋也存在差异。根据后现代主义理论,鉴于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绝对、统一的标准来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而是要在学生不违反科学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学习、掌握动作技能时保留个性特征。教师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评价不仅要注意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评价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更是开展下一步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我们教师在三级跳远教学中,讲述三级跳远技术动作的上肢技术动作,摆臂方法就有三种,第一种是单臂摆,第二种是双臂摆,第三种是单双摆臂的混合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三级跳远技术第一跳是单足跳,在技术结构上说单足跳应该是单臂摆动;而第二跳跨步跳技术一般都以双臂摆动。从动力学的理论来分析,双臂摆动与单臂摆动的力量传递都有所差异(双臂摆动力量比单臂摆动的力量要大);第三跳跳跃技术动作,它包括有平衡收腹落地的技术动作,所以也是双臂摆动技术动作较为有利。但学生在实际掌握动作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也有同学第一跳单足跳和第二跳跨步跳都采用单臂或双臂摆动。依据多元智力理论,教育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反对用同一目标培养人,同一标准评价人。从本质上讲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受到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学生得到了尊重,会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才可能创新和超越。

四 关爱学生,和谐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的要求,职业劳动正向着复杂化、节奏快、强度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对人的身心素质要求更高。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劳动的身体活动部位、运动轨迹多是局部的、重复的。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确立“以人为本”,即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的观点,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身体训练,不注重培养健康心理和有创造性的人,必然会影响其人才培养的质量。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能力的表现和发展要求有相应的环境和情境,那种只单纯要求统一、服从、规范和共性的环境,那种压制个性、排斥标新立异的环境,都极不利于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弘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意志、动机、需要等;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心灵才得到解放,学习自然地转化为一种乐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体育课堂的学习评价中,我们教师首先要确立教中有人,为人而教,因人而教的理念,把每个学生当作朋友、自己的孩子来对待。特别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切不可教师说了算。如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坦诚交往,欢乐共处。使他们在共同学习的新型人际交往关系中,学会互相帮助、激励、交流、启发和合作。并在合作中发展,提高动作技能的掌握能力、思维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评价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也就是说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体现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要求。强调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评价自己当中,不自觉地根据自己所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去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行为,朝自己所订立的学习目标前进。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变动的,师生互动的关系。

总之,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服务。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及时反思我们的教学活动,确立科学的发展性学习评价机制,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 陈碧英,浅谈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01)

2 颜晓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

3 麦曦,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广州市教研网,2003(04)

级跳远教学范文 篇四

一、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探讨教学改革,对我们现在进行的“体育三类课程改革”,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寻找改革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本学年体育基础课、专选课逐渐趋于稳定,对于活动课,我们实行了活动卡,制定了《大弯中学活动课学分制实施细则》和《活动课班级组织形式和评分办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躯体素质,提高了运动水平,使整个课题改革形成良性循环向前推进。

二、从抓常规教学入手,向课的40分钟要质量。常规教学狠抓了教师的课前制定计划、备课、课前准备、课的基本形式、组织教法、讲解示范、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学生着装、课堂纪律。此项工作教研组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互相督促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高三和初三毕业班的《体育合格标准》的合格率为100%。

三、成立了学生体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曾勇、张学强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全组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把学生会分离出来,成立了学生体协。学生体协由总会和分会组成部分,总会有主席、副主席、竞赛部、群体部、裁判部等,分会有篮、足、排等8个项目的组织,体育老师作为顾问监促、指导分会工作,从制定比赛规程到裁判工作都由学生体协来完成,这样既丰富我校体育活动,又达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抓代表队训练卓有成效。本学期重点抓了篮球、田径、游泳三大项的校级代表队训练,通过改进训练方法,重视冬训工作,把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结合起来等措施,参加校际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参加青白江区第二十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其中男子青年组:

周波:获100米、200米第一名,并打破纪录;陈欢:100米第六名、110米栏第二名;王舒铭:铅球第一名、铁饼第二名;杜其兵:跳高、跳远第三名。

女子青年组:

