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6篇(高中化学教案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为了加深您对于高中化学教案模板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6篇高中化学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高中化学教案 篇一

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即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素质教育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必然。在我们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切入研究性学习,切实有效地改变学生化学学习的学习方式。“学案导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学案导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所谓“学案导学”(学案)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编)写学习方案,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建构课的内容,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并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继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并适时予以交流、评价与反馈;最后结合课末小结与阶段小结加以总结提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创设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并注重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体现主体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

二、“学案导学”学案的编写和教学基本程序

1.导学学案的编写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①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②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③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④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⑤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学案导学”教学的基本程序

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我们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所构建的教学流程框架如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三、“学案导学”教学设计策略

“学案导学”在教学实践中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固定程序,需要针对学生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处理。有的是整堂课开展的,有的只是在教学环节中、在局部或对某个问题开展这种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五个方面的因素。

1.不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如从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体现主体性。

2.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元素、化合物、概念和原理,要有选择性。

3.不同的开放研究层次――问题的方向由定向到不定向,体现发展性。

4.不同的组织形式――小组、个人;单堂、连堂;课内、课外,注重有效性。

四、“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

2.课堂讨论、探索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我们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下列两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探究)―归纳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假设―探究―结论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①小结

在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讲解、解决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全面地把握教材。

②能力内化

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要把一些课堂上尝试过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掌握的能力,就必须付诸行动。

高中化学教案 篇二

为您服务教育网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2.能力目标。通过对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推测及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酸雨形成的途径及防治方法,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对氮氧化物的功与过的探讨,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难点:SO2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有关NO、NO2、O2等混合气体与水反应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资料搜集、实验探究、对比归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利用网络搜索查询当地城市某一天的空气质量报告,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下列问题。1.为什么空气质量报告中要提供SO2、NO2的指数?它的意义何在? 2.空气中的SO2、NO2主要来源是什么?

[课堂讨论]启发学生从自身感受的角度讲述大气污染的情况。[幻灯展示]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对以上问题要更深一步了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硫和氮的氧化物。[板书]第四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课堂引导]SO2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CO2也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它们性质上有何异同?

[自学辅导]学生按提纲回忆已学知识,分段阅读教材,对比归纳,学生代表发言。学习提纲:

1.C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SO2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对比归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CO2SO2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化学性质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与水化合CO2+H2OH2CO3 ③与碱反应

CO2+Ca(OH)2CaCO3+H2O①与水化合; ②与碱反应; ③漂白作用;

为您服务教育网 ④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拓展延伸1]

CO2是酸性氧化物,SO2也是酸性氧化物。我们如何验证一种氧化物是否酸性氧化物? [教学引导]从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分析;从大多数酸性氧化物与水作用的情况分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探索]小结学生讨论,可参考设计如下实验供学生动手探索: 1.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SO2气体。2.在通入SO2的蒸馏水中滴加石蕊试剂。[拓展延伸2]

从上面的实验和以前学习的知识了解到SO2、CO2通入石灰水中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要求学生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提问学生:如何鉴别SO2、CO2两种气体?

[教学引导]利用SO2的气味、漂白性、还原性等进行鉴别;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动手实验可参考如下设计。

1.收集SO2、CO2各一瓶,闻气体气味; 2.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3.分别将SO2、CO2气体通入酸化的KMnO4溶液中。[拓展延伸3]

SO2可使紫红色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SO2的漂白作用吗?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SO2,在SO2中硫是+4价,它可以在反应中升高,也可降低,故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知识迁移]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程式: SO2+KMnO4+H2O—— SO2+Cl2+H2O——

[知识应用]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联系生活实际分析,SO2有哪些用途?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织物都可利用SO2来漂白,但某些不法商家却利用SO2来漂白食物,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现实生活中,你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辨别是否添加了SO2?组织学生讨论。

[实验探索]品红溶液通入SO2再加热到沸腾。

[观察分析]SO2与有色物质作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归纳小结]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是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O2的漂白作用与氯水漂白作用是有区别的;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用几分钟时间给小组成员归纳要点,由学生代表陈述,其余同学补充)。

[作业]课本第83页习题;《化学学材》第55页第1~10题。

[教学反思]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高,有较高的参与度,通过师生的教学互

为您服务教育网 动,较好地解决了课本的难点和重点。建议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多些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拓展延伸问题应再精简些,否则课堂时间略显不足,课堂讨论难以充分。

[本课特点]在本小节的教学上,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对凡是学生能自己掌握的知识,都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小结,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点评,如本节有关SO2与CO2的性质对比,因而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可用于典型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实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按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出了一系列的拓展延伸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1.氮的氧化物有几种?其中氮有几种价态? 2.氮的氧化物中属酸酐的有哪些? 3.NO、NO2的互变关系如何?

