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括号》教案【13篇】(小括号教学)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的13篇《小括号》教案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括号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小括号》教案 篇一

第1课时

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展示台展示例1、例2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展示第1页上的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书第2页上的试一试。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多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书第2页中间的试一试。

3对比、发现

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

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下面的议一议试一试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第3页课堂活动。

⑴先让学生说一说。

⑵正确计算。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小括号》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资源:

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

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

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

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

(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

(2)集体订正;

(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

(4)学生口答列式。

四、总结质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00 -( 120 + 25×4)

=300 -(120 + 100)

=300 - 220

=80

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小括号》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66--68页第六单元信息窗3第1课时的第一个小红点和自主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

3、掌握含有乘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先减后乘的四则混合运算。

4、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弄清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活动一:新课引入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活动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利用刚才的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同桌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

问题1:1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问题2: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对于学生提出第1题时,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能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引导提出第2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板书这个问题,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进行计算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又让学生明白了计算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1.把信息与问题连起来默读两遍。

2.你能自己来试着解决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也可以同桌商量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3.小组内交流想法,看看你们小组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括号》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略)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2)独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2(6-8)2

2.P18练习三的第1题。

四、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小括号》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3,第51页练习十一第6~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分步算式列出对应的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答案

20+164=答案

30-4+5=答案

二、教学教材第49页例3

1、计算58-(14+6)

先说说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加法?

2、用递等式计算

7(7-5)=答案

(77-42)7=答案

(1)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按格式计算上面两题。

(3)说说7(7-5)与77-5一样吗?

(77-42)7与77-427一样吗?

3、练习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注意每组中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计算顺序。

4、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第1题

①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②乘法的积在减法算式中做被减数还是减数?

③如何列综合算式?

65-56 后面的乘法需要加小括号吗?为什么?

注意综合算式列完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④这题这样列综合算式:56-65,对吗?为什么?

(2)同法做第2 题,让学生明白小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

在需要改变计算顺序时要用到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

注意正解使用小括号。

2、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8题。

3、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表一。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小括号》教案 篇六

设计说明

小括号的意义学生很难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围绕情境展开,化难为易。

1.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由于一年级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

2.把算理融入情境中,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结合情境,让学生理解算式“10-2+3”中“先加后减”的算理,从而改变学生已有的“从左往右算”的算法,使他们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

3.在对比练习中,通过具体、真实的情境进行演绎,巩固了小括号的意义。使学生对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掌握运算顺序,巩固新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铺垫孕伏

1分钟口算比赛。(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1分钟内完成)

10-6+2=12+6-5=

18-9-9=18+9-9=

学生说出结果的同时还要着重说出运算顺序。

强调: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计算时要从左往右算。

设计意图:上课初始开展1分钟口算比赛,目的有二,其一是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其二是采取比赛的方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无意注意有效地转移到有意注意中来,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游戏揭示小括号的意义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小括号的意义。

(1)游戏探索一:先是左边站3名同学,右边站2名同学,接着5名同学靠拢站在一起。

师:像这样的游戏过程,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时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3+2=5。

预设

这个游戏情境学生完全可以理解,能够列出正确的算式,但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导,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两数之和的理解,为学习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2)游戏探索二:10名同学排成一队。

第一次演示: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

师:这时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10-2-3=5。

第二次演示:同样是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但是走出来的同学靠拢在一起。

老师启发:这时可以看作一共有几名同学走了出来?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明白游戏活动的意义并说出可以先求两数之和后,老师概括:从10人里面分别减去2人和3人,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5人,可以先算“2+3”。

老师板书“10-2+3”,并引导学生思考。

预设

通过游戏活动演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从10里面分别减去2和3,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2+3”之和的道理,但是,怎样才能改变运算顺序来先算加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形象地演绎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的抽象过程,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从而为解决改变运算顺序的教学难点作铺垫。

2.在交流活动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1)引发思考。

师:“10-2+3”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然而现在要先算算式右边的加法,你能在“10-2+3”中添上适当的符号表示先算加法吗?

