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路 篇一
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设计理念:“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队员投篮”的问题情境,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真切地深入地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与作用,感受到百分数的价值。]
二、自主交流,建构模型
[设计理念: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实现“新知”的建构,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对百分数的认识,体现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另外,通过小组交流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提高,学会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合作探究,完善认识
[设计理念:本课的难点就在于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百分数和分数都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合作探究,从读法、写法、分子、意义等多个角度,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百分数的特征,通过分析两条信息中的百分数和分数,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深化了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从本质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从而完善并提升对百分数的认识]
四、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设计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学生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百分数表示的意义,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弄清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关系,逐步构建百分数的认知框架,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又将数学和生活集中在同一平台,让学生体会到两者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有效地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也符合新课标中“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数学理念。]
个人教学设计思路说明反思 篇二
个人教学设计思路说明反思
在老师布置这个任务的当天,我们小组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这个让我们既感到陌生又很新颖的作业。课堂上我们讨论的很激烈(不仔细听跟吵架似的),不过大家很快确定了同一个主题,当时正值十九大闭幕不久,趁着大家的政治参与热情正高,我们把目光放在了高中政治生活部分。大方向确定之后,经过商讨我们选择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剩下的就是分工合作完成这个作业,我们小组共六名成员,我和耿海倩负责教学过程设计及讲课PPT的制作,在这里我想着重说明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自己的心得感受。
首先,这个作业是教学设计思路说明,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我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是对教学设计思路说明的PPT,这个思路说明很重要,老师也在反复强调在做作业之前我们需要完成思路的转变,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授课也不同于说课,这个作业突出的是我们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把理论与教学设计思路与和教学设计内容相结合呈现出来。虽然之前大家做过不少教学设计,但是关于教学设计思路的说明却是从未接触过,感到新奇的同时也发现了作业的棘手。我们小组加急讨论,个人也搜集了不少材料,关于教学设计思路的说明总算有了些眉目。可以说高效是我们组的一大特色,我们仅用了一节课就完成了选题、分工、教学过程所需材料、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思路的转变,高效、默契的小组配合对我们作业的完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事实上,小组的每个人、作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容忽视。
虽然之前有过很多次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经历,但这是第一次让我深切感受到小组合作重要性和乐趣,完全不同于之前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简单的分工然后单方面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这一次从选题到分工到搜集资料到完成整个教学设计思路说明,我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很快达成了共识。在讨论环节各抒己见,每个人不同理解和灵感相互碰撞,最终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最开始我们确定要用案例进行课前导入,记得老师讲过讲课不宜选用过多案例,海静就提到了那我们不如用一个案例贯穿始终,然后我们讨论要使用案例就要选取最典型、最能给大家带来反思的案例,所以最终选定以***贪污受贿案作为讲课案例。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小组的一个亮点,尤其是我们将***作为九大常委之一亮相时意气风发的镜头与被审判时苍老颓废的面貌作对比并辅之以文字讲解说明能特别引发学生思考,这也是对裴斯泰洛齐“思考力的培养”的体现。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我们运用大数据统计,呈现了“大老虎”落马的人数和地区,这种直观数据带来的震撼是文字描述所无法比拟的。在导入环节,我们坚持启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们集中具体详细地运用了裴斯泰洛齐的“直观教学法”来进行设计,注重对学生思考力、情操力以及技术力的培养,协调学生“头、心、手”的发展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依据裴斯泰洛齐“思考力的教养”原则,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事件的具体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在职期间做出的贡献以及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给党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引导学生得出“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一结论,同时避免学生对人物评价存在片面的认知,以便促进他们全面认知的发展、激励他们善于尝试新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我们组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善于运用材料之间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反差感来加深学生对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理解感悟,这是平铺直叙的材料没法达到的效果。接下来我们设计了贪官语录和邓小平的名言,通过贪官的切身经历之后的现身说法和邓小平言简意赅的一句话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情感,继而更有说服力地引导学生得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监督不仅需要法律也需要靠道德约束、靠民主的力量”的结论。