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精选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快回答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一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案例教学;运用

前言

高职教师教育专业中重要课程是教育学,在以往的教育学中把理论讲授作为重点,而教育学在实际性与操作性的重要地位往往被忽略,影响到整个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全面讲授,还要求如何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课程中,在选择教学方法上,怎样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训练这两者,怎样对教育理论与操作技能从教学质量与失效上进行强化训练,这也成为了目前探讨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由此,本文从高职教育学具体概述入手,具体分析研究高职教育学中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

一 、 案例教学的概述

(一) 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具体是指老师指导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条件上,分析与研究典型案例,让学生处于具体实际的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索、思考与分析研究,进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借用和教育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教育学案例中。引入案例教W方法在教育学中,通过对教学情境进行处理,引导学生能够学会独自思考与分析,独立解决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期间,可以让学生采用集体讨论、小组分析与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借助这些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教学效果才能达到良好的目的[1] 。

(二) 特点。

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学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特点,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客观的具体案例是案例教学要围绕此展开的,而且案例是要对事实的记录,不能虚构或者编撰,对推演的案列与评价是不能存在着个人的主观色彩。第二,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尤其是需要引入案例针对特定的教学,并且要对其细致地进行分析和筛选,精心编排。第三是都存在着共同的基本目的于案例教学,也就是运用模拟实现情境使学生的参与性得以提高,达到学生的课程运用能力增强。第四,为了确保设计的案例具有真实性,经过具体的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对问题的及时发现,消除老师只会传授知识给学生这样的传统教学弊端。具体从功能这个角度考虑,案例教学法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具体是运用逼真的教育情境来使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参与积极性得以增强,并使得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中[2] 。另一方面就是案例中融入知识,这样就能从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到知识,对教育教学的相关背景得以理解,提高学生认识教育学学科,例如怎样思考、怎样去做,怎样运用教育理论来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在教育实践中。

二 、 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过程

(一) 对学科知识的重视体现。教学案例在教育学中的开发,第一要设定案例的教学目标,一是对案例分析的描述要增强,二是要对学习功能的开发得以体现。比如在介绍某一教育事件时,要把握描述案例的全过程重点,对教育案件的缺点与优点方面陈述理由,引导学生借助教育理论来论证。要考虑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对案例进行设定时,对教育理论的验证要加强,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还有选择分析型案例时,要对问题的构建上,原因的探讨,主次的分析,同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在案例中。

(二) 编写案例教学教案。案例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编写课程案例,这也是最开始的工作。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编写案例,要先从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对教学案例的设定要按照教学纲要和培养规划进行,对案例的主题与数量要进行确定,例如:应该把某些内容作为重点部分,应该分工哪些任务,老师又应该对哪些工作进行承担,学生要如何凸显哪些技能等。在对案例进行编写时,以下三点编写要求要达到满足:第一,设定案例的教学目标工作要做好,准备教学案例要从哪一章开始,具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教学目标具体要达到什么样。第二对案例中所涉及的教育概念与理论要具体明确,还有应用到哪些方法在教学实施中。第三要贴近学生专业实际来进行编写案例教学教案,教学素材要体现出职业特点专业性。

(三) 案例设计实施过程

(1) 在设计案例的准备期间,具体要考虑两个方面:在进行实施前期,要对相关教材与教学知识点进行了解,特别是老师要做好案例教学法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相关案例与其可行性,还有小组学习分组和案例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假设与预置等。第二是关于学生方面的准备工作。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与阅读相关案例材料,对案例中的重要观点进行了解,对案例教学目标要明确。第二是关于学生对工作的准备方面。学生要经过课前预习和阅读相关案例材料,进而对案例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解,对案例教学目标要明确,谁是参与者要确定好,还有不同角色及要怎样和他人建立关系,对参与者具体要做什么、怎样的价值观应该坚持等等进行了解。此外,在分析案例教学细节上,还要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担当角度方面,对各自的态度与视角进行明确,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够从自身立场角度出发,对案例教学的客观性从自身体验中进行强化。

(2) 对案例进行分析。开始案例教学后的首要就是分析案例,在这一过程中,经过高职教育学使学生能够对案例阅读进行了解,对案例中所体现出的教学情境要学会迅速地分析,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设身处地的分析,查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案例中的中心内容要掌握好,提出自己对案例分析的看法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分析教育学案例期间,在对基础知识学生进行掌握基础上,对教育知识进行深化的理解,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形成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特色,这对提高教学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3) 分组进行讨论。通常情况下运用小组讨论方式在案例课堂教学中是比较普遍,具体分组与调整要按照小组成员的认知水平和学生自身特点进行,达到优劣互补和分工合作。学生要先进行独立思考在进行小组讨论前,再对案例的理解进行发表。小组在已有的学习资料选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促进学生进行一起分享和交流信息[3] 。

