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有教无类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7篇有教无类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有教无类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有教无类教案范文 篇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收集较为充足的案例资源是开展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则有三种来源渠道:一是中外学者为公共管理教学编辑出版的案例教材;二是教师收集整理媒体报道的公共管理领域发生的重大典型事件;三是教师深入实际对相关事件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素材,再通过对素材的加工整理,编辑成为教学案例[2]。通过已有案例教材获取所需案例是一种较为便捷省时的途径。编辑出版的案例教材许多取材于公共管理实践中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这些案例的优势在于其典型性、代表性与通用性,因此用起来比较省事。但另一方面,此类来源的案例缺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其一,选入教材的案例在注重典型性的同时往往很难兼顾时效性,过分依赖此类案例不利于案例教学创新;其二,教材式案例的模式与体例往往都较为单一、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与变通性,无法适应公共管理类课程快速发展的要求。实际上,经典案例的运用也是有其限度的,否则,“老生常谈”,不仅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会感到没趣。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案例更多是通过第二种渠道获得。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这成为新时代开展案例教学的一大优势。公共管理类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及时关注各类新闻资讯,尤其关注公共管理领域发生的重大实践,并及时记录、下载、整理和归档相关信息,建立起技术化、制度化水平较高的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作为案例来源的第三种渠道,对相关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无疑更具时效性与针对性。而且,在很多时候学生甚至可以和教师一起参与相关案例的搜集与整理,更有利于培养的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同时也能加深教师与学生双方对相关事件的认识程度。尽管优势明显,但实际上高校教师还是较少使用这一途径获取案例,原因是:首先,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普遍繁忙,闲暇时间较为有限,因此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进行调研走访;其次,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领域发生的事件信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再加之政府部门对于外界的调研、采访、报道等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消息),致使此类通道受阻。

二、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流程的第二个环节,它在整个案例教学流程中地位举足轻重。一个恰当的案例可以先入为主,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由此引致案例讨论的深入化。相反如果案例选择不当,则可能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致使学生参与热情递减和讨论无法引向深入,最终使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究竟怎样的案例才是恰当的?或者如何才能选择恰到好处的案例呢?我们认为,首先,案例的选择必须围绕案例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因此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所有教学活动包括案例的选择,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唯此,才能做到针对重点、有的放矢,从而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案例教学在做好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要因人施教,教授不同课程,选择的案例也应当有所区分。一般说来,公共基础性课程在选择案例时可不必过分拘泥于具体的管理领域,其侧重点在于基础理论的强化,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案例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特点,确保案例的针对性。此外,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案例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通常,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可选择一些知识点相对单一、理论相对浅显的案例,而高年级的教学则可以考虑一些综合性较强、理论覆盖面广的案例,以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再次,案例的选择还应当注意案例自身的时效性。即所选案例应尽可能为新近发生事件,以紧跟快速发展的管理实践。一个发生久远的案例,往往无法有效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更为主要的是,由于公共管理实践的快速变迁,这些案例往往会脱离了其发生初始时的具体情境,导致其解释力滞后甚至失效。

三、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选择好案例以后就进入了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案例实施自身又是一个“子流程”,它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其一,案例教学实施前的准备。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为案例教学教案的编写。案例教学教案的编写具有一般课堂教学教案的编写的共同特性,例如都必须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要件,教师仍然起着主导性作用等。同时,案例教学教案的编写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例如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学生参与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学手段更偏好对多媒体的使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多体现以及课堂氛围更加宽松、活泼等。其二,案例教学的预演。在正式上课前,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教师自认为案例准备比较齐全,案例选择比较恰当且备课认真充分,因此往往忽视这一环节,常常导致在正式案例教学时手忙脚乱甚至出现纰漏,例如所需案例不能及时调出或者调出案例并非所需,甚至出现多媒体音视频资料不能正常放音或放映,致使案例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对于案例教学来说细心永远是不过分的。其三,案例教学的正式实施。这一过程又包括教师介绍、学生讨论以及案例总结等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在介绍案例时应尽量保持客观,只需把案例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等原原本本地介绍给学生即可,避免较早对案例作出自己的评价或判断。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教师提前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可能会直接干扰到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考路径,甚至导致学生为保持与老师一致而压制了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即教师应当以“导演”而非“演员”的角色出现。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淡化自己的权威主体特征,视学生为案例教学的当然主体,把“舞台”真正交给他们,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踊跃讨论。当然,教师权威地位的淡化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案例教学掌控力的弱化。相反,教师必须在全局上对教学节奏、发展趋势等作出有效的调控,以确保案例讨论不会偏离案例本身和案例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案例教学结束时,应当对案例教学的过程特别是学生的讨论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客观的点评,点评以肯定成绩为主,但也要适当指出问题的所在。

