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教师培训最新8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8篇教师培训,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教师培训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篇一

关键词:三关 教师 培训

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至今已二十一个年头,从事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也已十二年,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感到教师培训工作有他的特殊性,每年的培训任务中除完成一些常规的工作外,还要面临着许多新的培训任务和新的培训课题,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培训任务,是我每年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为此我切实把好“三关”:即调研计划关、过程管理关、总结反思关。

一、调研计划关。

著名的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准备的人,必定是一个要失败的人,我深知此理。为此我认真做好两个环节的工作,一是立足需求,加强调研。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学校,深入到教师中间进行调研,听取基层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意见,力求使培训的内容更加贴近教师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能做好先期准备。

2005年10月,我和学校的有关领导及同事深入到我区部分学校,对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之后,我写出了《我区中小学部分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呈报区教体局,教体局领导认为:“这是一个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并将这篇文章在教体局主办的《教育信息》上专刊发出,以期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分析、讨论、交流。

二是精心构思,优化方案。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我们邀请专家和一线干部教师共同参与方案的制定,如近几年来制定

的全区年度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和暑期教育培训方案皆是如此。这些方案都要经过几轮的精心策划和反复斟酌,力求将从上而下的要求和从下而上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方案。最后由区教体局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学校,各学校又根据这些培训方案和学校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切实地保证了培训的有效实施。

二、过程管理关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好的培训必须要有好的管理做保证。为此我在工作中做到“一个沟通”、“三个管理”。

“一个沟通”,即加强班主任、学校有关领导及学员所在学校的联系与沟通,一个计划考虑得再周到,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于是我在工作中,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快速想对策,然后尽快解决问题,把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同时也采用“民意调查表”的形式,从课程设置、培训管理、培训效果、后勤服务等多方面收集意见,完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效率,改进培训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三个管理”:一是出勤管理。坚持点名制度,教师有事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请假手续,严禁无故不到岗,缺勤三分之一以上者不发结业证书。二是作业管理。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好培训工作,我们培训期间定期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这些作业不求长,但求精、求原创,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对此,对参训教师提出了“五个一”要求,即:学习一点、记录一点、交流一点、体会一点、总结一点。班主任负责检查学员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在结业成绩占有一定的分值。三是评价管理。根据培训的出勤、作业、心得体会等情况考核培训的效果,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凭结业证书在《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相应的学分,对不能合格结业者通报各相关学校,并做为该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教师培训 篇二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4号)的精神,落实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的要求,适应我省实施十五年教育、深入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并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为原则,以《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为依据,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全员提高培训项目(简称“3333”项目)

1.300名访问(进修)学者项目。在“省5522名师名校长计划”基础上,全省选拔顶尖教师250名和校长50名,参加国内外高级研修活动,培养一批中小学各学科首席带头人。

2.3000名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全省选拔中小学骨干教师2500名和校长500名,参加省级培训,造就一支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领军队伍。

3.30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结合各市工作实际,按教师总人数10%左右的比例组织选拔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参加市级培训,形成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4.300000名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结合全省小学教师专题培训和中学教师主题培训,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全员培训;结合新课程要求,全面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

(二)学历提升进修项目。动员和鼓励全省约13000名幼儿园教师、62000名小学教师、50000名初中教师和2000名高中教师参加学历水平提升进修。到20*年底,全省幼儿园教师专科、小学教师专科、初中教师本科和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含在读)平均分别要达到50%、80%、80%和5%。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未达到专科学历的幼儿园、小学教师和未达到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均须参加学历提升进修。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支持中小学教师参加更高层次学历水平提升进修。

(三)农村教师素质提升项目。用三年时间,在欠发达地区选拔300名教师和100名校长参加培训,逐步形成一支农村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在上述学历提升进修项目计划中,这些地区要有2900名幼儿园教师、16000名小学教师、12000名初中教师和170名高中教师参加进修。到20*年底,这些地区幼儿园教师专科、小学教师专科、初中教师本科和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含在读)平均分别要达到50%、70%、70%和2%。

(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省级区域项目。以省内高等学校为主体,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支撑,充分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现有网络资源,构建我省区域教师教育网络。2005年完成“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研修网”教学平台建设,开发一批继续教育课程并投入试运行。20*年,全省有60%左右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能够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继续教育活动。

(五)师德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暑期师德培训制度;每年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主题,开展一次师德主题培训活动和师德论坛活动,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六)教师培训机构建设项目。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每县(市、区)办好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各地要按照省政府“改善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的要求,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到20*年,所有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必须达到省备案条件,取得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资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与高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为教师全员培训服务。

(七)培训者培训项目。选拔和组织500名教师进修院校优秀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高级研修学习,培养和建设一支继续教育教学和研究骨干队伍;建立和完善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的兼职教师人才库。

