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知识大全 >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最新11篇

八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 篇一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2.音乐活动: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背唱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结合维吾尔族民族乐器及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合作产生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又要使课堂的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教 法】

听唱法、表演法、创造法

【教学过程】

八年级音乐《十面埋伏》教案 篇二

八年级音乐《十面埋伏》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2、使学生从音乐中重温历史、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3、通过赏析,能结合音乐讲述楚汉之争的这一段历史,初步知晓音乐描述历史事件的一些表现手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相关知识。

2、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

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教具

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法

演示、体验、讲授。

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开发右脑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构造及其音色特点。音乐的情感体验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唱)。

“一边倒”。

二、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并提问。)

1、大屏幕上的乐器叫什么?

2、观看大屏幕,了解琵琶的基本构造。

3、播放一首琵琶独奏曲的片段。

4、听乐曲,试回答琵琶的。音色。

举例:你知道此乐器独奏的乐曲有哪些?

5、欣赏乐曲片段,感受一下这首乐曲,使你想到了什么?(《十面埋伏》。)

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1、叙事曲。

2、讲述和十面埋伏相关的历史楚汉之争。

3、乐曲取材。

4、播放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师)跟随音乐进行讲解,每一段音乐情绪的变化,描写场景的变化等。

四、《十面埋伏》不仅是我国琵琶武曲中的精品,也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瑰宝。并被誉为我国十大名曲之一。

中国十大名曲有哪十首?(试回答。)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琵琶的结构;音乐体裁叙事曲的风格;重温了历史楚汉之争;历史与音乐相结合,感受了音乐的表现力。

六、作业

1、课下重新欣赏音乐《十面埋伏》。

2、通读《史记》中的《项羽本记》。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篇三

八年级音乐教案《火把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ruǎn)。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

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A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

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三、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

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

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xx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这首《火把节》是用中阮演奏的。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2.听辨乐段。

完整聆听乐曲《火把节》。

提问: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学生聆听并回答。

师: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3.欣赏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

(2)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旋律。

4.欣赏第二乐段

(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

学生可能回答:速度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演奏的方法不同等。

(2)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先聆听第一乐段,再聆听第二乐段,感受第二乐段热烈、欢庆的情绪。

5.欣赏第三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三乐段。

提问:这个乐段和哪个乐段旋律基本相同?说出感受到的场景。

(2)再次聆听第三乐段,听完后为三个乐段加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6.完整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师要求: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的三段体,认真聆听音乐,每听到A乐段出现,就小声哼唱旋律。

四、课堂小结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晚上围着篝火祈求平安,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最后,我们在一首歌曲《七月的火把节》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八年级音乐柳编教案 篇四

八年级音乐柳编教案

教学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柳编是我国传统手工工艺之一。

2、了解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可以编出不同种类的柳编制品。

3、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柳条的特点,可以编出不同种类的柳编制品。

教学难点:通过观赏,柳编工艺品,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操。

课前准备:柳编的图片和一部分柳编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柳编工艺。

1、出示部分柳编制品,让学生猜猜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教师介绍柳编。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

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

区出口创汇的项目。

3、了解柳条的特点,以及可以制作的产品。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

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

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产品

不断创新,会有更多的新颖实用美观的柳制品展现在客户的面前。

4、课件展示柳编工艺品,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

本学期开始,我们将走近柳编工艺。让我们也用我们的手编织出我们喜爱且

实用的工艺品吧。

八年级音乐教案:G大调弦乐小夜曲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聆听为主的欣赏课。教学内容分为听赏、知识点、感受与体验活动三部分。让学生在聆听乐曲中了解室内乐、小夜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以前没有听说过室内乐也没有接触过,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室内乐的概念并能对乐曲进行分析和区分

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能在聆听、演唱、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熟练模唱四个主题音乐,在听赏中辨别主题出现的顺序。

(二)教学重点:

能积极主动聆听、演唱、参与音乐活动,感受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情绪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三)教学难点:

能熟练模唱主题音乐,感受旋律内在的音乐要素。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搜集小夜曲和室内乐等文字及音响资料。

2、播放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莫扎特〉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有感情地介绍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自幼从父学习音乐,4岁即公开演奏古钢琴,5岁开始作曲,故有“音乐神童”之称。

2、揭示课题《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三、聆听感受音乐。

1、播放《G大调弦乐小夜曲》

主部主题。

2、提问:

a、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这段音乐分成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风格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

1=G 4/4 1 05 1 05 | 15 13 5 0 | 4 02 4 02 | 42 72 5 0 |.......

