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给学校建议书【优秀9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接触并使用建议书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建议书时要分条列出建议的具体内容。建议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快回答整理了9篇给学校建议书,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我对学校建议10条简短。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一

【关键词】中专(中职)美术、教育、方法、策略,改变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全面,中职学校里美术教育逐渐开始被重视,美术的作用首先是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学习美术,可以丰富与美术相关的知识;其次学习美术还能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但是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不同于大学和高职,因而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适当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更加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策略,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刻理解美术教育的核心观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辅助,双管齐下进行美育教育。

一、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学校的特点: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全国范围内的职业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化,这样的情况是我们所期盼的,可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

我们知道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有其自身特点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同时他们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激情;其次学校层面上虽然国家在不断强调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院校我行我素,只顾眼前,非常不合理的占用美术课的时间,在美术课上要求学生学习其他的知识,这种鼠目寸光的做法对学生以及学校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这样的现实因素无形中加大了中职院校美术课的难度。

二、当前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现状:

21世纪的社会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而不只是单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职业院校必须改变这种不合理教育现状,进行理性的规划。

职业院校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及课堂具体的教育方法是比较单一的,缺乏组织性和灵动性。当前的教育现状依然是学生被动的在学习:即传授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底下听。虽然老师在上课之前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利用相关的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收到的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具体表现如下:

a.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教师在课上单纯的机械的理论体系的讲解忽略了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很难产生共鸣。

b.课程安排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与时代脱轨。有饽于职业教育的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念。

三、针对实际现状,提出建议,合理优化教学策略。

1、针对师资水平不足的问题

目前担任中职院校美术课程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结构混乱,大致可分为两种:(1)其他学科教师兼课:这些教师大部分是非美术专业毕业,因学校的师资不齐,转而在校内兼课,严重缺乏专业美术知识和功底。因此不能系统而全面的开展美术教学;(2)单纯史论或者专业技法类毕业生当教师授课:这部分教师虽然有较深厚理论和专业知识,但是他们的教学是单方面的,不能适应国家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并且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现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专业而系统的美术知识也要有丰富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够较好地把自己所知转为学生所用。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他们来到职业学校学习,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纯理论性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实践能力。因此,在中职院校开展美术课程应该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不单开展理论欣赏教学,还应开展基础性的绘画实践教学。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针对学校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

大多数职业院校紧跟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校园内开设美术课程,但同时相关的硬件还不完备,缺乏开展美术课程所需的专用教室和专业设备。美术教学成果不单单靠教师的讲授,而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结果,因此,一间美术专用教室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和学生不仅能够在言语上进行沟通,还能在动手实践方面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4、针对校内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

中职院校美术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与课堂,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活动辅助教学。例如在校内开展美术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联合地方政府和社区开展美术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弥补校园内有限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将美术融于学生的生活。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二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途径;问题;对策

高校在成立之初,就担负起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科学研究(提高生产力)的责任。近代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21条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

一、我国目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主要途径

由于高校的地理位置和隶属关系,必然决定了高校要为地方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做出贡献。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高校与当地的政府、企业也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需要高校科研成果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高校的科技成果需要通过企业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政府通过宏观规划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提供相关平台和政策,造福于民。我国目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只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委托式合作模式

这个模式也是目前高校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即企业委托高校进行产品研发、校企联合开发、科技成果转让、专利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专业技能培训与认证等。此种模式的优点是高校教师可以较为独立的开展课题研究,并能将其引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企业也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相应技术,解决困难,提高生产力,创造利润。

2、校企合作经营模式

此种模式就是企业以资金入股、高校以技术入股合伙成立一个实体经济。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在产品的研发、调试、生产、销售、售后、产品升级等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各方面的优势。

3、高校或技术持有人自己经营模式

此种模式最常见就是各高校的校办企业或技术持有人担任独立法人的企业。近些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优惠政策建立科技园等,鼓励广大师生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一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师生进行创业。

二、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的调动了社会的各方面资源,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发、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企业和高校思想不统一,合作困难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由于高校的考核机制以的级别、专利的申报、课题的获奖等为导向;企业以“短、平、快”,尽快获得利润和占领市场为导向。因此在理论性比较强、耗资较大、研发时间较长,尤其是具有国家发展战略性的研究课题方面,高校与企业很难达成统一思想,合作困难。

2、高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科研成果转化少

高校教师中能够深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需求的人不多,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方面主要出于理论研究方面,离实际的生产还有一段距离。这些原因导致高校的近三分之二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最终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不足十分之一。

