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以下这4篇幼儿园教师师德体会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幼儿教师师德体会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幼儿园教师师德体会 篇一
[关键词]幼儿为本;幼儿园;师德建设;“虐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04-03
一、前言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同时,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师德建设也成为幼儿园管理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当前幼儿园“虐童”现象屡屡出现,从济南某幼儿园老师被曝虐待、体罚儿童,令儿童双手抱头下跪,到太原市蓝天蒙台梭利幼儿教师因幼儿不会计算“10+1”而对孩子施暴,再到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老师拎着孩子双耳,将孩子提离地面,等等,其行为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令人触目惊心。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儿童虐待指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和情感虐待、待、忽视及对其经济性剥夺。[1]可以明显看出,“虐童”行为对儿童造成的伤害不仅是生理躯体上的损害,更严重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而这些都潜在危害着儿童今后身心的健康成长。
“虐童”现象的出现,我们不禁要深思,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去哪里了?学龄前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弱,最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怀,而在这个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虐童”现象的出现无疑给儿童成长的蔚蓝天空笼罩了一层乌云。社会各界纷纷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反思并发表观点,本文认为“虐童”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的缺失。因此,从“幼儿为本”的视角来加强幼儿园师德建设非常重要。
二、“幼儿为本”的师德建设概述
(一)含义
1.幼儿为本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并提出“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即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幼儿为本”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理念,珍惜幼儿生命,尊重幼儿价值,满足幼儿需要,维护幼儿权益,保护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等,则为“幼儿为本”的核心内涵。[2]
“幼儿为本”并不是“幼儿唯一”“幼儿万能”,要想很好地落实到实践中,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的压力程度、工作满意度、情感状态等都影响“幼儿为本”理念的贯彻。因此,以“幼儿为本”的同时,还要做到“以人为本”,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减轻压力等,以此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贯彻落实“幼儿为本”的理念。
2.师德建设
《礼记》曰:“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3]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履行教育职责时应遵循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2]师德建设,就是对教师坚持正确的引导,教育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5]《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将师德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加强幼儿园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就是在师德建设中贯穿“幼儿为本”的理念,教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到自爱、自尊、自律,还要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但教师在塑造自身高尚品格的同时,还应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关注教师的利益,是师德建设的基本前提,我们不能脱离幼儿教师的切身利益去片面理解师德。因此,需要在“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中,形成民主、平等的精神氛围,相互理解、帮助、关爱和尊重,遵循公平公正原则。让孩子在爱的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促进其专业化发展,让师幼共同成长。
(二)意义
1.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幼儿教育上的具体体现,应该成为幼儿园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龄前的幼儿活泼好动,爱模仿,好奇心强,情绪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幼儿教师师德的培养能够为幼儿塑造良好的模范形象,同时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保障幼儿的安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健康个性发展。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将视幼儿为主体,并贯穿始终,促进幼儿教师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关爱、尊重幼儿,促进其良好专业态度的提升。又在帮助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同时,丰富了教师自身的幼儿发展知识及保教知识,使教师对各领域的知识也得到了丰富和了解,从而促进其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建立了良好的师幼关系,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教师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合理安排一日活动,开展教育教学,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总之,幼儿园师德建设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
3.有利于加强幼儿园管理
“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以人为本”的幼儿园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整的人,其价值取向是尊重、信任和理解。[6]这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能够促进管理中人的发展。“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帮助幼儿教师及其他幼教工作者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进而有利于加强幼儿园管理。
三、“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实施建议
(一)幼儿教师自身方面
1.提高自身职业认同,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
教师职业认同是当下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7]当前幼儿教师对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认同度不够,职业情感、意志及期望值不高,从而阻碍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实施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职业的价值,提升自己对教育、对幼儿的理解与认识,热爱幼教事业,还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增强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2.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他们承受来自社会、幼儿园、幼儿家长及自身发展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从而影响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幼儿为本”的基础上,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选择合适的宣泄方法,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减压,从而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幼儿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可以促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也是幼儿园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3.重视培养良好的师德,形成良好的儿童观
