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通用5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通用5篇文章)

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下面快回答为大家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

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 篇一

音乐教育类课程泛指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开设的与音乐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该类课程在各高校的名称各有不同,如音乐教育原理与教学设计、音乐学科教学论、中小学校教材教法、音乐教学论等,我院便是采用音乐教学论这个课程名称,然而不论叫法如何,其实质都是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开设的教育类课程,内容无外乎都是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原理、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

由于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及其教学管理的相关人才,因而这类课程是至关重要的。各高校开设这类课程已经有一段历史,然而重理论、轻实践是这类课程的通病,如何改善这一状况,使之适应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我院依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教学能力培养的高师音乐学专业“课堂-微格-实训”教学实践路径研究》对音乐教学论课程进行了改革。

我院的音乐教学论课程在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三年级开设,开设时间为一学年,周学时3课时,总学时102课时,属于专业必修课。以往这门课程都是相关音乐教育理论的讲解,极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今实践环节几乎占到了本门课程的三分之二。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朝“实用性”拓展

以前的音乐教学论课程主要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学论》为教材,现在增设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一书,此外还有《全国中小学音乐赛课获奖课例选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由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指导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蓝本,因此对课标内容的详细讲解是本门课程第一阶段讲解的内容,教师不仅就课标中的课程性质、核心理念、课程目标、课程领域等做了详细的讲解,更在讲解的同时结合优秀课例的鉴赏进行分析阐述,力求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标的核心精神。课程第二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学生音乐心理、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以及国内常用的教学方法、中小学音乐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课外音乐活动等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既源于教育学常识,又和中小学音乐教学紧密结合,是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坚实基础。

优秀课例鉴赏是课程的另一部分内容,穿插于课程讲授的第一、二阶段,课例来源于全国中小学音乐赛课获奖课例。课例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与了解全国优秀中小学音乐课教师的上课实况,同时也可以了解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趋势。在课例鉴赏之前,可以根据课例教学的内容预先让学生分析音乐,找出需要讲解的教学要点,在鉴赏过程中学生需要详细记录该教师上课的步骤,为后面的教学点评做好铺垫。课例鉴赏完成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音乐分析、教学要点与展示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作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教学设计做好准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是本门课程第三阶段讲解的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除了运用《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一书,还参考了全国中小学音乐赛课获奖课例教案,力求使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有一个优秀模板。在教授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首先,以全国通用的人音版或人教版课标教材为蓝本,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其次,根据教案编写的结构形式进行分解式讲解,具体可分解为教材分析与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及相关教具的使用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都引导学生对大量的课标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以优秀获奖教案作为支撑,力求使学生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最后,以人音版或人教版课标教材为蓝本,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完整的课时教学设计。

二、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以往音乐教学论课程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而目前我院该课程学生的实践参与几乎占了课程的三分之二,其中部分实践参与体现在课例评价上,学生鉴赏优秀课例后就课例中体现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教学步骤等进行讨论和评价,甚或就某一教学步骤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参与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此外,占更大比重的是整个第二学期的教学设计、中小学音乐课堂模拟讲课和说课实践。具体做法是学生每两人自愿组合为一个小组,就同一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教学设计,其中一人准备模拟讲课,一人准备说课,每人均需写作相应教案、制作PPT、设计教学板书,最后分别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讨论。

三、教学评价方式追求多元化

教学评价除了学期末的试卷考试外,更多的体现在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中。在整个第二学期的课堂实践中,评价方式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分为七八人一组的评价小组,就实践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课堂实践的同学也会自评,在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就实践中的不足提出意见,并启发学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专业技能、PPT制作能力、教学或说课能力四个方面。教学设计要求教材分析准确、教学目标正确、重难点准确、教学步骤科学合理;专业技能要求演唱、弹唱与伴奏能力;PPT制作要求生动形象,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能力要求教态大方自然、语言生动准确、讲解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目标达成度高;说课能力要求能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清晰地陈述课程设计的思路以及较详细地描述教学程序。