3、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长久合作困难

我们目前国内还有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高校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只能在部分法律、法规中找到个别的依据。因此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在利益分配、责任划分、股权分割、政策决定等方面都会产生一次缺陷,导致无法达成长期合作。

三、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

十八以来,国家确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战略目标,并提出了 “十三五”时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就要求高校要进一步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更好的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支持。

1、高校成了专门的产学研管理机构,规范管理、统一指导

目前,国内各高校单独成了产学研合作工作管理部门的较少,通常是作为科研部门的一项工作进行管理。产学研合作大都是项目负责人自己去联系,呈现单打独斗的现象,高校作为主体没有发挥集体优势。高校可以成立独立机构,“化零为整”进行管理,在校内整合资源,避免重复研发,提升科研效率与能力;在校积极开拓市场,推广科研成果,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率。

2、建立高校教师分类考核,将科研人员解放出来

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将教师的考核进行分类,如:教学型、科研型等。教师的职业发展、职称评定等都按照教师申请的类别进行考核,将科研人员从繁杂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如:教学型教师主要考核标准为教学成果、教研课题、教研论文等;研究性教师主要考试指标为科技成果、发明专利、成果转化等等。

3、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发展要求,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高校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提供法律保障、优惠政策、场地支持等。国家和高校要积极出台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到产学研合作活动中来,在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国家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专利转化,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校企进行产学研合作。

纵观国际,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目前我们处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发挥好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能为国家培养众多的创新型人才,而且也能为推动技术更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奉献。

[参考文献]

[1]程鹏,高印寒,肖英奎。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闭[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8):39-40,79.

[2]王伟。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l(3):292―294,298.

[3]聂娜,谭树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产业科技论坛,2010(7):157 ~159.

[4]张海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机制构建[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06.109.

[5]杨燕。产学研合作模式新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7):179―180.

给学校建议书 篇三

您好!

我是六年级5班的一名学生。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学校、老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育,使我们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如今,我们就要离开学校了,离开那里的一切。我真有点舍不得。

现在,我们的学校发展得很快,电脑室、语音室应有尽有,成为了设施完备的学校,老师也是经过精挑细选才进来的,所以,大家在这里学习得也很轻松、愉快。但是,作为学校和老师,工作都不会十全十美的。因此,我在这儿给学校提几项建议:

1.多派一些人手管理楼梯口,特别是在升旗、做操上下楼时,维持秩序,不让楼道拥挤、造成堵塞。如果可以的话,把大家上下楼的时间错开,让楼上的先下,下完以后,楼下的再走。这样,楼道就会宽松许多,不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2.上英语课、美术课到语音室、美术室去上,不要让他们空着不用。早日把电脑安装在教室里,使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把有关资料展示出来。

3.恢复“生活实践周”活动,让同学们学会自理生活,和其他人友好相处。还可以带大家去军训,让我们体会其中的困难,还可以锻炼身体,磨练意志。

4.将图书馆开放,想借书的同学可以办理“借书卡”,在图书馆里可增派几名管理员,检查监督读书情况,还可以在同学们中调查一下大家喜欢哪种书,再去买一些回来,这样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又培养了我们爱书、护书及遵纪守法的意识,真是一举两得啊!

5.在体育课上多开设一些课程,比如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等,这样可以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技巧,再加上长期锻炼,我们的身体会更加好的。

敬爱的校长,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成长、生活,请您接受我提的建议吧!

最后,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前景广阔。另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国,届时将会需要更多更专业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接待人员。然而,与蓬勃发展的旅游行业趋势相比。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明显不足,特别是涉外旅游人才更显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要想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我们迫切需要一大批既具备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功底,又熟练掌握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通英语、专旅游、懂管理、精技能”的高技能型旅游英语专门人才,所以我们很有必要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向社会提供高技能的旅游英语人才,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地理和历史文化,能在各大涉外宾馆、旅行社从事翻译、导游,胜任涉外业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人才,以迎合我国旅游业发展需要。这是旅游行业,尤其是涉外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就目前来看,旅管专业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偏低。学生的五种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能力僵化,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专业词汇(旅游英语、酒店英语、会展英语等)也比较薄弱。所以,我们的学生往往面临的是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能工作中处理涉外工作事务的导游、翻译、领队、旅行社管理及涉外管理人员的旅游行业就业形势,一方面却是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是专家分析的旅游管理专业的美好就业前景,一边却是该专业毕业生求职发展中遭遇的各种尴尬和无奈。为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校方、教师和学生三方应该共同努力。

