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优秀5篇)

《桂林山水》是由陈淼所作的一篇散文作品,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5篇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的写作思路。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一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

【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本文作者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总起全文,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作者抓住桂林的山奇、秀、险,水静、清、绿的特点,用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最后又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结束全文,首尾呼应。形象地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qing导入──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后,重点放在品读课文上。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中欣赏桂林山水秀美的景色,读中品位形象和生动的比喻。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增强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内容,我将本课设计为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无瑕的翡翠,奇峰罗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关键词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

根据本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特点的描写方式使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展现美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了“激qing导入──自主合作──美读自悟──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利用谈话、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设学习思路,小组合作学习,创新尝试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采用“以读为本,读中赏美”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美,在读中欣赏美。为了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我借助多媒体,挂图,录音机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感知激发,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感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别是“导入部分,新授部分和概括总结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qing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让学生边看边听我的配乐介绍: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并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这里不但山美水美,而且这里山水相间,在那里游览就像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美丽画卷。同学们,这样美丽的山水,你们想去了解它,欣赏它吗?

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是为了创设一个优美的情景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将学生极快地带入美如画的桂林山水中,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质疑、解疑的探索欲望。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并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作者的思路。此时,我伴着优美的古筝曲范读全文,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景色?并让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方法自己设计本节课的学习思路,给学生一个自我设计,自我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自主合作,美读自悟:

由于课文一、四自然段,二、三自然段文字结构相似,因此,我按“引──放”的步骤进行,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导学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生答后师板书。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⑵ 导学第二自然段:

自主能动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和保证,因而导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中激发创新的火花。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和录音机配乐播放漓江水的美丽景色,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展开想象,想一想,说一说漓江水有何特点?它与大海、西湖,家乡的黑龙江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自读自悟,设疑质疑。鼓励学生敢问,善问,积极参与,主动质疑,独立探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引导他们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这样,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品味到静、清、绿的漓江水独特的美,大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最后,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后,概括出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师板书)。精心指导学生朗读本段。通过优美的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知,从读中感悟,从读中培养语感,情不自禁地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让学生小结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渗透学法指导,通过方法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同样的学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三、四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⑴ 自学第三自然段时,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比较二、三自然段写法的异同,扮演导游谈桂林的山,先说出桂林山的特点,再板书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最后再画出桂林的山,使学生自主运用读、画、演等方式,表现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⑵ 自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读出陶醉的情感。这样,将传统的“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把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变成了一种个人需求和个人欲望。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完全文后,引导学生谈“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体会,想象山水相连是怎样的景象。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从感受中反过来寻找桂林的山、水等景物的特点,既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纵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2、看到美如画的桂林山水,你想做些什么表达对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呢?学生交流讨论,用一句话谈自己的感受,这样使情感得到升华。

3、自主作业(选做一题):

⑴ 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编写一份有关桂林山水美景的《手抄报》,并写一段话:《桂林山水,我想对你说》。

⑵ 学习本文的写法,选家乡的一处风景,想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可选用本文的句式和词语。

【书设计及说明】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此板书既体现了课文的结构特点,又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桂林山水:

总: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静、清、绿

分:

山:奇、秀、险

总: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 篇二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 篇三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魏兰英】

〖“快乐积累 立足运用”课题小结·培养自主积累的能力〗

自主积累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合作学习伙伴等,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积累的内容,在每一篇课文中,值得积累的内容很多,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文段,文章的思想内蕴,读文后的收获体会……均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什么就积累什么。

其次,引导学生选择积累的方法,教学中,积累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

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描写桂林山水优美的句子或文段,并引导学生摘抄文中的成语,引导学生熟记文中所引用的精辟的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还引导学生把桂林山水画下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积累能力。

〖“快乐积累 立足运用”课题小结·实践运用,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东西,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领会,并尽可能地运用,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如《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搜集查找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让学生当“小导游”写一段解说词,并向“游人”作解说,让学生当“诗人”吟诗赞美桂林山水……这不仅是学生再次语言积累的过程,更是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实践,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在学习中坚持实践运用与语言积累的有机结合,逐步养成自主积累的良好习惯。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南街第二小学 冯永珍】

〖朗读中丰富积累〗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中想象桂林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任阳中心小学 邓永春】

