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校长英文优秀5篇(副校长办公室英文)

校长如今多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那么你知道校长用英语怎么说吗?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5篇校长英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校长英文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校长英文 篇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

英语课外活动实践是教育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助推器,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英语课外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特点,为学生创设英Z学习的环境,开展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英语课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的意义

1.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环境熏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重要作用,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课内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校园文化是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土壤,它对学校教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将校园文化与课程建设统一于学校教育中,在英语课外活动中渗透校园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英语课外活动实践组织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成立“办校报”“校本剧表演”等兴趣组,通过讨论决定各兴趣小组的具体活动内容和形式。

2.高中英语课外活动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外活动不等同于娱乐活动,依托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手段,在不断变化的课外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学校依托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的“英语风采大赛”的课外活动,给英语学习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现他们青春活力及展示英语水平的舞台,这种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学风,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3.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高中英语新课程结构体系的重要措施。英语新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要抓住课内和课外两个环节,英语的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四十五分钟,而是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精神,让学生以轻松快乐的心态接受听说读写用全面全方位的英语锻炼和学习。高中英语课程的实施与开展离不开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校园文化,否则课程的开设只能是纸上谈兵。高中英语课外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而这正是校园文化的精髓。

二、高中英语课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施

1.组织活动,充实内容。近年来,在应试教育仍占主流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开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必修课程,英语课程开展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业绩,传统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课外活动实践的开展弥补了这一缺口,它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英语课程教学现状,要求根据学生自己的发展水平和学习兴趣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充实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英语课外活动实践开展的形式上,学生可以唱英语歌、猜谜语、即兴表演、英语晚会才艺汇演等,也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开展与英语有关的地区考察和社会实践,为学生英语学习营造语言氛围,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

2.培养兴趣,丰富形式。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称,物质文化是学校的硬件建设,而精神文化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英语课外活动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它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在形式上比课堂教学更丰富,灵活性强,涉及面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活动。兴趣是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生浓厚的情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英语课外活动实践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英语学习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创设环境,营造氛围。旅游英语是当前高中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在英语语言国家,深入认识了解外国语言文化,在学校插班上课,快速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体验外国中学丰富特色的课外活动。也可入住当地寄宿家庭,参观国外一流名牌大学,亲身体验世界名校的学术氛围。对学生来说,这是除课堂教学外的一种独特的课外模式的教学,寓教于乐,更适合于英语爱好者。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操作技能,也促进了各国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湘洪,林耀。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社团建设[J].热带生物学报,1998,(1):61-63.

[2]唐光辉。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4):130-131.

校长英文 篇二

尊敬的各位教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good afternoon!

今天是XX届全体毕业生的大日子!这是值得同学们一生铭记的最重要、最难忘的时刻。我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1884名本科同学、向第一批获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49名研究生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也请同学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你们的父母、敬爱的老师以及同窗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关心、培养与勉励!

today is a significant and beautiful day for all graduates. it is one which you will remember for the rest of your live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i would like to extend our warmest congratulations to you all. let us give applause and show our appreciation to those who have helped along the way.

同学们,经过了四年的磨炼,你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努力、等待和几多个不眠之夜。大学就像人生驿站,有微笑也有感悟,你们所有人都跨越同一个人生阶段,获得了任何人都不能从你们手中夺走的智慧与才干。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遇到同样的你们,心情复杂、激动,充满憧憬与感慨。今天,最后一刻,在你们即将合上你们人生之中非常珍贵的一章,我希望你们不要因为没有获得最好的成绩而内疚,也不要为没有找到最满意的工作而感到沮丧。对于你们,人生的考试和作业刚刚开始。

dear students, you have devoted much of your time and endeavors to your academic pursuits and university life. you have made extraordinary efforts to be where you are today. university life is colorful and full of smiles, inspiration and life lessons. at this time of year, i can see students are excited, hopeful and cautious about their future. today is for celebrating achievement. lets focus on what you have, instead of what you do not. life has only just begun.

太多的日子里,以太多的方式,亲爱的同学们,以你们的求知欲、坚持和以为教育能使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坚定的信念激励着我,激励着所有的老师,使我们始终坚持并践行这样的教育理想: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同学们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与其他许多大学相比,也许华外的管理过于严格,华外的要求有些琐碎。但我坚信,正是严格的、精细化的管理,以及对于公益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坚守,铸就并在你们身上彰显了华外独特的精神气质。此时此刻,我自豪地告诉大家,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不同凡响,必将赢得尊重,深受欢迎!

we have been inspired by your desire for knowledge, perseverance and faith in the power of education. we must adhere to the educational ideal---- a universities responsibility is not restricted to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skill. it is also to cultiv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haracter. huawai has many regulations. we uphold these standards, so that you maybe better equipped to be responsible members of society. i am confident that you will be outstanding, respected and welcome, wherever you go.

同学们,大学是为学生而存在。在你们离开校园之际,我要衷心地感谢你们。过去的四年,华外持续健康发展,高举公益大旗,坚持非营利性办学,以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办学层次实现新的跨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着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去年,在教育部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我校等26所民办高校发起成立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并当选为首届主席单位。华外事业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你们的汗水;学校前进的每一个步伐都留下了你们拼搏进取的印记。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道一声:谢谢!感谢你们对学校的支持与奉献;感谢你们对学校的理解与宽容;感谢你们为学校不断添光加彩!

dear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exists to serve those who wish to learn. at this moment of parting, i would like to give my sincere thanks to you. by acting as the pilot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reforms, huawai has undergone steady and fast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the talent of our graduates has increased greatly. last year, 26 private universities, including our own, came together and established the not f(www.kuaihuida.com)or profit, private university alliance. i want to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and dedication.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and determination. thank you for the honor you have achieved for your school.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庆贺的日子,也是总结的日子!今天的典礼是你们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你们就要告别母校,踏上社会途程,开始你们的新生活,开始撑起你们的肩膀来挑自己的担子。在临别之际,作为校长、你们的老师,能够为你们提供的帮助,还有一些特别的嘱托和希望。

dear students, today, we celebrate your transition and from students to educated members of society. you are going to achieve many great things for your country and family. i would like to share the following advice with you.

