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最新8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这里快回答为大家分享了8篇小学学校发展规划,希望在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篇一

一、工作重点:

1、加强领导,学校安全坚持以“积极预防,依法管理,注重防范,严格监管,不断整改,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师生行为,把安全管理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2、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工作,摸清隐患,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

3、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强化安全工作法律意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构建安全管理。

1、构建网络,加强领导。

成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许华闽

副组长:黄双鹏

组员:李亚芬杨碧英蔡良谋许碧玲蔡南茵负责及其各班科任班主任、科任老师。

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安全工作就是学校重要日常工作的基本观念,把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一保安全、二保稳定、协调发展”的工作原则,把安全工作放在关系到学校长远改革和发展大计的高度来认识。

2、落实制度,加强防范。

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严格落实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周小检,在每个礼拜一例会上宣布检查的结果,月大检,有检查记录和整改措施”。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

1、抓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

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教育,通过授课、参观、报告、演练等形式,普及消防常识,增强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的能力。学校设置安全通道,张贴安全标志和横幅。经常检查并整修各室的线路,学校年轻的老师都是义务消防员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消防技能。

2、抓好校舍及周边环境安全:

组织师生对学校的校舍、护栏、体育设施、用电、消防设施和周边环境等不安全因素全面细致地进行一次清理检查,排除一切不安全的隐患。强化值班人员们的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值班制度,门卫保证一天多次巡学校任务及时记录出入人员。

3、抓好交通安全工作: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各个年级学生放学回家时等待家长来接,自已回家的学生排队出大门,每天都安排有由值班的领导和值班学生人员检查,成立校内外安全宣传督导队。教学楼等场所的安全疏散通道必须畅通,且在安全出口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建立消防安全制度,指导师生自觉遵守。制订消防安全应急疏散预案,每学期组织师生至少开展两次以上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4、加强校园卫生及防病安全管理。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对常见传染病和季节性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和预防监控工作,为切实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做好每日晨检登记和上报工作,处理学生伤情,学校处理不了的及时联系家长并送往医院救治,将学生的痛苦降低到最底限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广大师生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维护小学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

5.加强现代信息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三)加强安全教育专题活动,构建和谐校园

充分发挥学校以及社会和课任教师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法制意识,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化作学生的自觉行动。

1、加强常规体育课、活动课和实验课的组织管理。

加强教师的安全上课意识,不许随意提前上下课,课内不准离开岗位。教师授课前后都要认真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适合学生身体状况。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不带妨碍安全的杂物,严防运动安全事故。要对女生、患心脏病等先天疾病的学生适当的照顾和格外的关怀。学校实验室有充分的安全保护设备,实验课教学要有科学的操作秩序和具体要求,严防学生接触易爆易烧、有毒有害的物质,严防实验事故,由教学主管和有关实验老师负责。

2、开展安全主题班会及安全专题活动。

预防甲流、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法制安全;防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此外,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宣传各种机会和条件,如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训练中要突出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逃生和防暴、抗暴、消防等综合演练。演练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继续开展好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卫生安全制度,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工作。根据季节特点,做好春季流行疾病、夏季蚊蝇传播等疾病的防治工作,一旦发现患传染病学生,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救治学生,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与家长联系,控制疾病蔓延。安排有心理咨询室等场所,关注和排解师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时排解师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对发现有心理障碍或患有传染病的师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区和责任人。

2、全校师生安全教育专题会议。

3、学校及周边各种安全隐患自查自纠。

4、预防甲流、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宣传图片专栏。

5、安全专题教育,以交通安全为主。

6、交通安全讲座征文。

7、聘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制安全教育。

8、消防安全专题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消防安全进校园。

9、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10、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加大投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益为重点,集中力量深化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为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条件均衡、平等优良的教育资源,促进全县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整合资源,科学安排,合理布局,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二)均衡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在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保障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统筹中央、省、市、县各种渠道的项目资金,科学规划,超前发展,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

(三)新建与旧改并举的原则。在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布局规划,进行布局选址、规划设计、规范建设;相对薄弱学校改造及相关改扩建项目,要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向高标准要求过渡,逐步达到标准化。

三、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

(一)工作目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从2011年开始实施,用两年时间,通过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学校建设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适用”的标准化学校,使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坚固安全、生活设施配套、校园绿化美化、运动场地标准、实验设备规范、信息管理到位,促进城乡间和校际间的均衡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优良环境。

(二)建设任务。用两年的时间投资7263万元,新建校舍6000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32341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87800平方米,绿化美化校园及新建文化墙,配备教学仪器和图书,配置教师办公桌椅426套,安装计算机教室3个,建成“班班通”105个,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405台,添置学生宿舍物品柜、物品架231套,钢床426套,食堂餐桌椅395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6套,添置后勤设施设备21套,不锈钢餐具5650套,更换学生课桌凳8740套,安装直饮水设备63套。

