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大公鸡和漏嘴巴》小班语言教案(最新7篇)

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找不到虫子吃,急得“咕咕咕咕”地叫。=小弟弟捧着饭碗,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一边吃,快回答整理了7篇《大公鸡和漏嘴巴》小班语言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大公鸡和漏嘴巴。

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大公鸡与漏嘴巴》 篇一

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大公鸡与漏嘴巴》

设计思路:

在开展小班幼儿进餐常规培养时,为了让幼儿能养成自觉吃饭和良好的进餐习惯,特别开展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讲述活动。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导入环节,让幼儿能从自己最熟悉的情境进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倾听故事的乐趣。

2、愿意与教师交流,鼓励幼儿大胆回答问题。

3、理解词组:东瞧瞧西看看,学习复述简单句。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故事视频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地上怎么这么脏呀?这是哪来的饭粒呢?

引导语:“这么好吃的饭掉在地上真可惜!”请幼儿把饭粒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然后回到座位上来。

2、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小朋友,你们平时吃饭掉不掉饭粒呀?你是怎么吃饭的?

出示小弟弟玩具,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个小弟弟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猜猜他在做什么呢?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弟弟吃饭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大公鸡和漏嘴巴》。

(1)看背景图讲述,请幼儿回答。

教师:这是哪里呀?(院子)教师:院子里都有什么?(小房子、小篱笆、牵牛花、蝴蝶、大公鸡)

(2)讲述故事一、二段后提问。

教师:大公鸡看见什么了这么高兴?你们猜猜大公鸡高兴的时候会说什么?

(3)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的简单句:好运气!好运气!今天碰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

教师:大公鸡抬头一看,看见什么了?

(4)引导幼儿观察小弟弟的`玩具,说出小弟弟的裤子上有饭粒,衣服上有饭粒,嘴巴上有饭粒。

教师:谁是漏嘴巴呀?

教师:小弟弟是怎么吃饭的?谁能帮助小弟弟想出一个不掉饭粒的好办法?

教师:奶奶是怎么说的?(复述词组:东瞧瞧西看看)教师:小朋友猜一猜这一次小弟弟有没有撒饭粒?那他是怎么吃饭的?

教师:大公鸡找到饭粒了吗?为什么?

3、操作台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小弟弟真的是漏嘴巴吗?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是个漏嘴巴?

4、结束部分。

请幼儿说说,平常在吃饭的时候怎样才能不做漏嘴巴。

5、活动延伸。

在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班社会活动:大公鸡和漏嘴巴 篇二

大班社会活动:大公鸡和漏嘴巴

活动设计背景

吃饭时东张西望、撒饭菜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养成“吃饭时要专心、好好吃”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复述故事,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故事内容。

3、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能完整、生动的讲述故事。

2、让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吃饭时该怎样做。

活动准备

1、自制挂图,故事磁带“大公鸡和漏嘴巴”。

2、碗勺模型,“大公鸡”卡片,“小弟弟”和“奶奶”手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碗勺模型,提问:碗勺是用来做什么的?让幼儿猜猜关于吃饭时要注意的一些事,引出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二、基本环节:

1、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听故事后看挂图,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

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

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

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

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

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启发幼儿懂得“吃饭不要东瞧瞧西看看,要专心”的道理。

请幼儿再听故事,看挂图复述故事。

三、1、利用大公鸡、小弟弟和奶奶的指偶让幼儿表演故事。

2、自愿表演、分组表演。

四、交流,你是怎样吃饭的?让幼儿知道吃饭要好好吃,要像改变后的小弟弟学习。

五、1、让幼儿自己动手用费纸壳制作碗勺和手指玩偶,教师在旁边适时适度指导。

2、课后布置背诵《锄禾》,要求幼儿平时做到不撒饭不剩饭,节约粮食、珍惜粮食。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大公鸡和漏嘴巴》 篇三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大公鸡和漏嘴巴》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教育幼儿吃饭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进餐时不随便讲话,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活动过程】

一、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二、倾听与理解故事。

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

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

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

“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

“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

“小弟弟为什么哭了?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三、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