第一,要坚持理想和信念,心系祖国。我们的大学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建立的。发展道德和智力是我们的主旋律。大学的发展和真正福祉从来都是与我们的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我想说,大学是如此,我们个人更是如此。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主动融入民族命运中,拥有世界眼光和国家意识,心系祖国,回报社会,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推动社会发展的使命。要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和有意义的人生。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我希望同学们牢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只有把人生理想和信念融入国家和社会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栋梁之才。

firstly, consider your country and its future when shaping your dreams, beliefs and ambitions. this university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sake of public welfare. we all have responsibilities to our country and its heritage. the most satisfying thing in life is to pursue goals. one should have a grand ideal and lofty ambitions for his country.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country? only by aligning ourselves to nati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an we be successful.

第二,要坚持做人第一,崇德修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因为德是首要。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荷塞。马蒂说过“最困难的职业就是怎样为人”,希望同学们参加工作岗位后,要先学会做人。要讲诚信,因为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要讲修养,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能够归结到道德情操上;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决定着我们的成败;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品格和能力的承载,是道德评价的最基本的标准。同学们,要做最优秀的人。最优秀的人不惧怕责备,也不期求赞美。最优秀的人就是把最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的人,就是以某种方式作出做大努力的人。

second, learn how to be a good person, cultivate your morality. josé martí says, the toughest job is to be a man. be honest, cultured, responsible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great people are not afraid of blame, nor do they expect recognition. instead, they act on what they perceive to be right.

第三,要坚持学习和思考,积蓄能量。我们知道,所有的教育和学习都是终身的。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古往今来,一切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大学毕业,人生并没有毕业,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和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繁重而迫切。希望同学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知道,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要从书本中学习,更要从生活中、实践中学习。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反省的力量,没有真正独立深刻的思考,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决断,日后难以形成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认识。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性学习,而且是精神性学习,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唤醒潜能,通过唤醒潜能,获得生命价值。正所谓“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学习—永远不晚!

thirdly, keep learning, thinking and accumulating energy. education is a life long process. graduation does not mark the end of your learning. learning and remaining vigilant is now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before. we should find strength within independent thought and self reflection. learning is not a destination. it as a journey of self discovery.

第四,要学会生活,做一个成功的人。生活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追求幸福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当你们离开母校,走进真实社会后,希望同学们遇事要冷静,面对困难与坎坷不要急躁,要坚韧、淡定、乐观;要学会包容、学会感恩;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抵制诱惑、防止功利。要使公益精神与文化、“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天下大事必从细而做”成为你们一生的行为准则。同学们,世界上没有一条成功的路是由鲜花铺成的。首先,要学会计划自己的事业,计划在一个人成功的一生中起到开端的作用。还要有信念,信念是比钢还硬的东西,可以支持一个人经历风雨。自古以来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值得你做的每件事,实际上都相当难做,都得花大力气!同学们,路是踏出来的,历史是书写出来的。一个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要想成功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坚持到底的时候,当一个人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的时候,他最后必然成功。成功无捷径!

fourth, learn to live your own life, and be a successful person. decide what goals you will pursue, and once you have, remain hopeful. stay clam and positive in the face of trouble. learn to tolerate others and be grateful. when pursuing a goal there is always a danger of setbacks and difficulties. dear students, every journey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every book begins with a single word. when someone stays true to their dream and does their best, success undoubtedly follows.

希望同学们要牢记,失败的理由有成千上万个,而成功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成功!不要问世界对你有何期待,主要是你对自己有何期待。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知道未来,然而,我相信,你们能够尽施才华,尽展能力去迎接未来!让我们一起创造与共享吧!祝福你们——我亲爱的同学们!

dear students, there are thousands of reasons to fail, and only one to succeed. do not ask yourself “what does the world expect of me?”. what truly matters is your own personal expectation. i am convinced you can all reach your utmost potential. you all have a bight future ahead of you. huawai looks forward to sharing your future successes. i wish you all a bright future.

校长英文 篇三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大批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从19世纪中叶至新中国成立,将近100年中,作为西方的知识阶层,这些传教士在中国开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据统计,1917年,近代中国教会学校的学生数占全国学生总数的比例是:初等学校4%,中等学校11%,高等学校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华教会学校迅速扩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净增学生约6万人。一批著名的教会大学先后建立,如上海的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杭州的之江大学,济南的齐鲁大学,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武昌的华中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金陵女大,福州的华南女大、协和大学,广州的岭南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燕京女大、协和医大等。这些教会大学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懂英文的各方面专门人才。在传播基督教文化的同时,教会学校也将西方的科学、文化、教育等带入我国,对我国近代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一门新的西方语言文化课程,英语学科的创始源自于近代教会学校。教会学校创建的英语教学理念是“使中国青年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习英语的阅读和写作,成为有才华、有理智、勤奋、品行高尚的社会成员。”①时至今天,这种理念不仅已经被继承下来,而且成为我国学校英语教育普遍的人才培养理念。而英语也从单纯的一门西方语言课程,演变为在全球一体化前景下,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语言技能。其中,教会学校为我国英语教学所做出的贡献与体现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与研究。

二、近代教会学校引进英语教学的观点综述

传教士作为西方的知识阶层,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身上凝聚了近代西方的思想理念、先进科学与西方文化。在教会学校进入中国之后,对于是否设置英语课程、是否使用英文讲授专业课,各国传教士曾经提出许多不同的观点,并就此开展过激烈的讨论。

(一)开办教会学校是传教士的使命,也是普及科学与国人的需要

1877年,在第一次传教士全国代表大会上,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alvinW.Mateer)发表《基督教会与教育的关系》的演说,特别提出教会应该重视教育问题,认为传教士具有开办学校和教授科学的使命。1881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香便文(B.C.Henry)和库思非(C.F.Kupfer)在《教务杂志》上发表文章,主张教会学校不应过分注重宗教,应开设包括英语、科学及其他学科在内的多种课程。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丁家立等人也发表评论,认为教会学校应做好英语教学的准备,以满足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需要。

(二)反对教会学校教授英语课程,培养教会需要的人才1890年,狄考文在《如何使教育工作者最有效地在中国推进基督教事业》文章中,提出了反对以英语施教的主要原因:“接受英语教育的人自然认为英语是他的‘饭碗’,会“被通商

