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4篇】(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篇一

一、“班主任”制度相关文件的梳理

(一)名称的确立

“班主任”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老解放区。1942年绥德专署教育科的《小学训导纲要》中说:“实行教导合一制,必须加强班主任的责任,否则教导主任就忙不过来。”而在此之前1934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制度暂行条例》中,这一角色则被称为“主任教员”。

194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新区目前国民政府改革的指示》中说:“废除训、教分立制度,实行教导合一,这一原则从两方面实施:①教师不只教书而且要参加具体的指导工作;②组织上训育与教务统一。在学校组织上(适用于完小)校长下设教育主任。取消级任导师,班设主任教员。”

新中国成立后,也曾一度在中小学设级任主任,后又撤销级任主任,设班主任。1952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小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其中规定:“小学各班采取教师责任制,各设班主任一人,并酌设任科教师”“中学以班为教学单位,……教员人数每班以二至三人为原则;……每班设班主任一人,由校长就各班教员中选聘。”自此以后,班主任制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施行。

(二)选聘条件、待遇、职责及培养培训

1963年和1978年在《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规定:“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选派政治觉悟较高和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对班主任的任职条件提出了一定要求。

考虑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1956年教育部规定:对从事班主任的教师予以适当补贴。1979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发了《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草案)》,正式实行了班主任津贴制度。

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明确了中小学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任务、职责、方法、任免的条件、待遇与奖励、管理等内容,这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制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完善。自此,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制的建设稳定下来后走上了健全完善的发展道路。

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和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为落实意见的精神,2007年开始,启动了中小学班主任部级培训计划。

2009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并且通过官方解读了《规定》的4个亮点:

明确了班主任工作量,使班主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班主任工作。提出班主任教师应当把授课和做班主任工作都作为主业,要拿出一半的时间来做班主任工作,来关心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身心健康状况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使班主任有更多的热情来做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五条要求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保证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使班主任有更多的空间来做班主任工作。突出强调在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再缩手缩脚,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使班主任有更多的信心来做班主任工作。《规定》从班主任的职业发展、职务晋升、参与学校管理、待遇保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

通过相关文件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班主任”作为一个岗位和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了有目共睹的重要作用,获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深度认可。正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的班主任也常常意味着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现实生活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择校不如择师”。而择师的关键,是能否遇到一个好的班主任。

二、当下的现实与班主任制度的困惑

大家知道,每年到学校人事安排的时候,班主任的选聘是学校领导最为头疼的事情(甚至没有之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师往往“不愿做”,大量出于职称评定压力 “必须做”的年轻老师却往往“不会做”,受困于繁琐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有专业要求的学生教育工作。曾经有一个近乎调侃的段子说班主任的工作是“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开得了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得了忧伤,破得了迷惘,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从某种意义上是班主任工作的现实写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中学尤其是高中,走班制、选课制、分层教学制度开始兴起,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演变成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状态,无疑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重新兴起的“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的角色是否存在边界划分不清或功能定位重合,未来“班主任”岗位会以新的形象出现还是可能会被取消,目前依然无法简单定论。

所有这些问题的核心其实都牵涉到一个根本判断:班主任的角色内涵与职责定位到底是什么?是一个以规范为主的行政意义上的管理者,还是一个以影响为主的教育者?班主任的工作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是否只能描述为“别的老师不做的都归我做”?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或目标是建设一个班集体还是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班主任是一个老师的主业还是副业?如果视其为专业,如何解决它的专业发展路径与阶梯问题?

