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大象的耳朵教案精选9篇(大象的耳朵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为了加深您对于大象的耳朵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9篇大象的耳朵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大象的耳朵教案 篇一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0—0088—01

实验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不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他们也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如,在教学“金鱼”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把金鱼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看看面前的金鱼,可以发现什么?”学生马上就观察起金鱼来。他们有的用小手去拨弄,有的小声议论。最后,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引导他们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每个学生很快就能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探究问题,并寻找志趣相同的伙伴一起进行合作探究。这样创设情境,引起了每一个学生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实际,实验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熟悉实验内容、实验对象及实验方法等,才能够保证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实验时,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而且要考虑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应全面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设计,这样方可有的放矢。如,在进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时,应准备各种质地、大小和形状不同的材料(石块、木块、小铁钉、橡皮及泡沫塑料等)供学生实验用。没有做好这些准备,实验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提供探究时间,创造拓展空间

科学探究需要时间。充足的时间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前提。如,在“电和磁”一课中,教学的重点是如何使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变得更为明显。通常的做法是,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通电线圈。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这用不了几分钟时间,实验活动就结束了。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拓展空间,可让学生实验几种增强磁性的方法,引导他们着重探究通电线圈如何产生磁性,并学习不同的绕法、放置方法等。教师只是适时地提供指导,一切活动都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直到全班学生都完成实验。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解决教学难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多媒体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在“耳朵的科学”一课实验教学中,由于耳朵的内部构造是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并认识的,耳朵接收声波的过程也是肉眼无法看清的,而运用多媒体却能让实验操作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耳朵与脑连接的剖面图,通过点击让耳朵的各部分从中分离出来,进而组成一个耳朵模型。然后,利用动画演示声波的传播路径及耳朵各部分是如何收集和传递声波的。最后,直观展示耳、鼻、咽三者相通的位置关系图,解决耳朵如何进行“卫生保健”的知识难点。

五、组织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进行课外实验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安全的利用简单器材就能完成的课外实验。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教材“种子的一生”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在家里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仔细观察种子的变化情况并作详细的记录,一段时间后,则将学生的实验成果汇总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完成了课外实验任务,而且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及创新能力。

大象的耳朵教案 篇二

关键词:对话;有效;倾听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寥寥数语,就生动形象地说出了“倾听”的重要性。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生机“对话”的课堂,而“对话”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倾听”能力高低密切相关。如何有效倾听,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一、洗耳恭听,尊重学生

当代教育家沙塔洛夫强调:“在课堂上应创造一种普遍相互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这是每个教师的首要任务。”洗耳恭听,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助于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

尊重学生,真诚倾听是教师课堂有效倾听的基础。因为它营造了平等自由交流的氛围,学生才能有勇气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才有了倾听的内容和对象,这是实现有效倾听的出发点。

二、倾耳细听,纠正偏差

在师生对话中,有些学生的认识往往是不正确、不客观、不恰当的,如果我们没有倾耳细听,会忽视掉这些错误,从而导致学生还会继续犯错误。其实,学生错误的认识源于错误的思维,在对话中,教师一定要倾耳细听,及时纠正错误偏差,形成正确的思维。

例如,有位教师执教《陈太丘与友期》,在主题探究环节,教师提问:“文章哪两个字可以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学生回答:“老师,我认为是‘无信’这两个字。”学生的回答无疑是错误,但是该教师忽略不计,再请另一位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是“礼”和“信”。其实,只要引导学生领悟到写作意图往往是作者的一种主张、一种愿望。而“无信”明显不是作者的主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彻底明白了写作意图是什么。所以,我们在倾耳细听时,还需要运用教学机智,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从而让课堂更加有效、高效。

三、耳听心受,提升自我

语文课堂教学的流程,走向是“预设”的,关节点是精心设计的;但它不是僵硬的,它依据学情而变化,因而为教学内容的“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这是需要经验不断累积的过程。我们只要耳听心受,掌握倾听艺术,定会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的执教水平。

四、娓娓动听,充满自信

要注意用心倾听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要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来反馈学生,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评价,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及时、中肯的评价,不但能实现知识的传递,而且会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以及学习的效率产生影响。

同时,我们的评价语言尽可能赏识学生,但是切忌用概括抽象的语言简单敷衍,比如“好!”“哦,不错!”“朗读得很好,请坐。”“你的意思是×××。(重复学生的话)”等,这样的评价语只是表明应付了学生,学生内心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没有建立起来,是十分不适宜的。我们应尽所能地将评价语运用的具体、明确,比如,李红老师《蒹葭》的评价语:“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所有的韵脚都被你找出来。它是押韵的,景也很美,还有吗?你还发现了什么?”“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结构很整齐,它一共有多少章?”李老师及时的评价并给予学生鼓励,会使学生产生言说的欲望,充满自信,学生乐意与教师展开对话,让师生之间的对话向纵深发展。

马克思D梅南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能倾听世间各物对我们说的话。”教师要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倾听学生的发言,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完成我们教育者的使命。所以,请把您的耳朵叫醒吧!