通过我们对高中生弟弟妹妹的询问得知行政监督体系对他们来说认识和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设计通过播放一段审判***的视频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播放视频确实能起到文字和图片无法达到的深刻作用更能使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氛围,所以教师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政务公开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结合济南市政府政务公开的直观材料,便于学生了解多种监督的途径,同时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能自觉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总结部分,我和海倩商量能不能创新一下,让课堂总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枯燥无聊的语言总结,后来灵感一现,我们可以把课堂总结与板书设计相结合,简洁直观又系统真是一举两得。根据裴斯泰洛齐“技术力的培养”的这一原则,我们布置让学生课下调查本地政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并写一份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真正把课堂所学的内容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比起一般意义上无聊的书面作业,学生显然对于这样新颖的作业更感兴趣,这应该也是我们小组的一大亮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的是“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导”,注重过程性、启发性,在设计这部分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引发问题、关注问题、真正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进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并引导学生得出与本课相关的正确结论。我觉得高中生对于政治生活是抱有很大的好奇心、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作为老师需要传递给他们正确的政治概念、理念和信念,政治思想政治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应当承担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发展的重任,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篇三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本节课是围绕着“How do you go to school?(你怎样上学?)这个题材展开多种教学活动的一节课。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是,“How do you go to school?”在以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过单词“school”,这一课进一步地加深运用和理解。通过带领学生学习四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为伸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交际等综合素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很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在课堂上应多设计可以供学生发挥,在创造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表现空间,因此在本节课上进行了单词的复习,巩固和加深印象,并进行了句型的操练,培养了孩子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设立: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交际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初步的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和外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现阶段小学外语教学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潜在外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三方面。由此,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小学生学习外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首先给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氛围,用“Good morning ”这样的句型相互问候,然后用一首儿歌激活课堂气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情景教学,使学生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通过分角色表演和情景对话,对新知识进行巩固。最后通过做游戏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教学设计思路 篇四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教师先简单介绍作者的生平;然后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文意;最后,让学生分析、概括本文的结构层次,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适当提示、明确。
第二课时,主要是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以及课后练习题来进行分析探究,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巩固、把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蓼溆、麈、操攮、掂掇、砒霜、”等字词的读音,以及“篾片、调停、撮弄、不伏手、操攮、促狭鬼”等词语的含义。
2.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二)过程与方法
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作者的图片及生平,插播视频《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适当截取),激发学习兴趣。或者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分析讨论法。对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以及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先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提示、点评、明确,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投影仪、教学课件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投影显示:
作者的图片、生平及《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视频片段)同学们:通过幻灯片我们对作者及本文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第二部分(第2~3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第三部分(第4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二、问题探究(板书)1.本文的结构该如何划分? 把学生分成(A、B)两个小组,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疏通字词,快速浏览课文,为课文划分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先让两个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A组认为本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第二部分(第2~4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及感慨。B组认为本文分三部分: 教师提示、明确:
虽然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但它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也有开端、高潮和结尾。所以B组的课文结构的划分,更为合理。2.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3.体会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达作用。(板书)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这是凤姐让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情形:鸽子蛋本来就小,筷子沉且滑,刘姥姥对大观园这样的场合又很怯懦,于是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就由想可知。