邓询:100米、100米栏第一名;李倩:200米、400米第一名;赖周静:800米、1500米第一名;凌霞: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三名;梁红秋:跳远第一名,跳高第四名。

男子甲组:

赖宗培:100米第一名、100米栏第三名;曾毅: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二名;周伟:跳远第一名、三级跳远第七名;郑子昀:跳高第三名、跳远第三名。

女子甲组:

赖丹:100米、200米第一名;张雯: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五名。

男子乙组:

肖韵文: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五名。

(二)参加成都市中学生田径比赛,高中女子组获团体总分第六名。

其中高中女子组:

赖丹:100米第三名、200米第五名;李倩:100米第四名、200米第八名;张雯: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五名。

高中男子组:

王舒铭:铅球第一名、铁饼第四名。

这次比赛共有6名学生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

(三)参加省中学生田径比赛,由5人组成大弯中学代表队成绩如下:

男子乙组:

周波:100米第五名、200米第八名,并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王舒铭:铅球第五名、铁饼第六名。

女子乙组:赖丹:100米第七名;张雯:跳高第三名。

(四)参加成都市九运会田径比赛,以我校学生为主的青白江田径代表队荣获男、女甲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其中:《1》

周波:100米第三名、200米第二名,并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叶仲韬:110米栏第六名;王舒铭:铅球第一名、铁饼第四名;

赖丹:100米第三名、200米第六名,并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赖周静:800米第四名、1500米第八名;张雯: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五名;

曾毅:跳高第三名;周伟:三级跳远第八名;肖韵文:跳高第四名、跳远第五名。

(五)参加成都市中学生游泳比赛,成绩如下:

高中组:

李欣:200米蛙第一名、100米蛙第二名;桑迅锐:100米蝶第二名;

许浒:100米仰第三名;李长志:50米蛙第三名;张锦:50米自第三名;

陈宇:50米蝶第三名、50米自第四名;胡蔚玺:50米自第五名。

初中组:

吴乔:100米蝶第三名、200米蝶第三名;董政:50米仰第五名。

级跳远教案 篇五

一、严明关

1、制度关

集体备课既是教研活动,也是教学管理活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让教师有“规”可依。如四定”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人员);中心发言人制度;课任务分配管理制度;新老教师分层备课制度;教案、课件管理制度;教学录像制度;出勤管理制度;检查督导制度等,教研组应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检、考勤、统计等结果上报主管校长,校长将及时通报集体备课情况。对无故不组织、未参加者,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督促全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集体备课,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2、领导关

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策划者、组织者,备课组长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教研能力,要始终站在体育教、学、研、训的最前列,对相关的问题要有深入的研究,要统领全局,主动地、创造性地提前设计好每次集体备课的主题和内容,组织大家全面、深入地进行学习、探讨;对问题的争议要有科学、艺术的裁决,使全体教师在交流甚至是争论的氛围中,对教材、教法、学法、练法有一个更新、更深的认识,实现双赢。组长要善于引导、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体现合作性、实效性、研究性、创新性 、统一性(辩证的统一)、超前性、完整性。

3、认识关

要搞好集体备课,必须从教师观念和认识抓起,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强化参与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与备课组休戚与共、荣辱相依;应树立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反思意识,促进教师备课行为的集体化、自觉化。集体备课中要处理好组长与组员的关系、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二、细节关

集体备课要遵循“备前研讨―主备人备课―个人初备―形成共案―个人二备―课后修改归档”的流程,从抓紧抓好每一个操作关联环节的细节入手,循序渐进地逐步落实,使集体备课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手段要都能集中群体智慧把课备深,备透,备活,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1、备前研讨关

集体备课前要组织大家共同分析本学年、学期、单元的教材体系、目标体系,让教师明确备课目标、任务、课题,编排出学期、单元备课计划。不管是谁来上这个课,都要围绕集体备课目标体系、计划体系来进行教学设计,你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手段,但是不能改变教学整体目标,以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指导性,减少盲目性。