四、教学效果向外延伸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效果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以其它方式向外延伸。一方面是和我院支教团联合,我院支教团是一个学生社团组织,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平台,本课程充分利用支教团平台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利用支教团的评课、赛课等活动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能力,目前我院支教团每周都会开展小组评课活动,每月举办一场小型赛课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中小学音乐说课与讲课的比赛,学期的赛课会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不间断的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其次,推荐优秀学员进入支教学校担任音乐课教学,我院与合川区草街小学以及合川区育才中学签有实践基地协议,每学期都会派出一部分学生在相关学校支教,为了锻炼更多的同学,我院派往支教的学生会定期轮换,并且支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如PPT设计、教学资源的收集,教案的讨论编写、实践上课等。

最后,利用高年级支教团成员对低年级成员的教学设计辅导、说课或讲课点评等锻炼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支教团成员不只是由高年级学生组成,也有部分低年级学生,由于低年级学生还未开设音乐教学论课程,因此在支教团中大多进行见习,可随高年级同学一起准备教案、讲课或说课,同时也可辅助高年级同学在支教学校的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的延伸就是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学生可自愿选择说课毕业论文这一形式,这与三年级下学期的说课实践很相似,具体做法如下:根据该专业学生音乐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成绩,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该毕业论文形式,确定说课的内容,拟定说课提纲,细化说课步骤,与三下的说课实践不同的是,说课的各项内容更为细化,并增加了说课反思。在说课答辩环节,答辩教师会根据学生们即将应聘中小学音乐教师面试说课的环节,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答辩,并进行相关教学技能的展示。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几年中,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改革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不仅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实习学校的肯定,目前该课程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思想与做法正在其他课程中得到推广,均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事实证明,以音乐教育类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观点是可行的。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篇二

[关键词]小学音乐;打造;灵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6601

一上音乐课,学生就浑身是劲,满心欢喜。但是,在音乐课中,一些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总是根据教学进程教学生唱歌,让学生自己唱唱演演就算了事,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这样的音乐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情趣,严重影响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那么,在当今教育形式下,如何才能打造充满灵性的音乐课堂呢?

一、引入律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所谓律动,就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还要善于根据音乐乐曲的特点进行有节奏的跳动。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律动引入教学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全身肌肉系统,使学生在身体的各种运动中真正理解音乐所蕴含的节奏、韵律与感情。另外,小学生天生喜欢模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律动中,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课堂也会显得更具活力。

例如,教学《小雨沙沙沙》一课时,教师并没有急于教给学生歌曲,而是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春天里小雨沙沙沙下的情景,然后和学生一起学习《小雨沙沙沙》歌曲。为了使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致更浓厚,课堂教学更活泼,教师鼓励学生在唱歌的时候,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于是,有的学生轻轻地跺脚,有的学生轻轻地拍手,有的学生则轻轻地点头……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示着自己对音乐乐曲的理解,整个课堂营造出充满生机的、有活力的氛围,这时的音乐教学也就达到了高潮。在这个教学案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教师主要采取把律动引入课堂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认知或者学习新知的特点。因此,学生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并在快乐的律动氛围中享受到了音乐学习的快乐。

二、学会倾听,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对于音乐学习来说,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听字,也只有当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优良习惯时,才能真正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音乐本身的特点,提出适宜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问题,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音乐美,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例如,教学《音乐中的故事》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乐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勇敢的表现力。为了强化学生的课程意识,使学生能够专注聆听音乐,在学生欣赏乐曲之前,教师可先提出以下赘鑫侍猓骸澳隳芴出这首交响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吗?你能从这首乐曲中,感受到乐曲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吗?”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开始欣赏乐曲。在学生欣赏完毕后,教师再提出以下问题:“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出了几种动物的表演?”由于教师设置了不同层次、具有梯度的问题,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聆听,并且有助于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使学生的学习意识浓厚,学习效果显著。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并让学生说说从音乐乐曲中听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这样教学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使音乐课堂更具活力。

