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快回答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课堂教学教学实录优秀13篇。
课堂实录范文 篇一
提起作文教学,我想很多老师都和我一样在平时教学中有所抱怨。而我自己,也常常为怎样进行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而苦恼。今日,拜读了由张文质、窦桂梅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一书荟萃了20位名师的20堂精彩作文课堂实录,精到的评析与反思让我如身临其境,感受名师的亲和力以及特色的教学语言。感叹名师们作文教学水平的高超之余,更多的是他们设计的很多课例,对于我们的日常作文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对自己和孩子都有受益。
大文豪巴金曾说过:“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而对于每一个语文老师来说,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对于熟悉的材料,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反之,则愁眉苦脸、焦头烂额,写出的文章也纯粹是空洞无物。张化万老师说得好:“真,是写好作文的出发点,也是作文的生命。”仔细想想,学生没有“真”的生活,又怎能“再现生活”呢?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和感受,谈何“内容真实具体”呢?因此,空洞无物、苍白无力也就是必然了。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训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习作水平。从本书来看,名师们无一不采用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活动习作”形式。名师们按照作文要求,创设各类习作情境,加上适当的活动组织,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到习作活动中。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到参与中,自然而然依老师的要求听、说、想、做。老师们以这种不着痕迹的形式教给孩子观察方法,并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萌生表达感受的欲望,习作之时自然处处皆能下笔了。
于是,名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活动作文”的形式:根据习作的要求,积极创设情境,恰当地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就会全身心投入,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去说、去看、去想。在活动中,老师会不露痕迹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强化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各自的体验和感受。学生亲身参与了活动,并有了独特的感受,表达时也就有内容可说,自然也就没有了畏惧心理,自然就会萌生表达的欲望。
在“活动作文”的过程中,名师们都把活动划分成为几个环节。每进行完一个环节,教师就会及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以口头和文字的形式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最后再将各个片段组织成文。这样在活动中写作,学生笔下记录的是“现在时”,印象还很深刻,感觉也还新鲜,所以写起来会更容易,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
名师们的课堂中,还有一个值得可圈可点之处:说写紧密结合。学生们经历完一个环节后,教师都会引导学生们反复地练习说话。在说的过程中,细致地进行引导,及时地进行点评修改,力争让学生把这一环节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在充分的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笔写。这样就有力地保障了写的质量,也降低了写的难度。
要指导学生们说、写具体,也并非易事。各位名师均下足了功夫,使之落到了实处。最重要的是重视活动中的观察,教给观察方法,强调多角度、立体地进行观察。像何莹娟老师就巧妙地由一个“聪”字,让学生明白了观察时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勤说话,心多思考。”学生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自然就能将活动写具体。
此书中的20节作文课,每节都有其特色,都让人回味无穷。而课堂上名师们的作文评析艺术,更让人啧啧称赞。每一节作文课上,教师都会请班上的孩子们站起来朗读自己的习作,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评析包括生评和师评,并且都是随机的。教师都很善于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同学的习作,尽量找出同学习作中的优点和可取之处。虞大明老师认为:“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信’和‘快乐’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试想,即使是对于一个在写作上水平很普通的学生来说,自己的每一次作文,同学们总能从中发现点点滴滴的优点,他该会是多么的满足?他还会惧怕习作吗?肯定不会!他一定会对自己越来越有自信,习作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在评析过程中,名师们除了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外,还很注重通过点评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他们会认真倾听学生的习作,并及时地指出学生语言或表达方式上的不妥之处,为其他学生如何规范语言提供了参照。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 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自主感悟、理解和归纳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资源]
计算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等式
师:同学们,喜欢玩闯关游戏吗?想和老师一起玩吗?
游戏第一关:看谁算得快。
请看大屏幕:
(出示情境图,学生读题了解信息和问题:一件短袖衫35元,一条裤子45元,一件夹克衫65元,王阿姨买了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能快速的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时,提问不同的学生从而得到不同的算式,说出解题思路及算式结果)
师:同学们用了两道不同的算式求出了“一共要付多少元”,结果都是550元。那你们能把这两道算式列成一个等式吗?写写看。
学生写完汇报,教师板书等式。
师:如果老师把问题改成:王阿姨买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会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吗?请快速算出结果。
学生汇报。
师:这两道算式也能写成一个等式吗?
生: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个等式都是求一共要付多少元的,结果也一样。
师:怎样写?
生:(35+45)×2=35×2+45×2。
师:这一关咱们闯关成功,每人都得100分,顺利进入第二关:看谁看得准。
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闯关游戏穿插生活情境的方式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规律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
二、观察思考,自主感悟联系
师:先观察第一个等式: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生:他们都有45、65、5三个数。
生2:他们结果相等。
生3:他们都有“乘5。”
师:都是用什么去乘5的?
生:左边是用45和65的和乘5,右边是把45和65分开算的。
师:大家明白了吗?哪位同学再来说一下,这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生:两道算式一个是用45和65的和去乘5,一个是用65乘5加上45乘5,他们结果一样。
师:真的很会观察,那么第二个等式有什么联系?
生:第二个等式中左边算式用35与45的和去乘5,右边把35和45分开来去乘5再相加,左右得数一样。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每人再得120分,这一发现使咱们成功地进入第三关:看谁写的对。
思考:学生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具体、个别表象逐步到抽象,没有对于个体特点的感知就没有对于一类事物的整体感悟。这一环节使学生观察发现每一个算式左边和右边有着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与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结果相等。用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联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不能为了突破难点而冲散了重点。所以要让学生自由表达发现,教师适时、适度地做一些整合与优化,但是不要拔高要求,不一定归纳成书上的结论。关于语言的严谨与规范可以放在下节课中逐步解决。一节课要有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或以后为,本是教法自然之道。
三、创造等式,深刻理解规律
师: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写几组吗?
学生独立写等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位同学请互相检查一下,看一看你的同位写的对吗,每组的算式是否相等?
学生分组活动后汇报。
师:刚才大家写的算式结果都怎样?
生:结果相等。
师:这样的式子多不多?
生:很多。
师:很好,每人再加150分,现在咱们进入第四关看谁说得清。
思考: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内化过程,能说出这两个等式两边的特点,并不一定就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还要通过写,也就是自己创造出形式上和观察的等式一样的等式来检验并进一步内化。这是提出假设的过程,也是乘法分配律首次在学生头脑中表象的建立,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需要现在形式上找出这一类算式来,为下一步的验证提供素材。
四、归纳总结,抽象表达规律
师:观察这些等式,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学生陷入了沉思。
师:这些等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结果都怎样?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把你的发现和别人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发现等号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数和起来去乘第三个数,右边都是把这两个数分开来与第三个数相乘,积再相加。两个算式结果是相等的。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一说。
生:我们发现: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那一个数再相加。
师:其他组的同学发现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那你们能用其他的方式把你们的发现表示出来吗?
生:(a+b)×c=a×c+b×c
师:这里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
生:a和b表示两个先加起来的数,c表示都要和它相乘的数。
师:你的意思是说,a和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乘数是吗?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荦+)×=?荦×+×
师:我们发现的规律可以用字母表示,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这是最难闯的一关,我们顺利过关,大家想给自己打多少分?
生:180分。
师:老师觉得应该800分。
生齐:耶!
