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校园交响曲(优秀6篇)(校园交响诗视频)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的6篇校园交响曲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校园交响曲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校园交响曲 篇一

“今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掂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醒来后才发现是在梦里,这唯美的旋律将我的心揪成一团,仿佛要失去什么,敲开了我忧郁的心门。;闹钟声响起了上学的讯号,漫漫黑夜将要褪去她那黑色的浓妆,星星的聚会也将散场。于是,我又伴着黎明的晓风残月漫步于上学的路上。;

那日清晨,阳光微微露,暖风微微吹,杨柳微微萌。伴随着朗朗读书声的结束,校园广播里又散发出往日一曲曲唯美旋律。往往学习枯燥乏味之时,音乐总是悄然流入心底,既像一种离愁别绪,又像一曲曲青春的交响乐。;

这样的日子在不断的重复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是校园歌曲伴我走过了这十多个春秋。也许是迫于压抑学习氛围中苦闷心情的沉淀,也许是朦胧如梦的季节总有一丝涩味。总喜欢用歌曲释放心中的烦恼,把所有(www.kuaihuida.com)的情感都寄托与歌曲上,然后将它想象成属于自己内心的旋律,任那唯美旋律带着自己的思绪随风飘扬,带着自己最初的梦想飞向太阳,再从烦恼中走出来,站在高岗上独赏美丽的黄昏,向着白云得意洋洋的呼喊“我终于解脱了”。;

校园交响曲 篇二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美育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12

Properly Guide on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CHEN Li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100)

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nation, developing people who has love of motherland, love the collective, honest trustworthy, social, career, family ethics, caring for others, and conscientiously fulfill various social responsibility, mental health is the focus of future education.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education, and,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rrectly is more important.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vigorously, we must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and train qualified personnel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s the highest goal.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art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1 校园文化应朝着思想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校校园文化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应予以肯定。但对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给予纠正。首先,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的大学是社会主义大学,社会主义大学里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把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服务作为最高目标,为培养“四有”新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要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应当看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从来没有停止过,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的图谋也从来没有放弃过。高校的校园文化也不是单向的,也不是风平浪静的,而是存在着斗争。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有用人才,大搞体现民族风格与时代特色的、求实创新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有时出现层次不高,思想性不强,格调比较低的现象。比如有些文艺晚会流行歌曲占的比重较大,并且有些歌词内容较为低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学美育百花齐放,十分繁荣。但也不可避免地掺进了某些不健康的东西,特别是通俗歌曲市场,出现了许多格调非常低、歌词内容不健康的歌曲,并且这些歌曲而在舞台上经常被演唱。目前我们没有明确标准把哪些歌曲定为黄色歌曲,但是笔者认为有些歌曲不适合大学生演唱,更不应该把这类歌曲搬上高校文艺舞台,但仍有一些同学上台演唱这类歌曲,这与社会主义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称。我们各级负责学生工作的专职干部,加强自身政治素质的同时,应加强自身的美育修养,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特别是搞工、青、妇工作的干部,我想一定有这种亲身的体验。所以我们在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自己的美育修养。这样,我们开展的学生工作才能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最近我们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是80%的同学沉醉于一些流行小调中,欣赏层次在这种小圈子里转悠,存放的录音磁带大都是些内容不是很健康的流行歌曲,欣赏交响乐的同学几乎没有。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发展趋势的严重性,必须给校园文化以正确的引导,使广大同学沿着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沿着思想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发展方向。2004年我校举行的第十四届文化美育节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本届文化美育节的指导思想是“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在整个活动设计上都着重突出了思想性和民族性,文化美育节历时一个月,取得了圆满成功。