参考文献:

[1]杨宇鹏。语文教师要锻炼自己的“耳朵”。语文教学通讯,2013(6B).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

大象的耳朵教案 篇三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

构建“高效自主,多维互动”的数学课堂,最关键的是教师的素质。教师只有不断加快专业成长,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数学课堂的需要。

1、丰富的知识体系完善自己

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越来越多,更新也越来越快,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很快就会被淘汰。有了丰富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才有深度、有广度,课堂就能深入浅出,洋洋洒洒、左右逢源,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才能紧跟知识更新的步伐。

2、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反思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可以使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要坚持去做就一定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成绩。

二、兴趣入手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比其他理科知识抽象,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学习氛围,设计一些具有诱惑力的问题,努力把数学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为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我设计以下预习题:

1、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

2、如何画圆?

3、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4、你能用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月饼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这样和圆有关的问题,成了活跃课堂氛围之水,不但能使学生主动探索,而且还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学习效率自然也大大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创设一些有趣的感受知识、培养技能的教育教学情境,春风化雨般地将知识融会贯通。

三、合作探究是提高课堂效果的的新看点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是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的思想。”课堂上,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我根据“2”这个数字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身体中的“2”(如两只眼睛,两只耳朵,2只手、2只脚等)这一自身的学习资源来教学。首先让全班学生数一数自己有几只耳朵?接着小组讨论“看2个、3个、4个、5个以及全组的小朋友共有几只耳朵?最后,让学生自己列算式编口诀。“一个小朋友有2只耳朵,是几个2?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试一试能编这句口诀吗?那么2个小朋友是有4只耳朵,是几个2?……”这种真切开放的交流给学生带来的是最直接的心灵震撼与思想启迪。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也在交流中汇聚与成熟。从而学生找到一把打开问题大门的钥匙。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果的绿色通道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生动,有较强的感染力,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学习《圆》中有关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有关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动物趣味运动会”的情景,画面是小鸡、大象和河马分别骑着圆形车轮、方形车轮和三角形车轮的赛车进行比赛,并配上运动会的背景音乐,这个情景一出现在课堂上,问题就自然引出来,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这样,学生不仅理解得快,而且记得牢。

案例:在教学《对称》内容时,事先播放了蝴蝶和蜻蜒的故事,优美的背景音乐,美轮美奂的图片,学生的视觉及听觉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这时我便抛出问题:为什么蝴蝶和蜻蜓会是一家的呢?很多学生都带着疑惑的表情寻找答案…..这样音画结合的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案例: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设计一个演示型软件。启发学生的思维联想。首先把三内角分别移开,然后移动三内角(或转动)使之靠拢到一起,便得到了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为180°。分别演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情况,学生不难发现,并容易理解、记住三角形的三内角和等于180°这个抽象的概念。

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

五、分层次教学,是培优补差的有效手段

在课堂上,优秀的学生做的快,所以要加大习题量,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恰当点拨,重点辅导,利用学习小组,结帮教对子的办法,帮助后进生排忧解难。如:我根据平时上课的课堂反映和作业完成情况,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层次,分层布置作业。对后进生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从数量上照顾)。后进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难易程度上来照顾)。这有利于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形成坚强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必由之路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课堂上的遗憾只要经过课后的及时反思和建立在新情境上的再设计来弥补。教学过程是动态的、随机的,有时甚至是无法预见的,有些生成能赋予教师意外的惊喜,使课堂更精彩。有些生成使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节课下来,教师有必要多途径反馈。

大象的耳朵教案 篇四

一、读写同行——“写”得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找到合适的读写结合点,既能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内容体会情感从而有效地推动阅读,又能拆解大作文习作的难度,提高兴趣,促进习作。坚持读中悟写、读写同行,能达到读写双赢之效,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基。本次“读写结合”的主题评优中,就不乏精彩的设计以及由此生成的精彩的课堂小练笔。

1.读写中育人无痕。案例1:《语言的魅力》,诗人让?彼浩勒默默地用他那富有魅力的语言,打动了过往行人,纷纷对盲老人解囊相助。学习了课文,学生不仅被诗人真诚助人的品质感动,更被语言所赋有的极大魅力深深吸引。教师执教时,让学生用自己富有魅力的语言书写校园温馨提示语,用心思考后,很快一句句充满人文色彩、散发着无穷魅力的语言便诞生在孩子们的笔下:请轻轻按我,我愿和你常相伴(饮水机旁),小草也是有生命的,请脚下留情,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请珍惜水吧……

