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夜莺的歌声》语文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对于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8篇《夜莺的歌声》语文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一

《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 勇敢、机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一、激趣导入

课前放《小兵张嘎》主题曲。

说起小兵“张嘎”,孩子们都不会陌生。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他擅游泳,能爬树,会摔跤,爱咬人。是个小机灵鬼儿,专门捉弄小日本。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结交一位小嘎子同时代的小英雄。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是怎么理解它的呢?

生:一个化名夜莺的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

二、检查预习提纲

1、(师:孩子们就像一棵棵充满生命里的小树,现在就让我们直起腰板,接受早晨温暖的阳光,接受知识的养料吧!)

师: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了解到了什么。

看预习提纲交流。(小组交流)

集体汇报

生1:我知道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进攻苏联。苏联人民保卫国家的战争。

生2:我知道课文分了四部分。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每一部分讲了什么?

生3: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了四部分。

第一段讲了小夜莺引诱敌人

第二段讲了小夜莺给游击队送情报

第三段讲了游击队消灭敌人

第四段讲了小夜莺再次引诱敌人

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总结板书:

诱敌上钩

巧送情报

痛歼敌人

重迎战斗

3、通过预习,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

生1:我看到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

生2:我看到一个自信的小夜莺。

生3:我看到一个临危不惧的小夜莺

师:你们给了小夜莺这么多的夸赞,看来你们也和小夜莺一样聪明能干!

这四部分中,你最欣赏这里其中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第三部分,因为打德国鬼子打得痛快。

(师:好,待会儿,我们就痛痛快快地打鬼子。)

生2:我最喜欢第二部分,因为小夜莺很勇敢,机智。

师:大家觉得哪一部分最能表现小夜莺的勇敢、机智?(板书:机智勇敢)

生答:第一部分(诱敌上钩)

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第一部分,来到1941年,来到苏联那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一部分,用“~~~”划出描写小孩子机智勇敢的句子,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写,你有什么感受?开始!

三、解决问题

(一)(诱敌上钩)

1、小组合作,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语句,看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了小夜莺?并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生:外貌、语言、动作

汇报交流:(师提示:因为这篇课文很长,所以在读有关句子的时候,说出是哪一页的哪一段。以便让其他同学很快的找到。)

生1:75页的13段:“林子里就剩你一个人吗?”“怎么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我感受到小夜莺答非所问,让敌人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生2:小夜莺其实在骂敌人呢!

师:对。我们来看看小夜莺与德军的对话部分。属于(语言描写)你觉得那些语句最精彩,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是小夜莺在敌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小夜莺答非所问,让敌人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这句话就是“一语双关”,指坏东西很多。暗指敌人。同学们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和这句话一样,表达了两个意思?

生1:75页15段: “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生2:我看出敌人像野兽一样凶残。

师:为什么要把敌人比做野兽?是啊,走进沉寂的小村庄,透过弥漫的硝烟,我们看到:

(出示小黑板:)

原本美丽的房子,此时(变成黑色的瓦砾);

原本苍翠的树木,此时(变成焦木);

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此时(家破人亡)。

生齐答。

谁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一下这悲惨的景象?

生:一片废墟、背井离乡、家破人亡……

师小结: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灾难。正因为有了对敌人的恨,才有对祖国的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小夜莺,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

生1:“怎么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房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小夜莺也是在德国鬼子。

生2:“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我看出小夜莺故意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师:因为在俄语中,游击队的发音和蘑菇的发音很相似。孩子答非所问,自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2、同学们刚才非常透彻的分析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精彩对话,了解了小夜莺的目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们的对话。

4、指导朗读:你觉得小夜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天真、机智、稚气)

德国军官用什么语气来读?(凶狠,残暴)

(1)同桌互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5、我们回顾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对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语言)在他们的周旋中,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夜莺的表现吗?

板书(机智勇敢 )

(二)巧送情报

师:由于孩子很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是一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解除了对小夜莺的怀疑,并让他带路。在路上,小夜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小黑板出示:

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

1、这段话是对小夜莺的描写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唱、叫、一甩一甩、打、弯、拾、踢。

指生上台圈画。

3、读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

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在敌人看来是随意的哼唱,但是对小夜莺和游击队员来说,却隐含着深刻的含义呢。

生:小夜莺在给游击队员送情报呢!