(八)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大力开展英语学科教师培训,充实英语教学力量,满足中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每年选送2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赴英语国家参加短期进修学习。

三、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省师训、干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计划项目的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省级培训经费保障及督查评估等工作。省师训、干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各地应明确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执行机构。

(二)落实培训经费。坚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从20*年到20*年,省政府每年下达的2000万元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素质提升项目。省教育厅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省级培训项目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省级区域项目等工作。

各地应切实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47号)文件精神,按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中小学师资培训专项资金,由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各地应按省政府要求安排骨干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特别要对农村地区教师培训予以经费和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

(三)明确“属地管理”职责。按照“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中小学的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县属中小学教师和指导中小学校本培训;市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市属中小学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指导辖区各县(市、区)教师培训业务;省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和指导各市、县(市、区)教师培训业务。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努力创新培训机制和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四)省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要组织调查研究,提出具体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建议。有关学校在成人高师招生和教育硕士招生中要首先满足中小学和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的进修需要。

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篇三

一、引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部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部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创设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表5数据说明基地的培训方案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适应职教师资培训需求。2014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13份培训方案的培训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训,几乎没有提及远程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篇四

一、培训的基本情况

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从2010年9月15日至2011年1月9日历时5个月,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734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在华中师范大学分别参加了为期10天、15天、3个月等不同类型的培训。共有201名来自全国各大学、教研机构和教学一线的著名专家、教授、特级教师为培训班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报告。组织学员实地考察了武昌实验小学、武汉市光谷小学、华师一附中、华师附小、武汉市卓刀泉中学、武汉市武珞路中学、武汉市洪山中学、武汉市第四初级中学等多所武汉市重点中小学校和湖北省示范学校。各研修培训班组织学员班级交流研讨、圆桌论坛及网络论坛,到培训结束,网络论坛共发帖9 574条。每班配备了体育器材,组织了才艺纷呈、热情四溢的联欢晚会,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黄鹤楼、东湖等风景区。培训期间每位学员都提交了研修论文、教学案例,并组织了优秀学员评选工作。

在培训管理团队、授课专家、参训学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2010年的“国培计划”结出累累硕果。我们将培训管理手册、专家授课课件、学员教学案例、学员学习心得、学员学习论文等编辑成《培训成果汇编》70册,刻录光盘10碟,编印华中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简报(www.kuaihuida.com)》41期约100万字。

二、主要措施

1.组织完备,措施得力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为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实施的部级项目,肩负引领、示范和重点支持的重要使命,承载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关爱。对此,我校高度重视,组成了组织结构完备、工作职责明确、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清晰的培训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马敏为组长、副校长李向农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班子,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培训工作。在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设立“国培计划”实施办公室,由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吴伦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尽全力切实保障“国培计划”的顺利进行。

为确保培训的专业水平,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师范司和各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宗旨,采取首席专家负责制,分学科组建了由省内外熟悉基础教育实践的教学名师组成的培训专家团队,抽调了一批具有教师培训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培训管理与服务。每班配备两名专职班主任和两名助理,全天候参与班级管理和服务。在学员中成立班委会、推选小组长配合班主任一起管理班级事务,组织班级活动。

由于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全体人员分工协作,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实施工作中,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宋永刚同志及我校校长马敏、副书记吴晋生、副校长李向农、黄永林等领导同志关心指导“国培计划”的项目实施情况,并出席了“国培计划”各培训项目的开班典礼。

我校校长马敏为“国培计划”欣然题词:“实施国培,服务国培”。

2.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注重培训实效

基于“国培计划”的重大意义,我校马敏校长召集专门会议,组成专家组对课程设置多次进行研讨,明确培训目标,确保认识的深入性和目标的明确性,为“国培计划”提供了良好的组织领导保证和质量保证。从培训方案的制订到组织实施都经过了专家精心设计和反复修改,课程设计上精益求精,充分体现教育部组织“国培计划”“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培训宗旨,强调了培训的实效性。

培训课程按五个模块设计。(1)现代教育理念模块:通过解读我国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宏观政策,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形势要求,介绍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展现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引导开展师生角色认知和师德教育等,促进学员更新教育理念、开拓教育视野,形成先进、开放、多元、深入的教育认知。(2)教学改革模块:通过追踪学科前沿,提升对教学功能的认识,介绍课程改革和教学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探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有效方法,以及开展教学研究、开发建设教学资源、运用教育技术等的有效策略,帮助学员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3)教学案例研讨模块:通过呈现、分析同行教育教学实践,或者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从中提取真实的典型案例、挖掘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对此进行教育理念探究和教学行为诊断,推动学员进一步校正教育价值观和教学方法论,体验、验证理论和方法,开发、形成一批骨干教师研修的优质案例资源包和有效使用办法。(4)教育观摩考察模块:通过走进武汉市有特色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观摩实践基地,开展同行观摩、座谈与评价,或亲身开展教学实施、监控和反思,促进学员相互砥砺,激励专业成长,学习借鉴成功教学经验,推动学员在真实情境中丰富体验、深化认识、改进教学和科研方式,提高实践能力。(5)校本研修规划模块:通过介绍国内外教师培训先进理论,分享校本研修实践经验,讲解校本研修的设计策划、组织实施、反馈评价和绩效管理等规划思路,启发学员从多角度整合力量、利用资源、应用信息技术等,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和现实条件,促进学员提高校本研修设计和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