2 加强教职工与同学在文化交流上的互补作用

目前,我们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精力主要集中在广大同学身上,忽视了教职工这支庞大的而又固定的队伍建设。我们知道,在大学搞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一些社团活动,出了经费短缺外,最头疼的就是流动性大,培养了一批走一批,部分社团内部经常唱“空城计”。如果我们把一些学生社团充实一批有特长的教职工,因教职工流动性不大,而且活动经验比学生丰富。他们掌握着社团的骨架,每年发现有特长的同学就补充进去。我坚信,这样我校的社团活动一定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且这些众多的社团活动也将推动我校校园文化的深入开展。

3 应加强高校美育方面的基础性教育

现代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而美育对德、智、体三育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美育教育帮助高校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它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情感交流为纽带,通过寓教于乐的特殊教育手段,“以美传真”、“以美引善”、“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愉心”,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目前我国高校美育教育是个薄弱环节,不少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的更高需求,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比较差,丰子恺说:“圆满的人格好比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足,鼎就站不住。而三者之中,相互的关系又如下:‘真’、‘善’、为‘美’的基础。‘美’是‘真’、‘善’的完成。‘真’、‘善’好比人体的骨骼,‘美’好比人体的皮肉。真善生美,美生艺术。故美育必须具足真善美,而真善必须受美的调节。因之,我们要进行美育方面的训练,如音乐、绘画、舞蹈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的科学发明成就很多是受音乐启发而来的。”再如美育教育也绝不仅在改变学生美丑不分这种表面层次,事实上要比这深得多。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人的全方面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决不能把美育孤立起来看,而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去考察它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美育出了自身赋予的规定性外,还应把这种教育贯穿渗透到德育和智育中去,德、智、体、美、劳五者相互渗透,缺少哪一项教育都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例如我校有一个大学生美育团、一个军乐队,每次招生广告贴出去以后,同学都踊跃报名,但活动起来非常困难,视唱、音准、节奏感都很差,学唱歌曲得一句句地教,进度很慢,这反映了我校学生音乐知识水平普遍较低。

以前笔者调查过几个班,结果表明在150人中,上音乐课不足三年的35人,上过四年以上的72人,没上过音乐课的43人。许多同学说他们的音乐课仅仅是唱唱歌而已。150人中不识谱的占60%,即使识谱的人中,有不少也是一知半解,会乐器的更少了。

所以,建议大学尽快增设美育方面的选修课,满足广大学生对美育的渴求。同学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和领导能为此事多尽点力量,让《热情》奏鸣曲驱散心中的烦恼和忧虑,让《命运》交响曲鼓起生活的勇气,培养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 格劳特・帕里斯卡。西方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 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校园交响曲 篇三

关键词:校园戏剧;社团;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68-02

一、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戏剧与其他艺术类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扮演了,透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张,如果抛弃了演员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戏剧的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形式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文化所产生的戏剧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比如西方戏剧、中国戏曲、印度梵剧、日本能乐、歌舞伎等。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综合的艺术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灯光、音效、服装、化妆,以及剧本、导演等的一切总称,也包括台上演出与台下互动的关系(一般称为”观演关系”)。在中国台湾地区,戏剧是一个范围较广的词语,如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等以剧本为核心进行表演的演剧形式都统称为戏剧。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称之为剧本。

二、戏剧的起源

中国戏剧起源于戏曲。“戏曲”一词,首见于元人陶宗仪《辍耕录》,云:“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浑、词说”,明人称戏剧常用“北曲、南曲、传奇、乐府”,一直到王国维直承陶宗仪之说,用“戏曲”一词来泛指中国传统戏剧。中国戏剧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但到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修正使得传奇剧本也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城邦的蒂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仪式。在祭典中,人们扮演蒂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动物)。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西方戏剧起源于祭酒神的颂歌,源头明确;其次,西方戏剧起源于酒神祭典,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神秘的、幻想的、悲剧性的基因多;再次,西方戏剧是从歌舞演变而来,即由歌舞逐渐演变为故事表演。

