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学校经费优秀5篇(学校费用公示模板范文)

在生活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快回答分享了5篇学校经费,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学校经费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校经费 篇一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27所民办中小学的2.6万名学生,终于等来了教育局前来核对人数的工作人员。这意味着与公立学校相比,他们迟到多年的权利——生均公用经费,或将得到落实。为了争取到这笔钱,浚县民办学校的董事长不止一次找过县教育局、市局和省人大。“同样都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啥民办学校的学生和公办学校的学生不一样?”一个校董一肚子委屈。(中国青年报)

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中小学生近1.93亿人,义务教育被视为涉及利益人群最广的社会公共事业之一。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有免费性与强制性的特点。“免费性”强调由政府财政支付学生的义务教育经费,“强制性”强调学生的监护人必须让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也就是说,享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是每一个适龄学生应该享受的、不可让渡的权利。

从发展导向来看,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责任。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获得义务教育经费资助具有法律依据。事实上,中央拨款已含有民办学校的学生。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生均公用经费是以人头为基数,中央和地方财政按一定的比例拨款,无论民办和公办都应得到国家的支持。即使是民办学校,也分担了国家义务教育的任务,只是采用不同的机制。”

不难看出,国家给学生拨付的是公用经费而不是公办学校经费。因此,无论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学生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都应该享受国家同等的资助政策。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只把义务教育责任转嫁给了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在承担这一任务时,却得不到与公办学校一样的生均经费资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四十三条明确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拨付相应教育经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既然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免费也包括了民办学校的学生,那么,教育部门何必还要厚此薄彼呢?

学校经费 篇二

【关键词】 四项经费;科学发展观;弄虚作假

全面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是政府依法行政和转变职能,加强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需要,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到新阶段时的必然产物,是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有力举措,在促进高校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创新教学思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四项经费”指标源于废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又给被评高校带来压力,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极大浪费,导致被评高校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

“四项经费”指标是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该指标将“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和“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作为主要的观测点,把“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作为主要内容,试图通过对“教学经费”的投入比例来评估高校的教学条件与利用情况,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目的。评估的初衷无可厚非,可由于评估指标的落后性和不确定性引发了许多问题。

一、用废弃制度中的四项经费指标作为现行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的评价指标,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四项经费是依据原国家教委1988年制定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确定和分类的,且该制度于1998年废止,取而代之的是1998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且该新制度中并没有四项经费的提法,亦找不到相应的会计科目。而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是2002年教育部将始于1994年的合格评估,始于1996年的优秀评估,始于1999年的随机性水平评估方案合三为一形成的,并在该方案中明确了四项经费,严格要求被评高校按方案中的四项经费范围统计教学经费。规定A级标准:学费收入用于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要大于等于25%;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要保持持续增长,即便是C级标准也要求学费收入用于四项教学经费的比例在20%-23%之间;生均四项教学经费分别增长的情况要保持持平。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从时间上看,是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在先,大规模的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后,那么我们的评估方案为什么不以新的会计制度制定教学经费考评标准,而依然沿用20年前制定的已经废止执行的会计制度,来制定评估标准并衡量和评价今天已经发展变化了的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呢?这严重违背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二、用废弃制度中的四项经费指标作为现行高校评估方案中的评价指标,导致统计困难和弄虚作假

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的四项经费与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相背离,导致各被评高校在准备近三年的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时不得不挖空心思地弄虚作假。究其原因,一是直接从账务中无法取到评估所要求的数据,且对于四项经费的理解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二是多数高校的教学投入达不到评估方案要求的标准,因此各高校的财务人员就必须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将本校账务拿来,根据学校拟达标等级与评估标准进行逐一对照,确定标准数据,然后再逐一倒挤出每项指标应达到的具体数值,并据此对近三年的全部账务进行重做,将与教学有关的各项支出硬往四项经费中添凑,实在凑不齐就压缩学费收入和学生人数,再不行就将暂付款也往上加,千方百计地“东挪西借”,导致被评高校的账务造假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而且为了这“明正言顺”的造假,财务人员不得不多方面到处取经学习,几乎到了身心疲惫的境地。当财务人员向专家请教时,专家的答复让人目瞪口呆:建议将已发生的经费,按照“四项经费”的内涵进行组装,组装时可写明每笔经费的目的,但原始的内容,包括单据和“摘要”不能修改。正是这一组装给被评高校的财务人员造假指明了方向,于是乎大家必须从评估前一年就放弃节假日休息,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既不能耽误正常业务,又不能在评估中出现差错,只好昧着良心,违背会计人员“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冠冕堂皇地把假账做了一遍又一遍。如此反复,谁又能保证经过2~3年假账准备工作的会计人员,能在日常的会计业务中始终保持职业操守?难怪有人感叹“高校应该是中国社会的良心所在,但是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这些人却不得不进行一场有组织、有纪律的造假运动,感觉太伤人了,伤的是学校内在的精神,这个损失可能暂时看不到,但需多久才能恢复过来呢?”

