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数学教育教学精选4篇

当你真正登上三尺讲台时,才能知道当老师的艰辛;作为实习班主任,更是体会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道路的指引者的不易。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4篇数学教育教学,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数学教育的写作思路。

数学教育 篇一

2.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建设述要 孙晓天,SUN Xiao-tian

3.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 朱哲,宋乃庆,ZHU Zhe,SONG Nai-qing

4.民族数学及其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章勤琼,张维忠,ZHANG Qin-qiong,ZHANG Wei-zhong

5.从"年度焦点"看NCTM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张晓贵,ZHANG Xiao-gui

6.从七桥问题看图论的本原思想与文化内涵 黄晓学,苗正科,HUANG Xiao-xue,MIAO Zheng-ke

7.使用否定属性策略的问题提出 汪晓勤,柳笛,WANG Xiao-qin,LIU Di

8.高一学生数学倾听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张定强,杨红,ZHANG Ding-qiang,YANG Hong

9.从符号学的视角分析学生解排列组合题的错误 黄兴丰,李士锜,HUANG Xing-feng,LI Shi-qi

10.广西贺州市土瑶族与汉族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调查与比较分析 黎智鹏,汤服成,LI Zhi-peng,TANG Fu-cheng

11.数学高考复习效率的调查与分析 王富英,柏丽霞,WANG Fu-ying,BAI Li-xia

12.新课程改革对黎族和汉族学生情感与态度影响的研究 王奋平,陈颖树,WANG Fen-ping,CHEN Ying-shu

13.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皮磊,PI Lei

14.学业不良生与学优生估算能力对比研究 张云仙,ZHANG Yun-xian

15.关于历史相似性理论的讨论 赵瑶瑶,张小明,ZHAO Yao-yao,ZHANG Xiao-ming

16.数学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及其开发 张红,ZHANG Hong

17.论教育意义下数学命题的真理严格性问题 娄国久,郑庆全,LOU Guo-jiu,ZHENG Qing-quan

18.数学探究课题研究 龙开奋,LONG Kai-fen

19.从历史角度讲大学数学 陈跃,CHEN Yue

20.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研究 云连英,YUN Lian-ying

21.用学术研究推动《高等数学》教学课题的开展 赵临龙,杜贵春,王昭海,汪义瑞,谢克藻,ZHAO Lin-long,DU Gui-chun,WANG Zhao-hai,WANG Yi-rui,XIE Ke-zao

22.对荷兰现实数学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思考 孙名符,马艳,SUN Ming-fu,MA Yan

23.《数学教育概论》与国内外同类教材比较评介 王黎辉,WANG Li-hui

24.系统观视野下的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 徐兆洋,吕传汉,XU Zhao-yang,LV Chuan-han

25.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分析 沈超,SHEN Chao

26.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层次分析 尚晓青,SHANG Xiao-qing

27.用几何画板辅助数学分析教学的策略研究 刘秀梅,LIU Xiu-mei

1.中学数学课堂师生话语权的量化研究——基于LPS项目课堂录像资料 曹一鸣,王玉蕾,王立东,CAO Yi-ming,WANG Yu-lei,WANG Li-dong

2.试论数学教育意义下的"生长" 葛军,GE Jun

3.论数学表征系统 王兄,WANG Xiong

4.数学教学走向对话 胡典顺,何晓娜,赵军,HU Dian-shun,HE Xiao-na,ZHAO Jun

5.论波利亚的元认知思想 徐伯华,朱凤琴,XU Bo-hua,ZHU Feng-qin

6.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与思考 王新民,王富英,王亚雄,WANG Xin-min,WANG Fu-ying,WANG Ya-xiong

7.教育形态数学文化的研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郑强,邱忠华,杨鹏,ZHENG Qiang,QIU Zhong-hua,YANG Peng

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研究阶段性评述 骆洪才,昌国良,范凌,LUO Hong-cai,CHANG Guo-liang,FAN Ling