此处读写结合点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在遣词炼句的练笔过程中,首先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相信也会把德育之种悄悄地植根在孩子心中,慢慢地酿成甜美的果实,锻造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2.读写中放飞想象。案例2:《我想发明》:一位老师执教《我想发明》,学完文中“我、表哥、表妹”想的发明后,老师设计了“把你想的有意义的发明,仿照文中的顺序写下来”。选点选得很好,不仅让学生知道要按一定的顺序去写习作才会有条有理,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想象,点燃了学生练笔的激情。孩子们在老师给足的时间里,放飞自己的思绪,纷纷展示了学生源于生活之上的奇思妙想,创造性思维与语言表达在此环节高度的契合中达到完美体现。

3.读写中凸显主题。案例3:《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揭示了偷铃铛的人自欺欺人的愚蠢,老师教学时,在课尾设计了这样的练笔“主人听到铃声出来后,会对那个人说些什么呢?”有的同学这样写:“你这个人,可真是糊涂啊!你捂住的只是自己的耳朵,你以为你自己听不见铃铛响,别人也听不见吗?其实,你错了,别人都能清清楚楚地听见铃声,我就是听见铃声出来的。”有的同学写道:“你怎么这么傻啊!你又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怎么会听不见呢?你这么做就是自欺欺人,以后可别做这样的傻事了。”还有的同学写道:“你也不想一想,你捂住自己的耳朵,听不见的是你自己不是别人。你这么做真是太愚蠢了!”

二、读写同行——“说”得精彩

1.读写中“深层感悟文本”。案例4:《壁虎》:“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壁虎捉虫快、聪明?”在这个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后侃侃而谈。当有的学生谈到“壁虎一动不动地趴在墙壁上”这句话时,教师按预设的小情境展开发散训练:“此时,如果你就是这只壁虎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壁虎身边的小飞虫你又会怎么想?”应该说,教师的情境创设得不错,旨在体会壁虎的外形保护色的特点与它捉虫的聪明。

此处读写结合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在小练笔的口头表达中,更深层次的领悟了文本的内容,真正发挥出小练笔的助读功能,彰显实效性的光彩。

2.读写中“拓展文本延伸生活”。有些教师习惯上认为“读写结合”是中高年级学生才需要做的,不关低年级的事。其实不然,“读写结合”作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有效的辅助手段,教师从学生低年级起就应该树立这种意识,与高年级不同的在于呈现形式,低年级的“读写结合”主要练说,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为高一学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读写同行——用心悟法

对“读写结合”的理解,有的教师可能在理解上有些误区。单纯的理解为“读写结合”就是小练笔。其实不然,揣摩形式、探求写法等都是“读写结合”的范畴。本次主题评优中,一些教师就很重视写作、修辞、说明等方法上的指导,他们课前用心悟法——挖掘某一个重点的句子、重点的段落或者整篇文章写法、结构上的特点,课上给予学生到位的指导,课内外进行恰当的训练。我想,教师良苦用心的指导与训练,必能预约文本外习作的精彩。

1.抓结构,预约习作条理的精彩。案例5:《有趣的机器人导游》:一位老师执教《有趣的机器人导游》,当了解有趣的机器人导游“快乐的灵灵”后,教师马上回到写法的指导上来“在介绍快乐的机器人导游灵灵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在回顾文本与原认知的基础上,很快就回映出采用的是“总分写法”,教师马上用红笔板书出重点。指导似乎可以结束,但是在课的尾声部分,老师调动学生课前了解或搜集到的机器人资料,又设计了仿照文中“总分写法”,介绍你最喜欢的一种机器人。学生兴趣极高的将自己最喜欢的机器人呈现在大家面前。隗老师做到了扎扎实实地读文章悟写法,使学生明确运用怎样的写法才能条理清晰的表达心中所咏之物。

大象的耳朵教案 篇五

“耳朵虫”这个词由德语单词Ohrwurm直译而来,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断不由自主地反复在脑海中出现。2007年,神经科专家奥利弗・塞克斯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不自主的音乐想象”的概念: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大脑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让人忍不住回想这萦绕在心头的旋律。

这种传唱度极高的神曲就像能给人洗脑似的严重霸占脑内存,到底是因为歌曲本身合乎大众口味,还是另有玄机?