3.创新培训模式,贴近一线教学

与以往的培训不同,“国培计划”更加注重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提升教师的课堂技能,加速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转变,更加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力争做到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贴近一线,使“国培计划”成为最有吸引力、最有效的培训。

为保证“国培计划”的培训质量,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单一培训方式,在方式上进行了许多尝试和创新。在充分吸取2009年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的基础上,根据“国培计划”的特点与要求,安排专家报告、名师讲座、大会交流、小组讨论、网络论坛、圆桌论坛、参与式培训、课堂教学观摩等多种培训形式,在专家的引领下,组织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案例教学。聘请研究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专家和著名学者、教授为学员授课,并进行研讨和交流,同时还邀请了具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创新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线特级教师、教研员等为学员介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做课堂教学观摩点评。我们要求授课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启迪学员的思维,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掌握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

(2)参与互动。结合学员的特点,“国培计划”采取专家讲授与学员交流相结合的参与式培训的形式,并与其他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有效结合。这种形式我们在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省级培训、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部级培训时就已经广泛使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与式培训模式因其加强了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受到学员们的高度赞誉。可见,若这种模式使用得当,便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广泛调动学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多角度的思考和探讨。

(3)问题探究。在培训前,我们已经为学员提供了一系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课题,让学员带着问题参加培训,通过资料收集与整合、交流与探讨等过程,分享彼此的经验,获得大量信息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进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与理解;组织学员对课堂教学观摩课进行点评、研讨的活动,使学员可以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得到提高。

(4)专家指导。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科专家培训指导小组,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负责教学工作,在进行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方案的设计,在培训期间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主持专家讲座,引导专家与学员的互动,随时解答学员的疑难,参与学员论坛,与学员零距离对话,不时将学员研讨活动推向高潮。

4.师资团队阵容强大,实力水平令人折服

为确保培训的专业水平,采取了首席专家负责制,分学科组建了由省内外熟悉基础教育实践的教学名师组成的培训专家团队,阵容强大、实力雄厚。来自全国各地的201名专家为培训班授课,他们中有熟悉、参与中学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的高水平研究人员、专家学者,有中小学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40%),有中小学教师培训经验丰富的培训研究者、管理者和培训师,体现了部级培训团队的水平。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专家郭元祥、佐斌、雷实、鲁子问、雷万鹏等,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朱家雄、李季湄、冯晓霞、陈佑清、杜时忠、李家清、杨再隋、刘华山、王宝祥、李季、舒白梅、吴伦敦等,以及来自一线的特级教师李镇西、胡明道、金莺、靳岳滨、郭文红等。

由于专家阵容强大、来源广泛、结构合理、风格独特、个性鲜明、优势互补,深受学员欢迎,他们的精彩讲授,时常博得学员的阵阵掌声。在培训中,学员们近距离地认识和接触了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以及一线特级教师,领略了名家的风采和魅力,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专家们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态度、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学员。正如吉林市教育学院邹春红在感言中说:“在培训学习中,我们与专家牵手,与精英同行。在度过一个个充实的日子之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蜕变的欣喜和激动。一场场专家的报告,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与反思,让我们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升……我们汲取着理论的营养,分享着研究的快乐,充实着实践的经验。培训班的学习,引领我们从小学语文的迷茫中逐渐走向清晰……”湖南邵阳市绥宁县长铺镇第一小学的陶荣海老师总结得好:“短短的15天‘国培’,让我们了解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对我们既有观念上的洗礼和更新,也有理论上的重构和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在这里,我们不仅成为了知识的接受者、学习者,更成了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我们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行为、管理行为进行反思……”。

5.规范管理,细致周到

在这次“国培计划”项目中我们抽调了一批具有较丰富教师培训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培训管理与服务,每班配备两名专职班主任和两名助理,全天候跟班管理服务。我校制定了严格细致的组织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服务到位、分工协作,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狠抓落实,把服务做到了学员的心坎上。班主任和学员学习在一起、吃住在一起,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实施工作中,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使广大参训教师在培训期间学习安心、生活舒心、事事顺心。

