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优秀8篇】(钓鱼的启示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里的8篇《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是快回答小编为您分享的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篇一

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在美国的一个城市,为了保护鲈鱼,有这样一个规定,只有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时候,才可以钓鲈鱼。一个小男孩跟随他的爸爸来到一个小岛上钓鱼,那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湖面银光闪闪。过了好长时间,那个小男孩的鱼钩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小男孩小心翼翼地一放、一收,熟练地操纵着。鱼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小男孩迅速把它拉上岸。小男孩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的鱼,是一条鲈鱼,他和他的爸爸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但是他爸爸看了看表还差两个小时才到鲈鱼开放日,要是你会怎么做呢?(课件出示钓鲈鱼)

生1:我会把鲈鱼留下,因为只差两个小时就到鲈鱼开放日了,再说是好不容易才钓到的,我一定舍不得把它放了。

生2:我也会留下,因为那条大鲈鱼是我从来没见过的,反正也没人管我就把它留下吧。

生3:我会把鲈鱼放了,因为还没到鲈鱼开放日,是不让钓鲈鱼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师:同学们读书很投入,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可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受到终生的启示。

师:你说的真好,同时板书《钓鱼的启示》。

二、以疑促思,读文悟情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我”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

生:是一条大鲈鱼,我画的是,“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见过,还是条鲈鱼”。

生2:我画的是“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可以看出这条鱼很大。

生3:我画的是“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时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教师师随机板书“钓大鲈鱼”。)

师:然而,这样一条又大又美的鱼似乎来得有点早,它比规定捕捞时间早了两个小时,是该留还是放,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观点。

师:我知道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把这条鱼留下,可父亲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们阅读4~9段,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集体汇报。

生1: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不直接让我放掉,而告诉我还会钓到别的鱼?

生2:我觉着他爸爸看他非常兴奋,不忍心破坏他的那种心情。

师:你理解的真好。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说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

生:因为爸爸的声音不容争辩,态度非常坚决,所以他感觉没有商量的余地。(教师随机板书:“放大鲈鱼” )

师:你能把你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大家听听吗?你读出了从感到突然、不理解的急切──委屈、不服气的争辩──再三乞求──无可奈何的放弃这一内心感受。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三、突破难点,明白事理

师:你认为父亲的这种做法对不对?阅读10、11段。

生1:我觉得爸爸这样做是对的,他教育我们要诚实守法。

生2:我也认为爸爸这样做是对的,因为爸爸从小严格教育他,所以他长大以后才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师。

生3:我理解了他说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因为他从小受到这种教育,所以他长大了没有因为贪图钱财而犯错误,就象咱们国家有许多大官,都因为贪污钱,所以被枪毙了,所以我认为他爸爸这样严格教育他是对的。(教师随机板书“诚实守法” )

师:你理解的真好,老师相信你将来也会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有用之人。

四、联系生活,指导实践

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生1:我在马路上拾到过10元钱,我没有交给老师,以后我要做一个拾金不昧的人。

生2: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超市,收钱的阿姨少收了5元钱,我妈妈说咱们捡便宜了,当时我也很高兴,可现在我知道我那样做是不道德的。

师:你们能承认到自己的错误,老师非常敬佩你们的勇气。《钓鱼的启示》不只教会了文中的“我”怎样做人,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做一个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明白本课的一些词语,如:涟漪、翕动、不容争辩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2、教学难点:从文中的细节描述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明白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

三、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明白起来有必须的难度,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国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其次,本文的主题是“道德”,道德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深刻而严肃的话题,更别说孩子了。最后,本课的重点就是明白父亲为什么把大鲈鱼放掉,而文中对父亲的描述却很含蓄,没有心理描述,也没有过多的解释性的对话,因此学生在阅读本文时很可能只停留在语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教学策略:品读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深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启示”二字用红笔写出。

齐读课题,教师问道:这个课题与你们以前见过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

生:启示是红色的字。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把“启示”二字用红笔标出?

