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花的学校教案【优秀7篇】(花的学校教案及反思)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新月集》,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以下这7篇花的学校教案是来自于快回答的花的学校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花的学校》教案 篇一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互相、能够、猜出、扬起、双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湿润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花的学校教案 篇二

“习惯决定命运。”幼儿期和童年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会成为一种惯性和能量的储蓄,将在孩子未来的人生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为此,学校将“养习教育”作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切入点,寻找并总结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素质教育策略,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学校提出的养习教育,就是依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正品”“笃学”“健魄”“尚美”“创新”五方面的教育,在小学六年里逐步培养让学生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激励每一个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一、在个性张扬的养习课堂中享受学习生活

我们按照学生的成长需求,整理出了100个好习惯,之后提炼成为“三大纪律,八项习惯”,并构建出“三推一训一反馈”的养习教育模式来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

学校在原有12册《修身》教材基础上,开发了包含《好习惯八养成》《新生家长指导手册》等五本的养习教育系列教材和包含生命、生存、生活和生涯教育在内的四本生涯教育系列教材,依托“养习课”“生涯课”,在师生中全面推进养习教育;在家长中以家长交流培训会的形式推进,以家长论坛的方式反馈成果。学校针对养习教育由外因到内因的转变,实现了养习教育课程化,实现了由习惯培养到人格塑造,再到人生规划的教育体系。

二、在关注生命的人文环境中

享受童年幸福

学校营造清新优美的养习校园环境,浸润孩子的心灵,如“养习园”、吉祥物“花花”和“朵朵”等,让学生驻足校园,感受智慧,体悟人生。养习教育还与学校校本课程相结合,据学生需求,开设艺体类、科技类、实践类共30余项校本课程,为孩子们提供特长培养的平台。人文环境在陶冶学生情怀、增长学生才能的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纯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

三、在履责担当的自我管理中

体悟生命成长

学校开展了“学生自治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这一项目的研究,成立“学生自管会”,使学生由被动参与管理到主动参与管理,由部分学生参与转变为全体学生参与。同学们在全员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在监督评比中养成了好习惯,为构建生态的学生成长体系提供了保障。

四、在被发现和被肯定中

憧憬美好未来

学校设有“双评、三育、四展、五节、十赛”的德育活动模式,让每个孩子在自我展示和被肯定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在双评环节,我们开发了复兴百花奖学生评价体系、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校园吉尼斯评价机制等学生评价体系,其中对孩子个人成长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复兴百花奖学生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分别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和创新等方面的好习惯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只停留在学生的外在行为上,而且会关注到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将沙盘引入到心理辅导中,让学生在沙盘游戏中表达自己、宣泄情绪、寻找自我,同时也让老师更多地了解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花的学校教案 篇三

我校地处浦阳江畔,名为滨江小学,我们选择了“小浪花”这一形象作为校园文化的符号,校训是“做我,做最好的我”,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类社团活动、学校大型活动这些载体,每个孩子都能争取优秀,获得承认,这就是小浪花原有的精神。孩子们未入学之前,是一滴滴小水珠,但是他们心中都蕴藏着一朵云。孩子们进了滨江小学,小水珠成了会唱歌的“小浪花”。每朵小浪花都健康、快乐、会合作、能成长。经过六年的学习成长,一朵朵“小浪花”成了一朵朵云,拥有更广阔的天地。但是时间久了,我们发现这些活动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活动展示平台没有对全体孩子开放。学校的很多活动是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的;奖状每个班只有那么几张;各类比赛的参加者也是班级里拔尖的孩子……很多班主任因为工作繁重或其他原因,把每个孩子都能参加的活动变成了“点名”制,而后又变成了“世袭”制,于是更多孩子失去了机会。一开始那颗跃跃欲试的心,在一次次的选拔中受伤,直到对任何活动再没有兴趣。

问题二:活动的引领者单一,缺少与孩子的心灵互动。学校安排的活动,班主任是主要引导者,而任课老师基本不闻不问。学校很少提供机会让家长真正参与学校活动,一部分家长“重智轻德”,认为学校活动与自己没有很大关系。学校、社会、家庭各行其道,效果很难体现。

