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课程设计的有效组织和开展,本文是快回答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10篇体育教学的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体育教学 篇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可以选一些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感到体育课不再是简单、枯燥的跑、跳等。通过体育课的活动,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要有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负责态度。在体育课上,要让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认识和接受转化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促进学生大脑的发展。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就可以。把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在欢乐的气氛中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并让学生通过游戏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游戏中可以不断变换形式,同时可以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如在接力跑的训练中,可以改为障碍接力跑、跳绳接力跑、抱球接力跑等较简单的训练为游戏,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同时达到了教学目的。
又如在“解脱接力”时,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选择一块空地,准备了两条1米长的绳子,每个绳子的两端分别扎一个圈结,放在线的两侧,根据同学们的体能特点、性别等平均分成两队。每一队选出一个队长,去负责指挥。余下的学生排成一队站在两侧,当我发出比赛开始时的口令,两队排在第一个的同学迅速跑到中线,两大拇指套入绳子的圆圈内,左脚从左臂外侧插入到绳子后面,紧接着,右手将绳子从头上绕到后背,抽出右脚,绳子放回到原位,跑到对面端线,与本队队员手拉手,左腿跨过手,接着右腿抽出,并接替原来队员的任务。原来队员跑回起点,与第二个队员击掌后到队尾休息,第二个队员击掌后迅速做同样的动作。哪个队较少的时间完成为胜。在这个游戏中训练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增强了奔跑的素质,提高了团体协作能力,学生对这样的游戏比简单的跳步或接力更感兴趣,自然就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二、调整师生关系,促进情感交流
很多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相对于教室里上课,比较放松,注意力比较泛散。因此,很多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时紧绷着脸,用强制的手段去克制这种现象,这样不利于教师本身的健康心态,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情绪。心理学认为:兴趣引起活动,使个性积极化,以极大的热情去面对,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必定会被激发,注意力也会集中到课堂上来,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还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的精神状态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表现得精神集中、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反之,教师在上课时心不在焉、情绪不高、态度冷淡,随意指责(www.kuaihuida.com)学生,这样的体育老师当然会使学生敬而远之,这样的课堂,学生也是应付了事,毫无激情可言。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篇二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育;体验式教学;方法
1体验式教学的相关概述
1.1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体验式教学就是将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学生综合能力、职业素养作为核心目标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吸收,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搭建起健全完善的多元化教学目标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以此实现有效体验,充分展示出体验式教学法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活动开展的过程、学生潜力的体现、个性化特征养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感受等等都是教学的重点和教学活动的主要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必须时刻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其自主思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进行引导,加强其对知识内涵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
1.2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1.2.1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应当是目前素质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在体验式教学中,其注重的是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对知识框架、重难点知识技能的体验和认知,是属于学生个人的生命体验之一。基于此,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应当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充分体现出其自我特征个独特性,而这一特征也是学生未来三观形成的关键,会对学生的情感认知、个性价值取向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等等方面造成极大的影响。
1.2.2注重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最终成绩的体现,而体验式教学则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强化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142 《湖北农机化》2020年第6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体验。只有学生转变角色,从真正意义上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式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体育活动不再是一项教学任务,而是学生发自肺腑感到趣味性的一项活动,并且学生会在活动中有效地融入思维和情感。
1.2.3将学习知识的内化作为主要特征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体验式教学本质上应当是一种个体化的情感反应,具有深层次性,不同的学生在这一阶段会有独特的体验。同时,体验式教学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其后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树立起可塑性的体验。具体而言,一系列教学活动、外部环境以及学生的行为方式会逐渐向学生的心灵内涵延伸拓展,找到学习与自身日常经验经历的切入点,从而准确发现体验式教学的价值意义。
2体验式教学中的要素分析
2.1主体体验
主体体验应当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体现,注重的是学生个性特征的展示,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的整体比例。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征在脑海中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情景,此时学生才会自主积极地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内化吸收,转变为自身的技能技巧。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学生应当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项目,教师应当对体验式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找到科学合理的体验方式。
2.2教学情境设置
体验式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营造出良好的情景教学氛围,设置相应的教学情景,体验式教学是通过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任务。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首先应当对教材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完整系统地梳理,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体验学习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体验式教学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而这一系列的指导教学活动必须在情境中进行开展和完善。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层次、多元化地选择情景创设模式和方式方法,以此帮助学生塑造出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提高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探究
3.1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体验意识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高职院校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是要求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即可,而体验式教学则是要求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引导,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和问题,逐渐实现课堂内外关系的和谐良好,同时,借助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技能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内容,使其更为直观,更易于探究。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当积极创设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出体验式教学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师应当深刻理解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体验意识和合作意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对教学情景进行创立完善,通过学生的体验反馈,得出一定的体验结论,并且将其吸收内化为体育教学的素养。
