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校教学资源(优秀9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该页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找到的高校教学资源(优秀9篇),仅供参考。

高校教学资源 篇一

[关键词]美国 高校 教育资源 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32-05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就开始研究学校、学区之间的合作,试图通过资源共享来解决降低各学区办学成本和提升教育质量等问题。乔纳森·T·休斯(Jonathan T.Hughes)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归纳和总结了美国教育资源共享领域近20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休斯在《协作走向合作》(From Cooperation to Collaboration)这本书中具体阐述了为什么要教育资源共享,以何种模式进行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共享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及教育资源共享需要什么配套措施等问题,这是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资源共享的阶段性总结。21世纪以来,在知识生产大爆炸、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财政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各高等学校都在以各种方式进行着教育资源共享的相关实践。在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各高等学校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与共享提高办学效率,从而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双赢,成了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20世纪的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面临许多问题。与经济衰退相联系的通货膨胀首先引起了财政问题,随之引起了90年代经济复苏时有关公共开支的公共政策的改变。另外,近年来,随着政府公共财政资助的不断削减,社会捐赠目标的转向以及捐赠投资收益大量缩水,美国各高等院校纷纷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应对日益窘迫的财政状况,各高校相继调整预算,削减开支,同时大幅提高学费,多方筹集经费。因此,在教育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高效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以此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教育成本,就成了美国各高等院校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另外,在学习型社会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变得尤为重要。研究数据表明,只有27%的研究论文得以出版,并且只有5%的研究在学术共同体内得到了分享,随着资源共享,研究数据的价值将增长十倍(Kansa and Ashley,2005)。因此,在学习型社会,通过资源共享,学术共同体研究发现的价值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以此资源共享显得尤为迫切。

二、美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实践

1 通过高校联盟形式实现资源共享

美国高等学校有着联盟的传统,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私立学校以及社区学院等各型各类的高等学校间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联盟。实施战略联盟策略,是高校应对资源短缺、提高办学水平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高校通过战略联盟,与其他组织形成一种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这既是高校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高校战略联盟是二战后美国高校为适应社会变革、降低学校经营成本、满足学习者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学校社会地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校际合作形式,为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各型各类的高等学校之间通过松散的联盟,在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学生资源、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硬件资源等方面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另外,目前美国一些全州范围的联盟也正在大学和社区学院范围内形成,这些联盟不直接参与学术活动,而只是作为一种交流平台或媒介,有助于对整个行政管理框架中的某些方面进行共享。肯塔基州、密歇根州、亚利桑那州、乔治亚州、俄亥俄州、华盛顿州、科罗拉多州、南达科塔州、俄勒冈州都有类似的机构。这种类型的联盟可以使各大学间共享制度资源等各种无形资源。

美国文理学院由于其办学目的和办学理念的不同,其办学规模小巧,在校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也少,各学院开设的课程有限,因此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社交机会,各文理学院往往组成各种联盟,彼此共享资源。特别是在课程资源共享方面,文理学院通过各种合作课程和海外课程,以此使学生获得不亚于甚至超过大型综合性大学的学习经历。美国目前已有的文理学院联盟中,比较著名的有加州的克莱蒙特学院联盟(Claremont Colle-ges)、马萨诸塞州“五校联盟”(Five College Con-sortium)、俄亥俄五校联盟和缅因州CBB(Colby college,Bates college,Bowdoin college)联盟。其中,麻省五校联盟位于西马萨诸塞州,包括4个文理学院和一个综合性大学。这些学校位置上相邻,彼此有公共汽车往返于各个校园。这几个学校彼此独立运行但互相联系。5个学校可以交叉注册,互相选课,学校鼓励到其他学校上课。5个学校的学生团体彼此交叉,运行公用电台。因此,虽然学生入学时是个小的文理学院,但是可以获得综合性大学的体验。由此,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出,各文理学院间通过联盟的形式,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充分实现了课程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基础设施资源等方面内容的共享与合作,以此在明确文理学院办学特色的同时极大弥补了文理学院自身的不足,大大地增强了文理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吸引力。

多校园大学系统(The Multicampus System)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是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一种主导模式。到20世纪末,在美国公立两年制学院和四年制大学就读的学生中大约80%在多校园大学系统中学习。多校园大学系统这种大型的大学系统能够更好地储存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以便更高效地提供服务,还能在运行模式上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利润和利益。这也是美国高校资源共享很典型的一个案例。

多校园大学系统一般会由研究型大学(一般是所在州的“旗舰”或“领头”院校)、综合性大学,包括黑人院校等在内各种四年制公立院校和社区学院这几个实体组成。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的高等教育就包括一个公立的“部分”,即三个公立的大学系统: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ies System)以及加利福尼亚社区学院(Community Universities)和一个独立的“部分”(即那些由私立组织控制的营利性大学)。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是一个包括10个校区的大学系统,这个加州大学系统的目的就在于整合整个加州的高等教育,推动及主导加州的经济、智慧财产之创新研发,同时这个系统也带动着第二层次州立大学和第三层次社区大学教育系统发展。

多校园大学系统里各类型学校层次分明,因此既可以实现同类型学校水平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又能实现不同层级学校垂直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同类型学校在进行水平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时,因为组织趋同性而使彼此间的共享阻力较小,能够保证共享与合作的顺利进行。不同层级学校在进行垂直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时,处于较高层级的院校则能够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以此促进较低层级院校的发展。另外,较低层级院校在使用优质资源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资源进行了改进,这也相当于是回馈了较高层级院校。由此,通过不同水平各个层级院校的资源共享,整个多校园大学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获得了强劲的生命力。