三、鼓励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经成为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音乐创编正是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得到充分发挥的途径之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音乐教材为基础,根据乐曲的性质和特点,给学生提供创编的机会。这样教学,学生创编乐曲的积极性更强,学习效果也更好。

例如,教学《童谣》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打花巴掌》这部分时,教师是这样教学的:首先,请学生欣赏《打花巴掌》,并询问学生从歌曲里都听出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学唱《打花巴掌》;最后,带领学生欣赏新编的《打花巴掌》,并让学生说说这两首歌曲与以前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在学生答出“只是改变了歌曲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并没有改变”后,教师鼓励学生试着对歌曲进行改编。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创作的兴趣大增。如“打花巴掌呔正月正,小朋友爱看霓虹灯”这类的创作从学生的口中不停地传出,给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活力。与此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打花巴掌》为例,鼓励学生创编歌曲。这样教学,学习素材来自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了音乐学习的快乐。

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 篇三

一、教材简介

《音乐会》一课选自人民音乐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四课,包括聆听歌曲四首、学唱歌曲两首,它们分别是:

(一)《游击队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所作,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

(二)《苗岭的早晨》是由作曲家陈刚根据同名口笛改编的歌曲。乐曲以明朗的旋律,展示了一副苗岭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绚丽图景。

(三)《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五首,它原本是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四)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段曲式结构。

(五)《我是小小音乐家》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小音乐家。

(六)《嘹亮歌声》这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授课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对学習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识谱技能,但对轮唱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有所欠缺,所以轮唱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应成为本阶段学生的训练重点。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内容,围绕音乐课程标准,本节课制订了以下三个维度课程总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创编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长笛等乐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等多种形式,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情绪,能听辨独奏乐器的音色,这是教学中的重点;能够带着美的情绪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并能够较好的完成轮唱歌曲的演唱,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五、教法说明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通过以下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具体做法:情境法、教唱法、演示法、实物教学法。

情境法:通过电子设备和有感情的语言,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探究心。

教唱法:语言精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过教师正确的范唱,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听唱法:通过让学生直接欣赏、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后再歌唱,歌曲的难点就更容易解决,增加学生信心,更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图片、教具演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学习内容,使课堂节奏更加紧凑,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实物教学法:播放视频文件,让学生模仿文件中的舞蹈动作,从情绪、韵味上着手完整并完美的学习该作品。

六、学法指导

在合理安排教法的同时本节课还十分注重学生学法的引导,使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具体做法设计为: 模仿法、教唱法和听唱法。

模仿法:模仿视频、置身情境、更完整的学习歌曲。

教唱法:通过老师的教唱,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给能更加生动的认识到歌曲,了解歌曲旋律以及歌曲的情绪。

听唱法:通过听、能够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中随音乐歌唱,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七、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定位是让学生会学,即自我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始终坚持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教育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发现、创造等活动过程中享受、掌握并创造音乐的美。通过聆听以及歌曲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音乐会愉快的场面,感受人们的愉悦之情,还能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歌曲。这样一来,既在无形当中也打破了以往枯燥的学习歌曲、记忆歌词的教学模式,又体现了学生自主,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过程

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 篇四

关键词: 音乐 教学 竖笛

在音乐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没有器乐教学的音乐教育绝对是不完整的教育。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中小学的器乐教学,很多国家把它纳入国民教育的发展战略。从现实状况来看,音乐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音乐技能与素养的培养,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将竖笛进课堂列入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加强了竖笛指法的基本学习后,许多学生都能够掌握这一简单易学的乐器,能够用竖笛吹奏自己喜爱的旋律。作为音乐教师来说,如果充分发挥器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功效,就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不仅仅重视教会学生吹奏技巧,还可以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器乐工具,激发学生兴趣,突出知识重点,分解教学难点,化难为易,使学生轻松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使器乐最大化的发挥作用,使器乐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得力助手。

一、巧用竖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案例:有一个同学,父母离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请他起来为大家演唱一首歌的时候,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唱,真是“金口难开”啊,他甚至直接对我说:“我宁可得0分,也不要唱歌”……