3.2体验式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及职业发展相结合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的开设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充分凸显出教学的实用性,缩小学习与后期工作之间的差距,为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在办学宗旨上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其更注重学生后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体验式教学开展过程中,对所有的环节和步骤都进行精心地准备设计,同时结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及人才的发展规律,以其职业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分层次地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学生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另外,在进行体验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征和未来的职业要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重新考核,灵活设计教学活动项目,凸显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能力和专业特征相符合,以此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3拉近师生关系,加强情感交流
众所周知,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情感态度发生变化,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此,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综合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时引导,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充分发挥出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学生是教学主体,但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动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体验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篇三
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主要就是小学生群体。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来制定小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即“乐、动、学”的指导思想。具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师就应该在体育教材选编与教学方法方面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让小学生对体育课程充满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接受体育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把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编排得较为丰富多彩,安排多种游戏性质的教学活动。同时,小学体育教学又十分重视“动”这个实践性教学特点,我们应该在小学生乐学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主动地身体锻炼,并根据人体生理技能变化规律与适应性规律来进行调适,确保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乐的特点与动的保障。最后,小学体育教学还离不开反复的练习来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这就需要小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也就是说,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向小学生传递一定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技巧,让他们在乐学基础与动的技能基础上实现体育锻炼方法的内化过程。
2.我们应该选用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如果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能够对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将可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与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选择一些对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教学内容,避免学生产生厌烦、乏味和畏难情绪。在此,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与竞赛教学法两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游戏教学法来说,它是一种内容较为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它具有较强的游戏趣味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它可以说是小学体育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能够把游戏活动很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去,让体育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具有愉快的教学氛围,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的吸引住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原先显得有些单调乏味的小学体育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还可以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就竞赛教学法来说,它也是小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能够把竞赛活动很好地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去,让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结语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篇四
一、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对教材的科学分析,改革和提升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应对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一些标准和要求:
1.教师的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别特点进行改革;
2.学生的学习形式应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趣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应提高学生学习的健康性和科学性、普及性的特征;
4.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体质;
5.教师应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不断提出高的要求,同时也要具有灵活的空间,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的学习场地,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观念和策略指导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样性的教学原则,摆脱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在课程教学项目的更新中,教师应重视教学项目的选择,改变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充分发展学习的时空进行教学。
开发和运用新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应该得到更新,教师应不断优化初中体育教学形式,逐渐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丰富初中体育文化内涵,使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将秋千、太极拳等传统体育形式引入初中体育课堂,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加大对民间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体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1.明确学习动机,实现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需要教师培养,教师应重视教育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应该明确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并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同时教育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不断优化初中生的体育教学过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教师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初中体育学习的效果。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长久保持,教师应重视教育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手段维持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成学习成果。另外也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育学生运用体力和技巧去实现目标,学生享受进步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讲解,重视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现在体育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相结合,实现教学的互动,相互促进和提高。
1.教师应该重视改进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拓展教学途径,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运用讲解法、示范法、竞赛法等方法,也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方法等,教育学生学会练习、学会体会,教育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玩耍,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安全地完成教学目标,避免运动事故的发生。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体育教学 篇五
高校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
第一,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体育课程的设置不能过于追求数量上的增加,项目细化需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更新,同一项目的课程设置整体能够涵盖这一项目的大体内容。
第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体育课程设置以后,体育教学内容如何取舍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最好能和学生的课外锻炼相结合,体现在教学内容不能太满也不能偏少。
