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考美术特长生【优秀6篇】

该页是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高考美术特长生【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 篇一

瑞景中学系由原天津市师范学校2005年转轨办学而建立的市教委直属重点示范中学,多年来为我市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小学教师及音美艺术专业教师,积累了较丰富的音美艺术教育办学经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2009年起在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开办了国办音美艺术高中教育,积极发展学校特色,打造办学新亮点。同时在普通高中办学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认真贯彻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把音美艺术教育系统纳入普通高中校本课程体系和学校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多方位服务支持。通过近年来实践,推进了学校办学特色及多样化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4月,经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我校进入全市112个市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单位行列,承担“音美艺术教育特色高中建设”改革试点项目。

一、特色高中建设的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并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进一步制定了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计划,确立了“以优质特色和多样化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实施普通高色建设工程、推进普通高色多样化发展的任务要求,并“支持普通高中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培植优势特色学科,形成学校发展特色”。2011年,市教委专门印发了《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启动实施特色高中建设工程,为推进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具有多年师范办学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市教委直属中学,我校积极把握全市启动和推进特色高中建设的宝贵发展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我市“教育规划纲要”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按照《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遵循多样化、整体性、重内涵、重创建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科学制定学校《音美艺术教育特色高中建设工作方案》,力求努力创建独特的学校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丰硕的育人成果和较高的办学品质,促进学校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二、特色高中建设的价值追求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地方,理应把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实现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优质的教育应是充分适应和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就要遵循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求,不仅要满足学生升学的需求,更要为他们终身发展服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得好,而且要让他们生活得好,生活得健康幸福和更有价值意义。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面,对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及认识感受人生真善美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良好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拥有多年师范教育办学历史和文化传统,理应充分发挥学校艺术教育及美育优势,积极推进音美艺术教育特色高中建设,努力探索和构建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学校育人工作新格局,以更好地引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学校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的目的,并非仅是期盼学生将来能在某个艺术领域取得多高的艺术成就或只是在考试升学上获取成功,而是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及心育作用,使全体学生具备更加良好审美素养,学会正确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培养形成行为美、心理美、心灵美的良好素质与追求。进而通过艺术教育深入实施,全面提升学校美育优势,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使其心灵得到美化升华,个性和想像力及创造能力得到充分激发,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提高生命价值,体验和实现美好的人生。

三、特色高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生活的全过程

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注重深入挖掘整合、有效发挥利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及校园生活中的美育因素及功能,系统建立完善和创新学校美育工作相关制度与机制,使之与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加强,系统构建形成“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身”的学校育人工作新格局。

一是以美的教育养德,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通过系统加强完善学校美育,将美育与学校德育系列化实施方案相融合,制定形成年级美育系列化实施方案,促进美育与学校德育有机融合,探索建立学校教育以美育德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同时,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系列化融入各年级、班级教育生活及文化建设,大力倡导高雅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引领学生自觉追求语言美、行为美、心理美和心灵美,提升品德修养及学习生活品位,争创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注重通过各学科必修课、校本选修课、文化讲座、校内生活实践活动,系统完善加强对学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等,使学生提高审美素养,懂得如何正确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使学生身心健康、品格阳光,自觉追求和展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真正美的人格与风采。

二是以美的教育启智,加强学科课程美育功能的开发。系统制定实施各学科美育目标、任务及教学计划纲要,深入挖掘学科教材及教学内容蕴涵的美育资源,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美育水平,指导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充分利用学科教学各种美育因素,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将美的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美育化,使课堂教学本身成为一种美的存在,让学生感悟美无处不在,时时得到美的启迪与熏陶。进而引领学生不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更积极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追求不断增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三是以美的教育健体,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广泛开展“以美健身”教育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坚持每年度举办体育节、举办校园艺体技能大赛,在坚持和开展好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及冬季长跑活动的基础上,在全校开设学生形体训练课程,建立多种学生体育社团及运动队,创建实施系列化以美健身特色育人活动等。进而在美的教育的带动下,通过文体活动的活跃开展,更好地激发学生旺盛的青春活力。

(二)面向全校学生普及音美艺术教育

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坚持把音美艺术教育全面纳入普通高中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开发开设多类校本音美艺术选修课程,在各个高中年级实行“必修性选修”,加强了普及性艺术课程教育;同时,把艺术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文化生活,通过校园艺术节、课外兴趣小组及学校艺术社团活动(学生艺术团、书画社等)、各类艺术创作或竞赛活动、开设舞蹈或形体课程等形式与渠道、培养和增强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素养;我校力求使每个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都能在音美艺术素养上至少形成一项艺术爱好或能力专长(包括戏剧舞蹈、书法篆刻等),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和创作实践能力的增强。