2、个人初备关

在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钻研课程标准及有关资料,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单元教学或模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及创新点、教育点。设计合理的练习方法、手段、形式、量与强度、评价方法、标准、注意事项等。思考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参加集体备课。以便会诊,排除困难。同时要注意超前备课,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带好提前一周或一个单元的教案。

3、主备关

集体备课要确定一个主备人,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简案;协备人具体负责组织、记录工作。主备与协备要尽量做到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主备人向本组教师详细介绍本单元或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破考点,及时突出重点,教材的取舍整合,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集体备课关

集体备课时,主备人应向本组教师详细介绍本单元或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教材的取舍整合,教学方法的设想等;协备人具体负责组织、记录工作。主备人应组织大家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针对教材的广度、难度、跨度、深度、进度;教法的完整性、系统性、针对性;练习的时间、距离、间歇、次数等进行优化。帮助共同理清教学思路,改进原有教案的一些不符合学情的教学手段。主备人应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改,如跳跃练习中,如果让学生长时间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跳远或三级跳远练习,会使学生体力下降,甚至出现疲劳积累而造成意外伤害事故。集体备课时应紧扣练习的量与强度,进行集体攻关,使量与强度得到最优化考量,使教学方案最佳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课堂有效性。

5、二次备课关

各教师针对集体备课时全体教师提出的教法、学法、练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建议,结合本班与教师实际,对自己的初备教案,通过“标、增、改、删、调”方法等不断进行消化、补充、改进、完善自己的教案,获得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6、整理归档关

经过集体备课形成的二次教学设计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备课组要适时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主备人与协备人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收集、整理教师课后反思的教案,对集体备课的共案进行修改、完善集体备课的教案,把文本教案与电子教案一起交备课组长,备课组将一学期的集体备课教案、电子文稿收齐, 交教研组留存,并以校本资源上传学校网络系统供全体教师共享。

三、实效关

1、真实关

要提高集体备课的含金量,就应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进行集体备课及研讨。备课组应及时筛选出教师备课中反馈的典型性、突出性的重点、难点、疑点为切入点,从常态、多元的角度,进行全面、深入地剖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深化教材解读,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简化教学组织、量与强度等为突破口,以提高集体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指导性。如滚翻学练中学生滚翻时分腿、低头不充分、团身不紧等问题;如支撑跳跃中学生助跑、踏跳、第一腾空的协调配合;推手与第二腾空、落地后的保护问题等,通过集体备课,借鉴、汲取其他教师更好的方法、更有效的手段、更周全的教学组织,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合理、教学进程更科学、教学组织更严谨,提高教学有效性。

2、反思关

通过集体备课,促进专业成长,需要年轻教师以更细腻的心思、更敏锐的洞察力,回顾、审视,去梳理、剖析备课与上课各环节是否科学,如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教学进程设计恰当性、教学组织的严密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量与强度的科学性、教学难点的突破性、偶发事件处理的合理性、教学效果的最佳性等。通过整体反思、专题反思、细节反思相结合,不断改进与提高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耐久跑练习,一节课跑多远的距离?一次跑多少距离?跑多少次?用时多少?间歇多少时间等,既反思预设出时量与强度的适切性,也反思练习过程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设计与实践的相融性与适宜性。

3、合作关

“闭门造车”和 “孤军奋战”的备课形式,不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备课组长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互相、合作、共享的集体备课氛围,针对备课与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全面、多元、深入的品、评、析、辩来进行教学会诊,提出针对性、实效性的改进建议、优化策略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如中长跑练习的量与强度;体操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武术、广播体操教学的讲解与示范的时机;教学节奏的把控;场地、器材的设计与运用等。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教师更要勇于交流,善于交流,通过对比、吸收、改进、提炼、创新,形成教师个性特色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特色资源,把集体智慧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方案最佳化、教学过程不断最优化,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建平。课程领导力的着力点―加强备课组建设 [J]. 上海

教育,2007(10).

[2] 徐继锋。当前体育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 [J]. 中

国学校体育, 2009(11).

[3] 刘苗。谈体育新课程的有效备课 [J]. 体育教学,2007(2).

[4] 李童。落实集体备课建立研究型体育教研组 [J].体育科技

文献报, 2006(8).

