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快回答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最新9篇。
范例教学法 篇一
一、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原则和组织程序
“范例”就是“有代表性的例子”“普遍性的例子”。范例教学法就是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掌握一般知识的教学方法。
1.基本思想
(1)有限时间学习。教学的着眼点是正视学生在学校中的有限的学习时间,组织他们进行“有效率的学习”。 所谓有限时间学习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被培训的状态中,即获得连续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2)自觉主动学习。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应用学习。把数学视为正在形成中或已经形成的知识,把数学知识解析为生活的状态,变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遵循的三个原则
(1)基本原则。以最基本的要素原则,以最简洁的语言原则,以最核心的范例原则,传递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
(2)思维原则。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要有联系点,共同的思维结构和共同的逻辑次序,共同打造思维的连续性、延伸性、渐进性,使学生听课的效率提高。
(3)范例原则。所选范例要满足客观教学规律和学生的主观学习动力,要满足教材编写的核心意义和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目标。
二、范例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是范例教学可以简化繁琐教学过程,以明了的数学语言符号传递数学思想和数学逻辑。二是范例教学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范例教学法强调范例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和拓展,增强人文关怀。三是范例教学可以灵活地与任务驱动法、半成品加工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等教法学法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四是范例教学让教学更活泼,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做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世界的欲望。
三、实施范例教学法后的启示
1.数学范例教学应适合当时的情境
既能M足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又能让学生感到教师为之付出的意义。知识的无穷尽使教师教学精选教学内容的难度加大,但又不能使教学顾此失彼,这使得教师必须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足够的时间充分备课。这就要求教师精选范例,尽可能做到学一知十、精讲到位。
2.范例设计要结合学习生活实际与数学的发展趋势
数学的发展是不断更新的,范例设计也要符合数学的发展要求,适应生活的实际需要,适应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不能闭门造车、故步自封。
3.范例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学生正处在青春活跃期,对新鲜事物、对网络、对科技的应用耳濡目染。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超前的领悟新事物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引领学生在科技时代应用科技,从而服务学生,服务学习。教师在新的网络时代的范例设计要给学生快速、新鲜、奇妙的学习体验。
4.范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
学生以往所受教育的环境不同,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亦有不同,家庭教育更是参差不齐,还有课外学习时间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为了使学生融入所在班级一起学习,必须要有共同的、低要求的范例,避免教学的无效学习、遗漏学习,给学生后期的学习带来跨度大、台阶高、无法跨越的苦楚感。所以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来设计范例。
范例教学法 篇二
【关键词】范例教学法;课程改革;数控专业;教学项目
一、课程介绍
随着苏州地方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而提出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现代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岗位技术水平已成为高职教育的迫切需求。
课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针对企业典型的三轴数控加工零件进行程序编制、工艺安排、机床操作、质量控制及机床维护保养等方面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教学中注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互动,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进而让学生熟悉企业的行业标准和6S制度等相关信息。
课程通过打散原有的《刀夹具技术》、《数控编程技术》、《测量技术》、《加工中心实训》、《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将职业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融合到一个个项目载体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认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范例教学理论
1.范例教学理论介绍
范例教学理论是以瓦根舍因、克拉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前联邦德国教育家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体系。这种理论认为,教学应该突出重点,追求深而不是广。做为重点的知识内容就是范例,每个范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反映整体的一面镜子且相互联系。运用有限的范例,进行深入地教学,并充分调动学生的迁移能力,能让学生认识那些在课堂上不教的同类学习内容或潜在学习内容,从而引起学生自发地学习它们的兴趣。范例教学理论提出的重要教学原则有基本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和范例性原则,根据这一理论和原则施腾策尔提出了四阶段教学模式。
2.范例教学对应高职教育的意义
数控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偏重理论教学,忽略实践应用教学,忽略培养学生各课程专业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范例教学可以使高职学生在达到专科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理论的同时,具备较高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范例教学法在教师教学活动中通过范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范例,让学生学习范例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对应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向学生示范范例,让学生开始模仿和练习,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步骤。然后再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在完成项目载体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典型的实例去掌握对应的知识技能。
三、课程中的运用
《零件的三轴数控编程与加工》中的范例,从专业前导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要素中提取,通过项目的选取,再演绎推理出“范例”所承载的相关新知识。
如本课程项目六简单装配体的制造中模块1机用平口钳零件基座的制造的教学活动中。
问题解决需要在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完成平口钳零件的加工任务,首先教师简要介绍平口钳底座零件的生产任务即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各小组进行图纸分析讨论,组长进行任务分工,合理安排资料汇总和整理的时间节点;借助信息资源平台,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此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些疑问,提供图书、网络等信息和相关资源,指导小组团队如何协作完成任务。然后教师活动过程中所用到的新技能新方法进行演示。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体会正确的操作方法有什么优点,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各种不同方法尝试。教学组织第一阶段中,主要是实现为知识迁移创设必需的起点。
归纳到知识技能的系统,教师组织汇报,各生产线内各小组组别进行项目汇报交流,各级学生责任人汇报所负责辖区的情况。教师点评完成情况,通过对各组同学所遇到的问题的梳理和分析,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汇总,师生一同探讨该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共同特征,进而推广到同类事物的更本质的关系,形成学生规律性的认识。