(三)创建特色班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创新。一是优质办好国办音美艺术高中班教育,形成我校较完善的音美艺术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彰显学校音美艺术教育优势及育人成果。二是在普通高中各年级建立音美艺术特色教学班,推进高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试验。通过校本选修课、活动课、研学活动及课外实践活动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音美艺术课程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音美艺术修养或能力特长的“合格+特色”的高中生,促进学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四)系统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基础上,注重科学建立与我校高中“艺术班”、“特色班”、“普通班“相配套的音美艺术课程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形成了富有特色及层次化的校本课程体系。“艺术班”的艺术课程,突出专业发展和培养艺术人才的特点;“特色班”的艺术课程,突出文化艺术修养和能力特长培养;普通班艺术课程,以加强学生美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素养为重点,注重音美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兴趣爱好的拓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在总结近年我校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及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较系统地编制了与特色艺术课程相配套的校本音美艺术课程教材,发展和丰厚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内涵。

(五)加强特色办学各项配套建设

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注重围绕学校特色高中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不断完善优化学校的建设管理机制、办学设施条件和文化生活制度,注重同步加强特色师资队伍、特色育人环境、特色校园生活、特色教育设施的配套建设,整体构建形成更具艺术教育特色的学校育人工作体系,促进和保证特色高中建设有效实施落实。

在特色师资队伍建设上,我校拥有23名音美教师组成的具有丰富艺术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其中音乐特级教师1名,天津市十佳青年画家1名,近80%教师为高级教师,为学校特色高中建设提供了较雄厚的师资保证。同时,学校注重不断提升全校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坚持“四育并举”、共同构建“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身”育人工作新格局的观念意识与能力素养,不断完善优化校本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机制和相关制度。并充分借助发挥我校艺术教育社会资源优势,聘请与学校联系密切的有关专家学者组成学校特色办学专家委员会,深入指导学校特色办学发展和开展师资特色校本培训工作。市教育教学研究室2009年3月还在我校建立了全市首个“高中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实践基地”,使我校能充分借助市教研室专家的全面帮助指导,科学有效地推进和做好特色高中创建工作。

在特色育人环境建设上,我校积极实施“特色校园育人环境建设工程”,精心组织开展全校师生共同美化设计、布置建设校园环境活动,营造彰显美育及文化艺术熏陶、展示师生文化艺术作品与成果的校园环境。走进学校,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以美育人的文化艺术气息。学校“会说话”的环境给学生以做人的启迪、追求真善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引领和促进着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尤其是学校音美专用教学区育人环境的建设,增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文化氛围,把学生带入了高雅、和谐、温馨的艺术殿堂,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及优势,为特色高中建设增添了亮点。

在特色校园生活的构建上,我校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各类主题性艺术活动、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等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校园活动,为学生创设出展示才华与风采,体验成功与欢乐、幸福温馨的校园生活。特色的校园艺术生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修养,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全面深化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使学生心灵得到美化升华,个性和想像力及创造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各种潜能得到充分激发和协调发展。

在特色教育设施建设上,我校坚持现代化、高品位、重特色、创一流的建设发展要求,不断加大学校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全面促进和保障音美艺术教育硬件及软件建设。系统建设配备了高水平、现代化的专用音乐教室6个,学生钢琴房50间,专用舞蹈及形体教室2个,专用美术教室5个,国画及书法艺术教室2个,音美艺术欣赏教室2个,艺术作品展厅1个,各类音美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备、器材及图书资料一应俱全,充分满足了学校音美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为我校音美艺术教育特色高中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与保障。

(六)建立发展特色办学对外合作关系

我校拥有较丰富、优越的音美艺术教育社会资源,现今在我市众多高校从事音美艺术教育及研究管理工作的专家学者中有许多人都曾多年在我校(原天津市师范学校)从教,至今与我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为我校创建音美艺术教育特色高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资源。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注重充分发挥上述校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建立与我市高校教育培养合作衔接的可行方式与合作关系。在课程开发、项目合作、教师培训和学生发展指导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我校音美艺术高中及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发展和学校特色及多样化发展铺路搭桥。

(七)注重科研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 篇二

美容手术存在不定型手术方案设计思路与美容个性化的要求,要求专业医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具体来讲包括空间想象能力、心理描绘能力等。美容专业与理工科、社会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广泛交叉;注重外形改善与功能兼并恢复;与心理学有密切关系;需要深厚的美学艺术理论与技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整形美容外科医师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良好心理想象能力,广博的社会知识和阅历,尤其需要熟练的外科操作技术和丰富的审美知识[3]。正是这些特殊要求决定了整形美容外科医师成长的缓慢性。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未来学科发展,提高美容整形外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思考许多东西,将目前陈旧的教学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吸收国内外其他专业学科先进理念,改革研究生培养的传统观念和模式。