一、校方宏观调控

(一)制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联盟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国际商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强化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开展以“职业性”和“应用性”为特色的课程建设与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英语,大学英语课程比较注重的是词汇、语法和分析篇章结构,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也是以讲授为主。而旅游管理专业英语的的突出特色就是“职业性、应用性”,尤其是“应用性”。这就要求我们课堂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一种“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情景模拟”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和案例分析分

转贴于论文联盟

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深化校企结合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内外专业人士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同时,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分量,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依托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真刀真枪的进行顶岗实习。

(四)加强专业师资团队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旅游英语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可结合课程建设需要和教师本人专长及其薄弱环节,制定旅游英语专业师资建设规划;有计划、有针对性选派专业教师外出学习,下企业锻炼实践;建立固定校外专家资源库。打造一支知识复合、视野开阔、研究能力强的师资团队,以确保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顺利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二、教师与时俱进

给学校建议书 篇五

六年级保护环境建议书教学设计不知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六年级保护环境建议书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环保建议书1亲爱的学校领导、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

关于环保,关于保护资源,大家都有很多话要说,你是不是有很多建议希望人们去实行?把你的想法写成建议书,去宣传,去倡导,让更多人看见你的想法,你的建议。

环保是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的,所以我们在提倡环保时,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我们就应该告诉大家,爱护花草树木;他们是有生命的,节约用水,大自然的水是有限的;减少水污染,水的污染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影响;垃圾分类,要学会对我们的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跟可回收的要分开;这些在学校对学生做了有力的宣传,从小养成了环保的意识,那么我们的资源才能得到保护,环保是无处在存在,他是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一点一点的养成,才能真正的达到长期的环保。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进行环保的宣传,让大家在快乐中学习环保。老师还可以教学生如何利用回收的资源,让他们成为我们有用的资源,这样学生也会从中体验到环保原来还可以给我带来新的收获。

环保就是要大力的宣传,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以至达到保护资源。

建议人:

日期:

环保建议书2亲爱的学校领导、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

在学校我们要做一个环保的小卫士,保护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远离垃圾的污染,做一个处处绿化的校园。

老师最近我发现学校的洗手间的水龙头经常关不紧,这样很浪费水,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洗手间贴上相应的标示,让同学们在洗完手后记得把水龙头关好,这样就可以为我们的环保添一份力。还有我在学校的垃圾桶旁边会经常看见很多垃圾,应该是同学们在扔垃圾的时候离得太远,所以没有丢进去,这样会对我们的校园造成污染,所以我们应该在每个垃圾桶旁边做一些宣传指示,让同学们把垃圾丢进垃圾桶,为我们的校园环保加一份力。还有我们学校的草地经常会有同学在上面走来走去,这样做是不对的,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保护他们,这样我们生活的学校才会一片绿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环保是无处不存在的,环保是需要每个人一起来完成的,环保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的,只要我们大家都做到了,那我们生活成长的校园就不会受到环境的污染。我们才能健健康康的成长。

建议人:

日期:

环保建议书3亲爱的学校领导、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

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的人却不在;开着电视、电灯、电脑,家里却空无一人;一张空无一字的纸,被弄脏了一点儿,就扔进了垃圾桶……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资源,再次=此,我想大家提出一些建议:

一: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掉电源,不要浪费电。

二: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衣服、洗米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

三: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生产800千克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

四: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点滴的事情做起,共创我们的美好家园吧!

建议人:

日期:

环保建议书4亲爱的学校领导、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在全县开展“美丽广西·清洁家园”活动的要求,为共同建设一个清洁卫生、美丽整洁的生活与教育环境,推动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以前,我们的校园遍地都是垃圾,小沟、垃圾箱旁边都是乱哄哄的,垃圾袋漫天飞舞,同学们看到垃圾也不拣。所以,请允许我诚恳地向所有老师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环保意识

清洁卫生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大家受益,全体师生都要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美丽广西·清洁校园”活动,形成人人关心校园人人爱护校园共同建设美丽校园的氛围。

二、积极行动,清洁校园

从现在起,全校师生要立即行动,积极开展清洁环境建设,从自身所处的环境做起,自觉做好自己班级、校园环境卫生,实行“校园三包”,垃圾要集中放置到就近的垃圾桶,废弃物及时处理,努力创造和维护干净整洁美好的生态、教育和学习的环境。

三、树立榜样,提高素质

树立人人关心公共卫生、人人遵守社会公德、人人践行绿色文明的行为意识。不乱扔垃圾、不乱吐痰、不乱堆乱放、不乱晒乱挂、不乱涂乱画,自觉告别卫生陋习和不文明行为,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四、互相监督,敢于劝阻

全体师生都有权利和义务对破坏卫生环境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和举报,将清洁卫生活动落实到底!

