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精选10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0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一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知识源自实践,随着课堂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有效运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知识容量,缩减了教学时间,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其优势就是能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来展示给学生动态真实的画面.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例,将两者进行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终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产生绝佳的教学效果.例如,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Flash动画将物理实验及物理模型等清晰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动画的使用,高效的创设了丰富的物理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物理规律的理解,提升了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被动接受知识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技术借助其独特的功能为物理教师提供了方便的现代化工具,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提供给学生具体直观的形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并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其无法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只能从理论上大体了解或通过凭空想象来进行掌握,但是时间一久,这些知识将成为模糊一片,不利于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物理学习.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想象的情境,利用动画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将实验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物理知识,实现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变,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物理是一门集抽象性、实验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认知潜能,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结构更加完善,教材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会迎刃而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新授课《原子结构》中,物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ppt课件,利用实景模拟将α粒子散射现象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α粒子整个散射的过程———α粒子在被反射源射到金属箔的原子上后,绝大多数仍沿原方向前进,而只有少数发生较大的偏转.多媒体技术将这一微观的物理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将静态的信息动态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于α粒子散射现象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4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都是借助书本、黑板及挂图,从目前来看,这些手段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物理教学的发展需求.所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当今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师必须要积极应对新时代课改的挑战,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教学的内容等,恰当地选择与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目标及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多媒体技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学习,努力地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研究与探讨,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运用多媒体的能力,让多媒体更好地为物理教育教学服务,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物理教学水平.

1.5增加备课的艺术效果

传统的物理备课内容主要以语言文字为主,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利用多媒体进行备课,从备课内容到备课方式上都超越了传统的备课,这要求物理教师在备课前要根据教学的要求来搜集与本节课或本单元相关的多种资料,比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在备课时,根据教学设计将之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努力将教学大纲中确立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突破.通过不同手段将资料进行整合,会产生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效果的课件,促进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让学生能顺利地达成知识的转化,使之更好地适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地为物理教育教学服务.

2结语

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习的主体性,为物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使物理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水平.同时还促进了教师对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增加了备课的艺术性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应在新课程理念的导引及在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和教材需要的前提下,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只有注重传统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促进两者的有效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最终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从而为物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二

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我们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创新教法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常常会碰到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无论怎么解释概念的文字意思,学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这样学生不仅记忆困难,以后也不能灵活运用。这时我们就要借助外延法学习概念了。外延法就是通过概念的外延知识来解释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内容,这样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顺利多了。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具体实物的落地,如,观察铅笔、纸片、树叶、一点水等,通过观察这些,让学生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教师的引导,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探究教学,提高学习质量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验证结论,最终获取知识。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能多角度积极地回馈和反应,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例如,在教学“力学”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三脚架为什么是世界上最稳定的结构?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提出使三脚架稳定的结构,学生根据课本的步骤探究知识,联想三角形最稳定的原因,从力学角度解释三脚架稳定的原因。学生经过自我探究的形式获取知识,不仅积极性高,而且对力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运用物理模型,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模型类似于数学建模得出的结论,它是通过对物理事物进行抽象化处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简单科学的处理简化得出的。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工具,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具体方法。所有的模型都有公式和方法、程序与之相对应,这都是格式化和一成不变的,具有极强的程序性特点。如,点电荷、质点、平抛及自由落体运动等。很多物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物理模型的帮助,而要想用好它们,我们必须先清楚这些物理模型是怎么来的,理解并掌握它们的含义与适用条件,并借助训练不断提高熟练程度。

四、强化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实践

高中物理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趋于成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物理的知识进行归纳,建立起易记忆、逻辑性强的知识结构,并对每个年级的物理知识按照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分类归纳知识,这样学生更容易学习,当然,这个过程最好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建立,这本身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光的传播”时,我们设置这样的问题:光源S经过一个平面镜反射出n、m两条光线,请确定光源路径,并分析光源S和它的像S′的位置。学生对这样一道难度不太大的试题,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为什么?这是因为学生对物理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较少,不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原型,也就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思维训练。同时,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注重学习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为此,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并通过大胆猜想,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的课程改革要遵循学科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教材,运用新教法,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全新的处理,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学生能力检测和评价系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并利用物理模型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三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的是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刺激学生采取各种手段去学习文化知识,而忽视自身多方面的发展,会导致学生理论水平较高,而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以单纯的学习成绩评价,也会形成学生的两极分化,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对高中物理来说,在强调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高中物理更侧重于观察和实验,侧重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感悟品德,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课堂上各个方面的表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的重要性。根据评价的内容不同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利用纸笔进行的测试是重要的评价形式,多用于对文化基础的检验。与此同时,我还用动手制作、实验操作、实践活动等重要的评价方式,用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表现能力的检查。