1.1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教育部已下发文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目标、内容和临床实践等有了进一步的说明。如何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得到保障,已提上日程,这是单位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而考核评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逐步规范和完善教学体系,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体系,建议设立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拓展学生的思路,可开展各种临床操作模拟训练,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估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填写轮转手册作评价的考核方法,建立临床能力量化考核指标,构建了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1.2阶段式培养模式的建立所谓阶段式培养模式是根据研究生接受教育培养的侧重点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理论学习阶段(第一学期);(2)临床学习阶段(第二学期、第二学年);(3)—科研课题阶段(第三学年)。研究生教育是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造就优秀专业整形美容医师的重要培养阶段。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教学医院的共性化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没有针对性设计培养方案。学生学习动力往往大部分来自外部压力,太强的压力适得其反,内在驱动力被抑制,从而使之只注重结果,对求知过程缺乏热忱与向往。通过多阶段,目的性针对性明确的学习,逐步培养研究生全面的临床工作能力。

1.3个性化培养模式初步探讨个性化培养首先需要了解、掌握每位研究生的性格特征、长处和劣势,根据不同知识水平或素质特点制定带教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让每个研究生绽放各自光彩,尽可能使每位研究生发挥长处,避其缺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增长其自信心。在个性化培养方案中,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所侧重,如强调美学思维的培养,增加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强调心理素质的锻炼,包括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了解整形美容患者特殊的心理思维也非常重要。

1.4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基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自己做的研究领域,所选题目应从研究的深度或广度上寻求创新点,探索新试验依据。导师必须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坚决避免低水平科研的重复,毫无新意的盲目研究。研究生要瞄准国外前沿领域,应该全面掌握最新进展,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交流,积极总结自己的研究论题,主动参加讨论,培养创新性思考的能力。只有大胆提出新的理论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1.5临床技能提升结合研究生需要,在临床工作中训练其发现、分析临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研究方案的科研能力。根据这些问题挖掘研究生医师的特长,如分析问题、表达问题能力,应变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等,使其通过特长的发挥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从而削弱其对临床生疏的不适应。针对他们缺少临床实践的缺陷,应重点加强其外科基本功的训练。

1.6培养系统的科研思维学习并掌握系统的科研思维方法远比学会那些具体的实验技术重要。研究生在校期间,都尽可能锻炼学习书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因为这是目前研究领域最客观有效的评判机制。研究生课题无论大小,都必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合理的科学假说,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假说进行验证,得出适当的结论并进行讨论。我们有必要确立:实验能力建立是硕士水平,而博士一定要做前沿的生物学实验才可以。

2结束语

高考美术特长生范文 篇三

【关键词】高中美术 教师 美术特长生 培养 管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7-02

高中美术对于特长生来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来帮助高中学生进入大学的校门。从更深层面上来讲,高中美术更是一门艺术。美术,用笔记录美妙的事物;美术,用线条诠释曲线的婀娜;美术,用心描绘世界的色彩。学习美术不仅仅掌握了一项技能,更加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既然高中美术这么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同学进行美术的学习,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又如何加强对于学生的管理呢?这些都需要教师作出深刻的思考。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简单做下探究,浅谈高中美术教师对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与管理体会。

一、“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

最早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目的是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投其所好”。比如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有的同学适合讲授式教学,喜欢听教师在课堂上讲,理解能力比较好,而且觉悟比较高,课下自己知道温故知新,当然这一类属于教师眼里的好学生,教起来不费劲。也有一些同学的学习热情,完全是兴趣使然,感兴趣的就好好学,但也就是三分钟热度,不感兴趣的可能就不学。当然这类学生的自控力是比较差的,但是有很大一分部同学具备这样的特性,那么教师就应该融入趣味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些同学是爱学但是效率不高,成果不大,像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仔细对学生进行分析,是不是某个部分的基本功不扎实,导致无法学以致用,或者是对于教师授课的方式不太能够接受,比如有些喜欢学习时看着书本觉得有所依托,教师可能觉得不让学生看教材学生会听的更加专心,像这些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像这种可行性很大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多媒体化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二、“循序渐进”阶段性教学

由于高中美术课程与美术特长生的高考挂钩,美术成绩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经常就是一股脑地把高考常见考题的类型,要求,以及高考阅卷评估老师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全都告知学生,想一蹴而就。其实这种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先让同学知道考试的重点是什么,然后强化应对重点的技能。但是这种的成效却不是很明显。两方面原因,第一,每年的考试类型大概相近,题目要求有共通之处,教师的教学很容易照搬老套路,缺乏创新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首先变化最快就是人类文明,人类总是能在第一时间与时俱进,既然教学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教学方法怎么能如出一辙呢,新课改也是顺应每届学生的改变而做出的调整,这就对教师教学上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妨试试阶段性教学,由简到繁,先易后难,这样就能和学生的发展同步,同学们学起来不会感到特别吃力了,还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有适当压力固然是一件好事,压力太大最终过犹不及。

三、“置身其中”情景性教学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与学生置身于一种现实的情境当中完成教学任务。“置身其中”,能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在一种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主观能动性。比如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外写生,如果课堂内容要求训练风景绘画,那么就选择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写写山,写写水,绘绘树,绘绘花,完全融入大自然之中,用笔记录自然的美好。这种情景教学,课外写生的方法,特别适合高三的同学,一方面巩固美术知识,提高绘画水平,另一方面高考即将来临,减轻考前压力。如果是人物绘画,也可以选择广场,公园,或者是校内一角,还可以在自己的宿舍中完成人物绘画,找自己的舍友作为模特,相互轮流进行。既提高了专业水平,又增进了同学感情。

