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5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5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堂实录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观察图画、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并进行语言描述。

3.感受到主动关心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会帮助有困难的人。

研究目标:

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开发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绿色 唱歌 田野 乐呵呵

童年 往日 难忘 喜滋滋

1.小朋友,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5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我们认读了一些新的词语,你还记得吗?(出示词语,自由朗读。)

2.这些词语中有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谁来读一读。

3.这两个词都表示高兴的意思,你能读好这两个词吗?

二、精读训练

(一)第一小节

1.这两个词都出现在诗歌的第一小节中,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朗读一下第一小节。

2.(出示蝈蝈图片)瞧,这就是小男孩捉回的蝈蝈,谁来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

3.(听蝈蝈的叫声。)

4.蝈蝈的歌声是这样的动听。因此,当我捉回蝈蝈,并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时候,都是那样的高兴。谁来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把我的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小节

1.我为什么要把这只绿色的蝈蝈送给盲婆婆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指名回答。(提示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平时,我不上学的时候,我会给婆婆说些什么,唱些什么呢?

4.现在,我得去上学了,就让这只会唱歌的蝈蝈来陪婆婆吧!谁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婆婆。(练习朗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课文第2、3小节。

2.(出示插图)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听着蝈蝈动听的歌声,婆婆笑了,你知道婆婆为什么笑了吗?

3.婆婆听着这动听的歌声,还会看到什么呢?

4.婆婆在动听的歌声中,又会想起什么呢?

5.大家想得好,说得也很好。你想当回小诗人吗?请你把刚才想到的,仿照诗歌的句式说一说吗?

(歌声会领您————,看到——————。

歌声会把您————,想起——————。)

6.配乐朗读课文第2、3小节。

盲婆婆眼睛看不见,平时我有空就去给婆婆唱歌,讲故事。现在,我去上学了,婆婆又有这只会唱歌的蝈蝈陪伴,她很开心。她的生活又充实了。谁来读一读。

(四)第四小节

1.(出示第4小节)指名朗读

2.蝈蝈唱得多好,你愿意学着蝈蝈唱一唱吗?

3.蝈蝈的歌声还没断,谁继续来唱?

4.会唱歌的蝈蝈送给盲婆婆,婆婆开心,我也很高兴。小朋友喜欢这首诗歌吗?快练习背一背吧。

(五)练习背诵诗歌。

(六)拓展:送诗歌

案例《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二

设计思路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第三册的课文,它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一位少年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首先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问题,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引领学生领会诗歌语言的优美,领悟少年的那份纯真爱心。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比较用心触摸“喜滋滋、乐呵呵”,体会快乐的含义;要体会盲婆婆的看不到的情景,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最后在思绪飞扬中写下自己的篇章,这一切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感悟诗歌语言的优美。

3、通过对诗歌的诵读、领悟,体会盲婆婆的快乐,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的诵读、领悟,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体会盲婆婆的快乐。

教学准备小黑板三块 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简要介绍)

1、从课题入手,给少年起名

2、读准读流利诗歌,初步感知全文。

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这首诗讲的是一位快乐的小朋友,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走进一位小朋友,他叫(小明----这是上节课我和学生们取的名字)。让我们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你从课题知道些什么?

学生1:小明送给盲婆婆蝈蝈。

教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2:小明为什么送给盲婆婆蝈蝈?

学生3: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它会干什么?

教师: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儿歌,你就会找到答案。

【亲切而简单的导语让学生进入本课的情境中。通过提问培养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提问更能激发起学生走进文本的主动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走进文本,感悟诗歌

(一)学习第一节

过渡:这首儿歌一共几节?(4节)那第一节请第一组读,要求其余三组做到默读。

1、指第一组读。

2、寻找词语:乐呵呵 喜滋滋

教师:这一节有几句话?多指名几位回答。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能够表达心情?请自己读一遍。

指名回答后要求学生用直尺划下,同时教师板书:乐呵呵 喜滋滋。

3、比较叠词,培养语感

教师用手盖住呵呵,提问:乐是什么意思?(高兴、快乐、愉快、开心)加了呵呵就是非常快乐。在什么时候你会乐呵呵的?

(引导学生说)

仿照上述方法比较喜---喜滋滋的不同。

4、指导朗读

教师引说小明心情很高兴,请用你的声音把这些快乐表达出来吧!同桌练读。指名读,学生点评。教师适时评价。

【词语理解运用应该从低段学生抓起。在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就对低段的词语教学作出了目标定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我们语文老师就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小明把蝈蝈送给婆婆说什么了?