(4) 报告的评价及撰写。在案例教学法实施期间及后期评价上,要全面评价学生分析及成绩对比,一方面要总结学生的分析能力,对等级划分要以准确程度及严密性。另一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说服力,对学生的决策可行性多关注。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多进行评价,尤其是对于独特的见解或精辟的主张,要给予非常肯定。案例教学及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撰写分析报告,要对课堂讨论及课后书面总结上分别加以汇总,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充分而全面地表达出其不足和优势,以改进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理解,并利用科学的理论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在案例教学中,使学生从中培养敏锐判断力和的观察力,多角度地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从真实的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逐渐提高。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期间转变被动的听课习惯,以积极的参与性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回应,主动思考的习惯要养成,使得学生能够梳理思维,训练思维在假设、实践、检验期间。第二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决策难题,尤其是从案例中的问题意识启发上,在问题情境中融入一个个“隐性课程”,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进而选择与判断,并对自己的决策进行检验,增强思考能力。第三是有利于学生对问题多视角地思。经常运用到分组方法在案例教学中进行探讨,使得学生观点相互碰撞,让学生对问题学会如何看待,其他人的优势如何借鉴等等。第四是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强化。案例教学法把学生的创造性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借助鲜活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并用自身思维解决问题。第五是学生对教学不确定性的把控能力的增强。

结语

高职院校中教师想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运用案例教学法一N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整体素质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进一步对当代的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促进作用。案例教学科研使生动性与有趣性融入到教育过程中,并且也可以让学生融进教学内容当中去,从而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这样学生更能真正融入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易前峰。案例教学,让思想品德扎根生活[J]. 华夏教师。 2016(06) .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二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5)S2-0097-02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高等教育主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训练内容,充分发展教育同社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促进整体教学和科研结合。高职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产学合作教学将成为高职院校主要教学方法。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来说,产学合作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案例相结合。其中最主要的核心目标是要明确教学主体是学生,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实践案例的分析掌握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从具体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模式和角度来看,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教学,工商管理学科,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这同时也体现了科学教育的创新性。

一、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是有别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虽然这一问题已经收到普遍关注与认识,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仍习惯于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工商管理类人才质量不高、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这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第一,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根深蒂固。人才培养依赖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又依赖于课程教学,高职教育虽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知识教学仍然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线,在修订高职教育课题体系的呼声下,仅仅对某些学科框架做了修改,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没能与时俱进。受“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仍是理论知识,这使“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苦口婆心地教,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第三,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不高。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枯燥,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接受能力相对较低。学生学的过程和结果容易被忽视,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与能力,而非学生积极主动地形成一种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埋没了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是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本质特征和教学任务,也是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和根本途径,而这一过程和目标的实现则必须贴近受教育的主体。因此,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该紧跟时展,主动适应社会、学生需要。培养大量高技术、高技能专门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使这一目标很难实现,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实践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授基本的专业课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相关的教学题材上的内容,选择比较合适的调研企业。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编写主要内容和题材案例。通过组织学生们逐一对个案进行实际的调研工作,并对调查的基本现状和调研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学生们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提出各自改进或解决方案的建议。进行小组交流后,也可以在班级上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随后教师根据具体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点。可以将学生们对方案的研究和反馈信息,给相关的调研单位。并且,邀请调研单位的有关专业人才对学生的研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根据学生具体的表现情况做出相应的总结或是演讲,拿出其他有效性的可实施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于及时做出调整。

(一)符合社会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

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具备知识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等知识素质和职业素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校内实习和实训场缺少真实的工作氛围,加之实训条件有限、实训指导教师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经历偏少。教师利用实践案例教学,以某一具体经营或管理为案例进行仿真模拟实训教学,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主动融入案例情境当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符合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其选用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是一种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学生在共同研讨中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大量的实践材料。对于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目标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符合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学习特点

由于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积极性。以情境模拟为主的案例教学法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了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富趣味性和应用性,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不仅能够提高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调动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充分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从整体上来说都比较符合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归纳,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小组活动协调能力。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要做好深入实际教学工作,做好课堂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以便于在教学中实现良好互动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实践案例教学的准备和分析过程要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自身条件出发。案例的准备阶段包括理论知识准备,调研企业准备以及案例的选择或设计。为了提高实践案例分析教学的实效,避免常规案例教学占用时间太多的局限,实践案例分析教学的课堂设计特别重视课前准备。案例教学法一般在正式上课前一两周就要准备案例,案例可以是教师给学生准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搜集。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安排预习要求,在上课之前学生要熟悉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探寻解决方案。课前准备关系到课堂组织的效果,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组织才能顺利开展。在课前准备阶段最重要的一环为案例的选择,案例不能随随便便选择,选取的案例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典型性。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涵盖较多的工商管理类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验证所学理论,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因此案例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普遍性等特点,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相关性。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快地获得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案例的选择必须与工商管理类课程内容一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多样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多种多样,不能一个模式、一成不变。案例如果只有一两种处理方法,这样的案例很难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也就达不到让学生灵活处理多种问题的目的。因此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复杂多样。四是真实性。案例要来源于实践,绝不可主观臆测,虚构而作。虚拟的案例很难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有置身企业之中、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

(二)课堂组织

案例教学需要对课堂进行课堂设计和合理的组织。课堂设计将基础理论的精讲和典型案例的解析都放在课前准备环节,为课堂上的案例研究、讨论做好了充分准备,不仅节省了课堂讨论时间,解决了一般案例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也使案例教学避免了某些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课堂的合理组织有助于师生在课堂的时空范围内共同配合完成案例分析。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可由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学生组成团队来完成。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讨论,教师不得干涉学生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启发,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深度,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还可以提出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案例的合理解决方案上来。

(三)效果评价

案例教学法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对效果的效能分析和综合评估是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理论、概念、公式和技能等的掌握和运用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效果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案例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这个评价方式既可以是定性分析,也可以是定量评价,还要体现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根据评价方式,最终确定学生成绩。

四、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引申研究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是提升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使然目的,高职院校的理想教育模式,主要可以以社会的现实案例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将学生的今后就业或是创业与相关的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建立一个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实践案例带到课堂中去,不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对教学法延伸到校企合作的领域中。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今后到社会后的就业能力,培养出基本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全方位实用型人才。

五、结论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是提升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传统单项“填鸭式”“满堂灌”这类滞后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摒弃,以讲授为主单向知识传授路径,课堂授课中过多强调了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高于学生的地位,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有悖于教学的规律和最终的目的。在高职工商管理类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创新为师生双向互通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为深刻,实践技能掌握更为熟练,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实践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双向沟通、交流的教学方法。虽在理念上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但并不排斥,更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教师需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伟威,张立华。案例教学法及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

[2]康伟。高职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辽宁高职学报,2002.

