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项目教学法论文(优秀9篇)(项目化教学法六个步骤案例)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为了让您对于教学法论文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快回答给大家分享了9篇项目教学法论文,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一

古诗词一直是中国文化最美丽的部分,她是文化世界里最璀璨的明珠,是必须传承下去的文化精髓。可农村校园里的古诗词教学却是这样一种面貌:一、教师疏于学习,文学素养不足。二、以讲代读,烦琐讲解。三、以练代读,本末倒置。四、急功近利,随意增删。五、重鉴赏技巧的灌输,轻自主感悟、审美愉悦情感的培养。教学中机械的程序与单调的教学手段降低了诗词固有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诗词教学的整体效率大大降低,使诗词激发学生情感、美化心灵的作用严重削弱,人文精神不能得以传递和弘扬。试问,这样死气沉沉的古诗词教学,何来美感可言,岂有活力之气?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该怎样尝试着去改变这些情况呢?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提高素养,形成魅力

“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社会对我们教师的期待,对我们的要求,这更是教师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过去,因为科技不发达,经济条件有限,不少教师无法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而现在是信息时代,只要有心学,每个教师都能拥有足够大的平台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升华自己,从而散发出迷人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喜爱、同行的肯定,为精彩的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石。记得有一次听林老师《春望》一诗的观摩课,在分析最后一联时,林老师问学生:“请你描述出眼前的诗人形象?他为何40多岁就白了发?”一学生回答:“他一定认为自己此时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人,他想:几个月前还是‘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象,现如今虽春光明媚,却是‘千秋雪’的情景了……”他的妙语连珠引来了同学们的喝彩。只见林老师说道:“祝贺你的回答赢来了喝彩,不过要记得,这首《绝句》是杜甫在《春望》这首诗之后才写的哦!”这样的课堂绝不会只是一潭死水,而能演变成波澜起伏的大海。其实,一个教师只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多几桶水”,那么,他就能给学生“每一滴水”。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为了应试,为了分数,割裂化、功利化了的古诗词教学早就被学生视若“蛇蝎”。避之不及,何谈热爱?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不妨从现实出发,结合学生实际,还古诗词课堂一片蓝天。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开设一个“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专题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首先,让学生分小组收集和古诗词有关的流行音乐,再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可读可唱。然后教师用课件出示经典作品及相关歌曲,如耳熟能详的《几多愁》源于李煜的《虞美人》一词;著名中秋歌曲《但愿人长久》,其词取自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三国演义》主题曲《满江红》、徐小凤《别亦难》、周杰伦《东风破》《青花瓷》等歌曲都和古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后,请学生把喜欢的古诗词改编成歌曲。如果开设专题难以进行,也可以把专题的内容分散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可用安雯的歌曲《月满西楼》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了借用歌曲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讲故事、吟唱、创设情境等方式,把久远的文化和真实的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1.巧用多媒体,能省时省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种少收。尽管授课教师已是唇焦舌燥,听课学生可能还是一窍不通,真是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我们合理灵动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合适的时候出示相关的资料,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姜老师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由介绍导入新课,又在初读课文时出示文体介绍,然后在引导学生读懂诗人期盼一环时出示“安史之乱”的资料,最后以回顾故事、推荐书目作结。这节课授课老师在几个关键时候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既省时又省力,还能起到动一处而牵全篇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在古诗词教学中多花心思,筛选要点,灵活处理,那么同样能获得意外收获。

2.“多”用多媒体,促进语言积累。学生诗词知识的丰富、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记忆,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储存,能起到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作用。这对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的形、声、色等信息,变换形式,多次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将有关知识和语言材料牢固地保存在学生头脑中,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比如教学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可以播放邓丽君的歌曲《几多愁》。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背诵,又学会了歌曲,还能从歌曲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可谓一举三得。再以王维《山居秋瞑》一诗为例,王维诗的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教学这首诗√快回答★www.kuaihuida.com√时,播放自制视频,融声色形于一体。学生置身于此情此景,怎能不爱上这首诗并牢记下来呢?