通过范例教学法的运用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了本项目知识目标,掌握了刀夹具知识、零件的自动编程知识和零件的测量知识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提高合理选择刀具夹具等工艺数据的能力、分析零件加工质量精度的能力和手动和自动编程加工零件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进取探究科学的素质、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主动适应团队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专业思维方式。
四、结束语
范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工科类专业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范例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还可以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思维模式和职业素养。
通过开展范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变成生动活泼学做练相结合的高效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一定的职业素质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虹。基于高职建工专业教学平台的范例教学应用[J].职教论坛,2011,(35):25
范例教学范文 篇三
关键词 范例教学 工程造价 专业素质
Abstract Through the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ase teaching on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Case teaching i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training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has obvious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Keywords example teaching; engineering cost; professional quality
一直以恚党和国家都在提倡素质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www.kuaihuida.com)争压力越来越大。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而专业素质是高等院校学生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的专业素质代表了其从事某种专业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它要求其具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要求的各种技能、专门知识等的素质。只有掌握了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才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提高求职成功率。范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我校多年来在相关课程中采用范例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范例教学法是通过各种典型的范例内容,由教师将其教学的内容的知识点形象的讲解出来。范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典型的教学事例,推理出其他非典型的知识点或事物,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接受教学内容。
我们于2012年开始,结合我校区范例教学实践的效果及课题组成员的教学工作经验,探究了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与范例教学之间的关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范例教学之间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影响,两者之间的影响如何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在工程造价专业中实施范例教学,从其对专业知识培养的影响、对专业技能的影响及对实践经历的影响研究,总结出范例教学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在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课后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主要针对2011级工程造价专业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共发出电子问卷120份,其中60份发给实验班学生,60份发给普通班学生,收回115份调查问卷。
1.2 研究方法
(1)专家专家访谈法:对我校专业任课教师、其他院校专业任课教师、校外建筑企、事业单位等专家进行访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保证了本次研究的合理性。
(2)文献法:本课题组通过多家搜索平台,如维普、知网、万方等,收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整合和分析工作。
(3)问卷法:本课题组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范例教学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影响的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其理念是通过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经典的范例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能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自觉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满堂灌”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范例教学在教学方式、沟通渠道,教学效果、教学目的等方面有较好的提升作用。范例教学通过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辅以教师的指导作用、淡化过分强调教学的认知,在课堂中,即传授知识,又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采用范例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进行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范例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的关系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集技术和经济知识交叉的新兴学科,该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工程管理、工程法律知识及工程经济等知识。基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实际案例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体现在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丰富的实践经历三个方面。范例教学是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是诸多教学模式中效果显著,实用性很强的模式之一。
首先范例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范例教学能将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通过具有代表性、实际工程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建立对工程的立体概念,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范例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该种教学模式在多种教学环节中的开展,能极大的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而专业素质的提高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范例教学。因此,范例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同推动新教学改革模式的改革。
2.3 范例教学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影响
2.3.1 范例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影响
范例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是指在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中进行的培养。我们在“建筑工程预算”、“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制图”、“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安装工程技术”等课程中选用具有工程代表性的范例,如多层砖混的宿舍楼、多层框架办公楼、高层框剪住宅楼等,帮助学生接触到最核心、最根本和最需要解决的问}。范例教学让同学们对这些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认真的听讲,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发表各自的观点,课堂气氛分外浓厚,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不断进步,其表达能力等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课程学习的验收效果看,采用范例教学的实验班学生成绩优于普通班的学生。