三、校园戏剧的功能

校园戏剧的功能应主要侧重于对当代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戏剧是大学生美育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如黄岳杰通过其多年来指导校园戏剧的实践经验认识到,“研究校园戏剧应侧重于它对教育改革的促动,侧重于它对审美教育的深化,侧重于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戏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方式,在艺术形式上无论如何前卫、先锋,但都起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校园戏剧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以话剧表演的形式用正确的思想影响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

四、校园戏剧类社团的发展现状

戏剧类社团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同学们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高校共青团育人的有效途径;它受到不同年级、不同学历、不同年龄学生的欢迎,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表现形式,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戏剧类社团是艺术类社团的一种形式,它具有更专门、更特殊的特点,目前戏剧类社团主要分作两类:一是话剧类,话剧社团或自编自导自演,或请老师辅导定期开展活动,间或还和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将各专业的优势与话剧结合在一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戏曲类,它们以弘扬民族传统戏曲为己任,定期开展活动,绝大部分参与的学生是从头学起,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断夯实戏曲基础。戏剧艺术作为高校艺术型社团的典型代表,加强学生戏剧社团的建设,强化指导与管理,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渠道,成为学生发展与稳定的积极力量,也必将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突破口,能真正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目前我国高校发展比较前沿的戏剧社团有中国海洋大学的海鸥剧社,湖南农业大学的虹剧社,复旦大学的燕园剧社、麦田剧社,上海交大的阳光剧社,上海师大的楼兰剧社等。

五、戏剧类社团的作用

校园交响曲 篇四

第一曲:入校曲

这首曲子会在每天早上六点钟响起,一直到七点半才停止。曲子是由同学们的脚步声、交谈声,自行车行驶的声音与晨风的声音组成。主要意义是指同学们都来上学了。

第二曲:早读曲

这首曲子是紧跟着入校曲的,当入校曲一停,它便开始响起。曲子是由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组成的。主要意义是指同学们已经开始早读了。

第三曲:上课曲

早读曲一停上课曲便响,这曲虽短,不过效果不错。曲子是由同学们回教室的脚步声、准备学具的声音和老师进教室的脚步声组成。主要意义是指:上课了,同学们已经完全进入学习状态。

第四曲:师生曲

当上课曲停止后,师生曲便立即响起。向后,所有脚步、交谈等声音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美妙的师生曲。曲子是由老师的讲课声,同学们的读书声和欢笑声组成。主要意义是上课后,老师教书认真,同学们也听得十分认真。

第五曲:下课曲

校园交响曲 篇五

在校园里,每天都是一首交响曲,每一曲都是我们和老师用心灵去谱写的。下面,就请欣赏一曲吧!

“丁铃玲,丁铃铃。”上课铃响了。学生们一窝蜂似的冲进教室,等待着老师来上课。这时,老师拿着课本笑容满面地走上讲台,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们上课,而同学们也全神贯注地听着……下课了,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小麻雀”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还像骏马一样飞跑。

考试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就是有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到,就这样一直持续几十分钟,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同学们都在快乐地交谈,有的在说考题,有的在讲笑话,还有的在读作文。

上体育课时,无处没有欢笑声、叫喊声、口令声,因为之所以我们把体育课称为活跃课,是因这体育课上我们可以尽情地玩、做游戏,而且还不必像其它课那样拘束,我们可以尽情地体会,去感受。有时候我还会说:“无拘无束的感觉真好!”

你们认为这曲交响曲谱写得好吗?!

