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忽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语文情趣的培养,还要让学生懂得一篇文章的“情”在哪里,“趣”在何处。于永正老师教学的《翠鸟》一课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分享的翠鸟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优秀4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翠鸟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一
师:今天我们要上的是哪一课啊?
生:翠鸟。
师:这篇课文你读了几遍?
生:五遍。
生:十遍。
生:六七遍。
师:都很自觉地学习呢!下面就看于老师写课题。咦?这个“翠”字怎么写啊?提笔忘字了,谁能提醒一个于老师?“翠”字怎么写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生:“翠”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
生:不带钩的。
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羽毛”的“羽”字下面不带钩的。请小朋友抬起头来,看于老师写,并且一边提起手来跟着于老师把课题写一写。
师:既然已经预习了,问一个问题:“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啊?拿起书,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哪儿可以看出“翠”是什么颜色。
生:是绿色的。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读句子。
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橄榄是绿色的,所以“翠”就是绿色的。
师:噢,有理,那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呢?
生: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师:既然“翠”是绿色的,那为什么不叫“绿鸟”,而要叫“翠鸟”呢?
生:因为叫绿鸟声音不好听,叫翠鸟好听。
师:叫翠鸟声音就好听,叫绿鸟声音就不好听?这可不一定。
生:因为翠鸟外形美,音节动人
师:是啊,同学们在读课文时,一定注意过有个词叫青山绿水,那颜色就可以叫重峦叠翠。有一种竹子,叫翠竹。为什么要用上这个“翠”字呢?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生:翠就是很亮。
师:这个翠字不仅表示绿色,颜色亮一点,而且还表示很可爱,好听。这就是汉字的一个特点,它不光表明一种意思,还是一种心情的表达。叫翠鸟多可爱啊,让我们把课题再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预习的这么好了,不知道课文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为了把课文读得更有把握,给我们大家,包括听课的老师一个惊喜,我们还是再练习一遍吧,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生自由读全文。
师:我认真看了同学们的表情,听了同学们的声音,从你们的表情和声音,我看出来了,你们把这篇文章读熟了,而且还很喜欢读。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我来叫一个不举手,不敢看我的。(指着一位没举手的说)你来,你为什么不举手啊?
生:我怕读不好。
师:哦,怕读不好?怕不怕我?
生:怕。
师:来,看我一眼,睁大眼睛,使劲地看!(全班学生大笑,该生抬头看了一眼于老师)还怕不怕?
生:怕。
师:还怕?噢,我明白了,不是怕我,也不是怕同学,而是怕读不好。真读不好没关系啊,大家都会帮助你的,敢不敢试试?
生:敢。
师:大声点。
生:敢!(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师:好!自发地鼓掌了,真好!请你读。
生读,但是读不好。
师:噢,还真有些害怕呀,坐下读,好吗?你坐下来读,应该能读好一点的!
学生坐下读了一句。
师:坐下读,果然好多了,大家再给他一点掌声(掌声),好,继续读。
生读毕。
师:嗯!真不错!读错的句子也改过来了。(学生再次鼓掌)
师:谁还想来读读这个句子?这回请个举手的。一女生读。
师:嗯!真好!声音好听,又读得流利,表情也很好,可惜大家看不见。从她的读中,可以看出她喜欢这一节。谁还愿意读读这一节?超过她?一男生读。
师:啊,你读得太好了!一个比一个好啊!我都不敢读了。(生发出惊讶地感叹)真不敢读了,谁还敢来读?(全班学生纷纷举手)一男生读。
师:你读得太好了,表情比声音更好!你把对翠鸟的喜爱都放在脸上了,真好!现在让我们都把对翠鸟的喜爱放在脸上,读!只要我们把这一段读好了,记住了,以后你写小动物就有办法了。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再接着往下读?
一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刚读了第二句时):我觉得你把这个翠鸟停得太重了,能不能再轻一点?来!大家都来试一试。生各自读。
师(指着刚才那个女生):好,你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不错,这个“清脆”读得比刚才好多了!
谁再来读读?
(指名多人读,分别表扬):不错,轻多了。
更轻了。
还有更轻一点的吗?
……
师:真轻啊,(指着一个读得最轻的学生问)你为什么把这个轻轻读得这么轻啊?为什么不重重地停呢?
生:因为如果重重地停,哪还有小鱼儿敢来呀?
师:哦,原来是怕惊跑小鱼儿呀!好!谁接着往下读?