(2)同桌讨论。

师:你们想在“10-2+3”中添上什么符号?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一些学困生的讨论之中。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有的可能在2+3的下面画线,有的可能画框,有的可能画圆,有的可能画括号等。

(4)抽象概括。

将同学们所有表示的方法都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在肯定大家想象力的同时,指出如果每个人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不是自己说明,别人还不知道这个符号的作用,所以,数学家选定了“(  )”,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的作用就是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预设

认识小括号的意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同时经过老师的抽象概括,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在算式中加入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这个难点,采取老师引导,小组合作以及全班汇报交流等方式,从而在相互促进和抽象概括之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3.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师:带着下面的问题阅读教材,看谁回答得最好。

(1)根据情境图说说10-2-3=5表示什么意思,10-(2+3)=5表示什么意思。

(2)10-2-3=5和10-(2+3)=5在计算时的区别是什么?不明白的同学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出示课堂活动卡)

(3)例题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我们前面游戏中的思路一致吗?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一些学困生。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是“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的再次交流,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更重要的是体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让一些学困生在充分的交流中真正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小括号》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 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

24+4806=答案

20558=答案

432-23+55=答案

2518-400=答案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www.kuaihuida.com],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议一议。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第6页第5题。

《小括号》教案 篇八

设计说明

本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1、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

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本设计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组织学生充分表述解题的思路,在学生理解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基础上,结合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设置冲突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在引导学生解决例2时,仍然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解题思路,再列出算式。由于例2含有两级运算,因此学生列出的算式会呈现几种不同情况,由学生的解答入手,抓住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进一步体会规定保证结果唯一及追求数学表达简洁的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45+37= 90-48=

(2)指名板演,并说出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口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2)引导学生思考:连加、连减算式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那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47页例1主题图。

(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互相交流)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2)每组派代表展示算法,并汇报计算方法。

预设

生1:因为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就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所以先列式计算53-24=29(人),中午有29人,再加上下午来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一共有29+38=67(人)。

生2: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下午阅览室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是53-24+38=67(人)。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生3:不同点是第一个算式是分步计算;第二个算式是综合算式。相同点是都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5、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6、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小括号》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一)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加深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难点:理解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4+3+2 8-6-1 9+6-8 12-7+6

2.口算.

20+3 34+5 48+50 60+15

9+20 4+81 91+7 70+29

7+52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括号——又称圆括号,记作“( )”.[边说边板书课题:小括号记作( )]小括号的威力可大了,为什么呢?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2.教学例2.

出示例2实物图.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们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助我算一算盘子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子里的糖说:“糖纸有不同的颜色,这里黄色的有2块,绿色的有3块,红色的有7块,你们想一想该怎样算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助小熊算一算好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片,在课桌上摆一摆,猜一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甲:我猜小兔是这样算的: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加起来是5块,再加上7块红色的是12块.

师:如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2加3得5,再算5加7得12.

师:先算的2加3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教师完成板书:

乙:我猜小狗是用另外一种方法算的: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合并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合起来一共是12块.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先算3加7得10,再算2加10得12.

师:怎样表示先算3加7呢?

生:先算的3加7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指名到黑板上添加小括号.

师:你们真聪明!不但帮助小熊算出了一共有12块糖,而且还知道了算式里用括号括起来的部分要先算.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就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算式:(2+3)+7=12里,有没有小括号都要先算2+3,所以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时,括号可以省掉不写.

3.教学例3.

出示例3 15-(6+2)=____

师:想一想:怎样算?在练习本上试算.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三)巩固反馈

1.算一算,说一说.

12-5+4=11 先算12减5得7,

再算7加4得11.

12-(5+4)=3 先算5加4得9,

再算12减9得3.

师:这两道题的数目和计算符号完全一样,为什么结果就不一样了呢?这就是小括号的威力了.由于第2小题增加了小括号,计算顺序就不一样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必须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看图计算.

3.选择答案.(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方框里)

(1)19-9-7=□ (2)60-(30-20)=□

①17 ②3 ①50 ②10

(3)17-(2+8)=□ (4)8+(60-40)=□

①7 ②10 ①28 ②18

4.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三个数相加的和写在( )里.

5.游戏——找朋友.

