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第23课《散步》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优秀7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第23课《散步》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优秀7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散步》导学案 篇一

《散步》教学片断:

师:(极有人情味地读课文)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读得特慢),稳稳地(读得特稳),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想好了你就说。

生1: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都怕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师:不要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就行。

生2:我是这样想的:“慢慢地”、“稳稳地”是为了让母亲、儿子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生3:我是这样想的:我为了让母亲、儿子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生4:我孝敬母亲,是自己的一片孝心;妻子疼爱儿子,是一片爱心。如果飞快地背过去,好像有厌烦的意味。

生5: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想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这样的话,世界将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

(学生争先恐后,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学生妙语连环,老师一副惋惜的表情)

师: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的精彩发言,先听老师唱两句歌吧。(老师重复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师:来,让我们一起唱两遍吧!(学生已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

师:谁能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等。

(学生发言异常活跃)

[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片断,紧紧扣住文中最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慢慢地”、“稳稳地”,让学生通过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去谈两个词语所表现的意境,在教学中强调“给大家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注重了学生全体。同时,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已有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自信表达的热情。有效的师生互动,真正达到了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条件的目标。

[同行评说]

《散步》一文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和美温馨的亲情关系。教师在教法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注重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积累的丰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体现了“从学生角度出发”。

“不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这里的“大家”既包括全体学生,也包括教师自己,它体现了互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使教师真正做到了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良好“伙伴”,从而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

另外,师生的互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问答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最恰当的时机,在看似无疑之处设疑,让学生借助关键词“慢慢地”、“稳稳地”展开想象,进入意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深层的理解,让学生形成新的情感认识,从而在有效的互动教学中触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散步》导学案 篇二

《散步》的教学工作已完成,给我留下太多的思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设计思路

在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紧扣单元主题和阅读要求,设计出散文《散步》的教学思路:以“亲情”为主线,关注文章的故事美和情感美,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并行发展;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因此,《散步》这节课的教学,我围绕着“亲情”展开:整体朗读,感知亲情;合作探究,品析亲情;小结课文,升华亲情;敞开心扉,抒写亲情。进而设计了“朗读感知”、“品析情感”、“文章回顾”、“创新表达”四个环节,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文本理解能力,语言概括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悟生命与责任。

二、《散步》教学的完成情况

(一)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对教材的分析较为透彻,学生学情的定位比较准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得以很好地贯穿,实施得也较为理想,三维目标的达成还是令人满意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完成较好,囿于学生现阶段的生活体验,学生对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能有所理解,但没有亲身感悟,因而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2、学生在本节课的朗读较为到位,所有学生用心用情地朗读课文,为感知故事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我深感到七年级学生的纯真和对知识的渴求,我有信心让他们的朗读水平日渐提高。

3、解读文本归根结底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言积极、较为到位,加之理解后再朗读感悟,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就更为深刻了。

4、学生在学习文章后能同教师一起对文章内容进行回顾,对文章思路的梳理完成得相当出色。

5、在“创新表达”环节,学生生成在预设之内,基本能按照“以小见大”的写法完成仿写练习,多数同学能围绕主题,通过生活中的小场景的叙述,感受家庭中浓浓的亲情。个别同学存在句式问题需教师加以点拨引导。

(二)我认为还有一些遗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

1、朗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教学工作,本节课学生集体朗读情况较好,但缺少朗读技法的指导。如果本节课选用范读,学生朗读技法的欠缺就会突显出来。

2、在分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都动起来了,分工也较为细致,但交流的气氛不够浓烈,小组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3、“创新表达”环节大多数学生能按要求完成,缺少创新的仿写。但不能就此否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本节课教学引发的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1、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

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在多形式的阅读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朗读氛围,让学生愿读,乐读,为不同层面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努力做到“以读促学,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学、有所思。

2、语文教学要关注课堂、关注文本、关注学生。

语文课堂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文本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与素养并重,关注学生长足发展。

老师不断丰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就会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影响学生精神世界,进而让学生有长足的发展。

