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通用9篇)4-7-38

这里是编辑老李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通用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 篇一

>> 加强图书馆建设创建书香校园 加强图书馆建设 打造书香校园 浅谈中小学图书馆在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书香校园 学校图书馆应有所作为 学校图书馆在“书香校园”构建中的行动研究 利用图书馆资源 营造书香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和中学图书馆的责任担当 建设民族地区中学图书馆,发展和谐校园文化 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 推进中学图书馆服务升级 建设书香校园 浅谈提高中学图书馆利用率,营造“书香校园”的有效对策 中学图书馆优化管理策略 试论中学数字图书馆建设 中学图书馆人文建设初探 中学图书馆服务品牌建设 浅谈中学图书馆建设 浅议中学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书香”不再? 书香校园的营造策略 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m州大学图书馆。读者荐购[EB/OL].[2014-07-28].http:///dzjg/info-6619.shtml.

[3]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图书馆。省少儿图书馆福州教院二附中分馆5月7日正式签约、揭牌[EB/OL].[2014-05-19].http:///ArticleDetail.aspx?ARC_ID=944.

[4]柯欢玲。校园智慧图书馆建设探索:“广州模式”之文化教育跨界合作[J].图书馆学刊,2016(5):1-5.

[5]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图书馆。分享读书心得 共享阅读快乐:“书友会”读书经验交流活动[EB/OL].[2013-05-16].http:///ArticleDetail.aspx?ARC_ID=547.

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 篇二

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宣传中心主任,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多年来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教师培训工作,一直致力于用信息技术改变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助力山区教育的均衡、跨越式发展。在“十五”期间中小学信息化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北京市市级表彰。被评为北京市“十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裴福珍主任就到门头沟区参与建设远郊区县第一个教育信息中心,正逢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大潮,一路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成长。自从2004年主持门头沟区教育信息中心工作以来,一直是北京各区县最年轻的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被同行戏称为“年轻的老主任”。

他扎根山区,心系山区教育。谈及区内教育和信息化工作,他神采飞扬,一言一语都饱含激情和情感。作为北京的纯山区,门头沟区学校布局分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山区学校青年教师较多,部分教师饱含工作激情,但教学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积淀。到城镇地区培训学习、教研观摩的工学矛盾突出。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让山区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答案。

从2000年为每所学校配备一台拨号上网计算机,通知、文件通过信息网下达,到每个学校建设自己的门户网站,网上校务公开、对外宣传、家校互动;学校从56K电话线、64K的ISDN、10M光纤、100M光纤,到1000M光纤互联;与市级连接从64KDDN、PCM2M、10M光纤,到现在的万兆上联;从学校网上看通知、应用系统、办公OA,到融入教师课堂教学;从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房,到数字校园、智慧校园。门头沟区多年来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所有中小学建设校园网后通过千兆光纤接入区教育网,部分学校实现无线全覆盖。教学班都配备有多媒体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交互设备,进行课堂交互教学。一些学校使用互动反馈设备和利用教学生成性数据对学生评价展开研究。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教师网上研修交流,拓展研修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对区内近一半的学校进行数字校园建设,探索打造智慧校园,让数字无处不在。门头沟教育信息化的每一步发展,从区级到学校,裴主任都亲身经历,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 篇三

>> 基于智慧教育的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智慧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班级教育智慧的实践与思考 ICT技术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现代农业实践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践与思考 基于教育博客下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体验的环境教育实践与思考 基于“如春教育”理念的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 基于中职教育实践的研究与思考 基于创造教育的创业指导实践与思考 基于“美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ICT促进高职外语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激活教师群体智慧的思考与实践 镇海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实践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

[3]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4]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5]钟绍春。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界定与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

[6]刘三女牙。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 篇四

在问及学校未来的愿景时,李校屹┵┒谈。未来三年,温州大学将依托“互联网+”时代背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感知新技术,全面推进智慧校园的智能感知层、学习环境层、基础数据层、综合应用层、精准服务层和安全运维层等建设,形成支撑智慧型人才培养、智慧型科学研究、智慧型管理决策、智慧型生活服务、智慧型社会服务和智慧型文化传承创新的智慧教育环境。

主动对接“信息丝绸之路”,推进信息化深度应用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将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应用为核心,在深度融合基础上强化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效能,释放信息化巨大潜力,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变革,使信息化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实现信息化与国际化“两化”融合。

