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快回答勤劳的小编醉清风帮大家收集整理的校园法制教育必要性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 篇一
关键词:教育督导制度 建设 问题及对策
教育督导作为国家对教育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恢复重建20多年来,在完善机构设置、形成督导网络、建立健全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和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起步较晚,因而,人们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还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和误解。有的认为教育督导可有可无,加强教育督导建设纯属走形式、走过场;有的认为接受教育督导就是一个“过关”的过程,所以,心理上存在被动,行动上也只是重视有关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对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建设则视而不见;有的则不重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工作中墨守成规、得过且过,不关注、不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些认识和做法无疑都是与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格格不入的,影响和制约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教育督导法制建设落后
依法治教是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加强教育督导,更需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强力推进。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关于教育督导的专门性法规只有一部1991年颁布实施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面对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教育督导法制建设都远远落后于具体实践。这无疑降低了教育督导的权威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影响了教育督导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基础教育的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系统、义务教育的监测系统等相关制度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道路任重道远。
1.3 教育督导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授权但由教育主管部门编制和领导。政府只授权不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领导却无法授权,这就使得教育督导机构在行使督导权时,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二是完全隶属于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既授权又领导,教育督导机构完全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只能“督学”,而无法也不可能真正“督政”的局面,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完全丧失,督导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三是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主管部门平行设置,其主要负责人由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兼任。这依然无法保证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而且由此还衍生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究竟如何界定、与政府其它监督机构的关系如何协调等,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达不到应有的督导效果。
1.4 督导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
最突出的问题是督导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很多地方缺乏对教育督导重要性的正确认识,配备督导干部优先考虑一些已经退居二线或者即将退居二线的同志,这固然保证了督导干部队伍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但也造成了督导干部队伍身体素质较差、知识结构老化、教育思想落后、工作方式保守等方面的问题。另外,专业结构不合理,对一些专业尤其是计算机和外语专业的督导人员相对较少,专业化水平不高,受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所限,“督学”容易做到,但有针对性的“督政”则相对困难,这些都集中反映了督导干部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的现实。
2、解决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2.1 树立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
(1)强化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没有独立性,权威性也就无从谈起。建立具有较大独立性的专业机构,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当前需要着力推进的重要工作;
(2)落实教育督导的后续效应及其反馈,坚决避免草草检查了事的现象,切实通过督导结果的强化及运用,树立和保持督导工作应有的权威;
(3)推进教育督导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工作规范是树立权威的基础,树立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就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育督导工作运行体系,细化和规范有关工作程序,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教育督导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教育督导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2.2 加快推进教育督导的法制进程
教育督导的法制建设势在必行,如果我们对此不加以足够重视,而是任由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停滞不前,那么,无论是教育督导工作的权威性还是教育督导工作的质量,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必须尽快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甚至以单行法律的形式出台教育督导法,以进一步确立教育督导的地位、明确其职能、规范其程序。在推进立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实际,对当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切实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使教育督导工作走上公平、透明、科学、高效的轨道上来。
2.3 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的职能
首先,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山村要加强教育监督,向“督政”和“督学”同时加力,在城市地区则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着力向“督学”倾斜;其次,对教育机构的真实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增加对教育督导对象的随访,并以此作为考核依据,切实追究不合格者的责任;再次,用发展性评价逐步取代鉴定性评价,与被督导单位一起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多提建设性意见,在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扩大学校的办学自;最后,教育督导人员应坚持将教育机构和教育过程看作是和谐的生态统一体,切实处理好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校园法治宣传教育 篇二