一学生读不好。
师:没关系,再来。(还是没读好),没关系,一遍读不好,还有第二遍,第三遍,再读不好,还有第四遍,要是第四遍还是读不好,还有第五遍呢!
生再读,终于读好了。
师(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比较长,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两遍。
师:接着往下读,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
学生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师:好,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一学生读,读了第一二句时
师:这个“刚刚”读得真好啊,再读一遍。(生再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请你继续读。
生继续读。
师:这两句读得更有味道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再指名读。
师:啊呀,水波还在荡漾呢!我听他们这么读,我心里也痒痒的,我也想读。师范读。生热烈鼓掌!
师:尽管我读得有错误,但是同学们还是了我掌声,我真是高兴啊!
同学们,上课,就要多读,多听,多想。同学们,听我说,这一段写得非常好,如果你把这一段读熟了,记住了,以后你写小动物的动作就有办法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老师不时发出表示赞许的惊叹。
师:谁接着往下读?(生举手踊跃)这个机会给谁呢?
请了一个还没读过的,读。
师:请你坐下,暂时坐下。我刚才听了他的读,我觉得那不是老渔翁,那是个小渔娃呢。(学生笑)谁能把老渔翁的年纪读出来?
学生练习读。
师:谁来试试?我还是把这个机会给他吧。(指刚才那位学生)
学生读。
师:啊呀,一眨眼的功夫,小渔娃就五十多岁了呢。(生笑)
谁还能把老渔翁读得更老一些?(指名一女生读)我们来看一看,女同学能不能把这个老渔翁读得老一些。
生读。
师:听她读,几岁了?
生:六十。
师:嗬!长了十岁了。谁还能读?(学生纷纷说我能读,有些说:我能读一百,我能读一百)
师:好!你们三人读(指三个说能读出一百岁的学生说)
三人一齐读。其余学生还想读。
师:别再读了,再读下去,我们就不用读小学了,全都去上老年大学了呀。(生笑)还是请你再往下读。(请刚才读这一段的学生)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啊!读得真有味道啊!(学生纷纷表示还想再读)同学们,请安静,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在听别人读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请你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你读得太有味道了。(指刚才的学生)
师:读了课文,特别是第一三自然段,我想,今后要是让你写小动物,你一定是有办法写好的。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三自然段,轻轻地读,把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读吧。
学生各自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
师:累不累?要不要休息?
生:不累。不休息。
师:听课的老师们要不要休息?
学生笑:要!
师:好,那我们就先休息五分钟,下课最重要的一件事别忘了。下课!
翠鸟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篇二
师:翠绿色,翠鸟身上大部分羽毛,尤其是背部的羽毛是翠绿色的,是以绿色为主的,所以我们叫它——(老师手指黑板上的标题)。
生(齐):翠鸟。
师:哎,是的,这是根据它颜色特点来决定的。人们根据它的生活习性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谁知道?(老师走向一位男生)你知道吗?后面那位男孩子,它还叫什么名,翠鸟还叫什么?
生(男):它还叫“钓鱼郎”。
师:恩,有人叫它“钓鱼郎”。还有吗?喔,都知道它叫“钓鱼郎”,也有人把它叫做“叼鱼郎”。哎,看到这个名字,听到这个名字,你猜一猜翠鸟有什么特点?
生(齐):它吃鱼。
师:你说。
生(女1):它爱吃鱼。
师:还有谁有补充?你说,大声说。(老师走向一位女生)
生(女2):它……它,它捕鱼的技巧很高超。
师:喔,捕鱼的技巧高超。叼鱼郎,叼鱼郎,顾名思义,捕鱼的技能高超,技能高超啊得动作敏捷,你看这个“叼”字啊,特别形象,“叼”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左边是什么?
生(齐):口。
师:“口”与什么有关?
生(齐):嘴。
师:右边呢?
生(齐):刁。
师:右边“刁”是表示它读音的,是不是?我们来想象一下右边这个“刁”字,像不像一张侧向的嘴,口里叼着东西的样子呀?像不像?
生?(齐):像。
师:横折钩想象成一张侧向的嘴,那这一提是什么?
生(齐):鱼。
师:嘴里叼着的,嘴里叼着小鱼呢!这个名字是抓住它什么来写的?来命名的呀?
生(男):捕鱼的特点。
师:对,抓住它善于捕鱼的这个特点来写的。你看,给动物起名字的时候,要让名字形象,让人容易记忆,就可以抓 颜色 特点,抓 生活习性 特点,抓 动作 特点来命名,是不是啊?