公平地说,“耳朵虫”不是新鲜事。奥地利音乐大师莫扎特的C大调作品《小星星变奏曲》穿越两个多世纪到现在还在对世界各地的人们“洗脑”。在国内,1987年春晚费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在当时可谓洗遍男女老少之脑,而在事隔26年之后的2013年春晚被再度演唱,依然不减当年火力。

简单强烈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明快的曲风、周期性重复强调主题乐句,再加上病毒式营销的推广方案,这些似乎构成了“神曲”的共有特征。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部负责人方礼君从乐理角度对“神曲”进行分析:“一般舞曲都是四三拍的,相对复杂,但‘神曲’一般都是四四拍或四二拍,节奏的律动感更强,也相对简单,特别容易带动情绪。”

辛辛那提大学的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统计过一个“耳朵虫”排行榜,其中高居排行榜前列的歌曲大多具有强烈的节奏,而且音乐的主题周而复始地持续出现。英国雷丁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毕曼的研究也显示类似的结果,他发现“耳朵虫”旋律一般都只是音乐中的一小段,其中33%是经常“周而复始”的副歌部分,27%是歌曲的其他部分,只有28%的情况重复的是整首歌曲。副歌部分是设置歌曲高潮的地方,它同时具有周而复始的特点,也就是说一般流行歌曲都能凭借它的副歌部分成为“耳朵虫”。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歌曲都拥有“洗脑”的潜质,音乐创作的规律决定了音乐天生具有成为“耳朵虫”的基因。

作为人类一项正常的大脑神经活动,“耳朵虫”可以发生在人一生成长的各个时期,所有人都难免和它邂逅。那么,这种“不自主的音乐想象”是否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呢?

北京师范大学南云教授指出:“2008年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11910名芬兰被试者呈现5首熟悉的歌曲,结果发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有33.2%的被试者报告每天都会想起那些音乐片段,32.4%的被试者每周都会想起,累计有91.7%的被试者至少每周会体验到‘不自主的音乐想象’。但事实上,少于1/3的人才会受到‘耳朵虫’的困扰,大部分人的生活并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出现了“耳朵虫”的困扰,“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消除旋律’,反复去听另一首更强势的歌,它可以覆盖脑海中反复回响的这一个。另一方面,根据自我控制的逆效应:你越注意到它,想要删除它,它的效果越强烈,给心理带来的影响也越严重。这时候,听之任之反而可能取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别让脑袋空着,转移注意力,做一些中等占用脑力的活动,去读读书或者专注地做别的事也是一种好方法。”南云教授指出,在菲利普・毕曼的调查中,46.67%的人会选择听或唱其他的歌来赶走“耳朵虫”,25.71%的人会用读书、聊天等方法转移注意,而效果最好的正是另外18.1%的人选择的“听之任之”。

大象的耳朵教案 篇六

从心理学上分析,有效的提问能引起孩子们适度的紧张,即具有“趣”和“创造”的状态,太难或太易的提问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因此,一个有效的提问不仅仅意味着教师提出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是让幼儿感受到这些问题具有亲切感。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比如,教师在课堂中这样向幼儿提出问题:“一个苹果再添一个苹果就是两个苹果,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把孩子限制在易于感受到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幼儿处于想做某件事情却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但又很想解决问题的情境状态中。

二、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增加趣味性提问

幼儿对小动物倍感亲切,所以在认识动物数量的过程中,应向幼儿提出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综合知识,激起探究的欲望。如在认识了大公鸡、母鸡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鸡有耳朵吗?”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我吸引过来了,有的说鸡有耳朵,有的说鸡没有耳朵,在“有”和“没有”的争论中,我组织幼儿去实地观察、寻找,答案找到了,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类似这样有趣的提问还有“鱼要睡觉吗?”“蛇有脚吗?”“小鸡生下来会走路吗?”等等,这类问题趣味性强,让孩子们一听就感兴趣,就想知道答案,进而就会去主动探索,能够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幼儿玩得尽兴、学得专心,又能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三、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增加探索性提问

大象的耳朵教案 篇七

但现实的情况是在通常的教学中,特别是习题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模式化和重复性练习的训练,使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了某些按一种思维方式去考虑某一类问题的习惯;同时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帮助他们复习整理所学的知识,作业检查意识和问题解决策略意识较差,极少关注问题解决背后所采用的策略,造成学生的自主反思能力的缺失和思维的阻滞,非常不利于科学课程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在科学教学中构建“说题“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上面的问题,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一、说题系统概念的界定

说题系统,是以教师说课的形式和内容为蓝本,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载体,通过说题意、说原理、说切口、说策略、说过程、说链接(说变式)这“六说” ,揭示题目系统、教材系统和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把学生累积的知识、储备的能力和积淀的方法呈现出来,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反思能力的形成,养成“做题思规律”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益,推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说题系统中涵盖的要素及理想模型见图1。