[讨论、小结]1.氮的氧化物有5种价态 N+12ON+2ON+32O3N+4O2N+42O4N+52O5 2.N+32O3(亚硝酐)HN+3O2;N+52O5(硝酐)HN+5O3 3.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对比NONO2物理性质无色、不溶于水的有毒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拓展延伸1]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反应 3NO2+H2O2HNO3+NO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拓展延伸2]大气中的NO、CO、NO2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试利用已学知识分析汽车尾气中含NO、CO、NO2的主要原因。

[分析讨论]从汽车汽缸中的气体过量与否分析,可考虑总结如下: 空气不足: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黑烟(C);C+O22CO 空气过量:N2+O2电火花2NO;2NO+O22NO2 [拓展延伸3]NO2与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根据已学知识如何鉴别这两种气体?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可参考以下方法: 1.将两种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水溶液的颜色; 2.利用AgNO3溶液鉴别。

[科学探究]设计实验: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要求尽可能多地使NO2被水吸收。

[教学点拨]从3NO2+H2O2HNO3+NO;2NO+O22NO2两化学反应综合考虑,归纳小结NO、NO2、O2等混合气体与H2O反应的两个总反应: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分组讨论]填写课本第80页表格。

为您服务教育网 [拓展延伸4]例:将一充满NO2和NO的混合气体倒立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若水上升到14处,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多少?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试管中气体体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利用差量法计算。3NO2+H2O2HNO3+NOΔV=2 [课堂讨论]保护环境——如何防治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资料搜集]参考问题: 1.当地城市的大气状况调查;

2.近几年当地城市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情况对照; 3.当地城市的SO2的成因调查; 4.改善本地城市大气环境的合理化建议。[作业]《化学学材》第56页:能力拓展题。

[教学反思]在实验探索的环节及资料查询上,可考虑课前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保证课堂效率。

[本课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小结NO2和NO对比等内容;按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出一系列的拓展延伸问题;重点设计实验探索和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查询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化学教案 篇三

【关键词】学案 导学法 高中化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导 www.kuaihuida.com 学案进行教学。下面我就“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学案导学”学案编写的原则

学案导学的优势在于高质量的学案。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达标训练、思维拓展等环节。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要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混漏的知识点;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导学案”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编写好学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对象是学生,设计的思路紧紧围绕着“学生怎样学的”,让学生在做中学。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知识储备等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案,使之真正成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其导学性。

3. 探究性原则:把知识点加工成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对问题的充分探究下,教师进行点拨提升,让学生从设计的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问题的解决,转化成学生能力的养成。

4. 层次性原则:按学生的认识规律把难易不一的教材内容梳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设计尽可能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了解)――深化(理解)――运用(巩固)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

5.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案导学”教学的操作运用

1.提前分发,做好预习。教师可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在上课前,教师收齐并浏览。这样可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2.及时检查,不断反馈。课堂讲解时,不断巡视,督促和检查学生认真完成学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对上课注意力经常分散的学生,要更加关注。下课后立刻收齐,教师抽查,发现有空缺的或填写错误的,及时要求学生修改,并给予必要的批评。这样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就不会再分心,听课更加专注,笔记会更加完整。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的情况会大大减少,听课效果会有很大提高。

3.定期整理,及时巩固。教师要帮助学生定期整理学案,装订成册。一般以一章内容结束作为一个整理的周期,如章节内容较少,可合并整理。如发现学生的笔记有遗失,则要求尽快弥补。另外,开始时可每周利用一段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复习学案,和学生一起巩固,逐渐培养学生自我复习的习惯,最终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定期整理和复习学案。

4.认真练习,认真反思。要用好学案最后设置的精选习题和学习反思。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学案后的习题,认真填写学习反思和体会,在收获的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尽快地寻求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将问题解决。教师也要及时讲评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且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1. 部分学生有照抄其他同学学案的现象。使用学案导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课前系统、课堂系统和课后系统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但一部分学生或认识不足、或学业负担过重,而采取了“偷工减料”的办法,致使学习效果打了折扣。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学案导学这一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使学生参与学案学习的全过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 学案编制的水平有待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由以前编制“教案”转入“学案”编写,这里既有一个理念更新的问题,又有一个编写学案的技巧性问题。目前编制的学案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个性化不足。这就要求教师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是前提,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备课也是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重要一环。