问题三:活动设计脱离儿童,缺少课程的系统性。我们的活动设计基本以成人意志为转移,活动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许多活动往往停留在形式上或者追求表面形态,缺乏教育目标,缺少方案和手段。很多时候,是为完成上级各部门的任务组织活动,没有系统地、有目标地、针对地开展活动。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小浪花”作为校园文化形象,如果仅仅是一个学生喜爱的形象,如果仅仅是在每个活动前冠以“小浪花”的名,那么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如何赋予“小浪花”以文化内涵?该如何定义“做我”?如何定义“最好的我”?它将外化为哪些行为,内化为哪些素养?这些行为和素养又通过哪些活动落实与渗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品质是一层层平铺上去还是螺旋式浸润进去?活动的目标如何通过隐性的方式渗透给孩子?如何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态使“小浪花”的各项活动更加有序?……

二、理想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状态

1.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

校庆时有位家长认为学校组织最有意义的一项活动是艺术节歌手的海选,因为他的女儿参加了,虽然没有入复赛,但那天是女儿孩子最高兴的一天,因为孩子被承认了,觉得自己属于学校。

2.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我们应不断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理念,做到“眼中有儿童”,使我们的活动能走进儿童心里,从而更好地引导儿童健康发展,而我们也在帮助儿童成长的同时不断自我成长,体会到教育的乐趣与成功,不使德育工作感到枯燥乏味或者无从下手。

3.构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理念的“小浪花”课程,打造学校品牌。

“小浪花”系列活动是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我们确定三大活动主题,分别是小浪花成长仪式、缤纷四季浪花节、“小浪花”报义卖。我们主张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开展“小浪花”活动,强调孩子的主动参与,关注孩子在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生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道德教育。

三、以“小浪花”系列活动为主要形式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

活动案例1:入学仪式

本学年开学第二天,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作为滨小一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学校举行了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9月3日早上,每位一年级小朋友的左手手腕上都系着一根漂亮的“爱心丝带”,在家长陪同下来学校上学。校门口,大红色的迎新通道横幅“欢迎你,新同学”跃入眼帘,六年级的孩子和全体滨小行政管理人员左手手腕上都系着醒目的黄色爱心丝带,早早地等候在那里,为新生让出了一条充满友情、满载爱心的绿色通道。

学校布置了这么一个庄重温馨的校门口,活动还没有进行就感动了周围的家长,之后,让六年级的大孩子从家长手里接过一年级的小朋友,手牵手地引领他们走到自己的教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悉心地指导解说,让新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了滨小,融入了滨小。

在这样一个富有积极意义的仪式教育中,对于每个一年级新生来说,也许更多的是一种角色的转换,从幼儿园的幼儿变成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在这个地方不仅被老师所欢迎,校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还同样欢迎他们的到来。每一个牵手的细节都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希望与关心。同样,每个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孩子都体验了滨小的主人翁意识,并学会了引领、学会了关爱、学会了承担。

活动案例2:新生感言

上学的第一天,一个少先队的姐姐把我领到新的教室,一个大哥哥带我去参观学校。我感觉滨江小学真的很大。踢足球的操场非常大,好想哪天能够在操场上踢足球呢!除了操场,室内室外都有打篮球的地方。滨江小学还有实验室、医务室、画室等。我还看见一个很大的食堂,我和大哥哥参观食堂的时候,没有闻到那香香的味道,可能是还没到做饭时间吧。有一个地方,大哥哥和我说,可以看电视、玩游戏、可以什么什么的,叫活动室。我觉得在滨小读书一定会很快乐的!