上《散步》导学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在阅读中体会祖孙三代之间互敬到互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孙子发现爷爷总是用木头碗吃饭,便问爸爸:“爸爸,妈妈为什么给爷爷用木头碗?”爸爸说:“木头碗摔不碎呀!”小孩子一听高兴的说:“等我长大了也给你们用木头碗。”这一家祖孙三代是什么关系?而《散步》一文中祖孙三代又是什么关系?阅读是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里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之有正确的爱憎感,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会从整体上领悟文章,避免了问题过多,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扫除障碍

1标出自然段

2查字典解决字词的音形义

训练方法

1、 轻声朗读课文,勾画出不熟悉的字词。

2、 投影出生字词:分歧 粼粼 熬 拆散 嫩芽

3、 找一个中等的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点,老师矫正错误。

三、 阅读理解

“读”

1、 跟着录音读

2、 自由大声朗读

3、 学生动手动脑,抓住自己认为重要精彩的段落默读、点评、质疑。

4、 信息反馈,矫正错误。

①抓住“我”这一点领会语气、语调(年龄 家中的地位 我的责任心)

②利用语言描写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小家伙的语言:活泼、可爱

⑵“我”的语言:沉稳、温和

⑶奶奶的语言:和蔼、亲切

“理解”(提出质疑、各抒己见)

1、本篇文章写了什么中心思想?(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怎么写的?

提示: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2—7)写散步环境情趣、表现美满、化解分歧,体现我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8)写合理解决分歧,散步愉快进行。

3、 得怎样?

细节描写

举例:

①我说:“走大路”(敬老)

②(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爱幼)

③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尊老爱幼)

结构特色

提问:

①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把我去掉行不行?

②2、3、4段和第六段是什么关系?

提示:

①“我”不能去掉,表明我对这一家人的责任感和处于中心位置。

②2、3段写母亲年老为下文写“走大路”埋下伏笔。第4段为下文写“走小路”埋下伏笔。

四、 扩展联想

选择下列的一个题目讨论回答。

1、 由《散步》想到的。

2、 我的家庭。

3、 两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上《散步》导学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

(2)通过自身品味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

(3)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难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意境美;

(2)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

(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学生情绪,感受充满温馨的氛围,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2、出示目标及学法指导

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声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认真听读

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学生自由朗读 ,互相讨论

三读课文,美点寻踪,感悟语言的魅力

学生自由活动,或读,或背

3、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回答几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字词)

① 参与散步的人物?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原词回答)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

② 这是一次_________的散步?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天里的散步;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散步;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散步。

4、二读课文: 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

(出示讨论题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落脚点一:劝母散步,让生命延续

(1)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

(2)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散步?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吗?

落脚点二:爱的抉择,把爱延长

(1)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决定遵从母亲,委屈儿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约定?

(3)母亲后来为什么决定改变主意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怎样理解“整个世界”?

5、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一读。

(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写出了)......”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这篇文章的欣赏,我们可重点从情趣盎然、含义丰富、意在言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修辞丰富、描写细腻、感情丰厚、角度独特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选段,学生自选感人或优美的语段或词句品读,读出感情。)

6、当堂检测

又一个美丽而神圣的母亲节刚刚过去,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请在贺卡上写下你要对妈妈说的话)

要求:(1)50字左右的表达

(2)可叙事,也可抒情。

(3)请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修饰你的表达

7、布置作业:

(1)真情: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可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结语: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咖啡;亲情应该是海军稚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倒杯水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的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和践行。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的深情回报。

附板书设计:

散步

生生不息

意境美

尊老爱幼

人情美

传承责任

哲理美

上《散步》导学案 篇五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爱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word下载

课《散步》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六

《散步》课堂实录

小雨秋

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师: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生1:一起去郊外散步。

生2:吃饭、看电视。

生3:去旅游,去公园玩。

生4:开家庭会议。

生5:过节团聚,八月十五吃月饼,过年……

生6:一起去打猎。(笑)

师:哇,好惬意。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乐融融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荧幕出示课题作者)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全文,思考:

“我”为何要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又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全文并思考)

师:谁来说说“我”出来散步的原因?

生 1:为了母亲,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生2:外面的空气很清新,景色很美。文中说“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师;你好象掉了“生命”两个字,难道这样的景色还没有生命吗?

生2:(笑)有。“新绿”、“嫩芽”、“咕咕地起着水泡”都显示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师:你来读读,试着读出这勃勃生机来。(生2读)

师:读得怎样?