高中化学教案 篇四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案教学 实践探索

学案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局限性,扭转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学案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学案展开教学工作,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根本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使学生自主探究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整体化学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案教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学案教学就是以学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学案通常指教师通过对学生实际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所学内容有系统深入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最基本意义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因此具有导学作用[1]。

学案虽然是对教学内容的引导,但并不是简单复制教学内容,同时学案与教案是不同的,教案强调的是以教师的教学工作为主,将所要教学的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罗列,而学案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相结合,注重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使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此外还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和整合,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全面和系统,对新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同时,学案不只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知识学习变得更主动。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高效[2]。

也就是说所谓的学案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制定的学案,围绕学生基本特点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正确启发和引导,从而使教学活动更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案教学模式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出更大作用。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当前教育主张变传统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模式为主动学习,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需要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需要在设计学习方案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发展创新,将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课堂氛围变得更轻松活跃,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3]。例如,学习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验室,一边讲解仪器的识别与使用,一边指导学生进行相应实验操作,往往比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记忆。

学案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方式更注重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基本需求和未来发展展开的,因此需要在对学案进行编写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深入对教材进行研究,提炼其中主要内容,并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和整合,使其变得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适当开展分层教学,使知识传授过程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深入化学知识学习中,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探索欲望,从而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案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前对要学习的知识自觉主动地预习,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积累知识,面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独立思考和解决,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5]。在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课堂上集中对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例如,提纯混有MgCl杂质的AlCl溶液这一问题,教师可在课前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设计学案,让学生思考根据物质的哪些性质?利用什么实验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学生可以依据学案对这一问题进行预习和自主探究,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解,对知识进行更深入掌握,从而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案教学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极力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案的编写和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知识学习中,通过教育形势的改变,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车军华。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吴秋萍。高中化学中以“学案导学”促进自主学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张金凤。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8.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导入 篇五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导入

论文摘要:新学年开始,有一些同学升入了高中。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在讲授高中新知识之前,我们安排9课时复习初中内容,这实质上是初步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复习(以下简称过渡复习),扎实迈好从初中到高中的第一步。

高一新生在开学后渴望学习新知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化学却要复习初三内容较长时间。过渡复习的必要性有以下三点:(1)教材内容的需要。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定量分析。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2)学生学习的行为特点的需要。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记忆,背记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向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3)新生适应教师、环境的需要。步入新的学习环境,遇到新的教师,新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经问卷调查,新生一般都需要二三周时间来适应。新生不仅要适应教师的教法、特点、要求、课外活动等,还要熟悉学校的情况和身边新的同学,当然教师也要了解学生。师生间尽快消除“陌生”而带来的障碍。

认识到过渡复习的必要性后,就要扎实抓好过渡复习,消除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和“障碍”。要保证顺利过渡,可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这是做好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从1995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用心

爱心

专心

如在化学分册中初中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要求中就有15个知识点,《高考考试说明》也有多处明确要求,近几年在高考中频繁出现关于溶液溶解度和溶液的深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考题。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启发式为中心培养能力的需要。在复习中既可以采用列表、知识结构图、归纳对比等复习总结方式,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层层诱导、实验启发等先进教改手段。不要一味满堂灌,要留一定空白,讲练结合,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以适应高中教学。

三、及时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延伸

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有以下三个方面急需弥补:

①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高中讲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复习中注意弥补。

②关于溶液较高要求的计算。在初中关于溶剂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溶解度的计算不做要求,以后学生却要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一些。

③有些选学内容。设立初中选学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既要提高整体素质,还要兼顾少数优秀学生的升学。有些初中教师认为不是“双基”,既不讲解也不指导阅读。有些初中教师很好处理了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采用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讲授深浅不同的内容。还要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将在高中进一步扩大,原概念就显得片面和狭隘,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用心

爱心

专心 2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 篇六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

摘 要:教师如果一上课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导课上下工夫,以合理、恰当、精彩的方法导入新课。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导入;课堂效率

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法

有些化学知识十分重要,且抽象难学,在上新课前先强调学好这些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努力学好这些知识是大有帮助的。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时,我是这样导入:“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语,简便易行、直截了当进入新课。

2.实验引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尤其是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作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三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他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

3.模型展示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教学“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4.图片展示法

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高一“胶体”的引入,教师可先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鸟语花香、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的图片(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固溶胶)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觉得有关胶体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掌握胶体知识的迫切心理。

5.激发兴趣法

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逸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能活跃气氛,引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天满载着精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

总之,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能力在兴趣中形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能称之“有效、优效、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6篇高中化学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