说题意:说一说题中的关键词、句。

说原理:说一说题中牵涉到的知识点、原理、规律。

说切口:说一说破题的法门、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说策略: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题技巧。

说过程:说一说解题过程中的注意点、易错点。

说链接(说变式):说一说已经遇到过的同类型问题、变式和拓展。

二、说题的操作流程

“说题”的基本操作程序应包括:呈现揭题、思考析理、寻找切口、在教师适时点拨下分析出解题策略、阐明过程、总结规律、链接变通(如图2)。各环节所用的时间可因题目难易、题量等而变动。

例如,教师针对学生整理的错题(或好题)集,选择难度适中,具有灵活性、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错题(或好题),组织学生说题。其主要操作流程是:课前整理错题?圹课内说错?圹课后交流。

1. 课前整理错题

课前,教师让每位学生按下列错误原因归类建立错题集,在合作小组内交流、整理后上交给老师;老师精选出典型题目或题组,再交给各小组作“说题”准备。

笔者经过实践,将常见的错题按题型分为以下几类。

(1)判断性题型

主要通过对科学原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其重点应以说策略和说规律为主。

例1 一个中间被挖空后又灌满铅的铁壳球,若剥去一层铁后,密度变 ;若将球去掉相同体积的铁和铅后,密度变 。

说策略 方法一:根据常规思维顺推法,由密度公式:ρ=m/v,m=(m铅+m铁),v=v铅+v铁,当铁、铅质量和体积变化时,则剩下球的密度由公式:ρ=(m铅+m 铁)/(v铅+v铁),推导出ρ球变化情况。方法二:根据发散思维变通法取极限值,即“剥去一层铁”变通为“正好将铁全剥去”,则只剩下铅;“去掉相同体积的铁与铅”变通为“正好铅被全部剥去”,只剩下铁。

说规律 其一,取极限法是最佳解题方案,口算可得出答案;其二,只要题设中,某物理量无明确数值但有变化范围,则直接取最大或最小的极限值;其三,融会贯通,推广到电压表、电流表示数范围、变阻器变化范围、静摩擦力变化范围等均存在极值变化规律。

(2)应用性题型

以社会、生产和科技的最新发展为背景建立模型,充分利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实践问题,是应用性题型的特点。其目的是通过对科学概念及规律的深层理解,将科学知识学活、用活。此种题型是当前课改的焦点之一。实践中应以说思维为主。

例2 我国“神舟七号”飞船表面涂有一层特殊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面时,尽管表面有烧烤痕迹,但飞船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

说思维 “烧烤”必须有热量;飞船“完好无损”没被烧毁,说明热量没有被传递进去;那么肯定是所涂的特殊物质“吸”走了热量,即当大气与之摩擦时,所涂物质燃烧并迅速汽化,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使飞船本身温度并不升高。

(3)实验性题型

实验是学生探索及验证规律、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性题型的锻炼,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题已成为当前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说题时应以说条件、说思维和说策略为主。

(4)探究性题型

按照所给的课题,根据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及组内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当前科学教学探讨的问题之一。

例3 “为什么人要用两只耳朵来听?”请根据你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说切口 学生一般猜想:“可能两耳收集到的音量较大。方案:①用一只耳朵听声音大小。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大小。③比较两次声音大小。”看似合理的设计如果细细分析,会发现漏洞百出。所以笔者试着让学生去分析在这个实验中变量有:耳朵、实验者、时间、温度、声源、响度等。在实验中,必须弄清研究对象,再抓住这些变量中的主变量加以控制。实验时就围绕“单双耳”和“响度”这两个对象开展。其他一些次变量也要加以控制:实验者是选择两个不同的人同时测试好,还是一个人分两次测试比较好?声源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有学生说用鼓掌,马上就有人反驳说每次鼓掌响度不易控制,最后在一次次的改进、补充中统一:“①测试者先用棉花塞住一只耳朵,测试耳朵的听力距离(另一人取一只闹钟或一个喇叭慢慢走到听不到声音的位置,测量距离记录)。②第二次用两个耳朵听,记录距离。③多做几次实验,比较实验数据。”那么在进行第二个假设“可能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的”实验设计中,我们只要把第一个设计的相关条件进行转变、修改即可。

(5)计算性题型

计算题是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之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这种题型要求学生除了从说题的六个环节逐一说起,还要进行说题后的完整解答,做到研究透彻,并能总结出经验性的解题规律。这种题型是应用的难点之一。

例4 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耳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现请一位同学在输水管(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水管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后。A同学说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说听到两次声,C同学说听到三次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水中、钢铁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340m/s 、1500m/s 、5100m/s。请你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击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达敲击点的距离范围?

