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课堂教学技能【精选4篇】(如何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技能提升)

课堂教学的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有意识有目的地表现某些特殊的行为或做出某些特别的动作以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行为方式。那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有哪些?欢迎大家前来经验135教育栏目查看相关的内容范本!为了让您对于课堂教学技能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4篇课堂教学技能,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课堂教学技能 篇一

【关键词】强化正强化技能

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数学课堂上的正强化就是鼓励那些课堂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课堂不兼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正确行为的形成既依赖于正强化,又依赖于负强化。我们教师可运用强化的方式创设激励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正强化为主要的强化方式,少用负强化,两种强化要有机结合。因此一定的强化技能是数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能起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

一、课堂内强化技能实施的一般流程

1.创设机会,发现“闪光点”

教育需要我们的宽容与尊重,要丢掉盯住孩子们缺点的习惯和居高临下的说教心理。尽量在数学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表现中“看到”其“闪光点”并给于强化。可采取例如提问、板演、学生展示、学生讲解等方式。

2、合理判断,抓住“闪光点”

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进行合理的判断,不仅从正确程度方面,还要考虑学生自身的能力表现,总之要善于抓住学生表现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让孩子因为自身有了“闪光点”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面向全体,强化“闪光点”

对于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以强化,这样可调动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强化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技能应用的主要形式

1、语言强化:语言强化是最普遍、用的最多的强化方式,对学生在听课、回答问题、解答等学习活动中好的表现,都可以用语言进行强化。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不吝啬于用语言激励强化。我清楚地记得在上小学五年级时,我的数学老师说了一句令我终生难忘的话:“你有一双求知的眼睛,上课时你的眼睛从不舍得离开课堂,你一定会有出息的。”从此让我迷上了数学。

2、肢体语言强化:教师用非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例如:点头表示肯定,竖起大拇指表示“你很棒”,摸头表示“你真聪明”,走近学生看作业情况表示关注等。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和动作有机结合,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强化效果。

3、标志性强化:对学生的作业、成绩或表现给予象征性的奖励或称赞。如对数学作业或考试成绩特别好的打上“红花”、批上优、良、有进步等,某步思路独到时打“大拇指”或写上“想得真独特”等评语。特别是小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他们会指着那些“红花”、“大拇指”,骄傲地对别人说:“瞧,我多棒”。

4、表现性强化:教师为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安排一些有表现性的特殊活动,以示奖赏,如让他向全班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见解或把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可挑战更难的题目;帮助辅导同学等。

三、强化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1.、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强化技能能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以表扬或奖励,尽管他们做出的反应有时不完全正确,教师还是应该对他们的积极性及正确部分给以肯定。

这样可以为学生产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作好充分的铺垫。再说,课堂中的奖励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容易形成集体舆论,从而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同时也收到了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也可以防止或减少非教学因素的刺激所产生的干扰。

实验研究表明运用强化技能塑造学生的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诸如遵守纪律、独立思考、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认真做作业的时候,对做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经常采用各种激励、赞赏的方式,对学生形成并巩固正确的行为,能起促进作用。

2、提高学习水平

研究表明,正强化不仅能改善学生的行为,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这是由于教师有目的地运用强化技能,促使学生的正确行为以较高频率出现的结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正确、思路清晰、分析独到等,教师采取适当的强化方式给予肯定或赞许,会使学生因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承认而在心理上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这样有助于学生把自己正确的反应行为巩固下来。如果这种正确反应经常得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学习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我班里有这么一位学生,他非常聪明,但在低年级时,数学经常考倒数,听他的老师说,难做的题目,他肯定会做对的,可基础题、计算题经常出错,有时甚至才考了六、七十分,他自己也非常害怕做基础题、计算题。经常成为同学们的笑柄,老师也对他唉声叹气。我了解情况后,经常在课堂上将难题让他来回答,并经常夸他“你真是学习数学的小天才!”、“你的分析真独到,看,让老师和同学们茅塞顿开!”…当他计算又出错时,我制止同学们笑他,并说:“你这么聪明,这种口算题怎么会难倒你呢!来,拿出做红花题的认真劲儿来,老师相信你!”渐渐地,他不那么害怕了、渐渐地同学们越来越佩服他了,现在的他,可是我们班的数学“小王子” 呦!瞧他那张自信的脸吧!

四、应用强化技能应注意

1、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运用强化技能时,应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强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对学生的所有正确的反应都给以强化,要选择与达到教学目标有密切关系的正确反应给以强化。