圣约翰大学(the College of Saint Benedict)和圣班奈迪克学院(the College of Saint Benedict)是私立高等学校通力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典范。两所学校有着很长的合作办学的历史,通过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以及资源共享,两校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实力。但出于所有的实际目的考虑,中部明尼苏达州两校像同一个机构那样运作,共享一个招生办公室和注册处以及几乎所有其他的业务功能。它们共享一个计算机系统、图书馆和万维网站点。教员们只应聘其中一个学校,但通常同时在两校教学和科研。自1973年以来,跨校登记就已经全面开放。这两所学校表示,通过合作而不是竞争,二者将实现互惠互利。美国很多地方,私立学校都逐渐失去了生源。但是在明尼苏达州情况正好相反。过去五年里,明尼苏达州私立学校的招生人数增加了13%,而公立学校的招生同比只增加了1.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资源共享,私立学校不仅可以缓解自身的发展危机,而且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立足之地。

总的说来,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私立学校以及社区学院等各型各类的高等学校间通过不同形式的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各高校集中其有限的教育资源,加强重点环节的建设,有利于具有不同优势的组织间优势互补、强强合作,将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研究领域,可以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同时齐聚众人的智慧,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联合攻关;在教学领域,可以实行学分互换、学历互认等制度,扩大学生跨学科、跨校学习的范围,推动学生在联盟高校间的相互流动,同时还可以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在不同的校园文化里收获独特的文化体验,这些就从根本上保证了高等教育质量。

2 通过开放式资源共享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

在知识社会中,开放式教育资源是改善教育和学习政策的关键性因素。一般情况下,开放教育资源包括课件、内容模块、学习对象、学习者支持、评估工具和网上学习社区等学习资源,支持教师对网络开放式教育资源进行创作、改编和使用的辅助资料以及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实践的各方面资源。自2001年春季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开始开放式课程项目(Open Course Ware,简称OCW)以来,美国各高校陆续开始了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的相关实践,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开放式学习倡议(the Open Learning Initiative)、赖斯大学的the Connexions repository、犹他州立大学的开放式与可持续的学习中心(the Center for Open and Sus-tainable Learing)。这类项目是所谓“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一部分,目前这种运动正在不断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宣布从2001年春季开始推行开放式课程项目,在互联网上逐步公开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材料,供全世界求知者免费使用。此举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知识共享的大潮。美国以及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大学或机构也都纷纷加入到了这场知识共享运动中。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8个大学或其他机构已经加入MIT OCW大学联盟。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项目涵括了其所有的课程内容,大约有1800门课程,这些课程内容是完全开放并且免费的,可以供校内或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教师、学生自由共享。网站上共享的内容包括课程大纲即课程说明、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协作准则和评分标准等。课程讲义是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的主干,麻省理工80%的开放课程都提供讲义。麻省理工93%的开放课程都布置课程作业,并对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完整详细的解答。使用者们通过考试和问题解决来进行知识检测,麻省理工60%的开放课程在网站上公布了试题及答案。音频和视频讲座,是最流行的开放式课程之一。由此,可以看出,麻省理工学院共享的开放式资源丰富而全面,共享设计基本上涵括了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而且非常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共享方式。

另一个相关的项目是德克萨斯州赖斯大学的联通(Connexions)。这是一个网上知识库,收藏由教师创建的课程材料,并可以为其他教师所使用。材料可以是讲稿、模型、书本的章节或任何其他对教学有价值的东西。联通库还包括可以自由获取的课程开发工具,同时联通库使用创造性工作公约许可条款。联通网站为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总之,通过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世界各地的教育者和学者同时加入到了一个世界性的学习型群体中,大家都一同公开、自由地分享知识与交流思想,并从中获益。开放式课程网页的支持者认为,将资源免费共享是完成大学的公共服务和相关延伸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MIT的开放式课程网页对全球的用户免费开放共享,不需要任何注册登记都可以浏览、下载并使用。这一创新之举显示了MIT作为世界一流学校的智慧,也给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随后世界各地许多高校掀起的开放共享的浪潮,这标志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开放与共享拉近了世界高等教育之间的距离,为相互之间的合作并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美国高等学校在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起到了开创性作用。

3 通过远程教育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必然也呈现出高度多样化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可以通过“虚拟大学”最大限度地共享着高等教育资源。马丁·特罗(1998)说道:“今后的普及高等教育不在于注册人数,而是在于参与和分享,即是与社会大部分人几乎包括在家里或工作单位的全体成年人,密切相连的‘继续教育,。这种教育不再凭借传统的学院或大学校园,而是通过远程教育。”虚拟大学是在20世纪末于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远程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的产生与快速发展倚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由于它拥有许多传统大学所不具备的优势,所以某种程度上讲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教育需求。可以说,虚拟大学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美国有着世界一流的虚拟大学,如凤凰城大学、西部州长大学和美国琼斯大学等。各虚拟大学通过远程教育实现了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课程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方面优质资源的共享。

另外,各大学还通过非竞争性策略,以分配远程教育的州政府投资。在南达科他州和蒙特纳州,设有一些激励性的基金,用于那些在开发远程学习项目时包含校际合作的项目。在德克萨斯大学系统,有八个校园已经联合起来创建一个学位计划,这些校园以前处于相当自治的状态,常常相互竞争学生与资金。由于这些学校没有一个能够独立提供完全的远程学习的学位计划,于是他们都与系统人员合作,把一系列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分解开来,最后共同形成学位计划。学生可以在任一校园注册,但在完成学位之前必须在每个不同的校园学完相应课程。其他州也采取了相似的办法,因为远程学习课程在本州的各个院校里是不重叠的,但德克萨斯州的计划是最具综合性的计划之一。在远程学习学位计划的施行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各个院校通过远程教育上的资源共享,实现了远程教育的长足发展。

三、美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经验

美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有着悠久的传统,大学从诞生之初,就由于组织上的亲缘性而结成了大学联盟,也由此而天然形成了大学城。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美国各高校更是格外关注优质资源共享,以实现共生双赢。总的说来,美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经验体现在制度建设、组织管理以及技术保障这三个方面。

