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正是写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下面这9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是快回答为您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光盘。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预设:发现双引号(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是引用父母对巴迪的评价。

发现“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

引:对呀,恰恰就是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天差地别的评价组成了我们今天的课题,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潜心会文

1、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课文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字词和课文朗读有困难吗?(没有)

2、好,那我可要检查检查,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我一边走一边听,还察言观色,看大家是不是真正没问题了,行吗?(行)

3、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4、刚才同学讲到对于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截然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但都是对巴迪的爱。为什么呢?让我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评价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5、面对巴迪的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预设一:生读得一般。

师:母亲的话值得好好地读。谁再来读一读?

师:你读懂母亲的心了吗?

预设二:生读得很好。

师:你读得真好,请你再读一次!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知道你已经读懂这位母亲的。心。你能谈谈吗?

生:我读懂了当母亲看到我写的诗时很兴奋,她没想到儿子居然会写诗了!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生:我从“巴迪,真是你写的吗?”读懂的。母亲都不敢相信,儿子才七八岁,居然会写诗了!(真是喜出望外、难以置信!)

师:从母亲的语言当中体会到了母亲兴奋的心情,你真行!请你兴奋地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读。

师:你还从哪儿读懂了母亲的心?

生:我还从“眼睛亮亮地”读懂了母亲当时很兴奋,她的眼睛都发亮了!

师:你从眼神当中读懂了母亲的心。

生:我还从“嚷”字读懂了母亲当时很激动,她一念完诗就大声叫起来!

师:是呀,她太为儿子感到自豪了!你从动作当中读懂了母亲的心,真会读书!请你激动地读一读!

生读。

师:“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母亲的赞扬接二连三,就像雨点般落到我身上,多么激动哪!

生再读

师:同学们,巴迪的诗真是“精彩极了”吗?

生:不是,其实母亲夸巴迪的诗精彩极了是对巴迪的鼓励。因为后面母亲在与父亲争论的时候说:“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板书:鼓励)

师:是呀,母亲的赞扬是出于对巴迪的鼓励。但这赞扬的雨点却实实在在地落到了巴迪的身上,并且在巴迪的心里立刻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快速地读一读1-4段,划一划描写巴迪心里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生边读边划。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一定有所体会了。谁来说说听了母亲的赞扬,我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我感到既腼腆又得意洋洋。因为我第一次写诗就得到母亲这样称赞。

师:我因为母亲的夸奖而得意洋洋。

生: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师:我为什么那么迫不及待?

生:因为我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

生:因为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我特别希望能得到他的赞扬。

生:我觉得父亲一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师:听了母亲的赞扬我认定自己这首诗是一首精彩的诗。

生:我还很自豪。

生:我满怀信心。

师:母亲的“精彩极了”给了我自信,给了我自豪甚至使我得意洋洋,使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首诗给父亲看。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此时我又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感到紧张极了。

师:你还从哪儿读出我很紧张?

生: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师:多么紧张!简直度日如年哪!那么父亲又是怎么评价的呢?请你学着父亲的样子说一说!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师:听了父亲的评价,引读――

课件出示: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师:你读懂此时此刻我的内心了吗?

生:难过、自卑、伤心、怨恨、生气(为什么?)

师:带着你的难过、自卑、伤心、气愤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话。

生齐读

师:面对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我难以忍受。后来,巴迪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请自由读第15到最后一段,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文体会体会。

师:你读懂了哪些句子?

生:(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师引导:说得很深刻,其他同学能不能联系前面的事例和巴迪的成长历程说一说。

读悟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的次数看时间而定)

师引导:“歧途”懂吗?前面的事例中如果没有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我可能会怎么样?(骄傲,更不可能出版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一点,我对给予我鼓励的母亲和给予我警告的父亲心中充满了――感激。带着感激之情读一读。

生:生谈并出示――……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这两种不同的爱,也许它来自父母,也许来自老师,也许来自爷爷奶奶,谁来说一说。

2、同学们,正如巴迪所说,在生活中,我们既需要爱的鼓励,也需要爱的警告,既需要“精彩极了”,也需要“糟糕透了”。课后,让我们拿起笔感谢那些给予我们不同爱的人,好吗?