三、四项教学经费指标与教学质量的好坏没有正相关关系

四项教学经费的投入比例与提高教学质量并非正相关,但为达标准被评高校不得不搞形式主义。考察一个学校教学经费的目的是为了督促高校增加教学投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诚然,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作为物质支撑,但这两方面并不是正比例关系。首先,我们看看四项经费的内容(见表1)。

很难说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修理费高了,教学质量就会提高,比如教学差旅费多少与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远近距离以及该校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如果该高校在北京,又是部属院校,或者说在省会城市的省属院校,其花在教学方面的差旅费肯定较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差旅费相对少些,当然如果处在中心城市的部属或省属院校出国考察或对外交流活动频繁的话也不一定;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与该校的历史长短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近新建的本科院校,设备大部分是新采购的,其维修费自然少些,相反老牌的高校可能花在这方面的费用要大些,加之,大多数电子品更新换代太快,可能新购比维修还划算,那么,在这种评估标准要求下作为被评高校,究竟该如何取舍呢?尤其是最与教学有关的本专科业务费,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作为学生讲义差价支出,类似的支出大了又与提高教学质量有何关系?凡此种种,似乎在给被评高校暗示,要会花钱,多花钱,似乎只有花钱了,你的学校才办得更有特色,更有知名度,更优秀。因此,各高校都把有限的经费尽量地往教学上投入,管它该不该,管它值不值,投入比例达到要求了,评估结果也就离合格不远了,而真正的质量是不是上去了,肯定不是教学基本设施和教学条件所能代替的。难怪有人重申: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质量上,而毕业生的质量则主要表现在社会对毕业生的接收和认同度上,并不完全由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和生均四项经费的增长情况而决定。

总之现行的评估指标体系高度统一,所有的高校共用一套指标体系,这不切合实际也显失公平,而且由于评估指标缺乏多样性,评估标准缺乏灵活性,助长并加速了很多系统性造假行为的发生;其次由于评估方案中的教学经费指标与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试行)》严重脱节,导致了弄虚作假和铺张浪费。因此,要解决此类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一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学校特征,分别制订出不同的评估标准去评估高校在四项经费方面的投入比例,同时将四项经费的核算范围尽可能的与高校现行的会计制度相一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过分着眼于“标准”而淡化或不注重“卓越与特色”,同时也可以减少由于原本不是同一层次上的高校,为了评估达标而千方百计地弄虚作假。

二是尽量简化评估资料,以避免被评学校为准备评估资料调整3~5年的财务数据,并动员一切力量修改或补做学生试卷、毕业论文(设计),进而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学校有限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

三是现行的评估方案主要在于规范高等院校教学的外在条件,而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却相对薄弱,这也反映了评估工作注重教学条件保障,忽视教学活动的不足。因此,评估方案的改进,需要更多地关注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因素,更加注重教师素养,学生素质和学校学风方面的指标;需要进一步贯彻“学生是最大受益者”的原则,紧紧抓住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围绕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来进行评估设计。学生是教学质量的最终载体,他们的发展是教学质量及对其评估的核心所在,更何况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

【参考文献】

学校经费 篇三

摘 要:根据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各省、市出台的相关文件,要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中等职业学校因招生、就业及联合办学等原因,历年“三公”经费开支相对较大。在新常态下,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对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形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三公”经费稽核 要点及内容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或国有资金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由于存在以会议、培训、调研、考察学习等名义组织公款旅游等情况,故广义的“三公”经费还包括会议费和培训费。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就业及学生升学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故中等职业学校相对普通中小学在历年“三公”经费上开支较大。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保证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的正常开支,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从而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中等职业学校“三公”经费产生的原因

1.招生工作

由于高校招生的进一步扩容、生源数量下降以及各地对本地生源的控制,进一步压缩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空间。为多招生、招好生,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工作方面的“三公”经费开支是比较大的。