我们还是回到文本本身,从不同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政策里寻找事实进行分析。

1988年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开宗明义指出: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可以看出,尽管有教育和指导,但无疑更加强调其行政意义上的管理这个角色。所谓千条线一根针指的就是这个,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班主任起着不可替代的上传下达,规范秩序的作用。

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将这一提法发展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这个提法开始强调了班主任老师在德育中的地位,而且将其在学校中的作用扩展到社会,明文规定了“协调沟通”的职能,并且第一次提出了“引领者”的定位。

2009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则这样描述: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比较一下这三个文件的提法,我们不难发现变化的基本脉络:对班主任这个岗位的角色定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倾向于成长视角而非管理视角。1988年的表述中是从学校和班级的角度定位的,缺少学生视角意义的班主任角色;2006年则增加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这一角色,同时强调了“家校沟通的桥梁”这样一个教育力量“协调者”的身份,2009年的表述则极为简练,在“引领者”这一提法的基础上,表达了更高的期望――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我们还可以同时比较一下这三个文件中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与职责”部分的基本规定:1988年《中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有8条任务,分别是“道德教育、学习管理、劳动教育、课外活动、常规管理、科任协调、奖惩评定、家校沟通。”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则简化为5条,分别是“教育引导、日常管理、活动开展、关爱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沟通。2009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则基本延续了意见的提法,同样是5条:了解学生、常规管理、活动开展、奖惩评定、协调沟通。所不同的是在排序上发生了变化,了解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则上升为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班主任角色变化的基本走向是从强调“管理”到突出“教育和引领”,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也从“建设一个班集体”转化为“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健康成长”。用更通俗的话来表示就是:班主任工作正在从“看班”走向“带班”。班主任角色也从一个“管理者”回归到一个“教育者”的本来面目。

对于生活在一线的班主任老师而言,“看班”和“带班”的不同之处到底在哪里呢?笔者曾经带过一个中学班主任骨干班,和这些来自一线的班主任老师们分别从目标、手段、行为、形象、结果、关系等几个纬度探讨过二者的不同。

看班:从目标上而言,追求的是整齐和一致;其主要手段是控制;其主要行为是外在的监督和防范;班主任教师的形象是严厉的;师生关系是紧张和恐惧的;结果可能有两个:看住和看不住。看住了是缺乏活力和秩序的僵化的集体,看不住则是混乱和无序的“乱班”。

带班:从目标上而言,追求的并不是精确的结果,而是一种美好的向上和向善的可能性;其主要手段是影响,其影响因素大概有两个,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二是班级的价值追求与积极氛围;其主要行为是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及有趣的班级生活;班主任教师的形象是亲和而又个人魅力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都是融洽友好的。其结果只有一个:大家都在努力向着更好的路上,或许有先有后,但每个人都体会到了自主和胜任的感觉,班级提供了一种支持和接纳的关系,成为大家的心灵和精神家园。

看班以规范和整齐的班集体为主要目标,强大的集体强调统一和一致,必然会压制个体;而带班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班集体只是个体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所以班主任也会重视建设班集体,但常规只追求有序,而并不强调整齐,规则会灵活富有弹性,适应班级生活和学生的人性化需求,并不是一味严格不近人情。看班会防范任何意义上集体之外的朋辈群体的出现,强调机械团结;而带者会鼓励同伴之间的交往,在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包容个性,是有机团结。

无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还是“立德树人”,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权力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过渡,教育的手段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从带有强制性质的“控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老师的主要行为也从以管理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教育为主。与一般学科老师不同的是,除了教书育人之外,班主任老师的独特之处在于“带班育人”。通过建立一个有序、有爱、有追求的班集体,营造一种有乐趣,有价值,有意义的班级生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健康的发展,无疑是班主任老师最重要的任务。

关于班主任的政策文本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也渐渐明确了新时期班主任的基本角色和定位。然而,与“应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然”。应然不断强调班主任岗位的“专业性”,呼吁班主任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的教育上,要求学校领导选聘班主任时要“德才兼备”。实然却是:一线中班主任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具体而琐碎的行政事务上,他们形象地称之为“杂活”(如收发各种通知,贯彻各种行政要求,填写各种表格数据等等)。缺乏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学生,也没有保障得到相应的专业支持(同教学相比较而言,班主任并无专门的教研制度,而班级管理,其实是不亚于学科教学并且更具综合性的一项专业活动)。尽管最近几年的教育政策不断加大班主任培训的力度,但依然不像教研活动那样有固定的时间和机制作为保障,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机构(如教研员)来进行专业引领。同时,与学科教学相比较而言,班主任缺乏足够有利的专业发展阶梯,无法获得专业地位上的晋升。最近几年,有不少学校开始在校内或区内试行“班主任职级制”或者不同范围的“骨干班主任或班主任带头人制度”,以此来激励广大班主任投入精力进行专业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往往因为适用范围(如学校、学区内通用)的问题向上贯通和接轨时遇到瓶颈。这一困境恐怕无法通过班主任津贴的增加而改观。