师:不过学了就要会用,下面进入第五关:看谁用得好。
课堂实录范文 篇三
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融入,现代教学手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也随之不断地充实起来:教学评比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革,由原先组织人员实地听课改成了集中观看课堂实录光盘。因此,对课堂实录课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要求也提高了。如何利用有限的设备,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课堂实录,无疑成为我们必须攻克的难题。上海市闵行区在优质课课堂实录这一领域已有多年的广泛应用。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和团队人员一起,始终在寻找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
现场编辑模式严格意义上来说属广播级系统。就设备来说,需要利用多台摄像机、一套切换台设备和一个录像机组建成一套EFP的录制系统才能完成。据笔者了解,索尼便携式AWS-G500 Anycast Starion无限传播工作站、一台高清晰度磁带或者硬盘录像机加上几台摄像机的费用,粗略估算就得好几十万,价格不菲,不是一般学校所能承受的。此外还需要配置话筒、调音台等音频配置等。就算所有设备到位,操作设备的人员配置也至少需要,摄像师三位(全景、教师、学生)、一个导播和一个音频师。如此复杂的一套设备,不利于课堂实录教学方法在普通学校的普及。
该种模式一般分两个模块进行:第一部分是拍摄模块,第二部分是后期编辑模块。笔者将重点对后期编辑模块进行描述。
拍摄模块
一般情况下,我们基本上采用以下机位设置:全景机位、教师近景机位、学生机位和PPT(播放通过VGA&AV转换盒把电脑上的VGA信号转换成Av信号输出到摄像机进行录制)。PPT的录制无需专人把守。这样一来,只要三个摄像人员就能进行一堂实录课的拍摄。
闵行区教育局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视频信息员,他们在各自学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课资源,有的实录课也获得了市级以上的诸多奖项,其中大部分实录课都采用了后期编辑模式。由于在拍摄模块中使用了四个机位,造成后期非线性编辑中要对四个机位的视频进行编辑。如果没有掌握好一种快捷的四机位编辑技术的话,势必要花去大量时间。根据笔者多年的学习和研究,认为草谷公司的EDIUS软件在多机位编辑上有其强大的优势。
这里以EDIUS 4.51版为平台,将闵行区某教师的一堂四机位实录课的片段作为范例进行介绍。
EDIUS软件已为很多视频编辑人员所熟悉,v4以后的版本都提供了多机位模式来支持最多达八台摄像机素材同时剪辑的功能。关于安装、设置、采集等过程就不作详细说明。以下是采集完四个机位磁带后的截图。
为便于编辑。一般笔者对四段视频分别重命名为:教师。avi;学生。avi;全景。avi;PPT.avi
教学实录 篇四
双鸭山市滨河学校刘丽娜
unit 5 Happy birthday!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并能够运用生日祝福用语:Happy birthday!
掌握并运用询问年龄句型:How old ……
(2)掌握生词:happy/birthday /candle
了解并会说生词:candle
2.能力目标
能用英语祝贺他人生日快乐和询问他人的年龄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快乐的学英语。
(3)待人接物有礼貌,善于表达谢意。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重点:(1)单词的发音birthday,candle
(2)“Happy birthday!” “Thank you.” 的口头运用。
2、难点:(1)“How old is your sister?”句型的认读和回答。
(2)在庆祝生日的过程中运用所学句子。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礼物、点读笔,头饰等。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 Greeting。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Hello, hello, how are you ?
2.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彩色磁砣,让同学来猜数量,然后数数1---12。
(设计意图:复习学习过的数字,又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准备。)
Step 2 Lead-in
T:我要介绍新的朋友给同学们认识,他们是Jim,Tim,Kim是三胞胎
(出示三人图片)。同学们,我们一起Say hello to them.
今天是他们生日。同学们想知道如何用英语祝福别人生日吗?这节课我们的任务就来学习如何用英语为他们的生日送上祝福和礼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了明确的说明和介绍,学生在明确了任务之后,便会更积极更主动地自觉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之中。)
导入主题语句的学习,
“Happy birthday!”出示单词卡片,分别学习happy和birthday,出示自制卡片,然后练习单词。
T:Boys and girls,
Can you sing the birthday song? Let’s sing for them!
Ss:唱生日歌。
(接下来板书课题并教学Happy birthday!)
板书:Unit 5 Happy birthday!
分别出示单词:happy、birthday
教师示范领读,尤其要注意birthday的发音。以一传一的方式进行练习,直到掌握这两个单词的读音。练习Happy birthday.
师:孩子们,今天是Tim,Kim,Jim的生日,我们要一起说什么呢?
生:Happy birthday!
师领读Happy birthday,
Jim! Happy birthday
,Tim! Happy birthday
,Kim!让学生想想别人祝福你时,你应该怎么说。
师总结,孩子们,当你过生日收到祝福时,也要和对方说Thank you.才是有礼貌的。
Step3 Presentation
1、今天还有一位老朋友,Tony他也过生日,让我们来听听Tony收入到了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4页播放课文动画。
师:请同学们思考Tony收到了什么礼物?
“What does Gogo say?
2、再听一遍录音。找同学回答问题。
3、师:板书重点句子How old is your sister?.并引导学生说出She’s eight.
4、巩固所学重点句子,下面我们两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选
出扮演Jenny、Gogo。为了让学生明白,教师可先找一位同学一起示范。
小组练习完毕后,教师挑选几对学生进行表演。
5、送礼物来了,点读Flash,让学生听听。并问:“What does Tony say?
师板书另一个重点句子
Look at the candles.
并学习单词candle(出示蜡烛模型)。
师:好看吗?让学生一组一升降读单词。
6.教师通过细致的单词讲解,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教师应予及时纠正
错误。通过送祝福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句子运用的真实性,充分
的展示自己。(设计意图:通过课文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在听、读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另一方面学生把所学语言在真实生活中的运用;课文内容熟悉了,也为接下来的任务完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Step4 Practice 1.“Bob”game
Boys and girls, look at PPT, if you see the sentences, please read it, if you see (“Bob”符号),please do it like this.学生很喜欢这个游戏,在学中玩,玩中学。
2.Reading show
孩子们,到了我们阅读模仿秀的时间了,先跟读课文两遍,然后每组内分角色练习读课文,最后每组找做得好的小组进行示范表演,教师要进行鼓励。
3. Do and say
1.师:今天有过生日的同学吗?或者下周过生日的同学?在班里我们为他们举行一个birthday party,由她们的好朋友赠送临时礼物。(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开展真实环境下的对话,检查孩子们是否学以致用了。)
Step 5课外拓展
过完生日的第二天,Tony和他的妹妹Jenny、 Gogo一起去郊游,Tony和Jenny把自己的物品寄放在班长哪里,每组选出一名班长,练习对话。(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间互帮互助,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Step 6 Summary
1. 读板书上的重点句子。
2. 评价学生的本节课的表现,给予奖励。
Step 7 Homework
1跟读课文3遍以及复述故事内容
2为家人或朋友做生日贺卡,或唱生日歌。
Step 8 Writing design
板书设计
Unit 5 Happy birthday!
Here’s your present.
Lookatthecandles.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本节课采用的是Unit 5部分的内容,为故事教学,旨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及听懂,会说新单词:birthday, present,candle.能运用会话中的句型进行扩展性的情景对话,并最终培养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小结:在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的定位上,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到位的。
二、课型定位:这部分故事教学分为两课时,此节课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因此我将之定位为一节阅读课,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故事的听,读,练以及语言点的突破上。
听课教师反方观点:这部分内容故事课,特别在低年级的故事教学中,应用表演的方式体现,感知语言,更多地培养学生听,说,演的能力。
小结: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反复衡量过这个问题:这部分到底是要上成阅读课还是故事表演课?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以阅读课的课型呈现,因为我觉得演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第一课时不妨让学生多听,多读,多练,那么第二课时的表演对于他们来说就易如反掌了。但同时我也思考:是否能够让阅读和表演在同一节课上完美地融合呢?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这一环节,我通过边唱边做,边说边做,复习单词,翻译短语,猜谜语等一系列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这一整个系列的热身活动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单词到短语到句子,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巩固旧知,为接受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
反方教师观点:猜谜语这一个环节是否没有必要,浪费了时间?