口岸吸引去,在外贸部门或外事有关的衙门里寻找职位。”狄考文认为:“假使我们必须教授英语,无疑地将得到中国官吏和富人的赞助和支持。这样学校的宗教风气将迅速改变,而置我们于不顾。也将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学术标准的下降,学习英语对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将是致命的。”美国公理会传教士谢卫楼(DevelloZelotosSheffield)认为,教会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青年成为教会工作人员,以满足教会日益增长的需要”。谢卫楼认为:“中国的基督教工作人员用中文术语学会西方的科学后,必定能够更有效地在他们的同胞中传播科学知识。”

(三)支持开设英语课程,培养掌握英文并理解西方文化的华人领袖

1886年,美国美以美会福勒(BishopC.H.Fowler)与李安德(L.W.Pilcher)等人在他们创建汇文大学时就声明:“英语知识很快就会成为中国各阶层活动人物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的目的是要给学生以关键的和实用的英语知识,并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使他们与时代并肩前进,使他们能够成为千百万不谙西学的同胞中的一员领袖。”1888年,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阐述了开设英语课程的优势。他认为:“华人研究英文,犹如西人研究希腊拉丁文,可以增进智慧;可以铲除华人排外之成见;可以增进东西方之间的接触,占据商界重要位置;可明了基督教事业和教义;至少在通商口岸,已势在必行,教会学校应捷足先登。同时,华人研究英文,也有助于那些有志于出国继续深造的年轻人。”(四)无论学习科学还是谋生求职,都必须掌握英语技能1893年,德国传教士花之安(E.Faber)在发表的《中国基督教教育面临的问题》文章中指出:“英语教学可以作为中文教学的一个分支。中文语言虽然正在发展,但用它准确表达科学思想,仍需几百年的时间。任何没有产生在思想里的东西不可能出现在语言中。因此,如果我们要用汉语翻译,必须等待汉语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中国人的事情。目前,我们必须用英语来教授科学知识。教授完全的科学知识只能用英语。”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则要求学校的所有课程,除国文课外,全部要使用英语教材,用英语进行教学,用英语进行交流。他认为,“我们不懂中文就无法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样,中国人不掌握我们的语言就无法获得对西方文明的充分理解。”他强调,无论是出于训练学生的头脑,还是出于帮助学生谋生的目的,英语都应该成为教会学校最重要的课程。汉语不能正确地翻译现代科学知识,并以此作为教会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理由。从1877~1896年近20年间,传教士们对于英语教学的讨论,提升了传教士对于教会学校开展英语教育的整体认识以及英语教学水平。教会学校也因此普遍地设置了英语课程,而教会学校较高的英语教学水平也成为吸引学生的重要特色。

三、近代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特点及与当代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比较

(一)近代教会学校与当代高

职院校英语教学诸因素比较考虑到我国近代教会学校具有的职业教育性质及其与当代高职院校语言技能的相关性,有必要对其英语教学诸因素进行比较,见表1。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学了多年英语,学生仍不能熟练地阅读、翻译,流利地与外国人交流。而近代的教会学校却可以在3~4年的时间里,使学生做到熟练地阅读、翻译,流利地与外国人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二)近代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特点分析

1.英语课程按程度精细分班组织教学,因材施教有些教会学校根据学生年龄高低,将学生分为三个班级。年龄大的班开设的英文课程为地理、历史、英文写作;年龄稍小一些的班开设英文读与写的课程;年龄很小的班只开设以读为主的英文课程,见表2。学校虽然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师资只是由几个在当地的传教士充任,但是,学校设置的英文课程内容,却细化到同一层次学生在不同班级中就学,不同层次、不同班级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这样具体而微、具体而实且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是难以见到的。2.注重英语教学的全英语整体环境与氛围的营造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会学校十分注重在校园内与课外营造全英语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积极创办俱乐部、青年会、辩论会、演讲比赛、体育比赛、合唱队等师生交流会活动,让学生如置身于英语语言的国家中。如广州岭南学院,在所有活动中都要求学生“一律采用英文,连助教指导实验,运动场上运动员的口语,学生助威的拉拉队,也无例外”。外出旅行,也是由教员率领,前往各公园、海滨或幽美的风景区游览,教师随时指物讲解。晚间,则全体同学集合一堂,以使每个学生登台自由作简单的英语演说,或讲述当天旅行见闻及印象,学生自然兴味浓厚。有时还诙谐百出,人人能充分发挥其幽默感。这对于英语辩才的训练与补益教育的意义非常显著。全英文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全方位的英语实践活动,既是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在短期内英语技能得以迅速提升的重要途径。3.英语学习与随时随地的英语听说训练相结合圣约翰大学是近代中国最受人瞩目的英语人才学校。被誉为“当时最纯正的英语学校”。这与他对英语教学方法的主张有关。他认为,在中国,作为外语的英语,缺乏英语国家活生生的社会语言环境,也没有参加英语语言实践的机会与条件。因此,在圣约翰大学,卜舫济校长千方百计地营造独特的英语训练环境。他主张,学校所有的章程、规则、通告、往来公函、会议记录、年度报告均采用英文编写,使学校日常工作与学生英语训练相结合。在这种英语实际训练的环境下,无疑会增加学生对英语语言运用的机会,学生英语交际与应用能力也会得到迅速提高。4.英语教学与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卜舫济校长还极为重视学生的英语课外语言实践活动。经常举办与西方科学文化相关的、花样繁多的英语课外活动会。他认为:在游玩的时候,教师愿意与学生在一起活动。毫无疑问,这些活动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有价值的与所学课程相关的知识。圣约翰大学以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每个月组织一次“益智会”,用英语进行科学讨论;还成立“莎士比亚研究会”,每星期六聚会一次,读莎士比亚剧本;而“军乐会”每星期则组织两次英语练习;“摄影会”每月开一次会;“互助会”每月开一次会;“文学辩论会”则用英语进行各种文学专题的讨论与辩论。1889年,在卜舫济校长的直接指导下,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还编辑出版了英文校刊《约翰声》双月刊,后改为季刊。据该校的校史记载:“约大教授英语,最为有名。吾华人学习英语,各地皆有缺点,一经约大陶熔,无不读音准确,学生在校内外以及外洋各国获得褒奖者,不可胜数。约大学生以英文著称,其故有二:一为英文演说辩论,一为《约翰声》之撰述。其练习演说,先撰稿,后背诵,夜以继日,预各功课不如是之勤也。其功效之大可想见矣。”圣约翰大学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独特方式是学校举办英语辩论会和出版英语杂志。每逢周末,卜舫济校长总是在家里举行晚会,请学生轮流到家中喝茶、聊天、吃东西、玩游戏、唱歌等。这些社交活动,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圣约翰大学以其富有特色的英语教学闻名近代中国,毕业生曾遍及晚清时期中国的各行各业,并以高水平听说能力而著称,他们在行政外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工商企业等部门中担任重要职务,其毕业生中,不乏有颜惠庆、顾维均等蜚声中外的外交家。