[5] 瞿梅福。集体备课从“减负”到“能力提升”。人民教

育,2007(10).

级跳远教案 篇六

一、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效性原则

1.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

由于各教师间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和特长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若不注意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材,则其教学效果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搭配教材时应尽量考虑到自身特点,以己之长克己之短,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年龄、性别、身体条件上的差异,从而在选配教材时有的放矢,具有实效。

3.符合体育实践课的授课形式

现有授课形式一般分为混合班和分班两种,我们在教材搭配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分班授课的搭配教材可充分发挥分班优势,根据男女生特点选择适宜项目作为搭配教材,但是混合班的搭配教材,则要根据男女的特点分别选择,例如:以球类作为搭配教材时,男生可选足球,女生则可选羽毛球等其它项目。

4.符合实际教学条件

一种好的教材搭配形式,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布局,就会给教师教学管理带来不便。例如:在选择双杠与短跑教材相搭配时,虽然其搭配形式比较合理,但如果双杠区离跑道较远,就不便于组织管理和队伍调动,从而直接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同样若运动器材较少,也会限制学生的正常活动,这时就需搭配相应教材来弥补运动器材的不足。例如:为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安排推哑铃练习,然而,若哑铃数量较少,则应选择同样能发展上肢力量的掷实心球、推杠铃、俯卧撑等教材与之搭配,以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来加大练习密度,使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能确保完成课的任务。

5.符合气候条件的实际

选择的搭配教材还应考虑到气候变化,从而通过搭配教材的调节,起到使人的生理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吻合的目的。例如:在寒冷的天气上课,就需选择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在炎热的天气上课,就可以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项目。

二、教材搭配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1.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应使学生的心率曲线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趋势,为了实现这一规律,我们在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应注意运动量的大小搭配合理,以及强弱出现的时机安排恰当。例如:以长跑为主教材的课上,在课开始阶段可以安排运动量较小的武术教材,作为搭配教材,而在课结束阶段则安排一些舞蹈性的放松练习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从而可以确保学生整堂课的生理负荷有一个正常曲线变化。

2.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注意力要比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能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要完成的动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上,不过对那些过分抽象、枯燥无味,与他们的感知较远的教材,则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保持稳定的注意。鉴于上述心理特点,教师应注意选择生动活泼的内容作为搭配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从而能自觉努力地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把跑与球类教材相搭配,利用学生对球类项目的喜爱心理,相互弥补、调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搭配教材,能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故在选择教材搭配时,应注意上、下肢搭配以及各项素质的搭配,如在上下肢搭配方面:跑、足球等项目下肢力量负担较大,则可以搭配一些以上肢负荷为主的双杠、单杠、实心球、铅球等项目;再如在素质项目搭配方面:举重、哑铃、引体向上等可以发展力量素质,但是由于其在灵敏、速度等方面发展比较欠缺,若以球类、短跑项目加以搭配,就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1.教材搭配的引导性

合理的教材搭配,除了遵循以上的原则外,我们还可以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例如:学习三级跳远主教材时,可预先练习与其相关的下肢力量素质内容,如单足跳、跨跳、双足跳等,从而为能学好三级跳远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教材搭配的辅助性

有时,一节课中,在教材搭配上还可以创编一些对主教材学习具有辅助较果的搭配教材,来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与巩固。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运球竞赛以及运用各类篮球步伐组合的游戏与主教材进行搭配,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3.教材搭配的灵活性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年级均可安排一定时数的选用教材,这就为我们能根据各校特点灵活地选择搭配教材创造了条件。例如:一个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排球群众普及性好,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也高,所以选择此运动项目作为那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主教材的搭配教材,必须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并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

四、改进体育方法遵循学校体育改革原则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摆正体育教育工作的位置。学校在教学安排方面要保证体育课课时,与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从学生、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与技能。

(二)改进体育方法

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到“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三)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首先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在编写教案时要认真。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有没有一份好的教案是密切联系的,而教案的编写和教师的能力水平也息息相关,教案质量的高低又和教师的认真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体育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班级或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能等情况进行分析后再进行合理的教案编写。最后,体育教师要善于探讨、研究体育教学改革方法,不断将体育教育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级跳远教学范文 篇七