要想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首先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师德。儿童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因此,幼儿教师自身要自爱、自尊、自律,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理解、关爱幼儿的健康发展。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满足他们成长发展的需要,才能获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自然而然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园方面
1.在幼儿园管理中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目前,师德建设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许多幼儿园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师德建设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幼儿园管理发展和完善的缺口。针对现在“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严重缺失的现象,幼儿园自身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刻不容缓。可以在幼儿园中成立师德建设小组,将师德建设安排到幼儿园管理日程中,定期组织教师开展道德教育,学习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组织开展师德交流会,建立师德评价体系等,共同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师德素质,切实将幼儿园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2.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幼儿园师德建设不仅需要幼儿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幼儿园营造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有助于他们良好的专业成长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幼儿园需要为幼儿教师创设宽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以及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多些人性化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培养良好的心态,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心理环境。
3.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成功的幼儿教师需要一个漫长的专业成长过程,幼儿教师在加强自身努力的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年轻教师积累经验、纠正错误,分析并解决在保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年轻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师德修养。积极组织教师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总之,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完善的支持系统,关注其成长。幼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实施。
(三)政府方面
1.建立健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提高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真正的“幼儿为本”体现在以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质量”为中心的日常人际关系之中,因此幼儿教师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对工作的满意度、压力程度等都与幼儿教育质量息息相关。[8]因此,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不能丢开幼儿教师的切身利益去谈幼儿教育。这就需要政府建立健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障幼儿教师的根本利益,这对“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2.完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构幼儿园师德建设体系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秉承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为师德建设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需要政府加快师德建设,明确幼儿教师的师德行为标准,将师德纳入幼儿教师聘任的基本条件之中,并将师德作为幼儿教师职称评定的依据,等等。同时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以此促进幼儿园师德建设的实施。
总之,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保教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师德建设参与中的主要成员,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只有提高幼儿教师的师德修养,加强“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师德建设,才能保证幼儿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许维素。对儿童虐待研究分析的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2).
[2] 李季湄,夏如波。《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8).
[3] 张文修。礼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5] 高旭。加强师德建设 塑造完美人格 提高育人办园水平[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2010.
幼儿园教师师德体会 篇二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四心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20-03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关乎学前教育的成败,更关系到国家教育百年大计。然而,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却屡见报端,铜仁虐童案、贵阳毒土豆等事件层出不穷,触目惊心。因而,了解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理清事件原因、提炼内涵、提其水平成为贵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通过梳理国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多局限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终身学习等几个方面。然而根据幼儿教师实际情况及贵州省情,笔者认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守法责任心
这里不仅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1],更要求教师以一颗“爱国守法”之心领悟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强烈的责任感。
(二)敬业爱生“妈妈心”
幼儿教育主要是指针对3~6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实验证明,这一时期是人类发展的核心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规定和限制了儿童未来的发展模式,而此时幼儿对他人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讥讽、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1]。
(三)吃苦耐劳“保姆心”
截止到2010年底,“以安顺市为例,按国家编委的规定,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数之比为1∶7,而安顺市幼儿园职工与幼儿数之比为1∶33.5,超过国家规定近5倍”[2]。可见,贵州省幼儿教师工作强度之大,同时,学前教育强调“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幼儿教师既要担当教育之责,同时也要一定程度上承担保育之责,具有一颗吃苦耐劳的“保姆心”。
(四)协作学习“学生心”
幼儿教师应善于利用其他力量,努力同其他幼儿教师、幼儿园行政人员以及幼儿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和通畅的合作渠道,共同致力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事业。同时,崇尚科学知识,发展终身学习,促进知识更新,探索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一颗协作学习的“学生心”。
二、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笔者对贵州师范学院国培(2013年)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研修项目中的来自全省各地区的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在针对幼儿教师“四心”情况的访谈过程中,出现了这一幕(有删减)。
笔者:“你们觉得自己在这“四心”方面存在问题吗?”