在班级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细致服务,规范管理,竭尽全力帮助学员解决困难。(1)管理规范。制定了《学员与教学管理办法》,对教学管理、考勤管理、作业与考核管理、组织纪律管理与后续跟踪管理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及安全突发事件做了周密安排。(2)环境优雅。培训地点安排在校内,教师们住在校内的三星级宾馆桂苑宾馆,重回优雅的大学校园,在优美、静雅的人文环境中身体得到放松,性情得到陶冶。伙食卫生干净、菜品丰富,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称赞。(3)资料齐全。为每个学员准备了一个资料袋,内装笔记本、笔及笔芯等学习用品,印发了《培训手册》,在手册中有每位授课专家的讲义,配发了课程改革自学参考书,并在培训结束时将培训课件、通讯录、电子相册等相关资料制成光盘发给学员。

由于大家的配合,整个班级的管理井井有条,学员出勤率高,笔记认真,班级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管理和服务的细致到位,当然这些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班委会和学员们的共同努力。

三、培训的特点与主要成效

1.感受名家,增长学识

学员们近距离地认识和接触了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领略了名家的风采和魅力。学员们认真聆听了像雷万鹏、吴伦敦、佐斌、雷实、陈佑清等专家的精彩报告,他们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态度令人钦佩;认识和了解了像沈旎、姜瑛俐、靳岳斌等教学研究名家;分享了像张基广等一线特级教师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激励着每一个学员。专家的报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有的热情洋溢,声情并茂;有的风趣幽默,诙谐生动,让人受益匪浅,感慨万千。很多人都是含着眼泪听完报告的。大家感慨,“原来课可以这样上,学习可以这样有趣”“这些也都是我原来做过的,只不过我没有在意没有记录”“做校本研修就是要做有心人――有心发现,有心记录,有心反思,有心分享,有心分析、研究、总结提炼”,这样的感言和心声在培训简报上比比皆是。

2.系统研讨,分享经验

在专家名师的示范引领下,各类研讨呈现从未有过的深入和广泛。研修探讨内容涉及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问题与对策,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应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技术路径和可利用的资源包;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的设计实施等。在优秀案例和成功实践经验的分析研讨中,学员们分享了经验,解决了困惑,完善了知识,更新了观念。

这次“国培计划”采取了多种培训形式,如案例教学、班级论坛、圆桌论坛、问题探究、专家引领、观摩示范、互动交流等,培训过程强调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热情。大多数学员感觉紧张而充实,感动而快乐。

3.互动交流,收获友谊

此次“国培计划”更加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之间存在隔膜:在教师职后培训中,专家学者满足于埋头苦讲,一线教师习惯于奋笔记录,但结果却是听起来很有道理,用起来一无是处。这种站在各自立场,只关注自己的视域,不能形成有效对话的现象,已成为教师职后培训的痼疾。为此,有必要开展“角色互换”,形成全面互动,从而帮助受训教师体验并理解不同层面的教育真谛、行为与理想。

为帮助学员调整学习状态,我们在活跃班级研修氛围、激励学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员学习内驱力上下工夫、想点子。通过班级论坛和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与专家的授课内容进行深度“撞击”,摩擦出“思想火花”。每次课堂的互动环节大家都热情高涨,下课了还“余兴未了”“言犹未尽”,还与专家继续交流学习感悟。无论是听课还是讨论、交流,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钻研的激情。

我们欣慰地看到,参训教师“动”起来了,“活”起来了,不管是不太熟悉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还是进入“课改高原期”的教师,大家在“国培计划”中互助合作,迸发出巨大的教育能量。在这里的一次次激情的交流,一句句亲切的话语,使友谊的光环将整个培训渲染得温馨而富有情感,让大家留连忘返。

4.分享成果,拓展培训

我们通过互联网创设网络讨论平台,建立“国培计划”网络论坛,设立“网络社区”。在这一平台中,参训教师自主发帖,将自己喜欢或者觉得可以和大家共享的内容上传,和其他参训教师与专家进行激烈的讨论,交流研修经验,探讨教师培训中的问题。为各位参训教师提供后续研修,帮助参训教师更好、更方便、更快捷地选择进行后续的自主学习,反思和重构自己教育教学的理念和行为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建立公共信箱、QQ群等网络形式进行交流,利用网络的便捷、开放、交互等特点,使参训教师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互动交流,使交流和信息的传递变得随时随地,更加畅通。在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了培训功能的延伸,拓展了学员培训后的后续交流学习,深得学员喜爱。

5. 以人为本,温情服务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微笑服务,温情管理,时刻把温暖送到学员身边,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竭尽全力帮助学员解决困难,让大家在培训中处处感受到温暖和关心。