生3:我认为还要突出“初春”、“随意地铺着”、“密”这些词。(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

生(齐声):母——亲——

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荧幕出示与课文描写极一致的南方初春田野的风光图)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与荧幕展示的图片来说。

生1:妈妈,你看,外面的景色多美,空气多新鲜,我们出来散散步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身体也不好,很累,不想出去。

生1:妈妈,正因为你身体不好,才要出来走走,舒活一下筋骨,会好些的。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大家笑)谁再来劝说劝说?

生2:妈妈,你看,外面田里的油菜花开了,池塘里的水满了,空气很清新,你这一冬身体都不好,也没出来走走,趁今天天气好,我们出来散散心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于是一家人有说有笑地散着步,可是发生了矛盾,什么矛盾呀?

生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师:小路真的这么有意思?

生1: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你来读读,可要读出有意思来哟。(生1读)

同桌生2:我再来读读。要缓慢些,抒情些。

师:那你就来抒情一下吧。(生2读)

师:我真的好象看到那池塘里有小鱼在游来游去呢。既然这么有意思,“我”是否就选择走了小路呢?

生:没有,“我”选择走了大路。因为“我”担心母亲走小路摔倒。

师: “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

生1:为难。因为文中说“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生2:为难,因为一家人都听我的。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师:你们能理解“我”最后的决定吗?你觉得“我”是个合格的父亲吗?

生1:我能理解,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先要考虑母亲。

生2:其实“我”也很爱儿子的,文中说“委屈”了儿子,可见他知道儿子的心情,也很心疼儿子。

师:是啊,作为一个中年人,他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他的担子确实很重很重,同学们的理解也表明了你们很懂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一下这一段,体会一下父母这一辈人的沉重负担。(学生集体朗读)

师:矛盾是否因“我”的拍板而解决了吗?

生:不,奶奶为了孙子,走了小路。文中说“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师:这是个怎么样的奶奶?你准备怎么读?

生:慈祥和蔼疼爱孙子。要突出“摸摸”这个词,还有奶奶的话要慢些。(学生朗读)

师:看来这一家人,又敬老又爱幼,过得很和睦。下面有个非常感人的画面,同学们找找看,试着读读,读出感情,最好是让人感动得落泪。

生1:(朗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非常感人,你是怎么处理的?

生1:我认为“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要读得慢、轻而沉,因为这些词表现了“我”关心母亲,妻子疼爱孩子。还有要突出“整个世界”这表明“我”认为对自己而言,家就像世界一样重要。

生2:(朗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里“蹲”、“背”“高大”瘦“胖”“幼小”给人以画面感,情景很感人。

师:那好,老师来范读一下,同学们可以闭目感受这一感人至深的温馨画面。(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 “整个世界”在这里是否大词小用了呢,该怎么理解?

生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中可见母亲、我和妻子、儿子加起来是一个世界,我和妻子做的做多,承担的最多。

生2:“整个世界”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而文中的“我”觉得过去的,也就是母亲是很重要的。文章也是在告诉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只看将来的。

师: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文中这一家子过得乐融融,奶奶慈爱、孙子活泼可爱、妻子贤惠,而我更是孝敬母亲,叫上母亲,出来散步;为了母亲,选择大路;背着母亲,走过小路;我想,文中的母亲肯定会为有这么一个儿子而骄傲不已。

(荧幕出示:趣味说话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学生互相说话,准备趣味说话)

生1:我的儿子呀,孝顺极了,我身体不好,他为了让我锻炼一下身体,叫我出来散步,散步时,我的孙子要走小路,他为了我,选择了走大路,后来我见孙子很想走小路,就走了小路,再走小路时,一些地方很难走,他还背着我呢,那时啊,我激动极了,热泪盈眶,趴在他那有点驼的背上,我觉得有股暖流直用心头。

师:我真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

生2:我的儿子呀,对我可好了……(有复述课文之嫌)

师:能否重点讲一讲儿子背母亲的这个情节呢?