四、“取长补短”品评性教学

所谓品评性教学就是针对教学作品进行鉴赏,品读,讨论。总结出作品的亮点,也要点评出作品的不足之处,这样更加方便同学们学习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教师选定同一种事物让同学们进行美术描绘,画下自己所看到的。即便是静止的,同样的事物,同学们画出的韵味还是不同的,因为美术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可以表达一个人的感情,可以折射一个人的心理。但是还是可以探讨出每幅作品中的可取之处,比如在基本功方面,线条的勾勒,黑白灰,高光背光,明暗交界线,投影处理等等,基本功不扎实的同学就要恶补自己的基础能力了。还有就是对物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和对物体的观察能力,能力高的同学自然绘画作品线条更加流畅,所表现出的感彩能加丰富,能力需要不断训练,不断培养,才能不断提升,做的不好的同学也不要过于着急,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关于高中美术教师对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与管理体会,以上列举了四个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分别是“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循序渐进”阶段性教学,“置身其中”情景性教学,“取长补短”品评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边教学边体会,适当进行创新。高中阶段,同学们自身也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加强自我管理,毕竟高考是现阶段比较公平的竞争方式,同学们一定把握住这个机会,实现自身的蜕变,高考大捷。为了把这些教学方法顺利实施,教师和学生之间还是要多多增进感情,只有劲往一处使,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考美术特长生范文 篇四

关键词:高中 艺术特长生 数学教学

高中艺术特长生的文化课时间相对较少,且大部分同学的数学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及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有效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一、艺术特长生的数学基础及学习能力的浅析

近年来,艺术类考生的数学成绩也被计入了高考总分,而且艺术生录取时文化课成绩不再仅仅是“参考”,这使得艺术生这一群体的数学教育受到了重视。但是,由于高校招生时对艺术类考生的录取线照顾,又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想付出时间但又不愿意过多,以免影响专业课;想付出时间但又能力不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想付出时间但又要经常停课参加艺术类的统考及各学校的校考,以取得更多的合格证。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遇到“有力使不出”的尴尬。而且艺术类考生以“艺术”为目标,往往比较忽略文化课的学习,这使得他们不仅数学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而且在思想上也容易懈怠。

二、高中艺术特长生的数学教学方法

1.有效降低数学教学难度

在新课的教授中,首先需要以课本文本为主,不进行拓展和延伸,同时课本中的一些难的例题或题目都忽略而过,这样主动将数学课本变“薄”的方法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艺术类学生的数学课,对他们而言似乎不是主要科目,而且时间有限,教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

在复习课的安排中,也要适当的减负。高考前的复习必须回归课本:高考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对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通性通法的考查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故考前要稳定下来,对课本的回归则为重中之重。对艺术特长生来说第一轮复习应以复习课本例题、习题为主。再有,以高考160分的试卷为例,艺术特长生只需要冲刺其中的120分,以14+3(14个填空题+3个解答题)为总题量,有效的降低难度,帮助考生保持做题的手感,提高120分的得分率与解题速度。

2.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数学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即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等。艺术特长生的特点就在于他们的数学成绩本身也有好坏之分,如果目标设置过低,可能出现“有人吃不饱”的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在降低教学难度后,对任何教学目标都进行一定的分层,且最底层是所有同学必须掌握的,高层次的则由同学自行把握。以苏教版高中数学的《不等式》为例,将在20分钟的作业里面,分别设置以下三个层次的题目:

第三层:已知不等式kx2+5x-6k>0,对于任何x都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以上三个层次的题目,以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为基础,但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在做题时,如果能快速解出第一层次的题目,那么可以利用剩余时间依次求解第二、第三层次的问题。这种方法让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做一个评估,但也不至于因为不能解答层次高的问题而打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运用数学的艺术美进行教学

艺术特长生(特别是美术特长生),他们的思维应该比较活跃,想象力较为丰富。而高中数学的很多知识则蕴含了艺术之美,特别是对称美。教师要让学生用好奇心发现数学的美,用真心感觉数学的美,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美的价值,才能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第二章“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中,可以以椭圆方程为例子。但是,在讲授“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时,如果仅仅以“到两定点之和为固定的点的轨迹”很难让学生真正明白其含义。此时需要运用画图的方式,将画图看成是一种艺术手法:用一条固定长度的绳子,两边固定在F1和F2点,两点的中点为原点O,绳子的长度长于F1F2,用铅笔

绕在绳子上(点M),然后将绳两边拉直,顺势移动铅笔,并一直保证绳子是绷直状态的(如图)。由图形学生可以深刻的理会到椭圆的定义:P={M||MF1|+|MF2|=2a,2a>2c},其中c为焦距。

在实际教学中,双曲线、抛物线等高中数学的难点都充满对称美。另外,在第三章“立体几何初步”中,因为涉及到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等美术中经常碰见的素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美术课的内容,加以充分利用。实践也证明,在我班进行数学美的渗透,美术生的素描作品水平和数学能力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席志涛。艺术类特长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5.