来自株洲的谭飞波老师在他的稿件中这样写道:“我们的班主任从早到晚忙碌着,白天,上课中他们扮成一位学员,与学员一起认真聆听教授讲课,课间休息,她们扮成服务员,检查热水瓶是否有开水,帮我们擦黑板,帮教授倒开水。晚上,整理资料,编印简报,打印学员通讯录,制QQ群。令人感动的是,学员外出游览时,她们替学员上网查找乘车线路和景点,她们处处替学员着想,急学员之所急,想学员之所想。”除了对学员的悉心服务外,我们还做到对授课教师的细致服务,如:有的授课教师要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到达授课地点,金曾妮老师一大早为授课教师送去热腾腾的早餐;罗忻老师总是热情地开车去接送授课教师,哪怕只有几百米远。这些事例无不渗透出了管理人员对学员和授课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切之情。

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篇五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陈荣(1963-),男,江苏大丰人,盐城工学院信息学院院长,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26-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的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服务。

按照规划要求,“卓越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0年6月和2011年9月,国家教育部分别公布了第一、二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盐城工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专业是第二批公布的卓越计划实施专业。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经信委公布了江苏省实施“软件类”专业卓越计划实施高校,盐城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卓越计划。

本文根据盐城工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完善及具体实施情况交流实施卓越计划的做法、看法与体会。

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

专业培养方案是卓越计划培养具体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卓越计划能否正常实现的关键。自从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实施的学校之后,学校便组织相关专业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成立专门从事卓越计划实施的教学管理机构“卓越学院”,组织学校、合作企业有关管理和专业人员组成卓越计划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卓越计划教学进行协调、研讨、指导。学校首先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联合各专业实施载体的企业人员到有关学校、企业进行调研,交流企业、行业对专业技能、学生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仔细研究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结合卓越计划的框架文本,以原来的专业培养方案为基础,与合作企业一起研究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培养方案。

在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为使培养方案符合专业培养规范及合作企业(行业)的基本要求,校企合作双方开展了以下工作:

1.给实施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以明确定位

我校是以工科为特色的省属地方本科院校,办学60年来一直致力于建材、化工、机械等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建筑材料及建材环保机械相关领域已经为地方培养了大量颇有建树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之一。进入21世纪,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办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办学定位仍然保持不变,仍然是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原则和要求,结合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专业的专业基础以及联合培养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够参与大中型软件开发项目,从事专业化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工作,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实用型的卓越软件工程师。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工作,既有较宽知识面,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2.专业培养方案要符合本专业的专业培养规范,课程配置及教学内容需要涵盖本专业需要的知识点——校内培养方案的制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国家教育部主持下,大多数专业分别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在一批热心于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专家教授研讨下编制了相关专业指导性培养规范,以对各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给予指导、规范。各专业规范阐述了该专业培养目标、规格的最基本要求,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在满足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下,根据其办学定位、自身条件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卓越计划的加入正是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原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造就一批致力于生产一线从事生产、管理、运营工程师的基础上得以加强。盐城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自然应该在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上下功夫。

在进行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时,各专业均根据本专业培养规范对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进行约束。在满足专业培养规范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我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背景情况,考虑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学计划的知识点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及课程知识点的前后关系进行整合,在满足专业规范知识点要求的前提情况下着重研讨、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

对于通识类课程,学校组织专家探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将部分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进行调整,通过灵活多样的调研、读书活动、群团活动等实施课程教学,并获得学分。将少数课程改成具有必须获得学分的自学课程,采用提交学结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这些方法的采用有效压缩学生的课内学习时间,保证了后续基础、专业课程的正常开展。

对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对照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规范,根据课程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确定各知识点前后的衔接关系,编制课程体系拓扑图。经过课程整合,该两个专业原来在两年半内完成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被压缩在两年内完成,为实施卓越计划提供了充裕的时间。[1-3]

本专业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均包含了许多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前两类课程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辅以部分设计性实验,其课程的教学总时数均包含了课程实验教学课时数,采用实验室的开放保证学生实验教学的完成,这些教学环节也大多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让学生课后有事做,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为专业课程实验大多容易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工程背景,其实验性质基本为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这些实验部分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完成,部分结合校企合作在企业完成,或者结合企业特定生产过程完成课程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因此,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有一部分属于实验的教学内容在校内实施,有一部分在校外合作企业中实施。至此,完成了卓越计划校内培养方案的制定。

3.研究专业培养方案与合作企业的对接,使学生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对应的实习、实训机会和条件,保证到企业的实习时间——校外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合理制订卓越计划的校外培养方案,结合专业培养规范,将合作企业中具有代表性、通识性的技术、工艺培训材料纳入到专业培养计划中,并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一道,深入探讨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时间、内容、实施的方法、考核的要求等具体细节,以保证培养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由于我院的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专业不像有些专业那样具备强烈的行业背景和优越的企业人脉资源,因此,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背景,考虑实施卓越计划学员的容量、地理位置、环境及后备支持等因素,以保证卓越计划实施的质量与效率。