有教无类教案 篇二

【关键词】成人;案例教学;选择与加工

经过在军事、法学、工商管理等不同教学领域的长期研究和不断改进,案例教学已发展成为日趋成熟的一种教学方式,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法原理,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都在运用这种“知行合一”的方法开展教学。那么,在这种教学手段和模式中,是否同一个案例适合于不同院校及不同层次呢?不然,因为不同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背景,对案例理解和分析的角度完全不一样,特别是作为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成人学生而言,对案例更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因此,一般用于未接触过社会实践的全日制学生的案例并非适用于成教学生。所以,运用案例教学的教师必然根据成人特点,选择合适的案例并进行适当的整理加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成人案例教学中课堂案例选择和加工的重要意义

在针对成人进行教学时,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对课程案例选择和加工也就变得更得重要。其具体表现在:

1.1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由于成人学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案例了解非常深刻,甚至于对其背景、过程熟悉程度更高于教师,如果教师授课时对案例没有精心的选择与加工,就会导致有的案例过于随意,或者涉及理论太多,或者根本就是一个事例,无法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所以在成人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加工,并且还要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加工,加工成与所教课程理论知识点相关的案例,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析。于是,必将要求教师花更多的精力、时间去准备课堂案例,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1.2 是调动成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如何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虽然案例教学法本身以其具体的实例来吸引学生,但如果学生对案例不感兴趣,也无法深入其心,更不要指望学生能有正确的分析了。所以,只有选择成人学生熟悉的甚至于是其企业本身遇到的问题作为课堂案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3 可以成为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拓性思维教学法,在一定案例背景下,成人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案例背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所使用的案例没有任何针对性,也未经任何加工,学生分析起来就会无所适从,或者说牵强附会,教学效果如何也就无法考核。而通过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并迫切希望解决的案例,其分析结果是否有利于实际操作?就可以成为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2 课堂案例选择和加工的原则

在成人教育中开展案例教学,相对而言,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有充足的准备。但一旦运用成功,则会取得满意的效果,而要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课堂案例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2.1 针对性原则。即针对具体课程、具体知识点、具体对象,也就是说所选择的案例必须针对某一门课程中的某一个理论知识点或某一具体问题,即使是综合性的案例也不例外。如果案例没有针对性,所涉及问题必将泛而无主题,学生拿到手上后无所适从,特别是成人教育的学生,相对而言实践经验丰富而结合理论不够准确,没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时没有明晰的思路,甚至于有的学生就会将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复述一遍,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2 适用性原则。选择和加工案例时,大部分老师都是将社会现实中的相关案例进行整理加工,但也有老师喜欢以社会现实问题为基础自己编写新的案例。但不管是哪一种,最后拿到课堂上的案例必须要适用所教课程、适合于所面向的学生和适用所涉及的问题,否则,将会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2.3 具体性原则。由于成教学生大都有具体工作经验,对于实践问题非常熟悉,但若用理论来解释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教师在选择和加工案例时一定要具体、明确。即本案例分析究竟是为了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案例越具体,学生就会能理解,而一旦当学生学会了解决较小的具体性强的案例后,再有步骤地引进大型综合性案例,此时案例教学的优势也就呈现出来了。

2.4 熟悉性原则。由于案例教学法为各高校、各个层次、各专业所广泛采用,因而,各种各样的案例集也大量被编写,于是一些老师便随意选取,特别是那些大型的、成功企业的案例被广为采用,如海尔经营管理模式、五粮液集团的营销案例,甚至于一些国际性的案例常常进入到课堂,让学生进行分析,殊不知,这些案例虽然著名,但毕竟离学生较远,学生分析起来也只会人云亦云,独特的见解较少,所以,在成人案例教学中,最好选择那些成教学生身边的案例,甚至于可以考虑将成人学生所在的企业实践情况编写成案例来进行分析。