[3]李怡雯。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易斌。大学研究型教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5]聂良佐。影响学生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5.

[6]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J].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任职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

1.引言

任职教育是指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某种岗位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能力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某种岗位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由于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较强的工作实践性、一定的内容动态性、明显的时间短期性及复杂的教育层次性的特点[2],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习效果,使学员尽快掌握拟任职位所需的新知识,具备岗位工作实践能力,确保培养应用型人才目的的实现,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案例教学是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员知识点的掌握,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通过学员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寻求实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在国内一大批高校管理学科教学中应用普遍,并在许多高校已趋规范[3]。

本文针对任职教育的特点,探讨了应用型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开展与组织实施过程。

2.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的应用

2.1案例的设计。

针对任职教育教学任务特点,案例库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案例教学的选择要紧贴学员现实工作的部队第一手原始资料,这是教员设计教学案例的关键之处,主要考虑实用性和适用性两个方面。

2.1.1案例的实用性

教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亲自到基层采集案例,了解任职培训学员的岗位情况并搜集资料。通过搜集信息与资料,案例库尽量涵盖学员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这样的案例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员对理论知识有认同感,激发其积极思维和探索。同时,案例库的建立需要教员研究案例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收集、整理、修改和归类,形成案例教学资源库,包括案例、案例问题及答案、优秀观点、优秀案例分析报告、案例相关资料等内容,这些资料经过整理还可提炼出新的案例或者问题。

2.1.2案例的适用性

选用案例时,主要考虑任职教育培训层次和要求。选用案例要与有关的理论教材相对应,要能隐含本学科原理,难度不宜过高,但实用性要强。这样形成的案例库,还要经常进行修改和补充,以充实案例库的内容,提高案例的质量,促进学员的实践性,培养学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建立的案例库还应有专业人士和学员的积极参与,搜集的素材既要全面,又要突出主题。

2.2案例的组织。

案例教学关注的是学员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独立性和主体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4]。基于这一要求,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案例教学组织,特点是将案例作为学员学习实践的主要内容,让学员自主学习,亲身体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案例的组织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为充分发挥案例的教育作用,必须克服单一的案例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应针对授课对象并结合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不同,根据学员个性兴趣、思维方式、阅历及知识面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案例表现形式。不同的案例通过向学员提供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件,学员在设定的现实案例中,设身处地地从工作实际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自己可能产生的种种偏见,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围绕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或剖析,并提出见解,从而无形中缩短培训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案例式教学可在培训教育多个环节中运用。一是在课堂讲授中,从案例中抽象般理论或用理论解释具体案例;二是课堂内(外)辅导,通过特定案例,由教员提出问题,让学员分析、思考作答;三是组织学员对特定案例进行讨论和辩论;四是布置案例分析题,培养学员独立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能力;五是在条件许可时,进行模拟案例教学。

2.3具体案例要求。

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案例包括两个部分:揭示理论的典型案例和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实务案例。

理论案例以书本中的理论为主导,重在讲清原理,结合教员的分析与学员的讨论,给出相应的结论。教员要将学员的理论思维引导到实际中,提高其感性认识。要对此类案例进行全面剖析,提出问题,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而帮助学员解决问题,对案例进行总结。讨论要以学员为主,让学员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畅所欲言。

实践案例是以工作岗位实际出发的实务型案例,该案例以事实为根据,让学员可以自由讨论、思考,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之中,解决学员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员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广泛搜集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要有一定的情景难度,含有典型的事例,提出的问题要与理论结合,不能随意编造、脱离现实,且不偏离学员的实际工作环境。

3.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应用型案例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本着引导学员学习、激发学员兴趣、学以致用的原则。

3.1呈现案例,教员导向。

教员对于课堂教学案例的实施要事先做好规划,以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案例选择以后,教员要针对课程目标设置一些难易不同、值得探究的问题,从而引导学员阅读与分析案例。教员所做的课堂教学案例设计要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否则会给学员模糊不清的感觉。同时,教员应当注意案例设计要紧扣所讲的理论问题,不宜过于复杂。问题设计环节,既要发现表面问题,又要挖掘隐性信息,教员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案例把知识、技能要求转化成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尽量实现问题、案例和教学内容的自然结合。

开展讨论前,教员应对案例进行简要剖析,即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初步分析、相应的对策和结果预测等。同时,教员在学员讨论过程中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以帮助学员权衡对比。

3.2独立思考、建组讨论。

在课堂运用上,教员对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调控,是运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和核心环节[5]。通过组织学员阅读、理解教员提供的案例,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认识和疑问,然后利用课堂中的研讨式教学方法进行发言、讨论,获得教员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从而开打自己的思维视野,变“讲堂”为“学堂”。