在与企业联合制订校外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合作培养的时间和培养项目载体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两个方面。按照要求,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企业完成的教学总时间不得少于一年。针对企业培养时间的保证,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认识实习、单元项目实习、系统项目实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甚至包括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放到企业中完成;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训、系统项目实践、职业素养培训、企业岗位实践、企业开发实战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放到企业中完成。对于毕业设计,由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未必能保证到位,采取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实施教学,保证实际教学的时间,又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校外实践教学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实施项目对专业的涉及面,让实施项目很好地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其培养目标要求,所选择的合作培养企业中有一家是专业从事示波器生产的厂家。大家知道,示波器是电子测量仪器中一种比较典型的检测、调理、信号处理、信号显示及其相关电子线路综合运用的电子设备,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可以承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许多的知识点。因此,本着以示波器生产为载体,从示波器的设计、分析、工艺流程到元器件的组织、插件、焊接、组装、调试、联调,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其中,学生通过参加示波器生产整个过程的实训参与,对本专业的目标、对象、就业的方向等建立了比较清晰的影像,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就业、择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软件工程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所选择的合作培养企业中有一家企业是面向电力、线缆、汽配等行业提供先进成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产品的企业。根据校企双方协商,在企业实施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经过软件架构、设计师的细化分解,让学生分组进入到单元软件的编制过程中,使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企业方软件架构、设计师的现场讲课通盘了解工程软件的结构、需求分析、框架搭建、项目分解、项目协作等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到进入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培训。

在校外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找准项目、找准现场教学的载体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结合专业的自身需求情况,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找到合适的工程项目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如果生产企业没有很合适的项目载体,也可以分解组合各个生产过程,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满足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将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散插入到不同项目中,甚至是不同的企业中去。

4.保证实施卓越计划软硬件条件,包括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学师资、保证实施卓越计划的资金准备

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校企合作双方在实验、实训基地上加大投入,以满足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一般情况下,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专业的基本教学条件均已经具备,卓越计划的实施实际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专业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培养方案中有关实践教学的部分予以强化,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上更多地考虑生产对象的需求,更多地考虑具体的实际生产过程。因此,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需要更多地借鉴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多地将涉及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编制到实训环节中。实训项目的设置必须是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仅仅满足个例企业的需要,以使学生毕业后的适应面比较广,就业门路通畅。

实施卓越计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配备专业培养所需要的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创办以来,我院一直重视年轻教师的工程化培训。从2008年以来,对年轻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必须参与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的项目实训,项目实施的周期不限。要求教师参与整个项目的调研、需求分析、软件架构、程序编制、软件测试、调试与运行的全过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必须参加以实际生产对象(电子装置)为依托的生产过程,参加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外协采购、工艺过程编制、项目的分解与组合,承担实际生产对象某个功能环节,完成该环节的设计、工艺、制作、调试,参加整个系统的联调、编制装置设计与调试报告。教师所参与的项目完成之后,要求编制完成项目总结报告,包括该教师所完成的部分内容及其运行情况。请校外专家评阅,给出评阅结果,并作为教师获得年度考核等及获得校内津贴档次的主要依据。通过四年多的实际操作,我院的年轻教师均轮岗轮训一次,极大地丰富了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实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在教师轮训的过程中,为丰富教师资源,我院聘请企业里具有实践经验又具有理论水平、善于表达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校外兼职教师,以外聘兼职教师的编制管理,预先和他们交流教学环节、教学要求,使兼职教师顺利承担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充实卓越计划的教师资源,实施教学过程中引进了一些具备实践工程背景的教师加盟卓越计划的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逐利的进一步强化,企业逐步失去原有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能。但是,卓越计划需要企业的全程参与,需要企业承担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企业技术人员的额外投入,或多或少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行,需要学校对此工作有更大的投入,充分利用学校的社会资源保证卓越计划的实施。而教育部、教育厅在给予学校以卓越计划实施高校的“头衔”时,并没有额外给予高等学校以经费支持。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企业人员参与卓越计划教学过程的人员学校需要给予适当的报酬,以调动企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为此,学校针对参与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均给予了适当的经费支持,学院内部则通过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包括省、市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企业所属产品的更新换代、装备的技术改造、技术或新产品开发等,增强学校实施卓越计划教学活动的造血功能,维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赢合作关系。

5.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多次反复,不断完善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制订完成后,经过校内、校外、企业专家评审这三个环节多个回合,吸纳校友及合作企业方的意见,修改培养方案与专业培养规范相抵触的教学内容,修改并筛选与专业培养规范不能很好吻合的实训教学内容,调整与企业运作不相适应的教学实训环节,以使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得到校企双方的一致认可,保证卓越计划后续实施的可行性。[4]

卓越计划开始实施之前,校内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娴熟有加。校外的实践教学因为是企业的额外事务,需要校内、外教师的广泛沟通、深入交流教学环节的各个细节,甚至包含实践教学过程中每天的安排、学生的住宿、吃饭等生活的琐事均要考虑到,毕竟学生要离开原来有一批服务人员为其提供学习、生活条件的环境,到一个相对陌生而又需要更多自理的场所中,进行一个比较新鲜教学过程。如果原计划的教学环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冲突,就需要校企双方探讨教学环节的调整及实施的调整方案,以保证教学环节的如期实施。