第三,体育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增加,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班级,教师必须精通该项目的知识技术技能等,这给体育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课堂教学必须增加学生的自由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二、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后的体育教学改革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给体育领域带来了好消息,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持续下降二十多年的状况得到遏制,“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2]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依然是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说,能够在短期内收获这样的结果实属不易,这与中国中央国务院2007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提出的:“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等一系列措施”密切相关。这种硬性要求体现着体育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第一,体育教学内容增加身体素质练习。在不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进程的情况下,无论是哪个项目的课程,都要增加专项身体素质的内容,每次课的运动量必须达到目标。第二,课内课外相结合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还要适当的扩展一些课外内容,使学生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再通过课内检查的方式使循环继续下去。第三,体育教师介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运动,都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可谓锻炼身体无处不在。体育教师要将运动时间、运动次数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讲解清楚,什么样的运动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三、高校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后的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遵循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只是在定量与定性的权重系数方面有所区别,总的来说,还是一种偏向结果的评价。而当今世界课程评价的趋势呈现出:“以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3]课程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对学生体验的评价,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前后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
第一,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过程性特征。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在制定时,必须以人文精神为导向,着眼于终身体育教育,立足于知识经济,实现评价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样的体育教学不再是对某一个点的评价,而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第二,体育教学相关内容的渗透性特征。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教学,可以将很多相关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丰富原本单一的教学,避免“考啥练啥”的功利性心理的出现,即学生最后只学会考试内容,其他的一概不知。
第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性特征。无论是体育教师教的方法,还是学生学的方法,都要体现发展性特征。体育教学进程始终保持一个动态的情境,体育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后的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人文环境两个方面。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设备目录》的通知,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学校体育人文环境是随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逐步升温而得以改善的。高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改进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而学校体育人文环境的改进则延续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
第一,体育教学环境改进的长期性特征。体育场地设施很快能够建设起来,但形成运动氛围则需要一个过程。这种长期性特征的实现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似乎永远没有终点,只是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体育教学内容得到拓宽。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使很多教学内容得以开展,增加体育课程设置的同时,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可选择性。新型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还可以促进体育人文环境的发展。
第三,体育教学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的完善对于整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系统论观点,要求协调好体育教学环境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上述变化对体育教学有正方向的促进,也有负方向的阻碍,如何趋利避害需要深入讨论与分析。
首先,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着体育功能的扩大化,但这里不希望出现体育功能的泛化。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需要增加专项身体素质内容;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需要拓宽横向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需要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增减都要结合多方实际,也要适时作出调整,教学内容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专项性兼备。基础性,反映着学生参与所有体育课程需要具备的基本身体素质;专项性,反映着学生参与某一项目所需的专项身体素质。体育教学内容要能在积累基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升专项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更多地希望体育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无论是健康的哪个维度都有所提升。
其次,体育教学评价的制定要以学生体验锻炼为出发点。学生体验锻炼意味着运动参与的实现,但这里不希望仅仅是基于考核内容而参与的锻炼体验。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需要安排详细的教学评价;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需要增加运动量的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需要注重过程的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需要增加学生的自主评价。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劣影响着学生运动参与的态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永远不会过时,只是质与量在不同时期的比例需要作出调整。学生体验锻炼要求体育教学评价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肯定,直观简便易行;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肯定,麻烦不易操作。我们现在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进步幅度的反映,只有部分地区的学校在实行。单一内容向多元内容评价的转变。体育教学评价的制定要以学生体验锻炼为出发点,更多地希望体育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体验运动带来的各种感受,并继续参与下去。
再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出发点。学生主动参与意味着运动感受的延续,但这里不希望仅仅是短暂的尝试。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需要设施配备齐全的教学环境;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需要逐步建立教学人文环境;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需要创设动态发展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需要充分利用和维护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硬环境与软环境相结合才能使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得以延续,不过硬环境往往要优先于软环境的建设。学生主动参与要求体育教学环境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要求随时作出调整。体育场地设施要根据国家对学校的要求逐步配套,为学生参与锻炼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人文教学环境也需要慢慢培养,为学生形成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出发点,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体育教学外部条件的改善,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篇六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方法 重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64
校园体育在培养中学生身心健康、品格品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学科,也是向学生们宣传体育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教学中,很多学校在体育课程时间设置上很少,甚至都不开展体育教学,使得学生们的体育文化认知较少。学生们在学校里不仅仅是要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也要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能力,这就对体育教学有了一种必要的需求。中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压力一般比较大,如果没有适当的机会进行释放和缓解,对于他们得学习以及成长都是不利的,也不符合当前对社会人才的要求。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中学体育的教学现状
