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www.kuaihuida.com爱岗的小编小鱼儿帮助大家整编的8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篇一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C+2H2SO4(浓)CO2↑+2SO2↑+2H2O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5)C+H2O(g)CO+H2
(6)3Fe+4H2O(g)Fe3O4+4H2
(7)8Al+3Fe3O49Fe+4Al2O3
(8)2Mg+CO22MgO+C
(9)C+SiO2Si+2CO↑
(10)2H2O22H2O+O2↑
(11)2NaCl+2H2O2NaOH+H2↑+Cl2↑
(12)4NH3+5O24NO+6H2O
(13)2Na2O2+2CO2=2Na2CO3+O2
(14)4Fe(OH)2+O2+2H2O=4Fe(OH)3
(15)N2+3H22NH3
(16)2SO2+O22SO3
(17)2C2H5OHCH2=CH2↑+H2O
(18)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19)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20)C2H5Br+H2OC2H5OH+HBr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篇二
胶体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nm)。
2.常见胶体
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4.胶体的提纯:渗析法
胶体的提纯:渗析(用半透膜);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过滤(滤纸)
5.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6.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
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⑦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⑧纳米技术与胶体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篇三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1)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_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_.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篇四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氧化还原法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
2 CO2 H2S CuSO4溶液 洗气
3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
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
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
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
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
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
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
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
11 MnO2 C -------- 加热灼烧
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
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
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 过滤
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 过滤
16 SiO2 ZnO HCI溶液 过滤,
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
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
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转化法
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
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过滤
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
23 CuO Fe (磁铁) 吸附
24 Fe(OH)3胶体 FeCI3 蒸馏水 渗析
25 CuS FeS 稀盐酸 过滤
26 I2晶体 NaCI -------- 加热升华
27 NaCI晶体 NH4CL -------- 加热分解
28 KNO3晶体 NaCI 蒸馏水 重结晶。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篇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的转移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失电子)→升(化合价升高)→氧(被氧化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被还原或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三、如果使元素化合价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如果使元素化合价降低,即要使它被还原,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
高一化学必修一 篇六
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1《化学实验安全》
【内容说明】
本课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知识点:化学实验安全。
本课包含六点内容:
第一点:遵守实验室规则
化学实验前,要牢记实验安全规则。
第二点:了解安全措施
1.药品的安全存放;
2.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第三点: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
3.气体的收集方法。
第四点:实验后药品的处理
化学实验“三废”的正确处理方法。
第五点:化学实验安全“六防”
“六防”包括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和防污染。
第六点:实验安全“顺口溜”
【设计思路】
本课为高一学生的新授课,设计时的具体思路为: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诺贝尔试验炸药引发令人痛心的事故的故事,引出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其次,展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在目标引领下学习。
接着,全面进入新知的学习。在新知学习模块中,以图片的形式再现知识点1“遵守实验室规则”;以文字填空、连线加图片的形式再现知识点2“实验安全措施”;以归类总结加图片的形式再现知识点3“实验室正确操作方法”;以表格形式总结知识点4和5“实验后药品处理”和“化学实验安全六防”;最后用朗朗上口的整齐对正的顺口溜总结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再现知识点6。
此外,精心挑选合理的课堂练习(并配有详尽的解析)帮助学生及时训练〈WWW.JIAOXUELA.COM〉提高,有效掌握本课内容。
最后,简洁精炼地进行本课的小结,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
整个设计中文字、知识图片、表格、色彩及有趣的插图合理搭配,在呈现知识的同时也有引入入胜的良好视觉体验。
高一化学必修一 篇七
4.萃取——利用某种物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实验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实验步骤:①装液②振荡③静置④分液
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查漏的方法: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把瓶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2)振荡过程中要不断放气,防止内部气压过大将活塞顶开。
(3)分液时活塞和凹槽要对齐,目的是保证内外气压相通,以使液体顺利流下。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4)萃取剂选择的三个条件: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原溶剂中要大
③萃取剂与原溶液不发生反应。
三。Cl-和SO42-离子是如何检验的?