同学们, 创建美丽校园卫生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清洁校园、清洁道路、清洁班级,为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人更美,为建设美丽广西,打造清洁美丽的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吧!

祝大家: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

建议人:

日期:

环保建议书5亲爱的学校领导、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也是我们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地方。她给我们生存,给我们资源。可是,现在我们正在破坏我们和蔼可亲的地球,例如:大量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大量排放污水和黑烟、大量使用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大量排放汽车尾气?这些危害注意危害整个地球,如果我们在不环保的话,就会像电影“2019”的场面一样,洪水淹没喜马拉雅山的山顶,整座大城市瞬间被洪水吞没。

如果我们不想让悲剧发生,让我们城市更美丽的话,我建议:

1.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不能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2.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那样万物才能共同生存在一个美好的家园。

不乱猎杀动物、不乱抓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3.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以汽车牌的尾号为单日或双日可以行车,单数为单日可以开车,双数为双日可以开车,单日的星期日要骑直行车去公司。

4.不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塑料袋等白色垃圾。

要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这样才可以回收利用饭盒。塑料袋改为使用环保的袋子,例如:布做成的环保袋。

5.减少化工厂的黑气排放和污水排放,污水可以变成清水,然后再输到附近的洗车场进行多次利用再清掉。

用太阳能来烧废掉的东西这样可以减少黑气。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门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希望局长能支持我们的行动,采用我的建议。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六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建议,对策

中国分类号:G633.96

1.高校实施拓展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1.1拓展训练以学生为主,以体验式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其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先行而后知”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强调“从做中学,从做中思”的体验式学习理念。通过很强的趣味性与娱乐性游戏,让学生体验生活哲理并从中获得启示,对大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2.1有效地校正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的偏差。学生最终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社会需求大量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却出现就业难的现象。拓展训练改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被动职前培训为毕业前在校内的主动积极的职前培训,为学业与社会之间搭成一个平台,找到结合点。

1.2.2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的作用。拓展训练不仅提高了体能素质,为精力充沛地迎接竞争与挑战打好基础,而且增加了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了抗挫能力和拼搏精神,达到提高就业和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

1.2.3对学生首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认识自身潜能,认识群体作用,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2.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1.1 2011级云南工商学院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网络资源和搜索引擎,查资料,翻阅论著。

2.2.2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以2011级学生的体体质、心理状况设计问卷题目。共15题,对校内共发放问卷827份。回收817份有效问卷。817份有效率98.8%。

2.2.3数理统计

问卷指向明确,采取归纳统计方法。对问卷问题数据逐一进行分析。

2.2.4结果与分析

2.2.4.1你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情况:

调查表明:7.5%满意;55%一般;37.5%差。说明了中学期间学生没有完整科学的进行身体培育,达不到此年龄的体质标准,应加强身体素质提升。

2.2.4.2你对拓展训练有了解吗?

调查表明:2.5%了解;20%了解不多;77.5%不了解。说明拓展训练对学生是一个新鲜事物,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应该加强宣传。

2.2.4.3你想参加拓展训练吗?

调查表明:92.2%想参加;7.8%不想参加。说明学生对拓展项目非常感兴趣,愿意接受此项目。

2.2.4.4感到大多数人都不信任

调查表明:在心理上12%的学生有对大多数人部信任;48%学生认为有条件的信任;40%认为可以信任。证明该部分学生在潜意识中“以我为中心”缺乏信任感,缺乏团队精神。

2.2.4.5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调查表明:18%认为难以完成任务;55%认为可以完成;27%认为不确定。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