生(齐):对。
师:如果我们要介绍一个动物啊,也可以抓住特点来介绍,课文对翠鸟的介绍是抓住哪两个方面的特点来介绍的呢?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先自由的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翠鸟的?明白学习任务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好,同学们自由读。
生:(自由读渐变成齐读)
师:边读边想黑板上的问题。
生(齐):(读完全文。)
师:大家都喜欢齐心协力的把课文读完,其实自由读有自由读的好处,我想快一点就快一点,想慢一点就慢一点。以后可以尝试着按照自己的速度来读。那么,黑板上的这个问题你解决了吗?
生(部分):解决了。
师: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翠鸟的特点,一个方面是?
生(女1):翠鸟的外形。
师:喔,是哪一个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
生(女1):是第一自然段。
师:喔,第一自然段是介绍翠鸟外形的特点。(板书——外形)还有一个方面,是哪个方面来介绍翠鸟的?你说。
生(女2):翠鸟叼鱼的方面。
师:叼鱼方面是——概括一下,用两个字概括是翠鸟的什么?抓鱼着重抓住翠鸟的什么来介绍?
生(女2):捕鱼。
师:捕鱼的什么?你说。
生(女3):是捕鱼的动作。
师:你们同不同意她的说法?有一个同学不同意,你说。
生(女4):我觉得是捕鱼的速度。
师:速度它也是动作呀,对不对?动作速度快呀,是不是啊?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抓住翠鸟捕鱼的动作来写的,是哪两个自然段,哪两个自然段?
生(部分):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师:第几自然段?
生(女):第二、第三自然段。
师:哦,第一自然段介绍外形,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介绍的是翠鸟的?
生(齐):捕鱼的。
师:捕鱼的什么?
生(齐):动作。
师:动作快,速度也快。好,同学们,课文其实有五个自然段啊,第四和第五自然段在写什么呢?你们说第一自然段是写外形,第二、三自然段是写捕鱼的动作,那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作者在写什么呀?你说。
生(女):作者在写他们想捉一只翠鸟饲养。
师:他们捉了吗?
生(女):没有,因为他们经过了老渔翁的劝说。
师:喔,没有捉翠鸟在翠鸟飞来的时候呀 他们?
生(女):他们让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师:他们喜爱翠鸟吗?
生(齐):喜欢。
师:那还是在着重表达自己对翠鸟的——
生:喜爱。
师:在介绍翠鸟外形特点、动作特点以后,表达自己对翠鸟的喜爱。同学们呀,读一篇课文,我们要能够迅速理清课文的脉络,并用准确的词语来概括;介绍一种事物呢,也要从不同的方面、特点来进行介绍。作者对翠鸟外形的介绍呀,就非常的有条理,来,我们一起看看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一起读读吧,好吗?
生(齐):好。
翠鸟教学实录 篇三
教学实录:
翠鸟
课前活动:
好,咱们来唱首歌吧?好爱唱歌的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很好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好听的声音。你们听:出示鸟的音乐,你听到了什么?(鸟叫声)
师:感觉怎么样?
生:好听
师:是呀,鸟叫声就是这样,听了后就不紧张了,是呀,正因为这样,很多人都喜欢画鸟,花鸟。你们看:
出示鸟的有关诗句: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生齐读
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鸟?
生:
师:让我们一同走进美妙的鸟的世界,好吗?来,我们,上课
师:鸟是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生活在水边的鸟。(教师板画)它喜欢停在湖边的桅杆上,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常常见它才飞起,一会就轻轻的登开桅杆。这就是----翠鸟。
师:究竟是什么鸟,我们去书中了解。
出示要求——读书提示
1、 自学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 读通课文。
生:读课文。
师:读书很认真,检测读书效果,如果你能读准字音,说明效果不错。
出示:萎杆、橄榄色、腹部、赤褐色、尽管、
师:“尽”还有一个读音,jin,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生:尽力
出示词语:蹬开、荡漾、饲养
师:注意“饲养”的“饲”的声调是四声
继续出示词语:渔翁、陡峭、白描
师:自读这些词,提醒自己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出示词语
师:把词语带到课文中去,读准字音,读第一自然段,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
生:读课文
师:有不懂的词语吗?我有不理解的词语,什么叫“小巧”?
生读课文
师:说明翠鸟长得又小又漂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小巧玲珑的东西吗?