说题意 题干较长时就需要关注题干中的重点字、词。计算类型的题往往要关注数据量:“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A同学说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说听到两次声,C同学说听到三次声”“声音在空气中、水中、钢铁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340m/s、1500m/s 、5100m/s”。解题时把三个关键条件结合起来思考“为什么三名同学听到声音次数不同”,就马上能找到目标。

2. 课内说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错题,组内同学互助、评议、完善;然后派代表在全班说错题;最后经全班说,形成共识。

在学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足量的锌、铁和等质量的稀硫酸反应,求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关系。据学生反映当时都听懂了,但之后的一次单元测试中遇到类似的一道题。

例5 等质量的锌、铁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结果发现,52%的学生选择了B,8%的学生选择了D,还有32%的学生只选择了A而未选C。在一次“说题”活动中,笔者就选择了这道题为素材进行“说题”。

(1)说原理

说例5的错选归因:一是已知条件未看清就开始做题的,错认为“足量的”是金属,而“等质量的”是硫酸而选B,这是受思维定势影响;二是答题不完整的,未看清C项横坐标为“稀硫酸的质量”,所以只选了A而漏选了C;三是题目看懂了,但不熟练造成解题时思路不流畅的,又或是在解题过程中忘了要怎么做的。

(2)说切口

说例5切入点:①说知识点和关键词。说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读图能力的考察: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题中的关键词:“等质量”、“足量的”、图C中横坐标表示的量为“稀硫酸的质量”。②说错题的正确解题思路与方法。主要说如何对相关知识点、方法或原理进行组合,快捷地找到解题的切口的方法;说如何抓住已知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或循序渐进,或逆向推理,或联想发散,或类比分析,或数形结合,或分类讨论,尽快找到思路;说在遇到一些综合题时如何抓住解题的思路、主线。

说解题的关键:越活泼的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的速度越快,曲线越陡;看清什么是足量的,什么是等质量的,根据酸的质量还是金属的质量来算氢气的质量;读图时看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先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做题。

说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于稀硫酸是足量的所以金属反应完全,应根据金属的质量来计算氢气的质量。计算的方法:一是按部就班地根据化学方程式去求解,另一是根据已经总结出来的公式代入计算: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于铁、锌化合价相同,金属质量相同,所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小,即本题中铁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锌要大。又由于锌比铁要活泼,所以锌的曲线比铁的曲线要陡一些,所以A为正解。另外,当酸的质量一样而且完全反应时,刚根据酸的质量来计算产生的氢气的质量,而根据化学方程式很清楚地知道,这时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得出当硫酸逐渐增多时,锌先完全反应,氢气达到最大量,酸再增多时,铁继续与酸反应直到铁也完全反应后,然后氢气的量也保持不变,所以C也为正解,即答案为A、C。

(3)说规律

通过反思解题中失误,及同类题的训练,说如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迅速检验题目答案是否正确。说以后如何克服并小结解题的规律。对例5的规律总结如下:①看清题干:谁过量(根据被反应完的物质计算);②比速度看活动性,酸过量时比质量(金属的质量×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③看清坐标系分别代表的科学量。

(4)说变式

说例5的四种变式:一是足量的锌、铁和等质量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选项不变。二是等质量的锌、铁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下列能正确反应氢气和反应时间关系的是,选项也不变。三是等质量的锌、镁、铝、铜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求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四是足量的锌、铁、镁、铝、与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求生成的氢气的大小关系。

3. 课后交流

课后,针对某些共同的“错解”,开展“小组合作”纠错活动。这是课内“说题”向课外的延伸。利用这种形式,开展合作学习,熟练掌握说题方法,提升思维水平。以下就是某三人小组的一次课后交流记录。

甲:在学了氧气的制取后,我曾做过这样一道题目:“现有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使它完全反应,结果发现试管内的固体少了4.8克。此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0.2克。求:生成的氧气质量。”

我当时把10.2克当成氯化钾解题导致了错误,其实生成的氧气进入空气,只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就可以知道少了的固体质量即是氧气的质量4.8克。

乙:我也做过类似的题目:“M克过氧化氢(H202)和N克二氧化锰(Mn02)混合,它们完全反应可得G克水,则同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我的解法是:M克+N克-G克。其实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不是反应物,所以正确的解法是M克-G克。

丙:我还做过比你们难度大得多的题目:“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某学习小组取5克该样品与1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 时间后冷却(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时间T1、T2、T3、T4后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

求: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质量?”

