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化学说课稿优秀4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4篇化学说课稿,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离子反应说课稿。

化学说课稿 篇一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叫程志平,来自浙江省台州中学,我说课的主题是《酚的性质和应用》,选自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我将从思考、实践、反思三方面完成说课。

一、我的思考

环绕着本课题,我从以下5个方面作了分析与思考

1.教学价值

①学科知识的建构价值

《有机化学基础》介绍了常见几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酚》作为重要的一类有机物,它的出现可以完善有机物知识体系,丰富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

②学科方法的发展价值

酚继醇之后出现,同官能团性质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性质不仅取决于孤立基团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影响,丰富发展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内涵,为以后复杂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这是酚教学的最大价值。

③学科认知的情感价值

酚可以造福人类,酚的不当使用也会污染环境,如何解决?关键还是靠化学本身,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酚》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生长出的新的知识。

2.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芳香烃和醇,掌握了苯环和羟基的性质。

能力基础:学生已了解有机物学习的重要思想,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潜在困难: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比较片面,大部分同学对于基团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不清楚;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比较薄弱。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价值的理解,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酚的结构特点;掌握苯酚的性质,并能准确书写相应方程式;了解苯酚的常见用途;知道酚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事实。

②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结构预测性质,用实验探究性质的过程,认识苯酚的性质;通过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了解苯酚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对比分析、类比迁移、归纳总结等方法,形成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基团相互影响的学习,树立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物质世界普遍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这里重点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过程和方法中才能落实知识、锻炼技能、提升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我将在实践环节渗透介绍。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苯酚化学性质的学习

教学难点:分子内基团间相互影响观念的形成

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要选择一定的教法学法作为支撑。

5.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协作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自主形成概念,构建知识,发展观念。

这是我选择的教法和学法,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帮助者、促进者角色。

以上是我的5点思考,接下去我重点介绍我的教学实践。

二、我的实践

本课教学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引出概念

创设情境1,什么叫醇?唤醒原有的认知经验,醇含有羟基官能团。创设情境2,也含有羟基,为何叫酚?引发认知冲突,必然促使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酚含有羟基和苯环,且要直接相连,从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完成概念的顺应。

发现了酚的本质特征后,学生自然能写出最简单的酚——苯酚的结构简式。苯酚是酚的代表物质,它有何性质?本课进行到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结构分析——预测性质

用结构指导性质的学习是有机研究的重要方法。教师提示新旧知识联系的线索:哪些物质含有苯环?学生想到了和,哪些物质含有羟基?学生想到了CH3CH2OH、H2O。进而提出一个驱动性的任务:根据苯酚的`结构,分组讨论,写出你认为苯酚具有的所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理由。通过同伴互助,缩小认知差异;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创新灵感;通过展示交流,暴露认知困难。

学生认为苯酚应该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水中溶解度意见出现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含有羟基,所以易溶,有些基于原有经验,含有苯环一般难溶,也有些同学认为两者都有影响,可能微溶。这是物理性质上的认知困难。

对于化学性质,学生则写出了许多方程式:

显然,学生将苯酚中的羟基同化为醇中羟基,将苯酚中的苯环,同化为苯,苯酚的性质是苯和醇性质的加和。对于这些反应是否全部都能发生以及有无其它反应学生不确定,这是化学性质上的认知困难。如何解决?实验就是一把最好的钥匙,本课推进到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归纳性质

环绕着苯酚溶解性的分歧,采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由于之前猜想的分歧,所以学生是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入到探究活动中去的,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通过实验,学生得出苯酚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规律,同时基于好奇心和本能,学生会主动看,会闻,也发现了其它的物理性质。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技能,也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

性质反映结构,如何理解苯酚水溶性与结构的关系?通过反思策略,学生感悟到苯酚的水溶性不是由羟基和苯环单独决定的,而是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初步建立基团影响的观念。

化学性质我不急于实验探究,而是设置如下三个疑问:

①苯酚中羟基的性质与醇的性质完全相同吗?