生3:我的儿子呀,有一次叫我出去散步,他背过我呢。我呀,趴在他的背上,觉得他太爱我了,尤其是走到泥泞的地方时,他特别小心,生怕我摔到,慢慢地稳稳地,我知道那就是爱,对我深深的爱。

师:你真幸福。我要是也有这样一个儿子就好了。

师:文中的儿子“我”做了很多,承担的也很多。(荧幕出示:我的感悟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生1:我的爸爸,我爸爸是做生意的。有时为了一起生意,他好几天没好好跟我们吃一顿饭,进货了,运货了,都是他一个人的事,还要关照我学习,很忙很忙,特别辛苦。

生2:我的爸爸,我爸爸是做工的。每天他都要去做工,回家还要煮饭,洗地,洗衣服,我的衣服大都是他洗的,我的被单全是他给我洗的,晚上还帮我辅导功课,很细心地问我,从不怕麻烦……他太辛苦了,他的担子真的太重了。(似乎要掉泪,其他学生叫起来妈妈呢,妈妈哪里去了)(这是一个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漂亮的女孩子,父母离异,跟着父亲)

师:我想你的父亲听到你的这番话,一定很高兴,你是这样的理解他。

生3:我认为我们家我的担子最重。我的学习压力很重,我一定要读好书,将来才能照顾好我的爸爸妈妈。

师:你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

生3:他们都是老师。

师:现在你总不用照顾他们吧!你爸爸妈妈有哪些担子要挑?

生3:要把书教好;要照顾爷爷奶奶,还有照顾我。(声音越来越低)

师:你呢?几副担子?

生3:一副,好好读书。

师:现在你给称一称,谁的担子重?

生3:我的担子要轻些。

师:其实我也很理解你的学习压力,希望你能找找原因,改善一下学习方法,可能会轻松些。

师读:(荧幕出示:我的感悟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生1:我爸爸妈妈说了,我读书就是在赚钱,我要好好读书,考最好的高中、大学,考硕士、博士。(大家笑)

生2: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胆子他。

生3: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减轻父母的精神负担。

师:你看问题真深刻,你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3: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一下父母是否会烦恼、会伤心,一定要让他们开心,只要他们开心了,那么他们即使累些也会很愿意去做的。当然我们要把学习学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关心人,很懂如何孝顺父母,我为同学们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虽然我们同学还年幼,不能做得很多,但是孝心是无价的,请看荧幕。(荧幕出示: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节选部分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学生齐读,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师:上课前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一家人在一起的事情,情同学们把这些事写下来,写出温馨,写出温暖,写出温情。

上《散步》导学案 篇七

《散步》导学案(师用)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六年级组语文老师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学习重难点

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

蓄的意蕴。

一、预习

1、熟读课文

2、了解作者,把主要信息写在下面。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识记本课生字词,请将本课中你不认识的生字词写下来。结合课文语境或文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至少用其中的三个词写一段话。

4、整体感知

(1)说说散步的人物、地点、季节;散步中产生分歧的原因、经过、结果。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 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学习

1、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2、交流预习

3、研读赏析

(1)与文本对话——说美点(注意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

本文是一篇公认的美文,除了美在文章的立意、主旨外,就文章的文字本身来说,也有许多的“美点”可寻,请同学们找一找,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散步》,美在 (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美在对春景的生动的描写

美在文章对称句式的反复运用

美在小家伙的话

美在用生活的细节表达出一定的道理

美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

美在结尾段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2)与人物对话——评人物。

一次散步让我们懂得了很多,想到了很多,这是因为每个人物身上都闪耀着亲情与道德的光辉,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深刻,小组选定两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予以评价。

(3)与作者对话——悟主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这件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与心灵对话——表真情。

学习了这篇文章,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说说你的感受。

三、小结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四、同步练习(另附)

随堂练习

总分:30分(每小题5分) 姓名: 得分:

1、“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

a、因为小路有意思,好玩。 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

c、她怕儿子为难。 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

2、“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 )

a、老人总爱迁就孙子,原则性不强。 b、老人本来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

c、表现了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3、“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a、气味或味道很重。  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   d、程度深。

4、文中加线的“这”是指代:

a、树上的嫩芽         b、大块小块的新绿

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  d、以上三项都是

5、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意思递进          d、意思转折

6、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

答案:

1、b 2、c 3、c 4、d 5、a

6、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着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