3.善用多媒体,深化理解,丰富想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习古诗词主要有以下五点要求: 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也就是说,古诗词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朗读的层面上,而应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要更深刻地理解诗词,首先要重现和再造诗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创造意境时,我们不妨利用多媒体的百变之身来达到目的。例如,陈老师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时,把整首词分解成了四幅画,再让学生根据诗意抓住关键词自己补充丰富画面,并用四字短语归纳画面:举杯望月――月下起舞――对月无眠――望月沉思。然后,幻灯片播放修改作品。有了这些情感体验,加上自身的想象,月夜思人的意境不知不觉就潜入了学生的内心深处。又如李丽老师在讲授《望岳》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她通过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然后一边描述场景,一边让学生闭眼想象。这样的课堂,美不胜收。 其次,深入作者心灵深处,有助学生把握深层主旨。每一首诗词,都有蕴含作者情感的“情词”,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含蓄深远,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喜若狂”、马致远《秋思》中的“断肠人”等,这些词句往往能成为理解作者感情的突破口。如肖毅老师在教学陶渊明的《饮酒》时,便是从“诗眼”入手的。先是让学生找出“有――无”这对反义词,然后提出问题:这首诗中陶渊明有什么呢?并投影提示语:我从“结庐”知道了有庐。再让学生逐一回答。接着引出作者心中有什么、无什么的讨论。最终得出有‘意’无‘扰’的结论,让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陶渊明的情感和人格魅力。

最后,迁移比较诗词,全面提高文学素养。这个环节在多媒体教学没有实现之前进行是比较繁琐的,教师既要搜集文字资料,又要打印印刷相关资料,因此被许多教师放弃不用。而现在,却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一搜一编,便能一览无遗,大大加速了课堂进程,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适当地进行对比阅读,有益于学生对所学诗词加深理解,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比如,在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可以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为对比材料出示,比较苏、辛两大词家的异同。又如,在教学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时,可以和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进行比较,对比两人在政治失意后的态度,进而探寻他们的人生态度及理想。这样的学习课堂,学生不仅不觉得无趣,反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展示了诗词不朽的生命力。

4.借用多媒体,提高运用诗歌的能力。诗词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赏读、体悟,也在于运用。农村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诗词运用这一块几乎为零。如何让诗词运用成为课堂真正存在的一环,并让它活起来呢?深圳市第二实验中学一位支教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堂值得学习深思的课。授课老师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出示练习,仿照《秋思》一词,发挥想象,完成填词。授课老师考虑到山区学生诗歌知识积累相对薄弱,给出了相关名词,只要求补填形容词、副词等。这样的设计,合乎情理,不止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这样鲜活的诗词课堂,打破了以往沉闷压抑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无疑给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象,它正在慢慢地将古诗词教学变得鲜活靓丽起来。但是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要想充分发挥它在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遵循“必要与适度”的原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来巧妙、合理运用。

参考资料:

1.刘麦青《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树人网教育报刊。

2.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浙江古籍出版社。

3.叶嘉莹《叶嘉莹自选集》,山东教育出版社。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二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中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三、创设情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散文描述法

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轮桔红色的太阳冲破黑暗,从东边海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这里不光太阳来得早,好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三

【摘 要】我国古诗文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习古诗文能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古诗文语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且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渐让学生感悟。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语感教学;策略

古诗文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古诗文教学重点在于语感的培养,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力求学生可以轻松掌握古诗文,并对其加以利用,为他们的继续学习提供辅助作用,同时对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弘扬。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方式,侧重于教师滔滔不绝的逐字讲解,导致课堂的枯燥乏味,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缺失。所以,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领悟古诗文意境,培养学生语感。

1、古诗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体会感悟、累积运用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完全理解掌握古诗文的基础,便是做好语感教学,诱导学生深入感悟文字的意义,正确体会其所阐述的思想意境,进一步锻炼语言领悟能力。初中语文文化结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内容包含听、写及诵读,语感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感能力,有利于其准确快速的掌握古诗文内容,领悟其内涵。