②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完全相同吗?

③苯酚的性质有无不同于苯和醇的特殊性质?

这三个问题正是学生的认知困惑,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提供实验支持,学生则通过观察宏观的实验现象,分析微观的反应本质,并尝试用化学符号——反应方程表示,经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从而归纳出苯酚的化学性质。这与学生原有认知又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为何同为羟基,苯酚有酸性而乙醇没有?性质反映结构,对比醇、苯酚结构,感悟到是苯环对羟基造成了影响。为何同为苯环,苯酚更易发生取代反应?对比苯酚与苯的结构,感悟到羟基对苯环也造成了影响,从而得出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性认识。而显色反应是醇和苯均不具有的性质,对比结构可知,只有同时含有苯环和羟基,且直接相连才具有这样的特殊性质,其它酚也应该有,用于检验酚的存在,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通过一个反思性的问题:如何认识苯酚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不能孤立的理解苯环和羟基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反思中完成观念和方法的顺应。

化学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和创造物质,造福人类,这是化学学科的价值所在,本课推进到第四环节。

第四环节:拓展应用——体验价值

酚用途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造福人类;苯酚甘油说明书的阅读与分析,旨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问题,同时也巩固加深了对苯酚性质的理解。

化学的发展同样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我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方法,创设“新安江苯酚污染事件”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意识到酚的不当处置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但此时学生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处理这一危机,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心理动机,我提出了如下5个问题:

1.交警皮肤灼伤如何处理?

2.岸上泄漏苯酚如何处理?

3.泄漏点附近水域苯酚浓度较高,如何回收?

4.下游低浓度含酚废水可能如何处理?

5.教会普通市民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检验家里的自来水是否遭到苯酚污染。

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知识落实情况的反馈过程,而问题解决的结果也使学生意识到化学污染问题是可防可治的,而解决的主要方法还是靠发展化学,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

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思考仍在继续。

我布置课后作业1:实际工业上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还有哪些?引导学生关心、关注环境治理的问题,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

作业2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即从典型代表物的性质迁移到一类物质性质的能力,也为下节课继续学习酚的性质提供铺垫。

三、我的反思

当完成本课教学后,我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最有意义?宋心琦教授认为,不是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本课教学中,如何学习苯酚的性质?结构预测,实验探究是两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如何正确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基团性质,因为不同基团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从而形成较完善的结构观。

如何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化学的发展是两条腿走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这是事物的两面性,化学发展的目标是努力减少并消除污染,发展绿色化学,从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当学生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化学观念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后,原来有机物是用这样的结构观去认识的,用这样的实验观去探究的,用这样的价值观去对待的,学生也就具备了较高的学科素养和终身发展的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追寻的目标吗?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化学说课稿 篇二

我说课的课题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一单元课题二。

本节说课共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会做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应用化学原理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本节内容主要是实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它是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也是学好化学的基本功训练阶段。在学生刚刚学习了化学的发展史,了解了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后,安排本节课,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亲自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但存在着局限性。本节课的两个探究实验都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寻求新知的,再加上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大胆实践的优点,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2、能遵守实验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亲身操作、体会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四部分: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

教学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操作的训练,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五部分:教学模式

本节采用的教学模式是:问题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

之所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完成课程目标。

第六部分:教学手段

本节运用投影仪和下列实验仪器及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形象、简单、易于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第七部分:教学流程

分六个环节。

环节1:前测补救

①什么是化学?

②什么是化学变化?

这两个问题设计的理由是:它可以检查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同时,通过学生的分析回答,教师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个你非常熟悉的化学变化,它是什么呢?大家听我讲一个故事:从前某国有一位使者出使到另一国,面见国王,国王有意刁难使者,于是出了这样一题:“我给你一块硬币,去给我买东西,并使买回的东西必须能充满整个皇宫。”同学们,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想一想买什么东西才能满足国王的要求,好使这位使者免遭杀身之祸呢?学生讨论,但提出的方案都一一被否决,最后教师点题:这位聪明的使者想了一下后,马上到集市买回了一根蜡烛和一盒火柴,并在皇宫点燃了蜡烛。小小的烛光充满了整个皇宫,解决了皇帝的刁钻难题。亲爱的同学们,烛光给皇宫带来了光明也给使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光明”——探索蜡烛燃烧。

这样,通过一个故事引入了新课,并使学生兴趣高涨,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

环节2、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同学们的桌上有你熟悉的蜡烛,你注意观察过它吗?