2、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

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采取适当的强化

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

3、及时反馈

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特别要注意课后作业、行为习惯的反馈。

4、要把握好时机

强化时机对提高强化的效果很重要,对简单的问题、课堂练习作业等可进行即时强化,对一些抽象性强的复杂数学问题,应等学生充分反应后再进行强化。

5、注意强化的时效性

强化应及时,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技能 篇二

关键词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问题 途径 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教委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5类: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变化技能。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专业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是指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管理课堂、协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的实践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以及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工作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中心环节,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试讲是为师范生上好一堂课打好基础,因此,师范生课堂教学训练是为师范生走向教师岗位的基础。笔者通过观察大三学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发现师范生在课堂教学试讲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表达方面不足。在试讲中,常会出现叙述不清、用词不准、口头语言过多、语言节奏快慢不当、音调平淡等一些问题。这些情况,会导致学生听不清教师所讲知识点,抓不住学习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的兴趣等问题,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方面不足。试讲中常会出现导入不当、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混乱、内容选择不适、重难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当出现这些问题时,一堂课就会出现思路混乱、学生听不懂,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板书设计方面的不足。板书是利用简练的文字、符号、字母和图形等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概括、精练地书写在黑板上形成的板面,以便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试讲中可以看出师范生的板书质量不是很高,板书缺乏设计。

(4)应变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试讲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状况,如课件不能正常播放、教师操作失误等,如果不能灵活应变的话,将会影响整堂课的进度,导致整堂课无法正常进行。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综合考虑试讲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要上好一堂好课应做到:

(1)通过语言吸引学生。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教者的语言清晰、简练、生动、趣味盎然、富有感染力这是语言关的标准。课堂上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通过适时适当的提问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思考和学习,这样课堂才能变成有生命力的课堂。

(2)通过好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好的教学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环境、教师自身能力等因素,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教学作出具有特色的规划和设计。

首先,导入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也十分重要。导入是教者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引导行为,有直接导入、旧知识导入、案例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不同的导入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及学生特点选取合适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兴趣。其次,教学过程应该是完整、合理的。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完整的、思路清晰的、时间安排合理的,并且做到目标明确、知识准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以及合适的板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只有清楚课标、对教材知识点熟悉、了解自己的学生特点、并且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设计好一堂课和上好一堂课。

(3)善于应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测到的突发事件,所以教师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面对课堂上的各种突况,教师应该做到沉着冷静、灵活应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

(4)不断反思。一堂真实的课往往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是值得改进的课。所以在每次上完课后,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做出反思并改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善于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度、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合适度等问题,并且不断在总结和改进中进步。

3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时候专家们认为的好课,学生往往并不认可。其实,原因很简单,专家们评课时往往忽视了授课主体即教师的作用。结合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实践训练,笔者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什么是一堂好课:

(1)从教师角度看,准备充分的课是一堂好课。在课前,教师应熟悉教材及知识点,并且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教学计划,使得整堂课结构设计合理,教学思路请晰,突出重点难点,教法适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听会学会。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讲授过程无知识性错误。并且教师应该关注每个个体,按照每个学生的特征促进其发展,到课堂教学结束时使得所有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和变化。这对于教师来说,实现了一堂课的有效性,完成了一堂课的基本目标。因此,准备充分的课是一堂好课。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的课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不仅是教师教得好,更应该是学生认识、学习了一定的知识,学生学得好、有一定收获的课。而学生要学好,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才能真正的从课堂中学到知识。所以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课。一堂课只有设计简单独特,才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学生才能从课堂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因此,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的课才能算是一堂好课。

(3)从课堂角度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应该是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并且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与学生都积极参与的课。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应该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这样获取的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长久的记忆并在需要时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一堂好课,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设计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李宪福。浅析一堂好课的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47-48.

课堂教学技能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技能;探索;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19-01

一个数学教师,尤其是新老师,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探究,怎样巩固,怎样结束,都是非常基本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

一、怎样吸引学生

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字:联系、挑战、变化、魅力。所谓联系,是指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挑战,自然是指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平庸拖沓的教学安排不可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1]。变化,是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时,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等,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中来的手段,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演算、小组竞赛等等,最后一种吸引学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精彩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怎样启发学生

启发学生的关键有以下几个字:定向、架桥、含蓄、揭晓。美国匹兹堡大学有一本用于师资培训的教学案例中,搜集了这样一个案例。这堂课的内容是探究各种集中量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的定义[2]。两个执教教师准备用建构主义的思想,不直接教给学生这些定义,而是给每个学生小组写一组数据并标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是多少的卡片,让学生自己通过制作图表、归纳、再用其他卡片检验的方法。得出这几个量的定义。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基本相同,课一开始,教师用了约5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讨论什么“发现”,怎样发现数学。然后教师出示一张卡片的样张,告诉学生每一组都会得到这样的一张卡片,要求学生做两件事:先用方格纸画出每一组数据,写下自己的发现,写下这四个概念的定义或者有根据的猜测。然后,教师再次提醒学生寻找线索和模式。可是,课上最初的几分钟都出现了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情况,这恐怕和两位教师都没有做好“定向”就匆匆进入探究活动有关。明确任务以后便可以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设路作好准备,教师又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景,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地启发学生。

这里要特别强调含蓄地架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到结论,形成思路。

三、怎样提问学生

对所提问题的设计是提问质量的关键。一个新知识刚学完,为了达到及时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教师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尤其在一些较好的班级和学习内容有相当难度的课,大部分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热烈的讨论和争辩,学生会觉得问题问的比较有深度,教师也能够比较准确的反馈。