2、当前初中古诗文语感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方式,几乎千篇一律,没有创新、缺乏新意。古诗文本身具有隐晦不易理解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感教学更难以实施。当前,初中古诗文语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我国初中古诗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古诗文逐字逐句的译解,要求学生背诵,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重视程度不足。我国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对古诗文的主考内容主要是词句的翻译和背诵,教授范围和力度较大,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无形之中,学生对古诗文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认为古诗文复杂繁琐,词汇隐晦难懂,诗句冗长难理解,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其次,知识面狭窄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知识来源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思想完全被课本束缚,知识禁锢在教材上,阅读面窄小,所以对古诗文的学习倍感压力。古诗文语法、词句含义、文字内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掌握,在词汇的译解上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完全忽视了古诗文语感的锻炼。另外,加强对古诗文的诵读,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文领悟及语感的培养,对于古诗文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翻译词句、讲解生字词,最后进行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归总,教学重点通常忽视了让学生熟读和背诵。

3、初中古诗文的语感教学策略

3.1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语言潜力

古诗文语感教学的教学目的,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的语言天分和潜能得到发挥,进一步深化学生知识面和语言功底,带动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主动性,掌握理解古诗文,自主分析相关问题。古诗文语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诗文语感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的语感实践。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其一,古诗文语感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语言感受,对古诗文形式、内容、思想和内涵在认知及情感上的整体感受,即是所谓的感受。学习古诗文的基础即是感受,所以古诗文语感教学的前提条件,即为学生对古诗文的感受。其二,古诗文语感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所谓领悟指的是体会的到古诗文词汇的运用之妙,而不是单纯的对古诗文语言形式,以及思想内容的领会。所以,古诗文语感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其三,古诗文语感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语言积累,所谓积累指的是内容、形式和文道统一的成块语言的积累,并不是纯粹的词汇的累积。成块语言积累是知识和语感的积累,以及语境中动态词语的积累。因而,古诗文语感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语言积累。其四,古诗文语感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运用指的是使用语言表达情感、传达意境、叙述事物和描绘物体,并不是单纯的对语言知识的利用。语感教学的目的,即能够对语言加以运用。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潜移默化的积累了语感,通过这个过程积累的语感,具有具体和个别的特点,逐渐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语感积累向语感能力的转化。

3.2 深化教师的主导意识

语感的形成,并不是教师一味“教”出来的结果,是学生本身“感”的产物,是学生本身对古诗文最为直接的感受逐渐沉淀而成。但是,对于古诗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感的形成,教师必须传授的是诵读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是语感形成的必要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是其必不可少的形成因素。为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语感修养,若教师本身语感能力偏低,必然会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产生影响,若教师不能深入探析教材、深入领悟、感受语言,将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古诗文语感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感素养,诵读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知识储备面必须不断的深化,为调动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积累条件。教师的语感能力是从根本上深化语感教学的基础。

3.3 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古诗文语感教学,应注重背诵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朗诵,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学生对古诗文的印象,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经典的古诗文与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发表意见、进行点评,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基础差异性,教师必须进行相对性的教学,即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基础的薄厚,进行具体的教学,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

4、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延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对古诗文的学习,进一步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项目教学法论文 篇四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的教育教学旨在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为日后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在日常的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如何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但现如今,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早已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兴的教育教学方法中,项目教学法能够完全适应这种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本文就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应用

项目教学法既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更是一套优秀的教学战略,教师通过对贴近生活的项目的选择,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十分灵活的教学方式,它没有既定的框架或者要求,这给了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更能开发学生的潜力。项目教学法实质上是更换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为师生间更好地交流提供平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而项目教学法则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发挥课堂实践的功效。教师除了要认识到项目教学法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的益处外,更要形成一套教学思路,做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不断调整教学。

一、项目的选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对于教师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学生并不是全盘接收,相反,对于教师传授的内容,学生的选择性是十分明显的,对于日后十分有用的知识,学生是十分乐于接受的,所以教师如果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应用程度选取授课内容,那么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对于项目的选取又不能完全以学生的兴趣作为衡量标准,还要以课本材料为主,还需要教师综合衡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只有综合考虑各部分的因素才能够真正构建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这门课程的学习,由于它的应用型较强,而且对于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学习项目时综合考虑学生的水平,既不能够选择过于简单的学习项目,又不能过于困难,两个极端对于学生而言都不好,既要有基础理论知识作为铺垫,又要稍有挑战性,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便于接受,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学项目的选取是否成功。