学生≮www.kuaihuida.com≯汇报。

师:什么是“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简而言之,“启示”就是你从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理,那么这启示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你能不能根据“钓鱼”和“启示”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学生读文并分段。

汇报:说说你这两部分是怎样分的?(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钓鱼这件事?哪一段写的是我从中获得的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在题目中相应标出:(1—10)钓鱼,(11)启示。

2、词语:我们俩看本课的一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新汉普斯涟漪

鲈鱼——鱼鳃——翕动

争辩——不容争辩

兴高采烈——无可奈何——沮丧至极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指名朗读词语。当学生读完“新汉普斯”这个词后,教师指导:你能快速而清晰地读三遍这个词吗?学生读词。教师小结方法:遇到拗口的词多读几遍就能读顺了。

(3)指导明白词语的含义:

①涟漪:什么是涟漪?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此时教师出示图片并解释道:涟漪泛指细小的波纹,那么文中的涟漪具体指什么呢?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2自然段),教师出示另一张图片相应解释道:课文中,当鱼饵抛下水面时,就会荡出一圈一圈的······波纹,这就是涟漪。

②鲈鱼——鱼鳃——翕动,你发现这三个词之间的联系了吗?或者你发现前两个词之间的联系了吗?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鲈鱼的图片配合学生的解释,之后教师小结:鱼鳃是鱼的哪一部分?生回答。在生活中见过鱼鳃一张一合,一张一合(师做动作)的样貌吗?这个动作就叫做······翕动。再读“翕动”一词。

(4)齐读这些词语。

3、概括故事主要资料:

当生读完“兴高采烈——无可奈何——沮丧至极”这三个词语后教师趁机说道:你能快速找到课文中带这三个词语的哪一段吗?(10自然段)指名朗读10段,师:这三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我的情绪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事令我兴高采烈?(课件中该词后出现一个问号)之后又发生什么事使我无可奈何呢?(课件同上)最后怎样了我就变得沮丧至极了?(课件同上)请带着这3个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这三个词语写在相应的段落旁。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什么事使我兴高采烈?学生回答。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使我无可奈何?学生回答。最后我是怎样做的?生回答,师:此时我的情绪可真是······沮丧之极了。

师:谁能把他说的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遍?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钓鱼”这件事的主要资料,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在概括一件事的主要资料时就是要抓住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还要加上一句:从钓鱼这件事中我还获得了一些启示,这就是整篇课文的主要资料了。那么我究竟获得了什么启示呢?谁能读一读原文中的句子?

学生读11段,教师相应出示11段中的重点句子。

(三)、精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归纳大鲈鱼诱惑人之处。

教师出示(11段):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师:那里所说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真正的鱼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不是,鱼字加了引号。但故事中那条真正的大鲈鱼也十分地诱惑人,对吗?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条鱼十分诱惑人?

生可能:鱼大。

(1)感受鱼大。

师:找一找,从哪段能看出鱼个性大?

生:3段。

师: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觉得鱼个性大就把它画下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并品读3段中的重点句:

句一:过了好长时刻,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必须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首先学生就此句交流:为什么这句使你感到鱼大?当生提到“剧烈地抖动”一词时,师:把“剧烈地”换成“强烈地”或“猛烈地”好不好?为什么?学生汇报。

师:这三个词相比,谁的动程度更强?

生:剧烈地。

师:那么“剧烈地”说明了什么?

生:鱼大。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觉鱼个性大吗?

指名读,重点评价学生将哪些词强调了,以此来指导朗读。

齐读。

句二:也许是这条鱼想摆脱鱼钩,不停地甩动着尾巴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

首先学生就词句交流:哪些词让你感觉鱼个性大?

生可能:不停地、跳跃、“啪啪”的声音、不少水花······

教师让其他学生画出这些词,然后问道:发出“啪啪”的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若生模仿不到位,教师指导:这但是条大鱼,发出的“啪啪”声会是怎样的?)

师:为什么发出“啪啪的”声音而不是“哗哗的”声音呢?

生可能:“啪啪”更响、更重。“啪啪”用来形容鱼挣扎的动作更合理。

教师小结:作者用词准确,“啪啪”更能说明鱼大。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读让我们看到这条大鱼挣扎的情景吗?

指名读。

(2)感受我和父亲对鱼的喜爱。

师:我和父亲喜爱这条鱼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汇报。

师出示: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地翕动着。(“欣赏”一词是红字)

师:这句中有一个词用得很个性呀?哪个词?欣赏,为什么是“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呢?”用“看着”不是更合理吗?