“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总之,这些动词就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4.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小,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5.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强的过他。’„„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好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因为这些内容完全不同于贾府的生活体验,大家觉得新鲜有趣!至于刘姥姥种种少见多怪的话语与举动,虽引人发笑,但那是因为她以前从没见过这些人事物,当然处处透露著新鲜无知,好奇多问,处处引起哄堂大笑。不过,她对每项新奇东西所引出来的神态,流露的每一句言词,纯然出自本性天真,恰如身份,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矫揉做作。所以她俗虽俗,却俗的可爱。
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刘姥姥是丑角,但她决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 „„所以,刘姥姥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只是一心一意计算著平实的居家生计的方便和舒适; 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三、活动建议
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请将你知道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故事介绍给同学们。
关于课程设计思路的说明 篇五
关于课程模板设计思路的说明
现状:新老师容易上着上着就教难了(延伸过多、语法讲得复杂),或者进度突然加快了,或者感觉学生掌握了,实际没掌握,不知道教学重点难点等情况。课程模板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尽管不能完全解决,但有很大帮助。
概述:要实现教学可控和可复制化,必须先控制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目标。必须要有考核目标,这不是为了公立学校期末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公开课。公开课好,不一定会续费;但如果公开课不好,续费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要想精确控制教师每一堂课每一分钟上什么内容做什么游戏来实现教学可复制化是不可能的,但教学主管必须对教师的教学有所掌控,而且掌控方便,易于操作。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大概的要求,相同年级段(比如,两个同时开班的A班和B班,都是3-4年级学员的混合班),AB两班教学进度必须大致相同,考核内容也一样,若班级学生掌握有大的差异,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一定要完成基本考核目标,比如第一单元上完了,老师问What’s this? 每个学生看到book的卡片,都能回答:It’s a book.不能出现A班教到第四单元了,B班第二单元还没教完;进度可以有差异,但不能这么大。教学主管可对班级学生进行教学目标考核,这是最基本的,必须完成。
方法:确定不变量,尽量控制可变量。(变与不变都不是绝对的)。以学生按年交费,总50次课为例。
不变量:①共50次课;
②每周1次,每次2小时;(特殊情况会有变化,比如寒假可能连续上课)③课间休息5-10分钟(可下课一次或者两次)④上课的基本流程
⑤总课时里包含3次公开课(可以是2次,也可以是3次,可改),公开课后的基本框架以及课后讲话(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做小范围改动,但整体框架不变)
⑥总课时里包含5次活动课【2次户外活动(可收费,也可不收);3次内部(班级)活动,比如水果沙龙、小型话剧、圣诞节活动等。总次数和活动内容根据设计可以改】
可变量①班级的教学进度
②教学的内容,延伸的内容,布置的作业 ③教学的难度 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尤其是考核目标的掌握情况)⑤当次课使用的游戏
⑥微信与电话服务的内容、频率、方式等
⑦奖励学生的方式、奖品内容与发放条件、频率等 ⑧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技巧、时机 ⑨其他可变因素
明确每一次课程的大概教学内容以及考核目标,教师在整体框架内教学,杜绝天马行空自由发挥随意教学的情况出现。当然,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调整的底线(掌握考核目标;不要让学生厌学,太简单和太难都不行)
上文所述一些可变量比如1-6实际上由实际教案来把控,比如,具体的延伸内容的上法,当次课可以使用哪几种游戏等。如何奖励学生和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和时机等7和8由岗位培训与检测来把控。
另外,关于活动,活动其实是服务的一种,活动的几大原则:
1、安全第一
2、易于操作,对参与者(包含活动主持人和配合者)的要求尽量低
3、不可一次活动耗费过多时间人力物力(特大型活动除外)
4、一定要设计秀的环节和方式,不但要秀的精彩,还要每位学员都要秀到,因为家长只关注自己的孩子
5、不可过于频繁,言多必失,活动也一样。个人认为,一年3-4次活动已经完全足够了。
6、如果是收费活动,一定要体现出收费的价值。
教学设计思路 篇六
教学设计思路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里自主赏析的一篇文章,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故而内容亦容易把握。
另本单元的鉴赏要点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在艺术形象方面均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亦是争议较大的一个人物。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上,《项羽之死》一文记述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正以此入手,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相关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精神气质,掌握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审美的方法,以及项羽之死的审美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重点指导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3.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4.把握文章内容,联系相关资料,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学习结合文本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的诵读和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
一、导入新课
项羽是楚汉战争的失败者,刘邦是楚汉战争的胜利者。但是后人却大多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与刘邦相比获得了更多人的追忆,有仰慕、哀叹、同情与惋惜。他的故事被后人反复演绎在各种文学文本中。那么同学们有无想过这其中的秘密在哪?秘密主要就在我们今天所上的《项羽之死》这节文本中。(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
解决学生预习与阅读中的字、词、句方面的障碍
文学这事务本合文字与思想两者而成。周作人《思想革命》
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 所以要理解文本的基础是弄清语言(以上过程约10分钟)
三、具体研读 讨论:刚才我们说道项羽被人追忆的秘密,我们想要弄清其中的秘密,必须首先对项羽这个人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同学们在该文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项羽?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要理解一个文学形象必须深入到文本中的情境中,唯有深入,才能深切感受。文字不是静默的,她有形有声!