【关键词】 三级跳远 体育教学 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0-0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70-01

在三级跳远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各技术环节间的衔接和整个技术的完整性,使分解技术服务于完整技术的需要,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注意各技术环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技术教学中,还必须加强各衔接部分技术的教学。采用分解、完整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在分解教学时,要贯彻完整技术教学的因素;在进行完整技术教学时,要注意提高部分技术动作的质量。由此可见,三级跳远是一项技术复杂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要想在高中教学中取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合理的技术,超强的专门能力作保证,同时还应最大限度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跳跃节奏的控制对三次跳跃衔接的重要作用

跳跃节奏的控制有利于减小三次跳跃的速度损失,合理的跳跃节奏能加快起跳速度,能减少起跳缓冲的时间,是保持助跑速度的重要技术。教学中采用非极限强度的跃,按总距离的35% ——30% ——35% 的比例进行练习,由于改进跳跃技术,减少身体的压力,更能保持助跑速度。在跳跃节奏练习中,应注重加快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度,能有效缩短起跳时间,提高起跳速度,并能起到保持身体平衡的重要作用。当起跳脚着地后,随着身体重心的前移,双臂摆动腿的快速大幅度向前摆动,能有效缩短起跳时间,提高起速度,控制起跳方向,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起跳技术,并能很好起到防止身体前旋、保持身体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可采用设标志物或画灰线的方法来规定和限制各跳不同的远度。也可采用借助器材(如软式排球等)方法来进行练习。但是,对于这些标志物、灰线和器材的设置,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安排,在一个班级中,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可以有多种设置方案,以适应不同学生练习的要求。教学中,既要按照三级跳远技术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寻求确定个人三跳节奏的最佳比例结构,不可强求一致。

2 身体素质发展与技术教学的关系

身体素质是一切运动的基础,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三级跳远不仅技术复杂,而且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很高。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身体状况进行分组练习,比如: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做动作的频率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是影响速度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速度素质,对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和对身体快速指挥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做动作更加迅速,具有重要的作用。

身体的各项身体素质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着依赖的。由某一素质的发展而影响另一素质的发展称为身体素质的相互。比如,力量速度的提高可以使速度素质相应地提高;各项身体素质都依赖于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整体水平,并为素质发展提供条件,而素质的提高又可以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因此,提高在校生的身体素质是要遵守身体锻炼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

3 避免伤害事故

教师课前有很多需要认真检查的内容,比如要看场地是否凹凸不平或过滑过硬。如:跳远的助跑道应平坦结实,起跳板与地面齐平,起跳板是否牢牢的固定地上,沙坑应深翻平整;细沙要松净,不带碎石、玻璃等其他杂物;平沙耙用后应及时放到沙坑外。 教师上课时要仔细观察各种因素,做到胸中有数,防患于未然。一是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有的学生对自已身体的异常变化不放在心上,教师可凭借经验,通过观察学生面色、唇色、出汗程度等身体反应,及时调控运动负荷。观察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无出现不合乎要求的行为举止,练习中相互嬉戏追闹,不守纪律等。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使危险的苗头在萌芽状态下就能得到有效遏制或消除。

在体育锻炼中,不少运动损伤都是由于准备不足造成的,因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准备活动应根据天气情况和运动项目的难易而定,准备活动既要做基本的,也要做与运动内容相关的专业动作活动,如果准备活动与运动项目不吻合,针对性不强,就容易造成损伤,如腰部突然用力过猛,就会发生腰部损伤。只有准备活动充分,才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身体的灵敏反应,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整理活动是运动的自然延续,能有效消除运动后肌肉的紧张状态,改善血液的供应。放松活动也应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适宜的方式,如走步、小游戏等,这样可以加速恢复,尽快消除疲劳。当然,放松活动在具体实施时要灵活运用、合理组织,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场地设施作具体安排,另外在时间及顺序的安排上也可作出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