生汇报,师问道:应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一幅画得个性好的画、一张奖状、打了高分的试卷······你会“看”还是“欣赏”?为什么?

生汇报:欣赏,正因很有成就感。让学生带着这种情绪读该句。

师:应对自己个性喜爱的东西时,新书包、新衣服、新鞋、新玩具······你会“看”还是“欣赏”?生汇报,并让其带着喜爱的情绪读。

齐读,教师小结:“欣赏”一词用得多生动啊!表现出了我和父亲应对钓鱼成果时的成就感和喜爱之情。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根据人物的情绪选取恰当的词语。

(3)还有哪一点也构成了这条鱼对我们的诱惑?

生:周围没人。让学生具体解释为什么周围没人也能对我们构成诱惑。

2、揣摩父亲的心理,明白父亲放鱼的动机。

(1)师:是啊,应对种种诱惑父亲为什么仍然让儿子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读读课文的哪些地方?

生:父子的对话。

师:找一找,从哪段到哪段写的是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

生:4—8

师:默读4—8自然段,把描述父亲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想一想父亲当时可能在想些什么?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所画之处,教师引导学生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

(2)4自然段:课件出示此段,师:这段的开头有一个细节,“父亲看了看手表”父亲看表仅仅是为了知道时刻吗?还有没有别的目的了?联系后文想一想。

学生汇报。

师:从这个细节我们能看出父亲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父亲是一个自觉遵守规定,很讲道德的人。板书:自觉遵守讲道德

师:此刻是几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刻还有······两个小时,言外之意就是······

生:此刻还没到捕捞鲈鱼的时刻呢。

师:此刻捕捞鲈鱼是不贴合规定、不讲道德的。

师:我们再看后面父亲说了什么,出示父亲的话: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父亲是立刻就做了这个决定吗?他犹豫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课件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师: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这种状况呢!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你是否主动给他人让过坐?让过的同学请举手。

请让过坐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会主动把座位让出来?

生交流。

师:如果公交车上人个性多,很挤,而你又很累,这时你旁边刚好站着一位老人或一个抱小孩的人,他比你更需要这个座位,你在让座时会犹豫吗?最终,你会把这个座位让给他吗?

请想让座的同学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师小结:是你的良心,你的道德之心促使你这样做的,对吗?

如有时刻可再举一例:你有过拾金不昧的时候吗?捡到了钱财或物品主动归还失主?请拾金不昧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会主动交出钱财或物品呢?

师:如果捡到的钱财数额比较大,几百元甚至更多,而又没有人看到你,你在归还钱财时会犹豫吗?最终,你会把钱归还失主吗?

仍然请想归还的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师小结。

教师小结:“公交车上的座位”,“捡到的钱财”都像这条大鲈鱼一样诱惑着我们,是道德的力量使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取,那么父亲盯着这条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是什么使他做了放鱼的决定呢?

学生交流父亲的心理活动,然后指导学生读父亲的那句话,师:假如你是父亲会怎样说着句话?指名朗读。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务必读好,哪个字?

生:得。(若生挑不出这个字,教师可范读;若生挑的是其它的字,理由充分也要给予肯定)

师:“得”还能够换成哪个词?

生:务必。

师小结:“得”字证明了父亲坚决的态度。

再指名读,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朗读。

齐读。

(3)6自然段:往下看,儿子说了什么?父亲是怎样说的?6段:“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师:应对儿子急切的问话,父亲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平静呢?父亲的平静中还透着点什么呢?学生交流想法,并相机让其读。

指名分主角朗读4—8自然段,一人读描述父亲的地方,一人读描述儿子的地方。

当生读到7自然段时,师:尽管此时我大声争辩着,但是父亲却用它的声音告诉我这件事情是不容—争辩的,不容争辩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继续读文。

(4)读完后出示8自然段中的最后两句话: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父亲沉着脸,没有看我,也没有再说话。

师: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想对父亲说什么?学生汇报。

师:父亲呢?父亲为什么没有看我?生汇报。但是父亲却沉着脸,也没有再说话,这说明了什么?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想法。