1 建立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与相关制度

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是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依上文所述,美国高校联合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开展:其一是彼此独立的独立学校后天组成的联盟,如常青藤盟校;其二是学校系统,即若干所处于同一个州的公立高等院校从先天就按照不同形式组织在一个或几个“大学系统”(univer-sity system)里,这些学校仍为独立自主的办学实体,但共享最高领导机构即系统董事会,或为系统管理委员会。与第一种相比,大学系统的联合方式中,各高校进行着更为深刻的合作及资源共享。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各州各学校等办学主体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以及设计相关保障制度来推进教育资源共享相关实践,这是决定资源共享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只有以相关制度为依托,才能从体制上消除资源共享在组织上的壁垒。

2 成立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结构

组织管理机构是高等学校进行资源共享相关实践时的具体操作层,组织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行是高校实现资源共享的根本保障。美国各高等学校在实现资源共享时,一般会设有特定的组织管理结构来从各个方面推行这一实践。以大学系统为例,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组织形式的建立初衷就是为了加强同州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纽约州大学系统为了促进各分校间的资源共享,总校特别成立了“特别工作组”(Task Force on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其各分校校长均为该特别工作组的成员,并被要求提供他们认为比其他分校更好的创意和做法,用于节省或避免资源的消耗。这些最佳做法的报告也包括搜索引擎,使使用者能迅速找到感兴趣的领域。有关最佳做法的报告采用了档案形式,促进了纽约州立大学系统的资源节约,当与其他分校共享这些资源时,有可能实现更大的资源储蓄。2006年,各分校上报的最佳做法有130种,共储蓄或节约成本超过750万美元。由此,可以看出,纽约州大学系统“特别工作小组”这一机构就在整合各分校资源、保障各学校间的资源共享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建设网络共享环境,形成全方位的共享体系

在信息时代,网络成为构建高校资源共享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资源收集、分类整合、协调调配、评价反馈等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除去高校的电子化管理工作,网络环境是日常校园资源的载体和传播者,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实现对校园资源的访问和更新,并通过网络对一些实体资源进行管理和应用。网络的功能在高校图书馆方面的应用颇为广泛。因此,建设网络共享环境是各高等学校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美国各高等学校在进行资源共享相关实践时,格外重视网络共享环境的建设,以形成全方位的共享体系。以印第安纳大学系统为例,隶属在印第安纳大学下的八个分校享有共同的图书馆网络系统,学生和教师通过个人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识别登录,在网络上不仅可以显示某一书籍的数目和所藏图书馆,还可以对非本校的图书进行投递申请。网络对大学系统的所有书目进行统一管理,将8所大学的图书馆资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和教师能够享受到校外藏书。因此,图书馆网络系统就为印第安纳大学系统的图书资源共享提供了坚实平台。

四、美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高校教学资源 篇二

[关键词] 高校物理实验;实验教学;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067-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34[本刊网址] http://省略

一、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等学科,所以在对学生的物理教学中,对实验意义及作用的教学是不可忽略的;同时实验也是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实验改革的方向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能力,操作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锻炼,在实验课程创新环境的熏陶下,自主的开创自己的创新思维,并能学到一定的技能。因此实验项目和实验课程体系应该紧密结合,从而保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又有本身的特点。

在大学阶段,许多学生将大学物理视为最难学的功课,从而在主观上产生对物理的恐惧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物理实验过程的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又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而长期的实践证明,成功的实验教学资源将很大程度上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包括物理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社会生活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资源、有关教科书、大学物理实验资料(软件)等。下面我将从我国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入手,并结合我在工作期间关于高校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一些情况,着重讨论立足于现状,在开发校内、校外实验教学资源上,我们应该如何取长补短,有针对的改进在开发物理实验教学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高校物理实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近年来对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由于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管理模式僵化、实验仪器设备条件不完备,甚至实验器材老化,实验器材数量不够等问题,例如在我大学所就读的一所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的老牌高校。在当时,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上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比较新型的仪器,实验课上多数的仪器的使用年限都超过了十年,很少会接触到如空气动力仪、太阳能转化器、普朗克常数测定仪等精密的近代物理实验仪器,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仪器的老化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数据的准确率且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比如《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的实验,当时还是用普通的钠光灯作为光源。由于钠光灯不是扩散光源,在做实验的时候必须在灯的前面加放一个扩束镜,以达到扩散光源的目的。此外,在调节的时候必须拿把笔放在光源前,当调节到原来看到笔尖的三个重影调成两个时,移开笔才能很模糊地观察迈克尔逊干涉现象。当时一次实验安排三课时,而能在三课时内完成实验的同学屈指可数。

虽然随着高校招生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子有了步入高校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是需要配备更多配套的实验器材,所以处于较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同样还是继续存在实验资源短缺的现象。而相比之下,实验器材资源较完备的学校,虽然实验资源充足,却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器材使用率不高、实验器材不适合实验教学等一系列问题。工作期间,我也参观了在某较发达地区的一所高校实验中心,该学校实验配备都很齐全,但是当我询问是否有专属于教师的教学演示仪器时,他们却表示这方面的仪器很少,所以有些教师最后选择自制教具或利用多媒体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即使实验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实验资源还应该具备能有效配合各种教学活动的作用,才能发挥了其最佳作用。

另外现行各种评价机制也影响着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在教育部发起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对于“评优”有着相应的硬件标准要求。这其中就包括了校内实验室的规模建设要求。这类的评选机制,是对于学校办学实力、教学影响力、社会公信力的一个肯定,所以也就激励着学校从领导层面到开始的着手改进措施,大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配备程度。但是对于其他刚刚起步的新建高校来说,“评优”难度比较大,似乎相对就缺少了这类评选机制的促进作用,而导致这些学校并没有很好地进行实验资源的开发,所以若能将教学资源的开发结合到各项学校评价机制中,从而形成一定的制度,就会更好地促进学校开发实验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三、校内教学资源开发