一(5)班 倪晨恺

活动案例3:班牌交接仪式

班牌是一个班级的标志,是班集体的形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班牌也发生了变化。开学的第一个星期的周一,开学典礼上,学校举行了一次大型的班牌交接仪式。仪式前,先由班级辅导员推荐出一名优秀的班牌礼仪员,再由大队部对这些同学进行考核,对礼仪进行培训。活动中,每个班级的班牌都是校长亲自授予各班牌礼仪员,班牌礼仪员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下,将班牌托举至各班队列之前。这样的礼仪教育,更好地让每一个班级成员都爱自己的班级,同时,在仪式中感受到自己又长大一次,又升了一个年级,确定新学年的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看到,活动中,每个班牌礼仪员都始终面带微笑,将班牌置于胸前,他们感受到了手中沉甸甸的班牌的神圣。之后的每次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走在队列最前面的永远是代表着班级形象的班牌和礼仪队员;每一次出操时,同学总是会给班牌让出第一列的位置,我们看到,在同学们心中,班级的形象树立起来了。

活动案例4:我们自己出了一份《小浪花》报,我们希望滨小的孩子们能读着《小浪花》报成长。报纸一个学期出两期,分别由五年级每个班轮流去卖,卖报的收入用来支付编报、印报成本,所以《小浪花》报是由滨小的孩子们这一群“小浪花”们来养活的。

孩子们能养活《小浪花》吗?

第四期卖掉811份;第九期卖掉1851份。

第九期是最新一期,我们看到孩子们已经可以养活《小浪花》报了。

《小浪花》能陪伴孩子们成长吗?

是的,卖报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多少勇气。(实例:同学们在义卖心灵成长体验小记里写道:心似乎要从身体里冲出来了。一开始担心报卖不出去,但是后来都很顺利,那是我非常开心,原来只要踏实地做事情,总是能有回报的。以前的我,非常胆小,根本不会在学校里大喊“卖报了!卖报了!”现在我做到了。刚开始卖时,我感到十分紧张,接着我很激动,过了一会儿,我像喷发的火山一样热情,就忘了胆怯,一心一意地找顾客了。)

卖报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商业,什么是正当销售手段,什么是合作,什么是策划,什么是宣传。

卖报是2010年家长调查问卷中家长们认为对孩子成长有意义的活动之一。

四、“小浪花”课程建设成效

1.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建设能力和责任心。

在滨小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小浪花”活动的浸润下,滨小教师从细节入手,从规范着眼,从平常做起,让自己的楷模示范行为成为对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无声教科书”。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协作操守等品格,对学生的道德形成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我的微笑是孩子成长的阳光和空气”。“欣赏孩子是一种发现绿洲的快乐”。这些充满爱心的话语贴在滨江小学教师办公室的桌上,是老师们发自内心的感受。

滨小的教师对“小浪花”课程的建设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课程意识不断增强。在滨小首届“小浪花”科技节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了一次针对这次活动的意见征集调查,共有83位教师提交了调查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基于儿童视角的建议。开学初,我们组织了第二届“小浪花”艺术节金点子征集,共有87位教师积极参加了活动,在活动形式和活动目标上建言献策,下面是两届艺术节策划方案活动目的对比。

第一届活动目的:

让滨小的师生能充分地感受艺术的熏陶和滋养,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艺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第二届活动目的:

(1)通过艺术节活动让滨小的每一个人都走近艺术、感悟艺术、享受艺术。

(2)通过艺术节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和才能,发掘艺术人才。

(3)通过艺术节活动,进一步营造学校艺术教育氛围,形成艺术教育特色。

(4)通过艺术节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锻炼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有时觉得没有上课的素材,经过学习培训后,他们发现,校园文化活动中就有丰富的课程内容。比如这次艺术节有一个内容是“美化蛋糕”,敏锐的老师立刻把它变为一节综合实践活动的起始课,在这节课里,孩子们从方案中知道活动的时间、地点、要求,知道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知道要和同学分享。据调查了解,上过这节课的班级比班主任老师布置任务的班级完成的情况好得多。

2.课程构建体现了学生品质。

在综合实践活动理念的空气中生活的孩子们,天真烂漫,自由呼吸,在“小浪花”活动中,创造力、想象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张扬,对同学、老师、学校的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巩固,对成长、班级、学校的责任在活动的参与中得到了升华。