9.加强数学教育的数学文化品味 费罗曼,胡誉满,FEI Luo-man,HU Yu-man

10.中国在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黄荣金,李业平,HUANG Rong-jin,LI Ye-ping

11.函数概念知识结构的测量方法 武锡环,杨会生,宋宏伟,WU Xi-huan,YANG Hui-sheng,SONG Hong-wei

12.关于数学教育实习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兼谈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与教法改革 李孝诚,李伯春,LI Xiao-cheng,LI Bo-chun

13.建构主义教学与长方形面积问题表征 辛自强,张梅,XIN Zi-qiang,ZHANG Mei

14.关于教师方程概念观的研究 沈晓芳,王晓辉,SHEN Xiao-fang,WANG Xiao-hui

15.中学生数学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熊建华,XIONG Jian-hua

16.用向量法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的教学效果研究 陈雪梅,李士锜,程海奎,CHEN Xue-mei,LI Shi-qi,CHENG Hai-kui

17.关于苏州市初一和初二学生数学阅读理解水平的现状调查和困难分析 潘静茜,吴颖康,PAN Jing-qian,WU Ying-kang

18."奥数"存废之思 游安军,YOU An-jun

19.也谈高师数学专业的双语教学 叶立军,陈晓玮,YE Li-jun,CHEN Xiao-wei

20.高师校本课程《高中数学选修课专题研究》的开发与实验 项昭,吴可,戴琳琳,赵京波,崔新华,XIANG Zhao,WU Ke,DAI Lin-lin,ZHAO Jing-bo,CUI Xin-hua

21.数值计算与数学建模结合教学的实践 韩旭里,HAN Xu-li

22.实验与教学相结合改革高等数学教育模式 郭迎春,GUO Ying-chun

23.大学数学课文化点缺失与重构 娄亚敏,LOU Ya-min

24.PDS学校与高师数学系教育实习模式探微 杨渭清,YANG Wei-qing

25.国内外关于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综述与启示 燕学敏,华国栋,YAN Xue-min,HUA Guo-dong

26.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整合的比较研究——以数学1为例 袁智强,YUAN Zhi-qiang

27.对初中数学新教材实施调查结论的思考及建议 龚运勤,GONG Yun-qin

28.数学教师新课程适应问题与对策 黄梅,龙武安,HUANG Mei,LONG Wu-an

29.品味初中数学教材的插图文化 陈翠花,周志鹏,CHEN Cui-hua,ZHOU Zhi-peng

30.小学生数学焦虑的成因与对策 罗玉华,LUO Yu-hua

1.关于"现实数学"和"数学现实" 张奠宙,林永伟,ZHANG Dian-zhou,LIN Yong-wei

2.从数学美感的产生看数学美教学 杨泽忠,YANG Ze-zhong

3.中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评价再探 夏小刚,汪秉彝,吕传汉,XIA Xiao-gang,WANG Bing-yi,LV Chuan-han

4.从函数单调性的实无限谈起——学生对数学概念中隐含的无限的认识研究 张伟平,ZHANG Wei-ping

5.在解题中学解题——单墫教授解题思想评介 李祎,LI Yi

6.数学探究教学中异化现象探析 潘小明,PAN Xiao-ming

7.数学教育研究需要实践——钟善基教授访谈录 代钦,王晓霞,DAI Qin,WANG Xiao-xia

8.面向数学教育改革的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培养的试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问题提出的实施为例 陈丽敏,陈琦,李林波,Verschaffel.Lieven,杨宝忠,CHEN Li-min,CHEN Qi,LI Lin-bo,Verschaffel.Lieven,YANG Bao-zhong

9.初中生数学认识信念的SEM研究 周莹,唐剑岚,黄国稳,ZHOU Ying,TANG Jian-lan,HUANG Guo-wen

10.华东四省一市部分高中生数学学习效能的研究 陈陆巧,温横选,温暖,蒋维轩,丘丽珠,周希杰,CHEN Lu-qiao,WEN Heng-xuan,WEN Nuan,JIANG Wei-xuan,QIU Li-zhu,ZHOU Xi-jie