针对当前中学的体育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对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甚至有的学校几乎不开设体育课,只为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一些主要课程。尤其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更是忽视了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学生们的一些体育知识,自己体育精神没能得到有效的学习,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设置了体育课,但是大都是虚设,没有很好的实行,也没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要求。学校对体育课重要性的忽视,使得学生们对体育课的认识比较低,没能很好的使得学生们的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不利于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对新课改要求的实践和贯彻。学校应该好好的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教师们也要提起注意力,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可以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体育作为一门提升学生体育技能、体育素养、体育精神的学科,有效的体育教学实践,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前,素质教学和新课改下,对学生们的要求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有综合素质以及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因此,有效的中学体育教学,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们体育精神的发展,更好的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体育学习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理论知识中可以学习到一些体育中的专业知识,如篮球的一些规则等。学生们除了可以在体育课上强身健体,还可以更好的促进他们内心世界的发展。让他们的心智不断成熟,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升。
(二)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们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中学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课外实践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强身健体的好处。同时还会提高学生们对体育课的改观,重视体育课程。体育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开阔视野,不断增强他们知识面。这些综合知识的接触,可以很好的给予他们创新的空间。创新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一些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有好的机会和环境,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创新能力。课外的体育课,可以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课外实践,不断的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到一些课堂之外的知识。
(三)可以培养学生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合作、自由的魅力
体育课中传递出的精神是最可贵的。体育课上很多的活动时需要学生们之间进行合作和团结的,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顽强拼搏的毅力。体育课上组织的一些游戏或者活动都是有学习目的和要求的,并不是完全的放松和玩耍。有效的利用,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内心品质,让学生们感受到自由的魅力以及团结的力量。因此,教师们要有效的利用体育课上的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们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三、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体育,并激发学生们学习体育的兴趣
很多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学科的认识很淡薄,认为体育学科是不重要的学科,无须认真对待和学习。这就认识让学生们对体育学科产生了一些偏见,不利于他们的体育技能的学习和体育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认真的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性,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学习理念,更好的去学习体育,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体育技能。在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观念后,教师们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们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们有目的和计划的学习体育
上体育课,很多学生都抱着一种不是很严谨的心态进行学习,这种不严谨的态度使得学习效果很差。因此,教师们要引导学生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态度,更好的促进他们对体育的新认识。体育理论课上要让学生们认真学习一些专业的体育知识,帮助他们扩展一些知识,更好的促进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体育课外课上,要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和游戏中,不断的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不管是课外还是课内的课程,学生们都应该好好的学习。
(三)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们的体育素养和技能
体育课就是要使学生增长一些课外知识,不断的参与一些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技能。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要求进行的,要有参考性和可学习性。学生们通过体育活动,感受到团结与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以及一些良好品质的塑造。很多时候,学生们体育素养的培养,以及体育技能的提升,是需要学生们不断地在活动中感悟和学习的。因此,教师们要好好的根据教学要求,开展一些有效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们更好的成长和学习。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育;问题;方法
素质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视角,从素质教育视角来看,当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还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比如教学思想比较落后、教育主体不明确、教学目标缺失、教学方法陈旧等。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要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体育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能力素养的重要过程,而且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体育教育问题的解决,加强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使得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进步与成功。
1、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会已经逐渐形成了全民体育形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训练,体育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在当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还采用常规模式进行体育教育。以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对小学生的主题地位的考虑不多。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水平的要求较高,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要学会如何使用利用体育课程来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不是简单地掌握各种体育动作。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现实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出现出较多的问题,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体育课也丧失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
第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当前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还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填鸭式教育,将大纲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小学生才是主体,使得学生接触的体育学习素材的范围比较狭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对体育知识以外的东西进行考虑,而且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新媒体的应用不足,没有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以及背景,使得体育学习成为一种机械化的过程,因此使得小学生的积极性被磨灭。
第三,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当前我国很多小学的体育教育实效性较差,可以说整个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体育教育与体育精神的结合,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简单的说教,在这种形式化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当做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看待,使得现实的体育教育远离了生命的本质,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磨灭。
2、小学体育教育的方法
2.1、明确体育教育的主体
小学体育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重要过程,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小学的体育教学理念陈旧,因此教育中各种理论性内容依旧是主要教材,因此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传统理念的改革,加强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要意识到小学生才是体育教育的主体,要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原则和目标,以保证和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对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形成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小学生模仿练习的状态进行改变,使得小学生可以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以小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新的学习环境,小学要确立以“健康第一”为先导的终身体育教育方向,对体育课程进行优化,积极发挥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小学生能够真正爱上体育课程,能够从体育课程中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能够加深对体育与生命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当然,教师也应该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能够实现与小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给小学生更多的关注,对小学生的状态进行了解,掌握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点,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2.2、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