后来我观察了这个同学,发现他特别喜欢吹竖笛,我布置的每一首乐曲他都认真地练习,该项考核成绩也总是能得到A。于是我决定,在课堂上暂时不主动请他唱歌,只请他演奏竖笛。我发现每当演奏完乐曲得到同学的掌声后,他的脸上总能露出一丝满足的笑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欣赏音乐也产生兴趣了,每次欣赏音乐时,他都能投入地品味着美妙的音乐,还不时地举手发言阐述他对音乐的理解……

分析:音乐课曾经被称作“唱歌课”,说明歌唱是音乐课上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但不可否认,在现实中,有许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如声音沙哑、音准不好、音色特别等)不爱唱歌而爱乐器,他们能从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能就势引导,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音乐表现形式中享受音乐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二、活用竖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案例:《春游》是李叔同创作的学堂乐歌,歌曲节奏工整,旋律朴实简单,所以学生很容易学会。可上课不久,就发现出问题了:大部分同学不是唱错了就是找不到音了,全乱了!

下课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这首歌的旋律虽简单,但旋律变化重复多,容易混淆,所以学生难以唱准,孩子们毕竟不可能像教师一样看着歌谱唱歌词的。怎么办?考虑到大部分学生都会吹竖笛,而这首曲子的节奏和旋律都不算复杂,为什么不让学生们在练习吹奏的同时掌握这首歌曲呢?

于是,我调整了上课计划,在另一个班的音乐课上,我在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之后,便让他们用竖笛吹奏《春游》的旋律,而我就在巡视中观察他们的情况。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们陆陆续续地吹起来了,而且越吹越整齐。之后再唱这首歌的时候,正确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少讲精讲。作为音乐教师,我曾经很困惑:这音乐属于技能科,老师不教,学生不会,让教师少讲,把课堂交给学生,那课堂岂不乱套?课堂效率岂不更低了?可通过这一案例,我突然明白了,第一节课是学生被动地参与音乐。他们虽然跟着钢琴在唱,可实际情况却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课堂效率当然就低了;第二节课是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他们认真细致地演奏着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旋律,这时候,他们的确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借用竖笛,培养学生视唱乐谱的能力。

案例:在学习竖笛曲《瑶族舞曲》时,我采取的练习方法是:先分句练习,建立旋律的印象,然后指导学生唱谱强化节奏,再回头演奏乐句以巩固成果。分句练完后再完整地练习、然后完整地视唱乐谱,让学生对比演奏与演唱的旋律哪个更准、更好听,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很快,学生既唱会了歌谱,也学会了竖笛。

分析:现在的音乐课已经淡化识谱教学了,但淡化不等于取消,适当地进行识谱教学还是必要的。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有效地识谱教学呢?我的理解是:不能为识谱而识谱,要把识谱教学融入在适当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必须练习,同时又不是很枯燥地进行练习。在竖笛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识谱训练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习了唱谱,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多用竖笛,提高学生欣赏与理解音乐的水平。

案例:在欣赏乐曲《美丽的哈纳斯湖》时,我预先把主题的旋律抄在黑板上,上课时,我故意不告诉学生这首曲子的名字,而只是让他们用竖笛随着教师的指挥吹奏这一主题:

当学生能基本流畅地演奏后,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新疆哈纳斯湖的美丽风光,然后对他们说:“今天我们不能亲眼目睹哈纳斯湖的美丽,但却可以亲耳聆听作曲家用优美的旋律描绘风光。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乐曲,看哪位同学有似曾相识之感。”音乐响起后,学生沉浸在音乐中。很快地,有的学生眼睛亮了起来,当他们发现这优美的音乐就是自己刚刚练习的旋律,只不过比自己演奏得更加动听时,便随着优美的音乐轻轻地哼唱着,陶醉在迷人的哈纳斯湖畔……

分析:学生一旦熟悉了音乐的主题,在欣赏时就会不自觉地融入其中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相信许多教师在音乐欣赏时,都会想办法让学生熟悉主题,可用哪种方法呢?用竖笛熟悉主题进而欣赏音乐,我觉得就是一种很有效果的方法。因为他们主动参与了从演奏到欣赏,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这不正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吗?