3、最后,送同学们一首短诗: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

风雨是成长的伙伴。

快乐的享受阳光,

勇敢地接受风雨。

学会理解,懂得感恩。

让我们在温柔的呵护中成长,

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警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 篇二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设计理念】

1、用教材教,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要解决的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方法的习得,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学习教材,解读教材,教师必须深入地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光要放大,眼界要开阔,忌做井底之蛙,忌把学生也带入无限窄小的“井底”,走不出教材圈住的套套或人为地设置种种束缚。

2、用智慧教,不拘泥于传统:

寻求智慧的教与学方式,汲取先进与传统之精华,努力使课堂上的教师充满智慧,使课堂呈现智慧气息,使学生也变得智慧起来。智慧是力量之源,智慧能带给课堂更多生成的东西。

3、用生活教,不拘泥于课堂:

生活处处是语文,让学生把生活带进语文,把语文带进生活,语文──生活──课堂有机结合,使语文教学建构于广阔的背景中,具体可感,亲切可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与感悟,了解作者是如何逐步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理解父母的不同的爱的。懂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不同方式的爱。

2、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3、学生由此及彼,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爱。(延伸)

【教学过程】

一、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初步感知爱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目睹着你们的家长接送你们上学放学,每次看到他们不厌其烦地关心你们的学习与生活,我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学生从自我体验出发,交流各自理解。

3、小结:

作为父母,最大的伤心莫过于孩子不能理解他们的爱心。爱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些不同方式的爱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语文教学。

环节简析:从生活走进语文,在一幕幕爱的生活情景浮现与描述中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学生初步感知爱。为整堂课教学做好思想与情感的有力铺垫。

二、解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初步了解爱

1、板书:

精彩,让学生说说反义词。板书“极了”“透了”,加上双引号,理解这都是“极端的断言”。读课题。

环节简析:“极端的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样处理,化难为易。

2、自读课文,指读,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交流:

(巴迪七八岁写了一首诗,妈妈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对他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开始“我”并不明白,后来才渐渐理解了。)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七八岁时、几年后、成年后”三部分。

4、精读第一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学着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妈妈、我、爸爸的不同反应,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到学习小组交流,从个性朗读中表露人物的心情。

环节简析:小组合作前,先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小组,让学生有备而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与学生交流,使学生的各自体会得以交融,互相影响,有机促进,从而丰富他们的体验。

5、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朗读语句:

(母亲的反应):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巴迪的心情):得意洋洋;迫不及待;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父亲的反应):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环节简析:上个环节,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与本组学友对话,与学友共鸣;此环节,让学生与全班师生对话,交流读文本的体会,从文字间读出母亲坦露的爱,读出父亲深沉的爱,读出作者由喜到悲的失落心情。

6、引导学生讨论,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

⑴ 母亲:

为了鼓励巴迪;认为巴迪只有七八岁就能写诗,而且是第一首诗;看重的是巴迪写诗的行为。所以她给了巴迪热情的鼓励──精彩极了。

⑵ 父亲:

看重的是这首诗的质量,所以她给了巴迪严厉的警告──糟糕透了。

7、小结:

七八岁的我当初并不理解来自父母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引读第14节。

环节简析: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理解人物思想变化的一把钥匙。

三、解读作者的思想变化,深入理解爱

1、几年后,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找一找──人物思想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说一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学生交流句子: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得不”说说自己的理解:

⑴ 巴迪承认自己的诗是一首糟糕的诗。

⑵ 作者是不情愿的,但又没办法。

3、(小结过渡)在母亲一如既往的“精彩极了”的鼓励声中,巴迪仍然充满热情地写作,而表面冷酷无情、经常泼洒冷水的父亲的严厉,使巴迪一直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成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此时的他又是怎样理解父母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

4、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卡片,启发学生说出读后感受: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解读“幸运”:同时拥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严厉,使他有信心,使他有进步。)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交流小结:一般母亲比较重感情,来自母亲的力量是一种鼓励的爱,慈祥的爱,而父亲的心一般不是轻易能觉察,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父亲,他们的爱比较理智,比较严厉。这两种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

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交流小结:爱的方式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些句子。

环节简析:让学生从文本的外表层深入到内层,体会人物由表及里的心理变化,从表层“找句子”,带着理解“读出来”,内化理解“说出来”,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文内与文外结合,情感与理智共存。

四、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1、日常生活中,像这种“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爱,你有过吗?举例说说。

2、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得到的不同方式的爱。相机了解自己父母的“类型”,如严父慈母型、严父严母型等。

3、仅仅是父母的爱吗?还有哪些人?