三、困境破解的政策展望

公允地说,2006年以来,无论是班主任的地位还是待遇,以及培训的机会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和余地。

班主任相关权利的保障能否落到实处?比如:2009年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尽管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但缺乏相应的具体落实条例,至于各个地方和学校是否能够执行,也缺乏相应的约束效力。能够出台工作量计算的配套政策,从而保障班主任的利益?类似这样的还有班主任的工作边界的问题,大多数的班主任困扰于繁杂的行政事务之中,怎样能够解放他们?以及如何通过专业职称或荣誉来激励他们向上发展?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篇二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六章考核与奖惩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应调离班主任岗位。 班主任档案是奖励班主任和班主任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没有完善准确的班主任工作档案,就无法公正的评价班主任的工作业绩;“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的规定必将成为一句空话;谁不适合班主任也将无从评价,调离班主任岗位的处罚势必成为感情用事、打击报复等的工具和手段;“班主任工作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的规定更将无法执行。新规定中第十五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明白的传递班主任工作档案重要性的信息,它要求中小学管理班主任的职能部门———政教处必须准确科学公正地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 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的工作档案呢?根据本人在政教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应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档案。 一、要做定期及时的业绩档案 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定期可以是一学期,也可以是一个月,甚至一周。定期归纳整理班主任在这一阶段的班级管理中各项实绩和量化考核综合成绩时,一定要使班主任明了这一定期,便于班主任重视,在心中形成一个“季节”,这个“季节”,便于班主任制定班级工作目标。在班级管理中落实这一目标时,容易使师生齐心协力并最终化为班集体积极向上的动力。定期档案要求及时资料。及时统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成果,完成班主任工作的资料,并予以公布,是建立准确档案的前提,只有及时建立档案并公布,才能做到公正的评价班主任工作。同时,这也是科学的。因为及时的统计与公布,便于班主任相互之间找差距补不足,形成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良性氛围,激励班主任的成长,在班级管理中自我加压,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想、新路子的产生。所以做班主任工作档案不是仅仅为做档案,它更重要的是及时准确反映班主任工作情况,使班主任明白自己的工作得失,促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快速健康成长。 二、要做班主任考勤档案 出勤档案是班主任档案资料中最基础性的材料。事实上,不论是哪种用人档案,勤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即使是管理手段优秀的班主任,甚至遥控管理班级的老手,他也是非常勤奋的,只是他把功夫用在暗处,把心思放在未雨绸缪,他的“功夫”是以前他作为新班主任辛勤的结晶。班主任出勤材料包括班主任会议出席情况、班会课组织情况、班主任培训到课情况、学校重大活动组织情况、早晚自习到班情况、家访次数、学生谈心次数等等。班主任工作琐碎细小,没有勤就没有绩。勤是班主任工作责任心的温度计,是一个称职班主任最基础的素质。也是《中小学班主任管理规定》中“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所要求的。 三、做班级常规管理检查档案和荣誉业绩档案 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管理班级能力的具体细致体现,班主任的“能”就在日常班级事务中得到磨炼和提高。班级常规的好坏,是班主任的班集体建设、班风建设工作的外化。班级常规档案主要做教室、宿舍、清洁区等“三地卫生”检查评比档案,学生出勤出操档案以及黑板报等班级文化建设档案。荣誉业绩档案包括班级参加各项比赛评比的名次和奖励。如“卫生流动红旗”“文明班级”、运动会名次、学科竞赛班级等地、专业技能大赛的团体总分等等。荣誉业绩档案是班主任工作能力最活泼生动的说明书。 四、要做班主任业务进修及培训档案 业务进修档案应力求反映一个班主任理论水平的真实情况。《规定》要求“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的学校方可聘用”,即使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一个老班主任,《规定》第十七条明确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定班主任培养和培训规划,有组织的开展班主任岗位培训。”这些规定要求我们务必做好班主任培训及业务进修档案。它包括班主任在市、县、校班主任培训班学习情况、工作论文撰写与发表情况、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以及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等等。业务培训与进修档案和常规业绩档案互为补充,基本上反映出一个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际能力和班主任理论水平的高低,同时也能让主管部门、班主任个人明了其工作的长短之处,确定该班主任在工作实践和理论水平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以及在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五、要做其他部门机构及班主任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档案 考量一个班主任的工作得失,仅凭以上几方面的档案还是不够全面的,还需要从其他方面综合考查。最好是每个学期末要征集学校各部门及职能处室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至少要做总务、教务等主要处室对各班主任完成学校相应工作情况的统计。为了更全面、更科学地反映班主任的工作实际情况,还应该征集调查本班学生、任课老师以及同轨班级的班主任对该班主任工作的认可情况。 当然,班主任的自评书面文字材料也是应该有的。我想有了这些,班主任的档案就会充实起来,全面起来,我想也更准确。以上仅是一家之言,但愿班主任工作档案能得到重视,我们的班主任工作随着新规定的出台和绩效工资的实施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和肯定。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篇三