小结:这也是一个我备课时考虑到的问题,当时我是觉得复习的是关于数学差单词,似乎跟本课的主题birthday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个环节却是承接了之前的单词,短语,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句型:How old are you ?…所以我还是保留了下来。
第二环节:Presentation: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多次的听,读来完成新知的输入。听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看着动画听,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三次都是带着问题听,并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这就使得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去听,而不是仅仅把注意力停留在动画上。读也分为三次,第一次是让他们跟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停下来并将之在课文中圈出来,第二次是让他们集体朗读,加深课文印象,第三次让他们和同桌一起读,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在这一环节中,还有一个解决本节课语言障碍点的任务,即通过创设情景,学习新句型: Lookatthecandles.及that’s right.
反方教师观点:学生提出的语言障碍点:candle 和right应板书或让学生写在黑板张,作为重难点解决。
小结:这确实是我忽略了的地方,candle 和right虽不是新单词,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应板书将之作为语言障碍点重点解决。
第三环节:Practice:练习环节的这部分设计上,主要呈现了梯度上升的趋势,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单词,通过之前大量的听和读,基本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这一题。接着让学生阅读一段小对话,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在复习整节课所涉及的重点单词和句子,绝大部分同学也是能够完成的。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他们三人出游,把东西放在班长那里的活动并用英语将它的表述出来,这一题本来对于中下层生来说相对比较难,但我在课件上展示了一些可供他们选择的单词,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对话的难度,所以大部分学生写起来就游刃有余了,最后也能够上台将之很好地描述出来。
小结:How old are you?句型确实可广泛运用于询问对方的年龄,课后我再回想这一部分的设计,或许可以将它与前面数字复习的环节联系起来,让学生试着写how old is your sister/brother或许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顾及到不同层面的学生。
第四环节:Homework:布置作业这一版块中,要求学生跟读课文3遍以及复述故事内容。
小结:课后我反思:这份作业是不是太缺乏挑战性了?对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能够在课堂上完成故事的朗读和复述,那么这份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就有点可有可无呢?或许我应该给他们布置一个表演的任务,让他们和同桌或者小组分角色扮演,而且鼓励他们模仿录音中的语气和动作,这样的口头作业是不是比单纯的朗读和复述更加让他们乐于接受呢?
四、教学细节
1、语音语速。
听课教师建议:低年级教学中,应有意放低语速,选择简单易懂的课堂用语,同时应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
小结:这一点确实是我需加 强改进的地方,有时我总容易忽略了我讲课的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所掌握的英语还是有限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地放慢语速,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消化。同时,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也是教师的必修课,在这方面,我还需要更好地学习和揣摩。
2、板书。
听课教师建议:板书内容最好手写,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对于板书的内容,应加以重点引导,突破,不能只是摆摆样子,一带而过。
小结:节省时间,往往板书内容我都事先打印好,上课时往黑板上一贴就完事了,学生看到的是电脑印刷体,而不是教师的手写示范体,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及书写规范,确实需要改进。或许可以准备一块小黑板,将上课的重难点手写在黑板上,这样既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又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3、教学环节过渡
听课教师建议:教学的各个环节过渡处理缺乏经验,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设计好。
小结:备课时,我只注意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及精心制作课件,但对于各个环节的过渡处理,各个环节的衔接之间教师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确实忽略了,所以导致上课时教师是跟着课件在走,缺乏了一种灵活应变的能力,这在以后的备课中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五、教学新点
1、音标的渗透
三年级的教学中,音标的渗透是我此学年教学的重头戏。在低年级中实施音标教学,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困难,主要是三年级的学生拼音,字母,音标极容易混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学习策略的培养
这节课我重点教给了他们正确阅读的方法,例如带着问题去读,读的时候不能用手指或铅笔指着读以免影响阅读速度,以及阅读的时候划出关键词或关键句,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平时做练习时,我也一向坚持一个原则:不要告诉我问题的答案,告诉我为什么选这个答案。我想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作为教师,应该从每一个细节中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地阅读,思考。
小结: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更大胆创新,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他们也会让你得到很多的惊喜。在三年级教学中,音标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接下来我会逐渐增加难度,引导他们利用音标记单词,从而为四年级做好准备。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 篇五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设置Word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2)学会设置Word表格边框和底纹。
(3)学会Word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创造美、热爱美的情感,激发学生展现美的欲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置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
难点: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的区分;表格边框和底纹的合理应用。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学法: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小组协作法。
四、教学设想
(1)丰富教学内容。本节课有3个知识点的学习,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制作任务指导书,对3个知识点进行了拓展,通过工作、生活实例的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
(2)调动学习兴趣。通过创意课程表设计比赛和实例的对比展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层层任务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也能完成相应任务,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课通过“任务指导书”引领学生学会自学,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无形的学习过程中,制作出一张有创意的课程表。同时,通过对任务指导书上技术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激发学生的自我展现欲望。学会自我展现是现代社会必备的一种职业素养,所以对于职校学生平时要加强培养,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的需求。本节课通过各项任务完成的展示,提升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课程表设计比赛及作品的展示、演讲,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沟通能力。
同时,本次课也不忘最后的评价环节,通过“项目评估表”进行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综合评价,并给出合理建议,让学生的作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整个教学过程是边教、边学、边做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在Word中创建表格,并知道Word表格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应用广泛。上节课,最后留给大家的任务是寻找我们财会专业工作岗位中还可能涉及哪些专业表格。现在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有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
师:说得非常好。在我们财会专业中,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是最主要的三个表,其中损益表,就是我们上节课做的利润表。
2.新授课程
第一环节:赏析课表。
师:这节课,我们要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修饰,使我们的表格更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为了让大家能更直观地了解,我们先从上节课的班级课程表入手,请大家赏析PPT上显示的两张课程表,你会选择哪一张作为我们班的课程表呢?
