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说课稿 篇一
教材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学习时间在12月中旬。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设计思路:
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元旦节快到了,东方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举行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购物满50元的顾客,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红球全放白球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熟悉、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第一次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㈠学生小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提问:根据你们的方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试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4.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试验结果记录单:
⑴全放红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⑶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㈡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可能性
一定
结果确定[url=]{[/url]
不可能
结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红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红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红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出示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 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四、第二次摸球,进一步认识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㈠认识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说一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能确定吗?为什么?
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猜的同学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前一次摸到红球后,下一次可能猜会摸到白球,这时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如人所愿,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㈡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继续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又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一摸……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设计意图]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我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暴露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五、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组织练习,深化对确定和可能性的认识
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
㈡根据结果设计放球方案,,说一说怎么想的,并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红球;
2.可能会摸到红球;
3.不可能摸到红球。
㈢猜一猜:东方超市的老板会怎样放球?为什么?每种颜色的球放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练习,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又有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且为下一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可能性说课稿 篇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见课本第87—88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B.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以及合作交流过程中认识可能性的大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体会用数据表示可能性的简洁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黑白棋子若干
五、教法、学法:
(1)引导发现法
(2)分组讨论法
(3)游戏和抢答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乒乓球队员精彩图片,树立向他们学习、为国争光的目标,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突然问乒乓球比赛时,怎样决定谁先发球的?学生有可能不会答,老师告知乒乓球比赛猜球决定谁先发球。并问,这样做公平吗?(公平,因为,球在左手和右手共有两种可能性,左手和右手的可能性相等。)
2、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
(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纸盒,纸盒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3、机智问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
“同学们,请看第一个盒子,能摸到白球吗?”生:不能。“那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师,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没有!”好,我们就用0表示不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边写下0)。那么,第二个盒子,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用1表示,有的学生说用2表示,因为里面有2个白球,我让他们进行简短讨论,最后,统一了意见,用1表示一定发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边写下1)。
4、感知数据,体验生活中的0和1:
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这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母鸡下蛋的可能性为0,有的学这节数学课真有趣的可能性为1……
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让他们把数数回归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有了前两个盒子作铺垫,第三个盒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紧接着,我把问题抛向学生“怎么用一个数来表示第四、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让他们自己去先思考,再讨论,再汇报。最好,学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8表示的是盒子里共有8个球,共有八种可能的结果,这里的1是4号盒子里只有一个白球,同样,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个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让学生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给出0和1作铺垫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些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出用一个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而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重点)
5、为了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小组做课后的“做一做”摸球游戏,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再次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然后,让学生解析为什么有的小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是12次,而有的小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让学生认识实际摸球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标准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让学生明白摸球的次数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标准概率,这就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可能性的高度。
6、接下来练习题的设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对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作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7、最后通过听要求给纸盒里增减球来进一步体会可能行的相关知识,搭建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
七、板书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定能可能性是1
不可能可能性是0
1黄1白黄球1/2
白球1/2
1黄7白黄球1/8
白球7/8
可能性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可能性”这一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在这一阶段只要求学生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第二阶段就是本课时,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能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这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3、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难点是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营造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相机渗透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
课件演示:情境图(教科书第99页的情境图)。
由足球比赛开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戏公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去活动、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自然、真实,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实践探索,深入体验
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课件演示)通过课件出示试验要求。
这一环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试验、去探索、去体会。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汇总到总统计表(课件出示总统计表如下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相关数据。
小组正面朝上反面朝上总次数
1
2
3
4
5
…
合计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后讨论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是非常接近的,初步体验等可能性。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出示历史上数学家做过的抛硬币实验数据。(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数学家总次数正面朝上反面朝上
德摩根
蒲丰
费勒
皮尔逊
罗曼列夫斯基
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再次体会等可能性。
4:分数表示。
小结:我们亲自做过了实验,又参照了数学家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很接近,说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你们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它们吗?引导学生用1/2表示等可能性。
这一个环节,学生在抛硬币的实验中递进式感悟、理解、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制的公平性。并学会用二分之一表示等可能性。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
(三)、小组游戏体验新知
玩飞行棋(出示飞行棋的图)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玩法:用掷骰子来玩。
把全班分成红、黄、蓝三队,进行游戏。
(2)接着游戏前决定哪队先开始?引出用转盘来决定,先设计这样一个转盘,(课件演示方案一)
各队学生肯定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一说指针停在红、黄、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用分数表示。
既然这个转盘不公平,“你会设计一个公平的转盘吗?”运用等可能性的知识放手让学生动手设计出公平的转盘,有效地突破难点。(课件演示方案二)那现在每队出现的可能性是(1/3)这样就公平了。
(3)、选骰子
转盘选定了哪个小队先开始,我在这里设计两种骰子,如果你是队长你会选哪个?为什么?