11.不同计算能力儿童早期加减法策略运用差异的比较研究 刘颂,许晓晖,LIU Song,XU Xiao-hui

12.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及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焦彩珍,JIAO Cai-zhen

13.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童莉,TONG Li

14.基于"教学用问题"的"新手-熟手-专家"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对比研究 郭桂华,宋晓平,GUO Gui-hua,SONG Xiao-ping

15.数学素质教育评价的理性思考——兼作"素质教育与数学考试"争鸣之回音 石循忠,郑正亚,SHI Xun-zhong,ZHENG Zheng-ya

16.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戎松魁,黄崇龙,RONG Song-kui,HUANG Chong-long

17.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适用性和科学性的几点思考 张永超,ZHANG Yong-chao

18.《数值分析》课程教学的新认识及改革实践 万中,韩旭里,WAN Zhong,HAN Xu-li

19.大学数学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脱节问题与衔接研究 潘建辉,PAN Jian-hui

20.《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张雄,陈焕斌,黄云鹏,ZHANG Xiong,CHEN Huan-bin,HUANG Yun-peng

21.中德两国标准中的"数学能力"比较研究 苏洪雨,徐斌艳,SU Hong-yu,XU Bin-yan

22.美国对近代中国数学教育的帮助与影响及启示 李伟军,LI Wei-jun

23.从"为教学设计学习"到"为学习设计教学"——对"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的改进和反思 罗强,LUO Qiang

24.科学发展观与数学教育——GH数学教育方式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洪双义,杨之,HONG Shuang-yi,YANG Zhi

25.试论数学教学"过程化"及课件设计的"序" 张桂芳,ZHANG Gui-fang

26.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若干问题 王立冬,袁学刚,刘延涛,WANG Li-dong,YUAN Xue-gang,LIU Yan-tao

27.网络环境下高师数学教学内容组织和实施策略 刘秀梅,LIU Xiu-mei

1.傅种孙——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先驱 张英伯,ZHAGN Ying-bo

2.关于数学教育若干问题与现象的忧与思——兼论数学教育的学科建设 黄秦安,HUANG Qin-an

3.中国近现代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观研究 徐乃楠,王宪昌,XU Nai-nan,WANG Xian-chang

4.建构思维及其培养 王继成,WANG Ji-cheng

5.从道家思想看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刘茂全,LIU Mao-quan

6.从编码记忆看数学课堂教学 曹二磊,CAO Er-lei

7.国际数学成就比较和教材评价 吴仲和,WU Zhong-he

8.国外关于数学学习中多元外在表征的研究述评 唐剑岚,TANG Jian-lan

9.构建有效促进数学理解的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吴绍兵,李广修,赵丽宏,WU Shao-bing,LI Guang-xiu,ZHAO Li-hong

10.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与实践探索 张定强,赵宏渊,杨红,ZHANG Ding-qiang,ZHAO Hong-yuan,YANG Hong

11.怀化市初中数学新教材实施现状的调查 龚运勤,GONG Yun-qin

12.小学四~六年级学生数学元认知监控学习策略培养的研究 汤服成,梁宇,TANG Fu-cheng,LIANG yu

13.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第六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纪要

14.哈尔滨市私立中学学生数学成就动机调查研究 鲍曼,张红伟,郭慧莹,马丽丽,BAO Man,ZHANG Hong-wei,GUO Hui-ying,MA Li-li

15.数学教师教法选择与学生反应的差异性实验研究 吴跃忠,王雅春,WU Yue-zhong,WANG Ya-chun

16.中学生数学学习选择能力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 张文宇,范文贵,张守波,ZHANG Wen-yu,FAN Wen-gui,ZHANG Shou-bo