2.2.4.6感到孤独

调查表明:21%自我封闭,有孤独感;70%在集体中无孤独感;9%偶尔。说明与人交往能力、互动精神不强。

2.2.4.7感到害怕

调查表明:11%遇到困难时感到害怕,心理脆弱;42%不害怕;47%无法确定。说明缺乏历练。

2.2.4.8难以作出决定

调查表明:13%遇到新问题,无法判定和决定;56%从众心理;31%能作出决定。说明大部分学生缺少综合判断能力

2.2.4.9不能集中注意力

调查表明:34%不能集中注意力,心理状况不稳定;60%可以集中注意力;6%说不定。说明心理状态不稳定。

2.2.4.10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

调查表明:8%经常出现与众不同的想法;86%从众心理;6%说不清。说明应加强判断事物的能力。

2.2.4.11感到苦闷

调查表明:7%经常性感到苦闷;11%偶尔会出现苦闷情绪;82%一般不会。缺少相互倾诉或沟通的渠道。

2.2.4.12教育部在学校推行“阳光工程”每天一小时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调查表明:27.5%能坚持;38.5%偶尔;12.7%不能坚持;21.3%不知道。说明不能全面落实增强体质的措施。

2.2.4.13你对目前体育课教学的满意程度

调查表明:32.7%非常满意;55.9%基本满意;11.4%不满意。说明课堂教学有大力提升的空间。

2.2.4.14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

调查表明:77.4%使身体健康,心情愉悦;21%掌握技能;1.6%其他。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期望。

2.2.4.15对目前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体育运动项目兴趣

调查表明:54%感兴趣;36%一般有兴趣;10%无所谓。说明学生有其他运动,有广泛的兴趣与追求,为开展拓展运动奠定良好基础。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大学的教育功能是学生的个体纳入社会化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应完成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针对人文素质培养上缺失,应从学生最基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加强培养力度。

3.1.2学生体质偏弱,教学形式的刻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偏颇,严重阻碍了健康成长,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多功能性,让体育教学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阵地和途径。

3.2建议:

3.2.1产生学生身体素质偏弱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小学期间,应试教育主导了整个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没有完全得到合理的落实。

3.2.2学生在中小学期间,体育教材“竞技体育”主导教学过程,没有完全按照人体生理成长过程的规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科学的培育。重技能轻体质的现象相当严重。

3.2.3拓展运动时一项既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必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户外、带有强烈挑战性的运动。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开展此项运动的前提条件。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相互补充,力求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4、对策

4.1加强体育教师拓展训练的理论和实施能力培训

体育教师大部分在大学所学的体育学科专业教学知识基本都没接触过拓展项目,可以说是空白。从云南高校调查中可以看出96.5%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中从没有接触过拓展项目,有25%的教师在网络上有所了解,2%教师有过实施拓展训练的经历。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影响已经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在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一定学时的拓展训练选修课教学。让体育教师在校期间能过接触到拓展训练,同时对开展拓展训练的高校教师从理论和实施能力进行专业的培训。

4.2加强拓展项目建设,培育拓展训练项目为学校体育的亮点。

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条件,地形和各项建筑等资源都非常有利于拓展训练的开展。各高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地形,筛选符合项目和内容进行开展。实施队伍的培训,拓展实施课程安排,场地建设和资金保障。逐步把拓展训练培养为学校的体育亮点。

4.3加强拓展训练实施前主体-学生培训,以提升拓展训练的综合效果。

拓展训练以人本主义理论为价值取向,非常注重学生这个主体。学生在校能够参与拓展训练的次数受场地器械限制,应在有限的课时能够让学生最大化通过训练达到目标。通过加强实施前拓展项目相关宣传;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拓展项目专项身体素质培养;进行实施前心理培训等形式提升拓展训练的综合效果。

4.4认真制定详细的符合各高校实际的拓展训练方案

制定符合学校学生的训练方案,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参训学生,根据学生的专业、身体和心理进行课程设计。从培训主题、实施时间、实施地点、参训学生人数、人员分配、训练装备等制定训练方案。

4.5确定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

现在的教育形式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推进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不能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不断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拓展训练强调通过学生训练发生素质变化而不是通过具体成绩评定,可采用等级证书的形式。

4.6加强拓展场地管理,不断创收、以场养场

通过拓展场地使用实施过程各项制度建设,加强拓展场地管理。合理使用拓展场地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社会发展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拓展训练消费市场可以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校本身所拥有的师生和教职工、另一类是校外对拓展训练有需求的社会公众。针对这两类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王长权 《学校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七