二、评价应从粗暴、严厉的批评变为表扬激励

1.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激励,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绩,以及成长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常用的语言如:“你提的问题真好”“你的想法很创新”“错了没关系,重在参与”等等这样的激励性语言,即使在课堂中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被教师认可,这样的激励会让学生以后做得更好,会使他们在课堂中终持有良好的情趣和最佳的学习状态,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2.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不能单纯地以成绩的高低来判断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要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衡量和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表扬,少批评,表扬的时候要尽可能在公开的场合,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批评的时候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事不对人,给学生改正的机会。总之,物理教师要用赏识教育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会感到教师是重视自己、关爱自己的,这样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后会争取更好的成绩。

3.评价的不应是单一的书面考试,还应有观察与面谈、实践活动、个人成长记录方法激励。新课程评价中主张建立学生健康成长档案,用档案的形式记录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学习情况,比如,历次重大物理考试的成绩,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表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与其他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情况等等。通过学生成长档案,将教师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学生的反思等有关材料收集起来,以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情况。三、评价应关注主体互动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互动,沟通和认可评价结果很重要。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物理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因此,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检测和自我完善,有利于学生有机地融入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构建宽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和评价氛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自我激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另外,评价学生不仅是学校管理者、教师、考试机构,还应包括家长、校外团体,而且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以体现评价主体的交互性与多元化。这样的互动能促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

三、结语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四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教学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与初中物理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

1.从直观到抽象:如物体——质点。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

3.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加减法)——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4.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其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难。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而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还没有高中这么明显。

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从多侧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应用等能力都还一时没能很好地形成,因此,思维要求的突然提高,再加之教材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这五部分内容中最难的部分“力学”放在高一起始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这是目前课程体系让人无可奈何的客观存在。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学生的话说:“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

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而觉得物理好像真是无章可循。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必须在高一时,就应尽最大努力去培养他们。当然,整个的完善和提高,应贯穿于全高中阶段。三、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

四、部分学生知识面窄,不注意观察

高一学生,特别是普通中学普通班以及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课外阅读的稀少、单一,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不喜欢、更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即便是那些爱好体育运动、爱好打台球的男生,他们也不能将诸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铅球、台球等运动与抛体运动、碰撞等物理现象联系起来。他们中绝大部分(特别是女生)对科普知识不感兴趣。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少,好静厌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在物理上长途跋涉,还不如省点心,多抓一下别的科目算了。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五

1.1调查时间和对象

调查时间:2014年6-9月;调查对象:清水河普通高级中学

1.2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调查内容:实验教学状况;实验条件状况;学生实验学习状况。调查方法:问卷、访谈。

2结果与分析

2.1物理实验教学状况及学生调查(百分比)

①学校重视物理实验教学19.7%②物理实验很有乐趣69.7%③时间太少,动手机会不多94.3%④实验器材不配套38%⑤实验教师的培训和工资补贴0%

2.2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数最高)

①所代班级物理实验教学完成情况:一般②对学校实验条件的满意程度:一般③通过实验教学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一般

3结论与应对策略

3.1结论:

(1)实验时间太少、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实验教学徒有其名,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实践锻炼,实验能力得不到足够的培养;(2)学生对学校实验室的条件不太满意,比如实验器材不配套,器材不足等等。实验条件虽然有了改善,但距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3)实验环节过于单挑,显得枯燥乏味,并且学生在实验过程的收获不足,成就感较低,导致很多学生丧失实验兴趣,严重的影响着教学效果(;4)教育工作者(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更高,能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参与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但是教学本身受到客观条件制约严重,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实验开展困难的情况产生;(5)在教师能力方面,没有形成长效的教师实验综合能力培养机制,教师所掌握的实验技术及相关能力较为薄弱,在实验环节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较低,因而阻碍学生成长。

3.2应对建议

(1)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能全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目前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有:①将实验从验证性向探索性转变;②教师实验向设计性实验转变;③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实验,完成研究型课题。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查阅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原理、归纳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尽量拓展学生实验的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的实践和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物理实验的心境,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实验的兴趣,他们就会反映物理有趣,物理易学,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因此,可以在教材范围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宽泛的实验空间和实验内容,如选择课后小实验,向学生下达实验任务,或者是根据教材内容选取相关的教材所没有记录的实验,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3)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树立起全面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努力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统一、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态度与价值的统一。要将实验教学看作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途径,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不断探究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辨证关系,完善教学过程。

(4)加大经费投入,改变教学条件:

教学本身既然受制于物质条件,就应当从物质投入着手,优先改变教学环境基础,不仅包含了对教师待遇的从优考虑,以此增加对教师的后勤保障,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包括对教学资源的完善。具体如下:①改变单一的行政投入集资模式,实现校外募资为主的多形式集资,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添置和更新实验室设备,增强实验室的利用性能;②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参与,打造区域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际实验教学资源互补;③从新思考和制定实验教师工作待遇,同时落实实验室责任制度和绩效制度,多方面提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