通过开辟网络平台,分享教师和学生留学情况,帮助其他师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国际化背景下的学习、生活及专业实践;通过建设国际化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通过学分银行制度,使多种学习成果和认证互通,推广温大特色课程;通过互联网技术催生教育国际化的新模式,改变教师、学生、课程和环境四个要素,实现教师从全球选聘,在当地为学校工作;学生来自全球,在当地接受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优质课程可以在在线课程平台上进行选择,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找到合适的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在“世界是平的”和“世界是开放的”的新形势下,实施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科研战略合作、师资队伍国际竞争力提升和留学温大梦,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背景下,积极助推温州城市国际化发展。

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主干业务系统

通过10个具有“一站式”和“全生命周期”理念的业务系统建设,实现目前40多个业务系统底层数据互联,中间层功能互动,展示层服务一致,安全运维层一体的大融合,解决信息孤岛现象,优化与再造业务流程,提供基础大数据,适应精准服务、个和综合服务的新需求。一方面针对包含教师、学生、职工、管理人员等几大角色,覆盖生活、工作、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内容,整合原有分散孤立系统,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系统;另一方面根据学校业务发展的需要,建设“一站式”的业务系统,提高包括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图书馆特色资源与信息服务、校园统一支付等服务水平与管理效率,为学校管理与师生服务提供支持。

建设校园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

随着信息化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基于“大数据”理念的资源挖掘与资源推荐,实现智能化的决策、管理与控制是高校建设业务与应用系统的最终目的,也是实现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服务的核心。实现这一转型,一方面将多个业务应用系统积累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与清洗,提升数据质量,进一步建立单体业务系统之间的关联,构建数据分析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综合分析、可视化呈现,为不同用户角色提供数据决策支持与服务;另一方面,运用云技术,对校园数据中心进行云化改造、基础云平台搭建和业务系统数据集成,降低校园网运行成本与能耗,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数据安全,增强校园数据中心的可靠性等。

温州大学将通过建设基于全校财务数据的财务信息驾驶舱,监测统计各类财务数据,并对异常指标预警和挖掘分析,为学校和各部门提供财务决策与精细化管理服务。通过建设基于全校公共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对数据进行建模、挖掘和综合分析。采用直观图表方式呈现数据结果,为学校、学院、部门、个人等不同角色,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和精准服务。

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 篇五

一、建构智慧的校园观念文化引领人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学校观念文化的建构和形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讨论和酝酿。我们思考如何让很有潜力的丹城二小通过有策略的经营,一步一个脚印,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局面,凸显办学成效,实现滚动发展。学校积极组织领导班子、家委会、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等认真分析学校办学优势与现状,并针对现在学校教育的困惑,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智慧的培育。于是,我们便提出“智慧文化”,并广而告之,家喻户晓。

二小的“智慧文化”以“追求智慧”为学校精神,“追求智慧”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取向,是学校教育的一种使命,是二小人共同享有的思维方式,是二小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崇尚的最完美的行为方式。围绕“追求智慧”的核心理念,我们提出“不能把生源看成是教育的主要问题,二小的孩子,生活要有阳光,谈吐要有涵养,举止要有礼仪,心中要有智慧”的教育理念,提出二小人要有四个“智慧意识”:要有“创新意识”,在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在策略创新上胜人一筹,在实践创新上快人一拍,打造“智慧二小”特质;要有“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做好服务文章,创造最佳的教育经营环境;要有“绩效意识”,重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把绩效作为奖励人和重用人的重要依据;要有“精致意识”,即要有精心专心的工作态度、标新立异的工作策略、精细周密的工作安排、完美无缺的工作成效。

另外,根据“追求智慧”核心理念,我们确定以“精致·智慧·雅行”为办学目标,以“尚德求真”为校训,以“促进教师的智慧发展,为教师发展服务;促进学生的智慧生长,为学生发展服务”为管理宗旨,承诺“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把“自律·自信·自强”作为每个二小人的行动……逐步形成“智慧文化”的语言符号系统。

学校文化的构建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建构了学校智慧文化,明确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赢得了家长们、多所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对我校“智慧文化”的认同,引领全校师生和家长进入新环境、新氛围,在探讨和实践过程中,大家得到了各自一定的发展,学校的群体价值目标得以形成。