师生分主角朗读,师读描述儿子的地方,生读描述父亲的地方。

(5)小结:此刻大家明白父亲的做法了吗?你喜爱这样的父亲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

五、总结升华。

师:儿子当时明白父亲的做法吗?不明白。之后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读第11自然段,师再次出示11段中的句子,师:在人生的旅途中,哪些诱惑人的“鱼”会使我心动?当面临道德的抉择时我会做出怎样的决定?生交流。

师总结:是啊,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但父亲的教育却使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最后,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课件出示)齐读名言。

师:让我们一齐发奋,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吗?我期望同学们也能把自己的对于道德的明白写下来,成为我们的名言。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丰富、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通过模拟争辩的形式,感受人物的情感,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3、初步感知父亲坚持要“我”放掉大鲈鱼的目的,体会父亲的“用心良苦”。

过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钓鱼的启示》。(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如读出疑惑、奇怪等语气。)

2、 聪明的同学可以将“启示”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语。(启发、启迪)

二、感知全文

1、 学生自由读全文一遍,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并完成一个练习。

这是一个( )的夜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生词,根据意思写词语。

(1)非常谨慎,不敢疏忽。(小心翼翼) (2) 灰心失望。(沮丧)

(3)警告性地劝诫。(告诫)(4)挑选、选择。(抉择)(5)引诱、迷惑。(诱惑)

(6)水波纹。(涟漪) (7)形容月光明亮。(皎洁)(8)争吵、辩论(争辩)

4、学生回答问题:这是一个( )的夜晚。

(预设:宁静的、美丽的、沮丧的、难忘的、愉快的、悲伤的等。)

三、感受“美丽的夜晚”

1、这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夜晚,同学们从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呢?先找到有关句子,练读一下,然后读给大家听。

(1)紧扣“月光如水”。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很美——月光如水。就是说月光像水一样,柔柔的、绵绵的、明明的,那样透明,那样纯净。

(2)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3)这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月色如此迷人。不过,境由心造,从人的心情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夜晚的美丽。同学们找一找相关段落,读一读。(课文第3段)

(4)学生读课文第3段,并在段落旁边写上体现作者心情的成语。(预设: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喜形于色、如获至宝、兴高采烈、眉飞色舞、迫不及待)

(5)学生汇报。指导朗读句子。师生轮读第3段。

朗读预设:我拿着钓竿等了好长时间,突然——鱼竿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不由得惊喜万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的心怦怦直跳),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屏住呼吸,强压住内心激动和喜悦,不停地和鱼周旋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一看,大喜过望。)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乐得合不拢嘴,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我们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红色字为教师引读语言。)

(6)拓展想象:望着月光下这条美丽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我想;等回家后——等明天——等到了学校——我要把这个消息告诉——

(7)结合学生板书的成语,进行串讲,加深课文内容理解。

(8)小结: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因为我钓到了一条从没见过的大鲈鱼。

三、体会“不美丽的夜晚”

1、 可是这样美丽的夜晚,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又是一个并不美丽的夜晚。因为最终这条大鲈鱼被放走了。为此,我和父亲还发生了争辩。父亲要放走鲈鱼,我坚决不放。自由读读课文4-9自然段。

2、 出示争辩的句子,自由读读。

3、 (师生合作分角色读父子对话)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4、 学生列举我“不放”的理由。(1)从没见过。(2)来之不易(时间长,付出多)。(3)只差两小时。(4)无人知晓。(5)乐趣无穷。

5、 反复串讲,进行句式训练:

我之所以不愿放掉鲈鱼,是因为——是因为——是因为——

虽然,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但是我认为——

我怎么能放掉这条大鲈鱼呢?