1、指第二组齐读。

2、学习第一句。

教师:这一节几句话?(两句话)

(1)理解句意。

第一句谁愿读?指名读。从他的读声中你知道什么?多次指名回答。面向全体学生问: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会唱歌)同时板书:唱歌

(2)体会语言美。

你认为蝈蝈真会唱歌吗?请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从而一致认为是蝈蝈的叫声很好听,它的叫声就像歌声一样美。

(3)练习语言美。

教师:其实大家也可以像小明那样说出这样美的语言。

出示黑板①:一只会飞的蝴蝶。

一只会( )的蝴蝶。

一片叶子在空中飘。

一片叶子在空中( )。

(4)表达语言美。

同学们真是善于想象的孩子,现在就带着美的感受来读读这一句:婆婆,婆婆……(引读)

过渡:小明为什么要送蝈蝈给婆婆?

3、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你从这句话知道小明为什么要送蝈蝈给婆婆了吗?原来是让蝈蝈代替小明给婆婆唱歌。

(2)理解“您”

教师:这一节有一个字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是哪个字?猜猜。领读:您。让我们带着对婆婆的尊敬读读这一节吧。

【语言美是既要理解更要学生内化,安排这样的练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学生头脑中词汇的积累,为以后的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流畅,提高阅读能力打基础。】

(三)学习第三节

过渡:会唱歌的蝈蝈给盲婆婆带来什么?

1、指第三组读。

2、想象歌声

(1)“歌声”是谁的?婆婆真能看见小溪流淌的清波吗?(板书看到)不能,这是婆婆在脑中想象的。让我们也想象一下:请大家闭上眼,师唱:小鸡唱歌 叽叽叽 叽叽叽 指名汇报自己想到什么。

(2)出示插图,看图回答婆婆表情是怎样的?因为婆婆(板书想到)童年的欢乐。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

(4)采取师生接读,同桌练读,同桌展示。教师适时评价。

3、我做小诗人

教师:同学们读得很好!让我们一起祈祷,衷心祝愿盲婆婆早日获得光明,永远幸福快乐,好吗?快,带着你的祝愿,小组合作创作一首属于你们自己的诗歌。最后可以引导出:

出示黑板②:歌声会( ),

( )。

歌声会( ),

( )。

4、带着愉快的心情齐读本节。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诗句说,言有物,言有序,言有依傍,教师在学生表述时适当点拨,做到放开不放任,拓展能收拢。这样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丰富了自己的内部语言。】

(四)学习第四节

过渡:这是一只多么会唱歌的蝈蝈呀!

1、指第四组读。

2、指名读第二节,提问: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黑板③: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教师:在第四节这句应该怎样读?应该更有感情,因为蝈蝈给婆婆带来了无比欢乐。

3、男女生赛读。

4、板书:......这是省略号,省略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省略了蝈蝈的歌声,表示蝈蝈歌声不断,婆婆欢乐不断!

【任何的语言都建立在人的独特感受上,这只蝈蝈不是在田野中的蝈蝈,它是小明的化身,它是只给盲婆婆带来快乐的蝈蝈。让学生通过朗读将蝈蝈人性化,唤起学生心中的那份纯真感情。】

四、深情吟诵

这么美的诗!就让我们美美地背下来。

1、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2、表演背。

3、指多名同学上台表演背诵。

【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只通过读还是单一的,若采用直观表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记忆诗歌,而且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学生集中思维不能持久,如果适时地让他们动动手脚演一演,或者看老师演示,无疑会增加更多的乐趣,激起学习的更多兴趣。】

五、深情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是写一个孩子送蝈蝈给盲婆婆,让婆婆得到许多欢乐,小明是一个充满爱心(画心形图)的人,让我们把这美丽心灵永记心中!

【学习一篇课文,就要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些有意义的东西,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开辟一番新天地,引导学生成为真正有爱的人。教师精妙的勾画,点亮学生的生命之光。】

附板书: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我是按照上述思路教学的,但是一定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吗?我想也不一定。例如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师情况;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篇三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师: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说说你的感受。

生: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生:看不见鲜艳的花朵,看不见碧绿的。树叶。

生:看不见蓝蓝的天空,看不见红通通的太阳。

师: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五彩缤纷,可是盲婆婆的世界却是一片黑暗。她会感到怎样?

生:她会感到寂寞、孤单。

生:她会感到伤心、难过。

生:她会感到孤零零的,会有许多烦恼。

师:在生活上,会有哪些困难呢?