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探究一:蜡烛的外观,包括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溶解性、密度等;

探究二:蜡烛的燃烧过程中,火焰各层的颜色是否相同,各层温度高低如何进行实验验证?

探究三: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如何验证?

探究四:蜡烛熄灭前和熄灭后形成烟的颜色如何?熄灭后的烟能否被点燃呢?

利用投影,出示问题,并持续实验过程始终,保证实验圆满完成。

问题提出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猜测。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因为它的熟悉,能够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并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的生活化。

环节3、验证猜测,学生实验

第一步:知识准备,教师提出本节课用到的知识。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第二步:阅读教材,明确实验过程。

在课前,学生有过预习,但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缺乏系统性,再让学生阅读教材,明确过程,使学生实验时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

第三步:设计实验报告。

由于学生第一次设计实验报告,教师指出设计重点。并提示可参照教材提示,也可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

第四步:设计方案,学生实验。

教师明确要求:提示学生观察时注意运用除味觉外的所有器官,尽可能从多角度对实验进行观察,注意观察的顺序和角度,做好记录。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实验,重点完成探究二和三的实验方案的确定。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活动,使学生感觉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理念。

环节4、交流与合作

组织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表格与同学进行交流,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并与同学交流进行观察和描述的体验。

此环节的设计,体现并促进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环节5、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验证猜测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描述,鼓励学生补充不足。

通过实验与分析,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解决投影中提出的问题。肯定优秀的设计方案。并通过探究三得出蜡烛的燃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以巩固上节课对物质变化的学习,体现知识的联系。

环节6、知识回顾,总结提高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自己的收获,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通过观察和学生总结,使学生感悟到学习化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① ①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以及如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及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有些学生只是出于好奇心,课堂看热闹,无收获的现象,使学生真正体会探究这一重要的学习手段。

第八部分:板书设计

我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它简明扼要,突出体现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化学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是《化学(必修)2》中第二章第一节资料,继初中的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之后,经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帮忙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过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构成,增进学生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经过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过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构成特点的理解。

二、说教法

1、情景激发

本节课教学资料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小组讨论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小组讨论,学会思考、分析和总结。

3、多媒体教学

本节教材概念多,资料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经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然而然提出问题,经过观看动画、问题讨论,并让学生用自我的语言进行归纳,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思考为何目前已有的一百多种元素却构成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种物质,经过问题的提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进取的思考回答后,教师给予点评、鼓励。导入新课。

(二)活动探索,建立概念

1、关于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教学

让学生观看水分解的微观动画,提出问题:1、水分子是如何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2、为什么要通电通电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整合,从而引出化学键的定义,并对定义加以强调:

(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

(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

(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经过学生对化学键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即为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构成。

2、关于离子键的教学

让学生观看Nacl构成过程的动画演示,提出问题:1、如何运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解释氯化钠是怎样构成的。2如何运用化学键的知识分析这个反应的`实质。组织学生讨论氯化钠的构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在讲述离子键概念时,对于学生易于忽略的排斥作用加以强调。经过对氯化钠构成过程的直观演示和具体的分析,既加深了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明白离子键的构成过程。

3、关于共价键的教学

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Hcl的构成过程是否和Nacl类似让学生观看Hcl构成过程的动画演示,经过分组讨论,分析出Hcl的构成过程,从而得出共价键的定义。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

4、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根据所学知识师生共同列表从概念、成键粒子、成键作用、成键条件等方面去比较二者。