当前小学教育一直在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是对小学学生的身体能力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育过程中老旧的观念还比较严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高,体育教育应该要根据当前信息时代背景的特征,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首先应该要加强对新媒体教育的认识,体育教师应该要对小学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尤其是当前新媒体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制定新媒体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等,从而提高学校小学教学效率。其次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小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借助新媒体给小学生播放一些有趣的体育视频,让小学生在观看这些体育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体育运动。除开传统的体育运动之外,还应该要加强对其他运动的介绍,比如轮滑就是很多小学生喜欢的一项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这些运动的介绍,利用新媒体资源丰富小学生对这项运动的认识,从而使得小学生可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喜欢上体育,从而将对体育的热爱转变为学习的动力,能够逐渐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提高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2.3、加强课外活动教学的力度
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很难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应用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课堂延伸到课后,使得小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进行学习,不断加深锻炼。在课后实践过程中应该要注重两个方面,第一,加强合作,在课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很多小学生自己一个人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进行体育训练,但是一旦有其他小学生一起,则小学生的兴趣度会高很多。因此在课后,可以进行合作练习。合作学习指的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的过程。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在加强小学生的体育合作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也能促进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预留出准备的时间,比如在课后举行一些比赛,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讨论,商量战术,让小学生能够在与其他小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的思考,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第二,组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在课后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多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小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融入一些体育运动,可以使得小学生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指的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把握正确的教育目标,实现高效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改进,新媒体平台和资源的应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成安平。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09.
[2]葛冬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0.
[3]殷国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0.
体育教学 篇八
(一)教学观念陈旧。目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过于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和眼前的体质指标,缩小了体育教学的时间空间,从而忽视了学生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健康第一”思想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面临许多新的困惑。(二)教材内容的问题。现阶段中学体育教材的编创内容单一,趣味性、娱乐性较差,有很多内容与小学重复,不少教材实用价值不高。再者,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度强调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等,未把支撑体育教学学科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学知识、保健学知识、人体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这将导致体育教育地位的日益下降。(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中学体育实践课的教法常常满足于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重复练习法、游戏和比赛法等系统的教学方法,一些新型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等很少使用。(四)场地、器材的匮乏。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内教学相互割裂,往往由于场地、器材的不足或老化而无法满足学生课外锻炼的需求;因场地器材的局限,体育教师即使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更无从谈起。
二、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改革的思考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许多体育教师目前还在以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而不注重学生兴趣个性的发展。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两个方面为体育教学提出的很多新的任务与要求,作为学校教育和我国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必须更新观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导教学,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主动适应我国教育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努力探求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服务。(二)体育教材的改革是核心。中学体育教材内容的编订要打破单一的运动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建立、健全教材一体化的新体系,避免教材的低级重复,加强对传统教材的更新和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改造器材等),要以育人为中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给每位体育教师选择的空间和余地,选择学生需要和喜爱的、有实用价值的体育项目,如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使学习内容体现时代特点,贴近生活实际。体育教材内容将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关键。现代中学体育教学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广泛采用问题法、发现法等以启发式为主的现代教学式方法,简化教学步骤。突出关键技术环节教学。加强引导。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将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中,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问难,求新求异,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技术动作,达到教学要求,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建立自信心,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培养中学生现代所需要的多种素质和能力。(四)场地器材的满足是基础。学校体育工作对体育场馆、器材等设施的依赖性很大,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国家已制订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各地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价值。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要求和学校体育的各种规章制度,在“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开展的进程中,将中学生体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国伟,张艳萍。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
[2]郝敬森。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篇九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大学体育;教学方法
1我国体育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大学体育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也在不断变化。面对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大量的需求,学校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的体育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虽然,现在许多高校都开始重视起体育教学,但整体而言,在体育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以及资金都十分有限,并且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还未充分地理解,许多教师还在使用着较为落后的教学手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着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大学体育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