二、建构智慧的“四有”班子团队文化服务人

建设一支特色鲜明、目标一致、团结和谐、敬业高效的管理团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要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成效,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

坚持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韧劲、谋划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思路、推动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激情、实现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大气。二小智慧型管理者团队有“四有”,即“有韧劲”,面对种种矛盾与困难,敢于挑战,敢于负责任;“有思路”,有发展的谋略,有开展工作的具体思路,能独立、主动组织开展工作;“有激情”,在工作上求实、求真、求深,动真情、出实招、求实效。工作有热情,“有大气”,接纳不足,用人所长;能团结人、赏识人;讲正气讲原则,有傲骨无傲气,放下身架提高身价;能顾大局识大体,不计较个人得失。

另外,还要求团队的特征体现出七个深度:第一,深度解读。善于读学生、读教师、读自我,要读出类型、读出亮点、读出困难和障碍、读出发展。善于以实践者的眼光读理论和以研究者的眼光来读实践。善于把学校管理的战略放在“文化战略”的高度考虑。第二,深度思考。深度思考的核心是从每个人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发展出发,体现对每个人的具体的思考,需要有整体与局部的结合,远近结合的思考,要有对策性思考。第三,深度转化。化理念为行为、化思想为制度、化知识为德性、化知识为智慧。第四,深度合作。通过“深度会谈”来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在内心创造沉静的聆听环境,以自己和他人都能理解的方式表达 www.huzhidao.com 意见和给予不同的人发表意见的空间,促使学校管理者之间彼此了解,建立一种信任合作与团结和谐的关系。第五,深度评价。懂得科学、合理评价师生,把评价变为促进人的发展的真正动力。全程式评价,弹性化评价。第六,学会创新。不仅仅是个别管理者的某一个观点、思路、策略的创新,而且是形成新的管理风格和新的管理文化。第七,深度发展。形成每个管理者的个人风格,实现研究型管理者团队的目标。

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二小管理者更能在过程上注重精妙的管理细节,牢牢抓住一些关键节点,把看似平凡的事做优,把看似简单的事做精。虔诚和执著地在一个个教育细节中实践教育理想和智慧,“做一名称职的教育服务者”,精致管理成了二小管理者的实践哲学!

三、建构智慧的浓郁环境文化熏陶人

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和休闲的文化场。我们围绕“追求智慧”的核心文化,按照学生需要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对校园的功能进行了整体设计,“以怡人的环境陶冶身心,激发灵感”,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空间、每一处布景,让全校师生置身在智慧的校园中,感受着浓浓的文化特色。

具体通过“一广场”“一石”“三梯”“三角”“五廊”“多条路”“多标语和名言警句”体现这一理念,建构智慧之园。一进校门,迎面是“智慧广场”,广场的正前方有一个十分耀眼的高大牌楼,牌楼的正中间书写着学校办学目标———“精致·智慧·雅行”,绿底衬着白色的字,很有气质。牌楼的后面竖立一块“铭志石”,无声地教育着路过的师生。“三梯”,分别是教育楼东面的“崇德梯”、中间的“谦爱梯”、西面的“致诚梯”。沿着楼道一路上去,拐角处张贴着醒目的名言警句。如,沿崇德梯上去,有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韩婴的“虽有良玉,不刻镂不成器;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伽利略的“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马卡连柯的“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等,让上下楼的师生感受其中的真谛。为了更好地营造校园内静心读书的氛围,学校智慧地利用三个教学大楼角落布置成无人管理的“温馨小书吧”“雅行小书苑”“爱心小书房”供学生在课外休闲时看书,提倡“不看书不坐凳、坐上凳必看书”,检测与考验二小每位学生的雅行。“五廊”,分别打造五个楼层不同内涵的文化长廊:一楼是孝雅文化廊,二楼是书香文化廊,三楼是剪纸文化廊,四楼是艺术文化廊,五楼是数字文化廊。“五廊”主题新颖,特色鲜明,部分作品来自学生,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路,是方便人行走的通道,是规范人行为的准则,路在我校还是一种文化。我们围绕“智慧文化”给多条路起了名字,如,那条通向食堂的小路为“思源路”,路边挂上“路名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学生走在“思源路”上,时刻牢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把“节约”“勤奋”的优良传统铭记在心。多标语。运动场、建筑周边的花坛里有“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献”“草为德者绿,花为善者红”……这些标语星星点点散布在学校的角角落落,它们是向全校学生征集来的,征集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求知、求真的兴趣,也发扬了学生主人翁的精神。