关键词: 班主任批评教育适当方式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工作量、待遇和教育学生等方面强化了班主任的权利,并从待遇方面加强了保障性规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引起了民众广泛关注,人们众说纷纭,看法不一。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结合社会现状,深入思考,正确理解这一规定的内涵与外延。

首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既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的权利,又是班主任的责任与义务,而不能理解为可以“有而不用”的权利。

当前社会的教育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实状况,如“赏识教育”风行的背景下,孩子听不得“不”字;有的家长对学校教育过度干预;一旦老师与家长就学校的教育方式发生分歧,老师常常处于弱势地位;更有甚者,老师的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与伤害等。针对此类现状,有些老师甚至总结出了三条老师批评学生的“危害”:一是可能导致学生离校出走、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二是可能造成学生甚至家长对自己的误解、伤害;三是可能导致学生对自己评价低,影响到奖金、评奖等。于是一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管学生,不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自由发展。正是基于这种状况,教育部作出了班主任具有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的规定。另外,《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这就意味着,班主任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肩负着引领学生健康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决不能由于怕担责任或怕出事故而不去行使这一权利。

另外,“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一般任课教师就可以完全不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明确规定:“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第四条明确规定:“教书育人”;《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第八条规定教师具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从以上的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权利和义务,而且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所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虽然明确了:”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工作。当然,在这一方面,一般任课教师与班主任还是有区别的,他们批评教育学生的工作占日常工作量的比例有所不同。正如白岩松在“新闻1+1”中所说“班主任更多的比例放在了育人上,但是其他的老师也育人,但是更多的比例放在教书上。”

其次,新规的出台并不等于班主任有了“尚方宝剑”,教师要牢牢把握“采取适当方式”这一重要前提。

“适当”,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应有权利,又要正确行使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适当方式很重要的几个原则有:非暴力,不能体罚;平等,要有一种民主平等感;另外,要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能动不动当着全班人的面说“你笨死了”等这样伤害性的语言。

教师要掌握好批评教育的尺度,特别是对小学生,批评要和风细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批评教育既要合理合情,又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当众受批评是很丢人的”是大多数学生的感觉,他们希望如果老师批评自己,要找个没人的地方,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其生活环境不同、个性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较为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最后,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里的惩罚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罚,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惩戒”。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可以有适当的、适度的、不违规、不违法的体罚。比如,学生迟到了,不能罚站一小时,但可以让迟到的学生在教室外站三五分钟,让他知道迟到的错误,这是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认同的观点。但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总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班主任具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规定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再缩手缩脚,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顺应素质教育的时代呼唤,符合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需求。我们要借此东风,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国教育部:中国教育报,2009-8-24.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篇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班主任队伍,有效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自我修养和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能力,依照《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打算。