四、建设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应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相关规范执行,合理选址,科学规划,标准建设。

(一)学校布局。中小学校的布局,应根据乡镇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综合条件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为原则,根据“规模”办学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

(二)学校选址。一是学校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阳光充足、地势较高、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地段。二是学校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风口、洪水沟口、输气管道和高压走廊等。三是学校应避免学生跨越公路干线、无安全通行防护设施的河流及水域。四是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噪音等污染源,医院太平间,殡仪馆,消防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三)学校总体规划。学校必须编制校园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按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教学、图书、实验用房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有良好的建筑朝向;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相邻的校外建筑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划、消防、日照等有关规定;教学用房与体育活动场地应有合理的间距。田径场地和球类场地的长轴宜为南北方向;校园内的交通应便捷,校园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学校的主出入口不宜设在主要交通干道边上,校门外侧应设置人流缓冲区;校园绿地及种植园地应与校舍建筑统一规划和建设;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校门;学校应设置旗杆、旗台,并宜位于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的显要位置。

(四)建设用地和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一是学校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用地、绿化用地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二是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等使用面积应按规范要求设计。

(五)教学装备。各科教学仪器、设备达到教育部《四个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课外活动器材能满足学生需要;教室和专用教室的设施齐备、安全,达到中小学实验室和图书馆(室)建设标准;严格仪器、设备、设施及各类耗材的管理,并及时保养、维修、更新、补充,仪器、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5%,保证安全使用;小学和初中生均图书分别达到20册和30册,并定期补充、更新。

(六)信息技术。计算机生机比小学达到15:1,初中达到10:1。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备配置和校园网资源库建设符合国家、省规定标准;实行电子校务,各项工作逐步纳入信息化管理;电子备课设备、设施能满足教师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可以使用和制作课件,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严格信息技术和设备管理,及时补充更新,提高使用效益。

(七)生活设施。各类生活设施符合相关要求,方便舒适;免费提供充足饮用水;安排就餐的学校须提供良好的就餐条件,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信誉度、满意度高;设置满足师生需要的水冲式厕所,保证清洁无味;学校能提供校内初步卫生保健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工作的落实,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务求实效。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篇三

以保定市高新区为例,该区现在大部分为农村地区,生源较少,学校施教区范围较大,教育设施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全区共有12所小学,各学校规模不一,相差悬殊:办学规模、校园用地规模、生均用地面积均能达到相关标准,且办学资源与周边人口分布比较匹配,运行基本正常的A类小学只有一所,而该校位于城市已建成区;其余11所小学均位于乡村,属于办学规模不达标或校园用地不达标的B类或C类小学。高新区现有幼儿园7所,目前全区3—6岁的孩子为3046人,7所幼儿园在校生580人,占总人数的19.04%,其余两千多名幼儿多选择“黑户幼儿园”;该区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市平均水平。此外,该区合格的教师资源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学校的教师很多是原来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偏高;再加上他们接受培训和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达不到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推进城乡教育公平

教育是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完全受政府的管理和调节,因此政府所起的作用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各级政府规划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当通力合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布局和校园规划推进城乡教育公平。

1将校园规划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保定市高新区12所小学为例,对于乡村的小学,只能是通过未来城市的发展并结合城中村的改造来实现区域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解决此类学校办学规模不足的问题只能通过合理划分学区范围并改善师资力量来解决。而对于其中办学规模和校园用地规模都不达标的C类学校,更需要以总体规划的居住用地布局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学校周边居住人口日渐减少的,应考虑取消现有小学;按照规划,学校周边居住用地和人口较多的,应考虑争取条件增加校园用地,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引导城市布局的优化调整。教育布局规划要充分考虑校园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在现有教育基础上增加规划可操作性。

2将校园规划与村庄改造相结合。随着高新区经济迅速发展,大部分企业和人员迁入,现状村庄改造为居住区,高新区迅速成长为建成区,教育布局与村庄改造需要紧密结合,还要考虑到与人口变动的协调发展,统筹区域,缩小区际差别,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3在校园规划过程中坚持适度超前。学校布局调整应综合考虑高新区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城市建设、人口分布等因素,保证学校布局与居住用地、居住人口相适应,结合本区域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着眼于学校布局与建设一体化规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做到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教育用地资源留够存量。