校园交响曲 篇六

一、数字时代下戏曲进校园的必要性

数字时代将给社会进步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从积极方面来说,其最大特点是彻底改变了传统社会生存模式,培养了城市青少年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他们可以借助数字(电子)技术创造的各种载体,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技能。

但从当代青少年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更多的则是负面影响。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凭借先进电子技术渗透到世界每个角落,使我们的青少年疏远甚至抛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学校和社会责无旁贷必须高举弘扬民族文化的大旗,丰富和发展具有深刻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本文所指校园包括高校及中小学),陶冶学子情操,展现校园风貌。

其中,大力加强校园戏曲文化建设,则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艺术财富,古韵千年,博大精深,已成为识别中华民族个性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焦垣生教授谈到,“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眼下必须也首先由当代大学生教授、传承。如果民族戏曲不设法打人大学校园,只流布于农村、工厂、街道,那么,它便无法跻身时代文化的前列去。”戏曲进校园文化工程,正是要通过京剧(或地方戏)这个“点”,连通戏曲这条“线”,才能展开传统文化的“面”。

戏曲这种艺术形式能够表现美、包容美,传递美,深深触动和引导人们的审美观。戏曲艺术要遵循极为复杂的许多艺术门类的特征,它本身具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中国戏曲从剧本语言、表演程式、念白做工,到行头道具、舞台装置等等无不体现东方古典美的意蕴,尤其是这种美的外在形式与“惩恶扬善”的美质内容水融,使观众有着身心同美的享受。

戏曲是感性艺术,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戏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天然的结合优势。《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2006]2号)指出:戏曲艺术课程建设是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让戏曲定进高校乃至中小学课堂,既是响应有关文件精神,也是戏曲传承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校园戏曲文化建设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戏曲进校园绝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仅仅是送戏曲到校园演出,或者在课堂上教授戏曲知识。而是要上升到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层面上来看待,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文化工程。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的一些中小学就率先开展过戏曲进校园的试点工作。进入新世纪,文化部先后制定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戏曲当仁不让成为了两个文化工程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戏曲界、教育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之下,戏曲再一次成为一批校园观众钟爱的焦点。继2005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在全国多所高校巡演轰动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戏曲走进了校园,唤起了高校师生们的文化记忆,获得了他们的情感认同和民族身份的归属感,正是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将成为振兴戏曲的强大精神力量。

近年来,校园戏曲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多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活动形式虽多,但不够持久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中小学戏曲进校园的主要活动形式,一般为请剧团演出,开设戏曲知识讲座、选修课,成立戏曲社团,开展票友选拔赛等等,有条件的高校还与戏曲院团合作定期举办大学生戏曲艺术节、开展戏曲研讨会等。这些活动虽然能够引发社会关注,收效很大,但成本较高,随机性强,不适合长期开展,难以形成一个学校的特色活动。

(二)学生虽有热情,但参与度低

一部分大学生已经逐渐了解并接受戏曲,有的甚至成为戏曲社团的骨干,在一些票友大赛中表现杰出。但大多数的学生群体对戏曲还是知之甚少。似乎一染指戏曲便会被人视为老土。对戏曲的误解如此之深,就更谈不上欣赏和传承。现在高校的戏曲社团多数重数量而轻质量,重学术而轻文化,重时尚而轻传统,导致了高校校园戏曲文化的虚假繁荣。

(三)领导有心重视,但师资匮乏

我们国家领导人一贯重视弘扬国粹,培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2008年起,教育部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中新增京剧教学内容。京剧有严格的程式和众多的流派、行当之分,教师的水平至关重要,最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员任教。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现在绝大多数中小学的音乐老师都没有学过京剧。有些校园戏曲的表演,和真正的戏曲还有很大差距,如把戏曲唱成了戏歌,这就达不到戏曲教育的目的。加上全国各地音乐老师自身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京剧进校园最大的难题是师资问题。

三、探索校园戏曲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校园戏曲文化建设贵在持之以恒,建立长效发展机制。要坚持民族化、本土化、校园化三个标准,巩固和改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数字时代的技术优势,吸纳新的受众参与到戏曲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不断探索适合年轻观众的新途径。

(一)合理规划现有戏曲网站

网络是数字时代最典型的特征,而互联网时代的戏曲网站无疑是戏曲传播的一种传承和转型。中国上网用户已突破1.1亿,90后大学生无人不上网。2008年我国已有戏曲网站574个,但剧种分布极不平衡,地域性差距也很明显。