我的分析思路是:认为T3、T4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T3时反应已经完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5克-4.08克=0.96克。

经讨论,我们找到了错解的原因:受思维定势影响,已知条件认识不清,错认为5克是混合物的质量。找到了解这一类题的规律:M(生成气体)=M(反应物)-M(其余生成物),其变式为:M(生成气体)=M[混合物(反应物和催化剂)]-M[剩余固体(其余生成物和催化剂)],M(生成气体)=M[混合物(反应物和催化剂和不能反应的杂质)]-M]剩余固体(其余生成物和催化剂和不能反应的杂质)]。

三、实践研究的几点成效

1. 说题能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说题的实践,为实施科学新课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总结成功经验;为教师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教学运作范式,使教师重视并正确的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高效。

2. 说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由于学生说的是自己的错题,错题让学生自己说,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通过主动地说错题来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为成就从意义建构到能力生成创造了条件。

3. 说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话说”错题,创设了“各抒己见”的探究性学习空间,创设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交流平台。这使学生个体的发展受到有效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当学生话说错题和对他人作出评议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就使得:思维得以激活,思考得以倾吐,问题得以发现,智能也因此而提高,从而成就了大部分学生从意义建构到能力生成。

大象的耳朵教案 篇八

一、物理情境体验

物理情境体验,就是通过创设多姿多彩、逼真生动、富有启发性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物理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一种教学手段。物理情境体验过程不但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平台,而且是学生获得丰富情感态度的平台。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及知识特点创设不同的物理情境,不但能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体会教学内容,还能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起学生的情感感染和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脑去想,用心去感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讲到“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以让两个学生表演照镜子,一个学生扮演照镜子的人,另一个学生扮演他的像。比如说照相的同学用左手摸摸左耳朵,另一个同学就要用右手摸右耳朵,这个时候如果表演像的同学做错了,下面的同学就会大声提醒,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物和像左右相反;在比如一个学生后退,另一个学生也后退,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这样学生对成像的三个特点:大小相等、距离相等、左右相反体会的非常好。

二、感官知觉体验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引起学生感官(视、听、嗅、触觉)的知觉,将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引起感官的强烈感受,这种感受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印象深刻,很难被遗忘。学生还能够将感官体验中得到的各种感受广泛应用于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中,使感受与理论相结合,从而丰富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为解决复杂多变的物理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蒸发”时,学生对液体蒸发变成气体、蒸发会吸热致冷缺少直观的体验,为了让学生亲自体验蒸发的过程及蒸发的特点,可以在课堂上直接用蘸了酒精的棉签涂抹在学生的手腕上。学生可以看到手腕上液态的酒精很快就没了,而且在酒精蒸发变干的过程中,手腕感到很清凉。有了学生直接的感官体验,“蒸发—吸热—致冷”的知识一下子就进入了学生的记忆中。

三、实践操作体验

实践操作体验是通过让学生从事一定的动手操作活动来获得丰富体验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鲜活的实践操作活动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操作中趣味盎然地感知有关物理知识,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当然,在学生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辅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内容时,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方式做演示实验,先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再将音叉放人水中,激起水花,从而让学生判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但因为音叉发的声音后排有很多学生听不见,音叉振动激起的水花,也有很多学生看不见,实验效果不佳。即使是前排的学生,由于没有亲自动手操作,没有切身的体验,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可以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亲自实践操作:利用手边的任何物体,用各种方法使其发出声音,感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们听到要求,兴致勃勃,马上动手操作,有敲桌子使其发声的,有拍掌使其发声的,有弹拨钢尺使其发声的,有移动凳子使其发声的……很快,学生就发现了规律,说出了答案: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讲授骨传导知识时,由于学生一般没有“骨传声”的直接经验,为此,可以让学生用耳塞堵住耳朵,把震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牙齿、前额、耳后的骨头上,学生会发现,即使堵住耳朵,也能清晰地听到音叉的声音。有了骨传声的直接经验之后,为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固体传声及液体传声消除了认知障碍。

四、科学探究体验

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物理概念与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大象的耳朵教案 篇九

耳朵大创造能力强

耳朵大些好呢?还是小一点好?这个有趣的问题如今有了答案。俄罗斯科学家一语惊天下:人的创造能力与其耳朵大小有关,那些长有一双大耳朵的人应该感到自豪与幸运。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一个人的两只耳朵大小并不相等,而是存在着差别的。尽管这种差别只有2~3毫米,但它足以能判断其大脑哪个部位最发达,进而作为观察儿童天赋所在的根据。俄罗斯喀山国立大学教授穆斯塔芬为此作了分析:那些右耳朵特别长的人将在精密科学(如数学与物理)方面取得成就,而左耳朵大的人将会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作为。