3 成人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加工

了解了课堂案例选择和加工的意义及原则以后,如何选择成人教育教学课堂案例呢?由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学目的也要求采用不同的案例,因此,究竟如何选择课堂案例是没有定势的,因人而异、因课程而异。但即便如此,在选择和加工案例时,教师也应尽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亲自编写课堂案例,并使案例格式规范化。由于目前有关案例非常多,采用案例教学的层次也不同,究竟什么样的案例才适合成人教学呢?笔者以为,放弃那些规模大的、大众化的、离我们较远的案例而选择成教学生所在企业的成败案例是最可行和有效的,并且具有独特性。因为来自于成教学生身边的企业案例很少有现成编写好了的,如果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获得原始资料,自己编写案例,就会形成明显的特色。在案例编写时,教师最好使规范化,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统一,每一个案例都要求有案例标题、案例正文、案例结束语和案例思考题等内容。

3.2 课堂案例的选择尽量本土化。由于采取案例教学的主体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因而,教师在选择课堂案例时应尽量做到本土化。本土化的案例使学生有兴趣利用业余时间调查,分析起来资料充实,有理有据,有说服力,效果明显,甚至于为企业间接解决了问题。

3.3 对课堂案进行分类整理。课堂案例的选择时应力求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选择不同层次的案例类型。一般而言,根据其难易度来确定,选择的类型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专题型案例。专题型案例是案例分析的最低层次,即只针对某一问题、某一具体方面、某一因素进行剖析。这一类型的案例分析最大优点是目标集中,重点突出,涉及的问题具体明确,有利于学生分析时把握案例重点,思路清晰,对于问题的因果关系、难点所在、关键问题、运用理论十分明确,不至于无所适从,比较适合于初学者,分析容易入题。但由于这一类型的案例都是一些小案例,内容简单,有的学生过于轻视,忽视课前准备。

(2)综合型案例。综合型案例所涉及的背景材料、理论问题等比较全面而系统,常交叉运用多种理论依据,反映了完整而多元化的运作顺序,它既可以是某一门课程的综合分析也可以是某几门课程的交叉,众多的理论问题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上案例分析课之前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否则对于庞大复杂的案例就无从下手,不能分清主次,更不能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讨论。这种的案例最常见于各类间接资料来源,但若是教师自己动手编写,则编写难度是最大的,它要求教师编写时付出较多的心血,因为涉及到一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或多门专业课程的相关理论,如果教师对所在专业相关课程不熟悉或熟悉而不会综合运用,就无法整合、加工好案例。

(3)讨论型案例。这是案例分析的最高层次,这种案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配合,案例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学术探讨性。如果说前面两类案例分析的结论相对明确、固定的话,那么这种方法则允许几种结论、几种观点的存在,这些结论和观点之间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究竟对错如何,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学生所依据的理由及方法的对错。讨论型的案例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所选用的案例在实际活动中带有明显的连续性和客观性,由于结论很难有统一的模式,因而更能启迪学生、培养能力。但由于头绪众多,有时学生无所适从,把握不住。如果选择这类案例,其自由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在教师编写时还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不过案例内容必须在所运用知识的范围,否则,就无法实现理想效果。

3.4 案例的选择要实现动态化。大多数教师在使用案例时,一般都是采用一些既成事实的静态案例资料,而事实上,由采写、加工案例到把案例拿到课堂上分析都会经过一段时间,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处在一个静态不变的环境中,所以,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将案例动态化,即使案例中已经是过去的静态资料,教师也应当在课堂上增加变化的部分,否则案例教学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对于成人教育而言,案例教学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真正要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必须提供高案例的质量。但不管选择什么案例,也无论如何去加工课堂案例,必须保证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一是案例要有针对性。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蕴含相应的营销理论,使学生能提出决策方案的依据。二是案例要难易适中。太简单了,学生易得出答案,无以提起学习兴趣;太难的话会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使学生无法入手分析,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三是案例要新。案例最好能基本反映当前市场环境和国内企业现状,以利于学生分析和学以致用。四是案例要典型。被选的案例要能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用,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洪才。大众高等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8