4在校园规划过程中坚持方便、安全使用教育资源。根据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布局,结合人口密度、学生来源等情况,并综合考虑现状、交通、环境等因素,合理布局。学校施教区范围应根据学校规模、学生住宿条件、方便学生就学的原则确定,避免学生穿越城市主干道、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上下学。新建的普通中小学校,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环境适宜、公用设施完善的地段,而不应与公共娱乐场所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或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5调整校点布局,实行适度集中办学,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全面推进区域内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通过相对集中的教育投资,既能够提高农村学校建设标准,又可以集中农村宝贵的优秀教师,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增强师资力量。逐步撤销规模过小、布点分散的学校,推动学校布局合理化,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办学水平,改善以往教育投资分散等诸多弊端。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中小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全面提高中小学校综合防灾能力,保障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工作目标: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工作任务:从**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对地处滑坡泥石流和洪涝灾害区的校舍进行迁移避险;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的规定,对我县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使校舍全部达到7度抗震设防标准。

(二)对经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按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对受严重地质灾害影响(如山体滑坡等)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行避险迁移;对校舍防火、防雷等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校舍综合防灾能力。

(三)对全县中小学校危房进行维修改造,基本消除危房,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对**年及以后新建和改扩建的中小学校舍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设,确保校舍安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面摸清全县中小学校舍现状基础上,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域特点、教育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校园建设规划,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对中小学校舍分年度、分步骤进行抗震加固和综合防灾能力建设。

(二)坚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前,各乡镇要根据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慎重确定区域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中不保留的学校,不纳入工程范围。布局调整规划方案中保留的学校,在对校舍进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合并后学校的师生增员、校舍扩容等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三)坚持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工程项目建设要本着“牢固、实用、够用、安全、方便学生”的原则进行,在科学规划、设计及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四)坚持项目管理“四制”的原则。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行项目管理,要认真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设计人员都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或资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校舍安全工程实行县政府统一领导,统一负责具体实施,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县政府成立郧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校舍安全工程。发改、教育、财政、**、监察、国土资源、房管、建设、水利、审计、安全监管、地震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汇报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由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派员组成,集中办公,办公室设若干个专业组,具体负责:制定并组织落实工程规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统筹安排工程资金,落实对校舍改造建设收费有关减免政策;组织对校舍进行逐栋排查和检测鉴定,审核每一栋校舍的加固改造、避险迁移和综合防灾方案;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具体组织工程实施,落实工程管理和监管责任,按进度、按标准组织验收。建立健全所有中小学校、所有校舍的安全档案;协调各部门支持安全工程,协调处理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事项。

(二)明确职责。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考核奖惩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强化责任,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搞好实施。

各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发展和改革局: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积极申报争取专项资金;负责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财政局:负责资金筹措;加强工程资金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协同有关部门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定期对项目工程进度、资金管理、拨付、财务核算及固定资产登记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定期通报制度;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涉及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予征收。

教育局:配合建设、房管等部门制定校舍排查办法,对全县所有的中小学校舍逐栋进行全面、彻底的安全排查和鉴定;负责建立校舍安全档案;会同财政、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制订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建设局:负责按基本建设程序对项目进行管理;对施工图设计、施工企业资质及工程项目监理资质等审核把关;负责项目施工材料和分部工程的质量检测、监督,对工程质量全程监督;负责对加固改造以及新建工程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负责落实、审核项目施工图设计的抗震设防标准;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对校舍新建和加固工程的建设、鉴定、检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行为的监督管理;督促相关单位认真做好施工安全工作;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房管局:负责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屋鉴定机构,对全县中小学现有校舍进行逐栋排查,并逐栋出具鉴定报告;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学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用地的审批工作;负责对学校所处位置的地质灾害进行排查,对迁建学校校址的地质情况进行检测和论证;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规划局: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可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和单体规划设计方案和审查;负责按照《中小学建设标准》审核项目建设规划,办理相关手续;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气象局:负责项目防雷设施的检测和验收;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地震局:负责对校舍抗震设防情况进行排查;负责项目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鉴定、管理;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监察局:负责对图纸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招投标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负责监督相关部门落实减免优惠政策,查处乱收费行为。

县审计局:负责对工程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审计,出具工程审计报告;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水利局:负责对学校现有或新建校址防汛、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排查;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三)科学规划。一是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鉴定。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对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不含在建项目)进行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二是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依据排查、鉴定结果,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正在实施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专项工程,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作总体规划、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与每栋校舍的加固改造方案。

(四)严格标准。对通过维修加固可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改造加固;对经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按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对严重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行避险迁移;对根据学校布局规划确应废弃的危房校舍可不再改造,但必须确保拆除,不再使用;完善校舍防火、防雷等综合防灾标准,并严格执行。

新建校舍必须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建设,校址选择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必须避开地震断裂带、低洼地、滑坡地段、泥石流地区、洪水沟口或泄洪区等自然灾害频发地段,且不宜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因选址不当造成安全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规范管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省级统筹,市县负责,中央财政补助。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安全工程的投入,要设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健全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工程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能顶替原有投入,更不得用于偿还过去拖欠的工程款和其他债务。建立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杜绝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专款,切实保证资金安全。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44号)有关减免和优惠政策,对“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均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服务双方协商的基础上,提倡各有关单位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予以减收或免收;鼓励企业以提供免费服务的形式,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安全工程”进行捐赠,这部分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要切实加大对“安全工程”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严禁收取国家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自立项目、超标准收费等乱收费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篇五