这项研究结论有什么意义呢?可以用来指导孩子对未来专业的选择。比如,在决定一个孩子学习某门知识之前,首先应该确定他是否具备这门知识的生理条件。如果一个少年的耳朵表明他将成为一位艺术家的话,那么家长就不应该强迫他去学数学,如果你非要这么干,人为地去“开发”儿童的某些能力,那么其他能力就会降低,就有可能出现“扼杀”儿童天赋的危险。

另外,长寿者的耳朵也比一般人要大。究其奥妙与耳朵的特殊性有关。原来,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虽然全身肢体与内脏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但到了成年后都停止了生长,惟有耳朵例外,继续不停地生长,耳垂的长度继续增加,故长寿者的耳朵看上去更大一些。

脚大者更健康

不知你想到过没有。一个人的脚板大小也与其健康相关。据瑞士、法国、比利时等国研究人员对500余人的研究分析,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一双大脚板的人会有较长的寿命。主持这项研究的汉根博士指出:“在某一高度的男人所穿的鞋是11号或以上的,他的寿命一般可达到74岁;而同样高度却只能穿10号以下鞋子的人在69岁之前多会死去。至于双脚非常小,仅能穿6号鞋的,能够活到60岁已属幸运。”

对于女性,这个“身高、尺码或寿命”的定律同样适用。为此,科研人员建议那些脚小的人,不妨穿一些较宽松的鞋袜,让双脚脚趾的生长容易些,使你的脚板更大些,这样可能会让你增加5~6年的寿命。

臀部肥大更优越

生活中不难发现,人的臀部有肥有瘦,各不相同。孰优孰劣呢?从目前获得的信息来看,臀部较肥大者更有优势。

美国专家观察到,臀部大的男子智商较高。一组资料显示,臀部肥大的男子比臀部较小者的同龄人,其平均智商要高出5~10分之多。至于女性,已有医学专家认为臀部大是女性健康的证明。瑞士研究人员早在1968年就测量了1400名少女的臀围,追踪观察达24年之久,结果表明:臀围较大的女性很少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且寿命也更长。另外。臀部大的女性生育力也更强。

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提醒女性不必为臀部的肥瘦而心存芥蒂,以接受自己的自然体态为好。

长痘男子心脏好

也许你正在为一脸的青春痘感到烦恼,但千万不要悲观,没准坏事会变好事。因为研究人员发现,青春期的男孩如果脸上长痘痘,到老年时得冠心病的概率会很低,而且因冠心病而死亡的概率比不长青春痘的男孩要低67%。英国及新西兰的医学专家研究了1万余名男学生的健康资料,其中18%曾长过青春痘,他们到了老年时因冠心病死亡的概率仅为不长青春痘男生的33%。解释是:青春痘是由于男性荷尔蒙分泌过多引起的,而男性荷尔蒙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可降低血液中的脂质含量,使动脉斑块不会轻易形成,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大大降低,心脏自然就安全了。

秃顶男人更聪明

看看你自己或周围的男人,不乏秃顶者,而男人一旦秃顶,便会产生今不如昔、人生易老的感慨。英国生理学家的最新观点是:男人秃顶的确有碍观瞻,但秃顶的男人却拥有智力优势,其空间思维能力比一般人要强,故认为男子秃顶是一种成熟和智慧的象征,被形象地誉为“智慧的闪光”。原来,秃顶男人雄性激素分泌旺盛,而雄性激素能促进右半脑的发育,右半脑主司图像、几何等空间识别的想象思维,空间识别能力与数学才能甚为密切,故秃顶者的数学等方面的才能远远高于女性和一般男性。同时,雄性激素还与诸如胆固醇代谢、骨质疏松以及寿命等密切相关。奥妙在于雄性激素酮,实质上是由体内胆固醇分子在等组织作用下转化而成的,故雄性激素水平高则胆固醇低,与心血管疾病结缘的可能性就变小了。另外,雄性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肌肉的发育,并能增加骨质的总量,促进钙质在骨内沉积,因此,秃顶男人不易傍上骨质疏松症。另外,美国科学家经过连续12年的观察,发现秃顶男性的死亡率比不秃顶者低48%。

痣多更利于长寿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痣是人身上的瑕疵,若长在脸上,还可能成为美容的障碍。然而科学家却独具慧眼,发现“瑕不掩瑜”:痣与人生老病死有某种联系,痣多的人要比皮肤光滑者年轻好几岁,遭受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之害的概率电比同龄人更低,因而更容易拿到长寿的“入场券”。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以上这9篇大象的耳朵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大象的耳朵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