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延伸】

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附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找不到虫子吃,急得“咕咕咕咕”叫。

小弟弟捧着饭碗,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一边吃,一边瞧着花蝴蝶飞来飞去,饭粒撒了一身,撒了一地。

大公鸡看见了,可高兴啦!它连忙跑了过去,嘴里嚷道:“好运气,好运气,!今天找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

大公鸡跑到小弟弟身边,啄起地上的饭粒来,“哆哆哆”啄得可真快呢。真好玩小弟弟越看越高兴,连吃饭也忘了。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地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好咧,小弟弟的裤子上也有饭粒,我来啄小弟弟的裤子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我不是啄你,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裤子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看了看,好咧,小弟弟的衣服上还有饭粒,就来啄小弟弟的衣服了。

小弟弟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谁啄你了,我是啄饭粒呢?”

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衣服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开看了看。好咧,小弟弟嘴巴旁边有一饭粒,就开啄小弟弟的嘴巴。

小弟弟,害怕了,端起饭碗来就跑:“大公鸡,大公鸡,别啄我,别啄我!”

大公鸡说:“小弟弟,小弟弟,别跑,别跑,我不啄你,你嘴巴旁边有饭粒,让我吃了它!”

大公鸡张开金翅膀,一跳,跳到小弟弟的肩膀上,朝着他嘴巴上的饭粒,“哆”的啄了一下。

小弟弟哭了起来:“奶奶来呀,奶奶来呀!”

大公鸡可高兴呢。他说:“小弟弟是漏嘴巴,掉下饭来让我吃得乐哈哈,”

奶奶来了,小弟弟问奶奶,“奶奶,我的嘴巴漏吗?”

奶奶说:“傻孩子,哪有漏嘴巴呀,是你吃饭的时候,东看看,西瞧瞧,把饭粒撒了。”

奶奶又给小弟弟盛了半碗饭。“快吃,快吃,可别再撒了。”

小弟弟,端着饭碗吃饭。大公鸡又来了,它说“我还没吃饱呢,漏嘴巴,漏嘴巴,撒点饭粒让我吃呀!”

大公鸡等呀,等呀,怎么了,一个饭粒也没吃到。哦,小弟弟这回吃饭,可不东看看西瞧瞧了!

小弟弟把饭吃得干干净净,拿着空碗让大公鸡瞧了瞧,对它说:“我是好弟弟,不是漏嘴巴。”

大公鸡没办法,耷拉着脑袋,只好去找虫子吃了。

小班教案《甜嘴巴》 篇四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所展示的快乐情趣。

2、通过图夹文的形式,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爸爸、妈妈、奶奶。

3、喜欢主动和大人打招呼,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2、“爸爸、妈妈、奶奶、娃娃”汉字卡片以及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 )认识甜嘴巴“文文”。

1、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她的名字叫做文文。大家欢迎!(幼儿与布娃娃相互问好)。

2、文文是一个非常受人喜欢的好娃娃,为什么呢?因为她看见老师问声早,看见同伴问声好。所以大家夸她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教师朗诵儿歌《甜嘴巴》,幼儿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老师想了一首儿歌来表扬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提问:

1、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2、小娃娃有一张怎样的嘴巴呢?

3、她喊了谁?大家高兴吗?

(三)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阅读以图夹文的形式出现的儿歌,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1、为什么说小娃娃是甜嘴巴呢?

2、你喜欢小娃娃吗?

3、小娃娃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呀?