成果案例1:《善于发问的孩子们》(来自一位老师的随笔)

今天上完三(1)班的课,心底有种久违的幸福。

课前,我把两周前种下的已发芽的向日葵苗端进教室,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上课了,我让他们自由问,举手的人真多,比如:“老师,我的苗比你种得迟,为什么长得比你高?”“老师尖头朝下的为什么不长出来?”“老师,你同时种的为什么一盆高一盆这么矮?”一个小女生激动地跑上来,用手比画着:“老师,我的那颗苗长出来,卷了,又往上长,又卷了,真的太可笑了。”说完又跑回座位。

这不正是乐于探索的品质吗?

成果案例2:《科技节中的一幕》

三(5)班荣子易小朋友在评选中犯了难:两件作品同时吸引了他的眼球,一件是三(3)班项尚小朋友的房子模型,一件是自己班赵阳阳的纸杯娃娃,手中的仅剩的“小苹果”章该给谁呢?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还是将最后的“小苹果”章投给了三(3)班的项尚小朋友的房子模型。荣子易在活动体会中写道:“虽然和赵阳阳是同班同学,虽然我们关系挺好,但是我觉得项尚的作品真的很不错,如果我有两个章,我一定给阳阳一个,可是只有一个了,赵阳阳,你可别生我的气哦!”孩子们的文字记录了这次意义非凡的活动,有勇气、会选择,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学生具有的品质吗?

3.“小浪花”活动的开展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积累了课程资源。

今天的滨小教师,“承认儿童”的意识已经逐步内化,每组织一次校园文化活动,都会有“四问”:(1)对于我们开展活动的形式,孩子们喜欢吗?(2)我们开展活动时站在孩子的角度吗?(3)我们开展的活动给每个孩子参与的机会了吗?(4)我们的活动留足让孩子们自主发展的空间了吗?

成果案例3:《班主任开学德育日记》

这是一位老师新接手一个班级做的前期工作,我们可以看到日记中呈现出的内容和老师整个的设计把德育放在一种无痕状态,同时,老师把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成为新接手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可以共享的资源。

8月31日 星期二 雷阵雨

这是我在教室为迎接孩子们做的准备,名曰“五(6)中队畅所欲言活动”,每张纸片上都有一个问题,如:(1)上滨小已经4年了,说说你对滨小的印象吧。(2)对新班主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希望她是个怎样的老师?(3)如果你犯了错,希望老师怎么和你交流?(4)你知道今年暑假发生了什么自然灾害?你如何看待?……五(6)中队这个图形寄予了许多的含义在里面,希望孩子们能读懂。

成果案例4:《十岁成长仪式》

这是成长仪式中孩子们的《十岁成长纪念册》,设计成了脚印的样子,因为有了课程意识,无论是主题“种花,在我的第十个脚印里”还是卡中的校长寄语,都关注了孩子,关注了他们的成长。

你看,这是校长寄语:

有一个小姑娘,妈妈送给她一把小黄伞,只够她一个人撑的。可是她却让遇见的所有人和动物都到她的伞下来,甚至长颈鹿都站到伞下来了。这是一把奇妙的小黄伞。

孩子们,在长大的路上,我们的四周不止是父母和长辈,我们也不止是被爱的孩子,我们还要去爱别人,爱不认识的人,和他们一起上学,一起玩乐,一起度过岁月,一起为世界设计新的美好。如果我们热心、希望与很多的人友爱相处,那么我们就会有奇妙的力量,伞就能奇妙地变大,而自己也总有很多机会,在下雨的日子,被别人的伞挡住雨。

愿你们一生爱这个大世界,也得到大世界的爱。

这是孩子们写的《十岁成长诗歌》:

今天,我们十岁啦!