师:谁能具体的说一下,小夜莺是怎样送情报,送了怎样的情报呢?

生:学夜莺唱是报告有多少鬼子,学杜鹃叫是报告有几挺机关枪。

师:看来,小夜莺是个老游击队员了。

(三)痛歼敌人

1、师:小夜莺在敌人面前的这场演出可说是酣畅淋漓,全无破绽,难怪敌人会乖乖地跟着他走进了游击队员的埋伏圈,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踏上的其实是黄泉之路。那导演了这一切的小夜莺做了什么呢?

生:“夜莺兴致勃勃地唱着、想着,突然一声口哨响,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

师:从这里,你见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

“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结合全文,有没有和这句话相呼应的语句?

生:“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 小夜莺钻进树林,不容易被发现,

师:这就是一种保护色,属于什么描写?(外貌)

( “穿着绿上衣,和树叶差不多的颜色”小夜莺得以顺利的脱险。)

2、小夜莺真是了不起,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又安全地保护了自己,由于小夜莺成功地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游击队员才进行一场痛快淋漓的战斗,谁来读一读游击队员歼灭的军的痛快场面?

指名读: “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一时充满了树林。”

师:谁能用几个成语来描述一下这痛快的场面?

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贵神速……

师:这真是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呀!

3、师:游击队员在小夜莺的帮助下,很快就把敌人消灭了,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当游击队员又和小夜莺见面时,他们会和小夜莺说些什么?

指生答。

(四)重迎战斗(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师:由于小夜莺和游击队员的出色配合,德国兵被消灭了。那小夜莺到哪去了呢?他在那做什么?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生:小夜莺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是为了用歌声吸引新的德国兵,执行新的任务,与文章的开头相照应。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文章的最后一段,前后都出现了夜莺的歌声。

师小结: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小结

1、师:是呀,小夜莺凭着他的机智和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把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引进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小夜莺这样做呢?

生:爱国

师:热爱祖国(板书)

2、情感升华

师:小夜莺正是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恨,怀着对祖国的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可是,可敬可爱的苏联小英雄小夜莺,还是在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此时,你又想对这个穿着绿上衣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呢?

生1:真是太可惜了!

生2:小夜莺,我们永远忘不了你!

为了纪念小夜莺,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补充完板书:

诱敌上钩 巧伪装

巧送情报 斥恶狼

痛歼敌人 心舒畅

重迎战斗 歌嘹亮

勇敢机灵 小夜莺

爱国精神 永传扬

师生齐诵。

小结: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夜莺的歌声本质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啊!(板书:和平)

四、总结提高布置自主作业

多可爱的小男孩、多了不起的小英雄呀!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有很多和小夜莺一样的小英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小英雄,看看有关他的英勇事迹的书或电影,并向同学推荐和介绍。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耷、潘、岔”等3个生字,会写“莺、掏”等7个生字。能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凝神、寂静、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4、进行概括课文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认识夜莺。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语文课,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生:顺师的手势齐读课题,夜莺的歌声。

师:大家知道夜莺吗?

生:知道!

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1:夜莺是一种羽毛呈灰褐色的鸟,它的叫声极为动听。

生2:夜莺的音域很宽,连人类的歌唱家都羡慕不已。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们都预习了,看图片,这就是夜莺,我们来听一听的它的 声音,谁能一个词性形容它的的歌声,(婉转)我们课题中所说的夜莺指的是这种鸟吗?

生:不是。

师:那指的是谁呢?

生:一个苏联的小男孩,会学夜莺的叫声,是一个小英雄。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苏联的小英雄——夜莺,

二、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都预习了什么?

进入高年级以后,我给我们班同学归纳了预习的方法,你们看看如果认为好,以后也可这样预习: (师出示幻灯片)

生:读一读 了解主要内容。

拼一拼不认识的字。

查一查不懂的词,作者及背景资料。

写一写不会写的字。

再读读想每节写什么试着理清层次。

试一试回答课后问题。

画一画画出好词佳句。

问一问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师:共八步

师:这节课是我们学习新课文的第一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目标呢?