4、学生交流。

5、小结:

其实不管是家长、老师或其他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并不都相同,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6、现在你又是怎样来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作为子女,我们怎样来理解这种爱呢?

7、小结板书:

“用心理解爱”,“用心实现爱”,体会“爱”字的不同含义,前一句为“用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后一句为“用心实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即我们对父母的爱”。

环节简析:让学生把语文从课中迁移至课外,迁移至生活,让他们懂得,原来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在书面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去不断地实践语文,生成语文,让课的结束意味深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l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由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加引号?这对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由谁说的?说给谁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认读本课生字。

2.以各种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读书时,互动评价。

4.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一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童年的故事”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反复读读。

2.交流:

(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晦 “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我”。)

3.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二)学习“后来的认识”

1.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

2.质疑、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作者为什么说“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读几遍。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四、总结收获

1.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等几方面来回答。)

2.总结写作方法:

(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四

一、导入:

师: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引号。(在这里为什么加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我们预习过课文了,“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题目引用了他们的话,所以加引号。)

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

(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了,面对儿子的一首诗,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有如此相反的评价呢?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讨论。)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屏幕出示):

巴迪腼腆得意扬扬迫不及待自豪誊写敬仰奇妙

判断湿润糟糕一如既往出版歧途警告谨慎

注意:哪一个词语比较难读?大家齐读两遍。“腼腆、誊写、歧途”

请同学们齐读词语。

(2)大家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生问生答)

三、研读课文:

1、主要内容

师:通过预习,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称赞说“精彩极了”,爸爸却批评说“糟糕透了”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我获得了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指导,成长为一名作家。长大后,我明白了他们的评价都是源于对我的爱。)

2、解读1-14段

师:事情的起因是源于作者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屏幕出示):同样的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们读1-14自然段,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用笔画出来,并在这些词句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3、汇报:

(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

师: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有什么样的反应?

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地再次拥抱了我。

1.师:这是母亲的反应,大家看一看,这段话里有哪些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

2.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妈妈激动、开心、惊讶、在鼓励作者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妈妈高兴、开心?

(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4.谁能带着妈妈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妈妈的话?(孙静茹)

5.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这是对我的描写,“腼腆”是什么意思?——“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6.大家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称赞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写的诗真的有那么精彩吗?

(“源于爱,是在鼓励我继续努力”)

正是出于对我的爱和鼓励,妈妈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这让我大受鼓舞,在得意扬扬的同时,我更迫不及待的想要什么?

7.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师:作者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可是父亲的反应是什么呢?

(二)、父亲的反应

1、谁起来说一说表现父亲反应的句子?

⑴“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

⑵“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父亲喜欢这首诗吗?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得出来?你体会到了什么?(批评、严厉)

(3)师:遭爱到父亲的批评以后,此时此刻的我又有什么反应?

①“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师:这一句话是什么描写?从这几个动词你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作者的心情:伤心、失落、难过)

师: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很伤心、失落、难过。

(4)师: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引导:父亲批评的话是在母亲高度赞赏了我,我得意洋洋之后说,目的是让我不骄傲,继续努力。

(三)分角色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在四人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1-14自然段。

(四)讲解15-17段。

师:后来,小巴迪长大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作品(幻灯出示:作者简介。)大家想一想?小巴迪为什么能走上写作之路,并且成了大作家?

请同学们读15-17自然段,在小组内合作探讨一下,找出原因用笔画出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理解。

预设: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我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

师:从这里我看出作者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个慈祥的母亲一直鼓励他,有个严厉的父亲一直帮他修改。

所以作者感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同学们齐读“都……提高。”

师:“歧途”是什么意思?——比喻错误的道路。

师:那么请大家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作者没有误入歧途的原因是什么?

幻灯出示: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齐读。

师:谁知道生活中的小船指的是什么?

师:在作者的眼里,爱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精彩极了”,这是母亲慈祥的、鼓励式的爱;另一种是“糟糕透了”,这是父亲严厉的、批评式的爱。(板书:爱)

3、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巴迪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母亲赞扬鼓励式的爱会怎样?如果只有父亲严厉的批评式的爱会怎样?

4、谁能跟我们讲一讲你的父母给你的爱属于哪一种?老师给你的爱属于哪一种?