在针对任职教育学员的应用型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时,建立讨论组也是非常重要的。将学员进行分组然后讨论,这样可以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并在对问题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努力形成统一的方案。学员的自由发挥、互相讨论并解决问题,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培养了学员的协作精神,更体现了任职教育学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性。同时,教员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也可以在组内或组间进行多维交流。

3.3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总结。

教学总结与评述是对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有学员总结和教员总结两种形式。

在教员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案例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后,各小组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的撰写。学员总结应侧重如下几个方面:是否独立的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自己对案例的分析是否充分;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课堂讨论的结果对照,收获是什么。学员通过自我对案例探究的分析和评价,初步形成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学员对案例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员要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归纳总结要给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对案例的分析和评价重难点,重点对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点评,指出学员自我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员认识其自我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这里应特别注重突出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教员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帮助学员提高分析问题、评价他人见解的能力,并对有一定创新的思想进行肯定,最后将不同小组的案例分析情况进行归纳,对整个案例进行总结。从而既加深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又锻炼学员的能力。

4.结语

针对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较强的工作实践性、一定的内容动态性、明显的时间短期性和复杂的教育层次性等特点,如何在较为有限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传授知识,并培养学员的相关技能和工作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中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员主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案例设计,把握案例教学的精髓,大胆尝试,以增强任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2]姚武文,周平,罗湘燕。适合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1,7(6):68-69.

[3]钟曼丽,陈小燕,陈雅宁。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3):67-68.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四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掘自身潜能的客观规律,践行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从广义上讲,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激励者;教学过程不再是授A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适时的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实践证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观念的感悟,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为学生自觉的规范行为创造条件,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德育课教材用深入浅出、贴近中职生的语言表述,按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顺序展开,着力于中职生提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促进中职生可持续发展。每单元以揭示主题的漫画起始,每课设置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节首案例(“案例故事”)、文中案例(“读读想想”“学以致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拓展训练”、“想想做做”等,其篇幅约占课程容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教师若能高屋建瓴地运用案例,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作了一些探究。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坚持四大教学原则

1.激励性原则

大家知道,现在有部分中职学生自信心缺失,学习动机缺乏,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关注案例中榜样的亲和力,精心发掘案例的激励因素,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动力。

2.互动性原则

教学互动可以避免“教”与“学”的割裂和教学惰性,其中“生生互动”会使学生互相启发,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互动”会使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更新教法,成为教学的主导。

3.时代性原则

党的十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这就要求教师站在时展的前列,与时俱进,及时解读时展中的新课题,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4.实效性原则

坚持“一例一得”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法则。教师要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导行点”,不讲“易会、已懂、太深点”,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要高度重视四个教学环节

1.案例的选择:进行案例教学,没有好的案例是无法进行的。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进行案例教学要有充足的案例,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用好教材中的案例。中职德育教材中的案例资源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与中职学生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案例,这些案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为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2)精选生活中的案例。例如,在讲授“中职生同样可以成才”内容时,我收集了本校82级学生卢光胜和86级学生王小波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案例。教师在收集案例时,要注意案例不仅要具有普遍性,还要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案例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才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引起他们的感悟、思考,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案例的实施

无论是教材中的案例,还是自己收集的案例,都要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如何选择切入口,如何导入,如何组织,如何终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的切入点,要巧妙自然地导入案例,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由交谈的渠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再到“活用”。例如,在执教《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课时,把教材中的案例故事“执著追求的小陈和脚踏实地的晓健”作为切入点,开展讨论和探究学习,学生的情绪渐渐地高涨起来了。这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又顺势引入课题和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案例的分析

案例分析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案例教学中,分析什么、如何分析,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案例分析的实施过程是:个人思考――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发言展示――学生组长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高。

4.案例的总结

案例的总结是是对案例教学的总结,也是对后续教学的引申。在这个阶段上,一般情况下我采用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原则来完成。学生通过总结,不仅提高自己的分析归纳的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教师的适时鼓励和点评,也有助于学生的兴趣增长。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几点

1.注重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2.注重实效性。引用的案例一定要有新鲜感、时代感,切合中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3.注重趣味性。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4.注重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做到真实具体,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收到预期的效果。

5.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或本地发生的事例,有针对性和地方代表性,使学生有具体的感性认识。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五

【关键词】中学教学 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

一、开展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案例教学法很好的适应并体现新教材和新课改。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真正意图在于帮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在心灵深处认可容纳某种良好品德。这既落实了“以生活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的学科教育理念,又提升了学生反思、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文明礼仪等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把案例抛给学生,通过学生的阅读、分析、讨论,把学生的经验、智慧、情感、价值观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自然地引进课堂,丰富课堂。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在实行智育的同时也落实了德育的实施。

2.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政治课一直是被认为枯燥、无味,一些观点、理论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概念和原理,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把大量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或道理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的案例展示出来;可以进行个人练习,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甚至全班辨析,教师仅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这样有助于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白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模拟的交往情境,是一种以主体自觉为理念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不再是传统教学里学生对教师思维结果被动接受,而是学生自觉主动地追求知识、探求真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独立思考,调动自己的学识和才智,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思考、探究、讨论做出正确的判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等学习能力的过程,

4.能够更好地适应主观性试题的考核。一是“活”,表现在考法灵活、题型多样,注重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二是“强”,表现在思想性强、综合性强,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三是“新”,表现在贴近现实,关联时事,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部分试题是利用案例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利用所学政治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案例法教学法恰好适应了这一能力培养要求,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此方面考核。