学生选择第一张,教师引导学生说明选择的原因。
生:字体、字形、字号、字体颜色、边框线都发生了改变。
教师引出表格边框和底纹是本次课要解决的其中一个任务。总结学生的回答,选择第一张课表的原因:文字修饰、居中、表格边框和底纹。引导学生结合“任务指导书”完成表格中文字的修饰。
第二环节:温故知新。
任务一:温故知新——完成课程表文字修饰。
(1)任务实施: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的文字修饰,利用旧知,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荐展示:学生自荐展示任务一的操作过程,并加以说明,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操作技能。
(3)教师评价总结:文字修饰可通过多种方法,点出文字修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两张课表)除开表格的边框和底纹外,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小组讨论)文字的居中好像达不到后面一张表中的居中效果。
引入本课我们要学的第一个新知识点:表格与单元格的对齐方式,首先区分这两个概念。
任务二:学会新知——设置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1)概念区分:区分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通过实例区分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并加以演示说明。
师:表格的对齐方式有三种:左对齐、居中和右对齐,是相对于页面而言的。
教师演示表格的三种对齐方式,将表格的对齐与文字的对齐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对表格的三种对齐方式,使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工具栏法、菜单法、右键法。并在菜单法的介绍过程中,详细讲解对话框的其他参数。
之后,教师介绍单元格的对齐方式,通过菜单法实现单元格的各种对齐方式,要求学生注意单元格是以何种方式对齐的。
生:垂直对齐方式。
教师操作垂直方向上的三种对齐方式,让学生观察这和课表中的对齐有什么不同。
生:可通过工具栏上的三个对齐按钮,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对齐。
教师操作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的实现方法:右键法。并让学生总结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共有几种。
生: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共9种。
结合任务指导书,完成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的学习,并对课程表进行相对应的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
(2)任务实施:让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表格与单元格的对齐,从而掌握更多简洁的操作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自荐展示: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自荐学生的操作过程,如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4)评价总结:教师强调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使用右键实现快速操作,引导学生回答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的区别。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两张课表,分析选择第一张课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课表具有了颜色,更具美观性,引出任务三。
任务三:掌握新知——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
(1)回顾文本与段落中的“边框和底纹”的功能。教师引导回顾知识点,学生演示说明文本与段落中的“边框和底纹”设置。教师介绍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
(2)任务实施: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的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教师巡视指导。(小组讨论,总结多种方法)教师要提醒学生设置边框和底纹是为了让表格变得更加美观,所以一定要注意色彩的协调。
(3)学生自荐展示:学生自荐展示,教师要求学生将各自的操作过程进行对比,找出各自的优缺点。
(4)教师评价总结:教师通过实例,详细介绍表格边框的设置参数及先后的操作过程。学生提出对表格对话框设置中参数的使用方法的理解。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表格边框中的5个参数设置。
PPT上显示财会专业中的资产负债表,引导学生分析该表中使用了本课的哪些知识点。
生:表格边框发生了变化,使用自定义参数完成。
教师讲解表格边框中的最后一个参数“无”。并提出疑惑:“无”这个参数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实用性。请学生欣赏PPT中的两张图,一张是菜谱,一张是项目申请书的封面图,请学生寻找Word表格的影子是否存在。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分析第一张菜谱中间的菜名就是一张表格,实例演示,证明观点;分析第二张项目申请书的封面中表格的呈现。
教师引导,操作演示项目申报书封面中的表格制作,在演示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前面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学生模仿实践(比赛哪个学生最先完成制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Word表格的妙用,并再次释疑:如何简化表格的美化步骤?
任务四:拓展新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1)讲解表格自动套用的使用。
(2)表格自动套用也可创新,并举例。
(3)任务实施: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表格自动套用的学习。
(4)学生自荐展示。
(5)任务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三个新知识点:①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②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③表格的自动套用。
第三环节:实战演练。
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份有创意的课程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选出最佳作品作为班级课程表。让它更能体现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班级特色。
首先,教师展示现有的课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美的原因,教师提出创意课程表的要求,组长明确分工;然后,利用素材、网络,小组创意课程表;在创意课表阶段,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创作,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实战演练这一环节,回顾旧知,巩固新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环节:作品展示。
首先,进行最佳作品评选。接着,最佳作品小组与大家分享成功。小组介绍分工情况,小组合作完成展示,体现学生合作探究、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学生提问,小组给予回答,教师总结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打印学生作品,设置打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通过作品展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享受成功,增强学习自信心。
3.教学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完成板书。
4.课后作业
(1)完成任务评估表。
(2)仿照制作个人简历,对其进行创意。
课堂实录 篇六
与时俱进式导入策略
学生往往对当下的热点新闻比较感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利用正在发生的新闻热点与教学内容的契合联系之处作为课堂教学的入手点,采用多媒体导入,包括报纸、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感。[3]课堂实录:《国贸基础》第三章第一节“资本运营与风险控制”的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5.12”汶川地震的视频,重点展现一些企业坍塌、设备损毁的画面。学生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教师抓住这个时机,进行导入,提出问题:“因为地震的发生,必然会造成一些工厂的损失,在现实商务活动中,对这些风险要如何划分?”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资本运营与风险控制。”利用当下的时事进行导入可以自然的导出新课内容,同时也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其中。
直观实验式导入策略
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商务专业的课程往往比较抽象,内容有些枯燥,在进行教学之前应当先使学生的认知感性化、直观化,例如可以做一些演示和实验,也可以展示一些外贸单证等,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原有内容就变得生动形象了。课堂实录:《国贸基础》第二章第三节“国际收支平衡”的导入环节教师利用物理课用到的天平进行演示:首先将相同重量的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同时从两端取下相同重量的砝码,天平还是保持平衡。经过观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学生不解的回答:“这是物理课学习的天平的平衡原理。但是进行国际贸易不会用到啊?”教师引入:“其实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规律,那就是每发生一笔交易,都会引起国际收支的增减,但是往往都会回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就让我们走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国际收支平衡’”。我们利用这个实验进行导入,本来物理课用到的天平也成了教学的好帮手,生动直观,而且可以贯穿全课。
项目任务式导入策略
教师课堂教学实录 篇七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如此,对于彼此不熟悉的师生,课前互动显得尤为重要。这十二节课中老师们一个个趣横生的课前互动,让他们的好课锦上添花,妙不可言妙。
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是这样进行课前互动的:让学生判断“我是来自厦门滨北小学的老师”“我今年26岁”“我是一位很爱读书的人”“我很喜欢跟孩子在一起”四句话是真还是假?并说明理由。在学生说明理由时相机引导孩子们要细心观察,认真倾听,用心领会。这样不仅与学生拉近了距离,还不动声色地交给了学习的方法。
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杨坤老师则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小游戏。让四位同学上台,其中一位是大家推荐的班上最具表演天赋的同学,让该同学根据画面比划动作,再让另一位同学猜猜是谁,其中三幅图分别为“孙悟空”“天线宝宝”“吓死宝宝噜”,这些都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人物和语言,学生搞笑的模仿动作,离奇的猜测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随即再出现一张杨老师腾空跃起的照片,让孩子们猜他那时的心里活动,孩子们思维开始活跃,很巧妙地为后面根据严监生的两个指头揣摩其心理活动做铺垫。
再如来自重庆的落应华老师在教学《穷人》一课时,采用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分别出示了“严监生”“王熙凤”“诸葛亮”“《桥》的主人公”,指名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看似随意的聊天中,通过聊小说,渗透学习方法;聊情节,概括主要内容;聊环境,揣摩人物心理。
短短的几分钟中,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快速地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理,带着满满的自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悄悄地进入课堂,无不体现了他们的智慧。
二、教材处理巧妙合理,彰显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表现是以深入地钻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重要前提的。本次活动中的名师们在处理教材方面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xx老师执教《剪枝的学问》,他的教学简单朴实、幽默睿智。简单到从头到尾没有一张幻灯片,只有一本书,一根粉笔。他的课又是如此丰厚,从新课导入到感知内容,再到品味语言,最后朗读指导,每一个环节都在践行着“让成长看得见”。