关键词: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一)理论认识上的缺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研究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起步晚,研究少。有关的直接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有专著面世。出现较多的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建设的论文。二是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不够。目前关于载体形态的说法过多过滥,其中不少说法不够准确、不够科学。对各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整载体体系中的地位等内容缺乏足够的研究。理论研究的落后还影响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教育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近年来,高校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力度,但其实际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一些活动流于形式,主题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两课”得不到师生的重视。教师的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式单调,学生不爱听、不愿听,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据问卷调查资料显示,仅9.09%的大学生认为党团活动对个人很有帮助,22.22%的认为对个人没有帮助,15.10%的学生积极参加党团活动,6.927%的凭自己喜好参加,3.65%的反感且不参加853.80%的大学生有过打网络游戏的经历,19.67%的上网观看过不健康信息。这两组数据说明,无论是党团活动等传统载体,还是网络等现代载体,其作用发挥的效果都不理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校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育人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立足实际,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1.把握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方向性,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把握好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方向性。

一要明确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政治方向。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据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中。二要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科学育人和人文育人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方向,着力培养具备竟争意识、法制意识、求实创新意识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知识及拥有用现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各方面都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学校要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性,真正予以重视,切实把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列入高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部署,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党委宣传部把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做好协调工作,党办、校办、学工部(处)、教务处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和单位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责任,各施其职,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比如,宣传部负责提出活动规划,活动场所的协调,经费的管理使用,举办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学生处负责活动的组织,文化骨干的培养和文化组织的建设等。要成立专门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开展专题研究,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在方向原则上把好关,在整体布局上统一规划,在活动上协调管理,在人力上统筹安排,在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

(二)运用校园网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随着高校办学的物质条件的改善,校园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就为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前重要的是要抓紧开发教育软件,积极推进网络教育的信息资源建设,针对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并链接到相关网站,吸引学生使用和参与。在各个高校的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则可以考虑建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系统形成整体优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程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由于我国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技术知识相对缺乏,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队伍显得尤为迫切。这支队伍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又能够深入了解网络的性能,并熟练使用网络&既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又能够不断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多样的,信息网络只是其中的一种。把网络作为教育的新载体,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充分利用各类载体的基础上,网络作为新载体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八

论文摘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学风蕴涵于一定的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氛围对学风建设起到了导向和促进的作用。文章针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风建设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改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风建设的举措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不断地走向深入,高校在学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对学风建设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探讨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对构建和谐校园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是一所学校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包括学校的办学特色、管理特色,教职工及学生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等,是以文化形态存在的现代文明,是一定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它有三层结构:外层为物质文化,以校园物质设施为载体,包括校园、校舍的设计布局,校园绿化,图书馆建设等方面;中间层为制度文化,以校园的机构和文字为载体,包括学校中所特有的规章制度,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执行的组织机构;内层为精神文化,以学校理念为载体,包括校园历史传统、政治立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情感方式、审美情趣等。校园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物质文化是载体,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核心。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从广义上理解,学风是一所大学治学、育人的风气,主要体现为教师治学、治教作风和学生学习作风,它由一个学校的校风、院风(系风)、班风组成,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狭义上理解,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的风气,它是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精神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它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基本特点[1]。优良的学风对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弘扬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都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说学风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财富。

(二)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学风可以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又可对优良学风的形成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辐射社会文化

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即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而社会化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知识的传授,而且依赖于校园文化给学生提供的“社会氛围”。学校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社团活动等宣传工具,能为学生了解校事、国事、天下事提供重要的平台,也能将校园和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使学生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学习。正是校园文化提供了社会课堂,满足了学生的各种求知欲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方便,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社会信息,把准时代脉搏,这对于学生走向社会也是大有好处的。

2.提高师生的凝聚力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统整全校师生的意志和行为,加速他们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锐意进取精神、严谨治学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得到弘扬,最终使师生走向敬业爱岗、文明守纪、刻苦学习之路;会极大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师生愿为校园建设群策群力、出谋划策;也必将会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这必然会极大地增强学校全体师生的凝聚力。

3.陶冶学生情操

校园文化中科学、文明、有益、有趣的精神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的业余生活,能够营造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学生耳濡目染,能在不经意间提高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增强对先进文化、高雅文化的感受力与领悟力。而校园文化中的体育比赛等项目,尤其是团体项目,能够使学生增强团结协作意识、集体意识,拥有开阔的胸怀,形成开朗的性格。

4.拓展课程资源

文化是课程的源泉。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情境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各种制度、各种环境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隐性课程。例如,“英国的国家课程规定了环境教育的三个视点:‘校园情境中关于环境的知识’,‘为了环境的价值观、态度、积极行为’,‘在环境中通过环境的素材’”[2],这些视点是建构环境教育课程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就是拓展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校园人文环境的确立与优化。