四、近代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特点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中国英语教学史上,教会学校作为引进英语教学的先驱,为我国建立近代英语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教会学校以独特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出一大批英语人才,不仅支持了中国近代对外洋务迅速扩展,也为当时我国近代工业的现代化发展准备了第一批懂英语、懂洋务且品德兼优的专业人才,并且为如何培养真正实用的英语人才闯出了新路。

(一)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追求实效

教会学校培养英语人才的整体目标明确,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层次清晰,教学针对性强,追求实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没有脱离应试教育、考证教育的轨道。应通过强化口译和笔译使学生获得应用能力,而不是让学生为了考证、考试才学习英语。

(二)全英文教材,全外教师资,全英文语境

全英文教材、全外教师资是近代教会学校的特色,但却是当代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软肋。我国高职院校要走向国际化的办学之路,全英文语境教学是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一直在尝试“双语教学”,但少有成功的经验。因此,借鉴近代教会学校的做法,不失为上策。

(三)引进外教不如引进外校

校长英文 篇四

关键词:国际一流人才;全英语教学;方案

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国际一流人才。国际一流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知识渊博、具有远见卓识,是各个学术领域的带头人。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尽管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但是应该相信,如果提供幼苗成长的肥沃土壤,精心培育,在大批高素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国际一流人才(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自然会脱颖而出。

在国际一流人才应必备的条件中,下面三条应是至关重要的。1.接受过严格的、系统的学校教育,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2.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能密切跟踪国内外科技前沿课题的进展,并在重大课题上有所创新和突破。3.精通英语,能够快速阅读大量英文资料,快速撰写英文论文,在国际会议上用标准语调宣读英语论文和讲演,在国际会议上听懂各国代表即席发言和自己作即席发言,用英文著书立说。

怎样才能尽快地培养出大批国际一流人才,是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印度的全英语教学经验可供借鉴。为加快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进程,根据我国教育现状,本文冒昧地提出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全英语教学实验方案。

一、印度如何培养国际一流人才

(一)印度国际一流人才济济

在近、现代,印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他们普遍接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尤其英语水平高,便于跟踪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在融合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在各自专长的领域为印度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印度已经有6人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1913年)、物理学奖(1930年)、医学奖(1968年)、和平奖(1979年)、物理学奖(1993年)、经济学奖(1998年)。独立前选入英国皇家学会的印度科学家有18人。独立后选入英国皇家学会的印度科学家有17人。美籍印度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有2人。[1](40)

在科技领域,印度现有科技人员350多万,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印度已具有相当规模的科研基础设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名列前茅。印度出版的科技著作居世界第8位,有18种科学杂志被收入具有世界高水平的《最新刊物目录》。据1995年统计,印度学者在国际权威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相当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总和。[1](58)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达数万名。印度高等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在1000个左右,攻读社会科学学位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3以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组织均数以百计,刊物达千余种。文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哲学、宗教学、语言学、艺术学等传统学科依然是研究的重点。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人口学、社会学、心理学、女性学等弱势学科或新兴学科也发展并强大起来。

在教育领域,大学师资力量达到34.2万人,中学教师127.7万人,小学教师190.3万人。此外,印度有一支庞大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新闻、出版、法律、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也人才济济。多年来,印度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学科齐全,水平上乘,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

(二)印度的英语教学传统由来已久

印度近代宗教哲学家、社会改革家、学者、教育家罗姆?摩罕?罗易(1772—1833)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和英国议会议员迈考利爵士,为印度的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罗姆·摩罕·罗易认为西方有先进的教育、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主张在印度普及西方的教育,融合东西方文明精华。他在1817年创办被称为印度第一所现代类型的“印度学院”,传授欧洲的语言和科学。[1](15)

1834年迈考利爵士作为总督府法律参事第一次来到印度。1835年他向英国政府提交了著名的《迈考利备忘录》,要求政府在印度实施正规的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使用现有的学校,用英语向印度传授欧洲的文学和科学。该备忘录被称为现代印度教育的奠基石,他被称为现代印度教育之父。[1](14)

在英国人统治时期,印度教育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上,主要吸收社会上层的子弟入学,直接为殖民主义统治提供人才。后来教育的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全英语教学使印度学生大开眼界,学到了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方面面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在20世纪,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涌现出来,成为领导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锋和建设新印度的骨干。

有理由认为,印度的英语教学传统对培养国际一流人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印度开办的英语学校是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摇篮。

(三)国家教育政策强调英语教学

独立后,英语被列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印度政府长期实施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高度重视英语教学,为印度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印度《国家教育政策》(1968)指出,要特别强调学习英语和其他国际语言。在当今世界,知识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印度不仅要保持自己的发展趋势,而且还要对此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要加强英语的学习。[1](284)

《国家教育政策》(1986)(1992年修订)指出,高等教育要特别重视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必须加强教育金字塔的基础,保证在20世纪结束之前让10亿人受益。同样非常重要的是,要保证攀上金字塔顶的每个人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1](299,310)

(四)培养大量学习英语的学生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今印度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语言实行双轨制:一小部分学校是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大部分学校是印地语/地方语作为教学语言。

根据1993年9月30日第六次全印教育普查的数据(详见表一),从全国看,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在初小阶段(5年)有2.09%的学校(15337所);在高小阶段(3年)有4.25%的学校(10148所);在初中高中阶段(2年+2年)有6.57%的学校(6201所)。