生:眼睛瞎了,洗衣服、烧饭、扫地都很不方便。

生:眼睛瞎了,过马路很危险。

师:假如你家隔壁有一位盲婆婆,你会为她做什么呢?

生:帮她扫地,干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生:扶着她上街、过马路。

生:陪她聊天,解闷,帮她消除烦恼。

生:给她唱歌、跳舞,给她带来欢乐。

生:陪她散步。

师:对呀,盲婆婆眼睛看不见,走路不方便,你可以做她的拐杖,你可以当她的眼睛。

生:我会陪她到田野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我会给她讲,天空有多蓝,水沟里的水有多清澈……

师:有了我们这些善良,优秀的小朋友,婆婆的生活仿佛重现光明,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诗歌中的这位小朋友也是这么做的,可是,我们都要上学啊,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谁来陪伴盲婆婆呢?有一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就想到……

让学生模仿盲人,闭上眼睛想象盲人的生活,走进盲人的内心深处,学生的体验深刻了,才能走进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歌中小朋友提回蝈蝈,送蝈蝈时的喜悦,并与其同喜。以及感受到蝈蝈如同小朋友陪伴盲婆婆,它清脆的歌声让婆婆产生无限遐想。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心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全诗共4小节。一小节讲“我高兴的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二、三小节讲述了“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的时候让它替“我”给婆婆唱歌,充分展示儿童的美好心灵。第四小节讲蝈蝈的清脆动听,余音“咯咯”,寓有深意。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明快,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知道尊敬老人帮助残疾人。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朗读磁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每年的5月19日是什么日子吗?(全国助残日)这一天,各地要开展各种活动,弘扬爱心,更好的关心残疾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位小朋友关心失明老人的事。

齐读课题

二、解题

盲婆婆:是位瞎了眼睛的老年妇女。蝈蝈是一种绿色的虫儿,能发出清脆的叫声。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学生质疑

2、自读课文自己找答案。

三、自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 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 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小组长带领学习生字,讨论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 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2) 指明认读生字,组词,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这个字。

(3) 分析字形。

四、学生对生字进行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

2、2、指明读

3、3、读词语(利用多媒体出示依次词语,生认读)

二、 感受盲人的生活

1、请学生两次拿橡皮。第一次睁着眼睛,第二次闭上眼睛。

2、谈自己两次拿橡皮有什么不同,有和感受。

师:是呀,如果眼睛看不到了,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不方便。那你想到过那些盲人吗?他们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因黑暗变得孤独寂寞,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关于盲婆婆的诗歌。

三、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四、 精读训练

(一)多媒体展示蝈蝈,请学生观察。

师:小朋友都说蝈蝈可爱,课文里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它,可他却把蝈蝈送给了盲婆婆,那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请你读读第一小节。

1、指导读第一段。

2、通过乐呵呵、喜滋滋读出喜悦的心情

3、小朋友把蝈蝈送给了婆婆为什么还那么高兴?(说明他很有爱心)

4、指名读---评价-----再读

(二)指导学习第三小节

1、师:小朋友送蝈蝈给婆婆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读这一段(多媒体出示次段)

2、蝈蝈会唱歌吗?为什么说它会唱歌?(因为叫声好听,像唱歌)

3、“替”什么意思?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小朋友常去看婆婆给她唱歌聊天,帮她消除寂寞)

4、谁来做这个有爱心的孩子读读这一段?指导读此段。

(三)指导学习第四小节

1、“瞧,婆婆手捧蝈蝈听的多入神啊,她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读出婆婆欢乐的心情

3、歌声除了把婆婆带到田野还会把她带到那里呢?(多媒体出示四幅图)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话,(学生也可自由发挥想象来说,图只是给学生一些提示)

(四)学习第四小节

“你们说的真棒,看来这只蝈蝈可真不简单,给婆婆带来这么多换了,咱门再听听他又说什么了?”

1、指明读这一小节

2、指导读好最后一行的3个“咯咯”,要由重到轻,读出余音未尽的样子,好像要把这个故事记在心中。

五、各种方式练读

1、请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动画片,请学生为动画片配音

3、配乐朗诵

五、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邻居或者你遇到残疾人你会怎么做?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五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学生奉献爱心、关人、 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

【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懂得应该关心他人,尊老爱残。

【教学准备】课件 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1教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年的5月19日是什么日子吗?(世界助残日)这一天,各地都要开展各种活动,弘扬爱心,更好地关心残疾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故事。(板书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齐读两遍

二、解题

1、盲婆婆:盲(máng),眼睛瞎了,看不见东西。请你闭上眼睛,做一分钟盲人,你有什么感受?