关键词: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51-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扩大,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地点需求逐渐具体化。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活动场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做好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和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及其必要性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是指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并由其他相关服务设施组成的学习和生活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统一,是当代大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开展相关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载体的作用和意义日益明显。同时,在高校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人们的思想和使接受者形成某种意识,从而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政治性。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当然应该是使大学生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使其能够健康成长的其他先进理论内容,使其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1]开展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开展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高校生活园区管理。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生活园区管理有社会化倾向。如何就实现园区管理科学化、人性化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园区管理过程中将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其次,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个人情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第三,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大学生生活的关怀与指引。
三、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其教育目的所决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因此,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选择和设计上,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具体来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高校生活园区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要做好传播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观察和了解当前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的能力,逐渐养成克服困难为实现理想目标奋斗的信念,以及胸怀国家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从开展高校生活园区形势与政策的必要性来看,高校生活园区形势与政策的内容不仅涉及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形势与政策,还应包含当前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其他相关方面的内容,如国家教育实施情况和最新政策,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等相关国家和地方政策等。
(二)法律知识和法治建设宣传与报道
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它具有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加快法治进程使国家进入法治社会,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已是当前重要任务。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法律知识和法治建设宣传,不仅要包括法律文本和法律知识宣传,还要对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对大学生形成一种警示教育作用,使大学生能够做到知法、守法和信法。
1.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宣传与教育。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的宣传要贴近学生实际需要,1995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育基本制度、学习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教育与社会等各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宣传和学习《教育法》有助于学生更好了解我国教育设置,从国家教育体系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学习民法有助于大学生保障自身的合法民事权益,正确调整自己和他人的民事关系。《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法的法律,青年大学生由于在性格或人生经历原因,往往会有不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认真学习刑法是规范自己行为的有效方式。《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的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大学生毕业后多数要走向就业岗位,《合同法》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法律武器,符合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2.经典案例分析。现代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学素养的养成,青年大学生不仅需要对我国法律体系做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还应该从发生在身边的事实案例分析以增强学习有效性。经典案例分析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解决现实问题的教育形式。高校生活园区经典案例分析的内容,应该侧重于有关大学生教育、学习、家庭、兼职、就业等有关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件,以做到使学生乐学、爱学。
(三)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生活园区学生聚集的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切入点,开展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教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不懈奋斗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大力宣传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伟大中国梦,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
2.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爱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己及人”、“仁者爱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等思想,体现了在处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哲学思考,为后人留下极大财富。要利用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思想,使广大青年树立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和自然的心性,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做有素质的青年一代。
3.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情操,“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等,无不充满对坚韧豁达、奋发向上的坚强斗志。要大力搜集有关这些具有鲜明特征和较强激发力的历史典故或事件,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体会做人的坚强信念的重要性。