二、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案例选择要精心。案例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三,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另外,案例描述要尽量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具有适度的复杂性、多元观点的包容性和一定的探究性。

2.切忌浅尝辄止,一定透过现象看本质。案例教学

法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是外露的,有的可能是隐晦的。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的问题做出判断、推理和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情操。可是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还有可能被表面假象迷惑。作为政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案例的方法,如表里分析法,因果分析法,肯定否定法,假设法等等,要适时引导学生把握关键,吃透精髓,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忌浅尝辄止。

3.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案例教学法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学生素质,而不少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敢大胆采用此法,正是担心学生素质差而使得教学中师生无法配合。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即在低年级(如七年级)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进一步训练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待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师便可渐渐放手。切不可因为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将案例教学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如此,则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篇六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旅游课程

通过在课堂上分析探讨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认识,并增强对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分析。案例教学法是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并在20世纪80年间传到了中国。它富有启示意义、实践意义、灵活多样及具备趣味性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对分析能力的训练居各种教学模式的前列。案例教学法已受到各种教育机构的重视并积极推广,存在的不足在于部分教师没能充分掌握案例教学法的实质,还仍单纯地以为就是举例子,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不能最大化地彰显。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一)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旅游课程得到深层次的启发

学习者在览读案例中的重要信息、提出重大争议问题、分析与探讨等一系列过程中,通常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并具有较大的权重;中职教师在案例教育中担任着关键的角色,重点体现在指导学员对案例展开课堂探究、发言与答辩,并引导学生正面的思维,对于案例中蕴涵的重要知识点,让每一位学员都主动地反思,同时教师自己也适时地进行启发与合理评价,以便学员与高校教师相互之间形成良性沟通与互动,让教学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了老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共赢”。

(二)有利于让学生增加对旅游知识的了解

除了有利于让学生了解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旅游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思考方法的训练,以及对实际操作才能的培养[1]。案例教学法通过为学生创造一种模拟情境的学习机会,来认识和处理旅游实际问题,并以此训练学生主动的社区服务工作意志、独立的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的反应力量、良好的语言表现才能,和与周围的人和谐共处、交流协作等多方面的领导才能。

(三)有助于培养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旅游案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在现实工作中出现的不同的问题。而新知识的特征之一就是概念抽象晦涩,如果简单地解释,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无法接受。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晦涩的旅游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从而知道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怎样表达与运用,进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有利于训练学习者思考、分析问题与处理现实社会问题的基本技巧

对于解答案例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还需要运用分析方法和所学的基础知识,对旅游案例独立地思考、深入地研究和认真地分析,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材料,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帮助学习者在努力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有效地训练其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案例探究,学习者可以开展思考方法,增加思维途径,扩展思维领域,进而推动系统逻辑思维的建立。

(五)有利于培养授课老师的讲课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还需要授课老师具备高度的教育能力和综合素养,不但需要教师旅游专业性学习基本牢固,而且教学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将知识在教学实际中得到验证检验。同时对教育实际场景中存在的问题也要高度重视,要不断地梳理和查找适合的教育案例,创新教学。不管在案例的选取、教学的把控,或是对老师的批评和总结等教学环节上,对老师的授课能力都是考验。这都会促使授课老师进一步地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素质和业务水平,并最终建立教学相长的良流,从而提升教学水准,进一步提高质量。

二中职旅游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一)案例教学法耗时较多

从老师给出例子、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到最后老师的总结,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课程中,主要选取了一些较有难度、学习者易困惑的知识点,开展了个案教育[3]。通过案例教学法开展分组讨论或学员发表意见时则无法兼顾教学,这就需要在开展个案教育时采用小班方式上课,如此就可以开展交流,而学员参与度更高,交流效率相对会更好。

(二)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存在脱节

由于案例教学法引入的案例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易将学习者的认识限制在所研究与讨论或学习过的某个个案中,对该特定个案所包含的旅游理论的认识则更为深刻,而对其他理论间的交叉联系则认识不够,从而使得学习者无法建立严谨的理论思维,也不利于对系统性概念的正确把握,由此导致了旅游案例教育与理论课程教学的相关要求脱节。

(三)授课形式大于授课内容

多数老师对案例教学法的实质仍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只是一些举例或说明式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方式尽管和案例教学法在表现形式上很类似,但二者之间也有着根本的差异,教学效果也无法尽如人意。老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程时,所选用的案例往往应是富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件,需要学生对案件作出自己的反思,以便训练学生利用所学旅游知识分析和处理社会现实突发问题的能力[4]。学生等待老师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发出,而不再去讨论与思考,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既无法真正真实地调动学生的主导性作用,徒有案例教育的外表而严重背离了案例教育的实质和精华,也无法真正充分发挥案例教育的积极效果与优势,更不利于训练学生的实操能力,达不成案例教育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所选择的案例不能完全匹配案例教学法的课程要求

所选用的案例能否与学校教学内容的要求相符关系到案例教学法是否恰当使用并成功执行,也关系到教师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的教学实际中,部分授课老师在选取案例时存在着随意性,甚至没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有的老师所选取的案例内容陈旧老套,与时代脱节。

(五)授课老师能力水平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常常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不充分。有的授课老师在案例教学上课之前,并未做好全面的教学准备,也未能及时布置思考题和学习内容,从而导致学习者对案例的含义无法完全领悟,也很难总结提炼自身的看法与建议,甚至无法参与实际探讨,从而使得案例教学工作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部分授课老师未能掌握并指导好有关案例教育问题的课堂讨论,从而导致了学生研讨时限过长、教学内容脱离了课堂目标等现象时有发生,既耗费了有限度的课堂实践学习时间,也导致课堂有效性受到了很大负面影响与削弱。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课程教学上的应用策略