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写着算式的卡片,先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来说:“快算!快算!快快算!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学生要迅速地算出这张卡片上和自己手里卡片上的题目的得数,如果得数一样就边说:“你的朋友在这里.”边跑到前面举起手中卡片,让大家检验是否找到朋友了.

以一组题目为例:

15+4-2 9+(10-2) 12+(13-8) 18-(9-8) 19-(1+1)

6.思考题.

给算式添上小括号

(1)8+60-40=28

(2)90-40+20=30

(3)17-9-6=1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认识小括号,知道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首先出示例2的实物图,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小括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说明三个数相加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算,如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先算的部分要用小括号括起来,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这里还不要求学生遇到三个数连加要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练习的设计也着重突出了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游戏——找朋友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括号》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 4+5= 6+7= 12-7= 12+6=

13-8= 18-7= 13-4= 15+2= 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 9-4-2= 4+6-7= 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小括号

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回来的时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给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这些糖果按照颜色分了类,你们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呀?【演示课件“小括号” 】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小括号(出示:( )).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请你随老师一起写一写(学生书空小括号的写法).

(2)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问:有了小括号,“2+(3+7)=”这道题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括号,那么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 = 14-9–3 =

12-(5+4)= 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 15-3+4 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 5○2○4=11

14○2○8=4 9○5○3=7

12○9○7=10 16○6○4=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小括号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 13-4+5= 7+7-6=

13-(4+5)= 7+(7-6)=

2.6+(40+30)= 5+(46-6)= 20+50+9= 80-(50+20)=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变魔术

活动目的:

巩固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每组发给3个数字卡片、2个加号、2个减号和一个小括号.

活动过程:

1、各组组长分配卡片(其中三人各拿一个数字卡片,另外两人各拿两个运算符号,剩下的一个人拿小括号).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量魔术变换的步骤(六个人手拿卡片,怎样变换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两步式题,变换的题目越多,成绩越高)

3、各组按顺序进行变换题目的魔术表演,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计算,大家做裁判.每个组表演结束后,要统计出变换题目的数量.

4、表演全部结束以后,根据各组变“魔术”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小括号》教案 第十一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9+3 4+3 7+5 12-7 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 5+4-3 10-2+5

师:“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师:“这位朋友就是小括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括号”,并用红粉笔在后面书写( ),接着让学生用手指书空2遍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小括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小熊算算好吗?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在桌上摆一摆,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生①:“先把黄、绿两种圆片相加,再加红色圆片。”

生②:“先把红、绿两种相加,再加黄色圆片。”

师:“这两个同学谁做得对?”

生:“都对。”

师:“他们都做对了,只是方法不同,那么怎么区别他们的做法呢?谁有好办法?”

(教师故做无可奈何的样子。)

师:“这就需要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来帮忙。它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

电脑出示将两组先算的部分用括号括起来。电脑反复闪烁小括号的位置,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2+3)+7=12 2+(3+7)=12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师: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教师指导学生读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师:“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看这道题。”

出示例3:15-(6+2)=?

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 14-9-3=

12-(5+4)= 14-(9-3)=

三、应用新知

1.看图计算。

2.对比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13-4+5= 7+7-6=

13-(4+5)= 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和不同。

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下面3题,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 13-(4+6) 4+6-5

3.游戏。

①摘红花。

计算横行和竖行每三个数的和,谁先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种方法简便,就摘下红花。

②找朋友。

发给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出得数。得数相等的就是一对好朋友。例如:

15+4-2 12+(11-9) 9+(10-1)

18-(4+6) 7+(3+4) 10-(15-13)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 79-8+1=70

四、小结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括号( )

例2:○○ ○○○ ○○○○○○○

└───┘ │ 例3:15-(6+2)=

5 │ 想:先算6加2得8;

└───────┘ 再算15减8得7。

(2+3)+7=12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 ○○○ ○○○○○○○

│ └─────┘

│ 10

└──────┘

12

2+(3+7)=1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按照“实物→图形→算式→结论→运用”这个思路进行,把重点放在理解小括号的产生及作用上。

1.采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以给儿童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出示课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例2,“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二种算法时”使学生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巧妙引出小括号,说明小括号的作用。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小括号的作用产生深刻印象。