这部份音乐用主、属和弦的分解和弦构成旋律。它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清盈的旋律:

1=G 4/4

5 — 6 — | 4 4 3 3 | 2 2 17 67 | 10 20 30 0 |......... 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4、播放副部主题。

5、播放整个乐曲。

6、再次播放全曲。

7、讲解奏鸣曲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主 连 副 结

部 接 部 束

主 部 主 部

题 题

四、巩固升华。

1、这节课我们欣赏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谁写的?他是哪个国家的的作曲家?代表作有哪些?

2、这首乐曲的体裁是什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3、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请写出它的结构图。

4、《G大调弦乐小夜曲》题目中的小夜曲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小夜曲吗?

五、课外拓展

六、总结

五、核心教学策略

音乐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我的基本策略是,以“音乐”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能积极乐观的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来。

八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 篇六

设计思路

通过演唱歌曲、欣赏舞蹈以及为歌曲配合唱等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充分认识非洲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了解非洲音乐对现代东、西方流行音乐的深刻影响,唤起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强烈愿望。在设计思路上体现的是“体验、探究、升华”的教学方法。

体验:通过对于歌曲的处理,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感受和理解,从而把握和表现南非民歌的风格。

探究:通过为歌曲配合唱探究非洲人声具有自然的多声性,能轻易的形成三度、四度、五度类似奥尔加农和简单卡农的多声结构形式,并以二声部为最常见。

升华:以南非民歌《当太阳降落》──模仿非洲黑人舞蹈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层层递进、步步升华,使教学焕发新时代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并能准确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舞蹈和学做舞蹈动作,能辨认、识别非洲音乐和舞蹈,并能了解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

3.模仿非洲黑人舞蹈。

教学重难点: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两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用具:

钢琴、油彩、草裙、贝壳、纸盒、羽毛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言:

教师:今天我们要去环球之旅的第三站──非洲。

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两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称为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称为北非。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区还保存着自己的传统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这些地区的传统音乐。让我们听一首南非民歌《当太阳降落》。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当太阳降落》,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教师小结: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以朴实的音乐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缠绵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

2.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轻声模唱。

3.演唱歌曲(三至四遍):

(1)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2)处理歌曲,重点突出歌曲的特点。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难点,进行单独练习。

(3)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云》《云车,你飞下云端》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是伴随着黑人被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5)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具有多声部的特点。

(6)教师应用五度关系,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7)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探究与拓展

1.了解非洲黑人舞蹈的特点(节奏强烈,强调人体的每个部位,如头、颈、肩、胸、腰、胯和四肢的表现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黑人舞蹈不仅为宗教信仰和各种仪式以及劳动需要而产生和存在,也是非洲黑人用身体动作和节奏表达思想情感和生命体验的最重要方式。

3.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这种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

(1)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休闲娱乐、求雨、丰收、还是表现黑人狩猎的情景?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4、指导学生总结归纳该舞蹈动作的特点。

四、创作

1.引导学生学跳黑人舞蹈。

2.用老师准备的用品化妆、做面具,扮演非洲黑人。(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

3.随着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音乐表演狩猎的舞蹈场面。

4.分组表演,一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五、延伸

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

非洲黑人舞蹈对美国和其他西方世界的音乐舞蹈产生了很大影响。它特有的节奏是现代西方大多数流行音乐舞蹈的来源,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舞蹈的动作和节奏中,可明显看到非洲黑人舞蹈的影响。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非洲黑人歌曲的特色,了解了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体验了非洲丰富多样而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让我们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念。

小学人教版音乐教学设计 篇七

《采山》: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歌词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形象,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去采山的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中的感受,连梦中都需要笑出声来。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受采山这种愉快的劳动乐趣,能随乐进行身势律动。

2、 能准确掌握重难句的节奏型,并能利用节奏更好地学习歌曲。

3、能认真倾听和学唱歌曲,能完整、准确、连贯地演唱完歌曲。

4、 能在演唱的同时加上身势动作的律动来配合表演歌曲。

5、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孩子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的态度和情绪的把控。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手提竹篮干什么去?