(一)课堂实验教学资源

课堂是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最主要的场所,学生进行各种小实验或探究性实验,也主要在课堂中,所以在课堂中所呈现的资源是实验教学资源中比较基本的素材资源,这些课堂资源基本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各种实验指导书、实验表格纸、学生的学习用品资源及在课堂中教师展示的各项实验仪器。教师应在开发时应该围绕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各种实验,利用已有实验资源,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多方式、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资源安排。如在《长度的测量》以及《物体密度的测定》中,目的是让学生对物体长度、体积和密度间的关系有实质的了解,如果教师上课时只是按照书本上的要求让学生测定特定的物体,学生对以上关系的理解就会很程式化,若直接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带测量物进行实验,让学生直接与身边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实验资源互动,会消除学生与实验资源距离的因素干扰,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二)实验室储存教学资源

实验室储存的教学资源是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中的基础。但由于相关管理规定,一般不能随意让学生进出进行实验,所以即便在实验室教学资源充足的情况下,许多仪器的使用率不高。这时,需将“任务式”的实验室教学环境转变为“开放式”的环境,针对学生的课余安排,制定实验室开放时间,安排专职实验教师留守对前来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既提高了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也成为学生发挥创造才能和进行实践操作的场所。

另外在转变为“开放式”的实验室之后,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兴趣不佳的情况,我认为可以借鉴市场中行销的观念,对实验室资源进行宣传策划,先让学生知道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哪些,充分引起学生接触实验室资源的兴趣,主要可行的方法有:

1.利用各种科技氛围,多举办各式科技小竞赛、小创新、小活动,将实验室作为学生完成科技作品的主要场所,开发他们科技创新的意识,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实验室教学资源。我现在所工作的高校每年都举办一场“自主设计创新实验”的活动,即开出一些课题如“测量粉笔的密度”、“测定空气的粘滞系数”、“自制小发电机”等等,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以这些课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利用各种设备和方法,想方设法达到目标。同时学校也会开放实验室,提供一些已经报废或损坏的仪器上拆下来的配件供学生使用并提供学生制作的环境,实际上这样也同时带动了学生再课后使用实验室资源的积极性。

2.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空间和时间的便利,多做以学生组织为主的学生科技作品以及实验教学仪器的展览。早在学生时代,我的母校就很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期间学院举办了“自制教具大赛”,赛前还举办了展览,展示往届优秀作品。利用比赛和展览活动,让学生了解优秀作品。实际上是充分利用实验室教学资源的方法,也同时将带动学生对于实验室资源的兴趣。

以上两种方法在丰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同时形成了对实验室资源进行宣传的效果,所以可在对实验室教学环境的转变中配合以上的活动,将更好的开发利用实验室教学资源。

(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物理实验越来越多地与各种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益的作用,特别在针对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大局限的实验,很多被制作成课件,使复杂,漫长和瞬间变化的物理实验过程变得有序和可控,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些近代物理实验如油滴法测电子电荷、γ能谱、低真空的获得和测量等,这些实验中操作难度大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都可以成功模拟。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信息量大、直观感强、节奏快,突出形象性,体现生动性。以其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物理实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也应该把握一个度,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也可能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丧失,如果物理实验的过程完全被课件替代,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就会失去了真实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如何合理有效开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各种资源,对于更好地开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结合我在高校工作期间的工作感想,有针对性地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中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实际上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创新和尝试,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显现其最为理想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实验教学资源以生命力,使其枝繁叶茂的开展下去。希望本文所提出的问题与思路可以提供他人未来在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研究进程以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俞熹,王煜.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一些误区及改革[J].物理实验,2009(1).

高校教学资源 篇三

1.人才培养的需要。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合作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如何赢得竞争,赢取国际合作的成功,培养和储备具有国际意识和适应国际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关键所在。说到底,国际竞争实为人才竞争。高校是专门人才和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培养既掌握现代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专业外语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各类高校的重要目标之一。

2.学科发展的需要。学科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内容体系的统合及形式的开放,即在学科内容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通,而形式则可以以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传递方式替换和比对。这也充分体现了真理的普遍性。学科发展的真正价值也在于把这些共同的内容以人类社会中尽可能的形式在人类之间进行共享,双语教学则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功能角色。

二、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资源利用不够。这里的“教学资源”是指“配套教学活动开展,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所用到的相关资源”。在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未将这一新的教学实践方式纳入到正式的培养计划和使用于以往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高校所面临的共同的也是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一方面是认识不足,重视的程度不够,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由教学资源呈现的多元方式及其复杂性所决定,每一种教学资源在功能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2.双语教学在学科和学校间的发展不平衡。整体而言,双语教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毕竟学校办学水平的差异和一部分学科自身的特点,致使双语教学已早早在一些高校或专业中开始了。这就造成了双语教学在学科和学校间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3.双语教学的师资配置不足。教师作为教学资源中的主要的人的因素,对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实施双语教学任务迫切与双语教学师资紧缺是大部分高校面临的矛盾之一。双语教学要走向可持续和长效发展的道路,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系统培养和多专业的储备双语教学教师。

4.双语教学的适用教材匮乏。双语教学要以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作为媒介和主要依据。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需要是外文教材,可是在许多专业和领域外文版的教材不多,甚至是零使用。这也大大限制了双语教学的开展。

5.双语教学的实施与评价影响因素复杂。双语教学对学生外语水平、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如何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是很复杂的。要协调好教学资源中的这些方面,需要教师、学校、学校管理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努力。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

1.教学资源整合认识的统一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要协调好在统一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各自的目标任务,在教学资源共有、共享的前提下,共同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计划。把国家的需要渗透在这种全新的双语教学中。高等院校要发挥学校优势,根据学生的素质状况积极调整和安排双语教学,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双语教学为契机,保证综合型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尽可能保证双语教学的正常运转,利用好有效教学资源,扩大双语教学的教师数量,提升双语教学教师的质量。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任务重大,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来说是继往开来的一代,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做好。