[2]闰保存。在高考改革的形式下高中艺术生数学教学初探[M].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2.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 篇五

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北京市昌平实验中学是于2000年由中等师范转制而成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从高中办学经历上看,我们学校还是一所年轻的高中学校。我校现有高中教学班24个,初中教学班14个,专业教师135人(其中2007年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的有3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8人,区级骨干教师35人),在校生1500余人(其中高中生近1000人)。

昌平实验中学的办学思想和目标是: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全面发展、办有特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昌平区一流的完全中学,力争某些方面在全市仍至全国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培养出优秀的中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总结出先进的办学理论和经验,突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自从2000年我校转制为完全中学以来,在市、区教委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几年,学校全体领导十分重视高中课改工作,我们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2007年6月底之前,由不同的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定出了《昌平实验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等11个关于高中课改工作的“实施方案”。我们认为:新一轮的高中课改不是单纯的课程改革问题,而是涉及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等多方面的学校综合性管理工作改革的系统问题,例如: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学校的德育管理等。高中课改,对于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来说,既是一次新的挑战,又是一次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在这次挑战和机遇面前,我们不仅要积极主动地捕捉和迎接这次机遇和挑战,确保高中课改的各项方案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好高中课改的各项任务要求,还应当解放思想,借高中课改的东风,推动学校整体工作发展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建立健全学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给各高中学校管理的诸多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例如课程设置、安排与管理;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管理;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高中新课程中的选修模块,尤其是自主选修模块的设置和校本管理思路的提出,为高中校自主而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是高中课改对所有高中校的一项必然要求。每一所高中校都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一要求,抓住高中课改的有利契机,精心设置学校的选修课程,强化学校的校本管理,努力打造本学校办学特色,加快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课程决策权的下移,使学校对课程设置与课程管理的决策权更加突出地显示出来。没有好课程,就没有高质量;没有特色课程,就没有特色学校。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如果不能课程化,或者说转化成课程目标,一般都落不到实处。

我校自主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规划,早在2005年底就已提出,在2006年4月的昌平实验中学三届二次教代会上,我校把“学校课程和课时安排要向艺术教学倾斜”和“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模式”分别写入了《北京市昌平实验中学章程》第十九条和《北京市昌平实验中学2005-2010年发展规划》,正式把这一模式确定为我校的办学特色来努力打造。这一模式正是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对选修模块的要求来设计、安排和管理的。我校在于2006年秋季就正式开始实施了“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模式”,目的是以此带动我校艺术教育特色的发展建设。

在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建设和校本管理工作上的具体做法如下。

二、利用校本课程

突出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

我校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模式”表现出来的。

1.“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主要是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2002年教育部颁布13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规程》第四条要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素质教育对中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即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中的“审美和艺术素质”培养的要求。三是国内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艺术普及教育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中小学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艺术普及教育与其他文化课教育相比,普遍处于一种弱势或薄弱状态,相当多的地区和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现象,而且,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严重;四是我校由原中等师范学校转制而来,有较好的艺术教育软硬件的基础;五是基于目前学校德育管理中,对利用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修养,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

2.“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有两大板块。 www.jingyou.net

第一板块:从2006年9月开始,结合我校艺术教师的师资状况和学生个体对各种专项艺术项目的兴趣和需求,开设出供各个年级学生必须自主选择的12门艺术专项选修课的校本课程,将其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从初一和高一年级开始,每个年级在国家规定的艺术课时基础上再增加一课时的艺术专项教育课,而且将这一艺术专项选修课的学业状况作为昌平实验中学学生合格毕业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与国家课程一样进行严格规范的课程管理,确保开出时间不少于4个学期。目前,我校的高二年级已经开出了3个学期,初三年级已经开出了4个学期。这些艺术专项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在这一专业艺术上最基本的欣赏素质(即培养专项艺术上的听众和观众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在这一专项艺术上最基本的技能素质(即培养小小音乐爱好者和小小美术爱好者的目标)。

第二板块:学校在开出12门艺术专项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外活动,逐渐提升校园的艺术氛围和学生的艺术鉴赏及审美素质,这些活动主要有: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开展的音乐欣赏(每周一支中外名曲,每日一首优秀中外歌曲,在上午大课间,上午放学后和下午放学后分别播出三遍);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和学生美术作品宣传展示长廊;每学年一次的全校性的学生集体广泛参与的合唱节;学生个体广泛参与的才艺大赛活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利用校园广播,开办了“每周一支名曲”节目,成立了学校学生广播团,有团员20多人,学校还专门在校园装配了较好的音响设备,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中外名曲会每周五天,每天早、中、晚三次反复地回荡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由音乐教师陈文明撰写的《中学校园音乐欣赏108首》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101中学的音乐特级教师章连启老师在书序中写到:“可想而知,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地坚持下来是多么地不容易;也可以想象,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地坚持,昌平实验中学的校园文化必将呈现一派以音乐为友的和谐氛围。”这108篇校园音乐文稿,包含着一位中学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