生:我见过麻雀
生:我见过陶瓷罐
师:哪个组的同学愿意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读课文。
师:声音有点小,没关系,我请后面的同学来读。
生读
师:有不懂得词语吗?
生:疾飞。
师:有没有同学帮忙解决这个的词语?
生:就是飞快地飞。
师:爱贴着水面疾飞。
生:我不知道什么是“微波”。
师::“微”是什么意思?“波”是什么意思?
生:“微”就是细小的意思。“波”的意思就是波浪。
师: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生:细小的波浪。
师:你看多聪明呀,把两个字的意思连起来,你自己就明白了。
生:鸣声清脆,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鸣声清脆
师:自己就读懂了
生:
师:谁愿意读读第三自然段,自信的孩子你来吧
生:读。
师:助人为乐的孩子,愿意帮助他一起读吗?
生:读。
师:谢谢你们,合作学习更加快乐。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荡漾”是什么意思?
师:孩子你们划过船吗?
生:划过,水面丢下去一个石子,一个一个小圈圈,
师用板画演示
师:水波还在荡漾,水波还在荡漾,水波还在荡漾
师:最后一段,请你和同桌来读。你来当孩子,你来当老渔翁。
生:读。
师:我觉得你像娃娃,不像老渔翁,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生:读。
师:这段话有没有不明白的词语,都读明白了,看来读书是理解词语的最好办法。真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刚才我们读明白了吗?快速浏览课文,看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生:先写先写翠鸟的长相,叫声。
师:这是你的看法。你有什么看法?
生:先写鸟的长相、叫声、最后写翠鸟的家。
师:还说了,他是怎么飞的?这位同学说他是怎么捕鱼的?最后一段你们还发现了它的家。
师:课文就是从外形、动作、住处介绍了翠鸟,还要走近它,了解它。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眼睛看,用心读,用脑子想,你知道了什么?默读,开始。
生:读。
师:一起来聊一聊,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颜色非常鲜艳。
师:他快掉下来了。
生:小爪子紧紧。
师:稍微抓紧了
生:读:“紧紧……”紧紧……
师:这样一只翠鸟的形象就立在我们面前,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
师:颜色非常鲜艳,这就是翠鸟的美丽所在,你们试着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翠鸟的美丽。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试试?
生: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翠鸟,但是颜色还不是很清楚
生:读。
师:这样颜色就鲜艳多了(出示图片)
师:找个同学再来读一读。
生读(饱含感情)
师:这颜色多美,多让人喜爱啊,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接着,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了它小巧玲珑,
师:板书,小巧玲珑,从哪体现的,一起读
生:读。
师:谁能把它的长相再凸现一下。
生:读。
师:你来。
生:读。
师:看着图读,翠鸟喜欢站在桅杆上,它的颜色——
生:读。
师:背上的羽毛
生:读。
师:它——
生灵活的眼睛下面
师:翠鸟的样子都在你们的脑子里了,大家读得动人,作者写得精彩。请看——
师:就像一首诗一样,你能添上吗?
生:读课文句子。
师:谁来评价一下头巾?这可是最美的地方
生:读课文句子。
师:谁能为它披上外衣?
生:读课文句子
师:最后一句,你来。
齐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这篇课文写的这么好,因为他用心思写了。你有什么发现?
生:写了它的身体部位——头上,背上,腹部。
师:有序地展示了,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现在来看一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都是比喻句。
师: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有人类的感觉。
师:如果我这样说,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哪个更好?
(生读课文句子)
师:哪个更美?把它写成了小姑娘,多神气呀,说明作者喜欢翠鸟就像喜欢孩子,喜欢朋友,把你们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学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通过文字想象了翠鸟,现在我们看着翠鸟,你能把课文的文字背下来吗?给你一分钟试一试。
学生自由背诵。
师:好,咱们一起来试一试,翠鸟喜欢……
(生齐背)
师:孩子们世界上有90 多种翠鸟,让我们欣赏一下他们的风采。
出示翠鸟图片。
师:你有什么发现?喜欢哪一只,就观察哪一只,向大家说说它的样子。
学生观察。
师:来,你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喜欢第二只鸟,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桅杆上……
师:你喜欢哪一只。
生:我也喜欢这一只,一双蓝色的小爪子,头上的羽毛……
师:你很有创意,还喜欢哪一只?
生:喜欢第二行的第一只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略)
师:还有说的吗?
