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育教学经典案例【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快回答漂亮的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学经典案例【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案例范文 篇一

关键词:案例;教学;设计;组织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

《会计学》课程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授课对象为非财会专业学生,我校的《会计学》课程定位为: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过程,认识会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对会计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认识,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主动、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或是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会计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其内容繁杂、会计科目和账户多、学习难度大,尤其是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我们有必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角,教材为中心,学生忙着记笔记,被动接受各种理论”的授课方法,探索应用案例教学法,将经济生活中企业的财务活动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一、《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即具体事例教学,是MBA授课的一种主要方式,其教学重点从学习知识转向训练技能,强调对学生能力的综合培养,被广泛应用于管理、营销等课程当中,但是在会计学教学中并不普遍。《会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是在《会计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设置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案例,解决案例中的各种问题,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学生视野由课本转向复杂的经济世界,课堂由教师的独角戏转为师生的充分互动。

尽管这种教学方法还处在尝试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于2008~200年第二学期,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07级进行了《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经过实践,笔者认识到决定教学效果有两项基本要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和充分设计组织课堂案例教学。

二、《会计学》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会计活动具有“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会计处理要符合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的规范,处理过程中又有赖于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判断。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握会计的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出科学、能力与技巧的结合。

(一)引入型会计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每个章节开始时设计引入型案例,引入新的内容。引入型案例可以设计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或情节,但又必须与所学内容相关。如,第一章总论中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教材中列出的是年代和每个阶段会计的形式,文字相对枯燥。要在第一次课就抓住学生的心,案例的设计尤其重要。因此,笔者以“旧管新收几妆镜”的唐诗引入这个问题,刻板的内容立刻变得活泼。再如,开始介绍借贷记账法时,先设计了大学生记流水账的引入型案例,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会计问题,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生动起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把握和理解新内容。

(二)分析型会计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比较确定的理论,可以向学生布置问题,安排学生分析并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例如,讲到发出存货计价和制造费用分配的内容时,介绍了具体方法后,由学生讨论其适用的企业类型以及对期末利润的影响,最后教师以图表做出总结。在学习了专业理论后,通过对此类案例的剖析,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不同存货计价、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区别和具体操作,将所学会计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型会计案例。当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学生掌握了相对完备的会计理论知识后,可以设计讨论型会计案例。此类案例通常没有唯一确定的结论,目的是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集思广益,做出最佳决策。例如,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序在凭证、账簿和会计组织方面有什么区别,给出一个企业的实际业务案例,要求学生结组讨论,确定最适合的会计核算程序。

(四)操作型会计案例。在教学中,结合各个章节的内容,都可以设计操作型案例。操作型案例包括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和一个完整会计周期的综合案例。在期末结课前,还可以给出一个企业的基本情况介绍和业务资料,要求学生进行全部的日常处理、月末结账和编制财务报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收集大量案例,并且筛选、修改和重新组织,使其适应授课要求和学生特点。在课堂上,学生成为主角,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学习和思考,积极参与互动;教师成为串起珍珠的丝线,设计案例、组织讨论、把握课堂气氛、进行点评,做出总结。

在《会计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前期以理论讲述为主,结合案例分析相关理论;后期增大案例的比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理论。前面各章知识点讲授占到近50%,在最后两章,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核算程序中,知识点讲授所占比重不超过20%,以讨论型和操作型案例为主,并适当引入引导型、分析型案例。

四、《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检查

传统的《会计学》课程的期末考试主要以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实质是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书本知识,但是无法考查学生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为了得到高分,部分学生会在考前突击背诵书上概念,对日常学习和灵活运用重视不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案例教学过程中加大考核力度,将分析、讨论和实际操作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并且在期末试卷中增加实际操作题目的比重,注重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入了案例教学,2007级同学对《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经过对07级信管专业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23%的同学考试成绩为优秀、26%为良好、35%为中等、16%为及格,及格率100%。

《会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案例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还在进一步探索中。笔者将继续深入实践,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实践案例教学法,弥补现有教育手段的单调和不足。

(作者单位:1.河北大学研究生院;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维宾。对开发会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18.

[2]李连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浅探[J].财会月刊(理论),2006.12.

教学案例 篇二

关键词:新课程;乙醇;教学案例;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61-02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第1课时,是继烷烃、烯烃和芳香烃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这对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从乙醇开始要比烃类物质组成上复杂了,与人类生活及人体更加有密切的关系,本课时实验内容较多,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烃的基础知识,在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

(2)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结构。

五、教学方法

1、探究法、实验法。

2、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酒驾视频)2011年5月1日起,醉酒驾车纳入刑法处罚范围;它就是酒,其主要成分俗名酒精,学名乙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乙醇的相关知识:

【设问】想一想:关于乙醇你了解多少?