此方案实施一年之后,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于2007年9月将此方案调整为以艺术教育为主的“全体学生基本艺术和技术素质培养模式”,增加了体育方面的健美操、武术、篮球和足球选修课,技术课方面的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专项选修课,将这一模式的校本课程扩大为18门课,供学生自主选择。

三、依靠国家课程

强化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

任何时候,国家课程在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和不可动摇的。要想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形成特色,仅仅依靠校本课程和课外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严格执行落实好国家课程计划。同时,学校还应当结合学校师资、学生、教育教学软硬件条件的实际状况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挖掘国家课程的潜力,使国家课程的功能最大化。

第一,我校多年来始终确保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艺术课课程和课时,即使在初三毕业年级也坚持做到。最近,我校的胡巍老师还在初三年级上了一节全区的音乐研究课。

第二,在高一年级的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在确保音乐必修模块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下,在第二学期面向全体学生,采用与研究性学习课时同时对开的办法,在每周一下午确保高一年级的每一位学生在两个课时的时段内上一节音乐选修模块课和一节研究性学习课,而且每位学生所上的音乐模块课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这样,我校在高中课改中,不仅开齐了高一音乐学科的歌唱、创作、演奏、戏剧和舞蹈全部5个选修模块,而且还充分地满足了全体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丰富了学生音乐学科的学习内容。近期,我校两名音乐教师将分别承担高一选修模块课堂教学的市级研究课。

第三,我校还计划在下一学期的高二年级美术模块教学中,采用与高一音乐学科选修模块同样的办法,开齐美术学科的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艺术和电脑绘画全部9个选修模块,以此来满足全体学生在美术学科上个性发展的需求。

第四,我校在落实好高中课程改革艺术学科选修模块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生在艺术鉴赏和学习接受能力上与高中生相比毫不逊色的特点,计划从下一学年起,在我校的初中一二年级用2~3年的时间开出与高中音乐和美术选修课程一样的课程来,把它们做为我校初中学生的校本课程,以此来加强初中学生的艺术教育,拓展我校原有的“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模式”。

四、校本管理活动方式的创新

为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利保证

1.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1)长效机制的建立

2006年4月2日,昌平实验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昌平实验中学章程》和《北京市昌平实验中学2005-2010年发展规划》,明确地把“力争某些方面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突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写入了昌平实验中学的办学目标,把“学会审美和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写入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把“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模式”写入了学校的发展规划,从此“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模式”工作有了学校规章制度的保障。

(2)领导机制的建立

在上述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昌平实验中学艺术教育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责任到人,分工负责。总负责人是校长;艺术教育的群体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由政教处负责,艺术教育的教科研和课堂教学工作由教务处负责。

(3)管理平台的建立

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学校德育和教学常规管理,是高中课改和艺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为了确保艺术教育多项方案措施的顺利实施,为了高中和初中课程改革方案的顺利进行,近两年学校制定或修订了一系列行操作性较强的针对学生德育管理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的考核评价方案。例如,《昌平实验中学学生手册》《昌平实验中学学生个人和班级常规管理量化考核办法》、《昌平实验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成长档案)记录表》和《昌平实验中学教师年度量化考核办法》、《昌平实验中学教研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昌平实验中学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昌平实验中学年级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昌平实验中学骨干教师评审办法》、《昌平实验中学教师职称评定办法》等关于学生德育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量化管理考核办法。所有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常规、课堂常规的执行效果,同时,也有力地保证了我校高中新课程和艺术教育各项改革方案措施的落实。

2.以校为本的教科研方式的创新,为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保驾护航

(1)以科研引领课改和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

从高中课改一开始,我们就把制定的《昌平实验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当做科研课题来对待,修改完善了《昌平实验中学教科研工作条例》,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教科研课题,要带着课题搞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科研。我校先后主持开展了一项部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两项区级课题的申请立项及研究实施,促进了我校的高中课改和艺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第一,2006年6月由我牵头并负责申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新时期德育内容的研究与探索》,后经开题论证,改名为《普通完全中学提高德育针对性的研究与探索》。在该课题的引领之下,编写了《北京市昌平实验中学学生手册》,在全体师生及家长中贯彻实施,对学校的德育管理起到良好作用。

第二,2007年6月申请了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项目友善用脑课题的子课题《在友善用脑理念指导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实证研究――以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互动,开展学习指导与管理为突破口》。

第三,2008年9月,由我牵头并负责申请了北京市教科院2008年度的课题课题《新课改理念下,基于“自主诊断”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获准2008年度课题立项。此项课题是我校在实施“自主诊断式教研活动管理模式方案”的基础上,完全独立研究申请下来的课题。