二、项目的实施是教学成功的核心

教学项目经师生共同确定后下一步是实施项目,这一步骤是教学是否成功的核心。教师在项目实施之前应该对实施工作做出一份详尽的计划,对于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出预设,并且设计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在确定项目时,教师应该将成果在课堂开始前展示,这样成功的案例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鼓舞学生的斗志,使课堂氛围更鲜活动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的实施,而且能够取得更亮眼的成果。教师可以通过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项目的实施,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这门学科的学习来说,如果将课堂完全交给教师难免就会使课堂失去本身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同学合作进行实践讨论,这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就是十分成功的一步。教师还应注意,在项目实施之前,教师应该就项目的目标、目的、流程和应当呈现的效果与学生进行事先沟通,这样能够做到师生心中有数,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的反应,在课堂上不断调整应对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三、项目的评估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

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评估的必要性在于通过这一环节,教师有效掌握课堂的不足之处,这对于教师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自己课堂的不足之处,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获得评估,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表达,让学生阐述自己收获了什么,以及自己对于课堂的感受。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是评估阶段最成功之处,教师通过学生的口述,既能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更能够了解自己课堂的不足之处,一箭双雕。其实在评估阶段选择让学生表达目的在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擅长的是逻辑推导,但对于语言表达方面就可能有所欠缺,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的机会,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有效的补充是教学成功的点睛之笔

其实课堂评估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课堂的结束,往往在课堂评估之后,教师通过反思捉摸,思考出更有益于学生的部分内容,这就需要进行“有效补充”,这一环节往往才是整一课堂的'点睛之处,因为经过沉淀后留下来的知识,往往才最耐人咀嚼,也最能吸引学生。项目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得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科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坚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进行的有效补充是对此的巩固与提高,所以就这一方面而言,有效的补充是确有必要的。针对电子信息工程这门学科教学而言,采取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经常性地动手实践更是为学生积累经验。并且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在现在的教育领域是十分值得推行的,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毅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

[2]周莹,汪科。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xx.10.

[3]何华光,莫琳,陈华。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信息综合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xx.09.

[4]李萍。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学子(教育新理念),20xx.04.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五

随意翻开中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的作用可见一斑。教师是中学生学习古诗的引导者,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意,提高学习古诗的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有效地授课。现在我想谈谈在多年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确立自己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都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理渴望着,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入课题,能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古诗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课前激趣很重要。在学习《静夜思》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圆的月亮,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思考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静夜思》这首诗又会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情感。如此激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

二、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培养学生自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先让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和感情基调。古诗语言精炼、含蓄、优美,首先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或,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从而理解诗句的意思。课上,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的情况,试着讲一讲古诗的意思,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老师帮助学生理解。“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试读、质疑。读后,学生提出:生字“逾”应读什么音?我就立即引导他们借助字典认识生字。于是,学生采用部首查字法查出“逾”。为加强学生对“逾”的理解和记忆,又进一步引导:“逾”字与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意思相通?学生借助字典比较与“愉”读音相同,和“愈”的意思相通,是“更加”的意思。把“逾”放在“江碧鸟逾白”中,又如何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呢?通过朗读思考,有同学回答出:这句诗的大意是:碧绿的江上飞翔着白色的小鸟。碧绿的江水更加衬托出鸟儿的洁白。肌睜中“欲”是“将要”?还是“好像”的意思。到底该取哪种意思呢?联系诗句,引导学生讨论后,某生回答:盛开的花儿好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红。“花欲燃”中的“欲”是“好像”的意思。这样学生就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了。

三、重视指导朗读

中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朗读既是加深学生对诗意理解的一种手段,又是检查学生对诗句理解深浅的一种方法。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采取范读,学生领读,学生讲读,指名朗读,或小组读等形式,先让学生大声朗读,先是“不求甚解”地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当学生领悟到古诗的意思时,学生自然就会入情入境地有感情朗读,进入诗歌中的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四、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中学生生活阅历少,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诗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寻隐者来去过程,与童子会晤时的问话一字末提,童子答问很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语言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五、讲究品味、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终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写天门山附近长江的雄伟景色,以简洁的画面,表现长江的磅礴水势及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险要,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中的“出”和“来”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地势的险要,给人以动态美。