表一: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数量

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用英语讲授各门学科,同时开设一门印地语/地方语和英语课。由于每门课的英语词汇由少到多、复现率高、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经过努力可以掌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用英语交流,当然难免夹杂印地语/地方语作为辅助。印地语/地方语课主要是让学生系统学习文法,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必须用印地语/地方语,所以学生仍有许多机会培养和锻炼应用印地语/地方语的能力。英语课主要是让学生系统学习英文文法,培养英文听说读写四会能力,无疑这又促进各门课英语教材的学习。高中毕业生一般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门语言,英语能够与国际直接接轨,为大学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具备印地语/地方语的四会能力。因为有英语的优势,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能被高等院校录取,只是院校的档次有高低之分而已。

1998—1999年度,印度的中学学校数量增长到11万所。如果按照1993年9月30日第六次全印教育普查的数据93.43%与6.57%的比例计算,1998—1999年度印地语/地方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应增长到102265所;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中学学校应增长到7735所,其中包括:私立学校6415所(私人办)、中央学校874所(政府办)和示范学校446所(政府办)。

实际上,私立学校、中央学校和示范学校都是从初小阶段、高小阶段到初中高中阶段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英语教学一条龙学校,设施好,师资力量强。这些学校简况如下。

私立学校,约有6415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私立学校是私人办的学校,设备好,师资好,收费高,2500—4000卢比/年(500—800元人民币)。上层阶层和殷实家庭一般都选择私立学校,家长最看重的就是各科英语教学一条龙。

中央学校,共计874所。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一条龙全英语学校,面向印度政府官员、外交人员和军人的子女。由于国家公务员和军人经常跨邦和跨国调动工作,为了使随行子女及时转学,根据国防部、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政府职工福利委员会的建议,1962年印度政府批准在各地组织建立中央学校计划。1963年,教育部(现为人力开发资源部)接收了20所部队学校。不久,就建立了独立的中央学校机构。1965年12月成立了中央学校协会。同时,在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和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各建立了一所中央学校。截至2000年底,中央学校增加到874所。中央学校要为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分别保留17%和7.5%的名额。中央学校的各科英语教学一条龙最利于学生转学插班上课。[1](169)

示范学校,共计446所。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的一条龙全英语学校,面向家境困难的英才儿童。根据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印度政府开始实施在每一个邦建立一所示范学校计划。目的是对英才儿童特别是农村的英才儿童提供最好的现代化教育,其关键所在就是各科英语教学一条龙。进入示范学校的学生必须通过国家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的选拔考试。示范学校为男女同校,采取寄宿制,学生食宿全部免费。根据规定,对农村的学生要保留75%的名额,女生尽量保持在1/3。对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应按其人口比例,给予一定名额的保留。示范学校与中央教育委员会有密切的工作联系。示范学校提供艺术、科学、贸易、商业事务等作为教学内容,这种教育持续到十二年级。目前,印度33个邦和直辖区已有446所示范学校(1985—1986年度仅有2所实验学校),每年约有3万名新生入学。现在在校生已有12.7万人,其中33%是女生。[1](168)

即使我们保守地按照1993年印度教育普查的比例计算,每年全英语初小毕业生也约有463.5万人,高小有57万名,高中有45万名。为保障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中央英语和外语学院还通过各地区教育中心管理着“大量培养英语教师”的项目。大量英语人才的储备为印度产生国际一流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教育金字塔顶上的育才经验

印度的教育结构为10+2+3的金字塔式。10代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可分为小学8年(初小5年,高小3年)和初中2年,称为普通教育,采取共同必修科目制。2代表高中教育,称为分科教育,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能力实行差别化教育。3代表高等教育。

现在,印度有259所大学,其中16所中央直属大学,27所农业大学,10所医科大学,49所科研院所,11089所学院。大学在校生741.8万名(122.5万人在大学系里,619.3万人在附属学院里),师资力量达到34.2万人。在大学系里的76587名教师中,17385人是教授,27188人是高级讲师/副教授,30558人是讲师,其余是助教和助手。在附属学院里,高级教师是71588人,讲师189309人,其余是助教和助手。

1.大量采用英文版教材

在印度高等院校,理科全部采用英语授课,文科有的采用英语,有的采用印地语或其他当地语言讲授。印度高等院校大量采用英文版教材,强调学生要多读书,力争对本学科有全面透彻的了解。教授在授课时给学生开列一系列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其中有传统书目,也有最新英文原版书目。课后学生便纷纷到图书馆去借,到书店去买。教授在下一次讲课时,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大学生读了大量的最新英文原著,对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就会有透彻的了解,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就会有总体把握。这是进行基础研究的资本,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深入了解各个流派理论和实践的前提下,才能有以后的创新。让学生饱览群书、新书,从长远看,是整个国家智囊思想库的一项基本建设。

2.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

印度高校学期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所阅读的各种有关原著的理解。要求学生把知识条理化,通过逻辑思维,提炼出要点,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般说来,一次笔试往往要求学生在2—3小时以内,从10个问答题中选5题书面作答。学生可以用英语或印地语作答,一般人愿意用英语作答,因为教材都是英语的,已经习惯英语思维。通过大量地阅读英文原著,学生大大提高了英语水平,英文词汇量可扩大到25000—50000,特别熟悉本专业技术术语的英文习语和表达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随之大大提高,正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考场上,学生写得飞快,一般人都要把10页纸双面写满,有的人还需要向监考教师举手示意加纸。

(六)有利于国际一流人才成长的其他条件

1.在国内方面,印度长期以来在中上层社会通行英语,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英语环境,政府文件都有英文版本,报纸、杂志、图书资料大多也是英文的。所以这十分有利于印度各界知识分子的锻炼、提高、发展和创新。

2.在国际交往方面,印度每年举办许多国际研讨会,也派人到国外参加许多研讨会。印度专家学者在国际舞台上如鱼得水,听说读写译样样在行。一些印度人的英语文笔之优美、口才之儒雅,甚至能得到英语国家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