[2] 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3] 尹宁伟。走向个性化:成人高教课程设置的必然趋势。成人教育,2007(12)

有教无类教案 篇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据有关调查,人民满意教育主要有这样几个角度:一是有教无类,二是学有优教,三是教师立德树人,四是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人民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和准则。下面就围绕这四个“角度”,浅读我的体会与心得。

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应有发展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这是孔子著名的“受教育机会均等”的人才原则。数千年以来,这一“原则”得到了许多志士仁人的重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践行。他们深知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其先天条件不同,后天发展环境不一,家庭境况及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进程,家长与孩子起点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从而使孩子们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更需要我们牢牢地遵循“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教育更没有分高下贵贱”的原则,采用针对所有学生的全民教育,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还通过系统地安排教学进度、课程设计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并与社区合作,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即对每一个学生命运的关心、精神生活的关注以及美好情感的肯定。

二、学有优教,关注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学有优教”是在实现了“学有所教”目标的前提下提出的更高目标,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更高要求和更多期待,同时也是促进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和更高标准。多年来,由于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师生往往只注重考试科目而忽略其他等级或艺体类科目;为此,学校首先必须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完善教育行政管理,制订合理、科学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活动周历表及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其次,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还需要“提质”,即在关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发。

三、重师德师风,抓“强基固本”,让教师专业技能不断增强

1.持续不断地开展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自我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自觉养成忠诚教育、勇于创新的奉献精神;谦逊严谨、乐于进取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达到防患于未然之目的。我们懂得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第一重要的是做人。对于教师来说,做人更是第一位的,因为教育是精神事业,一个教师精神素质好不好,会直接在教学的态度、内容、方式以及学生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和传授知识相比,教师对学生精神上的影响是更重要的。

2.经常组织教师温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牢固树立“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基本理念。这可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指导性文件。我们明白,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决定着学校教育的高度。通过学科规划与实施建设专业团队,以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文化,让教师在“专业发展规划”引领下主动成长。

3.充分发挥名师作用,组织帮、传、带活动,进而成立教师发展共同体。(1)让名师上示范课、开讲座,发挥名师带头引领作用;(2)让名师听课、评课,激发一线教师的动力与活力;(3)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即同课题不同教案、不同教学风格的比较、探讨活动,集聚正能量,促进不同类型教师迅速成长,从而造就一批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技能过硬的骨干队伍,有的甚至成为优秀的教师。

四、重校园文化,强家校联系,让学校教育“热闹”起来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风貌的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积淀,每所学校自然也应该有自己的“符号”与“表情”。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校园文化也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上。

“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好。”学校工作要想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在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合理宣传自己,学校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活动这一载体就是最好的宣传。

总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用发展的眼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参考文献:

有教无类教案 篇四

【关键词】教育教学档案;管理;利用

学校的核心在于教学,而教育教学档案在各类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提供未来教学参考的宝贵资源。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评估的发展,更加凸显出了教育教学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性。但从教育档案的本质上来说,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利用,只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这些档案资料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增强对教学档案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积极探索更新更现代的管理与使用之道,以期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档案的价值和意义。

一、教育教学档案的定义和分类

教育教学档案指的是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影像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文件资料。这类资料对未来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其中真实记录了学校教学实践的方法、途径和效果。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学校档案分类的标准,教学档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学工作档案,其中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计划、教学工作的管理规章、教学改革的各类文件、各类实习材料等、各类考试试卷和成绩等、毕业设计等内容。第二类是教师业务档案,其中包括师资培养计划、教师工作业务考核表、教师工作量统计表、培训计划情况、晋升职称材料等内容。第三类是学生管理档案,其中包括名册、成绩、学籍变动材料、证书存根、奖励材料等,以及毕业生去向和质量调查报告等内容。

二、学校教育教学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档案还是存在着一些被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改进。例如相关人员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没有对档案进行妥善规范地管理;忽视科学的档案管理方法,同时忽视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进一步开发档案在教学工作中的巨大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保证教育教学档案的完整和规范。这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其他研究者的看法我们可以采纳“三纳入和四同步”的建议,“三纳入”即“纳入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制度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作为教官人员的考核标准”,“四同步”即“下达教学任务与提出教学文件资料归档同步,检查教学工作与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同步,评审鉴定教学成果与验收档案材料同步,毕业或晋升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证明同步”。同时在学校教学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各位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这样可以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教育教学档案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学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归档工作。首先统一编号,对档案进行排架和入库。其次是要针对档案信息的收集工作进行及时反馈和收集。相关部门要通过网络等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及时的教育教学档案信息的情况,同时针对反馈也要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工作。