二、项目的实施及实践的意义

软件工程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于2012年秋学期如期实施。目前,两专业涉及到与校企双方合作进行的教学项目主要是一些前期的基础项目,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认识实习、单元项目实习、软件工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训等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尚不需要企业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实施的时间也比较短,项目的进展情况、考核情况良好。今年春学期,学校安排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了为期1周的专业认识实习及2周的单元项目实习,安排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了为期1周职业生涯规划和2周的课程实训。因为预先计划比较周密,学生在现场实习教学工作比较紧凑,工作量比较饱满,实习效果明显,学生收获颇丰,企业老师、学校老师评价及学生的反映良好。

目前正在规划今秋、明春两学期的校企合作培训、实践教学环节的计划与安排工作。随着合作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尤其是后续合作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间比较长,势必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需要合作双方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承担并高质量地进行卓越计划教学过程,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

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卓越计划才实施了一年,后面的路还很长、很艰辛,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协调,毕竟校企合作进行卓越计划培养涉及到两个独立的体制、群体,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是在双方协调后才能进行,出现问题也需要校企双方坐下来交流才得以解决。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合作给双方带来的一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专业技能的提高是不言而喻,具有在学校无法用黑板、多媒体传递的很多信息,对学生的专业规划、个人发展、价值观形成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束语

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的许多环节实施还有待实践的检验,随后的合作教学过程还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与提高。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的建立还需要逐步建立与完善、丰富与发展,相关的教学配套措施还需要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建立,实践、实训场地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总之,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个逐步展开、逐步完善提高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梁万用,江泳,等。面向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5-86.

[2]谢东,.基于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80-83.

教师培训 篇六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掌握一些课堂管理的基本办法;能有效控制自己,提高应变能力和应对各项压力的能力;能正确处理好特殊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评价学生方面能初步形成自己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及理解新课程理念,以尽快适应岗位需要,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注:你正浏览的文章由 第一整理,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二、培训对象

语文:支鸿铭;英语:姚威。

三、培训内容和要求

新教师培训档案:要求两位新老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的计划,每周写教学的心得、开课教案、教学反思各一份,并针对校本培训中的各种专题讲座,记好听课笔记,撰写听后感。

为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学校安排相关的老师为他们做实践上的指导,要求师徒进行互相的听课,同时新老师要随时接受各位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的随堂听课。课后,要求新老师主动进行说课,认真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训时间和培训形式

时 间内 容培训方式主持(主讲)备 注

9月份1、学习培训要求,了解校本动态。

2、语数学科质量分析

3、教师心理社会环境的管理

4、上缴听后感、教学心得一份集中学习郑秀军

袁小萍

专家新老师上缴作业

10月份1、特殊学生的管理

2、区级立项课题中期汇报交流活动。(届时请专家莅临指导、讲座)

3、上缴班级管理的反思和师徒的上课教案。集中学习优秀班主任

专家新老师上缴作业

11月份1、青年教师优秀案例交流(家长开放日活动及总结)共2页,当前第1页1

2、学生、家长及其他人的交流(学生座谈、学生各学科优秀作品的收集展出)

3、师生共建优秀校园网站集中学习周筱春

郑维庆新老师上缴作业

12月份1、翠苑片教学研讨活动(专题讲座)

2、学生学业评价、成绩记录以及成绩报告的管理

3、全员培训考核集中学习马宁

卢彩娟新老师上缴作业

1月份1、有效应对压力

2、教师培训档案整理与反馈

教师培训计划方案 篇七

教师培训计划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二、总体目标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教育行为。

(二)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点,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三)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五)以教育科研改造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向学术型、科研型的转变。

三、具体目标任务及措施

(一)教师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

方式:讲座、研讨会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教研时间。

(二)新课程标准培训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内容: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学习材料等。

活动形式:以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时间:每周业务学习、各教研组活动时间、课余时间。

(三)教师信息化培训目标:要求教师实现四会:会文字处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同时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方式:

1.定期开展教师电脑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

2.采取定期练习及考核的办法相结合。

(四)教师读书活动

目标:要求40周岁以内的教师每月读两本书;40周岁以上的教师每月读一本书。

内容:优秀学科书籍。

方式:教师自学与集体组织相结合,并组织读书沙龙、读书征文、书走动起来等活动调动教师读书的积极性。

(五)教研与科研活动

目标: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能手要占教师总数的10﹪15﹪,骨干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60﹪,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达到50﹪,中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内容:

1、每学期集中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常规》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坚持教师要走出去、请教师走进来的教学活动。