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中环境育人的功能。为此,校园内有必要修建环境优美的人文景观,营造一个具有文化观念、文化品位的优美校园环境,使整个校园洋溢着真、善、美的气息,发挥环境育人的潜移默化作用,通过致力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如校园建筑、雕像、园林等实物,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培养广大师生的人文精神。整洁的校园、催人奋进的校训、严明的行为规范、教室与实验室的布置、宿舍文化、图书资源建设等,都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学风的建设。虽然有些只是外部条件,但它对师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由此所产生的激发学生刻苦求学、奋发向上、求真敬业的精神力量巨大。因此,高校应发挥自我优势,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林一景都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品位与育人功能。

(二)积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师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追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学风建设中,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做好“坚持四性”的工作内容。 转贴于

1.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

我们应充分利用党课、团课与“两课”阵地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刊、广播、橱窗和校园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同时利用优秀人才先进事迹报告会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奋发向上,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成才目标,努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拼搏奋进、立志成才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2.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学术性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注重学术性,我们应通过校内专家讲坛经常举办一些学术报告和讲座、专题讨论会、专业知识与学科竞赛和学习研讨会等,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不断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有利于学生培养刻苦的学习态度。

3.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性

我们应充分利用社团活动、知识竞赛、外语角、学生科技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科技下乡等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自主功能,在加强团委领导作用的前提下,放手让它们大胆地开展诸如科技、文学、书画、演讲、歌唱、舞蹈、器乐、曲艺、集邮、、摄影、公关礼仪等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学习方法。

4.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性

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主旋律。在新形势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进取。比如,在低年级开展与名师对话活动,对学生的人生导航与学习指引可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知识的更新、就业压力的增大,我们应有意识地通过心理咨询和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建设校园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统一。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并施,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3]。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旨在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学校要努力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坚持校务、院务、系务公开,充分尊重民意,善于广集民智,真正做到依靠师生员工办学治校。

(四)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师生行为,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校园内各项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的根本保证,它对师生行为进行不同程度的规范,保证校园内学习、工作、生活的正常进行,并协调校内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行为关系。因此,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点,对各项制度加以改革,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促进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从而使整个校园内的活动规范化、有序化,努力创建稳定和谐的大学校园。可想而知,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必将为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发展带来活力,它对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益于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改善自身的硬软件环境,加强监督与管理,营造浓郁而温馨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逐步造就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校园文化建设精神。

总之,以促进学风建设为出发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思想性、学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营造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学风建设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高校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不断进取,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文涛,谢水波。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对学校的建议范文 篇九

1 教师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毕业生,一般优先选择大城市学校,然后是中小城市学校、县镇学校,最后是农村学校。在农村学校校际间作出选择,教师往往也不倾向于选择处于偏远地区的小规模学校。在农村中小学执教的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由偏远地区学校向乡镇学校流动、由乡镇学校向县城学校流动的倾向。由此造成在村校任教的教师平均年龄都偏大,特别突出的村校教师平均年龄达47岁以上,50岁以上的占1/3以上,临近退休年龄者多,好些学校近几年退休的占1/3以上。

2 部分学科专职教师缺编明显。近年来,就业的大学生一般没到村校去,原在村校的部分优秀者又外流,目前在山区偏远村校任教的大多是“土著居民”,多是民办教师与代课教师出身,没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难以胜任某些学科的教学,80%以上村校没有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计算机专职教师,相关学科无法正常开课,学校成为“语数低级专科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难度较大,素质教育很难实施,学生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

3 校本研训的力度亟须加强。受观念、学识与精力的制约,大多数村校存在对“科研兴校、科研育师”的理念“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许多村校连校级课题都没有,教师没有形成通过校本研训得到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从听课、备课与教学反思看,教师主动去建构的少,为接受检查做形式的多,让常规教研流于形式,由此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减少了学生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4 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欠缺。农村学校教师的数量一般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置的,但村校的班级数量往往超过师生比的计划数,按师生比看似超编,事实上按班级数又缺编严重。在小型村校尤其是偏远村校,任课教师大多是一人包班,个别的甚至是复式班。在教师的精力与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村校不够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学生缺乏生气,学校缺乏生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特长发展受到制约。

5 少部分教师上课无准备。根据近期相关文献资料,从听推门课、随机抽查任课教师的备课本看,有些教师授课时拿的是《特级教师教案设计》之类的书,有些教师连备课本也没有,少部分教师上课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把握不住,教学层次不分明,像是无准备之课。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不大,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内涵发展――办好村校的对策建议

办好村校,解决上述问题刻不容缓。要办好村校,应在现有条件下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由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策支撑