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 篇五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堂教学 评价

新课标提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试想在小学阶段,如何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到"动静结合",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了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要"巧"、"精""活",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下面就结合几个案例来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巧评价激活学生自信

案例:教授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册第四课歌曲《小白兔乖乖》一课时,学生们刚刚聆听完教学光盘的范唱,这时,忽然最后排xxx同学嘟囔了一句:"咦不是这样唱啊?"鉴于平时这位同学上课一向都不主动举手发言,于是我问:"xx同学你听过不一样的《小白兔乖乖》吗?""幼儿园里学得跟这不一样"。在我的鼓励下,这位学生当堂唱了一下他以前学的《小白兔乖乖》,当他唱完后,我马上边为他鼓掌边评价道:"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一下子就听出了这两首曲调不同的地方,你的小耳朵可真尖啊!让我们一起来为他鼓掌吧!"然后就着这个"插曲",我请同学们把曲调不同的乐句进行了对比,让学生更加准确的学唱歌曲。而鼓励同学表演唱时我特意让xx同学来当小老师,纠正同学们的错误,结果一节课以来xx同学听、唱得特别认真,从此以后每节音乐课都非常积极的回答问题。

分析:这个课例主要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针对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歌声或嗓音不自信;喜欢上音乐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现象,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通过评价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最棒的,只要自己敢唱、敢想、敢说、敢动,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的认可,一句真诚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二、巧评价激活课堂气氛

案例:在教授歌曲《闪烁的小星》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手号演示歌曲,相信小学音乐教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手号比较慢,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因此在正式上课前我提前将学生分为六组,分别是Do队、Re队、Mi队、Fa队、Sol队、La队,并宣布本节课的评价规则:看这节课哪个队手号演示的准确率最高,哪个队的表现棒,而评委完全由队长和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这样一来孩子们学习手号的积极性可高了,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示范。就这样先一起复习原来学过的手号,学习新手号"La",然后每一个乐句都是小练习,引导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练习和检查,然后一句句进行比赛,看看哪个队能够获胜。当各队分别展示时,我指导其他队的学生也像老师一样来对同学加以评价。开始学生们往往用模糊的语言如"不错"、"不太好"等进行评价,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语言生动亲切起来了,有的学生评价道:"xx做的手号很准确","xx队还要再加油","xxx做到新手号时有些跟不上了"……慢慢的,学生的评价由敷衍或找缺点逐步转向客观性评价,甚至是向欣赏同学方面努力了。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特别集中,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了,课堂气氛特别好。临下课时六个小队中有三个队的准确率达到了95%,有的孩子们还迫不及待的试着用手号演示其它的歌曲了。

分析:以上课例体现了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也比较多,低年级的学生往往都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其他同学,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既能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又能看到他人的优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学生的评价语言需要教师去耐心的指导,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不能急于求成。我发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后,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更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三、巧评价激活学生思维

案例:在教授歌曲《在农场里》时我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歌词的创编,在学生中间巡查时我发现一个小组创编的又快又好,于是我请这个组长向大家介绍经验,她想了想说:"我们小组,每个人想出了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就很快完成了。""老师,我觉得我们组编的很好。"另一位组员补充道,"我们第一个创编好了,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还一起唱自己创编的歌曲呢!"听了他们对自己组创编情况的评价,我又让没有完成的小组进行自我评价,"我们组没创编好,主要是谁也不听谁的,还都在说话。"对于他们能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及时给予了肯定,然后再延时2分钟,结果不一会就都创编完了,而且还都特别注意了不跟其它组雷同,接着我又鼓励他们进行了表演唱,学生思维更加的开阔。

分析:这个案例体现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逐步向具体性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找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表现力在轻松、民主、欢乐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的鲜明旗帜下,我们小学音乐课堂更应率先做出榜样,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创建和生成更加积极有效的课堂,让学生自由地徜徉在音乐世界,并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真正快乐地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小学音乐课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