17.新课程标准下广东地区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刘喆,LIU Zhe

18.数学测验中的不变分数 杜文久,DU Wen-jiu

19.教育战争与数学教育的出路 何小亚,HE Xian-ya

数学教育 篇二

第一,分析数学概念的发生过程。当我们在了解某个数学概念的时候,可以先对数学史有一个掌握。如:对数的概念,在人类认识上,还没有对其有一个认识,随着物品的不断增多,有了数的概念,也能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记录。后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了对等分问题进行表示,出现了分数,也为后期的小数提供更大条件。同时,为了在这种发展意义上表现相反含义,产生了负数。基于数学史的掌握,我们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认识到数学是基于生产和实际发展的,在逐渐演变下,其过程更漫长。但是,在当前发展下,还需要对其创造与完善,保证能获得更完善的数学体系。第二,对定理、推理以及应用过程进行分析。当对《勾股定理》知识学习的时候,也会了解到一些数学史。我国在古代已经对勾股定理进行应用。在西方国家,毕达哥拉斯也对其提出,对勾股定理做出验证。如:演绎了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千百年来,很多学者对其都进行了验证,也表明勾股定理具备的实用性。后期,经过相关的收集和整理,发现能证明勾股定理知识的方法为500多种。第三,对历史名题的分析。名题在数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反复训练和验证,能获得一定目标。在数学史中,其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真实的,符合现代的实际发展需求。在历史上,很多数学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期间,都渗透了他们的思想,也展现出数学教育的作用。比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欧拉将七桥看做一个布局,并将其转化为图形。该问题实际上是比较抽象的,当利用数学方法对其解决后,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也方便对知识的理解。第四,对数学史中的数学悖论进行分析。悖论涵盖数理、哲学以及逻辑学等,其存在的论点较多。悖论能使人们对其产生认识,其涵盖更多真理。因为我们在高中学习中,思想认识还存在较大限制,经常会产生错误认知,所以,能广泛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当对数学研究期间,数学悖论基于一定规范,无法对其矛盾进行解决,可以在新的规范中对其解决。数学悖论也能促进数学的丰富性,维护数学的进步和发展,我们也能对其产生更为科学认知,以保证各个理论的完善性。数学史上,其存在的数学危机表现为三个方面。当我们更详细的掌握其发展背景、具体过程以及数学成果的时候,将产生重要影响,也能我们的数学发展提供有效动力。第五,分析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我们认识数学内容和数学知识的体现,也能对数学方法进行概括,是基于数学规律形成的理性认识。同时,在数学思想下的数学方法为一种具体化形式,其具备的本质是相同的,其差异化也需要基于不同角度对其分析。在日常的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对数学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保证我们认识到数学的本质,也能分析其存在的数学思想。在整体上,主要为归纳法和类比法。对于归纳法,其能对我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也能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精神。当学习三角形内角、定理的时候,我们可以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并利用量角器对其测量,分析其关系。所以说,在数学史中,直接使用的信息很多,根据相关内容进行规划,能满足教学发展需要。

2间接融入数学史

将历史因素作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利用历史进行启发,该方法为教学法。是基于对数学史的融入,基于严格的历史方法和演绎方法之间来实现的。其具备的主要思想为,当我们具备足够的学习动机后,根据我们的心理特征对其讲授。不仅要引导我们认识到问题的解决需要,也要基于新的知识,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上对其完善。当利用发生教学法对一个概念进行讲解的时候,我们需要全方位的掌握主题历史,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保证在学习中能基于从简到难的原则分析问题。发生教学法的使用,是将数学史作为依据,重点分析概念、思想与其发生期间的动机,与当前的新课程标准一致。新课程标准指出,需要为我们创建合理的教学情景,并基于对问题的思考,为其设计出数学认识过程,保证我们在逐渐学习中丰富自身的学习资源。发生教学法的应用,渗透了丰富的数学史,也能根据问题过程,按照一定原则为其创建合理情景。

3总结

基于分析可以发现,在我们学习数学知识期间,对数学史充分应用,能对其获得更多兴趣,也能有效参与到数学教育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

[1]张阳开。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应用现状探析——“第五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讨会”之回音[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02):95-98.