(四)师生一起阅读儿歌《甜嘴巴》。

1、老师以愉快的预期带幼儿学念儿歌。

2、老师与幼儿一起完整朗诵儿歌,要体现甜嘴巴的自豪感。

(五)帮助幼儿观察图夹文,边出示汉字卡片边念儿歌,鼓励幼儿感知、认识汉字“爸爸、妈妈、奶奶、娃娃”。

(六)为图片找汉字卡片朋友。“爸爸、妈妈、奶奶、娃娃”图片和汉字,启发幼儿为汉字卡片找图片朋友。

(七)仿编儿歌。

1、小娃娃,除了会喊爸爸、妈妈、奶奶,她还会喊谁呀?(扩散幼儿思维)

2、师幼一起念仿编儿歌。

(八)幼儿学习并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1、老师再次朗诵儿歌。鼓励幼儿跟念,并组织幼儿讨论: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启发幼儿在平时遇到熟悉的人要主动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附儿歌:甜嘴巴

小娃娃,甜嘴巴。

喊妈妈,喊爸爸,

喊得奶奶笑掉牙。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的特点是:逐步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能运用简单的语言与人交往。但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比较弱,还存在着发音不清楚,不准确的现象,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还带有明显的“情境性”,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就多留意了孩子们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发展,引导幼儿敢于说,愿意说。

《大公鸡和漏嘴巴》教案 篇五

《大公鸡和漏嘴巴》教案

【设计思路】

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情节简单,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一个很经典的生活教育素材。主要讲了小弟弟因为吃饭喜欢东张西望而掉米粒,被大公鸡叫他漏嘴巴,还去啄他身上的米粒而被吓哭了,最后他学会了专心吃饭,大公鸡只好去找虫子吃了。为了让故事更适合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对原著稍作了修改,把奶奶的角色删除了,插入了小弟弟的录音与幼儿互动,激发了幼儿用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来帮助小弟弟,一使故事更加生动了,二使幼儿参与性更强了。

【活动目标】

在听听、看看、说说中,了解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逐步养成良好地进餐习惯。

【活动准备】

PPT、录音、大公鸡头饰。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引出故事主角,通过图片认识小弟弟)

出示课件,介绍名字,为什么叫它漏嘴巴呢?

二、欣赏理解(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知道小弟弟掉米饭是因为吃饭时东张西望,通过小弟弟的录音提问,激发幼儿要去帮助小弟弟的愿望)

(1)为什么说小弟弟是漏嘴巴?米粒都掉在哪里?

他是怎样吃饭的?(辅问:他一边吃饭一边在看什么?)

小弟弟为什么哭了?

师:原来大公鸡在告诉小弟弟,米粒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2)你们听小弟弟在说什么?(录音哭着说:你们来帮帮我,我不想做漏嘴巴,不想被大公鸡啄)

我们一起来帮帮小弟弟吧,告诉小弟弟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做漏嘴巴的好方法有哪些?(重点问题,在帮助小弟弟的'情境中,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出示相应的图片,给幼儿直观的引导,最后以简短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小结。)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总结:扶住碗,拿起勺;看小碗,不说话;身体、下巴靠靠好;吃得干净身体棒。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的小弟弟有没有让大公鸡找到米粒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价值:将上一环节中总结的好方法编进小弟弟第二次吃饭的故事内容中,同时也是在帮助幼儿巩固和验证不掉米粒的好方法。)

(1)现在的小弟弟是怎样吃饭的呢?

(2)他对大公鸡说了什么?

师:现在的小弟弟听了我们的好方法后,吃饭时再也不掉米粒了,变成了好弟弟。

三、回归生活(大公鸡走出文学作品,走进幼儿生活。)

师:“喔喔喔,喔喔喔”咦,是谁来了?

大公鸡(出示大公鸡图片和声音):前几天,我去其他班级找米粒吃了,找到了好多漏嘴巴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漏嘴巴呀?(不想)一会儿吃中饭的时候我也要来你们这里找找有没有漏嘴巴,看看谁把饭菜撒在地上了。

【活动延伸】(这是本次生活活动后的实践验证环节,借助“大公鸡”这一角色,督促幼儿积累吃饭时不掉米粒的好方法。)

1、午餐环节,“大公鸡”到班级里来寻找掉米粒的漏嘴巴。

2、活动后两天,拍摄我班幼儿午餐时的视频,和孩子们一起玩《大公鸡找漏嘴巴》的游戏,找找漏嘴巴的小朋友,讨论交流更多地进餐好习惯和好方法。

小班教案《甜嘴巴》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甜嘴巴》,知道大家喜欢懂礼貌的甜嘴巴娃娃。

2.学习大方、有礼貌地与人打招呼。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们都是好孩子》。

2.小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小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你们看,它是谁?(小娃娃)引导幼儿和娃娃互相问好。

大家都喜欢叫它“甜嘴巴”,你们猜猜是为什么?