通过调查,实验班中,有93.33%的同学认为在专业理论课程中需要进行范例教学,其中90%的同学认为范例教学对专业理论知识非常有帮助,6.67%的同学认为范例教学对专业理论知识很有帮助,3.33%同学认为范例教学对专业理论知识有帮助。这都表明范例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2.3.2 范例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影响
工程造价专业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多项能力的专业。学生在理论课堂上,需要掌握与工程相关的技术、经济及管理等知识;在实训或实际操作环节,完成老师布置的技能培训任务,为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具备工程造价管理、编制、审核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而努力。
范例教学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影响研究,重点是针对应用工程范例的课程设计、实训和各种级别的专业竞赛效果的影响研究。通过调查,实验班中,有96.67%的同学认为在专业技能培养活动中需要进行范例教学,其中93.33%的同学认为范例教学对专业技能知识非常有帮助,3.33%的同学认为范例教学对专业技能很有帮助,3.33%同学认为范例教学对专业技能有帮助。
2014年,实验班的2位同学参加第七届全国中、高等院校“广联达杯”工程算量大赛,获得土建赛总冠军,挑战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实验班同学参加全校的广联达算量大赛,名次遥遥领先。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范例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分不开的。说明范例教学模式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2.3.3 范例教学对学生实践经历的影响
学生通过实践经历能对其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学生在校外完成的工程实训中所接触到的实际工程项目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范例。
学生的工程实践是工程造价专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巩固学生基础理论、培养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实施工程范例教学培养模式以来,由双师型教师担任工程实训教学,通过不断加强与建筑类相关单位如我校与造价咨询公司、施工单位等联系与合作,成立了多个专业实训基地。范例教学的实际操作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工作案例的操作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到实际工程中,通过不断的演练,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实践环节中,有些单位对表现好的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为学生就业打开了另一扇窗。
通过调查,实验班中,有96.67%的同学认为范例教学对实践水平非常有帮助,3.33%的同学认为范例教学对实践水平很有帮助。每年的校外企业走访得知,范例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上手操作快,适应能力强。这些反馈表明,范例教学对学生实践经历影响是积极正面的。
3 结论
范例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应用明显改善了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
范例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范例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是真正的目的。范例教学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学生专业素质的极大提高,又为范例教学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范例教学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影响是积极的,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及对实践经历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能促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拓展其知识面,所以对学生专业素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L鼙韭畚氖粲?012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范例教学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理工大学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为例,编号12ZD61
参考文献
[1] 周艳红。高职教学之范例教学法研究[J].教师,2012.5.
[2] 王璐,马爱莲。范例教学理论的科学性及其时代观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
教师的课堂教学 篇四
一、表演型
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常常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各种人物,使教学内容栩栩如生。数学教学中同样可以让学生表演问题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知识,从而理解知识。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节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带有符号的两个数相加,必须要克服小学里长期形成的算术加法的负迁移,而通过绝对值比较来确定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这两个过程的思维强度比较大,这对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的初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上课时可提前在讲台上画一条数轴,上课时请一位“飞毛腿”同学上来表演。如果规定向东为“+”,向西为“-”,并假设这位同学一步走一千米(用夸张的手法使学生兴趣盎然),请这位“飞毛腿”同学完成下面几项活动:(1)向东走2米,再向东走3米;(2)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3米;(3)向东走2米,再向西走3米;(4)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2米;(5)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3米;(6)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0米。要求其余同学当“飞毛腿”,同学完成一项活动时便列出一个算式并根据该同学每项活动最终所处的位置得出两次运动后的位置。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能迅速得出正确结果。这时,教师刻意用彩色粉笔突出符号的变化,再引导学生从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去讨论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上讲台的学生无意间做了一回老师,不用他讲什么,通过他的表演成功的教会了其他同学,胜过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二、讲授型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而我在这里提出让学生“讲”数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让学生走上讲台,也许课堂会更精彩。七年级数学教材编排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教学时应多让学生们收集素材,分别上台讲述。教案中出现了一首奇妙的小诗――“点的自述”:我是一个“点”,曾为自己的渺小而难堪,对着庞大的宏观世界,只有闭上失望的眼睛。经过一位数学教师的启发,我有了新的发现:两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三个“点”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无数个“点”能构成圆的“金环”。我也有自己的半径和圆心。不信,从月球看地球,也是宇宙间渺小的雀斑。我欣喜,我狂欢!谁没有自己的位置?不!你的价值在闪光,只是,你还没有发现。
如果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一定会把所有学生带入到一个奇妙的几何世界,使学生们对数学王国充满了幻想。如果让教师来读那首诗,也许就没有这种效果。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论指出: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有新鲜感。因为讲课的学生与听课的学生所处位置相同,他们非常希望看到自己的同龄人与自己的差距,更大限度的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七年级下册实践与探索部分难度较大,教师可以举行一次讲课比赛。利用每节课前5分钟,让一位学生上台分析他事先准备好的应用题,着重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一学期下来,学生既积累了各方面的类型的应用题,又学会了如何找题中的等量关系。除了让学生讲习题,新课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讲。在讲到八年级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章时,内容较简单,我让学生当“老师”讲课,我只最后点评。学生的讲课类型丰富多彩。记得有一位学生设计的一课中用了“挑战主持人”的方式,设计层层递近的习题,谁能最后全部答对并讲解谁就是擂主。学生上课真是别开生面,学生参与度高。谁不想在台上一展自己的最佳风采呢?这样的方式极大的增强了学生课后自觉学习的决心。