[2]李星云。论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03):137-140.

数学教育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数学;文化教育;解决对策

文化教育也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标准中同样对数学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文化教育缺乏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们很少会展开数学文化教育。

一、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现状

高中数学文化教育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育中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都曾深入研究过数学发展史和数学文化,但是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却并没有把自己所学到的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主要是因为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高中学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高考,数学教师直接跳过了一些高考不会考查的内容。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展开更多数学知识的传授,但却对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学生仅仅把数学作为高考的敲门砖,他们并不了解数学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学习数学知识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影响。数学文化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兴趣,从长期来看,这是不利于高中数学教育的顺利高效开展的。

二、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1.教学目标导致数学文化教育被忽视

数学文化教育应该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将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大部分教师对数学文化教育并不重视,在讲解到文化教育环节时往往一带而过,并不会展开精心设计和深入教学。教师们未能认识到文化教育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最终导致数学文化教育被忽视。

2.教师在课堂中占据课堂核心地位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教学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并不关心学生的需要,教师认为学生们只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学习过程就能够取得好成绩,他们会传授给学生大量的解题方法,并安排学生反复练习习题。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只是掌握了外在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在短时间内对学生提升成绩是有帮助的,但却人为地制造了学生发展的瓶颈。

3.教学评价体系过于陈旧

现行的高中数学评价体系非常简单,教师会设置不同难度和不同题型的数学考卷对学生进行考查,最终的评价方式就是学生的分数,教师只看到学生成绩的变化,却看不到学生内在思想的变化。教学评价从未发生过改变,陈旧的教学评价体系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最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内容。数学评价体系应该包含更多内容,特别是数学文化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价值取向等进行考核,保证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学习实现全方位发展。

三、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的解决对策

1.教师转变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

在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数学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文化教育。教师应该顺应这一要求转变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数学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和逐步渗透,教师要坚持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使得数学文化教育真正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一部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将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既不能忽略文化教育,也不能够急于求成,并根据教学目标捋顺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中的各项内容。

2.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丰富高中数学教育

在过去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仅仅讲授各种数学知识,例如基础概念、解题方法、易考知识点等等,这些教学内容已经使学生陷入麻木状态,数学课堂如同一潭死水。数学文化教育可以使数学教育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的来源及发展,通过数学历史、数学人物和数学思想教育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通过数学文化教育促进数学知识的传授,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来辅助数学文化讲解。

3.改变评价策略,注重文化考查

在现行的高中数学评价体系中,主要考查内容都与数学知识有关,基本没有涉及数学文化的考核。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改变评价策略,在评价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文化评价内容,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考查,通过评价策略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思路的转变,使得学生对数学拥有更多兴趣,并积极学习伟大数学家的数学精神,勇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去获取更多数学知识,改变过去成绩定高低的评价方式,这对于后进学生转换也是非常有利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文化教育的缺失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路,采取有效对策应对并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数学文化教育。

【参考资料】

[1]秦瑜。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J].知识经济,2015(24):137+139.

[2]王建磐,汪晓勤,洪燕君。中、法、美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20):28-32+55.