(五)作业:小练笔

师:生活中爱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种形式的爱,试着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五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总结发言时指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实践着这一主张。

(一)在文本解读上,化长为短,化繁为简,工具性与人文性兼顾。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如果面面俱到的话,一是两个课时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二是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因此,第二课时我采用猜老师心中的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巴迪写的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让学生满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作为五年级学生,静心默读全文,不难读出父亲和母亲的用意——母亲用赞扬带来鼓励,父亲用批评给予提醒。接着带领学生去感受母亲的赞扬、鼓励,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母亲的话。对母亲的赞扬、鼓励学生和课文中的“我”都很容易理解,可对父亲的批评、鼓励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了。于是,我用“巴迪需要提醒吗?你从他那些表现中知道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半部分中巴迪得到到母亲赞扬后的言、行和心理 ,探究父亲提醒的必要性,并指导有感情朗读。接着引导阅读课文后半部分,抓住“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中的“越来越”,探究作者理解爱的心路历程。然后,师引生接、情理兼俱的朗读带领学生回归整体,升华理解。这样既有效地把握了整体,又巧妙地突出了重点。

根据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抗挫能力差的现状,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评价无疑是教学的重点。由此,我特别引导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文本进行了升华解读:仅仅拥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自己好好理解和把握爱的赞扬、鼓励及警告、提醒,生活的小船才会驶向成功。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引导行为的作用。但如果仅限于对课文进行人文的解读,则将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因此,在对文本的人文内涵进行解读的同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想象场景、总结方法、诗化练笔,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结合。

(二) 过程与方法上,既精简环节又训练到位,既作好预设又关注生成。

整节课只有四个教学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既有对问题意识、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又有对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训√快回答★www.kuaihuida.com√练的容量还是比较大的。但对这些训练,没有虚晃一枪,拍马遍走,而是落到实处。例如,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做到课内落实、课外拓展相结合,课内铺垫、课外延伸相一致。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背诵课内完成,摘抄则课外进行;诗一般浓缩的练笔课堂上完成、交流,在交流的同时为课外长篇幅的练笔拓展思路、积累素材。另外,根据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推荐的课外读物不是单篇的文章,而是整本的书籍,保证了学生的阅读品位。

精彩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预设过度,就会造成课堂上学生主体向教师主体的错位;生成过度,则课堂毫无章法,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我对课堂上要探讨的几个大的问题、要重点引导阅读的课文内容、练笔的方式、推荐的读物等影响课堂性质和训练方向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精当的预设,但从课文的哪部分入手、课堂评价及过渡等细节问题,则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应对而灵活处理。从实施情况来看,这样的轻松氛围,使学生更投入,对文本的理解既不偏离教材的价值取向,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是他们自己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2)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展示卡片,一张为“精彩”,一张为“糟糕”。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关系?(反义词)

2.对,“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可是有一天,这对反义词却形容了同一件事,你好奇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3.齐读课题。这个题目和你平时学过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有引号)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读完课文就知道了。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清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课文读完了,生字都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2.自己读一读

3.请小老师领读

4.排火车读

5.生字都掌握了,刚才的问题还记得吗?为什么题目中会有引号呢?(因为这是引用的巴迪父母说的原话)

6.这两个词语分别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板书:父亲、母亲)(课件出示: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三.走进母爱

1.面对同一首歌小诗,父母的态度竟然完全不同?究竟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走进这位母亲。母亲读完后有什么反应?学生读课文中相关的描写,(同时课件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道:“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2.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注意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兴奋、自豪、赞美)

3.你注意到作者描写的母亲的动作了吗?(一。就。)

4.是啊,母亲就是这样的,只要孩子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她就会自豪,就会兴奋,就会觉得幸福。此时,我的心情怎样?请同学们读第二、第三自然段课文,把能表达我的心情的语句画一画,体会着读一读。

5.很好,从大家的表情上看,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我”此时的得意和满足,你找到了哪一句?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

6.(课件出示:七点,七点一刻……我等不及了。)我也找到了一句,这句话给我的感受很深刻。你也来读一读。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

(“我”盼着父亲回家,早一点读到我写的第一首诗。)

7.可是,作者是这样表达的吗?请你们仔细对照课文中的这句话检查。(课件下方出示:七点。七点一刻……我等不及了。)(学生发现用了句号)

8.太奇妙了!用句号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带着句号读一读,体会体会。(表达出作者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得心里着急了,期盼父亲快点回来)

9.“我”认认真真地誊抄了那首诗,还精心地打扮了一番,多么盼望得到父亲的夸奖啊!因为(课件出示:我敬仰我的父亲……一定会更加赞赏我写的诗。)(一边出示文字,教师一边读: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小巴迪已经开始做美梦了!他在想,父亲读了我写的第一首诗,他一定会说……(课件出示:父亲读了我写的诗,一定会说:“ !”)