2.就业工作

为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为企业培养出实用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3.联合办学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学历层次,中等职业学校一般会与高职院校或高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中等职业学校作为高职院校或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的办班点,或为高职院校或高校输送学生。

4.教科研活动

为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中职学校的形象,中职学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

5.学生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中等职业学校一般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技能竞赛活动等。

6.其他

除上述原因外,中等职业学校因日常事务也会产生“三公”经费,如各种检查、评比、视导、交流、培训等。

二、中等职业学校“三公”经费支出原则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三公”经费支出必须遵循的原则如下。

1.先有预算,后有支出

“三公”经费预算一般不得高于上年实际支出金额;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三公”经费支出。

2.勤俭节约

从严从简,节约办事经费,杜绝奢侈浪费,降低“三公”经费开支。

3.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中等职业学校“三公”经费稽核主要内容

“三公”经费稽核内容主要包括“三公”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

1.“三公”经费支出的真实性

包括日期是否真实、业务内容是否真实、数据是否真实,是否编制了年初预算,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三公”经费支出的合法性

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的规定,特别是是否符合中央的“八项规定”,是否有违法乱纪等行为。

3.“三公”经费支出的合理性

是否符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是否符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规定等。

4.“三公”经费支出的完整性

即内容是否齐全,包括:有无支出依据、有无支出标准、有无漏记项目、日期是否完整、有关签章是否齐全等。

四、中等职业学校“三公”经费稽核要点

1.公务接待

基本报销依据:发票、清单、接待审批表(自制)、POS机刷卡单(公务卡支付时);如果接待对象为外省市的,还需对方单位接待函或工作联系函。

稽核要点:

(1)发票。必须是税务部门的正式发票或财政部门的正式收据;内容必须完整、齐全、填写正确。特别要注意发票“抬头”是否与报销单位名称相符、有无盖章及日期填写是否正确。

(2)清单。形式有菜单、流水单等。清单必须是由消费场所出具的用来证明消费内容的明细清单,消费项目、单价、数量、金额、印章等必须齐全。特别要注意消费人数是否填写、消费总额是否与发票金额一致。

(3)接待审批表是由接待单位填写的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的自制表格。内容包括接待事由、接待对象的单位名称、来客姓名及职务、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及费用等。特别要注意:实际接待费用是否超过审批表核定费用;陪餐人员是否超过规定比例;公务活动是否必要、是否有实质内容。

(4)POS机刷卡单。如果未采用银行转账(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而采用公务卡方式结算,需消费场所的POS机刷卡单作为报销依据之一。原则上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刷卡单上的金额必须与发票和清单上的金额一致。

(5)接待对象为外省市的,是否有对方单位接待函或工作联系函。

2.出国(境)费

本单位组团情况下报销依据:护照复印件、邀请函、出国(境)通知或文件、用汇预算申报表、外汇费用核销表、批件或名单、行程、境内外发票等。

参团情况下报销依据:护照复印件、出国(境)通知或文件、出国(境)经费审核表、批件或名单、行程、境内外发票等。

稽核要点:

(1)护照是否是因公护照,因私护照不得报销;

(2)出国(境)费是否有预算,是否超预算使用出国(境)费;

(3)出国航线是否选择本国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出国机票是否是优惠票价,是否购买往返机票,是否按规定舱位乘坐;

(4)出国人员是否在批件或名单中,境内外票据是否真实、完整、齐全。

3.公务用车运行费

公务用车运行费主要由汽车保险费、汽油费、汽车维修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等构成。

稽核要点:

(1)汽车保险费。应在政府采购确定的保险公司进行保险;发票联金额与保险单上的金额应相等;保险单上保险费计算是否正确。

(2)汽车维修费。应在政府采购确定的维修厂家进行维修;发票联金额与维修费用结算清单上的金额应相等;材料费及工时费清单计算是否正确;汽车维修保养是否有审批手续;外出途中发生的维修费必须由随行负责人证明。