我可以拿这条鲈鱼在人前炫耀,我可以把它当作我的战利品,我可以拿它做一顿美食招待客人……可如今,煮熟的鸭子要飞了,到手的肥肉要丢了,所以,我是“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和父亲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5、模拟父子争论。

6、然而,父亲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父亲放鱼的理由是什么呢?——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争论中,父亲有没有把他放鱼的真正意图说清楚?没有。为什么呢?学生猜想:可能一时说不清楚,可能一时说不明白。

7、实际上,父亲的内心里有无数话想对儿子说的,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孩子啊,————————————————————————————————————————————————————————————————————————————————————————————————。

在《托赛里小夜曲》音乐声中,学生写话。

8、交流写话。

四、总结延伸

1、父亲的心,我不懂,所以我沮丧,父亲的情我不明了,所以我不开心。直到34年以后,我才算真正读懂了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才知道,34年前的这个夜晚,是( )的夜晚。

《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和评析 篇四

a卷 课堂教学跟踪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按提示填空(27分)

1、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是按     记叙的;从去

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     ,从不肯     写到依依不舍把

鱼     ,最后写到34年后的     。

2、34年后,“我”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

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

___________________换取的人生财富。

3、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  )→(  )→(  )

二、字词积累与运用(34分)

1、我写的字最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6分)

shí jiàn

(  )cāo zòng

(  ) gào jiè

(  )yòu huò

(  )       yú ěr

(  )jǔ sàng

(  ) jiǎo jié

(  )zuǐ chún

(  )

2、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12分)

一( )手表  一( )鲈鱼  一( )夜晚

一( )小岛  一( )涟漪  一( )设计师

3、最佳搭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  )地说   (  )地问到   (  )地知道

(  )地摆动  (  )地取下来  (  )地放回湖里

三、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9分)

1、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

2、形容非常疲乏,力气已经用尽。(    )

3、形容感情深,非常留恋,不忍离别。(    )

四、课文片段阅读(18分)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是”“非”各是什么意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12分)

课文中许多地方描写了“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请你依照课文写一段话,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类文阅读(48分)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宜人的时刻。羊吃草,要算这时候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象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了下来;嫩芽一根接着一根被扯断了送到了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片绿草如茵的地方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和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用“√”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音节:(8分)

缤纷(bīn bīng)倦怠(juàn juǎn)

草根(gēn gēng)  咀嚼(jiáo jué)

2、此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反问句。(10分)

4、回答问题:(18分)

⑴ 羊吃草有趣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我们周围世界的“嫩芽”“土香草”各指什么?我们的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强化阅读(52分)

雁群的启示

你见到雁群为过冬而以“v”字队形向南方飞行的情景吗?你也许知道某种科学论点什么它为何如此飞行。每当一只鸟展翅拍打时,造成其他的鸟立即跟进,使得整个鸟群飞升。借着“v”字队形,整个鸟群比每只鸟单飞时,至少增加了71%的飞升能力。当领队的大雁疲倦了,它会轮流退到侧翼,另一只大雁则接替飞在队形的最前端;飞行在后面的大雁则会利用叫声鼓励前面的同伴来保持整体的速度。当一只大雁掉队时,它会立刻感到独自飞行时的迟缓、拖拉与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队形中,继续利用前一只大雁所造成的浮力。

1、用“√”给下面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展翅(chì cì)  疲倦(juàn juàn)  侧翼(yì jì)

鼓励(lì nì)   迟缓(huǎn huàn)

2、想一想,雁群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雁飞行时的队形为“v”队形,这是为什么?(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雁飞行时常常发出吼叫声,有什么作用吗?(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我们拥有大雁的精神,会怎么样?假如一个民族拥有大雁的精神,又会怎么样?(1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和评析 篇五

之一

江苏省铜山县实验小学 孙建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的启示》,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字。)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两天内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4.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篇六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当学生在讨论交流“父亲为什么要放了这条大鲈鱼”时,开始阶段,学生都联系课文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基本都比较正确。可比较爱钻牛角尖的王明轩忽然说:“爸爸放了大鲈鱼,是为了做给儿子看。”同学们一听,先是一愣,接着议论纷纷。说实话,这一观点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但我冷静下来一想,对于我们中国人,在“禁钓时间内收起禁钓的鱼”这们的事不是司空见惯吗?那“做给儿子看”这不也是大有人在吗?但在国外,由于国情的不同,由于素质的不同,“放回鲈鱼”这又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于是,我立刻就追问了一句:“那你认为,如果没有儿子在场,父亲是不会放了这条鲈鱼的?”回答是肯定的。接着,我又进一步追问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让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一阵辩论后,大家得出一个共同结论:那条鲈鱼必须放,因为我们都应该自觉的遵守已经制定好的规则。我马上告诉他们:“自觉,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好修养。只有自觉遵守规则,自然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安定,人身才能安全。就像我们对待交通规则一样,如果你能自觉地去遵守,你的人身安全就多一些。正是有一些人在没有交通警察看见的情况下,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规则,才造成了车毁人亡的惨剧。”这样一来,本来有点难以理解的课文主题,就在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很轻松的完成了。