数学教育 篇四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有人对百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和大学数学系研究生进行过这样的调查,当你接触到数学这个概念时,你把数学想象成什么?通过调查,结果显示,76%的人想到的是计算、公式、法则、证明;20%的人想到的是烦、枯燥、没意思、成绩不及格;4%的人回答是使人聪明、有趣、有用。该调查虽涉及面不广,但很有代表性,数学教师如此认识数学,数学教育中正确的方向值得怀疑。

在新经济时代的数学教育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发展的数学观。数学应该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天文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数学,数学也是经济学,建筑学,会计学的工具等等。数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起越来越的作用。当今时代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数学对社会的贡献已从间接服务转变到直接干预,也就是说,数学的社会功能已从为其他学科提供工具,发展到直接创造价值的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数学的本质将必然会赋予更为完美的涵义。

二、新经济时代数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1.在数学课程方面

数学基础教育课程从教学内容上,要逐步增加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矩阵变换、数学文化、优选法与试验设计、风险与决策和视图与投影等内容;从教学方式方面,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改变那种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要方法的教学模式,努力创设一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领域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意识,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2.在时展方面

在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教育全球化。就目前而言,教育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源共享”,一国教育体系的预设功能已经可以部分借助于其他国家的相关资源来实现,包括资金、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等等,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已经从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并且在高等教育中依赖性逐步增加的“全球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三、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经济问题的现实意义

1.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经济问题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经济生活中,这样就可以为他们了解生活中简单的经济问题提供平台。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探索中感受经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唯其如此,学生才会更愿意接近数学,学习数学。才会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此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们的数学教育才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2.学以致用

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数学知识应用于银行业务,如储蓄、贷款、货币兑换等,例如:比较一笔款每年转存一次比一次存五年所得利息相差多少,则更能从容对待住房贷款、助学贷款问题;会比较等额还贷,差额还贷,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还贷方式,进一步处理好银行业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数学知识也正能涉及坐车、坐船、坐飞机的保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问题等。此外,数学知识还可应用于广告、有奖销售、、折旧和税利率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小到水果买卖问题,大到大型企业运营。都需要考虑如何使成本最小、利润最大。还可以把数学知识作为预测的武器应用于市场经济中,分析商品在市场运行中的供求关系。避免盲目性。此外,在国民经济中的供求的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积累、消费、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等有许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还有证券市场中的股票、基金等。这就是我们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经济问题的意义所在。

四、新经济时代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经济问题的教学途径

1.数学建模理论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迫切要求数学教育作出反映。如何把非数学问题抽取成数学问题,数学建模应运而生,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做数学”达到学数学的目的。此外,计算机迅速发展,为重视建模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数学模型大多是以一些实际问题中归纳出来的模型。但是进行教材整理以后,用简洁地定义,定理的方式加以叙述,往往掩盖了这些模型的实际背景,就比较重要、数学中容易运用的经济问题模型作简单论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如移动公司有两种本地通话计费方式,第一种方式为无月租、本地通话费0.3元/分,第二种方式为月租费5元,本地通话费0.2元/分。问:对于本地通话,如何选择手机计费方式?这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经济问题,但可以通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设通话时间为X分,所需费用为Y元,第一种通话方式可表示为:Y=0.3X.(X≥0);第二种通话方式可表示为:Y=5+0.2X(X≥0)。通过建立如上数学模型,把简单的经济问题渗透到数学课堂中,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解决经济问题

“课题学习”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课题学习”的设置,不是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课题学习”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课题学习”体现为:第一阶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第二阶段以“综合运用”为主题,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运用”的要求;第三阶段则以“课题学习”为主题,强调了以“课题”为标志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3.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经济问题

所谓数学课外活动,一般是指国家教委颁布的现行教学计划以外,不受数学教学大纲限制的,在数学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参加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数学教学活动。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在课外活动时,选取一些生活中简单的经济问题,结合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如:教育储蓄的利息、商品打折问题、会员卡购买问题、手机资费问题等。

总之,在新经济时代的数学教育中,渗透经济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学以致用,服务于现实生活,而且有利于资源节约,社会和谐发展。基于数学教学中研究经济问题意义重大,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经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志林:知识经济社会对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1).

[3]魏悦姿:树立信息经济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新理念[J].商场现代化,2005(4).

[4]徐卫卫:浅论新经济时代的高等数学教育[J].职业时空,2007(1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这4篇数学教育教学是来自于快回答的数学教育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