2、让歌曲告诉你,播放《采山》音乐,学生聆听。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轻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调动情绪,带着愉快的情绪开始音乐课。同时,初步感知歌曲。

二、初步感受、表现歌曲。

(一)感知歌曲

1、播放音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采山。

2、再听音乐,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3、老师有哪些收获?(播放《采山》)学生回答。

4、老师采了这么多东西,心情怎么样啊?你们用表情和肢体告诉老师好吗?(播放《采山》)

【设计意图】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反复聆听和感知歌曲。

5、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吗?生唱,师及时给予表扬。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

(1)_____|___0 _____0|_____0

(2)将节奏连起来读一读拍一拍。

采呀采蘑菇0| 采呀采木耳0|采来山菜 | 嫩又鲜0||

花呀花满篮0| 果呀果满篮0| 彩裙飘飘 | 也带甜0||

【设计意图】进行节奏训练,为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础,从而降低歌曲的难度。

2、歌词教学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更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学生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3、唱歌教学

(1)跟音乐哼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2)用“噜”随音乐唱,加强发声练习。

(3)用“啦”随音乐唱,进一步加强发声练习。

(4)放慢速度,跟琴轻唱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跟歌声旋律轻声感受。

(6)师生接龙,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三)处理歌曲

(1)画旋律线,引导学生准确完整演唱全歌。

(2)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并演唱。

(四)拓展与升华

1、师问生答。歌中小朋友帮妈妈采山,你们放心后帮妈妈干什么呢?(扫地板、洗衣服等)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

2、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背着书包回家走,小小脚丫跑得欢,扫呀扫地板、洗呀洗衣服、我帮妈妈做家务,等着妈妈回家来,妈妈脸上笑哈哈。)

【设计意图】充分给予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小结

同学们表演得真棒!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能感受到采山的快乐和这种劳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热爱劳动,要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自立、懂事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吗?(随音乐走出教室)

人教版音乐6年级下教学设计 篇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谈谈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再听: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3、学唱歌曲

(1)根据学生情况,或小组学习、或教师教唱、或学生试唱歌谱、或利用课堂乐器演奏旋律等等。

(2)教师应注意把握歌曲的几个重点: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后,注意演唱方法,不要喊唱,注意保护学生在变声期的用嗓卫生。

4、分析、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完成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

高潮部分,音区处在高音区,旋律的起伏比较大,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5、作业

复习歌曲,收集有关感谢老师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老师在绿荫中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老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欣赏《老友进行曲》,感受乐曲轻快、优美的旋律。

2、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通过想象,描述各段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3、小组合作,创编一个乐段或部分旋律的图形谱,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或者教师播放学生集会、发奖、下操时常用的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师:乐曲的曲名?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完整初听《老友进行曲》

师:乐曲的速度、节拍?

生:速度不快不慢,适合行进;四四拍的节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是由德国作曲家卡尔•泰克根据自己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而创作的管弦乐曲。音乐欢快、活泼,表现了与朋友在一起时欢快的心情。

4、分段欣赏

(1)第一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

再听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谱例,随音乐哼唱主题的第一旋律。

提问:主题的第一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2)第二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情绪上又怎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谱例,了解音乐要素(音型、音区)对音乐的影响。

(3)第三部分

初听提问:乐曲的第三部分与哪一部分相同?

(5)总结曲式结构

三段体:ABA

4、补充欣赏

欣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或者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录像,8000少先队员组成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_广场,背景音乐由1200名军乐团队员吹奏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提问: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振奋人心)

欣赏电影片段《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歌》。

学生讨论观看后的感受。

教师播放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式录像,解放军海陆空仪仗队、各兵种方阵通过_广场的画面,背景音乐是军乐团吹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师总结:这些乐曲都具有进行曲的特点,适合队伍在行进间演奏。还有一类进行曲适合在音乐会上欣赏,除了具有进行曲雄壮的特点外,还具有活泼、轻快、舞蹈性的特征。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巡逻兵进行曲》等。

5、小组合作,为乐曲创编图形谱。

可根据学生情况为某一段落创编图形谱。

可以哼唱主题与打击乐伴奏相结合,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乐段伴奏;可以运用吹奏乐器演奏主题的第一旋律或哼唱主题,用打击乐器为第二乐段伴奏等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记忆哼唱主题部分。了解、认识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教师收集许多相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分为四个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等不同主题收集有关资料。

1、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1)播放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