〖如何在课堂上张扬学生的个性〗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并通过相互启发,发现新的问题,激起自己课后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学完《桂林山水》后,我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为什么人们称“桂林山水甲天下”?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疑问吗?结果学生又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会形成桂林山水这样奇特的景观呢?”这个问题已经打破了教材的限-快回答§www.kuaihuida.com 制,打破了学科的限制。这堂课中,学生在自我反思、调控过程中,在对课文再发现的过程中,超越了课堂,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教师,进而超越了自我。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第二小学 宋雪梅】

〖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描写漓江的水抓住静、清、绿这三个特点,描写桂林的山抓住奇、秀、险这三个特点,分别把它们写得很具体,文章结构整齐。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描写方法,写一些其他的事物。如公园里的花真多啊,真香啊,真美啊;菜市场里的蔬菜真多啊,真鲜啊,真齐啊;妈妈的手真糙啊,真巧啊,真勤啊等。

【河北省安阳市曙光学校 申艳霞】

《桂林山水》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以宽阔的视角,敏锐地观察、优美的语言、精粹的笔法,抓住特点在寥寥数百字中写出了素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的风貌和神韵,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游览过桂林之后,不由得这样感慨“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堂上我们也跟随作者一同游览了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在充分感受领悟课文之后,我问同学们:“‘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作者的感受,那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游览桂林之后的感受,你会怎么说呢?”当时,我没有对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给予太大的期望,因为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同时包含自己的感受,对于刚入六年级的孩子还是很有难度的,这样问,只是为孩子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锤炼语言的机会。然而出乎我意料的事,我听到了这样句子:

秦泽华说:“桂林山水好,谁敢与争锋?”武欣欣说:“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游?”薛飞作对联一幅:“水,静请绿;山,奇秀险;横批,人间仙境。”张敏杰同学说:“桂林山水好,不来遗憾了。”武晓明同学说:“来到桂林山,胜似活神仙。”与同学们所写相比,我写的句子“心在文中走,神似天上游”却显得那么生涩与懂。

孩子们,好样的!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潮桥小学 吉寿昌】

〖精心设计指导学法培养能力详细内容〗

抓住思路,理解课文对思路较明显的课文,通过抓住文章思路的方法,去分析理解课文。

如《桂林山水》一课,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安排的:

1、审题,预测思路。出题后先提出桂林在地图上的位置,然后让学生思考:

⑴ 看了题目,你认为文章是写什么的?重点应该写什么?

⑵ 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以设置悬念。

2、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通过以下“练读”,理清文章脉络:

⑴ 哪几段分别写桂林的山和水?

⑵ 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⑶ 在段落结构上,本文有什么特点?给课文列思路图。

3、阅读分析,理解思路:

教师激qing朗读,学生自读体会。指名列思路图,全班评析。在评议中,渗入必要的词句和读写训练,并组织质疑。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篇四

【前言】

《桂林山水》一文是上海市编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用本)第七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来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背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热爱。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的定位是阅读突破,重视语言的积累。积累是创新的前提,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方法的积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学生的学习重点就放在阅读积累,通过阅读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感受桂林山水的景色美,赞扬祖国的山河美。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辅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读课文2、3两自然段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经典回放】

片断一:

师:让我们出发去荡舟漓江,观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吧!(边看录象边听老师朗读课文。)

(点评: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再说说你的感受。

生:(回味、交流)

师: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像走入仙境一般。

生:(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欣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节)

1`、再一次欣赏漓江的水(播放录象)

来到桂林,首先要游览的便是漓江。板书:水。瞧!这就是漓江,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

出示: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

2、自由读第二小节,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并说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略)。

师:是啊,既然漓江水如此之美,那让我们来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1)师范读生试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啊”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往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2)师生互为引读

a、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b、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3)男女生赛读

(点评: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

5、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片断二:

1、师:刚才我们用“先看录象,再读课文找特点,然后品词品句看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最后有感情地诵读”的方法学习了漓江的水。(板书:看——读——品——诵)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让我们还是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三节。

(点评: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因此这第3自然段就采用先扶后放,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习习惯是教学的责任,教会方法才是教学的真谛,本节就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2、看录象

3、小组学习

4、交流

5、各种形式读,读出美感

(1)指导朗读

师: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说说怎样读才能读出桂林山“奇、秀、险”的感受来?