(二)用科学方法开发利用。需要不断加强对档案资料开发利用重要性的强调。从近几年学校教育教学档案实践活动来看,相关文件中缺乏具体规则的指导使得学校档案管理人员无章可循,同时由于任课老师课业繁忙,同时对教学档案的使用和重要性抱有一定的误解,担心自己的教学材料存档会引发泄密等行为,造出教学档案归档率不高。据此,学校应进一步规范档案部门的工作,规定好教学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以保证教学档案的完整、系统和准确。需要定期针对不同档案进行价值鉴定工作。根据《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指导,档案的保管期限可以分为短期、长期和永久三种类型。但原有的保管期限表无法满足当下对档案使用的需要,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应该严格掌握档案的质量,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灵活修改补充相关条目。需要认真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发掘教学档案的内容并进行分析、研究和加工、编制,及时准确地将此类档案提供给有需要的机构和个人使用。同时需要注意此类档案材料的系统性和时效性。为了增加档案资源的使用率,需要及时了解使用者的情况。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档案需求的动向,了解使用者对档案使用情况的评价,同时与时俱进主动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以求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同时要善于使用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开展多元化的利用途径。逐步实现教育教学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探索建立现代化的档案数据库,并不断完善使用手段,实现教学档案的辅助立卷、编制、统计和归档的网络化。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汇集各种教学资源,方便学校各级师生及时查阅和提取使用,这也加强了学生和未来步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教育目的。

三、结束语

教育教学档案在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存在众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进一步转变思路,针对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具体解决方法,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和改进,进一步发挥教育教学档案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媛。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科教文汇,2007(5):32.

[2]刘婷。试论教学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119-120.

有教无类教案 篇五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课程;传统教学法

1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及特征

提到案例教学法,教育界的人士马上会想到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之一——美国哈佛商学院,因为案例教学在哈佛大学,尤其是在哈佛商学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令世人所瞩目的成功。那么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到底与哈佛大学有没有关系呢?笔者通过查询资料发现,“案例教学法”,英文为 Case-study teaching method,确实是来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这种教学方式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在哈佛商学院应用的,其后便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人士的热烈讨论。当时教授们给MBA专业的学生上课,但是却没有合适的教材供学生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授课教师为了获取上课所需的资料,便直接到企业的第一线采访企业经理人并记录他们的商务管理案例,然后仔细整理,最后把材料打印好分给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这种教学法不再是传统的那种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所有案例均来自于实际生活,激发了同学的兴趣,而在课堂上也是以讨论和互动式提问为主,使同学们在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中掌握了管理理念和相关知识。由于案例教学法授课效果极佳,后来这种教学法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导向的作用,教学的主要内容便是案例本身。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课前认真准备好合适的案例,这些案例一定和教学目的有很强的联系,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分析,甚至是争论,最终达到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教育方式变革缓慢,课堂教学方式死板。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进了案例教学法,不过引进案例教学法后,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国际商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学科领域。

2 国际贸易类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类课程主要是研究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理论性比较强,是国际经济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愈发深化,中国的经济也已经溶入了世界,这已经是非常客观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教授国际贸易课程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贸易类课程包含了很深的经济学知识,很多学生对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觉得困难,而且内容枯燥,因此缺乏兴趣。可是如果把国际贸易类的相关知识与当前动态的世界贸易实际联系起来,就会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当前的事实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然后联系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些都为应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国际贸易提供了支持。

3 传统教学方式在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3.1 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中国的传统教学的方法是填鸭式的,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上课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手段单调呆板。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忽略,所以很多人都没有积极性参与课堂互动。由于缺乏学习热情,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沉闷,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由于国际贸易知识含有较多的经常学理论知识,以传统的教学手段讲授国际贸易类的课程,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对这类课程的厌烦情绪。因此,如果利用案例教学法灵活多变且紧密联系实际的优点,那么就能刺激学生对国际贸易类课程的兴趣,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单调乏味。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注重与实际结合,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当前世界经济动态的变化,培养他们分析国际经济的能力,使学生不再“读死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素养。