第四,我校还积极参加了昌平区“十一五”规划课题《创建学习型组织,推进昌平学习型城区建设研究》的三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第五,2006年8月,由我本人主持的“昌平实验中学多渠道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改革实验”的区级研究课题,被评为昌平区“十五”期间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2)用教研方式的创新,带动课改和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

我校自主建立的“自主诊断式教研活动管理模式”是对现有教研模式的一种补充和改革创新,它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以往教研活动行政命令的做法,由教研组、教师个人自主、自发、自觉参与教研活动,把某一教研内容应包括的完整的教研活动各主要环节,用活动记录表格填写的形式规范下来,由相关教师自主参与、分析、观察、研究、记录、反馈,学校不把教师的此项工作情况作为评价教师个人的依据,给教师自主参与有关教研活动提供良好的心理平台,但学校把此项工作作为评选上报优秀教研组的重要参考和条件,由此来更好地激发教师更自觉更深入地进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群体的合作意识、探究氛围和自主意识;该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打破了以往教研活动只是以教研组、学科组教师为单位和主体的特点,增加了以年级组和班主任及某一班级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进行有关学生学习状况和德育、纪律管理状况的教研活动。这一模式已经也必将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教研活动内容的覆盖面,是新课改对学校教研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新课改的各项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必将极大地促进新课改整体目标的实现。

五、艺术教育特色初步形成

1.以学生为本的艺术教育,使我校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我校通过艺术教育工作方案的全面实施,绝大部分学生在某一专项艺术素养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了解了更多的艺术知识,增强了艺术鉴赏力,为使更多的学生今后在艺术修养上成为“小小观众”“小小听众”“小小艺术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我校对初、高一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许多学生写到:“音乐鉴赏课不仅能陶冶我的情操,充实我的心灵,还能让我对生活又有了新的体会。”此外,我校有艺术兴趣、爱好和艺术特长的学生人数与过去比有了明显增加,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在2005年和2007年高考中,我校各有一名同学被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录取。在每年昌平区举办的艺术节上,我校学生的获奖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15%,多年来,我校的中高考成绩始终居于昌平区的前列,我校高中学生入学时的成绩居全区三流水平,但近两年(2007和2008年)我校的高考总录取率(专科以上)均达95%以上,居全区各高中校前列。

2.在艺术教育特色上的尝试,促进我校艺术教师的顺利成长

长期以来,尤其是开展“全体学生基本艺术素质培养模式”以来,极大地带动并促进了我校艺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发展,其中以陈文明老师最为突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他始终的追求,“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是他对课堂教学的态度,他多次被评为昌平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他直接指导和参与指导的青年教师多次在校、区、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他积极配合市、区音乐教研员的工作,为全区和全市中学音乐教师进行多次培训和讲座,使听课教师获益匪浅,得到一致好评。2007年1月,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全国音乐名师大讲堂”上,他做的示范课《琴韵千古有知音》,又一次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们的高度评价。

我校艺术组教师们为昌平区音乐教研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实验中学也成为了昌平区艺术教育培训的基地。

3.艺术教育特色的实践,使我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 篇六

1、什么是美术?

广义的美术,即凡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切具有创造性的产品或活动。简而言之,美术即美的物化。

2、什么是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就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它是通过与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断接触而培养出来的。它既要求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作品长期的感性接触和体验,又要求学生有相应的知识,包括对美术语言的了解,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3、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人在过去知觉的基础上通过大胆想象,标新立异,构建新形象的能力,具有独创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有了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就能借助过去的经验进行美术的创造活动。

4、什么是中小学美术课?

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一直被纳入“技能”学科的范畴,即借助一定的教学方式,横向和纵向传播每市姿势和技能。不同的是,课程标准把美术课程定性为“艺术文化课程”,还强调中小学的美术课的素质教育特征,加强了美术教育的人文色彩,使其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性。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塑造学生正确地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

二、课题的提出

1、是时代的要求,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身会成员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新课标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教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是素质教育的呼唤,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成分,美术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其目的是普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原则

1、审美情境创设性原则。根据审美创新教育任务的教育对象的特点,精心创设审美意境,对受教育审美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自觉的选择和利用各种审美媒介有意识地创设审美意境。使学生置身于所设的审美创设意境之中耳濡目染,以情动情,激发心灵的共鸣。

2、审美观与审美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审美观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对象通过感知、想象、情感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而达到领悟和理解的感受方式。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形式,但是仅仅停留在静观上是不够的,必须使学生在各种美术制作、创作、多媒体设计等活动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才能,这种审美创造操作活动,可以使受教育者丰富表象储存,开拓想象空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情感转化为想象的动力;还可以锻炼实践才能,把想象构成的意象物为审美形态的作品。