再次让学生体会,感悟,巩固等可能性知识。
(4)开始飞行棋游戏
最后掷骰子玩飞行棋,有的队赢了,有的输了,如果再玩一次,输的队有没有可能赢?为什么?让学生体会随机事件的存在,渗透随机观念。
这样设计游戏活动,学生愿学,乐学。在公平、公正的游戏中进行巩固、应用、拓展性练习,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要使游戏公平,游戏中的事件发生必须是等可能性的。
游戏2:生活体验:
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又设计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摸奖游戏,让学生懂得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其科学态度及明辨是非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课件演示:幸运摸奖)。
(四)、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找到这样的例子与大家分享,好吗?通过交流感想和体会,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可能性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三个小朋友捂着眼睛摸球的情境,使学生学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模糊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摸球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难点: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描述。
二、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透明的袋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记录表格。
三、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知识特点和学情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四)、课堂总结知识升华。
这四大环节,其中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是核心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预设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其实在游戏中有很大的学问也有很多的数学奥秘,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摸球的游戏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游戏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预设20分钟)
1、活动一:甲袋里6个红球。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的确定现象)
板书:事件发生的确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可能性的生活经验,所以设计师生互动游戏,游戏活动符合学生的心里特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2、活动二:乙袋里3个红球,3个黄球。从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板书: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通过摸球的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3、活动三:丙袋里4个红球,1个黄球。从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大小
猜测——验证——结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组汇报。老师填总的统计表。
板书:可能性大——数量多,小——数量少。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了猜测,但猜测的对不对呢?实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谜底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揭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理解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预设15分钟)
1.下面的事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
(1)地球绕着太阳转。
(2)明天会下雨。
(3)把一个石块放入水中,石块沉底。
(4)早晨太阳从东边出来。
2.连一连。从下面6个盒子中分别摸出1个球,会有怎样的结果?