3、开展人人上一堂好课的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评优活动。

4、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每次活动时家长、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培训计划方案【二】为建造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有活力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提高我校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夯实教学质量,提升我校的教科研水平,特制定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各级教学工作计划要求,立足我校实际, 以促进每个师生的发展为宗旨,不断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专业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使教师不断转变观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二、工作目标及重点

(一)工作目标

1.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敬业奉献、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打造学习型书香校园,努力形成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

3.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稳步成长。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带头作用,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进行培训学习。

5、开展有主题的快乐教研活动,通过教师间的互相交流、沟通和探讨,在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同时打造团队精神,使老师们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工作。

(二)工作重点

1、通过读书学习、观看课堂实录、骨干教师讲座等方式为我校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建立良好的教师学习环境,让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

2、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引领青年教师稳步前进。

3、确立重点培养对象,开展师徒帮扶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利用好网络平台,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学习课时,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

(二)将课程标准的学习纳入常态。

要求代课教师每人自购一本201X版课程标准,将其作为教学行为纲领性材料,不定时学习,领悟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三)加大优质书目的推荐力度与密度,通过学习使我校教师做到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改为重点,以教学反思为切入点。

1.教科室每月在校网上推荐一至两篇好文章供老师阅读。

2.每位老师要根据学校推荐的专业阅读指导书籍进行自主阅读,每学年最少要撰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四)观看名师课堂实录。

为了提高学习效益,有针对性,本学期选有代表性课堂实录组织集中观看,看完后组内进行分析讨论,来探索各种类型课行之有效教学模式。

(五)校领导、骨干教师和外出学习老师进行业务讲座。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进行培训学习,本学期安排骨干教师和外出学习教师进行4次业务讲座。

(六)加强各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考核工作

1.重新评选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对新评选的骨干教师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培训。

2.骨干教师要按时上传校网相关材料,按月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七)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1.开学初重新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人选,抓好重点培

养对象的观课议课活动。

2.通过外派学习、跟踪指导、观课、磨课、议课等

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八)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

1.继续实施青蓝工程, 沿袭以往师徒结对的传统做法。

2.依据师徒结对承诺书的要求,细化加大师徒之间一对一的听评课指导工作。

3.开展形式多样的讲课活动,检验师徒间的帮扶效果。

4.在学期末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赛暨汇 报课展示活动。

(九)外出学习。继续安排好上级组织的各类学习和外出学习活动。

教师培训 篇八

根据青教办字【2018】8号文件精神,为履行好青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的任务要求,发挥教育教学示范引领作用,特制定2018学年培训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小学语文学科是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多年来,晨诵午写暮读成为语文教学特色,双语演讲课程、“1+N”写字课程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校本课程,经验被推广;作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学校多次承担外来省市考察团的观摩活动,曾被评为全国语文主题学习示范校。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秀的语文教师队伍,其中有山东省特级教师3人,潍坊名师1人,青州市名师3人;山东省教学能手1人,潍坊市教学能手8人,有5人执教过省优质课或公开课,13人执教过潍坊市级优质课或公开课。

二、培训内容

根据市教育局指导意见,此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双语演讲、1+N写字、整本书阅读三个方面。

三、培训形式

为确保培训实效,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内容的适切性,追求培训成果的实效性。本年度的培训,将采用两次集中培训,对三项课程进行展示。

四、培训任务

1.创设良好的培训条件。进行精细化管理,科学设置活动内容,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做好相应过程性材料的归档整理,及时总结反馈培训成果,为教师培训工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2.承接市教育局安排的培训任务。学校将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时间安排,按照本方案制定的培训内容做好过程实施与管理。

五、具体举措

(一)组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导师团队

1.根据培训相关要求,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训任务。培训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学校严格遴优秀教师担任培训指导教师。导师全部为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均执教过潍坊市级公开课,有丰富的指导教师的经验。

指导教师团队

组长:

成员:

3.取导师负责制,并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团队的集体指导作用。

4.确保培训质量,培训人数原则上每次不超过100人。

(二)强化基地学校的培训实效

1.本年度,学校向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提交培训计划、培训考勤、年度培训小结、培训照片等相关文档。由教师工作科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向全市教师培训通知,参训教师和培训导师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继续教育学分。

2.督促培训导师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参训教师按时完成各项培训内容,掌握三项内容的基本程序与行为规范。每学年对培训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接受教育局组织对学校培训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3.建立培训考核评价制度。要求参训教师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参加培训,督促参训教师认真完成过程性任务,对每个教师的参训情况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结果将作为评价考核的依据之一。

4.开展好培训情况调研。为强化基地学校的培训质量,将对所有参训教师进行调研。调研从培训导师职责落实、培训活动开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几方面进行,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对培训情况进行工作评估,及时听取意见,解决存在的困难。同时,学校定期走访参训学校,了解学校对培养方案、培养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整体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作相应的调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8篇教师培训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教师培训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