课的伊始,听写字词方法非常有意思,如听写“蛋”,他说“鸡蛋”“鸭蛋”“脸蛋”,什么蛋不能吃,再如听写“成熟”一词,他说了三个带成熟的句子:桃子成熟了;小伙子做事常丢三落四,不成熟;中国的电子技术很成熟。接着指导书写“蛋”,引导理解“成熟”,最后小结:要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生字要会读、会写、会理解。
接着感知课文内容,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我几次到晚大伯家的桃园”自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的词,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朗读三个时间词,同时引导学生明白表示时间的词不仅可以用春、夏、秋、冬,还可以用别的词语,如夏天还可以说“暑假”“荷花开了”“烈日炎炎的一天”……?然后思考“我每次到王大伯家分别看到了什么”,划出关键词“忙着剪枝”“红云片片”“挂满”,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看见。最后让学生把三句话连起来说,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很快就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他又相机小结:概括主要内容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关键词准确地概括。
当你看到我时,;课上到这,在学生充分发言后,老师又相机小结:读课文不但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读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写文章不但要写作什么,还要善于表达我们的心理活动。
在指导朗读方面,薛老师抓得很到位,指名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时,一孩子起初读得结结巴巴,一点都不流利,薛老师让他一遍又一遍地读,读完一遍提点小建议,再让他读,直到他把句子读通顺,读出那种着急之情,差不多花了五分钟。当初我有些疑惑,为何短短的一段话,在一个孩子身上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值得吗?在他后来的讲座中我找到了答案,他说要让孩子成长看得,每堂课至少要在一个孩子身上花五分钟。每节课都这样做,一段时间下来就能让全班孩子都得到老师一对一的辅导。想想也确实有道理。
而xx省南昌市南京路小学的杨舸校长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将教学重难点定位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联读”的方法阅读课文,通过“发现相同”——“同中求异”——“发现不同”——“异中求同”等环节实现对课文全方位各层面以及课内外的联读,感悟廉颇在国家大义前“机智勇敢”的形象,整个教学体现了由“教学生读”到“带学生读”再到“学生自读”这样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扎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再如重庆市的落应华老师在《穷人》一课教学时则采用追问故事情节的方法,故事开始之后,接下来会怎样?然后呢?最后呢?设计了三个环节:一、初读小说,带着好奇心追问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二、再读小说,带着探究心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环节通过品读环境描写,探究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品读心理描写,探究桑娜矛盾坚定的内心。三、三读小说,带着疑惑走进作家及其生活的年代,追问穷人命运。
他们把课文教材作为载体,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潜心会文,感悟语言,最终学会运用语言,正如薛老师所说“语文教学是培养运用语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语言的人。
总之,这次活动中每位专家、名师们都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适应语文教学的新发展。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文 篇八
【教材分析】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运动现象的重要的数学模型,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紧紧扣住三角函数定义这个宝贵的源泉,自然导出三角函数线、定义域、符号判断、值域、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图像和性质等。
三角函数定义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决定了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中重要的一课。本节课将是三角函数定义的运用的起始课,也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受教班级是个理科班,学生比较活跃,学生总体平均水平在中考录取线上30分左右,基础薄弱,整体属于中下等水平。学生已经学过“任意角”一课时,“弧度制”一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一课时,对三角函数这一内容初窥门径。在另一位老师的带领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已经借助单位圆等知识,生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进行了简单的求值。
【教学目标】运用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结合单位圆,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两种简单运用,学习数形结合、类比归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1.初步体会从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角度,借助单位圆,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并会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2.自主运用:从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的角度,借助单位圆,理解并掌握各象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符号。
【学习重点】两个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用形成过程中,图形运用――单位圆,代数式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
【学习难点】接受函数思想,在数学结合、归纳类比数学思维方法的有效使用下,推出各象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符号和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学习过程】
揭示课题:上节课中,新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并且运用定义导出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本节课,我们将要继续运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复习引入、回想再认
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如何定义的呢?
(2)此定义中要素有哪些?
(3)该比例式与终边在单位圆中的位置有关吗?
同学们回答得简明扼要,说明上节课学习得颇有心得。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一条终边在单位圆中究竟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课件显示8种图形)
(2)一条终边可以表示多少个角?
(3)如果把刚才复习的两个知识点,也就是终边和任意角三角函数串联起来,可能得到什么样的命题呢?大家可以自由讨论,试试看。
生(众):窃窃私语,不确定中……
师:其实这是两个旧知识:终边相同的角和三角函数的定义相结合,所产生了的2个新问题,即: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和各象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符号,这就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探究(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吗?
1.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单位互相讨论,拟定解决此问题的计划,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并清楚地表达出来。开始!
2.全班反馈
生:直接画图,看图,看坐标。
师:领会到了单位圆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在这里将发挥作用。但表达得语言够简约的,能意会的同学举手。(寥寥几个而已)
师:有没有更具体点的操作。
生: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各个击破。
师:好的。这是个大概方针。同意的同学举手。(大部分举手)有没有补充办法?
生:文字表达,换成数学符号表达。
师:基本可以解决问题了。
3.汇总
(1)理解问题
师:终边相同的角,即:α与α+2kπ终边相同。那么,此问题转化为sinα与sin(α+2kπ)是否相等?
生(众):cosα与cos(α+2kπ)是否相等?tanα与tan(α+2kπ)是否相等?
(2)分解问题
师:首先研究:sinα与sin(α+2kπ)是否相等?想一想,三角函数的定义。
生:在单位圆中,终边交单位圆的交点坐标P(x,y),则sinα=y.
师:那么,我们的问题转化为求什么?
生:角α与角α+2kπ的坐标是否相等,单位圆中的坐标。
师:补充得很完整了。角α+2kπ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是?
生(众):与角α的交在同一点P(x,y).
师:也就是说,sin(α+2kπ)=y.
结论:终边相同的角的正弦值相等。即:sin(α+2kπ)=sinα.
师:回忆本次成功推理的过程。
生(众):终边相同 坐标相同 同一函数值相同
(3)类比
师:请同学们思考cosα与cos(α+2kπ)是否相等?tanα与tan(α+2kπ)是否相等?
生:角α与角α+2kπ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都是P(x,y),所以cos(α+2kπ)=cosα=x.
生:tan(α+2kπ)=tanα=yx.
(4)归纳
通过以上分析,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由此得到一组公式,称作公式一(公式一的符号表达):
sin(α+2kπ)=sinα,cos(α+2kπ)=cosα,
tan(α+2kπ)=tanα (k∈Z).
下面请同学们写出公式一的角度制写法,熟悉公式的两种写法。
(5)公式一的固化练习
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共同努力得到了公式一。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熟悉运用过程。
例1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值:①cos9π4②tan(-11π6)
师(分析、板书):①cos9π4=cos(2π+π4)=cosπ4=22.
②tan(-11π6)=tan(-2π+π6)=tanπ6=33.
例2化简下列各式:
①sin(-1395°)cos1110°+cos(-1020°)sin750°;
②sin(-11π6)+cos12π5・tan4π.
师: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练习本上完成。师生共同批改板演。教师对板演情况给予评价。
(6)小结
师:这两道题目分别是角度制和弧度制的写法,大家通过练习对公式一有了更熟悉的了解。注意观察以上几道题目,想一想,公式一的作用是什么?
生(讨论):可以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到2π(或0°到360°)角的三角函数值。简而言之:大角化小角。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来同学们学习得心应手。下面这个任务我就放心地完全交给大家执行了。
探究(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α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sinαcosαtanα1.执行任务
师:请同学们以同桌两人为单位,讨论并完成以上表格。教室里热火朝天的讨论中……
2.反馈汇总
师:请同学描述一下你是如何得到结论的?
生:由sinα=y,所以一、二象限是正的,三、四象限是负的。
生:角α与单位圆交点坐标(x,y),由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得,cosα=x,所以第一、四象限是正的,第二、三象限是负的。
生:单位圆中,tanα=yx,第一象限x正y正tanα正,第二象限x负y正tanα负,第三象限x负y负tanα,正第四象限x正y负tanα负。
生:还可以从象限看。第一象限全是正的,第二象限只有正弦正其他负,第三象限正切正其他负,第四象限余弦正其他负。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我们一起从两方面总结:根据定义,想象坐标位置。
(1)单独看:sinα上正下负,cosα左负右正,tanα奇正偶负。
(2)联合看: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综合练习,发展思维能力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汇报一下你的成果,并说明理由
例3判断符号:
①sin340°・cos265°;②sin4・tan(-23π4).