关键词:中小学布局? 空间分布 ?难点分析? 规划布局

引 言:为了进一步优化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依据《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及《乌鲁木齐市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5》及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居住用地的布局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因地制宜,对中心城区内的中小学校合理布局,以控制中小学校的发展用地为重点,加强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出规划的实施措施和建议,力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全市的教育事业建设步伐。

《乌鲁木齐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年)》的编制完成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亦对城市的总体发展有了明确的规定。因目前乌鲁木齐市的教育资源受旧的办学体制等因素影响,老城区中小学普遍存在规模小、发展不均衡、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同时各区之间的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及办学水平在校际之间、公办学校与企事业办学、民办学校之间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等问题。为积极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使得我市的教育用地得以均衡发展,进而疏解老城区的人口,吸引人口向城市新区迁移,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需对城市新区安置新校区和对老城区疏解现有学校。

一、 中小学现状和分析

1、乌鲁木齐市现状概况

乌鲁木齐人口与就业南北空间差异明显。老城区人口和就业岗位密集,天山区、沙依巴克区人口密度最高,部分社区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km2,并且近几年人口仍在快速集聚。由此带来老城区交通压力剧增、环境质量下降、特色缺失等问题。相反,地区人口分布过于稀疏,不少地区人口密度不到2000人/km2,用地开发较为粗放。

由于人口过于集中老城区,导致现有学校基本集中在城区南部,名校基本位于天山区、沙依巴克区。

2、 现状学校基本情况及问题

目前乌鲁木齐市共有270所学校,其中小学133所,中学137 所。市区教育资源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1)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优质教育资源较为短缺,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通过多年来,市区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国办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学校间的差异不仅仅在于硬件,更主要存在于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学校的社会影响、教职工工资待遇等方面。对薄弱学校的扶持主要集中在办学条件、领导班子、教育教学管理等,对名牌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之间没有建立教师轮换制度,造成优秀教师向名校聚集,从而进一步拉大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

(2)校园面积不达标。城区中小学普遍占地面积不足,建筑密度大,活动场地小。尤其是中心城区,多数学校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生均占地标准。市第二小学、第二十九小学、第二十三小学、第三十三小学、第四十四小学等学校占地面积不足4亩;第四十四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为1.7平方米,第三十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为3.8平方米等还有部分学校生均占地面积较小,严重不满足校舍建设标准。

(3)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较大,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受办学条件和水平影响,一部分学校人满为患,大班额现象难以遏制,如实验小学、兵团一中、八中等,一部分学校生源锐减,难以为继。现有择校现象因一直无法得到遏制,还会继续制约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4)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北区作为今后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新开发地段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没能同步跟进,缺少配套的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乌鲁木齐市近年来城北片区、高铁片区、会展片区、米东片区的快速开发建设,市区教育资源总量不健康和不均衡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已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因此,进一步优化市区学校布局,整合资源,加快建设,促进均衡发展,满足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市发展的教育需要,已成当务之急。

(5)生源相对集中,相应问题突出。

由于历史原因各区县间教育配置不均衡,市城区中小学布局形成于上世纪,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向北发展的需要,布局不合理带来的矛盾日益凸显,乌鲁木齐人口主要集中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生源相对集中在老城区,且热点学校基本上集中在南区,优质资源尤其是高中资源集中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造成生源还集中在老城区。

(6)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少且集中,学校规模小而分散,软、硬件均符合标准的中小学从规划到建设都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规划教育用地难以落实。发展教育的物质前提是落实建校用地,如果规划教育用地无法落实,甚至改作他用,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水平都将无从谈起。

二、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市缺少协调统一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在2007年,我市曾编制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校教育用地调研及规划意见》,仅对规划教育用地进行了现状摸底和提出了初步的规划意见,截止目前还缺少具备法定地位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致使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小学空间布局未得到相应的有效调整,使得中小学空间布局出现了新的失衡,优质教育的空间未得到有效的拓展,基础教育的发展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2、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缺少有力的法定规划依据。目前我市有大量的房产开发项目,但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中小学校配套建设与住宅开发建设往往不能同步。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由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需配置的学校没能按规范配备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开发商对新建小区入学学生的解释往往是“到附近学校就学”,而忽略了现有学校的学生容量,造成学校建设与居住区的建设不配套。