异口同声:“应该没有。”
黄某:“我们一没偷二没抢,应该不算不爱国、不守法吧?”
罗某:“幼儿园嘛!就是帮家长带好孩子,保证孩子不出事就是最重要的,不然家长会来闹。”
张某:“现在孩子不好带,又多。打倒是没有,就是管不过来。”
笔者追问:“那孩子出现不听话等现象的时候,你们怎么办?”
张某:“不准他继续玩游戏,有时候会不让他吃饭。”
笔者:“那保教结合呢?你们日常工作怎么体现?”
梁某:“我是一名保教主任,可是现在保教工作真的不好做,保育工作辛苦,很多人不愿意干,保育教师自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其他教师又不愿帮忙,唉!”
笔者:“那你们有园本研修活动吗?”
李某:“有是有,但是大家太忙,好不容易下班或休息,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完,哪有心思啊!”
罗某:“我们园还好,有,也做得还可以。”
笔者:“那你们下班,或者放假后会自己学习吗?”
安某:“很少,这种国培的算不算?”
访谈体现了贵州省幼儿教师“四心”意识均较为淡薄,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意识相对缺失
职业使命,又称职业使命感,是指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实现工作的最终目标,勇于承担职业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谋生”“就业”成为职业导向,“爱生”成为“空想”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肯定会受到影响。
(二)功利思想较为严重
在黔西南的某镇幼儿园中,笔者针对贵州幼儿教师出现功利思想的问题,与三位幼儿教师张某、李某和罗某进行了一次集体访谈。
笔者:“老师们,您好!您觉得目前幼儿教师的功利思想严重吗?”
张某:“肯定啊!但也不能怪。现在这个社会没钱不行啊!”
李某:“不是我们功利,实在是没钱不行,连幼儿园都快办不下去了。像我们这是镇上还好点,真正农村更不得了。”
笔者:“什么意思啊?”
罗某:“一个幼儿园起码四五个老师,农村两三个老师,光工资都不少钱。我们在镇上,孩子还集中一些。农村接送孩子都不方便,而且学费一贵就不来了。”
笔者:“老师没编制吗?工资还要幼儿园发?”
罗某:“越到农村编制越少,工资都是园里发,而且全靠学费发工资。以前一个老师一个月1000到1200,现在正规一些,试用一年,每个月1200,以后每年每月加一点,200左右。”
笔者:“那学费你们怎么收?”
张某:“我们镇上幼儿园一个学生一个学期收2000,上四个月课。我老家农村才收1300。”
笔者:“那一个园有多少学生?”
张某:“我们园有一两百,农村也就一百多吧。”
李某:“哪有一百多,有的才七八十。”
罗某:“所以才缺钱,不能怪我们功利。”
笔者:“那你们觉得要加强师德,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张某、李某、罗某:(异口同声)“钱、工资!”
通过以上访谈,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目前贵州幼儿教师中功利思想严重泛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纷繁复杂,主要在于编制得不到解决、工资依靠学费、生源分散导致的管理难等。
(三)工作条件待遇较差
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同安顺市一样,幼儿园生师比过高,严重超出国家设定的标准;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少,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工资依靠学费,同时编制少,且“只进不出”。虽近几年政策有所调整,幼儿园资金投入及政策力度加大,但幼儿教师中40周岁以上、25周岁以下者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较差的职业环境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
(四)规范建设比较滞后
在对330名来自贵州各地区的幼儿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关于“当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借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态度”,有13.0%的被试表示“不了解”,39.4%的被试“有一定了解且适用”,16.7%的被试认为“很好”,30.9%的被试认为我国当前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符合幼儿教师职业现状”。关于“是否有必要建立全面具体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51.0%的被试认为“很有必要”,49.0%的被试认为“有必要”。
三、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对策
(一)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意识
首先,政府要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2010年以前,贵州省一直致力于解决“两基”问题,对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力度较弱。2010年,贵州省教育厅提出“77853”教育发展目标,制定《贵州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强调幼儿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借此契机,贵州省教育行政人员、教育工作人员、幼儿教师要贯彻执行相关政策,加大力度提高贵州省幼儿教师师德水平。
其次,建立政府主导、园本组织、幼儿教师主动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体系。必须从政府、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出发,建立三位一体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体系。贵州省“国培计划(2012年)――公办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制定的学员反馈表显示,96.7%的幼儿教师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此次培训,3.3%的幼儿教师表示比较满意,这说明由政府主导的集体培训具有良好的效果。如能采取相同手段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相关培训、建立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体系,将能有力促进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同时,幼儿园园本培训应引导幼儿教师间相互学习、互相指导,定点、定时、定员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培训。幼儿教师也应该树立自我培训意识,时刻对自己进行师德培训。