课堂整理
我们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请同学们现在放轻松,回忆并感受一下,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教师提问检查并强调:
1.你是如何记忆公式一?其作用是什么?(根据定义,……将角转化到0°到360°)
2.你是如何记忆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值的符号?(根据定义,想象坐标位置……)
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45分钟课时作业》第3课
2.认真阅读教材第17页《三角学与天文学》一文,了解三角学的起源与发展,认识几位数学家,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对数学做出的贡献。特别学习他们对科学的执着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
【教学反思】
课堂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
本节课的主旋律就是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寻找真相。基于学情和理念指引,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和老师们的点评,以下问题值得我的关注和完善:(1)面对真实的认知起点,营造和谐轻松的上课氛围;由于连上两节课,因此本节课伊始,便指出本节课将承接上节课定义的运用,仍是一节定义的运用课。在简单有效的复习后,明确指出本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目的就是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疲惫感。紧接着,让学生自己思考,两个旧知识产生的碰撞,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并为探索学习阶段的解决问题在方法上指明方向。在探究新知环节,我极力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从小处着手切入点,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思维状况。熟练运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者间的转化,方便解题。培养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明明白白读题,清清楚楚表达。多次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消除学生面对新问题时的心理上的紧张感和无助感,帮助学生向独立自主过渡。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浙江省深化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和持久性,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虑到受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为防止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本节课是由学生半自主学习过渡到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性,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探究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探究二时,才完全交给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得到结论。然后老师帮助学生将过程和结论表述精致,这个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使得学生自动将使用单位圆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提到使用的前台,充分体会到了单位圆的优越性和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作用。也借此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直观性和转化与化归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抽丝剥茧、由繁化简的作用。
(3)学会等待,善用等待。
回顾以往教学,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不到三秒钟,就要学生回答,若两三个学生都无法回答,老师就会自问自答。考试和作业中,讲过好几遍的题目,学生还是做错。
纵观历史长河,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因为学会了等待,才有其千秋功业。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学会了等待,才会灭吴;诸葛亮学会了等待,才会有“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俞伯牙在几十年学艺中学会等待知音,于是有了钟子期的出现,有了《高山流水》的绝唱。
教师课堂教学实录 篇九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几个偏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观察字盘
1.师板书“也”。
2.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生答)今天,老师给“也”找来了几个朋友,你们看。(出示字盘)
3.师转动字盘,将“也”分别与“守、土、十、马”组合、演示。4.板书“驰、地、他、池”4个字。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词连读。四人一小组交流: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在书上用“。”做记号,多读几遍。
3.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及词语。
(2)相机指导:“驰”、“池”是整体认读音节“en”,不要读成“eng”。“塘”的韵母是后鼻音。
(3)齐读生字及词语。
(4)理解。看图理解“田地”、“池塘”。奔”的韵母是师生对话表演,用上“你我他”。让学生感知“你我他”的用法。联系图来理解“奔驰”。
三、游戏巩固请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转动字盘,让其他学生用字盘辨字,并口头组词。
四、学习字谜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读准音。
2.出示卡片,开火车检查字音。提醒学生注意:“行”韵母是后鼻音。“稼、千、虾、庄”都是三拼音。
3.指名读字谜歌。告诉学生:这是一首字谜,它让我们猜一个字。
4.四人一小组讨论:这首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5.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转动字盘,显示学生所说的字学生看相应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字谜。
课堂实录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①理解两个概念:整体部分②理解一对关系:整体与部分③把握一个方法论原
则:着眼全局,又重视局部。
能力:①抽象思维能力。②发散思维能力。③实践运用能力。
觉悟:①爱国爱校情感。②团结合作意识。③注重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整体与部分功能不同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演示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说句心里话》(教师与学生跟着唱)。
[师]歌中的“我”为什么不在家与父母、与妻子共享天伦之乐,而要当兵扛枪呢?
[生]因为“有国才有家”,“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
[师]是啊,“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的稳定,就没有小家庭的安宁。我们必须(停顿)――顾
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板书)
学习新课
[师]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具体形式,又可称之为全局与局部的联系,在
一定意义上还可称之为系统与要素的联系。那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呢?请举例说明。
[生]五峰一中是由若干班级组成的整体,各个班集体是部分。
[生]中国是整体,五峰县是部分……
[生]我国发展的历史全过程是整体;其中经历的每个朝代是部分……
[师]由此你能概括出二者的含义吗?
[生]整体是部分构成的有机体或全过程;部分是构成有机体的要素或全过程的某阶段。
[师]二者的含义需从两方面全面把握:
①从时间角度看: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这个全过程经历的某一阶段。
②从空间角度看:整体是有机体;部分是这个有机体的要素或方面。
(一)整体与部分的含义(板书)
[师]要深刻理解二者的含义,还必须弄清二者的关系。(过渡)
(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幅漫画,思考:青蛙犯了什么错误,“坐井观天”为何当贬义词用?
(演示1)
[生](讨论)青蛙把部分当成了整体,混淆了二者的界限。
[师]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生]二者界限严格。
[师]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吗?举例说明。
[生]不是。如高二(6)班是五峰一中的部分,但它又是由全班69名同学构成的整体。这说明,只
有在同一事物中,二者界限才是严格的。
1.区别:
①在同一事物中,二者界限严格(板书)
[师]国家有法律,地方有法规,地方性法规不能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班
规不能与校纪相抵触,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国家、学校是整体,处于统帅地位;而地方、班级是部分,处于服从、从属地位。
②地位不同:整体-统帅;部分-从属(板书)
(演示2)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师]仅仅有手指(用手指示意),仅仅有琴(指琴示意),发不出琴声。用在人的情感等意识的支
配下,手指有节奏地拨弄琴弦(做相应的动作),有琴声了吗?
[生]有了。
[师]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整体与部分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③二者功能不同: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板书)
[师]甲。乙两人赛马,各有上。中。下等马一匹,三匹马实力的简单相加之和相等,即实力相当。
三局两胜,撇开赛手技术等其它因素不计,比赛结果一定是和吗?
[生](讨论)不一定。
甲。乙均有可能赢。第一种情况:如图一所示,甲赢。第二种情况:如图二所示,甲输。
(演示3)图一:
甲(赢)乙(输)
上中
中下
下上
(演示4)图二:
甲(输)乙(赢)
上下
中上
下中
[师]图一,甲的三匹马以如此的出场秩序构成整体参加比赛,胜过乙方实力相当的三匹马,这
说明了什么?
[生]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B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板书)
[师]反过来,图一中,乙的三匹马以如此的出场秩序构成整体参加比赛,却败给甲方实力相当
的三匹马,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C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板书)
[师]由赛马事例你联想到了现实中的什么现象?
[生]同样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由于资源配置的差异导致经济效益截然不同。企业必须优化
资源配置。
[生]只有我班的同学团结一致,高二(6)班才有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整体与部分的区别,下面我们来学者的联系。(过渡)
2.联系(板书)
(板书:“.”)
[师]它是什么?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小数点;英语里的标点―――句号。
[生]下巴上的“伟人痣”。(笑)
[师]真棒!太富想象力了。
[生]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掌声)
[师]妙!
[生]美国或者中国版土;
[师]你怎么会想到是一个国家呢?
[生]当我坐在宇宙飞船上向地球上看,这个国家就成了一个质点。(掌声)
[师]符合情理,很好!
[生]穿梭于大海的鲨鱼;翱翔于蓝天的秃鹫。(掌声)
[生]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师]无论多么庞大或者奇形怪状的东西,一旦我们看它的距离足够远的时候,它就缩小为一个
质点。因此,以上同学的回答都正确。
“.”似乎什么都是,又似乎什么都不是,极不确定。我再问:它是小数中的什么?