1 教师数量支撑。《纲要》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中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流动调配等职能”,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中规定要“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据此,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充实音、体、美、英教师数量,在1-3年内达到城郊与农村中心小学每科有两名以上的专职教师。教师来源可从下列四条渠道:一是公招,将每年公招大学生任教的名额中,增大音体美英教师的数量与比例;二是在每年的特岗教师公选中,尽量向音体美英学科教师少的学校倾斜;三是考调,在每年的考试调动中,加大音体美英教师数量;四是将有音体美英特长的又还在村校任语数课的教师整合编排,发挥特长。通过教师数量的充实与整合编排,解决音体美英教师普遍缺乏的问题,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目标的实现。

2 教师编制支撑。《纲要》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规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中要求“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偏远地区实行政策倾斜”。据此,可统筹使用增加的编制,适当增加到完小1-2名教师,解决充实教师数量问题,保证包班教师一天至少有一节课的休息时间,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努力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3 考核评估支撑。职称量化考评与学校工作年度考核时,要增大音体美英学科的系数与权重,促进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各学科教师间公平享受教育成果。

4 评职表彰支撑。一方面,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充分利用职务(职称)评聘杠杆,鼓励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逆向流动”,从城市反哺农村,从中心校反哺完全小学与村校;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评优晋职、骨干评选、优秀表彰等向偏远山区教师倾斜。

5 校长队伍建设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是否均衡,关键是校长在学校管理水平上的均衡,决定于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责任心以及区域意识、资源利用及开发意识。教育工委、教委可在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流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对在学校内涵发展与村校管理上卓有成效的校长予以奖励任用,对在学校内涵发展与村校管理上没什么作为或不主动作为的校长予以降职任用或不用。

(二)制度保障

1 “三进”制度。“三进”即进课堂、进常规、进活动,调研时要听推门课、查常规、观课程及课时的开设与活动课程的开展。委领导、委机关中层干部与县级小学专职学科教研员,要深入村校,委领导一年听课1-2节,中层干部一年听课4节以上,县级小学专职学科教研员每期听课4节以上。

2 “交流”制度。借鉴国外实行的城乡教师“轮岗制”,我们可以让城区中层干部或校级干部到乡镇学校甚至村校挂职锻炼一学期或一学年,让城区真正有教学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与乡镇学校的教师开展一年以上的岗位轮换,让他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和优秀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地渗透到每个农村教师的工作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事前应制定好统一的考核标准,届期满,经教委考核合格才能返回原单位,如不合格,则继续,直到合格为止。对其合格者,在评职晋级、提拔表彰等方面优先倾斜。

3 “走教”制度。中心校的专职音体美英教师除任中心校的相应课程教学外,还要包片或包校担任该学科的教学任务,明确其责权利,在考核教绩的同时,应在工作量、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评职晋级等考核时予以特殊倾斜或较大权重的奖励加分。

4 “草根研究”制度。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形成村校的“草根研究”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必须明确两项:一项是“微型课题研究”,即村校至少应该有围绕学科教学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级课题,如能有县级课题则更佳,围绕课题载体凝聚教师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二是“六认真”的进一步实化,听课

要有自我重构的内容,不能只听不思,要撰写具有实用性的备课教案,而不是教案在一边,上课时只用教本或用买的现成的“教案优化设计”之类的书。为配合这一制度的实施,中心校还应适当的投入,为其订阅适量的书刊。

5 职称指标“二维分类”投放制度。职称评定是最牵动教师神经的事,用得好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稍不注意也有可能甚至是极大地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据此,中心校根据县级文件精神,因校制宜地建立起“二维分类”投放职称指标的制度。一维是学科类别如分成语数类与非语数类,另一维是地域类别如中心校类与非中心校类。“二维”结合,统筹安排,让全校的教师都有看头、有奔头、有劲头。

(三)师资建设

教育的均衡,核心是师资问题。师资水平相当了,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就容易实现了。

1 在生活工作上激活教师成长。一是生活上关心。要真诚关心村校教师的生活,不失时机地与他们谈心,走访他们的家庭,从心理上给予组织温暖,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的人文关怀,实实在在地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二是工作上关照。对村校人数相对较少的班级,有些学科如音乐、美术、体育,可以整合不同年级在一起上大课,教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完全可以解决问题,这样既让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得到了保证,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教师也减少了劳动的时间量,可以有休息的时间。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上面就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9篇给学校建议书,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我对学校建议10条简短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