3、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美术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这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艺术创造,采用各种不同措施,使所有学生都协调参与。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是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旨在探讨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老师们主要是带领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二是课例研究法,每学期每个研究人员均上一到二节专题研究课,通过一个个案例来探讨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三是总结反思法,课题人员在大量的理论研修,实践操作中探讨了一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途径和办法,对个案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且提炼成理性的经验,撰写案例评析和论文。

五、研究过程

自从课题实验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依据课题实验方案进行研究实践。

(一)、发挥教师特长优势,以点带面,形成美术研究氛围

山区小学一般较偏僻,规模不大,几十人至几百人不等,教师的专职化相对较弱,加上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各种冲突,美术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尤显艰难。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特长,发挥示范、领头雁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美术研究的氛围。

1、展示教师的美术特长,以自己擅长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有的老师擅长国画,有的功于色彩,有的又长于工艺美术等等。我们通过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才艺展示等活动,让老师们通过自己的专长不断向学生演示,示范,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2、以特长美术老师的优点,激励更多美术老师的参与。实验老师当中有的擅长课堂教学,有的擅长论文的编撰,有的又长于作品展示。我们就因才出新,针对性的逐步发展,今天向这位善于上课的老师学习,明天由善于写作的老师讲座。课题组每年都举行优质课、论文竞赛研讨活动,针对课题的开展情况进行交流。几年来,我们推出了一批美术骨干人才,在全县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师范作用。在全县形成了美术研修的良好氛围。

(二)、挖掘乡土美术素材,整合土家民族资源,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发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即提倡生活美术的观念。从实验开始以来,各课题实验点都非常注重乡土美术素材的收集、整理工作。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如实验小学收集整理出了“土家绣鞋垫、土家风俗农民画、土家剪纸、清江石画、西兰卡普编织”等,庄溪小学收集的龙灯的制作、狮子的扎法等,以及家乡的风俗民情、风景名胜等等。并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后,有机地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使昔日的课堂有了特色。如:庄溪小学的徐老师在上色彩课时,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动植物或矿物中寻找可以制造色彩的物品,学生将采集的栀果捣碎、取汁;本地的观音土多,适宜雕刻,我也让学生带入课堂,设计制作小工艺品,学生或削或刻。还有实验小学刘海燕老师的土家民族剪纸艺术进课堂等。都是乡土资源成功应用的实例。就些都大大丰富了课题实验的内容,充实了师生的视野。

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不少学校课题组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一是邀请了土家文化名人(如杨小强老师、覃发池老师、)和民间老艺人给教师、学生作辅导,定期请他们辅导和讲解土家族人的风土人情及土家文化的美术表现形式,使师生们受益非浅。二是把老师送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回来上汇报课,把先进的理念渗透于自己的课题研究之中。几年来,我们的实验教师都多次出去观摩学习,上示范课、研究课,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课程特色

学生审美素养及审美经验的获得途径主要就是在美术活动的体验中。

1、各课题实验点注重美术课程适时参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的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美术教育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如校园绿化、文化墙、板报设计、标语、以及“六一”“十一”等庆祝活动的设计布景等等。都离不开美术的参与。各实验教师都积极和学生参与其中,体会美术课程的的特点,在设计的作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创设专题美术活动,提供展示平台

在实验研究阶段,除了对老师开展丰富的美术研究活动,对学生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每个学校每学期的主题性绘画、书法或制作活动,如实验小学开展的趣味黑白画、儿童简易画,彩卡纸画等等,都是学生自己寻找到的表达方式,老师顺势指导和深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兴趣浓厚,创新意识不断加强。

还有每两年一届的全县中小学生现场书画比赛、科幻画比赛等等,都是学生展示的阵地。每次比赛都有几百副作品参赛,可见学生们的美术素养有了大副度的提高。

六、收获与结论

(一)收获

1、“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实践与创新”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由于过去的美术课过于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但自从开展课题以来,教师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以次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实践与创新”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一,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课题研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把教育理论的培训学习放在首位。各实验课题组通过建立严格的学习制度,要求各位教师在自学的同时,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有效地促进了研究人员理论的储备和观念的更新,老师们树立了全新的美术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其三,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通过该课题研究,教师逐步能够站在全面发展学生的高度充分挖掘美术教材内容的价值,并恰如其分地引进土家文化的精髓,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科学设计教法、学法,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课题组多名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其中,翟可、刘海燕、刘海容老师多次在市级的教研活动中执教观摩课、研究课、竞赛课,并获得极高的评价,在全县的新课程培训中也是多次承担示范课的教学,或者参加县研训中心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均展示了该课题组教师的非凡风采。

其四,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课题研究的开展,迫使老师们去学习、思考、研究、探索,课题组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也给了老师们锻炼的机会。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在研究中得到提高,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上登载。我们从“教师成果一览表”(详见附录)中便可见老师们的科研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

3、“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实践与创新”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发展是以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为基础的。该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教师的频频获奖,习作、研究文章的频频发表,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该课题实验开展以来参与本课题实验的实验学校,实验小学、花坪小学、庄溪小学都已经成为了省、市、县级的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