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了加深您对于下一页p20的写作认知,下面快回答给大家整理了8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设计说明

数100以内的数,是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在数数方面会陷入许多误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上述考虑,在进行教学时,突出了下面两个方面:

1.突出学具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法,理解数的意义,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通过一根一根地数,一捆一捆地数,不仅解决了数拐弯数的问题,还帮助学生认识到计数单位“十”的重要性。

2.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提出启发引导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师用课件呈现学生数出的1~20各数。

师:今天数家庭里又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呈现小于100且大于20的数)

学生齐声读出这些数。

师: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比较熟悉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唤起学生对数数的记忆,同时读出100以内的更多的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操作探究,认识100以内的数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出示教材33页百羊图)

师: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学生尝试说出羊的数量。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数数时,它能帮上我们的大忙呢!

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羊):我圈出来的是10只羊,现在你能数出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0只10只地圈一圈、数一数。

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相比,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

2.学习数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师:请大家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摆完后要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是21根小棒。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的摆法提问:你能看出是21根小棒吗?请了谁来帮忙?

生:能,请了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就很快地看出一共有21根小棒。

师: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几名学生回答)

3.学习拐弯数的数法。

师:现在我们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

指导学生数数。

当数到拐弯数时,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29添1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以此类推,39再添1是多少?4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49、59、69……99的后面一个数分别是多少?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设计意图: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四大学习内容之一,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本节课是对课本54—55页所学统计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味、教学过程活动化、探究时空开放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2、智能目标:提高收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通过自评与小组评,培养反思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展示和调查等活动,感受成功,体验统计的意义,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

这两天的天气如何?你们是怎么知道第二天甚至是后面几天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 天气情况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看这些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天气情况?(晴天、多云、下雨)

气象小组根据每天记录的天气情况,制作出每个月份天气的情况统计表。

出示课题:天气统计

二、探究

1、统计并填写统计表。

看,这是上海20xx年6月份的天气情况表,你们能从这张表中知道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生可能知道天气情况三种标记,知道5月份晴天有……、多云天有……、雨天有……) 你怎么知道的?(分类数出来的) 同桌一起数一数,把结果填入统计表内。

师:从表中一眼看出了什么?

2、统计并画统计图。

要一眼看出哪种天气情况多,我们曾经什么办法?(涂格子)

咱们用这个方法也来试一试吧,请大家在统计图上画一画。 大部分小朋友完成了,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自由发表) 同桌能互相评价一下吗?(同桌互相评价) 从图中你一眼看出什么?(学生充分发表)

3、欣赏比较。

各位小朋友完成的`都很棒!现在请你们比较一下记录表、统计表、统计图,你认为哪种形式更一目了然地反映6月份的天气情况?(学生观察比较,发表意见)

三、加固+拓宽

1、统计同学们爱吃的冰激凌

那么根据这统计图,你能提出问题让同学来回答吗?先在组内准备一下提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准备) 可以交流了吗?(学生互问互答)

2、统计图形。

小朋友很了不起,根据信息提了那么多问题并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乱散的图形,你能从不同的方面来统计一下这些图形,并制作一张统计图吗?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大组反馈)

3、 调查统计。

各位小小统计员真不错,谢谢你们的整理与统计,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卡通粘纸! (学生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欢卡通粘纸图。)

各种卡通粘纸奖励掉多少个呢?你们想不想对粘纸作调查统计?那怎么调查统计呢?(学生小组讨论、出谋划策,调查交流)(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成统计表、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能看出什么?能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或建议吗?

四、总结延伸

各位小小统计员,今天的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自评、互评) 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学生畅言)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 圆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

教学目标:

1、在用回形针进行摆拼的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的感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在拼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做一做、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载频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奥妙,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难点: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彩色回形针拼成的图案、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学生准备:

彩色回形针、胶水、卡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有回形针拼成的图案。

拿出一颗回形针:同学们认识它吗?

出示图片:

瞧,这就是用回形针拼成的图案,漂亮吗?

学生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那些平面图形?

你想不想亲手做一幅美丽的图案?

二、活动:拼图案

1、可以自己独立拼,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拼一幅图,一边拼一边观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2、学生活动

3、展示制作结果:

①你们拼的是什么?

②每个图案中都有哪些图形?

③估一估,数一数,每个图案分别用了多少个回形针?

三、欣赏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师:平面图形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欣赏图案。

四、课堂小结:

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的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教具:

课件、不完整的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依次呈现右图)。读一读,打个招呼吧!

学生反映太乱了,不容易看出都有什么数。

教师:没关系,那就请它们排好队,再和我们见面,好吗?

教师:为了让它们排得更整齐,老师给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现在就欢迎它们入场吧。

二、解构百数表,探究数的排列规律

教师(呈现下左图):第一支队伍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排得整齐吗?请它们住进从上数的第一行,可以吗?

教师:读一读,请它们入住。

教师(呈现上右图):又来了一支数的队伍。它们应该住在哪儿?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呈现下左图。

三、 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赶庙会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运算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热闹的庙会上去逛一逛,你们也和爸爸妈妈去过庙会吗?谁能说一说你们逛庙会的'情景?

二新授

1.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独立观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或小组内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交流)。

3.(图的上半部分)交流的问题有:

(1)孔雀开屏的花灯由多少盏灯做成?

(2)大孔雀比小孔雀多用多少盏灯?

(3)两个人一共卖了多少串?

(4)谁卖得多谁卖得少?

4.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1)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别忘了进位和退位。

5.教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应注意的问题。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6.(图的下半部分)交流的问题有:

(1)参加演出的大约有多少人?

(2)还剩多少个气球?

7.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8.教师:加减混合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8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是由快回答精心整理的下一页p20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