3.由于印度人只要接受教育就要学习英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够熟练掌握英语,从小就养成了英语思维方式。他们可以大量阅读英文原著,全方位了解外部世界,并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4.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研究人员人人精通专业英语,他们能够查询英语资料,密切跟踪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展开科学研究。他们发表大量的英文论文和专著,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参与国际研讨和竞争。他们人数众多,经过长期努力,也许是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肯定会有佼佼者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二、探索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之路

(一)在国内的一部分学校实行全英语教学

1.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国家公务员、科技人员、大学教师等知识界人士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与印度、新加坡、南非等许多亚非国家同行相比差距较大,不能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与国际接轨,不利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相互沟通和借鉴,因此我国急需提高英语水平。

现在,英语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英语学习的热潮风靡全国。短时期内提高英语能力,有各种应急补救办法,如开办英语培训班、英语考级、口语辅导、托福考试等等,一般也会起到临阵磨枪的作用,但是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系统,交了不少学费,花费了许多宝贵时间和精力,甚至不堪重负影响了健康,却难以培养出当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一流人才和诺贝尔奖得主。

中国的优秀运动员、戏曲表演艺术家、舞蹈表演艺术家、钢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杂技演员都是从幼年开始训练的。他们的技能是天长日久的学习、消化、吸收才逐步积累起来的,非一日之功。假设让普通的高中毕业生半路学艺或改练体育项目,即使天分很高,也很难出成就。同理,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也必须从娃娃抓起。印度在独立前就认识到培养训练有素的人才是开展科学技术活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独立后则从娃娃抓起。[1](260)印度、新加坡、南非等许多亚非国家在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方面都是开办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从娃娃抓起。这些国家在英语教学方面已经做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我国应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在英语信息量占绝对优势的时代,只有英语先行,学生才能养成英语的思维方式,牢固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基础的知识,密切跟踪科技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本国国情,才有希望成长为国际一流人才。

2.可行性

可以把现有的一些重点学校和高等院校附中附小改为全英语学校。教材可以引进原版教材,支付版税,也可以使用我国现行教材的英译本。汉语可作为一门学科学习,有社会和家庭的文化熏陶,学生完全可以具备熟练的汉语四会能力。关于师资问题也不难解决。现职的各个学科教师,经过培训完全可以胜任英语讲课。各个学科用英语讲课,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过去,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到学校任教,大部分教师的英语慢慢就荒废了。现在所有学科教师的英语技能都有了用武之地。此外,还可以聘请英美澳加印等国教师任教。

3.优越性

首先,有利于国家。按照中国的教育方针计划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学生养成英语的思维习惯,同时熟练掌握汉语,在学习西方科技知识的时候,能够结合中国国情思考问题。这样就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其次,有利于家长。学费虽然高于国内普通学校,但大大低于自费出国费用,家长有能力承担。家长也不必为自费出国的各种风险而担惊受怕。最后,有利于学生本人。汉语英语都精通,而且不必吃自费留学的苦。

4.紧迫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从现在开始实施从娃娃抓起全英语教学战略,20年后中国才具备培养出国际一流人才和诺贝尔奖得主的新型后备人才库。所以,中国开办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刻不容缓。

(二)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方案

为加快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根据我国教育现状,笔者冒昧提出在部分学校实行全英语教学的实验方案。

1.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长远方案

在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以及各个省会城市,把部分中小学校改成全英语学校。学习英语的学生和教师的12年总体规划人数大致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个年级学生50万名,教师2.5万名。总计学生600万名,教师30万名。

2042年我国全英语大学毕业生将累积达1000万名,如果那时中国有15亿人口,这些英语通将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6%。他们将扮演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信使的角色,有利于两个文明的沟通、融合和优势互补。其中首届50万名全英语大学生毕业生的年龄将在43—44岁之间,他们当中应该涌现出一大批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2.我国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应急方案

印度的基础和中等教育(10+2)在突破英语语言障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是在短期内突破语言障碍的范例。外国留学生来华进修学习,一般第一年是汉语文化课,从第二年开始学习专业课,外国留学生所学的汉语扫盲知识基本上够用,然后边用边学边提高。此外,我国也有一些在更短的时期内突破语言障碍的实例:

·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中国一些高中毕业生在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参加俄语短期培训,紧接着就到苏联上大学课程。

·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中国大批优秀的有工作经验的工农兵干部先上速成识字班、速成中学,扫除了汉语语言障碍,紧接着就上大学课程。

·近一二十年,我国一些高中毕业生自费到国外留学,先到国外语言学校学习一段时间,然后读当地的大学。

上述实践证明,用一年时间集中粗通一门语言是完全可能的。在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以及各个省会城市,把部分高中改成全英语学校。学生和教师的3年总体规划人数大致是: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个年级学生50万名,教师2.5万名。总计学生300万名,教师15万名。提倡和鼓励高等院校各个专业多采用国外课程和最新英文版教材,制定并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同时聘请英美澳加印等国教师任教。

印度的私立学校、中央学校和示范学校,根据学生家长的支付能力和学生本人的天资智力,分别满足了中上层家庭、公务员家庭和平民百姓家庭对子女进行全英语教学的需求,构成了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庞大基础网络。这十分有利于大批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国际一流人才的脱颖而出。印度、新加坡、南非等许多亚非国家自力更生开办全英语学校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成功经验表明,英语是攀登现代知识金字塔的梯子,他们的英语教育教学值得我国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一些老一辈政治家、科学家、专家学者幼儿时在上海等地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学习,自小学习英语,汉语英语两不误,双丰收,互相促进,终生受益。他们最能体会双语教学的甘甜和实惠。这说明我国曾经有过全英语教学,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如果长远方案和应急方案得到采纳,预期到建国100周年之际,一定可以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校长英文 篇五

一、英美大学校长的基本情况

美国大学的类型具有多样性,不同类型大学校长的名称各异。私立大学和多数公立大学校长称为Prcsident,一些州立大学的校长称为chancellor;在包括有多个校园的大学中,每个校园的最高管理者称为president,整个大学的校长称为chancellor。在美国,不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学校最高管理机构是董事会(board of trustees),董事会聘用校长和管理人员,并负责检查监督他们的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校长由若干名副校长(vice president)协助管理学校的不同方面,例如,教学、科研、学生、发展等,我国基本上也是这种体制。