生:了解文章大意,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层次。

师:也就是这八个步骤中的前六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一部分同学老师还要要求你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师:老师要抽查本课的一部分生字词,拿出练习本,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来写。

第一个词语:模范,注意圆唇音,开火车读一读,说一说它的另外一个音,

生:模样;

师:第二个词语:分岔,什么意思?说不清楚的还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解释,比如说你可以用图画来表示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道路等出现分支的地方。

师:第三个词语:老师说这个词的意思,同学们写出这是哪一个词,毁坏,消灭(毁灭)。这个词比较

简单,意思中已经包含了词语中的两个字了。第四个词与上一个要求一样,低着头,情绪低落的样子(垂头丧气)。你是怎么理解垂头丧气的?

生:垂头是指低着头,丧气是指沮丧的样子。垂头丧气就是低着头,神情沮丧的样子。

师:把一个词语分解成若干个词素来理解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同学们看看黑板有没有写错的字?刚才老师注意看了这位同学写字的过程,其中有一个老师很担心的字的笔顺他都写对了,很值得表扬,师指导写“毁”的笔顺。其他的同学同桌交换过来看看有没有写错的。有错的怎么办?

生:下课后监督改正。

师:字写得不错,词语理解得也很好,通过抽查能看出大家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预习,咱们学习课文还需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你们查了吗?谁来汇报一下?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侵略苏联,苏联人民反抗敌人的侵略,保卫自己的祖国。

师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发起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全民皆兵,抵抗侵略,就像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一样,小夜莺就是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个英雄人物。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师:资料查得很详细,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很好,老师有个问题,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回答的,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生:故事发生在一场战斗结束后的一个小村庄旁边的树林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夜莺、游击队员和德国兵。

师:从大家争先恐后的小手中老师就知道大家一定读了好多遍课文,是吗?说说你读了几遍?你呢?最多的读了几遍?真好,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读课文的情况,你知道我要检查什么吗?

生:老师要检查我们把课文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是不是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

师:好,老师再给大家一遍读课文的时间,然后检查。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标好序号了吗?我们先来读1~19自然段,这部分老师找三个同学来读(板书1~19)。指第一名同学读1~3自然段。在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耷拉”,这个“耷”字是本课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大家读一遍,你知道“耷拉”是什么意思吗?

生:耷拉是下垂的意思。

师:第二名同学读4~11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读感情强烈的或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句子。第三名同学读15~19自然段。每4~19自然段的对话比较多,老师想跟大家配合着分角色来读一下,好吗? 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合作愉快!现在同学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德国兵发现了夜莺,并让他带路。

师:“发现”是指夜莺想隐藏自己的身份,不想让敌人看到,但是被看到了,夜莺是想隐藏自己的身份吗?

生1:不是。

生2:这部分主要写了夜莺故意暴露身份,引起德国兵注意,并为他们带路。

师:接下来我们读第20~34自然段,这回老师改变策略了,在同学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随时叫停,所以你要凝神地听,看看哪位同学的注意力最集中。

随机解释“凝神”的意思。读后再想想你能象刚才那样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陆续有同学举手后,老师鼓励发言,已经有两名同学举手了,五名了,十多名了,好,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生1:夜莺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并向游击队员传递了情报。

师:怎么传递的?

生2:用歌声传递的。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好不好?好在哪?

生3:很巧妙。

生4:夜莺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并向游击队员巧妙地传递情报。

师:35自然段,男同学读文我们一起思考段意。

生: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

师:36~37自然段齐读,想这部分又写了什么?

生: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四、指导概括,总结方法。

师:课文读完了,老师不但检查了你读文是否正确流利,而且进一步检查了对词语的理解,知道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看板书)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文章分为了四个大部分(板书:一、二、三、四)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指板书),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写事的文章都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像这样篇幅比较长的也可以叫做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故事情节最曲折,矛盾最突出的部分)、结尾。

像这样写事的文章我们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再加上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试着按照老师教你的方法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概括。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次战斗刚刚结束后,在一个村庄旁边的小树林里,小夜莺故意暴露身份给敌人,并为他们带路,把敌人带进了游击队员的包围圈,然后用歌声巧妙地为游击队员传递了情报,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夜莺又重新投入到了新的战斗。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以后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这样概括出来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完整又简练。

五、提升认识,总结小标题。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本节课的目标完成了没有?

生:完成了。

师: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扫清了字词障碍,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且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看大家的表现这么棒,老师想在这节课的最后提一个更高的要求,你们想挑战吗?

生:想!