2.教学资源整合内容的衔接性。双语教学应该在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对教师、学生及教学措施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决定了双语教学是一项必须长期、一贯坚持的工作,要循序渐进,教学资源整合一定要考虑在内容上的衔接性。

3.教学资源整合目标的发展性。教学资源整合绝不意味着在教学环境下的“滥采滥用”,急功近利,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双语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而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的转变,不能为了双语教学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发展的需要。对学生来说,受长期母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认知体系中,母语元素的成分太多,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对双语教学存在一定的排斥,但教师要耐心指导,实施过程合理,尽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用第二语言进行思考、提问、交流、应用,在母语教学与双语教学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或平台,让学生通过双语教学,真正实现综合的、全面的发展,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能够担当推动世界科学科技、世界文明发展的重任。

高校教学资源 篇四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配置 途径

【分类号】G807.4;G647

1.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1知识结构不合理

受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知识面的狭窄,人们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经济发展与人口的比例失调,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供应充足而又丰盈,高层次、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供应紧缺,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层次结构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历层次低影响了高校体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制约着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程。

1.2工作实践能力差

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各学科中,体育教师的外语水平、科研水平、计算机水平和其他学科有明显差距,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本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新世纪需要的是“多能”型的通才,适应能力较强的全能型的人才。

1.3思想不稳定

高校体育教育重业务、轻理论,部分教师的分配不公,工作环境艰苦,所以自身的工作价值得不到体现,使心理失衡。

1.4管理体制不合理

高校体育教育的留人机制和激励用人机制不健全,考核不公正,合格才录用,对于留住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措施缺乏吸引力,缺乏对职后教育的长远规划。

1.5选聘机制不到位

选聘标准、原则、过程、途径不完善,影响了人力资源的最优化的配置。

2.高校体育教育要“以人为本”

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队伍的稳定、素质的高低、创造性的强弱、凝聚力的大小都深刻影响着高校的发展,所以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进行组织协调、人才培养、人事调节与☆www.kuaihuida.com☆管理的整体发展。在管理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良性互动。人力资源管理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行政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把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重视体育教师的个体价值的实现,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3.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3.1内涵开发与管理

(1)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进人才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吸取经验,服务于高校体育,开放的人才观念,公正公平的用人制度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树立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观念,研究、学习,各种理论,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对人才观的认识。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思维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聘用程序。

(2)加强员工的职后教育和职业生涯管理

好多高校受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常常忽视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教职工本人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也不正确,很多在教研方面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首先把精力放在了行政职务的晋升上,所以高校加强对教职工的职后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对学校人力资源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要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建立战略性的人才培训规划,教职工个人应树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理念,要注重教职工培训形式、内容渠道多样化。

(3)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

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师评价方式内容,并不能充分挖掘教师个体发展潜力,要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合理地反映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劳动价值,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

(4)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掘员工的潜能,从而创造最多的价值。对体育教师论职称、论辈分的管理方式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应该组织管理者深入学习“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合理有效的、科学多变的激励机制,调动体育教师的主动性,促进了体育教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3.2外延开发与管理

(1)利用校外人力资源

校外人力资源有:校外的有体育专长,但是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校外辅导员和在校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校外辅导员虽然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但是通过学校的面试后,为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各大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毕业前期他们为就业做准备,有积累实践经验的需要,这部分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也可作学校教育的支援者。

(2)校际间师资共享

在有条件的区域范围内实现人才共享,校际间的师资共享方式有很多,如近些年浙江省各高教园区施行的教师互聘,就是师资共享的一大创新形式。 校际间的师资互聘创造了很大的收益,如缓解了高校师资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高校间不同教学思想、方法的交流;缓解了高校扩张时期大量引进教师的未来压力和风险。

(3)创建校内、外优秀的团队

普通高校体育团队建设有利于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普通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科研、教学、运动训练等,要加强对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教学团队、运动训练团队等的建设,使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力量,不要局限于校内团队的建设,要和兄弟院校搞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应坚持优化为目标的选聘原则,重视思想工作,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建立体育教育人力Y源的合理流动渠道,使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以最优状态完成资源配置,实现人与岗匹配和群体结构的合理化,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不断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明祥。加强体育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体育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7):461-462.

[2]刘成。薛敏。刘国辉。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4):30-33.

高校教学资源 篇五

关键词:高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

从人力资源的要求来分析,高职学生毕业后要服务于社会,在人才竞争中获胜、在就业竞争中获胜,因此高职院校主要应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保证其能够胜任工作。学生们首先要掌握知识,有一定的技能。因此,我们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模式加强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升华。

一、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作用

1.有助于教育趋势的大众化

大众化教育主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或实用型人才,使其可以适应各行各业所需,所以要让学生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术,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说,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企业所需。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从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管理的艺术与真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提高,挖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保证学生进一步适应企业所需。

3.有助于学科体系的完善

我国高职学校在近几年才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这几年中不断积累经验,直到今天大多数高职学校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因此,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才能逐步完善教学手段,使学科体系趋于完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进步,然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在内容、手段与体制方面仍有些落后,简而言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理论性强,实践性差

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比较注重,在应用方面却不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对实践性、应用性的要求较高,老师要创造理论基础的相关条件对实践问题加以解决。然而仅仅借助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动手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存在欠缺,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易出现眼高手低现象。主要表现为能听会、学会,应用中却出错较多,出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的不协调现象。

2.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限制

因为教学管理体制的不足,教师对课程教学未做到大胆创新,致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背过答案就可以考出高分,然后盲从于教师、过分依赖教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限。

3.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陈旧

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然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陈旧,仍处于原始状态,未形成一套系统的信息网络技术软件。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需要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方法策略

1.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现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因此其管理课程教学要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提问与分析来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发展;活跃课堂气氛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相关案例来锻炼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并促进团队协作能力。

2.不断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要求教师要借助校内外资源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培养,把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一是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加强课程训练,通过专业课程来提高实训课时比例。借助相关案例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具体运用。另外,还可以借助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企业,按照专业要求合理安排学生实习。为使资源得到共享,高职院校要不断向企业派遣实习学生。这样不但企业的管理成本有所降低,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保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学生思维才会活跃,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例如:员工招聘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些模拟的招聘活动,让学生通过员工招聘活动对这项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4.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加之所学的只是基础知识,因而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这个快节奏社会的发展大潮,必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老师除了要对基础知识进行传授以外,还要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在高职学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注重可操作性能。只有把这一理念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才会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课程结构。

参考文献:

[1]王道理。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弓秀云,李广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12).