2.精心设计练习,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学生获取新知是有一个过程的,掌握新知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以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在对比练习中,每组算式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完全一样,只是一道题中多了一个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和答案不一样。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设计了摘红花、找朋友等游戏。他们要用灵活的思维,快速的反应及全体同学共同合作完成。这种手、眼、脑多种器官共同协调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可使学生变得活泼、聪明。

《小括号》教案 第十二篇

教学内容:

补充及p.38第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841-41)254

讲评学生容易有的错误:=800100=8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

(1)小括号;

(2)乘或除;

(3)加或减。

指出: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级的,应该按顺序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

24040+202=8

90-3035=400

90-3035=100

建议学生

(1)按现在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结果;

(2)自己尝试添加括号;

(3)交流。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编题组练习

(1)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这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它只要一步就能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男生+女生=总人数

(2)现在我们要改遍这题,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句不变,把女生有15人这句信息不直接告诉,可以怎么说?(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这样题目就边成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了。

比较两题:什么没变?(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没变)

在列式的时候还是要对号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来的的时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数的25-10加个小括号,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现在继续改编,要把这题改成三步计算的问题,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比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2倍少5人)

这句信息是变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变了吗?

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两部分合起来。

比较小结: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步发展到三步,其实很多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不变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这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再做到对号入座。

2、书上的第8题,学生读题,说说这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式

边长边长=面积 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介绍:铺砖时,这间房子的面积是不变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铺的方砖面积比较小的时候,需要的块数就会比较多;反之,方砖的面积比较大,需要的块数就比较少。小面积块数=大面积,这里的小面积指的是方砖的面积,大面积指的是房间的面积。这个关系式还可以反过来说大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块数=小面积。

学生列式解答该题。

3、书上第9题,学生读题,说说该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

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要注意学生提的问题是否都合适。)

《小括号》教案 第十三篇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7页~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设问,质疑法则

师出示式题:90010+204,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

师:计算时为什么不先算加?

生:在这道算式中,我们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师:遵守法则无可厚非,可是法则就一定合理吗?比如在这里,如果按照法则计算,加法就永远不可以先算了!

生:加小括号就可以先算加。

师:看来法则的成立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算式中有了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生:要先做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做小括号外面的运算。

师: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生:改变了运算顺序。

(二)探究,掌握法则

1.初步练习,掌握方法

师:怎样加小括号才能先算加?(师生讨论,形成算式:900(10+20)4)。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试着算一算吗?

学生试练,汇报交流。

师:是不是小括号随便加在哪儿,都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生:不是的,比如小括号加在90010上,运算顺序就没有改变。

师:这时的小括号常常被我们称为无效括号。那么小括号加在哪里,才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讨论交流,汇报,形成两道算式:(90010+20)4,900(10+204)。

师:这两道算式括号里都有两步运算,该怎样计算呢?

生:括号里也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师:能试着做一做吗?

生独立练习后反馈,师及时评价矫正。

2.对比辨析,加深理解

师:观察我们做过的这三道算式,其中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而且都只加了一个小括号,为什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小括号的位置不同,运算的顺序也就不同,结果也就可能不一样。

师:那我们在做计算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生1:计算的时候不仅要看清数和运算符号,还要看清小括号的位置。

生2:先确定运算/顷序,再进行计算。计算时还要细心,不要算错了。

师:你们觉得在做混合运算时,什么是关键?

生:理清运算顺序是关键。

(三)变式,熟练法则

师:现在我们就来抓住关键练习,敢不敢接受挑战?

出示题1.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

(1)(60010+120)5

a.除乘加

b.除加乘

c.加除乘

(2)136+253010

a.乘除加

b.除乘加

c.乘加除

师:友情提醒,先思考,再慎重选择。

出示题2:根据算式写出合适的运算顺序。

(1)(75+49)(75-44)

(2)658-(174+89)

师:运算顺序掌握了,计算就成功了一半。下面的式题,你能正确合理地计算吗?