2、理解蝈蝈:一种虫儿,绿色,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有的地方称它“叫哥哥”。

3、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送的?为什么要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自渎要求)

1)读第一遍,划出生字词,标好自然段。

2)读第二遍,读通句子。

3)读第三遍,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类词语

绿色 邻居 唱歌 难忘 童年 田野 欢乐 往日

指名读,领读,齐读

2)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理解,哪些还不懂,一起来交流。

相机理解:

难忘:不容易忘掉。

童年:儿童时代。

邻居:住在离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往日:以前的日子,或从前。

3)指朗读课文(学生自己要求读哪个自然段),其他人做小老师。

交流 齐读

4)出示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学生边看书边思考怎么填序号。

( )“我”的心意。

( )“我”的愿望。

( )“我”送蝈蝈。

( )“我”的信心。

讨论,指名填序号(依次为2、3、1、4)

小结:全诗共四小节,依次写了“我”送蝈蝈、“我”的心意、“我”的愿望、“我”的信心。

5)全文

四、指导写字

“婆”字的下面一个“女”要写得扁些,一横要长,能托住上面的“波”。

“邻”共7笔,左右结构,左边的“令”字的第二笔捺改为点。右边的第二笔是竖。这一笔写得长些,超过左边的“令”字的下部。注意区分“领”和“邻”的写法。

五、作业

1、描红

2、扩词

野( ) ( ) ( )

领( ) ( ) ( )

邻( ) ( ) ( )

第 2教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歌声会……歌声会……说句子。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他人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情境、趣味导入

1、读生字词: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几个词语宝宝,现在它们排着对来看你们啦!快和它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读得真棒,老师要讲一段故事来奖励你们。

有一个小朋友,他的邻居是个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个小朋友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可小男孩发现,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想啊想,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他带着蝈蝈来了。(课件出示)听课文录音,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可爱 绿色 会唱歌)

2.你听——它在唱歌呢!(课件出示) 如果你有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你舍得送人吗?小男孩舍得吗?从哪看出来?自渎第一自然段。

3交流出示:乐呵呵,喜滋滋

谁能通过朗读让小朋友知道你已经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 (喜洋洋 美滋滋 笑嘻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男孩喜滋滋地给婆婆送蝈蝈时,会对婆婆说些什么呢?

2.指导朗读。(自渎指名读 齐读)

3.同学们,蝈蝈真会唱歌吗

补充知识:蝈蝈并不是真的唱歌,而是雄蝈蝈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好听,就像唱歌一样。

4.练习说话: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可以讲故事 捶背 散步 为婆婆干活)

5.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对这个小朋友说些什么?

小结:是]www.kuaihuida.com[啊!多好的孩子,多么有爱心的孩子,他想的多么周到。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出示图片)瞧,盲婆婆微笑的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 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

2.蝈蝈的歌声使他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又见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也走进了田野,找到了欢乐,谁愿意再来读读?

再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4.同学们,那歌声还会带盲婆婆去什么地方呢?能照着书上的样子说说吗?(出示:歌声会__________,歌声会_____________,歌声会_______________。)---比如:带您来到花园,闻闻花香;带您来到大街,看看热闹的人群;带您来到森林,看看可爱的动物。)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2.你读懂小朋友关心盲婆婆的心意了吗?先回想整个故事,想象“我”的美好形象。

能通过朗读来体会吗?(指名读,比赛读)

3.老师也读懂了,现在让我们变成那只会唱歌的蝈蝈,一起来读好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想象,当盲婆婆听着歌声,回想着清澈的小溪、快乐的童年。盲婆婆会对那个小朋友说些什么?

2、是啊!尊老爱幼、关心他人是我们少先队员应有的品质。如果你的邻居是一位盲婆婆,你会怎么做?

3.你们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也是有爱心的孩子,让我们把这感情带进课文中,尽情朗读吧!

四、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可真好,我们书读得好,字更要写得美。

2(出示)“替”字,观察,你觉得什么地方要注意的?

“替”字头上的两个“夫”的最后一笔不同,左边一个是点,右边一个是捺。

3.以同样的方法教 “绿”。绿”字的右下方不要写成“水”。

五、自选作业

1、把这首叙事诗改编称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关心他人”的小故事,到班上来交流。

【板书设计】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替我给您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5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就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