手牵手,我们欢奔在滨小校园里。

十岁了,不再动不动哭鼻子,

因为我们学会了坚强;

十岁了,不再为小事斤斤计较,

因为我们学会了宽容;

十岁了,不再事事依靠大人,

因为我们学会了独立;

十岁了,不再什么都占为己有,

因为我们学会了分享;

十岁了,不再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因为我们学会了关注;

十岁了,不再做事虎头蛇尾,

因为我们学会了负责。

今天,我们虽然是青涩的,

明天,我们必将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如此种种,还有许多。这些都是课题组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的案例和资料。我们还特别关注每个“小浪花”活动方案设计是否都站在每位儿童的视角,是否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每次活动后课题组都对活动方案和实践过程进行反思。

五、建立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评价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性、体验性和生成性。“小浪花”活动始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从单一评价变为多元化评价,制定多种评价方式,特别关注学生的德育活动中的过程评价,在对传统评价方式进行改革的同时,创建富有童趣、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有以下两种。

1.作品展示法。

比如科技节的“变废为宝”活动,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放在校标周围的桌子上,作品边是孩子们设计的作品介绍表格。那一天,每个孩子参与评价,在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旁贴上五角星,做到评奖公开、公平。艺术节,舞台搭到了校门口,有才艺的孩子在上学和放学时用器乐、歌声、书法迎送每位师生。

2.奖章激励法。

建立七色浪花奖章制度,学生从一到六年级的一系列隐性德育活动中,在被承认的视角下,由易到难分年级完成年级目标,最终达成“做我,做最好的我”这一总目标。例如一年级的“红色浪花奖章”,只要获得一定数量的小红色浪花奖章,就能换取红色浪花奖章,获得六色奖章的同学在毕业典礼上可以得到校长、家长共同颁发的金色浪花奖章。

参考文献:

[1]魏贤超.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2]陈设立。构建德育课程的时代命题[J].上海教育(半月刊),2010.

[3]付志平。隐性德育课程初探[N].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花的学校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落下、口笛、狂欢、荒野、放假、衣裳等词语。会写“阵雨、荒野”等13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不喜欢自己的学校,谁来说一下,你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生回答)不光我们有学校,你们相不相信花儿也是有学校的,请跟我进入今天的课题——《花的学校》

2.

指名读词语,检查识记情况

PPT:阵雨、落下、互相、口笛、狂欢、双臂、碰触、急急忙忙、荒野、口笛、放假、衣裳

听写:荒野

跳舞

放假

双臂

二、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得词句多读几遍。

(2)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边读边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分享读书收获。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读了课文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分享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读好停顿、重音,把句子读正确。从有新鲜感的句子中,想象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花儿的喜悦和无拘无束的自由。

(3)

再读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边读边圈画词语“跳舞、狂欢、做功课、放假、冲了进来、急急忙忙、扬起手臂”

联系生活

实际想象体会,重点围绕“关门做功课”“放假”这些具有奇特想象的词句展开想象。

师引导:

关了门做功课是怎样的心情?

放假时是怎样的心情?最希望做什么?

花儿做的功课会有哪些?

他们放假了是怎样的情形?

引导学生对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融入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通过圈画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文描写的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结合阅读提示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图书《榕树》。

1.划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

(1)有新鲜感的词语:

蓬头、差异、纠缠、挣扎、萧萧

(2)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

①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吗?

②你的大黑影边在水面上摇动,好像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2.反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1)雨来了,他们便放假了。你们喜欢这样的表达吗?照样子写一写。

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轻快的舞。

蝴蝶一来,他们…

…一来,他们…

花的学校教案 篇五

1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备课规范但无个性化的设计

多年来学校的教学管理已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制度,规范化的管理,催化了规范化的备课。教师的备课基本上都做到认真、规范、详细,充分体现了工作态度的“端正”。但是备课的规范统一,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教师个性化思考的缺失,说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分析学情,结合实际设计教案的积极性和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2 开放的教案,封闭的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用好课堂教学40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不少教师唯恐完成不了当堂教学任务,生怕漏讲知识点,就面面俱到地急着赶教学进度,结果是“放手不放心”。既想让学生自主感悟,又怕学生说的不着边际,就急着搬出“最佳答案”;既想让学生自主探究,又怕时间花的太多,就急着告诉学生结果;既想激荡学生的思想,又怕答案纷呈,偏离了考试的最佳统一答案……凡此种种,教师“有心却无胆”,教案写得开放,课堂却是照样的封闭。