三、帮助型
教师的课堂教学 篇五
关键词:数学 教师 角色 组织者 引导者 参与者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我走进了新课程,了解了新课程。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理念。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从理念到实践还有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如果“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而课堂教学依然是涛声依旧”,那么,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使自己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我认真深入地研究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在鲜活的课堂教学中对新理念有了些许感悟。
21世纪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强烈的变革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视为经验的观点进行重新审视,必须从传统的局限课堂45分钟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见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的行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的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专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课堂上我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每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过去的数学教学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师的事,课堂是教师的,学生只负责接受,充当知识的存储器。现在,教师就要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当我们上课需要实物模型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准备这些模型也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会与他们合作一起准备,那样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电视中与数学相关的栏目,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向学生提供数学课外书籍等等。
四、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课堂上每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那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意义的数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课堂上,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当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辩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时,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六、教师参与学习。课堂上,我们真正抛开“师道尊严”走下神坛,和学生一道学习,教师和学生一样,再也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也允许教师出错,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因为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教师更不是万能的了。因此,师生共同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师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各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在彻底转变角色的同时,也特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课堂上,教师总是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反映,注重学生的“全人”发展。2、借助笔谈从学生眼中审视自己,让自己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3、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就可以在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愉快学习。4、为学生提供交流发展的空间,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异口异声。5、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战性
模块教学 篇六
词块模因词块教学一、词块与语言模因
模因(meme)这个术语,最早是在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kwins(1976)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出现,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并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何自然教授认为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种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由于任何字、词、短语、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因此,语言模因论告诉我们,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也寓于模因之中。人只要一说话,就在传播模因,所以语言的功能就在于传播模因。
词块是一种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介乎传统的词汇与语法之间的语言构块,通常由多个词构成,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Lewis (1993)认为,这些词汇块构成了语言交际的主体,也应该是语言教学的中心。他把这些词汇块分成四类:(1)词(book,pen),短语(by the way,upside down);(2)搭配词(community service, absolutely convinced);(3)惯用语(I’ll get it; We’ll see; That’ll do; If I were you);(4)句子框架和引语(as you think; The fact/suggestion/problem/danger was…)甚至是篇章框架( in the paper we explore….Firstly…; Secondly…; Finally…)
基于Lewis词块理论的词块教学是现代的语言学和教学研究者提出的一个比较新的教学途径(approach),也是现代英语教学的一个热点。Nattinger (1980)认为词块教学把教学重心放在具有一定生成性的词块上,使学习者熟悉并掌握大量的词块,在运用中通过一定的加工、组合,形成符合语境的恰当表达,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以词块为单位教学,学习者在使用时就不必对其结构做事先分析和组合,节省了语言输出的时间,同时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更大的语言单位和交际内容上,极大地促进了语言的流利性。
从以上词块特点及分类上我们认为词块可以看做模因的一个表现层面,它可以是多元词语块、俗语、谚语、格言以及社交套语、内部结构允许有变动的短语架构语块、句子构建语块等固定或半固定结构。从模因论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词块教学法,可以增加对词块学习的多角度理解,为词块教学法的深入发展提供崭新的理论视角。
二、模因周期论与词块教学
Franscis Heylighen曾经指出,模因的传播有四个周期: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传输(transmission)。一个成功的模因要得到“同化”,首先须引起宿主的充分“注意”,那么,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就显得格外重要;其次,该模因要在宿主的认知系统中得到重新的呈现,这意味着宿主理解并重视该模因;最后,该模因“感染”宿主,并进入宿主的记忆中。模因复制的“记忆”阶段指的是模因在记忆中的保留时间,模因在记忆里停留的时间越久,通过感染宿主使自己得到传播的机会就越多。“表达”阶段指模因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传输”阶段则着重体现模因借助各种载体或媒介进行传播,是对表达阶段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模因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强大复制环路。而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过程即是输入,吸收和输出的过程,这与模因复制的4个阶段相吻合,从而给英语学习带来启发和帮助。因此,模因论指导下的词块教学也要遵循这四个阶段,使学习者更有效的习得词块,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因此,在词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词块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词块,分为哪些类型等。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尽可能多地标出课文和课后练习中的词块,从而加强识别词块的能力。这就是在为词块模因传播的第一个阶段“同化”阶段做准备。