二、目标与任务

(一)在年底前,完成全区在岗中小学班主任的全员培训任务,通过培训,使我区中小学班主任能够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掌握班主任工作中必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法律常识,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明显改观。

(二)建立包括中小学班主任进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管理规范等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年起,凡新进入班主任队伍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应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三)通过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推进教师培训制度和机制创新,促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今后,应将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并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认定范围。

三、培训对象

(一)全体在岗中小学班主任。

(二)中小学班主任后备人员。

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一)培训内容。根据我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按照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班主任素质拓展训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专题进行。

(二)培训方式。以学员主体参与,多向互动为主,重视经验交流,在参与中学习,在交流学习中提升,突出案例教学。具体包括:

1.专题讲座:邀请国内主要是区内在班主任工作领域从事科研及管理实践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授课。

2.主题活动:活动由2-3名辅导老师负责,首先对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进行介绍,然后提供素材和个案背景,指导每个小组或者个人制定并形成详细的班级活动的组织打算。在3-4个主题活动中每个学员最终要形成相应的活动打算。

3.班主任论坛:学员就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热点、难点等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4.访问考察:就近实地考察并观摩优秀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课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5.技能学习:初步了解班级管理的电脑软件,进一步明确班级管理的思路和操作规范。

6.课题研究: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主要向自治区级骨干学员提供若干科研课题,并提供导师支持。

7.建立导师制度,以研究课题带动学员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同时组织专家巡讲团(由高校理论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代表构成)到各地巡回培训。

8.校本培训:通过班主任在职研修及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五、工作步骤

我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分自治区级、市级和县(市、区)级三级培训。培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我厅制定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具体打算,委托教师教育研究会牵头,成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我区的具体实际确定培训学习资料、制定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制度。同时,委托师范大学牵头,筹备开发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师教育网”开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栏并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平台实现链接,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和信息以及学员交流的平台。

(二)培训者培训阶段上半月由自治区级培训机构对市级培训者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集中学习培训,下半月由市级培训机构对县级培训者进行集中培训。

(三)在职全员培训阶段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三级培训同时展开。高中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100名,其余的参加市级培训;初中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200名,参加市级骨干培训不低于本市初中班主任总人数的1%,其余的参加县(区)级培训;小学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300名,参加市级骨干培训不低于本市小学班主任总人数的1%,其余的参加县(区)级培训。县(区)级全员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同时采取短期集中培训与在职校本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各级培训机构按照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做好计划,分期分批进行面授辅导。市级和自治区级培训每批集中4天完成,同时,自治区将组织优秀班主任巡讲团进行区内巡讲、并选派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到各地检查指导全区各市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四)长期、常规培训阶段按照制度规定,从年起,对新进入班主任队伍和准备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规定内容的培训。

六、考核与认定

(一)受训人员按要求完成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合格,由培训机构颁发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合格证书,其成绩记入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的同时,记入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册并给予相应继续教育学分,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档案。

(二)对担任班主任,并按规定培训合格的教师,在相关的表彰奖励评选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考虑。

七、组织与管理

(一)我厅负责对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协调和监督,制定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打算,组织自治区级班主任骨干及市级培训者培训,并委托教师教育研究会统筹项目的组织实施,具体分工为:师范大学负责自治区级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高中班主任培训者培训;教育学院负责自治区级初中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初中班主任培训者培训;师范学院负责自治区级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小学班主任培训者培训。以上3所学校也作为相应学段班主任培训的自治区级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对市、县两级相应学段班主任培训的指导。

(二)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县(市、区)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定本市班主任培训规划,依托各市教师培训机构,对县级培训者和本地高中班主任及市级初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进行培训,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所管辖学校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进行管理。

(三)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规划,依托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对本县(区)中初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全员培训应以校本培训为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所管辖学校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进行管理。

(四)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班主任参加各层次的培训活动,认真组织班主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

八、培训经费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经费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经费。各级政府财政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项经费。不得向教师个人收取培训经费。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班主任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区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将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划。本次培训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做好本级培训计划,精心安排,周密组织,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杜绝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倾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4篇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