3.从8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出1张,可能抽到哪种扑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
4.给右边的转盘涂上红、绿两种颜色。要使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绿色大,可以怎样涂?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练习,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有序的思考问题,以形成技能技巧。
五、课堂总结知识升华(预设3分钟)
谈谈收获;夸夸自己;赞赞同学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夸自己和赞同学使学生不断找到自己的进步,并懂得赏识他人,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六、板书设计:
可能性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 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棋子的游戏。要求摸到黄色棋子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棋子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黄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和第三板块,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黄棋子,又要有白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此时教师将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黄棋子中的一颗棋子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棋子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棋子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棋子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
A.一定是桔子
B.一定不是桔子
C.可能是桔子
D.很可能是桔子
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可能性说课稿 篇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
教材分析:自然界和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类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这类现象成为确定性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本节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以及自身的体会使学生理解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1.教具准备: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
2.创设情境:
元旦节晚会上,学校准备了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每位同学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选择性更少的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板书学生的方案:
全放红球 全放白球 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3.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5.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6.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根据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拓展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7.巩固学习效果
通过教材108页1、2两个题目巩固学习效果
8.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
可以在做完实验总结一定、可能、不可能之后再做一次摸球的实验,首先让同学们进行猜测可能性,然后进行验证,最后再巩固总结可能性,这样会起到更好地使同学们接受的效果。
可能性说课稿 篇七
《可能性》是小学五年级的内容!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可能性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三个小朋友捂着眼睛摸球的情境,使学生学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模糊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摸球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难点: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描述。
二、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透明的袋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记录表格。
三、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知识特点和学情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激趣猜测 ; (二)、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三)、随堂练习 巩固新知; (四)、课堂总结 知识升华。
这四大环节,其中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是核心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预设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其实在游戏中有很大的学问也有很多的数学奥秘,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摸球的游戏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游戏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预设20分钟)
1、活动一:甲袋里6个红球。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的确定现象)
板书:事件发生的确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可能性的生活经验,所以设计师生互动游戏,游戏活动符合学生的心里特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2、活动二:乙袋里3个红球,3个黄球。从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板书: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通过摸球的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3、活动三:丙袋里4个红球,1个黄球。从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大小
猜测——验证——结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组汇报。老师填总的统计表。
板书:可能性 大 ——数量多 ,小——数量少。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了猜测,但猜测的对不对呢?实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谜底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揭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理解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随堂练习 巩固新知(预设15分钟)
1.下面的事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
(1)地球绕着太阳转。
(2)明天会下雨。
(3)把一个石块放入水中,石块沉底。
(4)早晨太阳从东边出来。
2. 连一连。从下面6个盒子中分别摸出1个球,会有怎样的结果?
3. 从8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出1张,可能抽到哪种扑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
4. 给右边的转盘涂上红、绿两种颜色。要使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绿色大,可以怎样涂?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练习,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有序的思考问题,以形成技能技巧。
四、课堂总结 知识升华(预设3分钟)
谈谈收获;夸夸自己;赞赞同学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夸自己和赞同学使学生不断找到自己的进步,并懂得赏识他人,培养学生积极情感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 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小正方体实验、涂色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 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 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也会用到可能这个词,说明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 教具准备:小正方体、盒子、课件。
五、教学过程 :
课前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呀?那明天一定是星期几呢?可能是星期六吗?为什么呢?同学们都盼望周未,因为周未呀!有你们自己自由的空间,那么周未你可能去干什么呢?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教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小正方体的游戏,让学生推荐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到讲台上来,但其中只能有一名学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以剪子、包袱、锤的形式来决定胜负。然后师小结:同学们从刚才活动中,我们可以想到有可能男生赢,也有可能女生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当中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引出课题:可能性
(二) 通过摸小正方体游戏,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感知阶段)
老师和同学进行摸小正体游戏,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红色的小正方体,由于有了疑问,下面的学习就更有了实效性。学生会主动的对所出现的摸小正方体现象进行推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体验阶段)
通过教学教材105页的例二,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判断哪个事件是一定发生的,哪个事件是可能发生的,哪个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接着让学生进行一个即兴表演活动,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四)应用知识,拓展练习。(升华阶段)
通过对教材108页练习二十四1、2题和课件上面的练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亲历过程,学生学习了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可能性说课稿 篇九
一、说教学内容
《可能性》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书第八单元的3个例题及课堂活动的练习题。
二、说教材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不确定现象。结合抛硬币游戏过程,体会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确定的。进而通过摸球试验,体会有的试验结果是一定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可能发生的。
教学目标:
1、 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确定的。
2、 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三、说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法和动手实验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体会动手实验法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则是确定的。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做一做
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朝上?亲自抛一抛,验证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来描述这一现象。
教学例2时,可让学生依次摸球得出结论再进行分类。
例3应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举出这场足球赛的3种可能结果。
教学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及练习题1、2、3.。
(四)布置作业、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9篇可能性说课稿,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可能性说课稿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