祖国文化渊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六

一、课题的提出: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中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中学古诗的教学,对于中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 “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 , “ 以生为本 ” 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中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反思过去,我们说中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一次自主体验的过程。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中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随着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营养。由此看来,在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毫无疑问,必须十分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 .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 “ 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要把古诗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查阅资料等等,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当然,重视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不重要,也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没有必要了,恰恰相反,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处于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之内。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理解古诗。

三、课题操作策略:

1 、 自主感悟,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 “ 不求甚解 ” 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 、 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 、 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 、 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味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引导学生放宽思维,说自己想说的,不要盲从于书本。

5 、 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中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 “ 境 ” ,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6 、 改写古诗,体验创新。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

四、课题实验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无论在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 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通过赏析,理解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达到会背诵。

2 、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2 、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与鉴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 古诗教学并不是为了学古诗而教古诗,该实验研究让学生跳出了单纯学古诗的境界,拓宽学习空间,渗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五、课题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反思过去,我们说中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七

关键词:诗文诵读 古诗教学 传承文化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会不会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社会交往,是衡量其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教学古诗,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子孙后代的心灵,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一、当前诗文诵读现状剖析

其实,古诗诵读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入学前的孩子能背诵一些古诗文是很寻常的事。只是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古诗诵读的准确性遭到质疑,诵读质量令人担忧。在“大量阅读经典”的倡导下,教师、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抓住所谓的记忆黄金期,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一味地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背诗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必修课。小小年纪就去接纳一些连成人都难以理解的东西,导致一些孩子对背诵诗词失去了兴趣,为背而背,苦不堪言。对这种片面追求数量的做法我们不免感慨:孩子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我们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诵读。

传统的古诗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走着模式化的道路。“倾盆大雨式的题解,填鸭注入式的串讲,囫囵吞枣式的翻译。”一切似乎是那么的不假思索、合情合理。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这不能不让人深深叹息。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难以理解。因此,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困惑所在。

二、诗文诵读所追求的境界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我想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让学生从小就沐浴在诗歌的阳光下,从小与诗歌结下不解的情缘。

让孩子去读一首古诗,就要求他对古诗中的意思、意境有充分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等到有一天学生心中有“万水千壑”,厚积薄发,自然也就“文思泉涌”了。因此在古诗的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多方位地去感悟文本,至于感悟到什么程度,那可是因人而异了。即使是一知半解,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

“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是我多年来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白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成了教室里专栏的醒目标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赠言中。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

课堂上让学生时时感受惊喜,享受成功,是我一直所努力的目标。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孩子当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飞流直下三千迟,疑是银河落九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景与诗被孩子们演绎得天衣无缝,让人不得不对孩子刮目相看。古诗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所追求的境界。

三、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走进诗文,诵读感悟

引导孩子正确诵读,教师可以避开传统的串讲,而是创设情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注重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教学《赠汪伦》时,学生兴趣盎然,“我发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诗了,那就大声朗读吧!”学生于是摇头晃脑,琅琅上口。然后指名读,以学定教,把握生词的读音。接着问:“读着读着,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事吗?”。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讲《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听了故事,再去读读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后,配乐诵读。“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学生纷纷随乐而诵,甚是沉浸。也许学生的感受还停留在“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层次,但我相信在中学的古诗教学中:朦朦胧胧才是真。

2.由画入境,展开想象

诗歌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文画结合,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其主要方法是“整合画面内涵”。

阅读诗歌,不能孤立地看待诗中事物所构成的画面,而应该在理解这些画面内涵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整合。让学生由文入画,由画入境,由境入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3.链接古诗,拓展阅读