3.2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

国际贸易类的课程由于理论知识点较多,所以学习起来需要认真思考,因为这些知识点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把实践教学放在了次要地位,只是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脱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枯燥地重复那些深奥的理论,反而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思索这些理论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及意义,所以最终导致了国际贸易课程的形而上学的授课及学习方式。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年少时期,对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国际贸易课程的这些理论知识。相反,案例教学法却能抛却传统教学手段中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缺点,可以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今天的国际经济问题时掌握那些经典的经济理论知识。

3.3 课堂互动性差

由于教师在传统教学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中国学生基本上接受的就是“填鸭式”的知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国际贸易类的课程含有很多理论知识点,比如说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等传统贸易理论知识,还包括以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新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总之,无论是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还是后来的新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学上都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国际贸易类课程是理论性太强了,而实践性却比较弱。当前教育界的思想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没有实务性的知识点或者该类的知识点过少,则无法“学以致用”,在就业时也比较麻烦。因此,当前学生的这种认识就为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难题,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必定会非常的反感,在课堂上没有兴趣与教师进行互动性的配合,有的学生甚至故意抵至这种教学方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

4 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同,应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国际贸易类的课程,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1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选取当前生活中的案例讲授国际贸易类的经济学知识,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案例的铺垫,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在分析案例时会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角,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辅助点评和剖析,学生的视野将会更加开阔,对知识的思考也必然更加深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案例教学法由于具备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更重要的是因此增加了课堂上知识探讨的互动性,确保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教无类教案 篇六

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教学思想的舞台,追求有教学思想是所有教师的共同愿景。那么什么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呢?教学思想从哪里来?教师的教学思想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涉及到教师的政治,哲学,理念等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做一个给力的有教学思想的教师,就要求对教育教学有新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会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思考。

做一名给力的有教学思想的教师,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一个学生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应该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教师应该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在关心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地正视学习,从而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这种幸福感能够带给学生一生积极心态与向上的勇气。

做一名给力的有教学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基于自己所学,教师所知永远只是沧海一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没有创新的意识与行动,那么对教育、对学生没有多少益处。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长流水。人的一生一定要与时俱进,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目标的不断学习,要有研究精神、创新精神和谦虚精神。

做一名给力的有教学思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朝气、拥有创新精神、敢拼敢闯,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的阳光教师。做阳光教师要敢于开拓进取,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教材、教案、教参、教辅资料,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M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育是难以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难以培养出具有开拓进取品质的人才,而这样的教育也注定与有教学思想的教师和教育家型的教师无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我们广大年青教师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如果这个教育观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方向是错误的,所以,你的教育人生也是错误的。

做一名给力的有教学思想的教师,重要的是每天能反思自己。正是由于反思,成就了于永正、李镇西、魏书生、窦桂梅等一代名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反思是连接教育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有些教师工作了几十年,没什么长进,不在于他没经验,重要的是他不善于反思,不善于总结经验。对探索者而言,反思是一盏明灯,引导我们避免陷入教条和僵化。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那种敢于认识自己、反躬自省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当你有勇气直面自己时,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很不够,还需不断努力。

做一名给力的有教学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课堂文化。名师的课堂一定会体现出其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是说,他们的课堂有其独特的“课堂文化”,他们的课堂带着深深的文化烙印。课堂文化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它包括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观、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教师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对目标等问题的深刻理解,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根本思想意识乃至思维方式、精神氛围。一个有教学思想的教师着力构建的课堂文化,应该是精彩纷呈,充满生命激情、生命教育的生命化课堂文化;充满智慧的、启迪学生心智的智慧型课堂文化;注重教学目标达成的成效性课堂文化。

做一名有教学思想的教师也是做一个有品位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特色,闪耀着灿烂人性的特色。一个教师一旦有了独具的高雅的品位,他的教育教学就会洋溢着风采,充满着生机;他就会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真挚、博爱、宽容、慈善,坚决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成才作为自己的成功。