(二)满足幼儿教师的工作生活需求
满足幼儿教师基本需求是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动力。“马洛斯把人的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3]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是高层次及需求得到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提高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必须先满足幼儿教师的低层次需求。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增加编制岗位,提高幼儿教师经济地位对于提高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十分重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对于提高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十分重要。
(三)改善幼儿教师工作条件及待遇
提高幼儿教师工资,使之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虽然“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已成为一项政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困难。当地教育部门必须对此加以监督,确保政策落到细处、实处。
提高年终奖,并与师德挂钩。这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师收入,也是一种激励。这种方式可以在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提高幼儿教师师德水平。
加大乡镇幼儿园整改力度,限制生师比,对不合要求、不达标准的幼儿园进行整改,对合乎要求、有发展潜力的幼儿园加大扶持力度,限定最高生师比,最大程度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
(四)建立完善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完善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这是提升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保障。
首先,在制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前针对贵州幼儿教师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政府可以成立相关的工作小组,由政府主导、专家实施、各级各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共同实施,用好工作权利,把准工作力度,全盘摸清实际情况,最终了解贵州省幼儿教师工作现状。
其次,在制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过程中,要求规定必须具体、细致。针对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更明确、具体、细致的规则将更有利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最后,在制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政府必须大力倡导、严格监督。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努力让广大幼儿教师了解〈WWW.JIAOXUELA.COM〉制定后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是要督促各学前教育机构实施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并要求各幼儿教师之间形成相互评判、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的良好风气;三是要对优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执行者进行表彰,树立典范。
参考文献:
[1]肖自明,等。现代教师道德修养[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幼儿园教师师德体会 篇三
幼儿德育至关重要。幼儿的品德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也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乃至民族精神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人的素质培养要从小开始。因此,从小向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意义重大。然而,资料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幼儿德育效果不容乐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文献检索发现,对于幼儿德育效果的研究还很不足,因此,我们把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低效性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将教师一周内对样本幼儿(指在品德方面存在问题或者不具备某种品德的幼儿)的品德教育过程和样本幼儿一周内的品德行为表现作为观察分析的重点。另外,访谈样本幼儿的家长,了解样本幼儿在家庭中的品德表现。访谈教师,了解教师一周内德育的准备等情况。
三、幼儿园德育低效性的研究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德育的低效性问题的确存在。数据分析显示,幼儿园德育低效性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场合集中于课堂
统计表明,五位教师一周内针对样本幼儿的德育场合分配比例中,课堂场合占比80%以上。综合五位教师对各自班级的全体幼儿和样本幼儿的德育场合分布特点,可以看出,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德育场合,甚至作为唯一的德育场合。我们认为,把幼儿德育局限于课堂这一狭小的空间和短暂的时间之间,忽视课堂之外极为广阔的德育场所和更为丰富的课外德育时间,客观上造成了课堂上的德育活动与丰富生动的幼儿日常生活两者之间的隔离与对立,使教师当堂的德育成效难以顺利地迁移到幼儿更为自然的日常生活中去,形成不了良好的品德习惯。
(二)德育方式集中于说教
