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一化学知识点必修二笔记整理(14篇)6-13-48

在学习高中化学时,高一的学生应该懂得怎样去总结重要的化学知识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页是快回答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必修二笔记整理(14篇)。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一

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重点)

A. 概念:

B. 工作原理:

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C.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

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D.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E. 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F.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

a. 负极反应:X-ne=Xn-

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

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A.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B. 金属腐蚀的防护:

a. 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

b.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 电化学保护法:

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A. 干电池(锌锰电池)

a. 负极:Zn -2e - = Zn 2+

b. 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B. 充电电池

a. 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放电时电极反应:

负极:Pb + SO42--2e-=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PbSO4 + 2H2O

b. 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2H2 + O2=2H2O

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二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高一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整理 篇三

乙酸(俗名:醋酸)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高一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四

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高一年级化学知识点必修二 篇五

1.乙醇钠水解法:C2H5ONa+H2O→C2H5OH+NaOH

2.乙烯水化法:CH2=CH2+H2O--H2SO4或H3PO4,加热,加压→C2H5OH

3.葡萄糖发酵法C6H12O6--酒化酶→2C2H5OH+2CO2

4.所有的醛(RCHO)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5.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6.取代(水解)反应: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7.加成反应:烯烃水化、醛+H23.氧化:醛氧化4.还原:醛+H2

8.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

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

9.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XX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10.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六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2)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高一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七

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篇八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易燃易爆试剂应单独保存,防置在远离电源和火源的地方。

2、酒精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烫伤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清洗,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碱沾皮肤,用大量水清洗,涂上5%的硼酸溶液。

3、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4、防暴沸的方法是在液体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5、过滤是把难溶固体和水分离的方法;蒸发是把易挥发液体分离出来,一般都是为了浓缩结晶溶质。

6、粗盐含杂质主要有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需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是“钡碳先,碱随便,接过滤,后盐酸”的方法。

7、溶液中SO42—检验法是先加盐酸酸化,后加BaCl2溶液,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SO42—。

8、Cl—检验法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Cl—;酸化的目的是防止碳酸银等沉淀的生成。

9、蒸馏是分离液液互溶物的方法,常见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和冷凝器。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冷凝水流方向要注意逆流。(www.kuaihuida.com)

10、萃取是用某种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剂中的过程。一般萃取后都要分液,需用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后者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常见的有机萃取剂是CCl4和苯,和水混合后分层,分别在下层和上层。

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篇九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十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的直径<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1nm-100nm(粒子直径在10-9~10-7m)>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高一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整理 篇十一

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高一化学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整理 篇十二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高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整理 篇十三

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高一年级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篇十四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