其次,在讲解课文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明确词块,让学生对比自己查找的词块,明确差距。将重点词块作为学生课后的口语家庭作业,并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在课外进行操练,下次课任课老师通过口语翻译和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可以帮助词块模因进入第二阶段“记忆”阶段。
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活用词块。也就是让词块模因进入“表达”和“传输”阶段。如要求学生根据布置的词块数量要求在课外进行自主英语写作。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演讲,辩论等各种方式扩大词块模因的传播,促进模因生命周期完成,让学生更好地习得词块。
三、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理论与词块教学
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而词块的固定或半固定的表现形式与模因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传播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1.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基因型传播与词块教学
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其内容却始终同一。同一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以不同的形式传递。Blackmore(1976)指出,这类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可以比喻为基因型的模因。相同的信息以异型传递也是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尽管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变异,但这些并不影响原始信息。如网络流行语“青蛙”和“俊男”的原始信息都是“丑男”,“e-mail”复制为汉语中的音译词“伊妹儿”,尽管名称越来越时尚,但实质没变。
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基因型传播给词块教学的启示是鼓励学生运用同义语块,或者是运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相同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地用语块造句的能力,如讲解It is well known that...时,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这个语块的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鼓励学生造出“It is believed that/no one can deny that”句子。
2.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表现型传播与词块教学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Dawkins,1982;Blackmore,1999)可以将复制、传播模因过程的行为表现看作是模因的表现型。这种类型的模因采用同一的表现形式,但却表达不同的内容。这种传播方式以原型异意传播,旧的内容换新的内容。如语言信息“网虫”,人们在“网虫”的基础上,复制出与“E虫”同型的其他信息。比如“房虫”“票虫”“棚虫”等。(陈琳霞,何自然,2006)又如,“……族在网络上也特别流行,它作为强效模因被到处复制和传播,出现了“soho族”,“啃老族”,“啃椅族”,“月光族”等。
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表现型传播给词块教学的启发是教导学生模仿已知的词块模因,表达不同的内容信息。比如英语中一个简单的惯用词块What about you?就可以作为一个表现型的语言词块模因,鼓励学生去引申这一词块模因的其他表现型用法。如What about going to the bookstore? What about these stuff?学生可以通过一个表现型词块模因去学习其他很多种表现型用法,学习的过程可以变得相对灵活和简单。
四、结论
模因周期论和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理论为词块教学法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从模因论的角度理解词块教学,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词块习得的过程,帮助学习英语的学生更好的习得词块。本文就模因论对词块教学的启示进行简要论述,对此方面的内容有待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Nattinger J.R & DeCarrico J.S.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4]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5]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6]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教学范式 篇七
贵州财经大学在2012年以来确立了以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主基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长期以来教学范式上的弊端,根据财经类大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深化高等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学校以从传统教学范式向建构型教学范式进行转变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范式改革,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着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1)改革理念。a.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目前,受传统教学范式和教学内容的影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不高,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教学范式改革。b.确立新型梯度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上转向“知识传递———融会贯通———拓展创造”三种共生且梯度渐进的目标。c.彰显三大教学范式观。第一,是教学学术观。教学是一种学术,教学范式改革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学民主观。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教学;第三,教学协同观,通过教与学的协同与相互启发,促使学习更富效率。
2)改革目标。以教学范式改革作为本科教学改革的工作重心,坚持现代主流教学范式的核心理念,推动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实现观念转变,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既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又体现教学个性化的教学范式,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改革内容。改革内容包括深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拓展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建设完善课程网站、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方案、将课程实践多元化、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和培育优秀的教学团队等。同时实现几个转向:教学重心由教师向学生转向、教学目标由单一向多维转向、教学重点由知识向能力提升转向、教学方式由凝固向动态转向、评价方式由结果转向过程等。
4)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改革方案也是本科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改革后的课程,考核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注重教学过程考核,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现象,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注重引导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考核由平时考核、能力考核和知识考核组成,且必须有口试这一环节,以强化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通过考核改革,使课程评价真正起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能力水平和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作用,并以此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革。