1.3 精心预设,“生成”失约

教案是教师为上好课而做的准备、预设。为了实现预期的课堂效果,不少教师着实花了工夫,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分析学情,精心地设计教法、学法。然而课堂是鲜活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眼看精心的预设却无法生成,于是,把学生往教案上拉,“人为生成”!课堂一旦偏离了教案上的预设,一些教师就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生成。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垄断了沟通,源于学生的问题与提问的对话,几乎是不能容忍的。

2 如何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1 由规范化管理向个性化管理转变

首先是关于备课的管理。目前,备课组集体备课、电子教案的广泛采用,也带来明显的弊端:一些教师照搬、照抄别人的教案,缺失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应付式的备课还是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没有把工夫花在备课上。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未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了专业发展的能力。目前学校主要采用的备课方式还是年级组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没有落实到位,关键是管理没有到位,大家不愿把时间花在集体研讨备课上。为了引导教师把工夫花在备课上,使集体备课真正收到其效益,笔者认为应该完备备课组活动制度、记录,确保活动时间,把“六认真”工作月查考核与备课组活动情况、发言记录挂起钩来,把检查考核的成绩与教师对教案的个性化修改挂钩,充分肯定教师在备课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富有成效的思维活动。

2.2 由多布置向多培训转变

“布置”即安排、分配,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硬性的规定和要求,起作用的是外力。而“培训”是培养与训练,是由外向内施加作用、最终由内在的力量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以往学校工作多以“开会布置”的形式居多,教师缺少工作的主动性。这样的布置忽视了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只能是“高耗能低效率的管理”和“疲于应付的工作”,难改教师被动倦怠的工作状态。培训给教师带来全新的视野和广阔的天地,个人的潜能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培训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能力与水平来按岗设需,分层别类、科学安排,使培训发挥最佳的效应。

2.3 从评比竞赛向考核评估转变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些评课选优活动,但是教师参与的面还是不广。比如,教师经层层推选后再参与校级、区级比赛,最后认真参赛的只有那么几个教师,对于大部分的教师来说,评比就没有起到激励与推动的作用。然而考核与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他们认为意义就不一样了,这是合不合格、通不通过的问题,关系到对自己业务水平进行评价的问题。思想上的重视会引发行动上的实践,教师就会自觉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要求各学科领导小组成员对本学科组的教师进行随堂听课或打招呼听课,然后按本学期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评定成绩等第。如遇不合格,经个人申报,可再度评估考核,直至合格。获合格等级的教师也可继续申报考核评估良好及优秀等级。教导处每年将教师评获的课堂教学成绩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花的学校教案 篇六

生物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验和探究活动,通过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教学,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教学的结果,而是探索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以开启。于是使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探究,开展“用我的双手美化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生物教学结合“花之韵”插花艺术表演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生物教学结合“美在庭园”、家庭花园花木设计方案活动,培养学生学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初步探索生物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参与式教育,以期为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抛砖引玉。

二、生物教学结合“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设计和观察,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学习能力

在七年级生物教学第六章第一节教学内容中结合“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亲自观察菜豆种子萌发的整个过程,促进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过程:用无色透明的无土栽培玻璃容器杯放上滤纸,使纸从杯底到杯口紧贴杯壁。容器杯中装入营养液,营养液略低于杯口滤纸上沿。便于观察者通过透明的杯壁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浸泡过的种子“种”在杯壁和滤纸之间约2厘米深的位置。容器杯内浇上水使滤纸完全湿透,注意杯内的水不能淹没种子。把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并将结果记录下来缺水时及时补充。

学生观察记录如下:

(1) 3月18日,第一天,实验开始。

(2) 3月19日,种子毫无动静,只是由于吸收水分而变得比以往大了。

(3) 3月20日,菜豆种子吸收水分后,逐渐膨大起来,种皮的破裂口更大了。胚轴和胚芽似乎马上就要露出来了,并迅速增长。

(4) 3月21日,种皮胀破,子叶储藏的营养物质不断输送给根,根渐渐伸长。根长得更长看下面长满了白色的根,形成了主根和侧根,毛茸茸的根毛肉眼看得非常清楚,而且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根冠也看得很清楚。

……

(8) 3月24日,实验最后一天。胚根、胚芽、胚轴更长了。

(9) 3月25日,种子中营养用完了,小苗也停止生长。

通过以上的观察实验设计使学生知道种子发育成幼苗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种子的萌发的实验过程,实质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严谨求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生物课程教学结合开展“用我们的双手美化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学校生物教研组的大力支持下,以学校实验室旁屋顶平台为试验场地,从外面买来万寿菊、鸡冠花、一串红等花卉种子,学生自备盆,把种子分发的各班自行栽种,教师指导学生协助参与花卉培植,进行美化校园的活动。活动方案设计: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组建学习兴趣小组。栽培试验于早春开始,由于不是的最佳生长季节,一段时间种子萌发的出芽率和苗的长相不好,全组同学分析找原因,启发引导有许多可能,是不是水分不够、可能温度不够;是不是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能不够,还是?……然后大家查资料,了解万寿菊等花卉的生长习性,寻找以上一些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大胆探索,让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既清晰易懂又深刻难忘。最后让学生去讨论:为什么有的健壮有的瘦弱?为什么有的开花多有的开花少?为什么有的开黄色花有的开橙色花呢?如此等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看到学生兴致勃勃的笑脸,眉头紧锁的沉思,豁然开朗的回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索

当花儿一天天长大开放时,体验到得成功喜悦的同学们也深深懂得了种花背后的艰辛:当炎炎夏日,培育花苗洒下了同学们辛勤的汗水;有些同学给花儿浇水、除草、甚至忘了吃午饭的时间;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进来,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和同学之间的感情。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积极参与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意志和品质,

四、生物教学结合“花之韵”插花艺术表演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生物教学结合以“花之韵”插花艺术表演主题活动也拉开帷幔,部分有艺术灵感和爱好的同学集合起来组建一个“花卉艺术小组”。利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到采集了许多野花、野草或树枝…蔬菜等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去收集有关插花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在表现自我、表现生活、表现自然中去感受美。鼓励学生的创造性,采用多种形式自由发挥。制成作品加上自己的想象命上名字,大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例如“春的使者”、“划过的流星”````一株株纤小的含羞草、、比如节节向上的菖兰、摇曳多姿的野蔷薇、生机蓬勃的鸢尾、繁星点点的马兰花等等,都能带给学生们一份惊喜,一份美好的祝福。体会到学习的欢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五、生物教学结合“美在庭园”花园花木设计方案活动,让学生美在其中、乐在其中。

《花的学校》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裳”等生字,会写“荒、舞、够、臂”等字,理解“润湿”“碰触”“狂欢”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3、会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这句诗吗?你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泰戈尔,印度著名的诗人。(课文后面有资料袋,生可自主积累)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另一首优美的诗歌--《花的学校》。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师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师出示田字格,引生认真观察并牢记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汪--狂劈--臂

C、注意这些字的结构:

“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宽点;

“舞、猜、臂”字横画较多,要注意书写均匀。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荒野、口笛、狂欢、簌簌地、衣裳、双臂、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荒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簌簌:文中是指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本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想象了哪些事物,它们是什么样的表现?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诗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5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放假了。

第三部分(6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生齐读课文。

3、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复述本诗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a)句: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b)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a、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b、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

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3、指导学习第六段。

A、教师范读。

B、小组内交流下列问题。

a、“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一句说明了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c、“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句话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朗读。

4、学习第七至九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朗读、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花孩子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真可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快回答为大家整理的7篇花的学校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花的学校教案。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