(四)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来自不同的学习和生活背景,对学习和生活环境有着特殊的需求。他们要求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对于独立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谋划,如有他人干扰自己的设计,往往会产生不良后果。生活园区心理健康教育,符合青年大学生心理需要,并有自身的地理优势。
1.心理健康知识讨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广播、网络、板报等形式,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新生入学心理适应、人际交友问题、宿舍矛盾处理问题、大学生学业问题、大学生在兼职或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大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普及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卫生学知识。
2.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需要有该领域知识学习,熟悉心理健康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在生活园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坐诊,帮助大学生诊断心理问题,疏导心中困难结点,帮助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对来访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资料。
3.心理健康方法自我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因此,要使青年大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能力。其中,认识生命的意义,把握人生价值、提高生命质量是多数有志青年的自身认识轨迹。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和超越自我。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促进人们成长的重要途径。要通过优化自身性格、认识自我气质和生活风格。自我教育内容可以涉及性格气质的改变、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毅力。正确对待网络和求职心理调适等。
四、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高校生活园区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无论从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自身都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当前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来看成效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生活园区管理多侧重管理,忽视育人功能。高校生活园区不仅是提供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之地。高校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接近学生生活,也较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改善教育效果。二是,开展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多重共性轻个性。为了突出高校生活园区的管理有效性,往往在实现统一管理过程中,忽略了对个性的关照。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做到大学生集体生活的统一管理,又要做到对个别特殊情况给与单独的指导教育。
(一)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1.严格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工作人员选聘、培养和考核。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历背景和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经验的教育者,是开展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管理人员既是教育者,又是服务者,他们肩负着教育与服务的双重职责。”[2]因此,生活园区德语工作队伍建设,从选聘人才、培养人才和应用人才时更加注重专业性和实效性,注重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使生活园区德育工作者能够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2.建立和健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大学生自治组织。在学校党团的领导下,设立生活园区学生管理委员会,下设各楼栋分委员会,并与各宿舍长结合,作为基础宿委会来源。从功能上讲,生活园区学生管理委员会还要包含卫生分委会,安全分委会,网络新闻分委会等,并与学生会及社团联合会联合开展工作。生活园区大学生自治组织,不仅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注重思想性和指导性,从而确保生活园区德育工作的方向性。
(二)做好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宣传载体建设
有效的宣传载体是开展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与环境高效融合的宣传载体,可以将宣传内容和目标任务有机结合,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就高校生活园区德育工作宣传载体的形式而言,应该包含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传媒载体。文化载体主要表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物质文化建设,如宣传栏、文化长廊、活动室等具体物质载体建设,也需要渲染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文化氛围,以及相关的制度保障。“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和导向等重要功能,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从而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3]开展符合青年大学生年龄特点,并与生活园区自然条件相匹配的实践活动,是提高生活园区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重要保障。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媒体提到了较好的补充和发展。加强不同形式媒体的建设,可以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解决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实际问题
高校生活园区是大学生聚集生活的重要场所,他们关心的是生活环境建设和个人成长指导。因此,在满足大学生基本的生活需要基础上,还要做到较为人性化的服务。可以设立洗衣房和自动售货机等,以及其他活动室和学习室等等。在生活园区内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关文明礼仪等相关讲座,都是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所乐于接受的。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目标和任务上做长远规划,在内容上体现符合当代大学生生活特点和学生生活园区地理环境条件要求,在实施途径上结合教育者的主导性开展具有实效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1).
法制教育 篇三