5)保障措施。a.加强研究,以评促教。学校建立一套本科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试点课程评审标准及评审方案。包括课程要件、课堂教学、特色与成效三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其中课程要件要求授课教师提交“件”,包括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进度表、课程设计表、教学使用案例集、教材及参考书目录、考核方式改革方案。b.强化导向,完善体系。推进教学导向,积极探索适应教学范式改革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院年终教学工作考核和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方式,进一步完善教学评教方法。c.加大投入,完善激励。学校利用中央财政资助政策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教学范式试点课程,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对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教学效果突出的试点课程,学校给予相关教师在考核、评优、职称晋级以及岗位聘任优先。
二、关于教学范式改革推进中的思考
目前,虽然教学范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范式改革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暴露出新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
(一)影响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因素通过对教师的调查访谈得知,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教师参与教学范式改革的积极性。第一,认为学校制定的范式改革试点的实现目标要求过高且申报程序过于繁琐。学校制定的试点改革课程对试点课程的评审标准是高标准的,同时要求教师的申报准备材料比较多。每门试点改革课程都会接受三次审核,第一次审核主要是课程要件的审核;通过第一次审核的需进行全程录像;最后是专家组的审核和学生评教。这对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第二,是试点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尽管学校对试点课程范式改革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即通过评审以后达到优秀的按正常课酬的3倍奖励,评审为合格的试点课程按照正常课酬的1.5倍奖励,但教师认为达到优秀的标准非常高,按照学校的标准能达到优秀的比例不高,因而这样的激励机制影响了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二)教学范式改革路径研究有待于加强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是教学范式改革的核心,在教学范式改革中应以教学方法创新为抓手来推进教学范式改革。其次,应该着力加强路径的实践研究,争取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多种范式供教师参考利用。最后,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固守一种教学范式,需要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教学范式 篇八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高职法律课教学 教学设计 应用
[作者简介]吴国亮(1973-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徐艳群(1974- ),女,江西新余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11-02
一、支架式教学范式的基本理论
支架式教学思想源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第一个是实际发展水平,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显示的能力水平;第二个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成人的指导、帮助或同伴合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出,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由此,维果斯基引出了辅助学习的理念,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技能,如对注意的调节以及符号思维等,最初往往受外在因素的调节、辅助,而后才逐渐内化为学习者的心理工具,即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是外部调节、辅助或者是他律逐步内化的结果。
认同这些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学习者的所有学习过程中,合适的教学应该遵循从外部辅导到学生内化的顺序。教师首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再逐步撤除支架,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调节。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提出支架式教学范式,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来形象地描述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被看做是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建造新的能力,建构自己。教师所要搭建的概念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当前国外流行的支架式教学,实际上融合了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理论观点,以理论整合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自主为旨归。典型的教学环节包括五个方面:(1)搭建支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问题情境中所蕴涵的意义,抽取出问题的实质,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支架式教学范式在高职法律课教学中的设计
(一)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1.分析教学内容。行政听证是行政机关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重大事项或者重大决定之前,充分听取相对人意见的活动。行政听证制度是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和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制度,是现代制度所追求的公正性与民主性的集中表现。
2.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整个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把教学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行政听证制度”而言,教学目标具体内容有:(1)知识目标,包括学习掌握行政听证制度的含义、理念、功能的内容;掌握行政听证制度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通过模拟分析案情,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合作学习,树立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培养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
3.创设教学情境。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专业能力。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作用于学生,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本次情境设计是由学生模拟组织一场“黄山门票调整的价格听证会”。黄山风景区当前执行的是2009年5月1日起调整的价格,教师借助多媒体将黄山门票调价听证会的图片、文字资料展示给学生,由学生分组讨论,而后分析、总结,最终领悟听证制度的程序价值和基本环节。
(二)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教学过程
1.搭建“脚手架”——概念分析。“脚手架”的搭建既是为了在教学中凸显与学生“现有水平”的联系,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现有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转化。教师给学生讲授什么是行政听证,可以引用《圣经》里“耶和华因亚当和夏娃偷食了禁果而对亚当、夏娃以及蛇做出惩罚”的记载,这一古典传说既具有故事性又富有哲理,为学生搭建“审判听证”这一“脚手架”,吸引学生思考被称为“人类第一次审判或上帝举行的听证”所体现出来的听证最基本的内涵及程序价值,进而引导学生建构行政听证这一制度概念。
2.进入情境——设置悬念情境、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通过之前所展示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师将学生引入2009年2月16日黄山门票价格上调听证会的现场情境,根据学生特点,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一组15人),每一大组又为分三个小组(5人一组),每一大组分别由每小组的学生代表黄山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听证会代表。此时可向学生设问:(1)为什么一个风景区的门票上调价格要举行听证会呢?(2)听证会的各方分别代表的是谁的利益?