高校教学资源 篇六

1.政治因素。

十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但是身体健康才是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这既为高校体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我国高校经历了1978年高考制度的重生,国家选拔优秀的学生免费上大学,这为国家正待恢复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亟需的高等人才。那时高校体育基本是苏式体育教育模式,基本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跳箱、单双杠等一些对于现今都属于高、险、难动作的体育项目,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造就了那时人高、大、瘦,却一副“铁骨刚筋”的体格。但是体育一直是教育的附属品,当大力发展教育被国家一直作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在不断吹响时,体育一直在寻找“真身”中游离,始终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带。虽然也有学者为之努力,但在高考指挥棒的阴影下挥之殆尽。

(2)1999年,在国家大手笔的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等因素影响下,教育部宣布将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并且在今后几年将继续扩大,自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空前发展时期。高校通过扩大招生,把“精英教育”普及成“大众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素质,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寻求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追赶国际领先水平,为解决“举国体制”下的国家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体育发展重大问题,创新发展思路。

2.经济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需要重点建设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事业,需要国家和政府进行大力的经济支持。“经济是社会科学中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谈竞技体育的发展,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

(1)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这个时期,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采用中央集中调控,为了一定的目标和需要,统一、集中力量对扶持高校进行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这种模式就是现在“举国体制”———国家可以按国家意志和国情需要,统一调配社会稀缺资源,使高校体育适度超前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社会资源采取以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配置方式,高校体育也逐渐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依靠市场资源来求得发展,求生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非均衡发展是源于经济学中非均衡发展理论的。该理论认为“由于人类生存的社会、自然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统一的资源配置模式显然难以获得有效的资源利用率,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采取适度的‘偏好’发展策略,将资源优先配置到社会、自然禀赋较好的区域或部门,使之形成良性的合力区,通过这些有条件的区域或部门优先发展所发挥出的辐射效应与扩散效用,带动落后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国家实施高校211工程,究其本义就是想对优势高校进行有限资金的集中投入,优化体育教学资源配置,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得到所要求的效果和效益。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选择的必然结果。

二、实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利弊剖析

1.积极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非均衡发展的实施主要带来了三个效应:①示范带动效应。我国高校的“211”工程计划的实施,就是要通过示范区的作用,以点带面,局部带动整体,先进高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教学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发挥教学特色,起到其他学校借鉴、学习的榜样力量。②融合凝聚效应。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殷切的希望。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高校间体育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已成为当前各界发展的共识。以清华跳水队、北工大足球队等为代表高校体育教学在融合各方面的优势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③辐射、扩张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势高校优先发展起来,必然会对相关地区其他的高校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对其他地区的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发展和结构配置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高校还会产生巨大的扩散效应,与相关地区高校体育产业形成有效的联动,从而拉动相关高校间产业的快速发展。

2.消极作用。

这种集中投入,优先产出,短时间内解决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收益,使局部高校体育教学成绩出现了闪光点,但是就教育整体来说弊大于利。这种集中力量,发挥作用的弊端导致国家、政府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资金投入不均衡,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出现了“马太效应”———强势者愈强,弱势者愈弱。当“马太效应”使社会资源向少数人高度集中时,就会降低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中国的教育机构拿着人民的资源,却把教育办得越来越马太效应化,中国的教育机构应该深刻反省!孔子说“有教无类”,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国家经济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投入的不均衡导致了学生教育不公平,就业不公平,最终形成社会有失公平正义的困厄局面。

三、结语

高校教学资源 篇七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然而高职院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仍然表现出轻实践重理论,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要求,造成该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工作难找的困境。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实践课程体系设计、专业化教学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提出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案。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

一、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比较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比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这样才有能力解决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方面的相关难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以及对提高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国内开设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国内各高校对人力资源专业的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实践与实训等内容还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作为高职院校,在这方面起步更晚。而且,与本科层次的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性和教学为主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特点,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必须考虑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随着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日趋复杂和竞争能力的日益提升,企业更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仍然表现出轻实践重理论,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要求,造成该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工作难找的困境。因此,通过企业需求和本专业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很多高职院校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时,依然偏重理论课程的设置,而忽视实践环节。即使学校设置了实践操作课程,但是由于学校没有硬性规定实践操作的比例要求,所以导致其所占的比例也很小。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于实践课程设计的随意性较大,使得课模拟训练、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流于形式,没有达到课程实践标准中的要求。有些教师甚至没有设计实践操作的内容。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满足教学要求,而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到相关技能。

(二)专业化教学实验室建设滞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为了配合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专业实验室。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普遍缺乏良好的专业化实践环境。例如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专业的实验室;没有配备相关的实训操作软件;没有开展员工招聘和心理技能测试实验等等。这就使得该专业的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前不会操作,有些甚至没有接触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软件。从而造成他们到实际工作中束手无策,所以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一个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三)校企合作力度不够。合作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利益分配。由于合作意识和利益问题等原因,目前比较少的企业能够接受和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主要原因:第一,由于学生数量比较多,以及缺乏与企业合作的共同利益点,加上企业都处于激烈的生存环境中,压力大、任务重等原因,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第二,由于学生是学习生身份,实习时间可能比较短,企业一般不会安排学生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对学生的指导也往往流于形式。实习生很难接触到专业工作的完整流程和参与具体业务工作,所以学生很难达到实践的目的。