在创新教育理念下,大学体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是让我国的大学生能够在大学体育开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并在课堂结束之后,利用自身空余的时间,为自己量身制订一些体育锻炼计划,能够让大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体育习惯,并使其养成对体育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体育测评结果,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大学体育教师还应教授学生一些体育知识,让大学学生都拥有能够自主独立对体育文化进行欣赏的能力。第二,是让大学生掌握两个以上的体育技能,同时在自己遇见一些常见的体育运动创伤时,能够独立迅速地进行处理。第三,是让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健康常识,并要求大学体育教师为学生教授一些常见的养生保健方法,让大学生都能够掌握两种以上的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有效地改善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第四,是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为自己设置一些短期的体育运动目标,并学会灵活运用调节自身情绪的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在大学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学会享受运动的乐趣,并且能够克服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第五,是能够为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体育运动意识,并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道德素养,能够正确地处理与伙伴还有对手之间的关系。
3创新教育理念下大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3.1加强课外拓展活动
大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健康为主的教学原则,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外的体育锻炼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参加更多的课外锻炼项目。大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课外主题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为大学校园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大学体育教师除了需要对教学课程以及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还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开展种类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并养成定时锻炼的运动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在学校内组织足球、篮球等体育比赛项目,通过竞技比赛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技能。
3.2利用教学APP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体育课程当中,开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一些教学APP,并且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也有着较为出色的发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多地引入一些体育教学APP。由于这些APP大多具有一些教学性质以及娱乐性质,能够有效地引起大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并且一些APP拥有着阶段性的打卡以及闯关的任务,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连续的任务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定时进行体育学习的习惯。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在课堂开展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这些APP来为大学生搜索并播放一些有趣的体育视频,通过直观观看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于一些体育技巧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3培养体育文化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并且不断强调文化自信以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也为我国大学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大学体育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地为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还能为高校进行体育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体育文化的培养,加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理念,有效地发挥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篇十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效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而实施素质教育最关键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营造与学生特点相符合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小学体育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尽可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体育知识和技能。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实施标准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但是这样对小学生的发展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性差异也不能兼顾,更没有在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往往参差不齐,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却要求学生整齐划一、统一动作。这很容易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倦怠,进而消极应对体育课程,从而无法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
2.没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大纲在设计时未能以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没有对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以及情感等进行准确的分析,而仅仅是想通过体育课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表面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掌握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使自己的身体素质也得到锻炼。但究其本质而言,学生的学习只是表面功夫,对于日常的体育锻炼也没有灵活地掌握,从而导致没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3.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小学体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固定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准备阶段、教学阶段以及结束阶段,课时为40分钟,这样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死板的。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与现代社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相适应,无论教师抑或学生都会觉得体育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丧失兴趣,那么,就很难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探索知识和体验情感。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并不只是局限于创设一些生动的故事情节或游戏情节,更是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知识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创新的方式来将体育器材的玩法挖掘出来,从而有效提升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最简单的可以将不同的色彩染到体育器材上,从而使学生的视觉系统得到刺激,进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创新教学方法
近年来,新课标的深入实施使得小学体育必须积极创新和改革其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但无论是使用情景教学、分层次教学,还是微课、多媒体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目标都应该是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当教师讲授关于短跑蹲踞式起跑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动作要领是什么等。然后学生之间就这些问题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最终使学生明白这些动作的使用范围和技能标准,从而有效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效率。
3.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要想提高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效率,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性格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激发和加强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教师的职责之一。作为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它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也丰富多彩。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游戏环节,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游戏环节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坚毅的品质。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投掷的内容时,可以设置射纸飞机的比赛,看哪个学生的飞机飞得远,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更快投入投掷的训练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体育教师已经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同时这也是衡量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应该积极研究更多适合小学生的创新型教学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