(一)增强典型案例选取,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首先就是要发现典型性案例,教师在编写和筛选案例时一定要注意案例自身的典型性,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够确保案例的资源继续有效利用。案例中一定要有吸引学生思维的难点,才可以吸引学生通过合作来探究知识点[5]。尽量避免仅仅为了热点而编写个案,提高了个案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二)加强案例教学的师生互动性

要求学生通过参与教学互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旅游活动真实情景模拟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最大限度让多数同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控节奏,避免被个别同学占有太多的参与环节,给其他同学表现的机会,使其他同学也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而非觉得自己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旁观者,并以此激发大家的集体学习的思维与激情。

(三)注重案例教学的渐进性

在案例教育中,设置题目时不能过大或过难,要透过渐进性的连接方式,来引领学习者逐步深入地思考案例中深层次的问题。案例素材本身就能够连接学习者的认知经历,而设置题目时需要充分考虑了层次逻辑的递进,并基于学习者已有的经历经验与知识积累而设定梯度性难题。课堂教学前要善于预设提问方式,要通过课堂现场学生的反映,来适时调整提问,并不断地诱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案例教育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时要和理论讲解法配合运用,其功能与效果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汲取传统理论讲解法着重传授基础知识的优点,也要汲取传统案例教学法强调实际能力培养的合理内核,努力做到传统理论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有机融合,让学习者在既能学会掌握知识旅游与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训练学习者的实践运用能力[6]。案例要求难易适中,但如果过程太过繁琐,甚至超过了学习者的知识储备与理解,将让学习者形成恐惧心理,且未知从何下手,极易冷场;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细心挑选教学案例,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并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吸收和掌握所学知识点。

(五)教师要不断加强实践学习,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与综合素养

一是做好课前准备。师资的充分准备,是案例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一是当老师要确定课程目标与内容时,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案例。二是教师应先吃透案件,并将案件做深入分析后,对其中的困难与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案例问题,四是提前准备可以预见的问题备案,例如授课老师要预先设计好案例教学的方案,对讨论中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形进行预测,要准备并做好相应预案,构思好上课时要使用的各项课堂技能,在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事先训练。二是要展开课程讨论环节。该教学环节共包括两个学习阶段:一是与学生的商讨阶段。教师应精心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一套好的教学案例决定预期的教学,在于老师在教学上的组织实施能力,这是成功案例教育的关键环节。老师针对具体案件内容,提出要求与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发言,造成自由而热烈探讨问题的氛围。在探讨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分析,并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索问题,使学生在具体例子中引申出更具体的理论。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深入阐述,可以让案件内容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同时增强了学习者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其分析判断能力。二是老师点评总结的阶段。案件研究结束后,教师应做好点评与汇总。这在实质上是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的系统性梳理工作,对于维护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是十分必要的。三是写好教学反思。通过撰写报告,学生能够对整个案件的全部分析活动作出全方位的梳理、反思与总结,从而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因此老师首先要在全局上掌握一门学科的总体教育目标,对整个案件教育过程作出必要的反思与设计整理,同时充分考虑整体教学计划的进程和个案部分的设置与效果,并兼顾了个案部分与理论部分、实践部分之间必要的平衡。通过案件叙事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教学案例中有关知识点的连贯性要求,使学习者可以进行对教学案例中前置知识点的归纳以及预习,夯实基础。在教学探究的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分组,以促进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融入案例故事的角色之中。

(六)了解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课程必须在事前做好大量准备,其中包含了案例教材与教学现场设备等。案例教育的目的不只利用课堂传授知识,而且还通过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并采用讨论方法针对同一个题目的不同论点展开互动交流并通过彼此互动,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想,进而培养其判断、分析、决定能力、协作能力、表达技巧,乃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教学案例的编写必须密切契合于围绕着课堂教学的具体目的,撰写教学案例时必须要考虑案例教育的具体教学目的。

四结语

传统的课堂文化一直压制着案例课堂的活力,使得案例课堂困难重重。案例教育并不单纯是一个教学模式或教育技能。因此要突破困境,激活案例教育的活力,就需要创新课程文化,全面把握科研实践与课程之间的关联。案例教育也可以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该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效果。我们要充分认识案例在课堂地位、提升案例的编写水准、掌握案例教育技能,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案例教育更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综合功效,通过课堂案例而不局限于对单一概念、原理或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们综合了解各种有关知识点和理论,并训练各种相关能力和技法,从而服务于不同的教育目的,当然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加强对社会现实的调查研究是老师撰写课堂案例时的一个必修课,对于案例的撰写有很大的裨益。

[参考文献]

[1]花育萍。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法律课程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2,(3):89.

[2]杨海涛。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4,(1):40.

[3]苏日念。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才智,2013,(16):121.

[4]吕肖东,顾锋,张涛。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改革与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212-215,250.