(四)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足。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亮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应该拥有丰富的企业工作和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更看重教师的学历,学历越高越占优势。虽然他们学历较高,但是他们缺乏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没有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经历,这样会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实践和实训课程时,显得“功底”不足。因此,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展现课程实践环节,更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获得实践技能。

三、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一)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突破传统的方式,根据企业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为目标,通过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讨论,设计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避免高职毕业生出现理论知识不及本科生,但操作能力不及中职生的尴尬局面。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从培养基本技能入手,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建设,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的需求为依据,全面发展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专业管理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该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分析测试、劳动强度测试、工作疲劳测试、职业能力测试等等。在人员招聘、开发和培训、人员测评、薪酬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创设各模块的工作情境,模拟实训,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感情认识,强化学生的情感,以达增强记忆的目的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专业技能训练通常安排学生在学完每门专业课后进行,并且由教师预先提供企业背景和岗位等相关资料,然后学生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角色,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人才的招聘、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工作与岗位分析、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等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和训练学生对人力资源各个环节信息的获取,并且进行协调与发展,使得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该专业的应用技能和操作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效果。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在实验室及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以学科竞赛、相关软件操作与训练、企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为主,让学生在参加实际工作中如何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技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专业化教学实验室建设。为了顺利开展实践教学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应该建立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实训室,而不是生搬硬套高校技能实训室。同时还要配备操作性强、生动形象的技能软件,比如ERP沙盘、HRM沙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人事测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教学软件。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时,都能在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和实验教学。通过模拟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的规划、人才的招聘、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工作与岗位分析、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等专业问题能力。因此,学生还积累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经验,增强就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针对人力资源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领导应该重视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意识,保持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联系。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健全和强化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制订校企合作计划,确定校企合作细节,明确校企合作职责;第二,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和科学的校企合作评价机制,平衡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于企业,学校应该尽量为企业创造利益,为企业提供相关的理论或技术支持、解决难题。对于学校老师,学校应该在课程开发工作中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第三,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在确保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扩展校企合作资源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例如课题研讨、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兼职授课、学校专家到企业指导工作和解决难题等形式。第四,学校和企业共同成立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这样企业可以为学校的专业人才技能培养提出要求,明确培养方向,从而使得学校的课程体系尽量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且保证学校的课程开发与行业人才变化的要求得到同步发展。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从而保证实践课程开发的质量。

(四)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非常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在招聘教师时,除了要有一定的学历和必要的专业背景外,还应该要求应聘人员具有相应的企业工作经历,例如要求应聘人员具备3年或以上的企业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经历,熟悉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和相关软件的操作;第二,要求教师在寒暑假去企业实践工作,培养理论和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第三,学校可以去企业聘任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实际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主要担任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实训等工作,这样就保证了课程实践环节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四、结语

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专才的必然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制定实践活动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实验室、拓展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这些都需要进行深人的探讨并付诸实现。

【参考文献】

[1]周鹏飞,陈绍友.“五位一体”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J].课程教学,2015,2:80~81

[2]陈刚.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25:110~112

[3]魏耀武.就业能力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A].第二届心理学与社会和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4:774~776

高校教学资源 篇八

关键词:高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念概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资源概念的一个延伸,它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切可以用来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比较全面的概念,具有广泛的外延,包括一切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事物、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念的界定,我们分析如下: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顾名思义,是必须要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想联系的资源,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教学活动中所牵涉到的各种资源要素的总和。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存在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可以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直接利用,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材,还可以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某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经过开发之后才能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如校园文化资源,家庭、社区资源,教师形象资源等。[1]

2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指对于潜在的未经开发挖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于把他们开发挖掘出来并且使之成为现实的可利用的资源,并且服务于一切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二,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运用已经被开发出来的直接的资源。第三,是将已经被充分开发的资源进行合理优化整合利用,避免浪费闲置问题的出现。

2.1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已经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都致力于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这方面部分高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看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2.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既短缺又浪费从学校内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问题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不是独立的,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协作。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教育部于2005年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2]但是,自从大学扩招以后,许多学校辅导员的人数比例实际上都远远低于这一水平。财力资源短缺方面则表现为,从国家到地方、学校,对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财力、物力投入严重短缺,是导致制约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2.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虚拟资源网络资源的利用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信息网络及资源越来越受到高校师生的欢迎,网络平台信息齐全,获取知识的方式快捷,成为了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学习平台。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力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迈进。如今,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学者把目光投向网络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一层面,有的高校甚至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去建设网络,但是,在实际操作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许多单位都陆续对网络资源进行开发,许多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被建立起来,通过这些网页,可以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学生群体中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有的网站访问者却不多,点击率不高,网上资源枯燥乏味,更新速度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3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部分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某些高等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缺乏创新,只是停留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资源进行挖掘的层面,对新的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另外,虽然科技日新月异,科技手段不断创新,但是被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技术远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充分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加以辅助,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被严重制约。2.1.4高校思想政治人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各方面配合、协作不理想,高校中,非思想政治教育教职工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的职责划分过于明显,非思想政治教育教职工应该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包括其在内的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并且与己息息相关,但是高校里面,并非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利用,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

2.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开发利用中虽然在不断地向前,但是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如下:2.2.1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重视程度不高如今高校普遍重视科研学术,过分强调对科研学术资源的开发,通过各种渠道挖掘科研学术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他们仅仅把上好课以及评职称作为他们的任务,而对教育资源的挖掘、革新根本不放在心上。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主体,他们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容易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缺失和不足,也会导致一些现有资源的浪费,比如一些传统文化资源等,忽视了这方面的发展。2.2.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缺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开发不足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资源的快速传播和发展,对人们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育人理念也要时刻与时俱进,以时代的眼光来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资源。高科技随之被应用到现代教育的发展上,扩大了教学时空,改善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手段,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当前高校中广大学者都投入到网络信息资源的理论研究,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新模式。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缺失,使得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充分。比如,在课堂授课方面,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内容以教材、辅助材料为主,即使是利用网络,也只是将课堂上的内容搬上屏幕;又如,许多高校也致力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红色教育网站等内容,但是由于开发理念滞后,导致意识形态资源与人文知识资源的不均衡发展。[3]2.2.3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主体范围受限以及主体意识淡薄广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是指所有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人。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作为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只是承担了利用好编写好的教材来授课的任务,在教材的开发编写方面,都是由所谓具有渊博知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学者来完成。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被排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范围之外。此外,高校本身、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人员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主体,而他们没有认清自己的地位,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范围狭窄,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主体意识淡薄,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开发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教师主要通过教材给学生授课,甚至将教材作为授课的唯一依据,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挖掘其他先进的资源来支撑授课,将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的实际相结合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另外,学校作为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主要协调者,但由于领导意识淡薄,只注重了校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校外资源的存在,造成校内、外资源开发结构的失调。学生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学校以及教师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