法制教育是我国有计划地开展提升全体公民法律素质的宣传教育活动。对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性质应如何界定,教育界一直有争议。尤其是在2006年教育部“05方案”将法律课程与道德课程进行整合后,学界对法制教育的性质的看法更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不同于“法律教育”和“法学教育”,它不属于智育而应属于德育的范畴。反对者则认为,法制教育有其独立的存在意义,不应当成为德育的附庸。不管存在怎样的分歧,强化理工专业大学法制教育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强化对理工专业学生的法制教育。通常认为,理工专业的素质教育应涵盖知识、能力和品德三个方面。复合型知识结构成为未来人才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理工人才应具备外语、法律、媒体表达等综合能力。基本的法律素养和一定的法律技能,是理工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对优秀理工人才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强化理工专业的法制教育。“缺乏综合素养的技术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不断出现的大学生涉法事件以残酷的事实和惨重的代价,表明了大学生法制教育形势的严峻与紧迫。理工专业大学生人文基础相对薄弱,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违法犯罪的概率相对更高。所以,切实有效的法制教育能够真正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保驾护航。课程体系建设也需要强化对理工专业学生的法制教育。工科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部分。按照目前的通行设置,法制教育类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的性质。应通过增加质量高、数量够、层次多的法制教育公共课程,使理工专业的课程体系趋于科学完善。由于课程设置、专业基础、思维方式、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理工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高校法制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线性思维定势和重理轻文的心理取向,使理工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更容易被忽视,法制教育的实效相对更差,面临的问题也更多。从调研数据与社会现实看,高校法制教育的整体情况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政策导向的制约。教育部将原来全国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整合成了一门课程,使法制教育完全从属于德育的范畴,法制教育在工科院系中彻底丧失独立课程的地位。在理工院校中基本上很少有相关法制教育课程的专门设置。整合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法律内容被大幅删减,课时被大量压缩,而事实上这又是很多理工院校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法制教育平台。由此,理工专业法制教育的渠道被减少、手段被限制、效果被弱化。观念的制约。理工专业大学生多以理科背景为主,对法律类课程既无基础又无兴趣。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在理工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加之线性的思维定势,一些学生甚至把法制类课程完全等同于“政治”活动而心存抵触。专业至上的心理偏差,使他们对所有法制活动或法律社团淡漠甚至不屑一顾。当然,这种认识误区不仅普遍存在于理工大学生中,甚至在理工院系的领导与专业课教师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客观条件的制约。理工专业法制课程完全以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实践环节基本上被虚化。当前,存在实践训练侧重于专业技能,很少涉及法制教育。课程整合后,法制教育师资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不少法制类课程的教师是出自原来的思想政治专业或伦理专业,通过短训或自学转岗而来。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是由以大学辅导员为主体的政工干部兼任的。外部环境的制约。理工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在法治社会与法治校园的背景下进行的,但是法治社会与法治校园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社会上,工程建设领域的贪腐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园内,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以及校园刑事案件不时出现。学校不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整个社会的法治进程与法治水平也会影响理工专业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开展。所有上述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理工专业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
二
理工专业大学生法制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而非法律专才。所以,法律意识与基本的法律技能将是理工专业学生法制教育的重点。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则是理工专业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最高目标。如果说法律观念是法律大厦的基本框架,那么法律知识则是这座大厦必不可少的砖石。所以,除了要求拥有观念层面的法律意识外,大学生法制教育也不应排除知识与法律技能层面的内容。理工专业法制教育是一个全程性、全面性、多元性的持续过程。时间上贯穿了大学四个年级,内容上包括实体法与程序法,形式上除了课堂教学还包括法制讲座、法律辩论、模拟法庭、“法律三下乡”等多种途径。即使同样是课堂教学,既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必修课程,还包括《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专业选修课程。理工专业面临繁重的专业课程,学生无暇也无力参与过多的法制教育课程或活动。所以,在确定理工专业法制教育的重点内容时,必须以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原则进行精心筛选。在法律理念的培养上,重在塑造理工大学生崇法守法的观念。首先,是法律至上的观念。旨在通过对法律概念的准确诠释,引领学生透析法律的内涵、本质、特征、功能,为整个法制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是权利与义务的观念。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理解法律关系的钥匙。大学生应在掌握法律权利与义务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再次,是自由公正观念。自由表明了公民享有和行使受法律保护的各种权利,而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价值目标与应然要求。理念层面的教育主要应以法学理论课程和法制专题讲座来完成。在法律技能方面,重在培养理工大学生知法用法的本领。宪法与行政法知识是公民教育的基本范畴,也是未来工程管理人员的基本培训内容,这自然应成为理工大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另外,还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首先是民商法律知识。理工专业大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人,必然会与他人和社会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民商事法律关系,例如继承、婚姻、合同、公司等行为,作为市民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相关基本素养。其次是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虽然其属于广义的民法范畴,但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与他人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是一个理工专业学生所应当了解的。再次是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作为程序法,它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法定渠道合理解决与他人间的权益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一部分主要以《产品质量法》等选修课程,以及与之相配合的一系列专题法制教育活动来实现。
三