补:红楼梦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听到戏文时“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深入之法一:诵读
至于三史诸子百家集,本是做出底文章,若不高声读之,如何能得其推敲激昂之势。清 何绍基 《语汪菊士论诗》
诗以声为用者,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声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沈德潜 《说诗晬语》 深入之法二:想象
我国民间戏台上有副对联:“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戏剧欣赏须想象。
深入之法三:移情
在鉴赏艺术形象时,移情能使鉴赏者进入角色,进入情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以上引用的内容简单带过,不做过多阐释)引导学生诵读项羽之言,感受项羽之人
(让学生读自己最为感兴趣的文段。这部分活动可不按文章顺序进行。)问题与补充的内容: 垓下之围部分
楚歌:其特点是悲凉。“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唐 刘长卿
问:项羽在这节中的心情怎样?哪些字能反映?他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悲伤激昂。悲、泣。形象:多情善感。补: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 东城快战部分
问:此部分中项羽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勇猛无敌又自傲自尊。
问:这部分中有三“为”,这三“为”体现了项羽怎样的心理?
明确:项羽不存突围之心,愿打一个痛快之战给追随他的部下。更进一步表现了他重情重义心理。
补:文中一呼一叱的细节充分表现了项羽摄人心魄的声威。乌江自刎部分
问:项羽在这部分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知耻重义、从容悲壮 总结:项羽的形象美在何处?
美在深情、美在重义、美在雄健、美在无惧
问:最后一段的开头还说“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为什么乌江亭长一心想渡项羽过江,项王却笑着拒绝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学生讨论(关于这一点本人查了很多资料均无解读,甚惑之!)这也是李清照疑惑的问题: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就是秘密所在,让人追忆的秘密就是项羽没有渡过乌江。为什么?
没有渡乌江,项羽最终选择了自刎而死,完成了一个圆满的具体的美丽的瞬间。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www.kuaihuida.com)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补:伟大的孤独者的最后决定是选择死。亚里斯多德:悲剧的功用可以净化心灵。
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英雄的完美谢幕 ——项羽之死
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上演了英雄主义的最完美一幕——垓下之战。
美,首先就是那人性的激情澎湃。记得当初读《赵氏孤儿》的时候,心不止一次的被撼动。像那些义无反顾地追求自我生存理想和价值原则的人们,是人类永恒的英雄。人性张扬中的那种痛快淋漓,也许是埋藏在人类心中最本质的冲动与渴望。人类在社会的发展和心智的进化中,这种快感也基本上丧失殆尽了——试问现在有谁能真正体会得到项羽在乌江边上大喝一声“”时的恣意情怀,想必如暴风骤雨,摧枯拉朽,涤荡尽所有生前烦恼身后名。现在的我们连追寻这种快乐的勇气也没有了。内心被世俗所束缚,标准由舆论在引领,甚至自己“何许人也”也要在别人口中需求答案。而像刘伶那“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像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更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船买酒白云边”,难能因而可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也只有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了。因为他们那人性的激情澎湃,所以我们崇拜。
虽然这些人最终多半“潦倒”或者“失败”,可是,谁能不说——就是项羽的死造就了项羽这个万世英雄。如果借着一叶扁舟和几多“江南才俊”,即便“卷土重来”,项羽也不过就是一代君主罢了(多半也是昏君),更何况结果还“未可知”!项羽是质朴的,他张扬着自己的性情,因此他也是幸运的。其实,君主与英雄 ——世俗的成功,权力的拥有,对于生命的意义是需要好好思量的。想起在卢森堡参观美军二战牺牲士兵陵园时的情景,一排排一列列的墓碑,宛如威武整齐的列队;而在墓地最高处的一个,一面美国国旗格外醒目,那就是著名的巴顿将军的葬处。当年,巴顿将军率领第三军团所向披靡,可战争结束后,他却只能和两条爱犬打发时间。有人说巴顿生来就是为了打仗的,没有战争,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上帝就立刻召回他的战神。巴顿死于1945年12月。巴顿遗言死后依然要站立在自己的士兵之前,现在他依然检阅着自己的部队和辉煌。巴顿是英雄——成功了,却失去了意义;成功了,却黯黯拉下了帷幕——即便活着。看来,项羽真的是幸运的。项羽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华,人性的精华,是绝世壮烈的英雄主义的精华。项羽用自己的死让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高潮中谢幕,完美的谢幕。
美哉!多少年来,垓下之战被人们一次次描绘,一次次感叹。垓下之战快成为纯美的文学意象了。
公元前202年,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想想英雄末路之时,啸声咽咽,楚歌四起。歌曰:“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伤。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披甲执戟兮孤立沙岗。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妻子何堪兮独宿空床„„”直唱得个个铁血男儿身心俱碎,泣不成声。项羽想必也自知众寡悬殊,当虞姬献舞进酒时,忽然听到楚歌四起,便知军情有变,于是饮酒赋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泪下。而美人虞姬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刎颈以别,为的是让项羽颓然的心再次振奋,断了牵挂,激起雄心壮志。舞已尽,人去矣,殒落在英雄的怀抱。这样壮阔惨烈的历史背景下,兵戈铁马,风云叱咤;却上演了这样极尽缠绵的爱情悲剧——一个纯美的典型的文学意象。
自古对英雄美人的感慨,当无出其右者吧!想想,世上哪个男人能不渴望拥有这样的情谊,这样的女子(何况还是美人)。项羽当时痛苦的面容,两千多年后仍旧如在目侧。
记得上大学选修《美学论》时,老师讲“悲剧美”是美学的一大分类,因为它美得持久、美得动人心魄、美又得让人感悟更多生活的美。而“喜剧”不属于美学分类的一项。何况还有刘邦这个市井之徒的志得意满相参照,跟是让无数世人感慨万千:“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想让项羽打败刘邦,我实在是搞不懂!也许,就是因为这四面楚歌的悲悲切切的“美”!
教学设计思路 篇七
《圆的面积》设计思 路
盐矿小学