对于青少年观众来说。戏曲网站(或是教育类网站的戏曲板块)必须要受众明确,特色鲜明。比如弱化专业戏曲网站的古本考证、唱词典故等艰涩难懂的内容,代之以精美剧照、戏曲小知识、经典折子戏的音视频赏析,链接一些中青年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博客、论坛,使之成为演员与观众、学者与戏迷、戏迷与戏迷相互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

有些戏曲网站除了提供戏曲音像、彩铃、壁纸下载之外,还具有更多商务功能。如演出信息、票务系统,出售戏曲主题的工艺品(脸谱、绢人等)。这些服务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年轻观众的兴趣和消费心态,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对传统戏曲的热衷程度。

(二)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设立数字戏曲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还没有独立的戏曲实体博物馆,只是在个别综合性博物馆设有戏曲展厅,就目前首都博物馆的《馆藏京剧文物展》现状来看,由于受场地、展出形式限制,展示内容相对不够丰富,而且由于艺术性博物馆多数免费开放,因此财政负担更重,可见戏曲实体博物馆的建设对于地方和学校来说难度非常大,仅仅是一种设想。如果有,可以作为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对实体博物馆而言,虚拟博物馆的展示优势恰好适合戏曲这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博物馆又叫数字博物馆,它通过数字化技术、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将实体博物馆所拥有的职能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上再现,并且在技术和实现手段上大大扩展了实体博物馆的展览、演示、归档、管理等各项职能。

简言之,当我们在网上进入虚拟的戏曲博物馆,通过虚拟场景漫游,能检索到各种各样的戏曲文物(二维、三维再现),体验百年前老北京京剧的繁荣景象(现代声像技术摄制)。这种漫游对研发要求很高,而且必须体现戏曲的韵味,又要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愿望和欣赏水平,因此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持。

(三)创作戏曲动画

当前我国的民族动画艺术和动漫产业方兴未艾,数字动画艺术将传统产业和高端科技联手,短短几年成就辉煌,彻底摆脱了日韩动漫占据国内市场的局面。这为戏曲与动画的联姻创造了极大的机遇。

众所周知,动画是小朋友乃至青少年最喜欢的文艺类型之一,也是最适合承载戏曲普及教育的一门艺术。戏曲动画把戏曲融入现代动画,让青少年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弘扬国粹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戏曲题材广阔,底蕴深厚,也为动画片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天地。现在较为成功的戏曲动画有《十五贯》《霸王别姬》等。

此外,CCTV戏曲频道的片花,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片头设计,也应看作是戏曲动画的一种。他们都运用了水墨动画的形式,创意独特,戏曲演员与水墨背景结合得天衣无缝,展现出中国戏曲如梦如幻的境界。

(四)戏曲社团与其他社团的协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校园文化的产物和载体的高校学生社团,近几年也逐渐成为燎原之势,数量之多,门类之广,出入所料,如北大每年社团招新被誉为“百团大战”。戏曲社团在这种气候下,本来就是沧海一粟,如果不加强与其他社团的协作,那么在扩大影响力,吸引新成员方面就难以为继。

1 横向合作――与人文艺术、娱乐类社团合作。社团通常聚集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交际广、点子多,又因为艺术门类的相通性,几个社团可以一起策划大型的活动,把影响扩展到学校乃至社会,往往取得1+1>2的效果,比如DV社团、摄影协会,他们可以帮戏曲社团拍摄活动资料,而戏曲社团的表演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2 纵向合作――与科技类社团合作。正是基于数字时代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传统文化与时尚科技的碰撞交流才显得尤为必要。戏曲社团的同学如果常与IT类、工业设计类社团的同学开展交流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在向对方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自己也吸收一些前沿的科技知识,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6篇校园交响曲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校园交响曲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