2.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甜嘴巴》,引导幼儿认真倾听。

(2)谈话,理解儿歌内容。

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为什么说小娃娃是甜嘴巴?(理解“甜”的意思)

她喊了谁?他们高兴吗?

小结:小娃娃懂礼貌,看到别人主动问号,爸爸、妈妈、奶奶都高兴,大家都很喜欢她,就叫她“甜嘴巴娃娃”,夸她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别人高兴,娃娃也很高兴。她心里甜甜的。

(3)幼儿再次欣赏一遍。

(4)幼儿学习并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师幼共同阅读《小朋友的书―我们都是好孩子》第一页“甜嘴巴娃娃”。

你喜欢甜嘴巴娃娃吗?为什么?

4.尝试仿编儿歌

甜嘴巴娃娃懂礼貌,除了看到爸爸、妈妈、奶奶要主动打招呼,看到哪些人也要打招呼?

启发幼儿用其它称谓来替换儿歌中的相应内容。

师幼一起朗诵仿编儿歌。

小班《大公鸡和漏嘴巴》社会公开课教案 篇七

小班《大公鸡和漏嘴巴》社会公开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2、在故事中感受“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故事的PPT、录音

三、活动过程

1.看图引出课题。

(请幼儿看图)师:小朋友们,你看看图画上的是谁呀?(大公鸡、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大公鸡和小弟弟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会是谁呢,难道小弟弟的嘴巴是漏的吗,听一听故事就知道了。

2.倾听与理解故事(1)第一遍完整欣赏(录音)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第二遍分段欣赏(结合PPT)师根据PPT引导幼儿说出图片内容,提问如下:①小弟弟坐在院子里干什么?②小弟弟碗里的饭为什么撒得到处都是?③大公鸡来了说什么?然后做了什么?④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漏嘴巴?⑤大公鸡唱的是什么儿歌?⑥小弟弟为什么哭了?⑦奶奶对小弟弟说了什么?⑧后来小弟弟还撒饭粒吗?

3.引发讨论,体会故事主旨(1)幼儿讨论: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

(2)教师总结:漏嘴巴是一个坏习惯。小朋友吃饭时要专心,不要浪费粮食。同时将幼儿的讨论结果编成一首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4.活动延伸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大公鸡和漏嘴巴》活动反思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本次活动主要有三大环节:

环节一是导入。我以看图的形式引出故事的两大主人公:大公鸡和小弟弟,并且开门见山说出故事的题目,引发幼儿的猜想:小弟弟是不是就是这个“漏嘴巴”呢?请幼儿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这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让幼儿有听故事的兴趣。

环节二是故事的欣赏与理解。该环节是接下去第三环节的铺垫,只有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可以引发幼儿的讨论。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在第一遍完整欣赏采取录音播放的形式只是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感知,故事的'理解主要以分段欣赏为主,因此在故事的第二遍欣赏时同时采用了PPT资料,并且随故事进展设立问题让幼儿在思考中一步步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以及回答问题较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对于故事的主旨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即小弟弟的“漏嘴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环节三是讨论环节。由于这是一次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上一环节对于故事的欣赏和理解只是该环节的一个铺垫。幼儿通过故事感知了“漏嘴巴”是个不好的进餐习惯,那么在进餐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漏嘴巴呢,为此特引发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以在日后的进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这是本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提问:“漏嘴巴是不是一个好习惯,平常吃饭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做漏嘴巴呢?”为切入,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先自己探讨出好的办法,最后我及时地将幼儿的回答小结成儿歌:一手扶小碗,一手拿调羹,小眼睛、看小碗,一口菜,一口饭,饭菜全部吃光光。

活动的延伸活动则是在日后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这7篇《大公鸡和漏嘴巴》小班语言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大公鸡和漏嘴巴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