[5]杨海涛。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4,(1):40.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 篇七

【关键词】案例研究 教学过程 体育经济学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发端于西方社会,具有现代意义的案例研究教学法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例如,英国学者经过研究之后,特别强调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它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尽快地掌握体育的知识和技能。美国的Michael Leeds等人则对案例教学在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上世纪80年代案例研究教学方法引入我国以来,国内许多体育专家、学者对此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例如,李为敏、王韶玉等人以体育案例教学为例,对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而姚利对德国的体育教学案例对中国体育教学的借鉴作用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统计发现,许多学者对案例教学在体育技能等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这些研究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高校相关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

总的来看,案例研究在我国高校理论教学中的历史却极为短暂,在体育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时间更是短少。尽管在体育经济学教学中,经过学者们不懈的探索,在案例研究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比较典型的是,目前国内体育领域案例教学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技术教学方面,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研究尚显薄弱,研究深度和广度明显不足;关于案例教学在体育经济学课程方面的教学研究更是鲜见。基于这种状况,本文拟以体育经济学教学为例,对案例研究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期望有助于我国高校中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案例研究在体育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在本文中,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指案例研究,或者案例教学方法。它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根据专业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借助于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环境中并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等环节来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体育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非常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由于当前我国体育理论课程分配的学时非常有限,并且大多局限于教师在教室内的课堂讲解,致使学生无法了解体育产业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更不要说去解决这些问题了。大量的事实证明,使用传统的体育理论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体育经济学学科性质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实用性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而案例研究在体育经济学教学法中的导入,则可为学生提供一种比较真实的现实场景,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的体育产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案例研究在体育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模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题组认为案例研究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中可运用的模式有许多种。囿于篇幅,本文主要分析其中的两种,即中间插入案例研究模式和先案例研究后理论讲解模式。

1.中间插入案例研究模式

在体育经济学教学内容中,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了强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必须要求在讲授某一章节的具体内容时,让学生首先学习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从而为后续的案例研究奠定基础。由于具备了概念和理论的基本知识,分析那些鲜活的案例时学生就不会感到茫然或者突兀,从而可能快速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于具体的案例之中。例如,在讲授体育产品中的价格歧视时,即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即先向学生讲解体育产品中价格歧视的涵义,然后进行相关方面的案例研究,最后再讲解体育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被剥夺的原因及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是深奥的经济学知识变得深入浅出,不仅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生动的环境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才干。

2.先案例研究后理论讲解模式

在体育经济学教材中,经常出现比较晦涩的概念。而对于经济学基础非常薄弱的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这显然是一件高难度的挑战。考虑到这种状况,在讲解这些理论之前,最好是首先引入相关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再导入有关的理论概念。这样,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消化过程就会大大缩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效用”这一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分析相关的案例。通过案例研究,使学生对商品的有用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形成“效用”概念的初步轮廓。然后,在获得感性队识的基础上,导出“效用”的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效用”的涵义,达到了水到渠成之效果。

四、体育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选编

调查发现,由于教材本身的一些特性,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学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明显滞后,其说服力和针对性也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慎重对待教材中的原有案例,适当、及时地补充一些鲜活的案例,以便学生切实了解体育经济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实践表明,在选编体育经济学的相关案例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选编案例时应注意相关材料的时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选编教学案例时,应选取那些具有时代特点、新颖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这样的案例研究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体育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动向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其次是针对性。我们在选编教学案例时,不能盲目选取,必须紧紧围绕所要传授的体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事例,有的放矢。这样可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等。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采用了“问答式”教学法,开创了案例研究教学方法的先河,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案例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在国内体育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以往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为我国的体育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活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个别学校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第一,部分教师对实施案例研究这一教学方法的目的存在理解上的偏差。1988年,国外学者和Dugid提出了情境学习理论,强调人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学习是人与环境双向互动的历程,知识、技能与情意的构建发生于学生与情境间的互动。从本质上来讲,在体育经济学教学中实施案例研究,其目的就是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尽快掌握理论知识和具备解决体育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调查发现,在案例研究这一环节,部分教师忽视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则明显不足,忽略了培养实用性体育经济管理人才的目标。第二,部分教师对案例分析、讨论后的学生自己的归纳和总结重视不够。进行案例研究,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更需要学生在此之后的归纳与总结。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生的讨论、提出问题等进行适当的回顾与评价,但部分教师却没有让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自己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深刻反思。这对学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等方面的经验的培养显然是不利的。为此,我们应积极创新,让案例研究逐渐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包括体育经济学在内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我国体育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2.对策建议

(1)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实施案例研究教学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结合点和相互的联系。从本质上来看,案例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一种寻找体育经济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恰当结合点的最佳教学途径之一。因此,在体育经济学教学中实施案例研究教学方法时,就必须用导入案例研究而不是单纯依赖阅读和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和良性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践证明,这两条原则证明是案例研究教学方法在体育经济学教学中发挥效用的重要保证。

(2)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积极发挥导演的作用

事实证明,在传统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所扮的演角色已经与现代教学理念之间的冲突愈来愈明显,学生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实践能力低下的状况与体育理论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鉴于此,教师需要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导入案例研究这种教学方式,并主动担当起“导演”的角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在进行案例研究这个环节时,精心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Michael Leeds,Peter von Allmen.The Economics of Sports(4th Edition) [M].Prentice Hall,2010,(1).

[2]李为敏,王韶玉。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以体育案例教学为例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4).

[3]姚利。德国体育教学案例的启示 [J].学科教育,2004,(7).

[4]张英华,凌培全。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与应用:“三维动态实践案例教学法”暨案例集 [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向光富。情景学习理论与现代教学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6).

