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反比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加而减少或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减少而增加,且它们的乘积相同就是反比例的意思。下面的5篇《反比例》教学设计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反比例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 xy =k(一定)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2、通过今天的学习,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43页做一做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七6、7、8、9题。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xy=k(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反比例》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反比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

为学生营造一个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境。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会学数学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下面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2、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之间有的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成其他形式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新

(出示:十二个小方块)

师:同学们,这十二个小方块有几种排法?

(生答后,老师板书下表的排列过程)

每行个数 1 2 3 4 6 12

行 数 12 6 4 3 2 1

师:请你观察上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生:……

师:这两种量这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

三、合作自学探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再选出一位组员作代表进行汇报。

A、表中有哪两种量?

B、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变化?

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学生讨论……

生反馈:……

师:能不能举出三个例子

生:10×20=600 20×30=600 30×20=600……

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数量?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

生: ……

[板书出示: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2、自学例5:

(1)出示例5:

师:先请同学们按要求在书上填空,并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

生: ……

师:模仿例4的方法,提出三个问题自己学习例5(出示三个问题)

生: ……

3、讨论准备题:

(1)请你根据例4的方法,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2)请你举例说明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四、比较感知特征

综合例4、例5、准备题的共同点师:比较一下例4、例5和准备题,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互相说说这三个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 ……

五、引导概括意义

1、概括反比例意义。

学生在说相同点时老师边引导边说明。当学生说出三个特征后,教师板书这三个特征。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上节课学的正比例的意义猜测一下,符合三个特征的二个量叫做成什么量?相互这间成什么关系?

生: ……

师:请阅读课本第十六页,同桌互相说说怎样的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学生互相练习……

师: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两种量如果成反比例必须符合哪三个条件?

生: ……

师:例4、例5和准备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生: …… (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纠正)

师: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

生: …… [板书出示:y=k(一定) ]

2、教学例6。

(1) 课件出示例6。

(学生读题、思考)

师:怎样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

师:哪位同学说说,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生: 因为每天播种的公顷数×要用的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成反比例的量。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训练其观察能力及概括能力;

3、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感受反比例的变化,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20支铅笔、一个笔筒;相关课件;学生分小组(每组一份观察记录单)

每次拿的支数

10

5

4

2

1

拿的次数

总支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什么?

3、练习:课本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小组协作 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一)活动一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按要求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单的填写结果。

2、引导观察:在填、拿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你能根据表格,写出这三个量的关系式吗?

4、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次拿的支数变化,拿的次数也随着变化,但每次拿的支数和拿的次数的积即总支数总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义(阅读课本,明确反比例关系)

6、如果用x、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

(二)活动二:(例3)

1、课件出示例3,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总结归纳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练习 发展提高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们的( )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 )和( )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所以( )和( )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4机动练习:

想一想: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1、你能不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反比例的意义 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4页,练习六的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用投影片出示下面的题:

(1)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

①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⑨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②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①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2)说出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时间和加工零件总数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二、导入新课

教师: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会成什么样的变化。关系怎样?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让学生观察这个表,然后每四人一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所需的加工时间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变化?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中发言。然后每个小组选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

10 × 60 =600。

30 × 20 =600。

40 × 15 =600,

“这个积600。实际上是什么?”在“加工 www.kuaihuida.com 时间”后面板书:零件总数

“积一定,就说明零件总数怎样?”在零件总数后面板书:(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这三种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我门可以看出。表中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和所需的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所需的加工时间是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3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每小时加工的零件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的积都等于600,即总是一定的:我们把这种关系写成式子就是:每小时加工数×加工的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2.教学例5。

用小黑板出示例5用600页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请你先填写下表。

(1)理解题意,填写装订本数。

“谁能说说表中第一栏数据的意思?”(用600页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练习本15页,可以装订40本。)

“这40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用600÷15)

“如果每本练习本是20页,你能计算出可以装订多少这样的练习本吗?如果每本是25页呢?……请你把计算出来的本数填在教科书第23页的表中。”教师把学生报出的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中。

(2)观察分析表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哪两种量?”(板书: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

“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的?”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每本的页数 装订的本数

15 40

20 30

25 24

一’然后让学生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1.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前两节课分别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初步学会判断

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发现有些同学判断时还不够准确。这节课我

们要通过比较弄清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三、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的两个表:

表1 表2

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表,然后根据两个表所提的问题,分别在教科书上填空。订正时。指名说出自己是怎样填的,教师板书:

在表l中: 在表2中:

相关联的量是路程和时间。 路程随着相关联的量是速度 路程随 时间变化,速度是 和时间,速度随着时间变化

一定。因此,路程和时间 ,路程是一定的。因此,速

成正比例关系。 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然后提问:

(1)从表1,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你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从表2,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你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教师: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 =速度

教师: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

2.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教师:结合上面两个例子,比较——下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试试看。组织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自己填,并说一说为什么。

2.做练习七的第1—2题。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最后订正。

五、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以上这5篇《反比例》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反比例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