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理解有很多。但有些问题,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的问题决不能含糊其辞,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多种表现,其表现之一为对阅读材料兴趣点的不同。如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感兴趣的词句、段落或问题往往各不相同。教师也应尊重这种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学习。

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第二自然段时,有的学生喜欢写美景的部分,有的喜欢写这对父子潇洒熟练甩下钓鱼竿的部分,也有的喜欢两个部分。我就让学生从自己最欣赏最喜欢的句段入手,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

教学《钓鱼的启示》第三段时,根据学生的质疑,归纳出三个问题:

①小作者是在几个小时以后钓到这条大鲈鱼的?

②他凭什么判断出上钩的是一条大鲈鱼?

③他估计是大鱼,为什么不马上扯上来,却小心翼翼地一放一收?

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再读课文,合作学习,探讨答案。由于学生选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因而表现得兴趣盎然,学习效果非常好。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我们班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用“我”的心情变化这条线把整篇文章穿起来,中间穿插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让学生体会“我”在钓到大鲈鱼到把鱼放回湖里这个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感受我放弃到手的大鲈鱼之难,以及父亲的情感、父亲对我的严格教育。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把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几句话从课文中抽离了出来,与课文脱离了,学生无法彻底地感悟“我”当时的心情变化,从而导致课文的阅读感悟也出现了问题,学生读不出句子应有的感情色彩。在以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中我将认真准备,积极改进。

同时,我发现学生的阅读存在很大的问题,读整篇课文或一些长句很少有停顿,这是我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要抓的重点。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结构鲜明的短文。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理解父亲告戒我的话。在处理钓鱼这个故事时,我在让学生理清 “我”的情感线后,重点放在这些感情产生的原因上。如:得意,我为什么那么得意?学生会结合环境描写、结合对我钓鱼的动作描写、结合对大鱼的描写,体会到这条鲈鱼的大而美丽,体会到我钓到它的艰难;从父亲的“欣赏”中,再一次感受“我”“得意”之情的理所当然。学生在朗读“好大的鱼!”时读出了个性,“好大的鱼”和“好大的鱼”。读湖面及月光时,衬托出大鱼的漂亮。同时,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鱼”是因为我不常钓鱼!孩子们一下子就反驳了我,抓住了“常常”及“熟练”“一定是个大家伙”等词句这样的理解,让学生懂得了恰当运用词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读书。

当学生读到“爸爸!为什么?” 时我引导孩子们体会此时“我”的情感,孩子们体会到的是不解、急切。另一名同学又补充了责怪!于是便有了“爸爸”的重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父亲只平静地说”“我却觉得不容争辩?”以此让孩子们懂得父亲一贯的严格要求,最后,体会“诱惑人的”鱼。让学生结合实际,想象“我”怎么挡住诱惑的。

《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

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

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

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 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三、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四、当堂训练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

2、朗读课文。

《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和评析 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抉择、实践”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从钓鱼中会得到什么启示?(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过渡语:那么,钓鱼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2.、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分别是哪几小节?

3、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幻灯片1(识读生字)

鲈鱼 鱼腮 鱼饵 鱼钩

捕捞 溅起 操纵 翕动

告诫 实践 抉择 诱惑

小心翼翼 筋疲力尽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a、读一读。

b、随机识字,解词。

读音: 翕 字形:指导翼的书写 理解:不容争辩 翕动(动作演示)

(2)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课文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

(3):那么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哪几小节分别写了这些内容呢。(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再写了父亲让我放鱼,最后写我得到的启示。一至三节写钓鱼,四至九节写放鱼,十至十一节写启示)请你们拿起笔在书本上作上记号,划上两竖。(师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三、品读词句,以读促情:

(一)、品读“钓鱼”部分:

1、过渡语: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大家自由朗读写钓鱼部分1至3节,划出有关句子,体会我钓到这条鱼的特点。