[生]小数点。
[师]我们还能回答它是小数中的鲨鱼、绿洲吗?(学生笑)我问它是什么时,答案不确定;问
它是小数中的什么时,答案又是确定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离开对应的整体,部分就不确定,就不知道是哪个整体的部分了。部分不能离开整体。
A部分离不开整体(板书)
[师]整体能离开部分吗?为什么?(过渡)
[生]不能。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成了空中楼阁。
B整体离不开部分(板书)
[师]整体与部分谁也离不开谁,所以我们说(停顿)——二者相互依存。
①二者相互依存(板书)
[师]二者还有什么联系呢?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多少人饥寒交迫,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但新中国
成立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又有几人还
流落街头,无家可归呢?真是“有国才有家”、“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啊!这说明了什么
呢?
[生]作为整体的国家的状况影响着作为部分的家庭的状况。
A整体影响部分。(板书)
[师]部分反过来也影响整体。一些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甚至对整体的性能。状态有决定性的
影响。
B部分影响整体(板书)
[师]能列举这样的俗语吗?
[生]一棵老鼠屎坏一锅汤;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
[师]很好!就拿我校来说,绝大部分同学是爱校的,但也有极少数同学,还在用那肮脏的脚玷污
我们洁白的墙壁;还在用那罪恶的手打架斗殴扰乱学校正常秩序;还在用那不负责任的嘴损害
学校声誉。诚然,我们的学校还不完美,但正是因为不完美才更需要我们加倍地爱护她呀!房子
很脏,我们只是一味地抱怨,它能变干净吗?!如果我们都能以身作则,不乱丢乱扔。乱摆乱
放,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拿起扫帚,不就变干净了吗!哪有儿子嫌母丑的呢!?
(掌声)
[师]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所以我们说(停顿)———二者相互影响。
②二者相互影响。(板书)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世界观原理,下面我们来看它的方法论要求。(过渡)
(三)方法论要求(板书)
[师]整体处于统帅地位,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受整体的影响,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需
怎样做呢?
[生]着眼于整体寻求最优方案。
1.着眼于全局。(板书)
[师]部分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的部分甚至对整体有决
定性影响,这又要求我们怎样做呢?
[生]要充分重视局部,使得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充分重视局部。(板书)
[师]“着眼于全局”与“重视局部”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着眼全局是重视局
部的前提,着眼全局必须同时重视局部。下面以个人成长为例说明这一要求:
(演示5)人体漫画一:“头重脚轻型”。
[师]这在为哪类人画像呢?能为自己设计这样的成长方案吗?
[生]重智育,轻体育,成天呆在教室里死啃书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导致体弱多病,其才智终因瘦
弱的身体不能尽情发挥的人。我们不能这样畸形发展。
[师]这样的肩膀怎能挑起建设祖国的大梁?!
(演示6)人体漫画二: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师]这又在为哪类人画像呢?
[生]重体育轻智育,上课没精打采,下课龙腾虎跃,肌肉发达,但没有知识、智慧的人。
[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知识智慧型人才,要想在未来社会立足,
我们必须用先进知识丰富头脑,富于智慧。
(演示7)人体漫画三:“缺德型”。
[师]大家看他多酷啊!
(笑)匀称的身材,流行的小分头,时髦的裤脚,但可惜的是,他凶神恶煞、手持凶器,时刻在想
危及他人、危及社会,名副其实,一个缺德的人。(笑)这样的人,体格越健壮,拥有的知识和
智慧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越令人恐怖。如国际恐怖分子.毒枭。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国家制定了一项教育原则(停顿,齐答)---以德育为首。希望大家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
理性的为人民谋利益的人。
[师]怎样的成长方案才是最优的呢?
(演示8)人体漫画四:“全面发展型”。
[师]我们既不能做头重脚轻体弱多病的人,也不能做枉有一身筋骨、头脑简单的人,更不能做
一个缺德的人,而要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整体又重视德智体等每一个部分,做一个既有强健的
体格、智慧的头脑,又手持鲜花、一心向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掌声)
本框小结:学生对照知识简图(演示9)小结本框:两个概念(整体部分);一对关系(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一个方法论原则(着眼全局又重视局部).教师指出各知识点的掌握要求。
练习深化:(演示10)我班现有一项劳动任务:在两小时内,从学校苗圃挖50棵树栽在校园路的
两旁。假如你是劳动委员,请设计一个最优方案:要高效利用全班每一位同学的力量,充分考
虑挖树、挖坑、运输、栽树、浇水等环节,统筹兼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从哲学上说明
这个方案。
(学生讨论:方案及说明……)
(最后解决学生对本框内容的疑问,可学生问学生答,也可学生问教师答。)
附:[本框知识简图]
课堂实录范文 篇十一
看了三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自觉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下面分别谈谈对几节课的浅显看法。
第一节:教师组织课堂能力强,各个环节流畅自然,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课堂驾驭能力明显很强,对课堂中每一个环节落实相应教学目标的处理方法很得当,能够让学生在愉悦自然的状态下投入学习的氛围中,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而不是灌输、给予;对课堂中的细节处理很到位,善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位同学能够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确保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极其深透,能够把教材化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积极的典范,既提升了学生的基础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内在素养。
第二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对讲授本科非常有效,特别是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很到位,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非常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恰当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引导,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重难点,提升课堂效益。教师对课堂的主体也就是对教材的解读似乎稍显薄弱,建议可以用更长的时间,做更加深刻的讲解和引导。
第三节:教师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和基本思路方法非常先进,特别是对作为小学生的孩子们的思想教育的渗透和引导,能够更加积极有效,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以比较恰当的方式方法推动学生的素养和能力的形成,能够从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全面的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自我感觉,美中不足的是教学方法的使用稍显单一,特别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可以使用更多的方式加以突破。
总结三位老师的课堂,有以下几点非常值得学习。一是以学定教、以教带学,教师能够时时处处以学生的学习为导向,拟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二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三是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极强,能够围绕学生的课堂反映,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展开教学。
教学实录范文 篇十二
生:高兴。(鼓掌)
师:大家是否还记得王安石描写江南春色的千古名句?
生:记得,(兴奋)齐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一个“绿”字,写活了春到江南绿满江南的绮丽景象。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虽然在秋天到江南,也描绘了一幅“奇异的醉人的”绿的图画,令人陶醉。今天,咱们就一块去领略一番。
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浏览课文,从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全文内容,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生甲: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生乙: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师:由此可见,梅雨潭的绿是课文描写的重点。那么,究竟梅雨潭怎样的绿使作者感到“惊诧”呢?请你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词加以说明。
生:(浏览课文后)奇异、醉人。
师:“奇异”和“醉人”正是文章内容的重心,可是,你看,作者在描写梅雨潭的绿之前还写了什么?请你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梅雨瀑。
师:既然主要写潭水的“奇异”“醉人”,那么,为什么还要写梅雨瀑呢?请你再一次浏览第二自然段,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作答。
生:(浏览课文后答)“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一句,交代了梅雨潭名字的由来。
师:其实,不光交代了名字的由来,作者也描绘了瀑布的美,请大家朗读“那瀑布从上面冲下”到“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生:朗读课文。
师:梅雨瀑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却如小家碧玉般的可爱,可人。由此看来,作者写梅雨瀑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请你从第三段的前半部分找出一个句子来说明。
生: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经没有瀑布了……
师:为什么找这一句?
生:以瀑布的美衬托潭的美。瀑美,令人诧异;潭美,更令人惊诧,突出绿的“奇异”“醉人”。(鼓掌)
师:这位同学的概括很准确,表达很精练。这样,我们把这篇课文的中心和思路浓缩成一个句子,那就是……?