英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目前高等学校主要由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两部分组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中,校长分别用不同的英文词汇表示。在英格兰,大学校长一般称为vice-chancellor,多科技术学院院长称为rector;在苏格兰,大学校长一般称为principal。与美国大学董事会相对应的英国大学机构是理事会(council),但是权力和作用远没有美国董事会的大。在校长下有一名副校长(pro-vice-chancellor),一名秘书长(secretary),一名注册主任(registrar),一名财务主任(bursar),协助校长的日常工作,但是他们不对校长负责,而对理事会负责。

二、英美大学校长的选拔过程和选拔条件

1、美国大学校长的选拔过程和选拔条件

美国大学校长的选拔与企业经理的选拔不同。大企业的经理往往从企业内部产生,经理候选人要在公司的各个部门工作,以获得全面管理企业的经验。大学的情况恰好相反,大约80%的大学校长是从其他大学和学术机构调来的。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大学校长从内部人员中产生,容易产生嫉妒。董事会一般倾向于从外部选拔校长。从大学外部选拔校长,并不意味着任何两所学校之间都可以进行人员交流,交流一般是在性质和规模相近的学校间进行的,或者是高水平的高级管理人员向低水平大学流动。例如,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之间,两年制大学和四年制大学之间,很少有这种人员交流。过去,大学校长一般是白人男性,到九十年代初期,女性和有色人种担任大学校长的比例有所提高。3300名大学校长中,女性占10%左右,黑人占5%,西班牙人占2%。

大学校长的选拔工作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董事会制定选拔的程序,专门性的选拔委员会负责最初的筛选工作。选拔委员会有时由董事会成员组成,但更多的情况是吸收教师、学生、职员、社区代表参加,选举最后由董事会做出裁定。在美国,当某所大学校长位置空缺时,常常在全国范围内做广告,另外,还聘请职业选拔顾问参与选拔工作。大学校长很少直接从教师中选拔产生,而多数从学术管理人员中产生,例如,学院院长或副校长。美国大学校长的任期由董事会的合同决定。大学类型不同,校长的任期也不同,私立大学校长任职比较稳定,公立大学校长更换较频繁。一般来讲,校长任期平均时间为不足七年;198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公立大学校长的平均任期不足五年。

大学校长的资格因学校的类型、规模、地理位置和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教师们期望校长具有学术背景,获得过博士学位。实际上,校长也多是学者出身,只有少数人是从军队、公共管理部门或商业界转过来的。从私人捐赠和公共拨款渠道集资是大学校长的主要职能之一,所以大学校长必须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从事公共关系的技能;其次,大学校长还应该有较强的政治活动能力,与州和其他机构搞好关系;最后,在个性方面对大学校长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理性、礼貌、说服力、耐心、善于应付摸棱两可的情形、能够听取和理解争论对方的意见等。

2、英国大学校长的选拔过程和选拔条件

英国高等教育有很长的历史,牛津、剑桥和苏格兰的五所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被称为“古典大学”;其次是德若姆和伦敦大学;本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一批“城市大学”诞生了;到六十年代,政府根据“罗宾斯报告”的建议,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出现了一批“新型大学”,不同类型大学在校长的选拔、职权和任期等方面是不完全相同的。英国大学校长(Vice-Chancellor)的名称产生于牛津大学,最初牛津大学的校长从各学院院长中选举产生,任期一、二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校长才可以不必非得从各学院院长中选举产生,任期由两年改为四年。十九世纪,伦敦大学的校长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但是经常连任;到了二十世纪初,对大学的章程进行了改革,连任只能进行一年;到七十年代中,大学校长任期届满后,可以连任四年。在一些“城市大学”(civic university)中,开始时校长从学校内部选举产生,后来校长的职位允许学校以外的人员提出申请,但学者仍占多数(四分之三以上)。与美国大学校长相比,英国大学校长更象学者,而不象行政官员。大学校长的选拔通常由理事会(council)和评议会(senate)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向社会做广告,可以由个人申请,也可以由第三方推荐候选人,这样得到一个很长的候选人名单,联合委员会与其中一些条件好的候选人进行面谈,从中筛选少数两三个人作为最后确定的对象,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考察,由校内和校外人士反复斟酌,最后确定唯一人选由理事会任命,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在大学校长选拔过程中,政府始终不介入,在这点上英美做法相同,与欧洲的情况非常不同。英国大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为五十多岁,虽然有五年和十年的任期合同,但是实际任期一般到六十五岁退休。对牛津、剑桥、伦敦和威尔士大学的校长来说,实行校长的短任期制。

根据1981年的调查,大学校长中,从事科技和医学事业的占67%,从事社会科学的占13%,从事艺术的占20%。到1990年,大学校长中从事科技和医学事业的占78%,从事社会科学和法律的占8%,从事艺术事业的占14%。由此可见,大学校长中从事科技和医学的占大多数,对此有人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有实验员、研究助手和研究生帮助从事项目研究,所以这些人有精力从事学校的管理工作;二是因为他们容易搞到大量的科研经费,有管理大量经费的经验,能为学校赢得知名度。46%的大学校长开始工作时并不在大学,而在研究机构和工业界。在任某所大学校长之前,平均在3.3个单位工作过。担任大学校长后,很少有人再转行,只有个别人从小学校转到大学校中去。

三、英美大学校长的职权

1、美国大学校长的职权

美国大学校长是大学中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是该大学的象征。对大学校长的具体职权很少有详细的说明,所以大学校长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和学校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工作职责,有很大的灵活性。多数大学在确定自己工作职责时所遵循的一条原则是:不做其他人可以胜任或做得更好的事情。

Kerr和Gade认为大学校长的一般职责包括以下几点:①确定目标;②确定发展重点;③建立或修改组织机构;④建立有效的助手班子;⑤筹集、分配和重新分配经费;⑥处理非常规事件;⑦处理与董事会、教师、学生、职工、校友及其他外部组织的关系。除⑤外,其他职责可以由校长和其他人共同承担,但不能完全交给下面人做。

除去上述一般职责外,大学校长还应该负责:①信息交流;②建立奖惩制度;③造成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士气;④保证学校是一个完整的整体;⑤处理学校中的各种矛盾;⑥保证学校的自主权和教师的学术自由;⑦保证有满意的短期效果;⑧保证有满意的长期效果。