提问: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2)分析歌曲的结构。

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

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即将告别拳坛。为此,他特别邀请他最喜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告别会上演唱歌曲。莎拉•布莱曼接受这个光荣的委托之后,再有她挑选了这首意大利歌曲,并指定与原唱者波切利合唱。然而,在这场11月举行的拳赛中,亨利竟意外地落败。当他登台谢幕,《Time To Say Goodbye》动人的旋律同时响起,令巅峰不再、黯然落败的拳王潸然泪下,闻者莫不动容。

此曲又名《永相随》,被BBC选为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由莎拉•布莱曼独唱,震撼了全世界。

3、了解“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

莎拉•布莱曼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3岁开始学跳芭蕾舞,18岁时加入舞团并已由她担任主唱。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 欣赏《猫》中片段--回忆。

4、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

1981 年,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了韦伯的音乐剧《猫》的演出,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缥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里。其间,莎拉•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中的女高音,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提名。1986年,伦敦的“女王陛下剧院”推出了堪称本世纪最音乐剧之一的作品《歌剧魅影》,莎拉•布莱曼主演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克莉丝汀,这个演出将她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被Drama Desk大奖提名为女演员,奠定了其音乐家的地位。

欣赏《歌剧魅影》中片段--《愿你再次出现》。

5、莎拉•布莱曼与世界男高音的合作

(1)莎拉•布莱曼与歌王卡雷拉斯:19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莎拉•布莱曼受邀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拉雷拉斯同台演唱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

欣赏《永远的朋友》。

(2)莎拉•布莱曼与多明戈:1985年,她担任韦伯古典音乐《安魂曲》的首演及录音,与她一同担纲的男主唱则是当今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古典新艺人”的提名。

欣赏《安魂曲》。

(3)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告别拳坛,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合唱歌曲《告别时刻》。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的二重唱。

5、随音乐哼唱歌曲的主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同一首歌》,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同一首歌》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名?你听过哪位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

2、学习歌曲合唱部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利用课堂乐器分声部完成旋律。

3、完整演唱歌曲

背唱歌曲,加入领唱、排成演出队形。

4、讨论运用什么形式完成“毕业晚会”

5、分组准备

主持、导演、化妆、录像、邀请老师、照毕业照等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毕业晚会”

【教学目标】

由学生组织一台“毕业晚会”,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1、合唱:《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2、毕业典礼

(1)校长的讲话,颁发毕业证。

(2)舞蹈:街舞《青春的脚步》。

(3)学生代表讲话。

(4)学生留给学校的礼物:一幅巨画《我们美丽的校园》。

(5)家长代表讲话。

(6)表演唱:《感恩的心》--演唱加手语表演。

(7)老师的临别寄语。

(8)朗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琴伴奏。

(9)舞蹈《小旋风》。

(10)大合唱:《同一首歌》

初中音乐八年级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上过很多门课,下面我就说两门课,你们根据我说的这两门课的特征来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两门课?

师:第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

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特殊的教室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唱很多好听的歌曲。

生:音乐课

师:大家都猜出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你们觉得音乐与绘画有没有联系呢?

生:有,没有……

师:我们有了两种答案,那么你们能说说原因吗?

生:讨论

师:那么,音乐与绘画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

1、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来描绘音乐

师:我们在美术课上都会画一些静物或风景,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下面我们就试试用绘画来表现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首先,我先放几段音乐片段,你们想一想能用一种什么样的线条来描绘,为什么?

播放《梁祝》、《大海呀,故乡》

生:《梁祝》这段旋律比较舒缓,优美,速度慢,用平滑的曲线来描绘。

《大海呀,故乡》速度时而缓慢,时而急速,旋律是上下波动的,体现大海的波浪起伏,用波浪线来描绘。

2、用绘画中的要素——色彩来描绘音乐

师:你会用什么色彩来描绘这个音乐片段?播放《命运》

生:黑色、灰色……

师:好,那我们看看这里用了什么色彩?播放DVD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的封建势力,贝多芬号召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激发人们同封建势力搏斗。我们可以看到乐曲一开始那种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用了黑色来表现,到后面有了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仿佛人们战胜了命运,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色彩也变的明亮起来。

3、听音乐联想画面

师:我们刚刚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和色彩来描绘音乐,下面我们把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我们欣赏一段音乐,你来联想一幅画面,大家可以动笔画一画。

播放《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组曲》中的《日出》,同学边听边作画。

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师:你们怎么想到这些的呢?

生:这段音乐的旋律很优美,很舒展,就让我联想到清晨日出的景象……

4、总结根据音乐中的哪些因素进行绘画?