出示题3:26+(1460-30) 26+14(60-30) (26+14)(60-30)

出示题4:你能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算式吗?

a.(300-120+25)4

b.300-(120+25)4

c.300-(120+254)

师依次出示如下的(1)、(2)、(3)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算式。

(1)按照先乘,再加,最后减的运算顺序运算的算式是( )。

(2)根据框图中的提示选择合适的算式是( )。

(3)求300减120,再加上25,和是多少的算式是( )。

(学生在做到第(3)题时,由于思维定式,大多数人都选择了a。)

师故意问几个没选a的同学:就剩(3)了,你们为什么不选?

生1:a式最后求的是积,不是和。

其他学生大呼:上当了!这题没有合适的算式可选!

师:同学们,学习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啊!

(四)冲突,再思法则

出示: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赛,四年级参赛的比三年级多7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直接列出综合算式,不解答)

生练后呈现几种算式:①54+7+54 ②542+7 ③54+(54+7)

继续出示: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赛?

师:五年级的参赛人数与什么条件有关?

生:三、四年级参赛的总人数。

师:我们刚才已经列出了求三、四年级总人数的算式,你能在这个算式上改一改,把它变成求五年级参赛人数的算式吗?

生练习并汇报,在修改③式时教师故意将算式变成(54+(54+7))2

生1:这样不行,都有两个小括号了!

生2:里面有括号,外面又有括号,看不清,容易出错!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1:可以加中括号。

生2:还有大括号。

师:看来光有小括号还不能解决所有的运算问题,那么其他的括号是什么样的,又有什么作用呢?有了这些括号又该怎样计算呢?我们今后还会再讨论。

(五)反思,超越法则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很轻松,收获也不少。不过小括号的产生和使用过程可不那么轻松,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示书后关于小括号使用和变迁的数学文化史知识。)

师:同学们,小括号的使用在运算史上可谓是一个突破,因为它改变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使运算法则更加完善和人性化。但是,如果没有像上课伊始时我们对运算顺序的质疑,小括号还有可能出现吗?敢于质疑、勇于思考才能让我们的知识不断完善,能力不断提升!

[反思]

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知识难度不大,加之学生已有经验丰富,完全能够实现自我迁移和类推。然而,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数学情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文化的熏陶都应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去。带着思考,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确立了以法则探寻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使原本平淡的一节课变得丰满,富有情趣和哲理。

一、用质疑来引入,激发学生对法则探寻的激情

现代社会中的人要生存,必须具有规则意识,然而一味地循规蹈矩,又会被规则约束,缺少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规则,理性地认识规则。先乘除、后加减是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正是小括号的使用突破了这种局限,使法则更加完善。在这里,老师巧妙设疑:遵守法则无可厚非,可是法则就一定合理吗?比如在这里,如果按照法则计算,加法就永远不可以先算了!疑问激发了学生对法则的反思,引发了进一步探寻法则的欲望。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同时,不但加深了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也对如何对待规则这样一个较为抽象的话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括号里有两步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时,教者也没有直接出示式题,而是再次设疑:是不是小括号随便加在哪儿,都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小括号加在哪里,才能改变运算顺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给算式加上小括号,然后再研究加上小括号后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在设疑释疑再疑再释疑的过程中,学生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新知的学习也更加主动有效。

二、用对比来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和练习。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理解运算顺序在计算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让学生观察、思考、领悟。即这三道算式中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而且都只加了一个括号,怎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正确、合理地计算这些混合运算题,首先得看清题意,理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去计算的重要性。抓住核心对比,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维也更加有序。

三、用错误来诱导,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毋庸置疑,学生的科学态度需要培养,然而如何培养才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有意犯错,故意诱错的策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善于质疑、勇于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回想起学生认真地叫道:上当了!这题没有合适的算式可选!大声地喊道:这样不行,都有两个小括号了厂我的心情就万分激动,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感受到了他们追求真理的决心。

四、用文化来引导,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文化是一种引领,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更是一种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让学生了解文化,感受历史,从而产生崇敬、立志追求,树立信心、立志创新,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的目标吗?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了解是谁最先使用小括号的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对数学文化史的了解,知道小括号的由来和发展,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和每一步坚实的前行过程。同时我还用一句话:如果没有像上课伊始时我们对运算顺序的质疑,小括号还有可能出现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这13篇《小括号》教案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括号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