生:它头上戴着银白色的帽子……身上是黄色的
师:就像一个绅士
师:你还喜欢哪一个
生:描述就像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师:孩子们,世界上这么多翠鸟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叼鱼郎。想知道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吗?下课过后,同学们查资料,找找吧!
下课!
翠鸟教学实录 篇四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鸟儿”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是一篇学生乐学、愿学的好文章。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北方平原地区,这里水少,绝大多数同学对翠鸟感觉很陌生,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事物的能力,在语言表达、概括等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我想,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翠鸟填色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
师:你们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1:我喜欢燕子,因为它是益鸟,能捉害虫。
生2:我喜欢大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板书课题)
生齐读:翠鸟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生1:是从翠鸟的外形,眼睛介绍的。
生2:是从翠鸟的外形,家和它捕鱼的动作介绍的。
生3:是从外形、动作、家介绍的。
……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课文就是从外形、动作、家介绍翠鸟的,教师借机板书。同学们最想了解它的哪一特点?
生1:外形
生2:外形
生3:动作
生4:外形
……
师:我们遵从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先来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请同学们自读翠鸟的外形部分,交流你的收获。
生1:我知道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2:我知道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生3:我知道了它小巧玲珑。一双灵活透亮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长又尖的嘴。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把翠鸟的外形特点都说了出来。谁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它的外形?(同学们积极发言)
生1: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生2:它小巧玲珑。
教师板书: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师:这样一只小鸟真是太美丽了!让我们齐读这一段去感受它的美丽。
(齐读课文)
师:面对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1:翠鸟,你太美丽了!
生2:翠鸟,我太喜欢你了!
生3:翠鸟,你的羽毛太美了!
……
师:同学们就通过自己的朗读去展示自己对翠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学生兴趣高涨,自由朗读)
生1:我觉得xx读出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生2:我觉得xx读的“又长又尖”很好。
……
师:通过同学们的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翠鸟的可爱和美丽,如果能画出来,我想效果会更好。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翠鸟填色卡”给翠鸟填充颜色,小组内合作完成,看那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选出完成的最快最好的小组)
师:你们涂的最好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们小组内实行了分工,有的涂嘴,有的涂爪子,有的拿彩笔,有的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为这一小组鼓掌,同时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我们明白,只有实行分工合作,才能做的最快最好。
师:同学们涂的好,作者写的也好,作者能把翠鸟写的这样美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默读思考。
(默读思考,班内交流。)
生1:我觉得是翠鸟本身美。
生2:这里面有个比喻句。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除此之外,作者在描写的时候还注意了一定的顺序,同学们找一找看一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1:头、背、腹。
生2:先总后分,因为先说了颜色鲜艳,后又分着介绍了头、背、腹的颜色。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看来,我们在进行描写的时候,只要能按一定的顺序,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我想也可以写得很好。课下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写一个描写动物外形的片断。
三、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师:翠鸟不仅外形美丽,而且它还是捕鱼能手,这与它的动作有密切的关系。自读课文2、3自然段,划出能体现翠鸟动作特点的词、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生1:只有那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能看出翠鸟的速度快。因为当翠鸟已经飞远了的时候,原来停的苇杆还在那儿摇晃,水波还在那儿荡漾呢。
生2:像箭一样飞过去。因为箭的速度很快。
生3: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的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出翠鸟的眼睛很锐利。
……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棒!那就试着把你的分析和体会读出来。
(学生热情高涨,自由朗读。)
生1:我觉得xx 同学把“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读得快一些,很到位,说明了翠鸟捉鱼的速度很迅速。
生2:我觉得xx 同学应把“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再慢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快。
……
师:是呀。同学们的朗读水平真是太高了,我觉得一些同学的朗读已经超过老师了。我会向你们学习的。
四、拓展延伸,飞扬个性。
师:翠鸟这么可爱,这么美丽,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可以吗?
生齐答:不行。
师:为什么?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
师: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应该要保护鸟,同时也应该让更多 的人保护鸟类,你们有哪些保护鸟类的好方法吗?
生1:不捉鸟
生2:在有鸟的地方立一个牌子,写上“保护鸟儿,人人有责”
生3:不破坏鸟窝,不掏鸟蛋。
……
师: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鸟儿努力吧!
教后反思: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三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入手,通过读一读感知课文,画一画直观展现,写一写拓展运用的方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和观察理解课文,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教师合理的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你们有哪些保护鸟类的好方法”,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鸟类的意识,实现了对文本知识的拓展和升华。本节课在时间的合理分配上还应作一定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