(3)汽油费。应在政府采购确定的加油站进行加油;市区实行加油卡加油(现金加油不得报销);外出途中发生的现金加油费必须由随行负责人证明。

(4)过路过桥及停车费。凭有效票据及出车单报销;度假村、私人会所、娱乐健身场所、风景名胜区等停车费原则上不得报销。

五、小结

学校经费 篇四

关键词:高校 办学经费 筹措 渠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23-02

一、我国高校办学经费的现状

1988年以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国家的财政来承担,财政拨款占高等教育经费总额的90%以上。这一时期,我国高校录取的学生不仅不用缴纳学费、学杂费等,而且还可以享受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及公费医疗服务等各项优惠的政策。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庞大的办学经费已成为国家财政不堪承受的负重,中国高校办学经费制度面临改革的抉择。1989年度开始,对当年高校入学的新生要收取学杂费及住宿费,学杂费以每年100元/人,住宿费20元/人,师范生免收学杂费和住宿费,这一规定标志着我国免费上大学的时代终结。此后我国高校学费标准一路攀升,政府不再是高校办学经费的唯一承担者。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为了筹到足够的办学经费,只有通过融资的方式来补足,致使全国高校产生了2800多亿债务,甚至产生了一定的债务危机。

二、中外办学经费的发展史

1.中国。我国建国初期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捧到一个“铁饭碗”。大学生读书期间不仅不用缴学费、住宿费等,而且还享受一定数额的助学金,毕业时国家还包分配。但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需投入越来越多的教育经费,这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是不允许的,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的筹措开始陷入困境。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唯有对高校办学经费制度进行改革。

从1985年至1994年国家教委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逐步的改革,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校在执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有权招收计划外委托培养生和自费生,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三种招生办法。这样使我国高校生源结构第一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虽然国家仍然对计划内招收的大学生免收学费等,但自费生和委托培养生所缴的学费却对紧张的教育经费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1989年以《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为依据,当年除了师范生免收学杂费及住宿费之外,我国计划内招收的大学生全部要交学杂费及住宿费。此后,我国各高等院校在保证完成国家任务招收一定比例的计划内招生以外,都会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办学条件来确定招收委培生和自费生。因此,我国办学经费的来源也从建国初期国家包办的单一模式,逐步形成以国家财政对高校拨款为主,学生缴纳的学费为辅的模式。

我国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建全的高校经费来源制度,以便减轻国家财政对高校办学经费投入的沉重负担。经过10年的改革,我国高校虽然摆脱了完全依赖财政拨款的局面,但由于改革初期高校对学生收取很低的学费(1989年的学费标准为100~300元/人)。据统计,1997年以前,我国财政对高校经费的投入仍然占高校经费总额的80%,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财政对高校办学经费的负担,所以1997年高校招生并轨后,政府开始大幅度提高学费的标准,致使这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学费不断攀升,2005年我国高校因收取学生的学费及住宿费而产生的办学经费已经占办学经费总额的50%以上。虽然缓解了财政负担,却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2.外国。综观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史,目前作为义务教育对象的暂时还属于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高等教育几乎都处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筹措模式不外乎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形式为一开始就建立了多方共同筹措办学经费模式,如美国、日本等;另一种形式为一开始就表现为政府承担高校办学经费,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致使政府无力再承担庞大的高等教育办学经费之后,才开始对高校办学经费的筹措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形成了多方共同承担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筹措的模式,如中国、印度、非洲等发展中国家。

当今最发达的教育事业当属美国。美国政府深知发达的教育事业对繁荣的美国经济具有坚强的促进作用,所以,政府向来都很重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建国初期,美国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的筹措渠道就已经初具规模,通过近200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开成了一套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模式,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直接投资还是占主导地位。多年来,美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以上,其中对公立高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占整个办学经费总额的51%。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国情与中国非常相似,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虽然建国只有短短的50多年,但由于印度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建设,致使印度拥有庞大的教育体系,高等学校的入学人数居世界第三位,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使印度成为科技人才最雄厚的国家之一。印度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1986年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甚至仅次于国防开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虽然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由学费、捐助等组成,但主要还是政府的直接投入,占经费总额的78%以上。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属非义务性教育,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呈多元化的渠道模式,www.kuaihuida.com但经费的来源主要还是由政府拨款为主,所不同的只是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欧美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左右;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而中国只占3%左右。