宋德兰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课程标准提倡让学“静态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更多地转向“动态的主动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在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化曲为直”突破难点,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和探索精神”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中,紧紧抓住“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对旧知的回忆,激发学生从旧知探索新知的兴趣,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新知,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归纳、推理,利用等积变形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逐步归纳出圆的面积公式。
3、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我的思路是猜想——设想——操作——推导。其中的操作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剪拼,学生失败很多,但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紧,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的背后总是砌满了失败,研究的过程中失败总是伴随左右的。在学生的失败之中结合引导从而找到正确的剪拼方法拼成长方形,乃至于可能会有学生拼成其它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充分体现生本课堂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充分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课尾,我淡化处理了具体求圆面积的教学,在公式推导出之后略加点拨,再结合实际生活练习。
2013-5-8
教学设计思路 篇八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原理,制定“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内容,主要采用情景学习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通过观察一组图形,比较判断先出现平面图形再出现立体图形。引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提出问题“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特征?”,运用探究型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归纳总结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
对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内容,主要采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具体思路是:将全班的学生进行分组,分别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1.学习任务分析: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棱,顶点,面的特征,还有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该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1)教学的重点: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3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2)教学难点:具体思路是:将全班的学生进行分组,分别讨论长方体的特征。1.学习任务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棱,顶点,面的特征,还有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该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1)教学的重点: 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3.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2)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2.立体图形的识别。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已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边,顶点,面的特征。2.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3.比较难从长方体的特征转移到正方体上。4.加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教学目标 1.数学知识与技能
1..建立立体空间思维
2..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 2.情感与价值观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以致用。
2.要让学生更多的亲身体会教学过程,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4.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Power Point;硬纸片;橡皮泥; 小木棒;铁丝;直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模型 5.教学过程设计 1.具体的教学过程
【运用观察创设问题情境】
以问题导入新课——“你在生活中观察到哪些是这种形状的?”以此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引发学生展开想象与讨论。
通过超链接,链接到另一个Powerpoint中,其中有很多生活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他们是不是这种立体图形,还能说出更多吗?
【新课教学】 1.阐释长方体的概念
由六个两两相对相等的面组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课件演示:一个长方体(前面
上面
右面)2.阐明长方体的三要素:长 宽
高
师:将全班学生分为4小组,每组利用老师给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学生:分好组纷纷动手做起来了
师:你们在做的过程中将木棒分了几组?共捏了几个橡皮泥呢? 学生:共分了三组,每组四根橡皮泥共捏了8个。3.阐释正方体的概念
由六个完全相同的面组成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4.归纳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课件演示:
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这8篇教学设计思路是来自于快回答的教学思路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