[6]邵清艳。教师案例撰写技巧 [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 篇八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40-02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一)案例教学的定义

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案例教学,从字面上不难看出,主要是对案例的运用,每一个案例是对一种实际情境的真实描述,这其中包含着多个疑难问题,当然也可能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某些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着自身的优越性。因此,了解和研究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案例教学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典型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原理和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学生们很难理解,典型的案例教学把抽象的问题放置于实际情景中,可以使其具体化,让学生从中领悟到那些原理和概念在现实中的应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目的。

2.客观性。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通常是对某些典型事件的真实描述, 具有客观性。所谓客观,是指描述的事件是真实客观的。

3.启发性。课堂中运用的典型案例一般都包含着让学生思考和分析的问题。通过描述的情景去分析理论, 并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4.实践性。案例教学的内容针对性强,源于实际生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所运用的真实事件中充当一定的角色, 进行实际体验,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的类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案例通常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理解型案例。理解型案例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政治原理而运用的教学案例,通常明确地体现原理的实质,学生们很容易就能理解,这是案例教学的初级形式。

2.分析型案例。分析型案例是指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政治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案例。这种案例根据具体问题、让学生提出具体的处理办法,从而提高大学生正确并完整地理解原理的目的。

3.咨询型案例。咨询型案例是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咨询的能力的一种案例,这种案例通常能起到培养大学生开拓精神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决定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大学生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还有学会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这些原理,那么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去领悟和运用学到的原理。

(二)案例教学运用的现状决定了对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目前,虽然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师已经越来越重视对案例教学的运用,而且已经将其列入教学改革的计划,但是对于案例教学的运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大多仍采用单一的灌输教学模式,这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让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大力推行案例教学的运用应该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案例教学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

通过对案例教学特点的认识与分析,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教育取向。案例教学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

(一)案例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学习

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从具体的教学案例中探寻其内在规律。丰富的案例可以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思政课,因此,运用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 而且有助于深化他们对于基本理论的学习。

(二)典型的教学案例具有示范引导的作用

教学中运用的案例通常都是非常典型的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准确剖析,能给学生带来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它将讲授知理论识与培养实践分析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思政理论教学中老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

(三)案例教学可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案例教学真实、直观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在教学中营造一种逼真的教学环境,它可以将所有社会的现实背景、真实场景以及各种细节展示给学生,不仅直观感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对其的理性思考,让学生在真实扮演的角色当中,做到对具体案例的检验与深化,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四)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

传统的思政理论教学往往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为主,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后果。而案例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性的特点,可以起到深化学生思维的作用,这就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

(五)案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加强沟通与合作

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取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在互相沟通中学会合作与尊重他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说服与聆听他人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案例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案例教学的运用必须坚持客观实际、系统设计、广泛参与、师生互动与理论联系实际五大基本原则。

1.客观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或者是要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原形。

2.系统设计。高校的思政教学团队必须对每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地设计,精心挑选每一个案例,还要认真编写所用的教学案例的解析材料,才能将其更加准确地运用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

3.广泛参与。也就是说思政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教师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包括对教学案例的搜集、选择、加工以及应用,只有教师亲自选择与研究每一个案例,才能灵活并顺利地将其运用到思政理论教学课堂中。

4.师生互动。在运用教学案例时,必须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只有在学生亲自主动地参与过程中,学生才能做到对所学的思政理论的深化与运用。

5.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运用的案例首先要立足于实践,来源于实践,再者就是在案例的运用中要注意将思政理论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以及时政热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运用教学案例的最终目的。

(二)运用策略

1.制定切实可行的案例教学计划。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各门课程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因此,制定案例教学计划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要按照每门课程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安排,当然也不能忽视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此外,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还要注重案例质量的提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运用效果,因此要安排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案例,这样的案例很容易开阔学生的思路,还要与一定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2.掌握必要的案例教学的运用技巧。首先要学会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每一个案例。教师要通过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阅读,而且设问难度必须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思考的答案。其次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以活跃整个课堂讨论的气氛。其次在学生讨论并回答后教师要给予恰当地点评。教师不能仅仅对其回答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还有指出错误所在并准确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当然正确的观点就要加以肯定,但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要要求他们做好笔记,对如何得出这样的正确观点的方法与思路加以分析。再次教师要善于追问。通过分析案例,将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案例上升到政治理论高度,学生回答完后教师通过不断地追问问题,一步一步地把问题引向一个更深层次,从而达到对案例的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

3.不断丰富和改进案例教学的运用方法。案例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通过不断地教学探索可以创新案例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多媒体教学。相比教师口述案例的方式来说,学生们往往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资料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某些案例,教师可以做成PPT,为学生展示,通过这种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教学案例以及案例背后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印象。二是举例讲解教学。教师在讲解案例前应该让学生提前了解材料并认真预习,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教师的进一步讲解,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案例讨论教学。教师要合理安排每一个课时,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除了要讲解理论知识外,还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以便对刚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

4.要善于归纳总结。案例的运用不是单纯的讲解过程,教师还应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综合评析,才能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目的。总结可以由教师在课堂结束前来做,也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己去做,方式就是让他们把自己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后,对案例的分析、判断与理解写成简要的书面总结形式。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能作为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评估的一个依据。

总之,案例教学可以真正做到让学生从中受益,使他们学会如何去分析、处理不同的情况,并作出合理的决策,而不是单纯地掌握理论知识点,而这正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很显然,案例教学在众多教学方式中具体明显的优势,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在教学中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相信在实际运用中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婷。案例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07,(13).

[2]王培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体现的教学原则及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9,(3).

[3]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4]梁美英。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