3.独立探索——引导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始探索。教师对上一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答案予以肯定和表扬,并设置进一步的情境,将学生引入下一个问题的思考。情境:2009年黄山门票听证会有20名代表来自消费者、经营者、社会团体、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其中消费者代表是按照听证程序公开征集、随机抽样产生的,所占比重极小。提问:(1)听证会代表应如何产生,应来自于哪些行业和区域?(2)假设听证会代表本身不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为什么?(3)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为时要不要遵循听证程序?如何组织听证?这些问题是在借助学生已掌握的基本法律原则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问题探索。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一步步撤去给学生的学习支撑,把任务逐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
4.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在这一环节,代表不同方的学生分组展开积极讨论,思考自身所代表的利益方及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理由。有学生指出,听证会代表应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公民遴选产生,是代表消费者声音的,若仅由当地政府部门召集部分代表组成,显然难以代表普通民众的意愿。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应就门票上调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及理由进行充分的陈述。而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则认真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质证,最终进行分析论证,平等地尊重双方的意见。每一大组的学生自主地组织按听证程序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过程。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独立思考和这一过程的协作学习,将行政听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行政听证参加人、主持人、听证的组织过程、听证的法律效力、程序价值等问题全部挖掘归纳出来,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由学生各组展示自己成果,体会成功并相互评价的环节,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一下阶段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效果评价首先由学生自身对于行政听证的性质、适用范围、主体、实施程序等问题的认识进行评价,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其次由同学相互评价,表扬在探索过程中的创导者,对于听证代表的遴选等问题,提出立法完善意见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认可;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要求每个学生能认识到行政听证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机关告知相对人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予以记录等内容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
三、支架式教学范式在高职法律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为经济建设培养应用性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技能的掌握和获得。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教师、学生、知识三要素的关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法律课教学应该符合建构主义倡导的“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支架式教学范式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应用。
通过上述教学实例的分析可见,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支架的搭建者,又是攀登者;教师既是脚手架,又是推手,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支架式教学范式需要教师构建讲授知识内涵和外延的框架,学生借助独立思索、协作学习和讨论,合理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然而,支架式教学范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学生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最近发展区”水平有着不同层次,教师如果不能准确适当地运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搭建不同层次的支架,将不利于学生沿支架向上攀登,影响创新思维的发展,限制学生的能力发挥。支架式教学范式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对于这一教学模式理论上认识不足,加之不能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渗透、有效运用,则会使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难以发挥其应有效果。
总之,将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范式——支架式教学与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其他教学理论有机整合,在高职法律课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中渗透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对于丰富高职法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法律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单冬。基于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范式——支架式教学实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8).
[2]孙建香。论支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
[3]郝兆兰。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在高职数学中的应用[J].职业,2009(29).
范例教学 篇九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西德"范例教学"理论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与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和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之一,在世界上颇有影响。深入探讨范例教学理论,对现阶段我国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基于这一原则,涌现出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模式,而德国的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范例教学在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习者的主体关系方面尤为突出。范例教学主张: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组织学习者进行“教养性学习”。所谓“教养性学习”,是指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创性的、典型的,以及规律性的跨学科的东西。通过这种学习,学习者可以处在一种不断接受教育和培养状态中。范例教学理论认为范例教学不但可以说明一个学科的整体性----即接受知识,而且可以开拓学习者的整个精神世界,包括他们的认识、智能和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学习者在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文化科学的一般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新的能力(包括了解事物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行为观点)。范例教学能为学习者在教学后能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迈开自己的步伐,为终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我们并不能编制一个毫无遗漏的教材,就算精心制定教学计划,也不能使学生点滴不漏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全部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现已全面进入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之中的,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的快速发展一直应验着神奇的“摩尔定律”。信息技术教材特别是早期的教材,在编制上深深印刻着传统学科的模式,但由于信息技术的特点是更新快、内容多、操作性强、多学科互渗等,照套其它学科的教材编写模式编出来的教材,从体系上看,显得很完善清楚,但这种教材在教学时并不好用,教完之后,学生时常会觉得还是干不了什么。他们更喜欢从实例为主线入手学习,可以即学即用,或是稍加变通就能用。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范例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范例、范例教学法、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源自德国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着《范例教学原理》)
范例教学法:平时的听课和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经常采用范例讲解操作技能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的模式叫“范例教学”,而且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严格的说范例教学法是在一组特定的知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最基础的、本质的实例(或称范例),通过这些实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举一反三,获得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源自德国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着《范例教学原理》)