师:刚才你们边听音乐边作画,而且画的非常好,那么你们是根据音乐中的哪些因素来进行绘画的呢?

生:旋律起伏、音量、节奏、音色、力度、速度、音乐所表达的情绪……

5、欣赏绘画作品联想音乐

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作品中有两个人物,我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在同学的描述中你来体会一下这两个人物是什么样的?

生:第一个人物是一个富人,他很胖,穿着也比较华丽、富有,他的神情显得很自满、狂妄、傲慢……

第二个人物是一个穷人,他很瘦弱,穿着很破旧,他看见富人后显得很紧张、不安,看上去他很可怜……

师:大家看得很仔细,描述的很清楚。其实,这两个人物是画家写生中的两个人物,原本不在一个作品中,但是,由于他们两人有鲜明的对比,作曲家就让他们在音乐中相会了,让他们聚在一起,相互交谈。

那么,如果你是作曲家的话,你会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这两个人物?你会用什么乐器?比如在音区的选择上,在力度、旋律上?

生:表现富人在低音区,用大号演奏;表现穷人在高音区,用长笛来演奏……

表现富人力度强,表现穷人力度弱……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作曲家是怎样用音乐来表现这两个人的。

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钢琴版)

师:(边欣赏边介绍)一开始在低音区富人出现了,作曲家用间歇的节奏,出人不意的重音表现了自满、狂妄的富人。紧接着,在高音区可怜的穷人走来了,描写穷人的音乐很快,表现了他看到富人后的紧张、不安和害怕。两个主题同时出现了,似乎他们在喋喋不休地谈论什么。低音区富人粗暴的音调始终占有音响上的优势,而高音区穷人的细弱的音调则显得战战兢兢,惶恐不安。最后富人用粗暴的音响将穷人的音响打断,仿佛可怜的穷人被蛮横无理的富人赶跑。

我们欣赏的是用钢琴来表现这两个人物的,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管弦乐是如何表现的?用了那些乐器?

生:表现富人用的是弦乐,表现穷人用的是小号……

师:此曲是用弦乐群来表现富人,用加了弱音器的小号来表现穷人的。

6、总结绘画中的哪些因素让你觉得有音乐的存在?

师:这首作品我们就欣赏到这里,你们想一想绘画作品中的哪些因素让你觉得有音乐的存在呢?

生:构图、人物形象、线条、色彩……

三、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音乐与绘画的关系,音乐与绘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用音乐可以表现绘画,我们通过音乐中旋律的起伏、音量、节奏、音色、力度、速度、音乐所表达的情绪,联想到一幅美丽的画面;用绘画也可以表现音乐,我们可以从画面中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到音乐存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音乐与绘画联系起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多姿多彩。

八年级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切分音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学生能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听《彩云追月》广东音乐

2、节奏练习认一认:——“切分音”及“切分节奏”

____X用加了连线的切分音节奏配上词语念一念感受歌曲旋律,体会歌词意境:——诗朗诵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二、寓教于乐

1、学生听赏《彩云追月》FLASH。感受歌曲。

2、选择: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的

3、用LU哼唱边唱边找切分节奏学生回答,点出方块底色

4、看着歌谱,把这些地方唱一唱,跟钢琴

5、听范唱(童声)开口默唱,注意范唱声音

6、跟琴直接唱老师发现有问题的地方重点解决单独唱一唱波音,倚音更加表达出激动的情绪,跟教师模仿一下

7、跟琴完整演唱带着感情,注意声音

处理歌曲

1、比较法,讲解切分节奏在本课的作用师:在这首歌曲,大量使用了切分节奏,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老师用两种不同的节奏来唱一唱(第一乐句)大家来听一听,哪种节奏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616535……

616535……

2、在长音处加上切分节奏,用BONG带着音高演唱

注意:

1)、用手指尖轻轻敲击掌心,根据音高将手势放在“高、中、低”三个位置

2)、声音轻轻的

3)、节奏平稳

4、速度不要越唱越快

3、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唱一唱

4、完整演唱

三小结

让我们在深情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人教版音乐6年级下教学设计 第十一篇

【教学内容】

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使学生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2、思考问题: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华民族乐器?

初步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知识:

1、认识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出示图片)

2、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三、欣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3、再次听赏,分析乐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4、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乐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调为例:

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5、完整欣赏全曲。

6、用此曲作为音乐背景的衬托,朗诵一首歌颂梅花的诗词。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以上就是快回答给大家分享的11篇人教版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八年级音乐教案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