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世间离别千万种,诗人心声各不同。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在浩瀚的诗海里,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三首,想读读吗?”然后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三首诗。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后,就定期举行背诗比赛,既固定他们的背诵成果,又让他们体验到背诗的成就感,感受到背诗的快乐。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背诗热情,随着所记诗歌的增多,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大大增强。

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在要求学生背诵每一首诗之前,我都先面向全体学生熟练地把诗背诵出来,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背诗热情,为学生树立了背诗的榜样。

古诗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古诗这片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腹有诗书气自华”,引领孩子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领略长江黄河的气魄与胸襟,感悟唐诗宋词元曲的柔媚与豪迈,品味端午的粽子中秋的圆月春节的鞭炮……让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视诵读古诗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是每个语文教师应秉承的信念

项目教学法论文 篇八

论文摘要:实训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首先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然后以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为例,讨论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问题。

论文关键词:电子产品整体装调实训,项目教学法,应用

前言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之后而开设的一门集教学、设计、装配和调试为一体的实践课程,一般实训时间为4周。该课程局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首先是教师讲解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机械的按照的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最后教师按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实训报告给出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完成任务的实训模式,会导致学生不愿动脑,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本文笔者尝试将项目教学的方法引入到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1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体地位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2)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实践性强,更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的迁移,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2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2.1确定项目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不要求培养学生能设计一个复杂的整机电路,但应该能看懂或基本上看懂各功能块所起的作用,对于学过的单元电路应能够正确选取和使用。而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技能训练,是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将超外差收音机装调作为电子产品整机装调课程的实训项目。通过本次实训,我们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①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并且能掌握焊接技术及焊接工艺;②具备元器件识别和检测能力;③具备分析典型、常用电路能力;④具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和指标测量的能力;⑤具备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为了使学生达到以上能力,

把实训项目一共设计成3个子项目,具体如下: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和性能参数测试。

2.2制定计划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收音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每个实训项目制定详细的计划。比如收音机安装项目,对学生的焊接技术、工艺和元器件识别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他们大一都进行了这几个方面的实训,有的同学掌握的比较好,那么安装项目就可以很快完成,而有的同学可能焊接技术还不达标,那么他就要计划安排时间先练习焊接。因此,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结构制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2.3项目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布置本次实训要完成的项目、实训目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任务。其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比如: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收音机的统调与维修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学习,但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而要点到为止,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2、实施阶段

为了推行项目教学法,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贴片生产线和插件生产线。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实际的工作经验,我们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模式,可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选取一名组长,负责实训材料的发放和工具的领用等。在实施收音机安装子项目时将生产线分为十个工位,包括准备工位、元件成型工位、元件插装工位(每个工位可负责插3-5个元件)、元件插装检验工位、波峰焊工位和焊点检验与修整工位。在完成了收音机安装项目后,本组成员对自己生产的收音机进行调试,每个学生至少调试一台,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掌握调试电子产品的技能,在完成此子项目时,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收音机的原理、电路板识图和收音机调试的方法等,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是学生能掌握收音机调试的方法与技能。在学生完成收音机调试后,还应对自己调试的收音机进行性能参数测试,主要测试频率范围、灵敏度、选择性、不失真功率和整机频率响应特性等参数。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习测试这些参数的方法,还要准备一些自制的设备,比如在测试灵敏度时要求每组自制产生标准电磁场的装置。除了学生自己测试参数外,还应有质检员测试,质检员可有同组的其他成员担任。

2.4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项目教学实施情况的验收。在学生完成项目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展示其成果,并进行讨论、总结和评价。分析评价主要是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在充分享受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同时,还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和肯定别人的长处。最后教师在学生评价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做适当的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总结。

3结语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实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与企业工作情境高度一致,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到了知识,使学生在校内学到的技能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异更小,学生的职业气息更浓,为以后毕业直接上岗打下基础。项目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达到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徐思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 13(1):42:45.

2 丁琦,杨龙。项目教学在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xx,29(3):211-212.

3 史翠兰。 项目教学法在CAD/CAM实训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xx,5:61-62.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九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开辟了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了教学软件。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节课中,我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背诵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作者简介、诗句评析和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作家、作品、诗歌的风格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要想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好古诗,需要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9篇项目教学法论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教学法论文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