要将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成功转化为法制教育的现实效果,就必须借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理工专业法制教育是一个全程性、全面性、多元性的持续过程,但课堂教学仍然是当前理工专业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理工专业的学生人文基础普遍薄弱,法学理论与法律条文晦涩枯燥,所以必须从课堂教学的方法着手,才可能真正提升法制教育的效果。鉴于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执教理工专业大学生法制教育类课程应注意以下问题。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应将传统的讲授法、案例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的教学班级,探索最适合的教学模式,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式单一,过分依赖讲授的模式,是法制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专题式小讲座的使用。开设专题式小讲座有助于教师从宏观上、整体上对某些观念或知识进行纵深讲解,也有助于形成理工专业学生立体的、体系化的法律知识与能力,从而突破教材内容的平面化与条块化。专题的确定既需要养眼于教学的方便,更需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条件的学校应在法律教研室的统筹安排下,推动法制课程整体式的专题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结构与内容,非常适合以专题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重视教学语言的工具性价值。教学语言是法制教育最核心的教学工具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制教育的成败。为避免法制教育的枯燥与死板,在教学语言上要恰当地处理好导向与幽默、生动与准确、传统与时尚、激昂与舒缓等多重关系。教师应有熟练驾驭法制课程教学语言的能力,充分利用字、词、句、段、声音与形体等的巧妙组合,为课堂营造出纯净高雅、行云流水般的意趣与境界。同时,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精彩演绎,对法律理论的有力论证,使学生体会法律的魅力,感受法治的力量。教学环节的完善。从教学实践看,法制课程案例的筛选、视频的制作、专题的确定、知识点的诠释等教学环节,都是影响理工专业法制教育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要真正提升法制教育的实效,就必须从细节上着手处理好上述环节。比如法制案例的筛选,应力求补充最新的、最典型的、最有感染力的案件,以强化教学效果。教学专题的确定,应超越教材体系,以有利于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的问题为原则,结合理工专业的特殊需求来设置教学专题。教研室应当在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及文字资料等方面扮演统筹管理的角色,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有。
四
法制教育 篇四
《法制教育》观后感
老师为了对我们进行法制教育,今天,组织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观看《法制教育》这部碟片。
这部碟片是讲青少年犯法问题的,这些花季少年,本来应该和我们一样,过着快乐的阳光生活,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却走上了另一条不归路。他们有的杀了人,有的抢劫,有的强奸,有的。每一画面都令我们触目惊心,心惊胆战。纵观这些少年犯罪的道路,他们都是一步一步的陷下去的,他们便赌气离家出走;与社会上的小混混到一起;有的抵制不住不良倾向的诱惑,痴迷于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的书籍录像等,最后抢劫,强奸犯罪;有的人仅仅因为一是之努不能克制,就伤害了一个无辜的生命……这其中的教训太深刻了。受了在场法制教育,我深深感到我们小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我们的判别能离和控制能力还很弱,因此,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自觉抵制不良社会现象的侵蚀,自觉遵守国家法规,防微杜渐,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法制教育 篇五
法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公平公正,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说道规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似乎就有些身不由己了,比如说早上上班赶公交车,对面正是你要乘的车子而且是最后一班车,但是现在正巧红绿灯跳在红灯上,不过马路上一辆车子也没有,你说怎么办?很简单,我们应该等绿灯,走斑马线,但是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会冲过马路,尽管我们都懂得“生命诚可贵”,都了解交通法,可有些时侯,情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所以说,知法、守法应从我们身边的小事情做起。
我们正值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候,有太多美的向往,在对美好梦想追寻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的方法,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一代青年,应当在今后继续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爱法,懂法,知法,守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并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遵纪守法,成为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青年。
在平时的生活中,每一寸的点点滴滴都应该要用心去做。 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当三思而后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应当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懂得法律的重要性与普遍性。
目前,青少年的犯罪率急剧上升。由于学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急剧恶化。从开学到现在,报纸上关于学生犯罪的报道各个都让人触目惊心。这更说明了学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我们都还未成年,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葬送了一生的幸福。目前一些地方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不容乐观,一些非法经营者利用网吧、电子游戏机房、危害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引诱毒害未成年人。我们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侵犯。我们青少年应当学会辨认是非与自控,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和老师,不要做违反法律的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我们做一个人生的计划——不做浪费时光的事,不做自己后悔的事,不做伤害别人的事;做对自己有益的事,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做可以创造价值的事。总之,我们要对生活充满向往,正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
法制教育心得(2):
在我校升旗广场进行了长寿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作为班主任,我始终随学生一道认真听讲,收益颇多。这次活动使我坚定了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学生的信念。在学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学法用法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贯彻法律知识。当然,前提是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带好头。班主任如果带不好这个头,自身法制观念不强,会直接影响到班级的管理水平和班风的形成。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这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关键。学法是前提,用法是目的。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遵守法律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依法解决问题。班里的学生出问题是正常的事情,一旦问题出现,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教育和处理,不搞“土政策”,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防微杜渐。
三、注意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预防我班学生出现违法犯罪现象。当我听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每年以10%左右增加时,很是吃惊。因此,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那么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主要是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成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得法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