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快回答给大家整理的3篇论语十二章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论语十二章教案的写作思路。
《〈论语〉十二章》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听录音范读,学生在音乐中初读课文
(四)、学习前六章内容
(五)、分类归纳前六章内容
四、课堂小结
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方面对前六章进行知识点小结
作业布置:
1.有哪些成语出自刚才学习的这六章当中?
2.我们称二十岁为“及冠”,称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五十岁为“知天命”,六十岁为“耳顺”(也称为“花甲”),那么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乃至一百岁又分别称为什么呢?
3.背诵前六章,熟读并自行翻译后六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篇二
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进行古文言的积累。
2、理解内容。包括句义,关键词和对内容的概括。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格言、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 重点、难点
1、文意理解及格言背诵
三、 教学设想
《论语》的语言比较难懂,政论性比较强,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根据要求,对格言的背诵是教学重点之一。所以,首先朗读放在第一位,要采用一切方式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然后借助课下注解和老师的提示,理解文意。
老师重在点拨,由学生谈自己对之的理解。
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关于学习方法、道德修养、为人等一些有益于我们健康成长的知识,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有很精辟的见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十则》。看看其中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道理。
二、揭示课题。
1、课前小资料:孔子及《论语》——见课下注解,老师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三、学习及探讨(1——5则)
2、听学生朗读,点学生纠正其错误。
3、老师采用关键词填空法朗读,让学生加深印象,特别在停顿上做强调。
4、师生共同探讨每一则格言的意思——可以分组讨论,然后全班发表看法。
试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一些字词进行落实。读一读,讲一讲,背一背。
5、课件显示:
1)体会一下,你有“说”、“乐”、这种感受吗?你能不能做到“不愠”?2)为人办事忠诚、对朋友真诚、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这三个标准适合你吗?3)温故能知新吗?有无体会?熟能生巧有无体会?4)学与思的关系:谁主谁次或有其他关系?打个比方?5)这则格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背诵巩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上节学习内容
1、背诵(1——5)
2、理解
3、分别谈谈这五则格言说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4、谈谈你对这几则格言的认识。每则只用两句话。
二、学习及探讨(6——10则
1、朗读指导。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2、分组讨论,疏通文意,提出疑问。
3、第六则的核心是:长处——学,短处——省
4、第七则的重点是:向一切人学习,学长处,鉴短处
5、看书说一说:“士”是什么人?“仁”指什么?
“任重道远”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6、第九则中,松柏在什么时候和其他树一样,什么时候和其他树不一样?这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7、第十则,
动手:查词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动口:说一说“恕”是什么意思
动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观点对不对?
三、讨论归纳:
1、大家议一议:
把十则归一下类: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要注意,有的两者都有)
2、说一说你认为最重要的警句和成语,在书上打记号
3、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四、关于课后练习
第一大题
1、“说”通“悦”,高兴,通假字。
译: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2、“多次反省”,注意:三是概数,指多译: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
3、旧的东西(知识)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4、迷惑;有害。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的)危险。
5、刚强、坚毅。
译: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6、欲:想做的;施:施加
自己所讨厌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选用诵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
字音:
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
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
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方法一:译文背诵法
1.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2.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
方法二:理解背诵法
1.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本文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终身学习的效果三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语句下画双横线。
3.指名发言,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归纳板书。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终身学习的效果: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
(点拨:“有朋处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与人交往的态度。)
方法三:交错背诵法
1.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或学生背上句,教师背下句。
2.男生背上句,女生背下句或女生背上句,男生背下句。
3.同桌相互背诵。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学生选用一种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背诵——单独抽背——教师评价——全班齐背。
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定会灵活掌握各种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率。同时,老师也希望大家在将孔子教育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终身学习的效果深入结合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开创美好的人生。下面,让我们在齐声背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附:板书设计
《论语》六则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终身学习的效果: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
教学反思:
一节语文教学课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明确学习目标,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诵读课型主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诵读,通过译文背诵法、理解背诵法、交错背诵法,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并进一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就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把课堂时间充分的还给学生,学生也会感到从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快回答为大家分享的3篇论语十二章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论语十二章教案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