三、解决办学经费的办法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的财富节节攀升,教育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加,然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教育经费占有量非常有限。1998年我国人均高等教育经费仅为2100美元;而日本为9871美元,美国高达19802美元。相比之下,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明显不足。据统计,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8%,虽然使大量适龄青年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但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也相当大,经常性及建设性经费的投入高达4500亿元/年,这笔庞大的教育经费,仅仅依靠政府来承担很不现实。按现行的条律规定政府只能按在校生的人数来确定拨款的数额。1989年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形成之后,学费便迅猛地发展起来,增长速度之快已远远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有些甚至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了就读大学的机会,增加了社会不安的因素,致使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在2005年联合颁布条文声明,不允许高校再提高学费标准。所以高校在不扩大办学规模的情况下,想通过政府拨款及学费来筹措到更多的办学经费是不可能的。因此,希望筹到更多办学经费的高校只能努力拓宽别的筹资渠道,比如外界的捐赠,内部校办产业的创收及科研经费的收入等。

1.大力开拓捐赠筹资渠道。目前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不到总经费收入的5%,美国私立高校的捐赠收入却占总收入总额的40%,美国高校的捐赠收入渠道通过近200年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稳定的收入来源。美国高校一贯重视开拓捐赠收入的渠道,不仅设置专门的部门从事该项业务,而且高校校长的重要工作还包括争取更多的捐赠收入,并且以争取到的捐赠收入作为衡量校长业绩的重要指标。美国高校能够争取到大量的捐赠,除了美国民众热心于公益事业之外,美国政府比较完善的捐赠制度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所以开拓我国高校捐赠收入渠道的前景很广,这要依赖于我国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在捐资助学方面的措施还很不完善,政府不仅要呼吁民众热心于公益事业,而且要针对各项捐赠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优惠政策:如税收的优惠政策、捐款的监督政策等。高校领导要重视筹资工作,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领导只重视教学的策略而忽视经费的筹措,其实教育经费的筹集与教学一样重要,如果教学经费不足,则高校的正常运作就寸步难行,更谈不上发展。

2.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目前我国每年各项科研经费达600亿元以上,这是一笔很可观的高校办学经费来源,但是我国法律法规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都没有作特别的规定,使我国的科研经费处在混乱的状态之中。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而80%的科研经费却白白地浪费在不合理的使用上。所以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已是当务之急,每一位科研经费的投入者都希望经费能够安全地运作并研制出成果。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科研经费,制定一套严密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便于科研经费的投入者对经费进行监督,唯有使科研经费能够阳光运作,才能使投入者能够更放心更大胆地投入,同时高校才会吸引更多的科研经费。

3.增加其他收入。1999年我国开始对高校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希望能够完全摆脱高校对后勤运作经费的投入,从而把有限的办学经费运用到教学第一线上。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目前高校的运作方式基本上还是高校后勤社会化前的模式,高校还得继续支付后勤正常运作经费。其实我国高校后勤工作没必要完全参照国外高校后勤的运作模式,国情不一样,生搬硬套始终都行不通。但是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目前我国各类高校的在校生人数约2500万,年消费总额大约为1500多亿元。所以高校应该重视这一消费群体,认真做好后勤的服务工作,则不仅可以使高校完全摆脱对后勤运作经费的投入,而且还能为学校增加其他收入。后勤工作要做好,有赖于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后勤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开放校内市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后勤工作模式才能迅速发展起来,才能使高校后勤服务迅速繁荣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后勤的运作经费,减轻高校对办学经费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刘天佐。高校经费筹措与管理新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田培源,王建妮。美国高校捐赠与基金会的运作及管理[J].北京城市学院报,2008

学校经费 篇五

为切实加强对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行为,确保公用经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普陀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公用经费来源及使用范围

第一条 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资金来源主要区财政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等其他事业性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二条 公用经费可以开支范围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物业管理费、租赁费、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大型修缮、信息网络构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公用经费不准开支范围:不准用于人员津贴、补贴、奖金等;不准用于基本建设投资;不准用于偿还债务。严格控制招待费,不准用于购买烟酒礼品等费用支出。教师培训经费不准用于公款旅游、休假、疗养等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支出。

第二章 公用经费使用管理

第三条 区财政、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公用经费的分配。

第四条 学校要按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保证正常教学工作,又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经费,一般按下列支出顺序和标准进行使用:一是开展教学业务与管理活动;二是开展实践实习、文体活动;三是维持学校运转必须的水电、邮电、印刷、交通差旅等日常费用;四是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教学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等物品的购置。

第五条 学校在年末要根据学校规模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公用经费定额,结合实际需求对下一年度的公用经费支出做好预算计划。按月上报区教育局相关部门

第三章 公用经费使用要求与标准

第五条 公用经费使用与标准严格按照区财政局、教育局下达的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执行。

第四章 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 学校按照规定,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5篇学校经费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学校经费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