“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精心皆可为文化”。有文化的校园,自然成了学生生命的乐园、书香的校园、智慧的学园。

四、建构智慧的校本研修文化发展人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项目才有内涵,有目标才有发展。学校与学校之间管理内涵上的最大区别,是否能引领全体教师以教育智慧实现智慧教育。面对“校本”创新空间越来越狭窄、“校本”创新意识越来越软化的教育管理现状,我校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与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着力深思和解决好“拓展、营造宽松的‘校本’发展空间,增强‘校本’创新意识”这一大问题,营造独特又平实的校本研修文化。

学校以校园“智慧网”为平台,整合空间,引领教师走向学习。建网就是建校。我校“智慧网”集交流、合作、共享为一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充分发挥其互动功能,真正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便捷作用。我们将师德学习、师训任务、校本研教等有关项目扎根于“智慧网”,丰富网络研修形式与内涵;开展“教育教学案例网上大辩论”与“教学热点、难点大讨论”活动,增强教师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教书育人新思维;开辟教育教学理论导读栏目,教师积极参与阅读点评、撰写网上读后感;开展“讲述校园典型故事”与“夸夸身边的人”网上有奖征集活动,学习身边榜样,分享感人事迹;引进“网络师徒帮带”模式,邀请校内外学科专家,组建学校导师团,帮助青年教师点拨创新教学思路,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建立“智慧网”应用与参与考核评价奖励制度,营造人人参与网络研修的氛围。

学校以专业发展专用本为阵地,整合常规,引领教师走向反思。反思,意味着用研究的方式对待日常工作;多样化,意味着更加追求个性与特色。我们关注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反思,要求教师做有效性的实事,追求智慧教育,编制《丹城二小任课教师专业发展专用本》,整合工作程序与资源,拓展教师自我成长空间。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要求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与“专用本使用”同步,并侧重于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积累,在“量”的要求基础上,更关注每位任课教师“质”的检查与评估,要求教导处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与“专用本使用”同步,重视专用本使用的过程性把握,把使用情况的阶段性检查与考评体现在整个过程中,及时提供检查与考评的反馈意见与建议,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及时纠正不足并更好地发展自我。最后,我们在《专用本》的使用中及时吸取意见与建议,不断修改完善并积累经验,使之成为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与教师年度工作绩效评价的多功能专用本,改进教师工作方式、学校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整体效能。

五、建构智慧的节日活动文化培育人

工作的过程应该是研究的过程,用研究来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促进学校提升。学校立足校本,全面启动三大发展性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分别是“举孝道雅行,育二小少年”的“孝雅教育”实践与研究、“拓展性读写结合导学活动”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实施和“多元化课堂教学智慧实践与积累”的“同课异构主题校本研教活动”研究,给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为促成智慧文化的形成,研究过程中,学校依托一年的四个节日来营造智慧的活动文化,让全体师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9月的“读书节”让师生互动,建立学习共同体,以此推动学校拓展性读写活动的不断深入,培养一批勤读、善思、能辩、会写的小能人,享受书香生活,塑造智慧人生;家校联动,以3月份的“行孝节”为平台,开展“走好路、排好队、吃好饭、上好课”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开展“孝雅之星”激励性评价等活动,更多地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关怀,鼓励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自我完善,构建学校“孝雅教育”践行、检测网络,共同推动“孝道雅行”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破解德育工作中常见的“家校分离,知行不一,整合不力”难题,营造浓厚的孝雅氛围,形成厚实的孝雅文化;6月份开展“体艺节”,本着“展示特长、放大亮点、开发潜能”的活动宗旨,有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走进体育和艺术世界,通过体育、艺术实践、展示活动,开发体艺强项,培养体艺小能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12月份开展的“科研节”敲响二小教科研活动的最强音,多渠道搭建教师专业发展锻造、展示平台,营造学校教科研文化。智慧的系列节日活动有效提升了全体师生整体素质。

二小全体教职工脚踏实地的在三大课题的引领下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有情趣更有内涵,自觉地在科学的理念引导下开展更有效的工作,突显教书育人的创造性劳动特点,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课题研究强化了教师追求智慧的意识,引领他们形成追求智慧的思维方式和教育品质,教师逐渐能去思考“怎样让学生生成智慧”“怎样培养智慧学生”等问题,这种品质的形成是常态教育活动无法实现的,唯有真正的研究才能达到如此的境界。