3、城区中小学布局缺少有力的措施支撑。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部分中小学进行用地置换,以优化基础教育的布局结构。老城区已有很多学校的扩展用地受到了极大地制约,而随着周边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部分学校已不堪重负。同时优秀师资力量过度集中在老城区部分重点学校内,使得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择校情况严重。主要表现出区域内学校生源局部过于集中,呈现重点学校班级数量多,班额规模差别大,造成学校用地不满足要求的现象。尤其在办学历史久,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此类问题表现较为突出。

4、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中小学用地是与粮店、服务站居委会等设施一起作为居住用地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而出现的,在各个层次的规划中很难得到明确的定位和有利的控制,在新的城市用地分类(GB50137-291)“中小学用地”已专门列为A33,单独列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大类中教育科研用地中类的小类,类别代码为A33”,成为在规划中实现用地控制的有力依据。

目前在我们对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及不均的情况下,急需政府相关部门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对基础教育进行多种形式的投入方法以及有效的行政协调,以保障中小学布局及基础教育用地状况的改善。

三、规划布局

1、学生数量预测

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规划区人口的预测:中心城规划总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2015年、2020年规模分别控制在340万、400万人左右。

2、毛入学率

依据乌鲁木齐市现状千人指标实际情况及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完成率稳定在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巩固在95%以上。为此首先应确定2020年各学龄段青少年的数量,然后确定小学、中学的办学规模。

3、中、小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

经测算,乌鲁木齐市规划小学生人数约占规划人口的比例约为7%,规划初中学生人数约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5%。规划高中学生人数约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

4、学校规划布局情况

规划对乌鲁木齐市内学校分为三类:

(1)保留调整学校,在建成区内,如无特殊原因,必须保留现有的学校用地。对人口密集、无扩展用地且服务范围不相冲突的学校,建议应予以保留,并逐步进行内部功能调整;对现已达到建设规模的学校按原规模保留;对现未达到建设规模的学校,而周边有发展用地的学校,应在可调控用地范围内建设;对现未达到建设规模的学校,而周边无发展用地或发展用地不足的学校,建议可合理降低办学规模。

(2)迁、扩建学校,按照城乡规划建设的要求,对需要迁建的学校进行迁建,原有教育用地可作为教育配套用地进行建设,不得改做它用;对周围有发展用地的学校进行扩建,迁、扩建学校都应达到《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办学标准》;

(3)新建学校,按照城乡规划建设要求,结合片区居住人口的分布密度,合理推算出就学人口,严格按规范化学校标准控制用地,并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对老城区新建学校按控制指标控制,允许在可调控用地范围内力求按控制指标建设;?对规划控制新建的学校,原则上应遵循控制各学校规划用地区位及用地范围,允许在可调控用地范围内进行调整。

四、结语

中小学校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需要有相关的规范、规定来制约,以确保教育资源合理的配套及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慧,周源。我国大城市老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研究[J],建筑与结构设计,2009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篇六

怎样有效调控,才能避免规划制定与实施的两张皮现象?经过多次制定和实施学校教育规划,我认为围绕有效调控这个着力点,探索规划的过程化管理,或许会达到预期效果。

学校教育规划率先兴起于英美等国,20世纪50至70年代在西方空前繁荣,后因缺乏有效调控出现了许多问题。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教育规划以其有效调控在西方国家赢得了长足发展。学校教育规划及其有效调控逐渐引起全世界关注,越来越多的地方教育部门开始尝试这一项目,并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有效调控策略,希求达到规划的预期目标。

目前,教育规划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各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治理薄弱学校都非常重视教育规划,并把它作为改进学校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问题是,很多学校制定教育规划时,要么是校长冥思苦想,要么请人捉刀,而具体实施又缺乏有效的调控策略,以致规划聊胜于无、不了了之。

2011年9月我校新校区建成招生,传承学校百年文化,与时俱进再谱华章,我校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并以“知类通达,以修大成”核心理念引领,促进学生把理、工、文、体、艺等统筹起来,触类旁通,集“知识、人品、技艺、爱心”于一身,奠基未来之大成。

怎样有效的将规划融入我们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怎样通过有效调控保证规划目标逐渐变成现实?这是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二、教育规划调控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规划关注的是学校的现实诉求及未来愿景,可规划始终赶不上变化。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化和人们对教育本质理解的改变,必然导致规划目标与现实不一致或很难实现,这就需要对规划进行有效调控。

规划调控是一种积极的规划实施手段和策略。正如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学校由各个部门组成,有负责教学的部门、负责课程开发的部门、负责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部门,以及负责学校与家长、社区联系的部门,它们共同构成学校组织系统。协调、整合各项部门活动,使其成为具有内在结构的系统规划,必须要有调控。

制定实施学校教育规划本质上是一个合作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与教师的协同效能。除此之外,制定学校教育规划还应咨询学校相关人员的意见并形成合力,这就必要依靠调控。