【学生讨论】燃料:酒精灯加热;饮料: 各种酒;医用消毒剂:医疗上常用75%(体积分数)的酒精作消毒剂;有机溶剂:用于溶解树脂,制造涂料等;化工原料:如制造乙酸等。

【活动探究】展示乙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向装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加入适量乙醇,振荡,观察现象;让学生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设计意图:培养观察、归纳及语言能力;同时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书】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展示模型】展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乙醇分子结构;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学生分析得出:乙醇分子既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氢原子被(―OH)取代;又可看成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乙基取代。因此,乙醇既具有与有机物相似的性质,又具有与无机物相似的性质。

【板书】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引入新知】当烃分子上得氢原子被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物质的性质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原子和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板书】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举例:卤素原子(―X)羟基(― OH)等都是官能团,烯烃中的碳碳双键也是官能团。

【结论】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 OH),决定了乙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取代基的影响:通过实验乙醇与钠反应要比水与钠反应缓慢的多,说明烃基对羟基有影响,由于乙基对羟基中O??―H键极性减弱,使羟基相对于水难电离出H原子,所以乙醇羟基中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活泼,反应较慢。

【板书】1.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H2

(乙醇钠)

【问题交流】从乙醇的结构分析C、H、O原子形成的C―H、C―O、O―H键,可发生多种断键组合,讨论乙醇还可能有哪些性质,分组讨论,组内派代表回答。(设计意图:体会结构决定性质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2.氧化反应:①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

【生活实例】焊接银器、铜器时,表面会生成发黑的氧化膜,工匠说:可以先把铜、银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光亮如初!你知道么?

【学生实验一】实验3-3:向一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在刻度10左右)无水乙醇,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烧热至红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注意:观察铜丝的颜色变化、小心闻烧杯中液体产生的气味。并思考、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体会探究乐趣。)

现象: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由红变黑,迅速插入到乙醇中,变回红亮,同时闻到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分析:2Cu + O2 = 2CuO (红色变为黑色)

CH3CH2OH + CuO CH3CHO+Cu+H2O(黑色变为红色)

教学案例设计 篇三

自主 合作 探究——小学一年级美术《小挂饰》教学案例设计

一、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小挂饰》是人教版第二册当中的一堂造型表现课。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线索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创造潜能,并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如何保持它的美丽并使它更加易于人类居住是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纸餐具,但稍加改变,就可以成为情趣盎然的艺术品。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美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件件废旧物品给了孩子太多的启迪,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联想的立足点,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点缀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三、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实践活动,触发学生能够对手边材料去发现和认识,能够考虑到物体的特性灵活运用、适时造型,使这些废旧物品焕发新的光彩。

情感:通过尝试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处处隐藏着美的构件,激发学生从小懂得依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欲望,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能力:通过对各种废旧材质进行造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造型表现能力,大胆创造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

难点:对不同材质形态的联想迁移。

五、教学准备:

教师:纸杯、纽扣、纸盒、吸管等废旧物品,废旧物品做成的图片课件。

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果核、落叶、纽扣一次性纸杯等废旧物品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

1、变魔术:

小朋友,你们看过变魔术活动吗?

你们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呢?

教师边说边用早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快速穿成一个挂饰,并把它挂到脖子上,让学生欣赏。

(教学意图: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边学模特展示项链边提问:“你在看老师的魔术表演吗?你能告诉大家这项链是怎么变出来

(教学意图:以这种形式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及时回顾“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适时造型意识。)

2、看谁脑子转得快:

教师将纸杯、吸管、费旧纽扣、果核等一一展开,让学生观察,然后随意组合,看一看谁能马上联想到最好的组合方式。

(教学意图:联想是再创造的基石,没有生动的活跃的联想,艺术作品就缺少打动人心的闪光点。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为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组合作联想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准备好的费旧物品摆放在一起,通过大家动手拼一拼、合一合、剪一剪等方法共同探讨各种造型。

(教学意图:再次联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究放飞理想的空间。在合作探讨的同时培养了一种共同努力、互帮互学的协作精神。)

(二)反馈交流结果

1、小组汇报

用什么材料经过怎样改造能做出什么?

为什么这样组合?你是怎样想到的?