师:这一单元的课文比较长,你能把这篇课文的四个部分也概括出小标题吗?

生:能。

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

生:诱敌上钩。

师:概括小标题时要抓信这部分中最重要的内容,选择最恰到好处的词语来概括,这样的小标题才更有具有准确性。第二部分呢?

生:巧传情报。

师:第三部分怎么概括?

生:痛歼敌人。

师: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又该怎么用词呢?

生:重新战斗。

师:缺少一点夜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盼望参加新的战斗,盼望消灭新的敌人,做好了准备,可以用哪个字来形容呢?

生:重迎战斗。

师:太棒了!

六、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师:有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有许多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扫除了字词障碍,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还为每个部分分别加了小标题,同学们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吗?(生质疑)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走近夜莺这个小英雄来学习他的勇敢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教案 篇三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

(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表演。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1o  空k#ng  塞s1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布置作业

1.造句 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蘑、鬼、呻、吟、宛”8个生字,会写“削、喂、哨、挺、斯”等14个生字,懂得“呻吟、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难点:

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2、教师抄出课文生词及重点句(或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录音,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鸟儿的叫声好听么?(学生自由发言)

放夜莺歌声的录音,师:听听,这是什么鸟儿的声音?(板书:夜莺)

2、师小结导入:

夜莺的歌声多美啊!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补充课题)

3、质疑过渡: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写的内容不是介绍夜莺这种鸟儿,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

预习探究

二、学生自主读文

要求:读准确、流畅,标出自然段,想想故事主要写什么。

合作交流

三、检查自学,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2、小组内轮流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正音,并交流共同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4、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么?能不能分别用个词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5、默读课文,看看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

6、交流归纳: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设计意图:本课篇幅较长,适宜学生分组交流,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快地抓住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句子,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作业四、合作读文,交流感悟

1、师: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和同桌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分角色读文,划精彩句子。

3、课堂交流自己认为精彩的(分角色读课文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小夜莺的人物特点)

1、抄写本课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破题提问,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小孩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2、质疑过渡:

小“夜莺”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读课文。

品读体验

二、深入读文,感悟体会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找出文

中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分别出示三处写夜莺歌声的段落,随机指导感悟:

出示:

⑴第2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①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②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勇敢。)

③仔细读小孩和军官的对话,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孩在和敌人巧妙周旋?指名两学生分角色读这段对话,再交流体会。

(抓住“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快活的蓝眼睛”、“学杜鹃叫”、“夜莺到是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地回答”、“野兽来了”、“很有信心地回答”等词句,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孩子与敌人巧妙地周旋:表面装傻,实际言语讽刺敌人、迷惑敌人相信他。)

设计意图:研究性阅读提倡抓住课文的主旨,针对教学目标做小课题研读。这里就以课题为切入点,抓住“夜莺的歌声”来帮助学生以简驭繁、高屋建瓯地把握文章主旨。随着阅读过程的动态生成,教师应在把握主线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研读课文,体会词句,从学生的交流中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归纳,从而体会人物品质。

④这部分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孩的机智,在与军官巧妙地周旋?

(同以上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第一部分最后5个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意思。)

⑵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①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传递情报)

②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③同桌一起读第二部分课文。

⑶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①你读懂了什么?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②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

设计意图:课文重点在于对“夜莺的歌声”的理解,因此教学时不需要逐段分析,抓住三处“夜莺的歌声”作发散点,以点带面,才能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挖掘文字内在来体会人物品质。

3、从小孩的言行,你能想到什么词来赞扬他吗?(机智、勇敢。)

拓展延伸

三、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到了什么?

2、你想对文中的“小夜莺”说点什么吗?动笔写一写。

(对小夜莺说句什么,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所以要突出。)

四、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写体会。

2、课后小练笔。

【板书设计】

巧周旋

机智 传情报

13、夜莺的歌声(婉转)

勇敢 灭敌人

站岗哨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

2. 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了解“一语双关”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品读小夜莺的语言、动作描写,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他的机智勇敢;引导学生揣摩小夜莺的心理活动来感受他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张嘎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夜莺的歌声》,上节课我们集中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大家能不能经得住老师的考验,来!请看大屏幕。(抢读)