培养学生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方法。最终得出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离子键结合,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共价键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巩固基础,拓展提高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指相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B.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也存在于相邻分子之间

c.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

D.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下列物质中哪些包含离子键,哪些包含共价键

Na2s、K2o、mgcl2、H2、NH3

3.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H2oB、cacl2c、KoHD、cl2

(四)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提出问题:经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经过讨论,回顾本节课资料,对自我所学知识做出总结。最终教师及时给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中评价自我,体会成功。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1.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1)化学键:相邻的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构成。

2.化学键的类型

(1)离子键

定义:阴、阳离子之间经过静电作用构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成键方式:静电作用

离子键构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高考家长帮kaoyantv.com快回答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构成。

(2)共价键

定义:原子间经过共用电子构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原子

成键方式:共用电子对

共价键构成条件:一般在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易构成。

化学说课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

上午好!

我参赛的课题是《水电解装置的改进》。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一节中,课题开头就安排了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演示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对于研究水的组成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实验展现知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经历探究实验过程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所以本实验的成败对帮助该课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

一、教材中选用试管、水槽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从图中可发现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我归纳如下:

1、试管、接线柱等仪器固定难度大,全套仪器组装、提携不方便。

2、收集气体的试管放入或拿出电解液时,手因接触电解液而易受腐蚀。

3、许多一线教师多次实践证明,用该装置电解水,实验耗时长,且氢气检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很不理想。

基于上述理由,我根据水的电解原理和有关物理知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水电解装置加以改进,制作了气压式水电解器。

首先介绍制作材料:一个500mL广口瓶和一个五孔橡皮塞,以及电解水常用到的电器材料如导线、电极、接线柱、学生电源。体现创新和改进的仪器有:不用试管收集和检验气体,改用两支带活塞、从上至下有刻度的玻璃管作为专用的电解管(可来自废弃的酸式滴定管或报废的霍夫曼水电解器上的电解管)、产生气压的动力仪器不用洗耳球、双连球,选用医院里报废的血压计上的气压球。

二、应用上述仪器组装出如下图所示装置:

1、水是弱电解质,为增强导电性,电解液用15%的NaOH溶液。

2、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通过气压球上旋纽控制装置内外气压。

三、我应用本装置多次课堂演示实践证明,有以下五个方面体现改进处:

1、材料常见易得,制作简便,一经制得可长期使用,适宜于在农村中学推广应用。

2、采用了气压球自由控制装置内外气压平衡,使实验现象从容呈现。

3、该装置携带方便,实验时可直接摆放在讲台上,无需固定.

4、操作简单,从容安全,手不沾液,耗时短,现象明显。

5、可多次反复实验,学生也可参与实验。

四、下面我演示实验:

1、向广口瓶中加入适量电解液,组装仪器。

2、打开电解管活塞,挤压气压球,使电解液(恰好接触活塞)充满电解管,关闭活塞,接通电源,在6~8V直流电压下电解2~3min。

3、关闭电源,比较两极气体体积大小。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打开活塞后,一手均匀挤压气压球,一手进行气体的`检验。

五、实验效果:

1、实验过程中两电解管中有大量气泡迅速冒出。

2、当生成氢气体积10~10.2mL,氧气体积4.8~5mL时,关闭电源,此时结论最接近VH2:VO2=2:1。

3、检验气体时,正极生成的气体用火星的木条靠近,木条复燃;负极生成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体被点燃,均匀挤压气压球,能观察到气体持续燃烧一段时间,现象明显。

六、自我评价:

通过实验创新改进,我认为是成功有效的。主要体现如下:

1、改进后的实验能提高课堂效益,增强实验说服力。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在实验中运用物理中的电学、气体压强等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加强学科间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改进的装置取材于日常生活和实验室废弃仪器。如:电解管选用破损的酸式滴定管或报废的霍夫曼水电解管;气压球来自于医院里报废的血压计上的气压球;电极用普通的铜导线等等。使用低成本材料进行再创造,体现一线教师推行新课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务实求真的敬业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4篇化学说课稿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