学校教育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求学校自我诊断,根据目标要求设计和实施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使规划内容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正、完善,更需要调控。

三、教育规划调控的着力点

伴随学校教育规划实施,调控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抓住几个节点,方能事半功倍。

(一)在发展的理念和内涵上着力

一些学校虽有较长的办学史,但由于缺乏战略性思考,未能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办学理念和实践方式。导致学校发展目标不明、定位不准,未能订出远期、中期和近期规划来引领学校发展,未能抓住课程和队伍建设两大战略支柱来促进学校从外延式发展转入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我们立足校情、生情,几经探索实践,确立了“知类通达,以修大成”办学理念和“为每个孩子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办学目标,通过课程建设这一主要途径来达成目标。

一是开设科技校本课程。超越课外活动视野,我校把科技教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体系,自编了机器人校本教材,面向全体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开设国际数棋校本课程。2008年我校就将有“不用纸笔的四则运算”美誉的“国际数棋”纳入学校课外活动课程管理,孩子们通过参加“国际数棋”活动,既激发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又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丰富了课余生活。

三是开设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我校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将“诗文诵读”纳入校本课程。鼓励孩子们广泛诵读经典诗文,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的魅力;引导孩子们挖掘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我校还将艺术与语文课改结合,形成古诗词吟唱、戏剧表演等课程;把陶艺教学与美术教学中的手工、泥塑、面塑、雕塑、儿童画等教学整合,开发了陶艺校本课程;开展“音乐联想绘画”教学试验,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笔来描绘音乐、用音乐来解读画面。

我们认为,教师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方略的实践者,是提高办学质量、达成办学目标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校把培养个性特长和教学风格,作为教师专业特色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教师专业成长论坛、特色教学研究沙龙等促进教师专业特色发展,促进教师形成有特色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长。

在明确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我校紧紧抓住课程和队伍建设两大支柱,走上了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了办学品位。

(二)在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上着力

一些学校忙于做大和快速扩张,热衷于超大规模的易地新建,举债“圈地”动辄数百亩,招生规模多倍膨胀。发展要有规模更要有质量,学校应处理好做大与做强的关系。我校在教育规划中明确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方向,以创新特色活动载体为路径,致力于“做精做强”。

我们把校园特色活动作为落实学校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和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实践中感悟”:一是求活求新的德育活动。根据新时期孩子心理特点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责任教育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并邀请家长参加,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道亮丽风景。二是求实求细的科普活动。我校每年科技教育活动月,举办评比、竞赛、展示、表演四大类、十个项目的竞赛活动,进行发明创新作品、科学小论文、社会实践活动评比和国际数棋、电子模型制作、科学知识等竞赛,推出优秀科技作品、研究性学习成果和机器人表演。三是求新求异的创新活动。我校成立国际数棋、机器人、科学幻想画、科技手抄报、科普知识比拼、陶艺、模型拼装等多个创新小组,积极导引学生参与研究活动。

我校以丰富实践活动为路径,学校教育立足课堂、校园并延伸至课余、校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在特色的定位和提炼上着力

一些学校对办学特色理解存在偏差,以为特色就是教学质量,或将培养少数特长生渲染为特色。部分学校虽有一些亮点或特色建设有了初步成效,但依然未能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个性化办学经验,未能融合传统优势与办学特色,并进而梳理出能够支撑学校整体发展的办学特色。

我校在特色办学实践中,围绕落实“知类通达,以修大成”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适合孩子发展,适宜环境变化,适应时代变迁”的三适合特色教育,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我们同时创新特色激励机制,一改以往只表彰少数学习优秀孩子而忽略对大多数学生激励的惯例,实现了优秀学生表彰100%覆盖。每个学生都会因其某方面的优秀获得受奖激励的机会,并进一步赢得自信和身心健康发展,尽情绽放出生命的个性之花。

四、教育规划调控的具体策略

学校教育规划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形成体现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浓厚学校文化氛围、形成学校发展共识、凝聚人心的过程,有效调控学校教育规划就是要延伸这种过程,尽可能使全体教师趋向于共同的目标和期望,形成一个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团队。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教育规划管理的调控体系

学校应及时进行教育规划的分析评估,发现并准确判断学校发展的最佳机遇;通过规划选择评估,及时获取和处理规划执行情况与规划目标的差异;通过规划绩效评估,对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奖惩和调控,有效实施规划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只有将规划分析评估、选择评估、绩效评估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将规划制定过程与实施过程融为一体,才能建立起规划管理的调控体系,有效地调控规划。