二、巩固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

沉寂 灌木 耷拉 木屑 尘埃 轻蔑 滚动

球果 宛转 毁灭 兴致勃勃 断断续续 垂头丧气

杂草丛生 聚精会神 以防万一 不慌不忙

三、学习《夜莺的歌声》

1、速读课文。

2、合作交流:

夜莺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提示:

1、小孩回答德国兵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2带路时小孩有哪些言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游击队员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生生互评。

生生赛读、分角色读。

四。、精读,表情感。

1、面对凶恶的敌人,孩子却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读了这些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机智 勇敢 热爱祖国

2、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

四、拓展学习

多可爱的小男孩、多了不起的小英雄呀!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有很多和小夜莺一样的小英雄,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

抽生汇报。

五、放视频

看!今天有一位小英雄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就是------张嘎。

1、播放张嘎智斗敌人的视频。

2、小练笔

孩子们!刚刚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张嘎?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运用今天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张嘎小英雄的形象。

六、推荐读物

在战争年代里,有许多的人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希望同学们牢记小英雄的形象,发扬小英雄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两本好看的书——《鸡毛信》《小兵张嘎》,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小英雄的故事。

小学五年级《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六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ao 空kong 塞sa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1、在古今中外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流血,开动脑筋,千方百计的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不信,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夜莺的歌声》。

2、齐读课题,交流预习中了解的情况。(适时介绍时代背景: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

3、围绕课题质疑。(估计会有:夜莺是什么?夜莺的歌声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以“夜莺的歌声”为题?为什么称这个小孩子为夜莺?……鼓励学生将这些问题写到黑板上)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写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布置作业

1.造句 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简析】

《夜莺的歌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战争年代发生的事了解甚少,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更是不曾体会。因此对学生进行珍爱和平的教育很有必要。况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心灵受到一次震撼,经受一次洗礼。从而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珍爱和平、追求和平。

【设计理念】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进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的学习,学生将采取读、思、析、悟相结合,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中主人公的人物品质,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人物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资料,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描述一下。

2、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只勇敢的小夜莺的歌声。

3、出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⑴ 文章是不是在写夜莺这种鸟的叫声?为什么要说是“歌声”呢?

⑵ “夜莺的歌声”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文:

⑴ 请大家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读顺句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多读几遍,遇到自己读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在书上做上记号。

⑵ 指名分部分朗读,注意正音。重点朗读难懂的句子。

2、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问题?交流读后收获:

⑴ 本文讲了一个叫夜莺的小男孩的故事。

⑵ 故事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⑶ 小男孩学夜莺叫,叫的太像了,像唱歌一样,所以叫夜莺的歌声。

⑷ 小男孩用夜莺的叫声向游击队员传递信息,游击队员消灭了这批德国鬼子。这是一曲胜利的赞歌,所以课题叫夜莺的歌声。

⑸ 我觉得文中的小夜莺很机智、很勇敢、很爱国。……

3、对于学生初步感知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比如:苏联的卫国战争。也可由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

三、析读领悟,体会品质

1、过渡:

同学们读得很仔细,而且还能弄明白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现在你们面前一定浮现出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那么,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具体的语句中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

2、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3、研读重点句子:

⑴ 要求: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⑵ 形式:

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4、出示以下句子,重点交流、讨论:

⑴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⑵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⑶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⑷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⑸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⑹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5、交流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

6、交流第⑹句时,引导学生认识这句话和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首尾呼应,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

7、指导朗读: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些句子,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朗读时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也可边读边做动作。

四、角色朗读,情感升华

1、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2、过渡:

同学们越来越觉得小夜莺机智、勇敢,而敌人是那么的狡猾、阴险。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情感进一步升华。

【板书设计】

吸引敌人

夜莺的歌声  迷惑敌人  (机智、勇敢、爱国)

传递信息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愿意听吗?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是怎么理解它的呢?(一个化名夜莺的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检查预习

1.指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把一群德寇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报送有关敌人情报的?你从中体会出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抓住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夜莺是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仇恨敌人。沉着冷静的孩子。

(1)夜莺会用白桦皮做成口哨,会学夜莺和杜鹃叫。

“他坐在离德国兵很近很近的地方”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2)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4)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5)“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6)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

(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7)“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8)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3.此时,你最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四)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围绕大家共同提出的主旨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以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读中理解,理解中感情朗读,读思交融。学习首尾照应写法。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8篇《夜莺的歌声》语文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