生:我惊诧于梅雨瀑下梅雨潭的“奇异”“醉人”的绿了。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请同学们朗读第三自然段的开头到“但你却看不透她”,要求边读边划出以下词句:
1.从亭边下到潭边,使用了哪些精彩的动词?
2.从整体上描写潭水的一个句子。
3.具体描绘水波、水色、水质的比喻句。
生:读,划。
师:好,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甲:“招引”、“追捉”、“揪”、“攀”。
生乙:还有“探身”和“鞠躬”。
师:我们把“招引”“追捉”换成“吸引”“追逐”,好不好?
生(又是刚才的那位同学):不好。“招引”我们,“追逐”她,都把潭水拟人化了,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真的像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令人喜爱;“吸引”而不招手;“追逐”而不“捉”,缺少灵气。(掌声如潮)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真是很精彩,让我们再次为他鼓掌。好了,这开头几句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追”。那后边的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态?
生:作者小心翼翼地探寻绿,急切见到的渴望之情溢于言外。
师:从整体上描绘潭水的一句是……?
生: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师:很准确。作者初到潭边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生乙:“我想张开双臂抱住她……”
师:为什么说是“妄想”?“远”作何解?
生:幽深。
师:理解准确。我们看第三个问题,老师提示,大家齐读。
生:齐读“她松松的皱缬着……她滑滑的明亮着……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师:现在,把书合上。看着屏幕上的提示,老师说本体,同学们说喻体,能说准吗?
投影:她松松的皱缬着,……
她滑滑的明亮着,……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师:(师生齐诵后)你能把这几句背下来吗?看谁背得快!
生:大声诵读(情绪激昂)
师:谁来试试?
生:(争先恐后)
师:咱们一块再齐背一遍。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想象一下,说说潭水的绿具体美在哪些方面?请注意打比方的三个角度。
生:轻柔、明亮、柔嫩、温润、清纯。
师:后两个方面概括得好,第一个方面不够味,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好的比喻句不仅能绘其形,还要能传其神,一两个词语可能概括不尽比喻句描绘出来的事物的神韵,这就需要我们从句外去体味。作者为什么不说“像少女的裙幅”呢?
多媒体放映:一、《小城旧事》中英子在皇城根跑跳的画面。
二、《茜茜公主》中,女主人公身穿深绿色长裙静坐的画面。
师:请大家把和少女的性格气质比较一下,然后用“少女…………”的对句回答,说说她们的不同。
生甲:少女天真活泼,温柔沉静
生乙:少女的裙子短,的裙幅长,所以要“拖”。
……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由此可见“像拖着的裙幅”一句,除了描绘了潭水波纹“轻柔”的形态之外,还蕴涵着一种特有的丰腴醇厚的神韵,甚至可以说,这“汪汪一碧”的“满是奇异的绿”的梅雨潭,幽深的仿佛就是温柔娴静的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
师: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再加入一些想象,我们一起再次领悟朱自清先生曼妙飘逸的文笔和细腻温婉的情怀。
师生共同低声悟读这一精彩的文段。
师:此时,作者已沉醉在眼前“绿”的美色中了。现在请大家默读“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到段尾,思考并讨论:(投影)
1.作者由梅雨潭的绿产生了哪些丰富的联想?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奇异”“醉人”的绿引发了作者哪些神奇的遐想?具体表现为哪些可爱的形象?
3.找出具有强烈感彩的句子,结合上下文人称的变化,谈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发展的?
生:默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准备发言。
师:好了,第一个问题,谁先说?
生:联想到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目的是要表现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度,恰到好处。(掌声)
师:这使我们不由想起了苏轼描写西湖的诗,是哪一首?名句是什么?一起说。
生: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齐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湖如西施般美,可是比起梅雨潭来却逊色不少,这种写法叫……?
生:衬托,以美衬美。
师:第二个问题。
生:可爱的形象有、盲妹、小姑娘。
师:作者对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特别钟爱,是怎样描写的?看哪位同学读得好?自己先准备一下。
生:读“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诵读,从语气、感情、节奏等方面不断加以矫正。
师:作者为什么这么钟爱这位十二三岁如女儿般的小姑娘呢?
生:因为小姑娘的身上凝聚了“绿”所蕴含的青春与活力。
师:是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这一艺术形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人物形象,而是绿的精灵,美的化身,是美神!
生:齐读“那醉人的绿呀!……好么?”
师:第三个问题呢?请注意一个关键句。
生:人称的变化是由“她”到“你”,感情的发展是由“赞叹”到“挚爱”。关键句子是:“可爱的,我将什么比拟你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师:这位同学能抓住上下文的联系,仔细揣摩,表达也非常简洁,让我们为她鼓掌。(掌声)现在我们再看开头句,能否将“惊诧”换成“惊讶”?
生:不能换,“惊讶”太轻了。
师:此时单是“惊诧”也轻了,而是……?
生:不禁惊诧!
师:这里“不禁惊诧”的内容恐怕已不再只是绿的色彩、绿的情状了,而是一种只可意会的东西……?
生:是绿的神韵,即青春的活力,蓬勃的生机。
师:板书学生的话:“青春的活力,蓬勃的生机。”
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跟着录音,轻声地诵读课文,回味作者的温情和优美的语言。
生:听音乐,跟读,品味。
课堂实录 篇十三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课堂实录一:正数与负数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6日
教师:时间:2001年冬天的一个早晨
地点:哈尔滨的一个村落
事件:小张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大片大片的雪花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停留数秒,让学生感受此时创设的情境)
教师: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是多少?
学生1:零度以下10摄氏度
学生2:零下15摄氏度
……
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学生活动,建构新知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建构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因势利导,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实录二:初一代数同类项
授课时间:2002年10月22日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教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这一共有多少钱?
(学生争先恐后,非常积极)
(学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
三分钟后。
学生1:一共8.3元
(还有学生在举手)
(学生2)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二分钟后。
学生2:一共8.3元
(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的,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一分二十秒。
学生3:8.3元。
教师:请问,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
下面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
教师:为什么?
又有声音在说是因为分类。
教师:很好。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
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
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
课堂实录三:初一代数有理数的加法
授课时间:2002年9月25日
出示投影:“(-3)+(+2)=?能否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
(学生讨论)
学生1:(-3)+(+2)=-1。如:以正东为正。向西走3米,记作-3,再向东走2米,记作+2米。整个过程向西走了1米,记作-1。因此,(-3)+(+2)=-1。
学生2:我欠小王3元钱,记作-3。第二天,小王向我借了2元钱,记作+2。结果我还欠小王1元钱,记作-1。因此,(-3)+(+2)=-1。
教师: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3)+(+2)=-1。同理,我们也可以探索其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结果。
由此枯燥的法则引出课题,一则学生有兴趣,二则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也是有来历的,三则让学生自信,因为自己也可以推导法则,过一把探索、创新的瘾。
四、设障导入,引起重视
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实录四:初一代数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授课时间:2002年9月12日
教师: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多少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教师: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2次。”
师: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3次。”
教师:能找出规律吗?
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
由同学们的书写速度可以知道,他们逐渐接受了将一道“难题”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思维方式,化难为易,效果很好。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揭示了整个思维过程。如果仅仅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学生当时掌握的程度可能没有区别。但下次遇上同类的问题,设置障碍再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会让学生回忆此时的情景,这样解答自然不在话下,思维能力由此也逐步提高。
类似地,还可由天平的平衡问题导入等式性质的教学,由对温度计构造的观察导入数轴的教学,由银行存款、借贷问题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等。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
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美]梅里尔<I>&#</I>8226;哈明:《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
2.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