设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如何思考,所以,教师提的问题应该明确易懂,如果需要,可以将一个大问题改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若干个小问题。所提的绝大多数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发问后教师要适当停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倾听,予以中肯和明确的评价。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必须尽快辩明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

四、怎样探究

组织学生探究之前,教师必须经过探究,思想过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学生的现实和数学现实中有哪些与本质类似或有联系;也推导过公式和定理,对哪些思路走不通,哪些思路能走通但是麻烦,哪些是捷径且胸有成竹。

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控制时间,掌握各环节的节奏。开始可慢些,保证每位同学都明确探究的问题,之后,再进入真正的探究,否则,匆匆忙忙,不是有同学没有审清题意走错方向,就是有同学在别人起步的时候已掉队了。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探究经验很有借鉴作用,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教具、图象或精辟的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的时候,教师可以点一下为什么行不通,然后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思路;当学生探究的思路可以但烦琐的时候,教师应及时肯定,指出更优的方法,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探究完毕,教师要组织学生反思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学过的探究思路,成功的思路和不成功的地方。

五、怎样巩固

巩固和强化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加强记忆和反思。首先应利用记忆规律,无论在新知识的探究阶段,还是在巩固和强化阶段,教师都应该设法帮助学生记忆,减少遗忘。巩固的第二个方法是反思。将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使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成为待学知识的生长点。当学生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用带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再组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综合理解,降低知识的记忆量,促进记忆。

六、怎样结束

尽管有时因为没有控制好教学节奏,教师不得不草草收场,但其实这一阶段仍然是一堂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归纳和小结,再突出重点内容,提醒学生要注意或避免的错误,赞扬在课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和他们的思想方法,起到回顾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将学习适当引申,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利用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带出下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技能 篇四

关键词: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讲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25

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很强,任务也十分具体。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它是保证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与体力、形成特定思想品德和良好个性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进展状况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为技能表现为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的迅速性、准确性、有效性和熟练程度。教师能够迅速准确、娴熟地驾驭教学任务,掌握教学进程,维持课堂秩序,运用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时间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和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讲授技能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技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讲授法受到批评与责难,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突出。因此,对讲授技能的重新认识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讲授技能及必要性

课堂教学讲授技能简称讲授技能,是指教师熟练运用讲授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方式的熟练化表现。讲授法就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教师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述、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讲授法一直是历史上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前人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的内容不一定满足当前社会生活的需要,而是在为将来生活做准备。学生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正确地使用讲授法,能排除人类认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做到快速高效。我国地大人多,经济基础薄弱。从现在条件来看,学生接受能力,教师的讲授教学,仍然是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教学形式。因此,讲授法不仅是历史上流传下来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而且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人们对讲授技能的片面认识,讲授技能遭受攻击的原因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讲授法遭受到攻击、指斥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恰当的运用讲授法,效果不佳,从而使人对讲授法产生了误解。例如,对小学生过早的运用单纯而冗长的讲授,把许多没有关联的事实不加组织或解释,零乱的向学生讲授,不能把新教材和学生过去已形成的知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讲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了只好死记硬背,这就扼杀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课堂上满堂灌的僵死局面。这不是讲授法本身固有的缺点,而是教师不能有效的掌握讲授的技艺所产生的后果,我们不能把一些教师因教学技艺不高,运用讲授法不当而产生的问题归罪于讲授法本身。

二是从伦理上对讲授法认识片面。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学生接受教师的讲授必然是机械被动的学习,而只有发现学习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其实,接受、发现,机械,有意义,这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间是互不依赖和彼此独立的。发现学习由于内容不同可能是机械的(如迷宫学习),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如学习科学概念);接受学习由于内容不同可能是机械的(如记乘法表),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如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由于有些人从伦理上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等同,把发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等同,因而造成了不少混乱。当前许多中小学教师害怕运用讲授法,怕被人斥之为运用注入式教学,因而谈讲授法色变。因发现难以运用,只好以谈话法作为发现法的变式,于是出现了以谈话为主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一个模式、一问一答。一节课教师从头到尾要提出五、六十个问题,学生像演戏一样有问必答,把知识搞得支离破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尽管发现法有很多独特的优点,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课堂教学规律,发现法不能也不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方法,在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讲授法,应当而且必然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讲授式技能与其他教学方式并没有冲突

学校首要的工作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应当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里,通过言语的形式,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意义,掌握系统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知识的实质,就是一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泊尔按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把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符号的学习,即指学习一个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很明显,这种学习宜于采用接受学习的方法。二是概念的学习,其实质在于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通过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的概括归纳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称之为“概念形成”;一种是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教给学生,学生利用其原有知识架构中的有关概念去理解新学习的概念,称之为“概念同化”。

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教育方式,如“合作式教学”,“发现学习”,“谈话法”等方式,都必须与讲授式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讲授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不能偏废,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它,只要对讲授法不断创新优化,有效运用,就能重放光彩。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统一体,讲授法与接受学习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奥苏泊尔已在理论上证明了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以接受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因此,如果教师的讲授真正建立在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的基础上,那么讲授法完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国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这4篇课堂教学技能是来自于快回答的课堂教学技能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