1.Cl-检验方法:先加稀HNO3,后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Cl-。加稀HNO3的目的排除CO32-的干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Ag+=AgCl↓。
2.SO42-检验方法:先加稀HCl,后加BaCl2(或Ba(NO3)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加稀HCl的目的排除CO32-、SO32-和Ag+的干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42- + Ba2+ = BaSO4↓
四。物质溶解性口诀是什么?
碱:K、Na、Ba溶,Ca微溶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部溶
氯化物:AgCl不溶 硫酸盐:BaSO4不溶,CaSO4和Ag2SO4微溶
碳酸盐:NH4+、K、Na溶,Mg微溶
在水中不存在:AgOH,Fe2(CO3)3,Al2(CO3)3,CuCO3
五。除杂有哪些原则?
1.除杂原则:
_不增(尽量不引入新杂质)
_不减(尽量不损耗样品)
_易分(容易分离——生成完全不溶物或气体)
_复原(除去各种杂质,还原到目标产物)
2.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六。粗盐提纯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是什么?
1.BaCl2 → NaOH → Na2CO3 → HCl
2.BaCl2 → Na2CO3 → NaOH → HCl
3.NaOH → BaCl2 → Na2CO3 → HCl
注:粗盐中含有的杂质离子有Ca2+、Mg2+、SO42-
1.Na2CO3必须在BaCl2之后加入,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
2.最后加入的盐酸必须适量,目的是除去过量的OH-和CO32-。
3.加盐酸之前要先进行过滤。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制定标准是什么?
1.物质的量——符号(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单位——为摩尔(mol):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 × 1023。
把含有6.02 ×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
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确定为6.02 × 1023mol-1。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成正比:n1/n2=N1/N2
使用物质的量应注意事项:
①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是专用名词,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
②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如原子、分子、离子等。且粒子的种类一般都要用化学符号表示。
③物质的量计量的是粒子的集合体,不是单个粒子。
二。摩尔质量(M)定义及公式是什么?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 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4.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三。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公式是什么?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或 m3/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特指0℃ 101KPa ,Vm = 22.4 L/mol。
4.阿伏加德罗定律:
v 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个数)的体积相等。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克拉珀龙方程):PV=nRT
v 推论: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 比:V1 :V2 = n1:n2
(2)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P1 :P2 = n1:n2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ρ1:ρ2 =M1:M2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公式是什么?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mol/m3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 = n/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的步骤包括哪些?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烧杯中溶解并在容量瓶内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的溶液。
(2)主要操作
所需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A.检验是否漏水,方法与分液漏斗查漏相同。
B.配制溶液 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
⑧装瓶贴签。
注意事项: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F.误差分析
a、称量产生误差
1)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
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 (正常:m=砝码+游码;错误:砝码=m+游码)↓
3)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仰视读数↑
4)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俯视读数↓
b、溶解、转移、洗涤产生误差
5)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
6)未洗涤溶解用的玻璃棒和烧杯↓
7)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中而倒入废液缸中↓
c、定容误差
8)定容时仰视刻度↓
9)定容时俯视刻度↑
10)定容时液面低于刻度线↑
11)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
12)定容后发现液面高于刻度线后,用滴管吸出少量溶液↓
13)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加水↓
14)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无影响
15)容量瓶中含有少量的水 无影响
16)往容量瓶中加水时有少量加到瓶外 无影响
3.溶液稀释定律是什么?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4.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式
C= 1000ρω/ M (ρ的单位为g / mL)
高一化学必修一 篇八
2.操作(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为例)
步骤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加萃
取剂
#FormatImgID_0#
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发现液体分层,四氯化碳在下层
振荡
萃取
#FormatImgID_1#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静置
分层
#FormatImgID_2#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液体分层。上层为水层,无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色
分液
#FormatImgID_3#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特别提醒]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时,上层为水层,下层为CCl4层,而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时,上层为苯层,下层为水层。
归纳总结
1.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查漏-装液-振荡-静置-拔塞-分液
2.分液漏斗的使用和检漏方法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若漏液可在活塞上涂少量凡士林。
检漏方法:关闭分液漏斗颈部旋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旋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食指摁住上磨口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磨口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3.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点性质
(1)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
(2)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它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4.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
(1)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
(2)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液滴飞溅。
(3)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时,要注意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注意不能让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