(5)有机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教具制作:

继数字化技术融入教学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同样该技术也能适用于物理实验教学,通过一系列先进科技设备的利用,能够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简化实验过程的同时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更为直观细致地展现示范实验要领,减少了教师负担,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明显作用;此外,教具的制作较为全面地展现物理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其实验思维,还能够有效地弥补实验器材的缺省。

(6)建立长效的教师能力培养机制: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六

1.层次性原则.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不完全在一个水平线上,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就得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准备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层层剖析,将难懂、烦琐的物理题目一层一层剥析给学生,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给出答案,要让学生有思考的过程.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研究、思索很关键,这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重视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高中生的立场看,观察他们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本心出发,从而发现适用于他们的、能激发他们好奇心与兴趣的授课方式.在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下,学生容易制定学习目标,朝着真理前进.因此,教师要准备灵活多变、课堂活跃的教学方案.

2.将学生引入问题,发散其思维.

每节课的开始几分钟,不仅能决定这节课后面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而且对他们个人也有很大作用.好的开始,能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比较好的引入主题的方法是通过“提问”.例如,什么是电磁技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吗?时代前进对它有什么影响吗?教室里有没有它的身影?教师在给出这些问题后,往往会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对此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而且教室的学习气氛也活跃起来.如此一来,物理再也不是人们心中惯常的艰涩、乏味的形象,它变得立体、真实、好玩.“提问”好处多多,对学生益处甚大,它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积极研究的心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等.

3.构建联系实际的情境.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现象,了解这些现象的原理,对我们的生活就有很大帮助,还能体现出课堂知识的延展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发表自己看法的平台,待他们探究完毕,再将结果公之于众,最大化满足学生的渴求之心.

4.创立手动式情境,充分运用知识的深刻性.

高中物理知识从头到尾大多是有联系的,它们或盘根错节,或相辅相成,或形义相通,教师就需要强调学生对生活中真实的物体或现象有一个概念,用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举个例子,当教师讲到“自然现象”时,一直讲显然不能满足学生,此时就要在课堂上实施这个实验,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信服,原来教师说得是真的.学生相信之后,肯定跃跃欲试,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允许他们动手,引导他们完成这个实验.这种教育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学到新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尽信书不如无书,唯有给学生多一点动手的机会,他们才能真正领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设立宽松式问题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灌输自己动手的学习思想,这样可以快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宽松、无限制的情境,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带入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见的各种现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技能.例如,在讲“万有引力”时,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如“曹冲称象”,只要让学生深入思考这则典故,学生在转化测量这方面也就印象深刻,因而学会这一知识点就水到渠成.学生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问题,就能轻松地解决.

6.建立灵活性情境,连接当前的课程改革.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对于知识的掌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新课程的相关内容,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被他人认可.教师在授课方面的能力也逐渐受到关注,要求要将教材内容及时与时事关联,分析其原理并概括总结传授给学生.现在的要求是不让学生一味去死记,而是让他们多动手动脑,多与现实生活接轨,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主动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七

我叫XXX聘高中部主任。

一、主要工作经历和主要业绩

我于1980年7月在通榆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乾安县兰字中学教初中物理,1983年7月调入乾安第七中学教高中物理,1993年5月被调入松原分院做物理教研员,1994年做中学部副主任兼物理教研员至今。我所教的班级1982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二,1983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一。1982、1983年、1989年均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90年被评为县模范班主任。到松原分院工作的这几年,5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研员一次,市级继续教育先进工作1次。1987年开始在物理教学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989年开始参与教学资料的编写,至今已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省部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3篇,主编《高中物理题解研究》《重点难点疑点学习手册》[初三物理]《微格教程》[物理卷]等教学参考书5本,参编8本,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一个,所指导的教师有17人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参加了市级教师岗位达标以及“两优一推”的考试命题、评卷和课堂教学验收等工作,参与组织了全市教学能手评选和特殊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全市中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参与了校长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教研员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继续教育典校课题实验的部分工作。

二、今后工作的设想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八

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最常见的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模式下,教师永远都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只可能是知识的接听者,这使得师生之间少了许多互动与合作,让课堂教学变得呆板而沉闷。笔者认为通过两者之间的合作,取代以前的对立,可以很好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相长”。比如:我在上高二物理《1.2库仑定律》这一课时,就积极着眼于建立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合作关系。依据课程目标本课的重点是库仑定律,但是这一个抽象程度特别高的物理概念,要想让学生掌握,必须加强引导化繁为简、化深为浅,所以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在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的扭秤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的出现有什么有关系?”“这些现象的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在里面了么?”。在我的提问结束之后,学生立马还是自己阅读教材,并开始小组谈论了起来,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意见相互争论。我们的教学就是应该如此,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逻辑严密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然后交给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重温旧知识。师生之间的合作,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1],并服务于学生自我学习动力的调动。