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 篇六

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改革,教育改革需要教师专业成长。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学校良好的机制。在我区实施教师专业化成长评价体系以来,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最大程度上发掘每一个教师的潜能,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我校实行了教师名片规划、校长荐读、校本教研、阳光课堂大比武,成立青年教师发展委员会、打造阳光团队(教研组和年级组)、推行执行校长制度等。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我们的职业内涵深厚了,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了,我们更有了别样的责任体验……

在众多策略中,给人耳目一新的便是“执行校长”制度。执行校长由全体教师按周轮流担任。在这一周内,执行校长全面主持学校工作,职责主要有:执行校长视窗、巡视校园、阳光课堂在线、周三阳光家长驻校办公、周四列席校委会、阳光金点子提案、主持校长沙龙会议等。执行校长制度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挥了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有了主人翁精神,教师工作就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就有了一个无形的、强有力的动力机制,就给学校的和谐发展带来了蓬勃活力。

镜头一:

周一的早晨我佩戴着“执行校长”的牌子挂牌上岗,7:20分我已经站在校门口迎接紫学园的孩子和我的同事,当孩子们都进入晨读的时候我邀请校长一起走进每一个办公室,在这一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抽时间去校长室和校长规划这一周的事宜……

镜头二:

周二早晨我在桌子上接到了一份校长的工作安排,看着密密麻麻的内容,我脑袋直发晕,开始理解校长的不容易,没想到校长要做这么多事啊!我利用课余时间,按照上面的内容一件一件地去尝试着做,我告诉自己:事情虽然多,但是自己的思路一定不能乱,要一项一项地去做,做完一项就画个勾,这样一天下来我看到画勾的项目越来越多,心情也就越来越轻松……

镜头三:

周三是阳光家长驻校办公日,为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拉近家长和学校及教师的距离,使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更直接的感受和参与度,学校在原先每周四“家长开放日”的基础上,改版升级为“一日驻校办公”活动。这天我和两位家长一起听一节课、与一位教师谈话、与一位学生谈心、与一位学校校委会成员交流、我们还参与了学校午餐管理、参观检查了学校的校舍安全,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之后,这两名家长有感而发给学校提了几个合理化的建议。上午,我陪同家长们走进四年二班隋主任的数学课,课堂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和老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微课程设计的讲授方式都给家长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家长体验学生在校的生活,体验班级管理的复杂,亲身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繁忙和教育工作的智慧,使家长真真切切地感觉自己就是学校中的一员,从内心认可学校。这天中午12:20 分心语吧座谈,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聊天方式,我早早地把门打开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我们之间交流了几个问题,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孩子眼中的学校、教师。但是有些问题也是我此时不能解答给孩子的,我把这些问题进行记录,事后向领导汇报,经过大家的思考、研究和整理,再给予书面解答。

镜头四:

周四是列席校委会,我和校委会成员一起聆听各位中层领导汇报这几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周工作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表了自己对一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天我还要邀请几位老师和我一起走进了一位老师的课堂,在听课过程中我观察了一名学生在这节课上每一个环节的表现,并做了详细记录。听完课之后召集相关老师评课,采取“2+2”模式(2条优点,2 条建议)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我每天的任务除了上课之外就是在校园巡视,不但要了解每位教师上课情况,还要以校长的角色及时处理校园中偶发事件,解决矛盾和问题,协调好关系。忙碌中时间飞快地来到周五……

镜头五:

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 篇七

2018年的1月6日至12日、本人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此次学习的内容为:精准教学、智慧教育。学习的内容贴近近期的教育关注的重点领域智慧教育、跟我县教育的热点 “松阳县智慧教育”一致。 在西南师范大学我们有幸聆听了张杭美、莫鸿、罗化渝、李雨霖、谭中胜等专家的讲座、实地查看了北碚区状元小学、两江新区星辰中学信息化校园建设、智慧教学。在成都我们参观了成都实验小学、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深刻的感受到重庆市、成都市做为全国信息化工作走在前列的地区和学校,因为智慧教育的应用对教育产生的重大变革。

外出学习的经验对自己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和智慧教学能带来一点启发和促进。现谈谈外出学习的感悟:

不管校园现代化、信息化多么的强大、但是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的功能是不会“变”的。

教育的本质不会变

互联网使教育发生重大的,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革。但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正如《反思教育》里所说的,“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化、国际团结和胃可持续的未来共同承担责任。”教育的这个性质不会变。

学校和教师不会消失

有人认为,当今互联网时代,学生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可以不需要学校了,也用不着教师了。这种观念已经被多教学者所否定。

正如《反思教育》里所说,学校是人生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公共场所,是人生社会化的第一步。儿童进入学校不仅学知识,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会与人沟通与交往。

教师也不会消失。信息技术、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方式,但信息技术、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但信息技术、互联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变。

儿童的成长需要有思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但是不能迷信信息技术,要认识到他的局限,并且运用恰当,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人是要靠人来培养的,是所有机器代替不了的。教育活动蕴含着人的情感、人文精神、师生情感交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教师在未来教育中发挥作用,就要不断学习,充分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科学技术进步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

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教育。

互联网最大特点是开放性、互动性、个性化、全球性。它改变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生态环境,改变着教育形态、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方方面面。

这种变革是非常深刻的,颠覆了整个传统教育的观念。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这种变革,迎接新的挑战。

教育的概念变化了,学习的渠道拓宽了

以往的学习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在学校进行。现在可以在网上学习,在虚拟世界学习。正如教科文组织2015年的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转变?》所说的:“我们生活中学习到的许多知识并非有意为之,这种非正式学习是所有社会化经验的必然体验。”学习已经不限于学校,处处可学,时时可学。

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

《反思教育》提出,要重新定义教育、知识和学习。教育应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学习方法,发挥自身潜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他能过上有尊严而幸福的生活;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使他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教育要将人类生存的多方面融合起来,将受到歧视的那些人包容起来,包括妇女、土著人、残疾人、移民、老人等。应该把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强调人人参与教育过程,只是必然成为人类共同遗产。这意味着知识的创造、控制、获得、习得和运用向所有人开放,是一项社会集体努力。知识是人类共同财富,应该人类共享;个人的发展也不是孤立的,是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程中发展的。

教育培养的目标转变了

以往教育只是传授书本知识,而且只重记忆不重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今天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变化。因此培养目标要改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培养实践能力。思维改变一切。教育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改变人的思维。

课程内容的变化

未来课程不仅要增加新的知识内容,而且要把课程内容整合起来,使学习者认识事物的整体。许多科学家认为,未来科技发展是在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的综合点上。当下正在流行SETAM教育,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把科学、技术、工程、美学、数学等结合起来。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学习的方式。如果说工业革命使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体力,那么信息革命使电脑代替了个人的部分脑力。互联网则把个人的脑力联系起来,扩大了人类的大脑,变成了人类共有的大脑。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各种知识,讨论各种问题,共享人类的智慧。

互联网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

互联网为个性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这将促进课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

互联网改变了师生关系

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知识的权威。学生已经不是只依靠课堂上老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和知识。

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 篇八

文/周旻红

读书人有三格:"初格读故事,再格读情感,高格读思想",一本好书是可以用来反复多次阅读的,恰如《如何做最好的校长》一书,三年之前我曾拜读过此书,初读此书就立刻被书中一个个中外教育家的经典感言和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所吸引,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中外教育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同时也引发我深深地思考:当下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本领去当好这个校长,不仅是当好,而且是当最好的校长。现在静下心来再读,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新的收获,使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和感受到一种教育情怀、一种教育智慧,而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激情吗?

激情和智慧,是所有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品格,更是所有管理者必需的品格。联想起书中谈到孔子《论语》中"君子有九思"这样的一段话:"九思"即九项思考,从视听感官、面部表情、言谈举止等方面让我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超越自我的天空中翱翔。这"九思",貌似平常,其实饱含智慧,寓意深远,回味深长,如同心灵只能由心灵唤醒一样,智慧也只能由智慧点燃。一个智慧型的校长,在读书的同时,更要学会思考:要广思、能思、细思、三思、反思,从而产生灵感,打破常规,冲破障碍,智慧所到之处,教师幸福,教育理想,生活五彩缤纷,工作生机勃勃。