转贴于 简言之,大学校长应该做到: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顺序;②对于每一个问题以及所有问题,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③以合适的顺序,组织解决每一个和所有问题的力量;④争取可能的人力和财力;⑤采取管理措施,解决问题。

在履行管理职能的同时,有些大学校长仍然坚持教学和研究工作,但对多数校长来说,在位期间,很难有时间从事学术活动,他们的大量时间花在讲演、公共集会、午餐晚宴、开学毕业典礼、接待来访等社交方面。Kerr和Gade1986年的调查表明,在全美国的校长中,大约只有20%的校长还在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不足2%的大学校长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英国大学校长的职权

在英国大学中普遍存在着四种管理文件:特许状(charter)、章程(statute)、条例(ordinance)和规定(regulation),这四种管理文件是大学管理的依据,它们说明了各种机构和人员的职权。前两种文件主要说明委员会(court)、理事会和评议会的职责和权力,后两种文件主要说明政策和资源委员会、学部(faculty)、学院、系委员会、学术计划组织、聘任和晋升委员会等机构的职责和权力。

在上世纪,根据大学“特许状”(charter),大学校长只是“学术领袖”,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大学校长才被冠以“首席学术和行政官员”,负责主持评议会的工作会议。在特许状中很少详细说明大学校长的具体职权,但是授权他可以检查学校的任何事务,在这点上与美国大学校长一致。

根据英国大学的“章程”(statute),校长对理事会负责,旨在“保证和提高办学效益,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校长可以不加说明地拒绝接受任何学生,暂停和终止某些学生的学业,并将这一举动报告下一次的评议会和理事会会议。校长可以辞职,但必须提前12个月向理事会提出辞呈。

大学校长的权力由他在大学中的特殊地位和实际能力所决定,他是评议会、政策和资源委员会等学校主要机构的主席,是评议会和理事会的主要联系人,所以他比任何人更了解学校的情况,更有机会对制订政策施加影响,对教师的晋升有很大的影响力。此外,他还和诸如大学资金委员会UFC、大学校长委员会CVCP等机构发生联系。

大学校长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胜任校长工作,在英国大学背景下,校长必备的能力包括:对各种会议过程有高度的洞察力,引导讨论沿着合适方向进行,使得所有与会人员感到他的意见受到了重视,简明地进行会议总结,达成共识。校长还必须乐于花很多时间进行日程安排,研究各种文件,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与同事在恰当的关系下进行讨论,保证学校颁布的各种文件非常准确无误,不模棱两可。

英国高等教育目前正处于改革阶段,政府试图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以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这相应地对大学的各级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1985年Jarratt报告中指出,无论大学校长的其他任何职责,都不会磨灭大学校长学术领袖的作用,但是为了使大学生存和抓住任何未来的机遇,大学校长必须同时作为一个最高管理者,并具备管理所需要的权力。因此可以说,今后英国大学校长将象美国大学校长一样,在大学中发挥其更大的管理作用。

四、英美大学校长比较对我们的启示

综上所述,英美大学校长既具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有:对于大学校长的职责都没有做明确的规定,但是大学校长是大学的首席学术和管理领袖,可以考查学校管理工作的任何方面。不同之处有:与美国大学校长相比,英国大学校长更象学者,而不是管理官员。美国大学校长的平均任期为五到七年,而多数英国大学校长可以干到退休。美国大学校长的选拔主要由董事会决定,所以外部人员在大学校长的任命中起主要作用,英国大学校长由理事会和评议会组成的联合委员会提名,在理事会外部人员占较大比例,而评议会主要由学术人员组成,可见学术人员起较大的作用。从权力角度来看,美国大学校长的权力比英国和欧洲大学校长的权力大,因为后者的权力被教授、初级职员、政府部门、咨询机构、学生组织和工会分割了。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英国大学最初是由一些学者创办的,所以长期以来,学者在大学管理中起很大的作用,被有些研究高等教育的人称为“行会”(guild)管理模式,虽然六十年代以后,政府越来越多地介入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大学和政府在保证大学自主权方面,认识是一致的。美国高等教育有两个特点:一是董事会作用很大,所以外部人员在大学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二是与英国和欧洲国家相比,联邦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发挥比较小的作用,而州政府发挥比较大的作用。无疑英美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些作法值得我们借鉴。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有所启发。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将在国家事务管理中,扮演与过去不同的角色,直接的行政干预会减少,各种经济成分和利益团体的作用将会增加。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由于政府直接干预的减少,一方面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大学将更加面向社会,与社会中各种利益团体发生联系,高等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它不仅要对政府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在大学校长的选拔问题上,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一些高等学校开始筹建董事会,大学校长将会由过去对政府负责转变为对由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地方代表、学者、学生家长组成的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将在大学校长选拔中起重要作用。

2、真正从社会中选拔有才能的人士担任大学校长,对于作为办学实体的大学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英美以广告的形式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公开招聘的办法值得我们借鉴,这样扩大了大学校长选拔的范围,有利于管理人员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流动。

3、英美大学对于校长的职责都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大学校长作为学校的首席学术和行政领导人,有权对于大学内部的一切事情过问,“不做别人能做到和能做好的事情”是大学校长处理事情的一条原则。我国大学管理目前存在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校长往往被日常琐碎的事情缠身,无法超脱出来,这是今后高校内部管理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4、大学校长不仅是一位学术带头人,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这是由大学的特殊性质决定的。1994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中英大学校长研讨会,一位英方校长说,他不仅是一个大学校长,而且是一个数学家,在管理大学的同时,继续从事数学研究,这样做不但不影响他的管理工作,而且可以帮助他考虑问题,做好管理工作。在我国,有些大学校长将这两项工作对立起来,既影响学术工作,又影响管理工作;还有些校长在做管理工作的同时,存在着专业后顾之忧,影响了作用的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1、M.L.Gade 1992 Leadership:University and College Presidents.

2、W.Taylor 1992 Leadership:University Vice-Chancellors.

3、Graeme C.Moodie Rowland Eustace 1974 Power and Authority in British Universities.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这5篇校长英文是来自于快回答的校长英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