有教无类教案 篇七

【论文摘要】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价值的材料;文章从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教学档案的特点、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论述了对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其内容非常丰富。高校的教学档案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故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系部教学档案的内容

(1)综合类: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学院规划实施计划、教学要点、教学工作会议的记录、简报等材料;学院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以及教学工作的文件;教改项目的立项报告;教学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每学期评教评学的相关材料及教学检查的记录、总结。

(2)教学管理类:教师教学有关规程、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有关材料;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及开课有关资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学质量检查、师资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教师进修培训材料;学籍管理材料;学籍变更材料;课程安排表、学年校历。

(3)教学业务类:重点课程及一般课程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总结等有关材料;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有关资料;教材建设、教师自编或主编教材及使用教材的目录;教师制作的CAI课件等资料;优秀教师讲课的典型教案、教学模型、标本,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材料;教学实习有关材料;各种考试试卷及试卷分析材料;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有关资料,考研相关材料;教师业务档案;教学仪器设备材料等。

(4)教学研究类:各类教改项目及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书、实施计划、成果及总结以及获奖的申报材料和奖状;获院级以上的教学成果类的申报材料及奖状;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目录。

2教学档案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故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它又有自己的特点:

(1)内容广泛: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领域不断拓宽,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得教学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另,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高校除了设置相应的德、智、体几方面的课程外,随着专业的增多,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差不断加强,使的教学内容多学科性越来越明显,与之相适应,档案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2)材料来源较分散:高校教学档案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两级教务教学活动,即有上级和学校下发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又有主管教学的教务部门形成的关于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材料,同时还有系部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档案。

(3)归档时间不同:文书档案是按年度归档,而教学档案是按学年度进行归档的,归档时间从上一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

(4)高校的教学档案统一按国家教委办公厅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

3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收集较困难:因部分教学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应该由自己来管理,担心材料会遗失,或担心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自己利用不方便。故对上交档案材料有抵触情绪,使的收集起来,有一定困难。

(2)系一级的管理困难:由于系部无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故材料的收集、整理、移交都是由教学秘书兼着,由于有些教师不配合,就会造成资料的不完整和档案材料的不延续性。加上有些系部认为系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对档案材料只要用时有就可以了,无须按什么规则整理归档,导致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

(3)资金紧缺:系部收集到的材料并不能马上移交,因经费不足有些系部连一个像样的档案柜都没有,故造成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后与移交前这一段时间无处可放,容易遗失而选成档案材料的遗失。

(4)人员紧缺:一般高校系部都无专职档案管理员,由教学秘书兼任,而教学秘书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加上大部分没有受过档案专业培训,因而少有精力去将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完整,这样将造成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致使移交到档案馆的材料不规范,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4加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从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各系部由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系、教研室两级档案管理、存档部门职责不明,归档机制不健全,导致文件材料重复归档、不归档、漏归档现象较为普遍,亟需在科学划分系部档案类目的基础上,明确系、教研室档案的建档、存档和管理职责,加强对系、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与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档案工作的督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加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档案材料应当随时收集、随时整理档案工作应当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以此为档案管理日常运作机制提供质量上的监控与保证,避免把问题都积压到一件中心工作来临前仓促解决。

(3)完善档案制度建设,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体系,使档案分类走上统一化、标准化。

(4)归档要求:凡需归档的教学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教学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的联系,据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系统整理;尽量采用原件,规格相对统一;一般用计算机打印,不能打印的则要求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要工整,图文清晰,并装订成册,以利长期保存;教学档案材料一般要求长期保存。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课程安排表、学生实习有关材料、教学检查座谈记录、听课记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各种考试试卷、实验报告等则要求保存五年以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于每学期期末对本单位的教学档案进行及时的清理与归档。立卷人应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组卷、并编页号、卷号(盒号),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拟定案卷标题,注明密级和保管期限,并于每学年度结束后对所有教学档案进行汇总,装订后,按学年度排列进柜管理存档。

(5)收集工作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教学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按归档范围分类收集;必须保证归档教学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系统性;所收集的教学文件材料按各大类的分别积累,进行预立卷,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6)利用现代办公技术,实现教学档案现代化的管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如果仍依靠长期沿袭的手工方式去处理日常教务工作和管理教学档案,就不可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故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实现教务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7篇有教无类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有教无类教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