2、交流描写写鱼的句子。提问:(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屏幕出示幻灯片2-1: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我发现这个感叹号放的位置好像不对呀!(这是在突出鱼的大)师: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这条鱼大得很吗?(生读——个别读——生齐读)

(2)这是一条大鱼,仅仅是大吗?它还是一条怎么样的鱼?(漂亮)说说理由。屏幕出示幻灯片2-2: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一条漂亮的鱼(抓住翕动这个词体会到它的美丽,在银色的月光下鱼腮一张一合得动,可爱极了)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这条鱼漂亮极了吗?(生读——师范读——生齐读)

(3)钓到这样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我和父亲的心情会怎么样?(得意、高兴、喜悦、喜出望外、欣喜)板书:得意,用高兴的心情读二两句。你们想看看这条又大又美丽的鲈鱼吗?出示幻灯片2-3(鲈鱼图)

(4)我钓到这条鱼容易吗?(不容易)怎么不容易?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理由。(抓主第二自然段写钓鱼过程的句子和好长时间去体会钓到这条鱼多么不容易)

二、品读“放鱼”部分:(15分钟)

过渡语:,为钓到这条鲈鱼,我是等了很久,而且颇费了一番功夫呀,的确不易。更何况钓到这样又大又漂亮的鱼时,可是父亲却要把它放走,这是为什么?

1.请默读第2节和第4节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1):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放掉呢?(.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2):什么是鲈鱼开放日?为什么在这之前就不能捕捞呢?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在这里介绍给大家。屏幕出示幻灯片3:

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自由读资料)读了这段资料你明白了什么?

2.小结:是的,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物种都是因为人类没有节制地捕杀而绝种的呀。人类再也不能无节制地捕杀它们了。

3、父子俩钓到的鲈鱼是在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因此,是放是留,父子俩将面临一个道德难题,大家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父子俩对这件事不同态度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研读描写父亲态度的句子。出示幻灯片4-1: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a. 这里的得可以换成哪些词?(一定、必须)换上去读一读。.b.得写出了爸爸对待这条鲈鱼是什么态度?(坚决地把它放走)c.你还从课文的中的哪些词句读出了父亲对待鲈鱼的态度是那么坚决?出示幻灯片4-2

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d..将这两个词作为提示语放在父亲说的那句话中再读一读。 出示幻灯片5

父亲 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2)当面临着这个难题,父亲当时的心情如何,难道他就不在乎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盯”这个眼神你能否看穿父亲当时的内心挣扎着一个什么想法?(是放还是留)为什么盯了好一会儿”?(父亲虽有犹豫,有矛盾,但最终作出的选择却是理智的,坚决的)是呀,所以他那一句“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是经过再三考虑的,虽有犹豫,有矛盾,但最终还是做出了正确、理智的选择,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经过深思熟虑而又语重心长的话语。(齐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4、过渡:面对父亲的决定,我又有何感想,持什么态度,大家再轻声朗读课文的4-9自然段,找出有关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1)交流反馈,屏幕出示幻灯片6-1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他放回湖里。

(2):完成课后第二道思考题的填空。(允许有不同填法)

屏幕出示幻灯片7:

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的心情变化。

得意——( 急切 )——(伤心) ——(乞求 )——( 依依不舍 )

(3)导读激情:当父亲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急切地问——生读第(1)句;当父亲不容争辩说:“孩子,你必须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伤心说——生读第(2)句;当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说:“孩子,你非把它放回湖里去不可,”时,我乞求着——生读第(3)句;可是父亲无动于衷,仍然要放走时,我只好无可奈何,依依不舍放走——生读第(4)句。

5.引导辩论。师引:父亲放鱼有他的理由,我不愿放也有我的想法。如果我是儿子,我肯定会想方设法说服父亲同意把鱼留下,如果我是爸爸,我肯定会语重心长地教育孩子把鱼放掉。请同桌合作,分别想象他们之间展开的一次争论。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尽管没有外人知晓,父亲还是做出了放掉的选择。父亲的选择就是我最后的选择,那条我辛辛苦苦才钓到的漂亮的大鲈鱼最终还是被放掉了。11岁的我极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当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三十四年后呢,他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启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8篇《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就到这里了,希望在钓鱼的启示教学实录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