二、生生之间合作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就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这种相互竞争虽然可以调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从长远上来看,只会恶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影响班级的整体学习风气。教师应该及时扭转这种“竞争”关系,把“竞争”关系中存在的恶性去除,留下善性的“竞争”即是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应该围绕着三个环节展开,也就是上课之前的合作,上课之时的合作,上课之后的合作。比如:在高二物理《选修一》的“1.4电势能电势”的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必须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将这一课的难点加以突破,而这种突破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合作关系基础上。为此,我将班上的学生分作四个人一个小组,布置了一份“了解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的作业,由小组长负责监督其他同学的课前预习情况,并搜集他们共同完成的预习作业。正式上课时,我将小组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进行系统地概括,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静电力做功的特点是什么?”“电势能与电势的关联性有哪几项?”“等势面的性质我们该如何去判断?”随后我便向小组提出问题,并安排小组经过合作分析讨论之后回答问题。物理学习最大的难点就是物理概念,针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只有围绕概念为中心,把概念的外延做够多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2],去动手动脑分析与概括,才能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并能够充分地应用这些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师师之间合作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就是“各自为政”的关系,这种“各自为政”使得教师之间的交流愈加匮乏,学校常规意义上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也流于形式。不过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开始逐步强调教师之间合作的重要性,教师之间合作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了。比如:我校高中物理教研组每周定期召开一次教研会,由组长作为主持人,传达学校精神,布置教学任务,统筹教学安排等等。在教研会进行过程中,按照学校安排每周举行一次公开课,首先由老教师上“示范课”,然后由新教师上“汇报课”,最后全组人员再就新老教师上课进行点评,促进他们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能。每学期开学之前,各年级教师按照教研组长的安排,通过集体备课,提前准备好这学期要上课的电子版教案,并打印装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只有教师的能力得到提高才有可能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促进教师水平提高的最佳方式就是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这种集体合作与共同研讨不断加深对问题和实践的理解和认识[3],可以极大地改进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新教师的教学素养。

四、小结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九

我们知道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要素由以下几方面组成:课堂理论指导、实验方案的设计、简单实验器具的制作、学生具体操作、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等.这七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自为政则其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比如课堂上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课后自行分组,并运用自制的小工具等进行实验,解答课堂问题.然后,我们再根据学生们对问题解答的实际情况,结合问题和解答过程进行专题讲座.这样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必然就会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再乘势利导:物理知识都是在生活中有所体现的,想知道所学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运用的吗?想知道哪些东西还可以进行改进吗?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去动手实验.这样将课内外的演示实验与自己动手做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实验情景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想要在课堂学习中有收获,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说学生的演示实验就和自己动手的操作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如讲解“频率”的概念,笔者特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测试自己单位时间内脉搏跳动的实验,设计展示之后,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实验比较简单,器具的制作也不是很难,实施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同时因为没有陈法可依,还能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再如,讲解动量定理之前,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够让鸡蛋从高空安全着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所使用的器具必须是生活中容易获取的,学生为此设计出多种多样是实验器具和实验方式,之后笔者再通过学生的设计的实验引进动量定理,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不仅仅能学到课本知识,他们还在动手实践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够更加的牢固.

三、以实验促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有在他们对所学知识有足够的兴趣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彻底抛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静电”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静电喷泉”的演示小实验,这个小实验是这样的:在桌子放置一个塑料板,塑料板上放一个盛满水的铁皮桶,然后找一根尖嘴玻璃管,把平的一端插入一根橡皮管中;再给橡皮管灌满水,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入到铁皮桶中,通过虹吸,让水从玻璃管尖端中射出.然后再用一根导线将铁皮桶与静电感应器连接起来,摇动静电感应器臂,这样就可以看到一股美丽的喷泉源源喷出.趣味实验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十分迫切的希望知道其中的原理.课堂学习氛围空前浓厚.

四、以小实验催生学生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十

可以预言,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面世和进人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 、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众所周知,在应试的重负之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通常都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演和解题的强化训练来立意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几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学生传授应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传道、授业、解惑”就被片面地当作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灌输也就必然成了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旧框框,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间题的典型思路等纳人教学的内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间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人教学内容。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间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间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健全人格的堵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要条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人格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的培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滋养和熏陶。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对三维目标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机械套用、生硬拼凑,或者“穿靴戴帽”、画蛇添足。事实上,教师只有通过完整的教学才可能培育出学生健全的人格。

2 、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断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于不顾,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有关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一刀切”式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严重地损害了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人,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人”。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的学习主体。理论和实践都早已证明,“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方面会变得十分相似”,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任何一位学生都潜藏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师的职责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3 、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上10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高中物理教学论文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