一、视思明——站得高看得远

"视",可以看作为眼光、眼力和眼界。"思"其意为考虑,"明",清楚。"视思明",是说遇到问题要考虑清楚,眼界要开阔,要做到站得高,看得远,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书中阐述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具有广博知识和终生学习的本领,能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其次,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要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善于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科学的方法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教育充满着理想,一所学校如果没有长远的目标,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一列失去轨道的列车。育人如种树,我园从2009年办园至今整五年,在这五年中,幼儿园像一株小树苗,"仁者爱人、满园和畅"的办园理念就像阳光雨露一般,润物无声,滋养着幼苗慢慢长大长高。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股经久不衰的源动力,作为园长,不仅要低头赶路,更要抬头望天,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规划学校明天的发展方向,登高望远,风景无限。

二、听思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视思明"是说目明,而"听思聪"讲的是耳聪。书中马卡连柯的管理感言中提到:信任是校长成功管理的核心,作为一名校长,要学会倾听、敢于信任、善于反思。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不论多高明,他的智慧也是有限的。要做到博采众长,海纳百川。也正是这种理念,引领着我和老师们努力打造"仁者爱人,满园和畅"的高品位校园文化,即"欣赏每一个孩子,呵护每一颗童心,尊重每一位教师",营造和谐顺畅的园所氛围。营造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欣赏学习的氛围,以阳光的心态对待教师,敏锐地发现每个教师成长的闪光点,以谦虚开放的态度向教师学习,以教师的成长为荣,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与教师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以灿烂的笑容面对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以良好的情绪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正是这种积极的工作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让我们的老师变得更加美丽、年轻和聪颖,更让仁和的教育事业日益辉煌!

三、色思温——一米阳光魅力微笑

"色"指的是脸色;温,温和可亲,面带微笑,为人师表,以礼待人。本书中布鲁纳管理感言中认为人格魅力铸就"领导"艺术。当领导的要力争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可以增强亲和力,易于群众接触,往往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当教师面带微笑,就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就能大大改善师生关系,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任务。在管理实践中,我深感:做人先正己,人格魅力的绽放首先要从园长自身做起,"人无信无以立",园长在一所学校中,能否凝聚人心、打开局面,顺利开展工作,其中的非权力因素——人格魅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园以"仁和"命名,研究的课题是幼儿礼仪,"仁和"和"礼仪"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礼让、和谐的精神文化。因此,我们积极倡导"仁心至善、和合至美" 的校园文化,一名举止文雅大方、仪表端庄美丽,每天面带微笑的,充满正能量的园长带给师生的不仅仅是表面,更重要的一种气质和魅力,而这正是营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师幼和谐共处、共同成长的良好开端。

四、事思敬——敬业奉献身正为范

"敬"是指敬业的意思。"事思敬"是说要专心致志做所要做的事,即我们现在常说的敬业。"事思敬"的观点提醒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在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就能做出优异的成绩。书中例举了古今中外31位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感言,句句在理,字字经典,其中开篇首页的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要找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学校管理有三层境界,人治——法治——文治(文化治理),而文化治理才是最高的追求!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师生生命的活力,可以透过文化建设而焕发精彩,要努力让学校文化成为师生"精神家园"的永恒追求:如何使师生的生命更有尊严,如何使师生的生命更有价值,如何使师生的生命更加幸福,这是我们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教育应是与生命相处的艺术,学校管理者应有与生命相处的智慧!园长是幼儿园发展的旗帜,要确立"教育应让生命充满幸福与梦想"的共同文化追求,激励教师共筑和谐校园,演绎生命课堂,用丰富的活动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用和谐的团队力量促进教师美梦成真,焕发起每一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教育才不是飘扬的"乌托邦",而是握在手里的"桃花源".

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 篇九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

1.物联网发展背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Ashton教授于1999年提出来的,其基本含义是:通过射频技术(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把所有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管理和操作。 通过物联网可以使人、物、信息的相互联通和交流,实现人、物和计算机的智联。

作为新一代技术的标杆,物联网从诞生之时就成为了各国的宠儿,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的《ITU互联网络报告2005》中首次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2009年,美国政府将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2004年日本提出了U-Japan计划,希望把日本建成全球ICT最先进的国家,韩国也在2004年提出了U-Korea计划,希望在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把韩国打造成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的强国。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于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2009年11月,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成立,12月,江苏省无锡市出台了《加快建设创新性经济领军城市的决定》,建立了我国首个“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2009年11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物联网被我国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2.物联网技术分析

