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这3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①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周长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些○ 47cm多一些
②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6、①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周长直径
○ 12cm多一些4cm
○ 31cm多一些10cm ○ 47cm多一些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算法的优化。
教(学)具
准备练习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修议1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活动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老师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看,他准备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这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不知道该用多少材料,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
活动二: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每一种列式各是怎样想的?
怎么知道求6个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那么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活动三: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谈话:尝试计算×6,你觉得怎样算好就怎样算,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并相机让学生把几种典型做法板书在小黑板上。
①×6=0、5×6=3(米)
②×6=+++++==3(米)
③×6===3(米)
④×6==(米)
⑤×6==(米)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几种不同的做法,只看结果,判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明确:第④和第⑤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结合实际情况,所需6根布条总长度不能小于或等于一根布条的长度。
(1)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提问:
×6=0、5×6=3(米)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6和+++++这两部分相等吗?为什么?是怎样得来的?
在方法③中,为什么分母2不变,单单只把分子1和6相乘呢?
(2)课件演示方法③的计算道理。
(3)再回顾×6==和×6==两种做法,指出错误原因。
活动四: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一)独立计算9×。
(二)组间交流:说说计算的道理。
(三)全班交流:
1、请1位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板演。
为什么不用第①和第②种方法计算?(引导学生体会第①和第②种方法或有局限性,或者麻烦,所以用第③种方法较普遍,适用于任何一道分数乘整数题。)
2,、学生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活动五:探索计算中的简便方法。灵活运用
1、独立计算10×,之后请一位同学说计算过程。
2、独立计算×36。
①质疑:怎么这次的做题速度明显落后了,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简便方法的心理需求)
②课件出示简便算法:先约分再计算。
3、计算×21
活动六: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收获?谁会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动手操作,亲手调制蜂蜜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调制的过程,并说出自己调制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整个教学。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适当的引导,提出有重要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蜂蜜水量筒水杯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调制蜂蜜水的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 www.kuaihuida.com 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2、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出示课堂活动卡。
预设
生1:我调制的这杯蜂蜜水用了40mL蜂蜜、360mL水。
生2:我调制的这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
3、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出的蜂蜜水更甜?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讨论并交流方法)
4、除了这些方法,我们也可以用化简比的方法来判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调制蜂蜜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自体验调制的过程,并且用语言叙述自己的调制方法,在议一议中展开对新知的探究。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课件出示教材72页情境图)
学生根据图中的内容,找出所需的信息。
蜂蜜水
男孩:3小杯12小杯
女孩:4小杯16小杯
2、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1)探究判断方法。
联系我们学过的知识,你想到了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可以通过求出男孩和女孩各自杯中蜂蜜和水的比来比较。
学生写出比。
男孩:3∶12
女孩:4∶16
(2)哪杯水更甜?现在你能判断出来了吗?你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无法比较,如果能知道两杯蜂蜜水中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几小杯水就可以比较了。
(3)怎样才能知道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几小杯水呢?请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①学生思考,小组内讨论。
②小组交流看法。
③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先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再转化成比的方法。
(4)得出结论。
3∶12===1∶4
4∶16===1∶4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比都是1∶4,所以两杯水一样甜)
(5)揭示化简比的必要性。
当比的前项和后项数值较大时,有时会给判断带来不便,这时就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在不改变比值大小的情况下,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缩小,这种现象称之为化简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哪杯水更甜”的同时,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3、理解最简整数比。
像1∶9,3∶7……这样的比我们称为最简整数比。
(1)观察一下最简整数比的前项和后项,你发现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了吗?你能说说什么样的比是最简整数比吗?
(2)学生汇报发现。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是1时,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4、探究化简比的方法。
下面的比是最简整数比吗?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化成最简整数比呢?
24∶42 ∶ 0.7∶0.8
(1)小组讨论。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化简比。
(3)全班交流化简比的方法。
预设
生1:我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生2:我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化简。
生3:我利用除法进行化简。
生4:我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的大小不变。
如果有学生用此法,教师因势利导进行教学,如果没有,教师从比和分数的关系入手,引导教学。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上面这3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就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