3.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的学习工具,鉴于高校独立的科研研究和学习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掌握高校网络利用的最新动态,才能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整合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应是网络信息的专业型人才,因而,要对思想政教育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网络信息基础理论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提高计算机网络技能水平,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技能与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台结合在一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3.2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错综复杂,庸俗文化、色情文化、暴力文化等肆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环境必然面临冲击,因而必须加强监管力度,通过提高计算机技术手段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入与不良环境的影响,确保健康的思想在高校学生生活中的有效传播。

3.3挖掘校内外资源,促进资源整合

要挖掘培植校内资源,首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教学时候,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并不局限于教材内容,适当增加视频、材料的教学。[4]其次,要对教师资源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提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专业技能培训,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不能事不关己,要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再次,开发校内文化资源,每个学校的校史、校训、校园文化、校园名人等都是很好的现成资源。校外资源也要重点挖掘培植,例如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国外资源、网络资源等,都可以结合学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议新时期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6).

[2]杨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

[3]王刚。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涵的再认识[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高校教学资源 篇九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高校教学信息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对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视,能否对我国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建设,关系到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对我国当前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以希望对我国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益处。

关键词:高校; 网络教学资源; 管理; 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师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教师希望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课堂,更希望学生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网络数字图书馆,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关系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实施,成为高校办学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和建设成为目前高校极为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高校自身通过自建、购置或共享的方式所建立的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包括各类电子文本、网页、视频、音频等数字文件。从目前国内各高校所建立的网络教学资源内容来看,主要包含用于教学和素质教育的一些多媒体课件、网络题库、案例、资料、网络课程等资源,以及用于学科建设的一些专业素材资料、学科网站和实验教学平台等。而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各校自筹经费建立数据库,或者通过外购、自主研发的一些教学平台,以及部分有教育相关部门和国外相关机构所建立的共享教育资源。

二、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建立在长足的发展基础上,将其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进行建设和管理,它不单单是教学资源的收集和保存,而是涉及了数字资源内容的组织和规划、资源可循环性利用、实施技术的先进性和便捷性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目前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数字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内容相当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以及网络教学平台,但是由于许多资源都是以试题、教案、课件等形式简单的累积在一起,没有详细的进行分类和组织,让教师或学生很难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内容。而一些高校只是为了简单的扩充资源,购买大量的教学光盘进行复制和拷贝,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并没有重视资源的质量,使某些资源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积极性并不高,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教学制度引起的应试教育思想让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能力,很多数字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规范

许多高校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时,主要依靠学院相关部门的多人合作形式完成,在资源分类、资源引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来实施,导致资源分类不规范,种类划分不明确,内容宽泛无章,分类中有重叠的现象,不仅给教师和学生使用资源带来不便,更不利于对资源的分类管理和补充,给校园网络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以及实现共享和交流等都极不便利。

(三)网络教学资源管理不畅

就目前形势而言,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一般都是管理人员进行专门负责,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反馈系统,无法得到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也无法传达给资源管理者。因而,在网络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便一直得不到解决,长期使用过程中,便会积累出更多的问题,不仅阻碍了网络资源的优化和更新,更是打击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积极性,导致了资源浪费、整合困难的现象。

(四)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创新性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教学资源库中,多以电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素材资源、教材资源、文献资源等形式存在,没有具有校园特色性的资源库和网页,不仅不能够体现高校自身特色和校园文化,让网络资源显得枯燥、毫无新意。同时,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构建上,各高校主要以购置为主,缺乏让资源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动力,以及外购的资源也并不能与校园发展理念相吻合,在资源引进上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三、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必须建立在自主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统一的规范、规划和策略,积极引进资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一)对网络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利用

网络的开放性为教学资源的搜集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在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一些论文、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试题、软件等,学校资源建设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将这些资源进行下载、筛选、整合、优化、入库。在收集网络资料的同时,需要注意收集具有针对性、实时性和实用性的素材,不仅让校园网络教学资源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能够充实资源内容,解决现代化背景下教学资源匮乏的现象。而且许多教学资源是网络共享的,这类资料的收录可以为学校节约部分经费,提高办学的效益。

(二)自主开发教学资源

高校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自主开发是网络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学校可以利用原有的传统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并进行整合和分类,制作成适合于多媒体制作或网络教学使用的数字化资源;其次,学校可以利用教师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将各科教师所制作的网络课件、论文等教学资料收录、归类、整合成为网络共享资源,丰富教学资源的内容。同时组织专业队伍,按照学科的需要对一些散乱的素材和教学材料进行重组和设计,制作成适用于网络教学和学习的资源。这样不仅节约资金,而且人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可以将资源进行开发和循环利用,创造出新的资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

(三)加强共享资源的建设

各高校应该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实现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不仅能够节约建设成本,还能够促进高校之间的和谐友好发展。同时,在自身某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积极向拥有该类资源的学校进行交流和合作,开展资源共同建设的研讨会,优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增兵、李瑞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4)

[2] 朴成植、朱旭泽。论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

[3] 孙跃、刘文军。高校基层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3)

[4] 程聪。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思路[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