物联网强调的是将所有的物连接到互联网络,它具广泛存在和广泛应用的特点,物联网不是简单的物物相连和人物相连,而是通过建立相关的连接构筑人、物、信息互动的智能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现人对物的定位、管理、控制,用户层可以基于这一系统开发泛在网络的系统软件。

2.1物的标准。物联网中的物的对象是指现实的所有物质和信息。王志良教授在《物联网——现在与未来》一书中谈到物联网中的“物”必须具备的9个条件:(1)信息接收器;(2)数据传输通路;(3)存储功能;(4)CPU;(5)操作系统;(6)专用程序;(7)信息发送器;(8)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唯一ID号。我个人为人值得商榷,我认为物联网中的物必须具备其中的第一、二、六、七、八、九等六个条件,其他的条件不是必须条件,同时具备九个条件的物是物联网中的理想。

2.2物联网的层次模型

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感知层由传感器和传输网关构成,它嵌入到物联网的“物”中,承担物的信息接受、发送、控制功能,是物联网最底层。网络层负责将物联网中物的信息在不同网络中传输,是连接应用层和感知层的纽带。应用层是用户基于物联网开发的应用程序和软件,是物联网应用中心,用户通过应用层对物联网中的任意物下达指令,进行管理和控制。

图1-1 物联网层次模型

2.3关键技术分析

要实现物联网运行,在每个层面上都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国际电信联盟在2005年的报告中提出了物联网的四个关键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传感技术(Sensor technologies )、智能技术(Smart technologies)和纳米技术(Nano technology),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传感技术是探测物的状态和特征,生成有效数据并提供给应用层,而智能技术则在物的自动识别、智能操作等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传感技术已经在向智能化迈进。纳米技术在物联网上主要是应用在感应设备的微缩化和可嵌入。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也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每个物的ID号的统一分配和识别,三网合一的统一协议标准,应用层到网络层的统一接口,甚至包括感知层到物的统一嵌入,这些在物联网即将起航的当下,都是物联网要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3.智慧校园物联网研究

智慧校园是物联网在学校教学管理、公共安全、后勤保障的具体应用,为学校构建智能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1感知校园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可以实现教学管理的智能化。学生步入教室,教室的窗帘会随着室内的光线自动开关,随身佩戴的RFID电子标签自动连接离自己最近的RFID基站,打开桌上的自动触摸系统,通过网络浏览今天老师要讲解的内容,并将自己存在的问题提交给老师。上课铃响,老师步入教室,打开教学管理系统,查看是否有学生缺勤,查看学生给自己留下的问题,老师通过触摸投影设备随心所欲的教授课程,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步将授课情景传送到网络。进入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动识别系统找到自己的实验设备,实验设备通过触摸感应系统对违规操作和危险操作进行报警并终止实验,实验设备如是记录实验的过程、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老师通过阅读实验数据给予每个学生的评价,教学管理系统如实的收集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自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并发送到每一个需要的人。

通过对学生的时时定位,可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通过每一个宿舍的水压检测器,可以确保学生的用水安全,通过智能感应电表,可以实现每一个宿舍的用电安全,通过烟孔感应系统和对每一个消防设施的定位,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隐患。

在每一个教学管理设备进行嵌入电子标签,建立相应的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对使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值,有效的节约办学成本,实现教学设备管理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校园物联网智能系统的建立,实现水电、餐饮、图书借阅、校园通信、校园宿舍出入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实现智慧校园。

3.2感知校园物联网结构设计。

校园物联网的建设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在校园内布置若干个射频基站,物联网内的每个物都嵌入电子标签,采用射频技术去主动寻找距离最近的射频基站,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通信连接每个基站连接到校园局域网上,实现物与互联网的通讯,通过三网合一,最终把物联网中的物和手机等通讯设备、有线电视等视频设 备实现通讯实现最高程度的智慧校园。

图1-2 校园物联网连接结构图

台湾利用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技术支持学校安全管理,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上下学及在校行踪通知服务;学生保健服务;校外教学管理;危险区域管理服务;校园访客管理系统;教育设备管理服务;学校大型会议人员管理服务;运动设施使用人员管理服务.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方面,在学校的关键地方如教学大楼楼梯口、教室等处,架设RFID读取器,通过学生配戴的RFID标签读取相关信息,统计学生出勤情况,老师也可通过网络查询学生出勤情况及目前所在位置或行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