四.走进父爱

1.父亲来了,认真地读了我写的那首只有14行的诗,以至于我觉得父亲好像读了半个小时。父亲又是怎样评价我写的诗的呢?(同时课件出示句子:“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2.请一名学生读句子。

3.父亲认为我的那首诗怎么样?再读父亲的话。

4.怎么样?(学生再齐读,给“透”加重语气)。

6.父亲怎么做的?(课件出示“扔”字下的着重号,突出显示“扔”字。)请同学们表演读。

7.从刚才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父亲觉得不值一提、很糟糕、有点生气)

8.可是母亲依然坚持她的观点。(课件出示句子:“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学生略读。

9.父亲毫不退让。(课件出示句子:“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学生略读。

10.听了父亲的评价,巴迪怎么了?(播放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配音乐)同学们,这就是刚才那位得意洋洋的,渴望得到更多夸奖的巴迪,此时,他怎么了?(伤心、沮丧、难过)

11.你还可以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描写。

五.讨论交流台

1.同学们啊,面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亲就给了如此严厉的打击,父亲这样做对吗?母亲的欣喜和赞赏曾经让巴迪多么得意啊!难道母亲错了吗?你支持谁的做法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且从课文中找到理由。(同时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交流讨论台”)

2.你们的辩论“精彩极了”!其实,你们既从巴迪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了支持母亲的做法的依据,也找到了支持父亲的做法的依据。正如巴迪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作家以后所感受到的一样:(课件先后出示句子:(1)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3.一个作家,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精彩极了”这样的鼓励;一个作家,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还需要“糟糕透了”这样的鞭策。其实,这两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点,那是什么呢?(希望巴迪成为真正的作家、希望孩子成才)

4.是啊,这就是真正的“爱”!(板书)父母的争吵,表面是各执一词,毫不相让,其实他们对巴迪的关心和爱护是完全一致的啊!

六.情感升华

1.两种不同方式的爱深深影响着“我”,“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从来没有放弃,最终,“我”成功了。(课件出示巴迪照片及成就说明文字,教师朗读。)请同学们猜一猜,已经成为著名剧作家的巴迪,当他的作品发表以后,他会听到社会上什么样的评论呢?(了不起、伟大、著作家)

2.事实上……(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读一读。

3.“小船”是什么?是把哪一方面的生活比作小船了呢?

4.是啊。作者已经深刻地领会到了,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是观众或读者的爱。因此,作者说——(学生齐读最后一句。)

5、是谁让巴迪学会了接受这些不同形式的爱?(父母)又是谁在巴迪的成长中始终使爱的天平保持平衡?(父母)

七.拓展延伸

1、同学们,正如本文所说。在生活中,我们既需要爱的鼓励,也需要爱的警告,既需要“精彩极了”,也需要“糟糕透了”。课后,让我们拿起笔感谢那些给予我们不同爱的人,好吗?最后,送同学们一首短诗: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

风雨是成长的伙伴。

快乐地享受阳光,

勇敢地接受风雨。

学会理解,懂得感恩。

让我们在温柔的呵护中成长,

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板书设计: 母亲 父亲

“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篇七

一、谈话导入:

1.每个身上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走进“童年的故事”,自由朗读1—14自然段: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大屏幕,读懂了吗?(课件出示: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一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

4.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5.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1)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请你说说这句话。

(2)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3)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自主探究“后来的认识”,默读课文15-17自然段:

过渡: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蒂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蒂很难过,随着巴蒂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

(1)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蒂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2)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老师做过渡。

(3)这种爱你能体会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3、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生活中的批评多了,巴蒂把这句话对父母说,您想把这句话对谁说?(对我自己)为什么?好,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想把这句话送给老师听吗?起立,喊一声老师,对老师说。对于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回去把你想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你想说的人,好吗?这是课下作业。

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你想怎么做?