生: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师:说得真有道理,就请你先试试。

生:……

师:你读得真棒!不过,这里有一个地方你读错了,“险”后面的“啊”字要变调,读“na”。请大家都像她一样有感情地读读看。

(2)自由读

(3)指名读,点评

(4)同桌互读(互相引读或个别读,形式不拘)

(点评: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数,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6、配乐齐读第三节,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片断三: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荡舟漓江,欣赏了桂林的山水。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回味桂林的美景。

(点评: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师: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令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色,由衷发出感慨,出示《桂林山水歌》,自由诵读

(点评:通篇的多次朗读已经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种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语言、教师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言语。)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桂林山水》,基本上就是在琅琅的书声中度过的,初步作了一下统计,学生各种形式的读篇的次数为:13 次,读句就更多了。整堂课教师范读,学生学读随处可见,自由读、师生互为引读、男女生赛读、配乐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等,这么多的次数,可以想见占用了多长的时间。我舍得花大量时间这样反复地读,学生却越读越有兴味,其中是有道理的。首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句子结构特点突出,有层迭,有气势,读起来琅琅上口。课文的大多数句子极富描述性,很容易激发想象,产生内心视象,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容易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加上句子情感丰富而明显,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因此,学生百读不厌。我正是根据课文内容的语言特色,设计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总思路。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如果舍弃了读,而去分析,讲解,问答,则不但糟踏了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面且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在读的同时,教师随着读的内容,对一些关键词语或内容进行点拔,往往是三言两语,极其简单明快。这种点拨与贯穿全课的读相得益彰,是本课例的鲜明特点。

教师在本节课用了多媒体参与,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美。整节课中,媒体的应用比较合乎课堂教学情景。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 篇五

《桂林山水》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河山无限的热爱。

一、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赏读、美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感受桂林山水景色的优美。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钻研文本,在读中积累,读中运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努力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及思维发展特点,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①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美。②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③在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游玩。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和人们对桂林山水由衷的赞叹。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

课件出示:桂林风光的画面,伴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使学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想学,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内在动力,这样创设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既然我们对桂林山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请你们自由朗读全文,读后思考: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总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阅读是一项个性化的活动,语文教学中要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抓住主干,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1)我们已经初步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那么桂林山水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一,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桂林水的美)思考二,作者是按怎样的层次向我们介绍漓江水的?齐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先用大海和西湖的水与漓江水作比较,然后描述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

(2)画出描述漓江水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①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静清绿)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漓江的水真静呀,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漓江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联想)

(三组句子,每组的后半句,从感觉、视觉、联想三个方面,分别补充说明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程度,给人的印象深刻、鲜明。)

(3)这一段,既然是对漓江水的静、清、绿的描述,那么,作者为什么在本段开头先写大海和西湖的水呢?

[引导学生把这一段与有无第一句做对比朗读,体会用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来衬托漓江的水,更能突出漓江水具有独特的关。]

(4)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后再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真”对增强赞美感情的作用,体会排比句式的气势和所表达的情感。)

4.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1)读了这段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二段的?

(2)小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

一读课文知整体(这段话写的内容);二读课文分层次(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三读课文抓特点(水的静、清、绿);四读课文学方法(比喻、排比,衬托与补充描述)。

5.合作学习,交流品读

(1)根据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小组学习后汇报:①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③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自学完第三自然段后,我适时地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桂林的山”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画面展示来引导学生感受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在此段的教学中,我则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充分体现了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层次间的停顿,突出“真”的重音,体会排比句式的贯通气势,表达欣赏、赞美的感情。]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使之进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之中。

这一环节我先伴着优美的音乐范读课文,读后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最想说的一句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由学生自主、探究地分析出文章的结构:总、分、总。从总的概括“桂林山水甲天下”,到分别说出这山、这水怎样完美地形成天下奇美之画,自然引出文章最后一段,让学生用语言描绘这幅美丽的画卷。

6.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设计了几道拓展练习:

(1)关于读的: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和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2)关于写的:沙澧河是全市人民的母亲河、生命河,保护好、开发好沙澧河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市人民要把它建设成独具滨河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休闲长廊。仿照二、三段的写法,来具体地描写一下我们家乡的沙澧河。可以写现在的景色,也可以想象开发好以后的美景。

[学而能动,懂而会用。此环节的设置就是要在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从“懂”走向“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5篇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