(二)合理分解,调控年度教育工作计划

依据规划中对年度工作计划的要求,合理分解规划目标,确定实现年度目标的措施、策略,充分考虑工作计划与学校规划的对应性、工作目标的科学性、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我校新校区在落实学校教育规划时,首先围绕规划总体目标确定了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分层分类为工作原则,围绕搭建框架、形成机制、建立制度、强化管理四个层面的工作要求,拟定了六个工作目标和七个工作目标量化指标,出台了六个工作举措要点。学校随后下达了学年度教育工作计划目标分解书,分解书包含年度工作计划分解目标、具体工作的调控、对应的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三块内容。通过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使工作目标明确落实到部门或个人,具体措施更具操作性。

(三)项目管理,强化规划调控的有效性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我们就考虑到规划该由制定者来实施。既然制定过程体现了民主和共同参与性,规划实施过程就一定要突出制定者的主体地位,避免出现把学校规划与年度计划束之高阁的现象。

我们尝试引入项目管理,促使校长分权和授权,确立项目负责人的主体地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校长组织召开项目实施前期会议,明确此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完成期限,倾听实施过程中应提供的保障措施要求,为负责人独立开展活动创设良好的工作平台;项目负责人可以调动校内资源。学校拟定项目实施评估办法,建立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展开项目评估。项目管理激发了中层领导的积极性和独立开展工作的成就感,也促进中层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

我们还倡导把项目转变成各级各类课题,建立项目激励机制,实行项目质量考核,以提高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和质量。

(四)校本评估,突出规划调控的过程化

规划实施的过程化管理是学校规划调控的一个重要部分,应与学校日常管理融合。过程化管理,实际就是对规划实施进行校本评估,分为常规评估、专项评估、项目评估三类。

常规评估即围绕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方式展开,如计划类评估(学期计划评估、月工作计划评估、周工作安排评估)、改进预防类评估和管理常规类评估。

专项评估即围绕阶段性工作重点或薄弱工作开展评估或校内督查。如为保证“六一”活动质量并强化后续管理,今年我们对每个活动进行了专项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教师个人考评。

项目评估即针对每个项目方案开展全方位评估,我们借助发展性督导评估的思想制定具体的评估方案,通过评估环节进行过程监控,在不断反馈、矫正、调控中做实做精各项重点工作,通过评估也使管理者清晰地掌握了学校教育规划调控的质量与脉络。

五、健全规划调控的组织基础

有效调控学校教育规划,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有计划有组织有序推进,我们的做法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教育规划调控领导小组及专项小组;建立规划调控评估机制和奖励激励制度;调整部门设置,使之与项目组对应;建立完成规划调控的经费保障;建立学校论坛制度与调控交流沟通平台。

实施规划调控,我们尚存困惑:一是缺少外部对学校教育规划调控的评估,规划调控的效果难以把握,规划调控的科学性有待论证。二是尽管有学校内部评估,但具体操作仍难把握调控力度,调控的效果对于规划的修正与完善主动性不够。

对于我们来说,调控学校教育规划只是初步展开,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些想法还停留在启动阶段,但我们执着于这样一种信念:学校教育规划是一种管理理念,而规划调控更是一种学校管理行为。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篇七

学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陈向明。学校发展计划与学校自主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冯大鸣。英美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黄灿明。学校发展规划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布伦特。戴维斯Brent.学校发展规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陈建华。中小学发展规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杨天平。教育战略规划与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7]倪梅。参与式规划与学校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陈向阳。学校发展计划基本原理与操作规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李泽林,何龙,吕晓娟。《重塑学校新家园:学校发展规划与实施》[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10]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11]吴清山,林天佑。教育新辞书[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6

学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雷云飞。学校发展规划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九中学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童康。学校发展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3]王天晓。学校发展规划问题研究——以战略型领导为视角[D].首都师范大学,2007

[4]张敏。学校发展规划执行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俞伟娟。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发展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曹鑫海。中小学发展规划制定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7]王俊霞。“学校发展计划”的实施及其效果研究——以积石山县农村小学为个案[D].西北师范大学,2005

学校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拱雪。SWOT在北京市小学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2010(7):22-26,41

[2]张凤山。编制学校发展规划的原则[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8(6):21-23

[3]高厚荣。从组织环境谈高校后勤文化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2(5):100-101

[4]许小华。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2):218,220

[5]楚江亭。关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有关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24-26

[6]王俏华。国外学校发展规划功能及过程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7):40-43

[7]谌启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规划[J].教育导刊,2005(4):4-6

[8]张作功。加强学校发展研究促进学校持续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8(3):8-10

[9]李家成。论学校发展规划在学校变革中的价值实现[J].当代教育科学,2004(16):28-30

[10]邱向理。破解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之难点[J].中小学管理,2010(12):17-18

[11]赵德成。区域行政推动下的学校发展规划[J].教育研究,2013(3):54-58

[12]李雯。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J].中小学管理,2005(11):10-12