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五、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鼓励警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八

教材分析:课文选自小学苏教版第九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第19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性文章。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到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课文布局清晰合理,文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语句很多,是一篇指导学生理解感悟父母的爱,为本单元的作文教学做好铺垫的好课文。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时初步阅读时就能对课文梗概有一定的了解,针对父母亲不同的评价也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有深度的问题并不多,对巴迪内心的感受,对父母不同方式的爱还没有深入体会,由于学生思维角度、认知水平的不一,还会有很多学生对父母亲的评价不能理解,特别是课文后半部分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会很大。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本节课将结合本校的实验课题“分层实践,培养语感”,教学中将加大朗读的力度,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父母不同评价的不同目的和作用,尊重学生的见解,整体感知、启发思维。意在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唤起学生的情感。读中感悟,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相互补充、争论中深化理解、升华感悟。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领悟作者由叙事到感悟的表达方法,实现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本课生字。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1.自读,思考: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3.班级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 “我”。).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二)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解决不了的下节课再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父母的爱,抒发自己的爱。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辩论导入,发现爱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课文中“童年故事”这部分,弄清了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评价是(学生:“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学生:“糟糕透了”)。

你认为“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为什么?请引用文章中的语句来说明你的观点。(意图:以问启思,学生的智慧火花随之迸发,灵感源源不断。但是精彩的辩论应该源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本环节以类似辩论的形式导入,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很好地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二、精读品析,感悟爱

(一)师:是呀,同学们说的真好,课文16自然段有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和母亲两种不同评价的理解,你找到了吗?(课件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 自由读

2、 讨论:(预设讨论话题)“歧途”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引入歧途”指什么?

3、 小结:其实这就是作者对父亲和母亲两种不同评价的理解,就是一个字——爱。(板书)

(二)师:“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是因爱产生的。作者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即: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1、 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语句或别的问题,师生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提出的问题。(此间老师注意把握重点与主次,起好激发和主导作用。)“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这句话中“刮倒”的含义是:_____。

2、 创设情境,反复朗读,促进理解(如出版了一部部小说,如果成功,父亲怎样评价?如果不成功,母亲怎样评价?(就是理解两股风……)

师:对于我的不成熟的作品,母亲用“精彩极了”给我鼓励,父亲用“糟糕透了”给我批评。那么,在一次颁奖大会之后,我会说些什么呢?拿出手中的笔,写写获奖感言吧!

师小结:板书“爱”。(画爱桃心)

3、 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再次朗读这段话,将它铭记于心。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读、说、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进而体会文中母亲对子女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对子女充满理性的爱。)

三、联系生活,抒发爱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课文中我的成功应该感谢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方式。

2、师生共同出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典故、事例)

3、学生总结课文,教师适当引导。

(设计理念: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仅仅是让学生读好、读透教科书上的内容,“积累”的量毕竟是有限的。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九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最近得到过什么表扬吗?你的心情怎样?你最近受到过什么批评吗?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做同一件事既得到了表扬又受到了批评,你的心情一定会复杂,接受不了,是不是?让我们走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去体会作者的心情,去感悟作者的认识。

二、学习课文“童年故事”。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学习第一至14自然段,边读边想这部分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找出描写“我”得到表扬后的表现的语句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找出描写“我”受到批评后的表现的语句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3、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学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1)“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该用什么语气读?“得意洋洋”该用什么语气?谁来试一试?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指导学生读出“迫不及待”的语气。

(3)“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了一圈花边。”

指导学生读出自豪感。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指导学生读出伤心的语气

(5)“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作者是什么心情?该用什么语气读?指导学生读出痛苦的语气。

(6)小结:作者当时的认识怎样?后来会发生改变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的二部分

三、探索与发现学习“后来认识”

1、自读“ 后来的认识”这一部分课文,试着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2、小组讨论,汇报讨论情况。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3.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4、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指导朗读,只名读,齐读 )

5.再次朗读这段话,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总结课文,“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的什么?“糟糕透了”是父亲对我的什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父母的爱,有了这两种不同的爱我才能成才,成为一个作家。

四、课文延展

同学们,生活中,学习上我们有时会得到表扬,有时会受到批评,有时甚至会遭到嘲弄,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

这首诗送给你们。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

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9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