调查发现,五位教师针对样本幼儿的德育方式中,“说教”一项就占90%以上。这一数据表明,教师们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德育方式以言语说教为主。德育规律告诉我们,幼儿的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著名心理学家皮阿杰和柯尔伯格都强调活动和交往对儿童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认为仅仅采用口头说教的方式是不能培养出儿童品德的。皮阿杰认为,儿童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逐步理解他人的观点,才能逐步摆脱权威的束缚,通过相互协作,逐步实现自律性道德。皮阿杰认为,只有形成了自律性道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柯尔伯格认为,儿童仅仅接受他人的劝告或者是作为没有相互交流作答小组的一员,是绝不会引起道德发展的;儿童只有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才能从自我中心逐步向考虑别人的感情、观点、动机转化,这正是道德发展的关键。观察表明,教师们不去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发展其品德,仅仅局限于口头上说教,是造成教师们德育教育效果不良的操作层面上的原因。
(三)德育花费时间不够
调查表明,由于教师用于样本幼儿的德育时间太少,仅占教师一周工作时间的万分之七,而教师平均花在每位样本幼儿身上的德育时间占其工作总时间的比例为万分之一点六。由此可见,在一周时间内,教师们几乎没有花时间对样本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根据学校德育原理,学生德育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它要求教师要把幼儿德育当作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而实际观察和统计分析表明,教师在一周实际内对每位样本幼儿仅仅花费13秒时间进行品德教育,这对于品德养成期中的幼儿来讲无论如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对样本幼儿进行德育时仅仅浅尝辄止,这是教师们德育效果不良的原因之一。
(四)德育环节缺失
分析发现,五位教师在德育各项工作环节中,备课和上课两个环节平均共占74.6%,课前调查幼儿和课后追踪教育两项均比合计为5.4%,家园联系环节均比为零。上述数据表明,一周之内,教师们仅仅重视备课和上课环节,非常轻视课前调查幼儿和课后追踪教育环节,普遍忽视家园联系工作环节。课前不对幼儿品德状况进行调查容易造成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课后不去追踪教育使德育工作缺乏连贯性,忽视家园联系则容易造成德育工作缺乏一致性。这种模式违背了德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规律,容易导致德育活动陷于盲目和被动。这应该是造成被访教师德育低效的原因之一。
(五)德育缺乏针对性
实地观察和调查表明,教师们的德育目标的制定要么来自于上级领导的安排,要么来自于书上内容的摘抄,都不是针对本班级幼儿自身的品德实际状况来制定的。因此,教师教育计划中的德育目标缺乏针对性。
调查发现,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之前都没有调查本班幼儿是否在该项德目方面有问题,有多少幼儿有问题,是哪些幼儿有问题。这些方面教师都不太清楚。当问及他们上述问题时,教师都是泛泛而谈,一般根据他们平时的经验进行回答。回答结果显示,五位教师虽然都承认班级幼儿存在某些品德问题,但是她们都不能确定存在具体问题的幼儿有多少人,也不能准确地知道是哪些幼儿存在品德问题。可以看出,教师的德育教育活动建立在对幼儿不太了解的基础上,这就为后面教师德育的盲目性埋下了伏笔。
调查中还发现,在几个案例中,没有一个老师针对样本幼儿的情况制定专门的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案,从而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样本幼儿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这说明教师的教育方案缺乏针对性。
观察表明,教师的教育方案缺乏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对样本幼儿进行重点教育。他们大都面对整个班级的幼儿泛泛而谈,没有区别对待不同品德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根据样本幼儿在品德结构上的差异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举措。他们往往采取统一的说教模式对待品德结构上有差异的幼儿。
观察发现,所有接受观察的教师都没有在课后对样本幼儿进行追踪教育。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位教师对样本幼儿采取比较系统的追踪教育,他们一般都是上完课就结束了当天的德育教育活动。
实际研究发现,家园联系缺乏,同步教育缺失。一方面,在每天家长接送幼儿时,没有发现教师就一周品德教育问题同家长进行过沟通与交流,也没有发现教师与样本幼儿家长进行过专门的沟通与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对样本幼儿家长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师没有就样本幼儿的品德教育问题请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家园同步教育。
四、幼儿园品德教育低效性的应对策略
综合上文分析,目前幼儿园的德育低效性问题的确存在。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提高幼儿园德育的实效性。
(一)德育环节要充实到位
幼儿园德育目标的制订要依据幼儿品德的实际特点,教师课前要认真调查本班幼儿的实际品德状况,摸清本班幼儿在品德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制订本班德育教育目标。教师要根据样本幼儿的情况制订专门的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案,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品德发展水平和品德结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特别要对样本幼儿进行重点施教,课后要对他们进行追踪教育,还要会同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对策。
(二)德育必须加强针对性