[13]赵德成。实践中的学校发展规划问题与建议[J].中小学管理,2010(11):4-6

[14]姚美琴。学校发展规划: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管理,2005(11):8-9

[15]孙军。谈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案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2(5):17-20

[16]陈玉。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管理优化[J].北京教育,2012(6):16-17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篇八

一、布局调整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依据

到2010年,全市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建设100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其中小学900所(每县市、区70-80所);初中100所(每县7-8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阶段学校要通过合并改造和资源优化重组,建设规模型、高标准普通高中30所。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使全市农村中小学规模和布局能充分满足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需求。到2010年,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圆满地完成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全市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左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从而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和智力保证。

我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依据是:

农村小学,要把保证入学率、普及率作为底线,在坚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以县统筹规划新建、改建、扩建一批规模型、标准化寄宿制小学。贫困偏远、交通十分不便的地区可保留适量规模在10生以上的一至三年级教学点,除此之外,全市10生以下规模的学校原则上要予以撤并,实现集中规模办学。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要提倡走读、寄宿等形式,人口密集且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可选定在几个村落之间适中的位置布点联办规模型寄宿制中心小学,偏远地区可以乡镇集中办好一至两所寄宿制小学。对适量保留的10生以上一至三年级教学点,要切实加强管理与扶持,保证其开齐开全各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初中,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一所,人口少的乡镇也可几个乡镇设置一所。要取消2轨以下初中。偏远且交通不便、人口较少的乡镇可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城镇学校,要在城市和县城所在地重点新建和改建、扩建一批标准化中小学,全市各县(区、市)要综合考虑当地城镇化建设要求、地理环境、人口预测和教育基础等因素,大力度推进城镇学校建设工程,到2010年,全市规划新建城镇学校39所,其中小学13所,初中13所,高中13所(每县市小、初、高各一所);改扩建共39所,其中小学13所,初中13所,高中13所(每县市小、初、高各一所);长治县20*年新建特校1所;长子县2009年新建特校1所;通过城镇学校建设工程,基本解决学校数量少、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大班额现象。城镇学校小学规模以4轨为宜,原则上不超过6轨;初中以6轨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0轨。

高中学校,要打通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界限,综合考虑,合理布点。本着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同步发展的原则,因地因校制宜,新建、扩建、合并结合,重组整合资源,硬件软件同步配套,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原则上每10万人建1所高中,每校轨制一般要求在8到14轨,最多不超过16轨。农村高中以6到8轨为宜,每班学生数50人为宜,最大不超过56人。

二、基本原则

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以县为主”,加强统筹,协调配合的原则。各地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要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教育部门牵头,统筹有关部门参与配合,根据当地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教育基础、人口预测、学校布点的服务半经以及城镇、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获取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周密测算,反复论证,科学制定。

——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各地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要统筹兼顾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本着各级各类学校由县级教育部门统筹管理、合理调配的精神,确保布局调整中校舍校产资源的共用共享,优化重组,确保各类教育与县域人口在布点上科学合理;确保各类教育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在规模上适中相当;使全市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事求是,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原则。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综合考虑必要性和可能性,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性,探索可行的布局调整模式。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与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分步实施,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对目前校园、校舍条件较好,又具有一定生源学校,要予以保留。

——优化资源,确保普及,提高效益的原则。调整中小学布局,其宗旨在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各地要顾及偏远贫困且交通不便的地区办学的实际情况,注重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适量保留10人以上的一至三年级教学点,杜绝因过急、过快、过度撤点并校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等现象的发生。

三、保障措施

(二)优化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布局调整的整体效益。各县(区、市)要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重点,优化校长和教师这两支队伍的配置,重点向农村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倾斜。要调整教师编制,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师补充力度,新招用的中小学教师,优先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偏远农村保留的教学点,必须配备公办教师,保障其办学经费。要足额为农村寄宿制学校配齐教职工和生活辅助人员,寄宿制学生要配备适量(小学1-3年级每20名学生配备1人;小学4-6年级以上每50名学生配备1人;初中每100-200名学生配备1人)的专职生活指导教师(保育人员),配备好炊事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和校医,县级财政要统筹发放生活辅助人员的工资。被调整撤并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统一调配,具有教师资格的正式教师,要及时安置;不符合条件的临时代教等,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辞退。

(三)开展设施设备配套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校舍设施配套水平。要把加强学校装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与布局调整工作同步规划,统筹安排。要围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中有关学校装备的规定标准,按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充实完善学校必备的设施设备。市教育局每年开展一至两项设施设备专项配套活动,各县(区、市)也要设立相应的资金予以配套,力争在两三年内高标准达到义务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特别要注意加强中小学校标准操场的建设,为学生体育锻炼、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必备的条件。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8篇小学学校发展规划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