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建构起来,可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而又完整的模型。它集约地体现了设计、实施、调控、评价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教学方法论体系,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得以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媒介、桥梁。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的地位。这就是说,在教学模式之上有教学理论,凡是一种教学模式总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而构建起来的;在教学模式之下有教学实践,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总是为了把一定的教学理论转变为教学实践才构建起来的。由此可见,教学模式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如果没有教学模式这个媒介或桥梁,即使再好的教学理论也不可能迅捷而又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同样,那怕是再成熟的教学经验亦不可能完整而又有效地升华为教学理论。(李同胜:《现代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范例教学模式:是以范例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建构起来,可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而又完整的模型。
范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统一”,就是“教学和训育的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以及“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上遵循了三个性,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范例教学的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范例性阐明“个”的阶段;第二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型”、“类”的阶段;第三阶段,范例性地理解规律性的阶段;第四阶段,范例性地掌握关于世界的经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源自德国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着《范例教学原理》)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自主探索、主动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3.试图通过本课题的实施达到培养学习者探究性学习品质,培养学习者强烈的创新精神。
4.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5.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情感。
四、研究的内容
1、范例教学模式与学习能力形成的关系
学习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终身教育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但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实践证明:范例教学通过后天教育,进行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尤其是在培养学习习惯时,有时还带些强制性,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最佳结合,才能达到逐步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2、范例教学模式在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①范例教学模式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作用。
②范例教学在发挥学习者主体性方面的作用。
③范例教学在培养学习者探究性学习品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④范例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作用。
3、科学使用范例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①教师科学正确使用范例教学模式的策略:
a.教师如何选择范例b.学习者如何使用范例c.如何操作“范例教学模式”
②教师指导学习者科学正确使用范例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策略。
③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范例教学模式功用的策略。
五、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德国M.瓦根 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范例教学模式”以及近年出版的有关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归纳,筛选出有效经验和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师生使用“范例教学模式”的现状,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评课、测试、座谈调研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构。
(3)实验研究法:
全市有条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的学校都作为课题实验基地,同时选出其中部分学校、年级或班级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班由各实验校暗设,实验班严格按实验计划教学。具体操作时可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就课前、课中、课后等阶段对“范例教学模式”的功用及使用方法进行研究和指导,从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及教学效果提高和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六、主要阶段和预期成果
(一)准备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3月)
1、收集国内外理论文献,进行学习,完成方案设计,制订研究总体计划。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主管意见。
3、召开全市信息技术教研工作暨课题研究会议。加强和完善基层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课题实验校)建设。
4、策划、筹建《浏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网》。
(二)实施阶段(2006年3月~2007年1月)
1、分批完成课题参与人员业务培训;
2、各成员分别进行各项研究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出现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布置下阶工作。
3、建立基于网络的课题研究模式。
①基于网络开展研究,问卷调查,网上交流学习。
②开展范例教学设计竞赛。借助专题网站或专题论坛进行教师范例教学设计网上共享、集体讨论、推广应用。阶段性地进行总结评选,编成范例教学集,并不断充实和更新。
③范例教学说课竞赛、公开课、交流课、录像课竞赛。
④范例教学心得、范例教学论文评比。
(三)中期认证阶段(2007年2月~2007年8月)
各成员分别先进行阶段性检查与总结,并接受专家指导,调整与改进下一步研究工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写典型范例、开公开课,学习者座谈,听课、评课,阶段性测试,数据分析,专题论文总结。
(四)总结鉴定阶段(2007年8月~2008年1月)
各成员先分别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申报并开范例教学观摩课,组长总结整个实验,写出研究报告和综合实验报告。课题研究论文,综合实验报告和研究报告。
七、成果形式
①典型范例教学设计、《范例教学集》或专着;
②专题网站;
③教学心得、专题论文;
④录像课、交流课、公开课;
⑤范例教学素材、源程序、课件等资源(光盘);
⑥调查报告;开题报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等;
⑦学生竞赛成果;
⑧其它资料;
八、研究的管理措施
(一)研究机构的设置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陈文(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副组长:潘勇(市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员)
李洪福(市教育局网络专项管理员)
成员:各中小学校教务室主任
各中小学校教科室主任
2、总课题研究小组:
主持人:潘勇(市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员)
实验校:
实验教师名单:贺伟才、黄程、黎利红、曾红梅、罗新河、吴华平、苏果、张葵、雷金勋、张金陵、彭阳明、张爱平、彭书义、徐怀焱、肖玉梅、徐陶浩等(其他实验教师待申报)。
(二)、经费预算及来源
1、研讨、外出交流学习费:10000元
2、书籍资料(文秘站:)费:5000元
3、培训费:10000元
4、打印费:2000元
5、其他费用:1000元
来源:1、自筹2、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专项拨款
实验学校名单及其子课题名单:
实验校子课题参考:
--《小学信息技术易语言范例教学研究》
--《范例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范例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范例教学法在初中信息学奥赛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范例教学资源校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在开发多种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中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范例教学课中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范例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电子作品竞赛指导中范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信息学奥赛中范例教学模式的研究》
--《FLASH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平面设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网页设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 影视作品设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电子贺卡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
--《易语言和LOGO语言教学范例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