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区别对待不同品德结构缺陷的样本幼儿,分别制订和实施不同的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案。对待存在品德认知缺陷的样本幼儿,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要侧重于采取认知冲突训练等方法加强品德认知教育;对待缺乏品德情感体验能力的样本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要侧重于采取角色扮演和移情训练等方法增强样本幼儿对该种品德的情感体验能力;对待存在品德行为问题的样本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应侧重于采用榜样示范和行为强化等方法来帮助幼儿掌握该种品德行为的正确方式,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待品德认识、情感、行为方面都存在问题的幼儿,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德育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
(三)德育场合的突破
在德育场合方面,教师必须突破“课堂中心模式”的局限,充分挖掘其他德育教育空间的教育价值,比如重视利用幼儿自由活动和游戏场合进行德育,重视幼儿生活场合的德育,重视户外活动场合中的德育,重视家园联系场合的德育,重视幼儿园与社区联系的场合等等。教师只有把德育工作跟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把德育工作深入到幼儿实际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才可能得到切实保证。
(四)德育时间的确保
上文分析表明,提高幼儿德育的效果,必须保证足够的德育时间,将德育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做到课堂集中教育和课后分散教育的有机结合。当然,具体花费多少时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因幼儿的实际品德发展水平与接受能力、教师安排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多少、教师采取的德育方法与手段的差异、教师本人工作水平的高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五)德育方式多样化
在德育方式方面,教师要勇于突破“说教中心模式”的局限。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容易引发幼儿讨论的含有正反对比的德育情境,组织有助于幼儿道德判断力发展的问题讨论,以发展幼儿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促进幼儿品德认知的自我构建;教师应该组织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来增强他们对某种品德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移情训练进一步增强幼儿对这种品德的切身感受;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示范供幼儿模仿,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品德行为方式;同时,针对样本幼儿制订专门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方案,对他们的品德行为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强化,以巩固他们的品德行为。
(六)扎扎实实做好家园联系
首先,教师从课前调查幼儿的品德状况时就应该同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为教师制订后续的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案提供切实可靠的保证。其次,教师在制订德育教育计划和方案时应该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育计划和方案的针对性。再次,教师在课堂上以及课后对样本幼儿实施德育教育以及跟踪教育之后,教师一方面需要及时了解自己采取的德育措施的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同家长联系征得家长的配合以便形成家园同步德育,这都要求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
幼儿园教师师德体会 篇四
一、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无怨无悔,积极进取,为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而且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更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那么这个职业就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基础,要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在这一职业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二、以爱为先,热爱幼儿。
常言说“无德无以为师”,良好的师德就是教师爱学生的体现。身为教师要对孩子有深深的爱,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孩子们各方面能力与发展都不如成人,我们要尊重与关心呵护孩子们,平等的对待每个孩子,特别不能谩骂、歧视、体罚与变相体罚孩子们,这都是违背师德师风的行为。幼儿园的孩子更是需要我们教师的细心与耐心的呵护与教育,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幼儿的心灵,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三、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且教师的一言一行孩子们喜欢模仿,特别是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则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孩子们做出好的榜样,坚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要求自己做好事,拥有好的行为习惯,不做违背职业道德行为,凡要求孩子们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四、刻苦钻研业务,注重团队合作。
认真进行备课,把握好各种学习机会,帮助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孩子们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还有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多向优秀教师虚心学习,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4篇幼儿园教师师德体会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幼儿教师师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