(教学意图: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总结探讨的结果,由此上升到一个提炼经验的高度,让学生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听取别人成果经验的同时也补了自己的短处。)

2、点拨引导

教师把堆纽扣和一张纸放在一起问:看着它们,你想怎样利用它们呢?还需要进行那些方面的改进?需要镂空或者什么呢?

(教学意图:让学生知道将它们改造成想象中的东西,还可以用许多手段去修饰,保留它们原有的美,稍加改进就可创造出各种美丽的小挂饰。)

(三)小挂饰造型图片欣赏

看了这些图片后自己的想法?你觉得这些作品哪一件最有趣?你最喜欢?它是巧妙地利用了什么装饰变形的?

(教学意图:启发学生联想,为下面的创作学习做铺垫。)

(四)各小组活动学习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帮助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五)展示评价

一段激情飞扬的音乐响起。

1、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带着各自的作品上台展示,请小组长当解说员介绍本小组制作的成果。

2、教师手拿纸话筒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活动:

1)你们小组制作出这么多的作品,真是厉害!谈谈你们现在的心情好吗?

2)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呢?

3)看了他们的作品各位观众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吗?

(教学意图: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表现的愿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加入到评价展示活动中,既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可随时调节学生们的学习评价方向。)

3、小组和他们的创作成果拍照留念。

(教学意图:让学生感受收获的无比喜悦,增强了小组集体荣誉感。)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大家吗?

(教学意图: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对课业内容的理解。

(七)课后延伸

结合班会课等时间,充分利用学生们创作的作品,作为道具,设计童话情景,进行与环保有关的剧情表演。

(教学意图:拓展延伸,升华主题思想,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的空间。)

七、反思: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有位名人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氛围,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具备巨大的创新潜能。但我们看到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好他们独特的视觉语言形式,张扬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二)合作意识的形成长期以来,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单调的,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课上,教师忙于示范,完全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性学习方式,是不同以往的学习方式,它把学生立于主人的地位,教师从课堂中的主导者变成幕后的引导者、共同学习交流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充分体验到平等、民主、友情,也感受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在未来的社会中,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需要,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优势。

(三)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并不是十分关心,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好坏的肯定与否定来实现的。这样,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体现。教学中,我们应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动机、创作环境、创作条件、年龄性格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的关注学生求知、探索和努力的过程,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说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关心帮助和尊重欣赏他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教学案例 篇四

关键词: 酒店英语 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

一、案例背景

这节课是高二年级酒店服务班的一次公开课。酒店服务班整体英语水平在全年级相对较高,但存在的问题是班级内部英语基础差距悬殊,分层感较明显。也就是说,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时基本处于听不懂或不感兴趣的状态。《酒店英语视听说》是一门实用型的专业课,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视、听、说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在真实情境和生活中熟练运用的效果。

二、案例主题

“Making Telephone Calls”是本学期《酒店英语视听说》的第五单元主题,主要内容是学习酒店前台服务人员接听和转接电话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现状,我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采用“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思考,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从心里爱上课堂和教学。

三、案例描述

片段一:

针对学生层次高低不平的情况,我在课前给全班同学分组,每组学生围坐成U型,以方便讨论和情景表演。上课的第一个步骤是导入环节:给同学们讲一个与他们同龄的美国小姑娘Kate来深圳龙岗游玩的故事,并请他们扮演龙岗“二职大酒店”的前台服务人员,接听Kate订房间的电话。这其实是一个新旧课衔接的环节。因为在上个单元,同学们学到了客人入住酒店,直接在前台订房的知识。现在,需要学生将之前所学的句型转化为电话用语。

我将现场订房的句型放在大屏幕上,分别从两个小组里请出一位学生,利用这些句型,现场进行角色扮演:一名同学扮演Kate,另一名扮演“二职大酒店”的前台。其余同学拿出纸笔,边听边记录他们发现的问题。导入环节设置较容易,因为句型都是现成的,难点的设置是如何将现成谈话转成电话用语。其实,用英语打电话的基本句型在初中的教材中就出现过,但由于职校学生基础差,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对其运用不够自如。果然,在两位同学的对话中,出现了“My name is Kate.Who are you?”和“I am the receptionist.”等错误。3分钟的角色扮演结束后,我给学生两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由组内学生交换意见,归纳组内每个同学记录下的错误点。最后,我随机抽出两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指定一个代表,用两分钟的时间汇报对话中的错误点。指定组内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目的在于从简单的任务着手,尽量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把他们都拉进我的课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片段二:

经过热烈的讨论和对比,学生掌握了打电话使用的基本句型,但是初中和高中教材中对词汇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即使基本句型相同,通过词汇的扩展,本次课的难度系数远远大于学生初中所学的打电话的课文。词汇的学习往往是枯燥无味的,也最让学生讨厌,如何增强词汇讲解的魅力?如何让自己成为课堂上受欢迎的老师呢?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由易入难地设置问题,层层递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首先是小组任务:以“hotel(酒店)”和“make telephone calls(打电话)”为关键词,查找相关的一切单词。然后组织四组学生进行竞赛:每组派出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本组讨论后写下的相关单词,3分钟时间内,写多者为胜。裁判为全体学生,如果单词相关,学生就要大叫“yes”,如果为无关单词,学生就大叫“no”。在这个环节,教室里欢笑阵阵,学生彻底放开,公开课带来的紧张感也消失。

接下来,将本次课学到的新单词用图示的方式展示出来(如下图):

其中,大部分新单词被学生作为相关单词写在黑板上了。我采用“图文联想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头脑风暴。“hotel”的前台有一个“operator(接线员)”,她工作时使用的基本设备是“telephone(电话)”,电话需要“line(电线)”才能“put…through(接通)”。当客人打电话找人力资源部的经理(the manager of human resource office)时,在线就是“on the line”,暂时不在线就必须“hold on(稍等)”,如果被找的人外出了,那就明天“call during office hours”。

上图通过PPT制作,一步步随着讲解展开图片。讲解完毕,请两位学生重新操作讲解了一遍(这两位学生分别为基础较好的第一层次学生和基础较差的第二层次学生),以检验成效,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觉得新颖有趣,课堂气氛很活跃。

四、教学反思

这堂课始终围绕《酒店英语视听说》的教学目的,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情景表演、头脑风暴、联想记忆等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专业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这次课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一)新型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易学

要想自己的课堂成为受欢迎的课堂,要想自己成为受欢迎的老师,首先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本次课设置的第一个环节就要求学生全体参与,并动笔写,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只有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他们听得进去,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课堂。

采用“情景法”和“联想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快更高质地掌握学习内容,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很多学生在课后告诉我,图文结合的联想记忆法使他们当场就记住了单词和词组的意思,节省了很多时间。

(二)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学

我一向坚持“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所以在上课时经常采用小组讨论和自由发言的形式,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比如在“片段一”中,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交换意见总结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记忆远远超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时学生觉得他们是课堂上的主人翁,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是虔诚的倾听者、亲切的引导者。在讨论的过程中,用走进小组的行动和“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Don’t worry! Just discuss with your teammates.”等言语参与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的气氛,真正爱上我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兴军,海波。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牡 www.kuaihuida.com 丹江大学学报,2009.

[2]梁亚兰。母语习得理论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J].怀化学院学报,2010.

教学案例范文 篇五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金融学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来源于生活中,说服力较强。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金融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就自己或者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交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双边或多边的互动,从而增强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二)有助于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在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将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通过课题或论文上升到全新的理论高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选取科研成果中的部分内容编写成案例用于教学,从而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案例教学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一)事前控制

1.教师的准备

(1)明确教学目标

(2)精选教学案例

如何对设计好的案例进行正确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选择教学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及时性。在选择案例时,尽可能选择现实中的最新案例,这样的案例更加贴近生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针对性。针对学生已有的金融专业知识、能力与专业要求进行案例设计。第三,适宜性。案例教学中所选的案例难度要适宜,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2.学生的准备

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小组成员的多样化会增加讨论时不同意见的机会,从而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其次,教师在课前要把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资料,进行必要的思考和分析。学生的课前准备可以让其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事中控制

案例教学法运用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堂上怎样组织教学。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使用一些简短、典型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对一些金融概念、金融原理的理解。这种案例较多运用于教学的初级阶段,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对2007年影响全球经济的“次贷危机”引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另一种则是在学生掌握了部分理论知识后,通过使用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例如在讲解完商业银行理论后,为学生列举海南发展银行和巴林银行倒闭的两个案例,讨论这两家银行为什么会有倒闭的风险?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存在哪些风险?经过激烈的讨论或辩论后,教师需要针对本次案例教学情况进行点评。

(三)事后控制

在每次案例教学课结束以后,教师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和总结。教师不仅要总结案例,还要对已有的案例进行修改、补充,形成案例库,供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参考。

三、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传统教学法能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但是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但是对金融学理论内容涉及较少。因此,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金融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和对学生的引导。在讲解案例过程中,要善于提问,不要先下结论,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三)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