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www.huabuqi.com敬业的小编醉清风帮助大家整理的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优秀14篇,欢迎借鉴。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一
9月7日消息(记者陈亮)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再过不到24个小时,里约残奥会的大幕将在马拉卡纳球场拉开。十几天前,里约奥运会的圣火刚刚熄灭,再过一天的时间,残奥会的圣火即将在这个著名的球场点燃。对于即将开始的大赛,里约准备好了吗?
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们来到里约已经有将近一周的时间了,他们正在这里积极备战,正在努力适应这里的环境,调整出自己的最佳状态。这次里约残奥会跟之前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这是在南美大陆举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残奥会历史上出行距离最远的一次,面临着时差调整、气候条件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克服。现在巴西的天气虽是冬天,但是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冷,这里昼夜温差非常大,白天太阳一出来是暴晒,经常要穿短袖短裤,在路上走几步是一身汗,最好还得抹上防晒霜,否则很可能会被晒伤。但是太阳一旦下山或者躲进了云层里面,起了风,温度立马就降下来了,有时候穿上外套还觉得非常冷。对于普通行人的感觉都是这样,对于要保持良好状态的运动员来说怎么去适应气候,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生病,把这个状态延续到比赛当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里约残奥村和奥运村都在位于里约西南部的巴哈区,里约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村经过一番改造就变成了残奥村,残奥村远离市中心,周围群山环绕,从运动员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巴哈奥林匹克公园,不远处还有湖泊和大海。残奥村里共有31栋楼房,中国代表团住在13号楼,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也居住在这里。13号楼一共有18层,每一层都挂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入口处红灯笼也非常显眼。中国代表团驻地的墙壁上用白纸黑字写了一句话:祖国和人民的荣誉高于一切。相信在即将开始的残奥会比赛上,中国运动员一定会肩负祖国人民的嘱托,奋勇拼搏、取得好成绩。
里约残奥会一共设置了22个大项,528个小项,包括三个方面: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皮划艇和铁人三项是这届残奥会中新增加的项目,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这两个类别的比赛,其中包括射箭、田径、硬地滚球、皮划艇、自行车、游泳等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中国运动员在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数名列奖牌榜、金牌榜的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那以后,到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以及2012年的`伦敦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和奖牌数都是名列首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运动员全部都是业余选手,平均年龄26岁,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14岁,这些运动员跟往届相比新人变多了,重残人数增加了,受教育程度也是历届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中最高的。
目前,开幕式旗手确定了伦敦残奥会上获得女子轮椅击剑项目冠军的荣静,今天记者在采访荣静时她说,这里的训练条件和国内差不多,她的比赛大概在将近一个礼拜之后的14号才开始,目前她也正在进行最后的实战训练。为什么选择荣静作为旗手?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张海迪告诉记者,选择女子轮椅击键冠军的荣静有着特殊的考虑,以前残奥会代表团的旗手都是小伙子,这次残奥代表团提出要对残疾妇女以及残疾儿童格外关心,代表团旗手的选择上也体现了这种关心,特地选择了这样一位非常漂亮、健康、爱笑的女旗手。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二
假想一下,倘若你一夜之间因为某一事故而失去了身体的某一部分。你醒来发现自己突然之间不会说话,以后只能依靠手语来与世界对话;突然之间听不到声音,以后只能依靠文字来认识世界;突然之间看不到光明,以后只能依靠他人的言语来感观世界;突然之间行走不便,时时需要他人的扶持和帮助时,你会自卑吗?
星期二的下午,北京的残疾人艺术团来到我们学校表演,我怀着满心的自卑和害怕去到现场。为什么自卑呢?因为他们受到命运的捉弄,无意之中使他们成为了残疾人,而回望自己过去的种种,例如:没有好好珍惜每一次的考试,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随随便便应付老师交代的作业,而他们珍惜现有的每一分每一秒,艰苦而勤奋地练习和读书,但我们对临近的中考却没有丝毫的紧张。你说我们应不应该自卑呢?为什么害怕?因为我害怕但他们的对上我的目光时,我却不经意的用了怜惜的神情,这会不会大大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呢?
可事实上,他们的表演,不论是聋哑姑娘表演的柔韧有余的《年年有余》,还是充满祥和之气的《千手观音》,还是独腿兄弟表演的撼动人心的《鹰之翼》都传递着那股浓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我知道,这是属于他们的表演,这是属于他们的舞台。即使我们有一天可能会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我觉得我们也难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挫折低头的精神,对吧!
其中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两个人的往事。第一个是英气逼人的哥哥,主持人说出了哥哥的经历:哥哥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名陌生的男孩在铁轨上嬉戏,火车在不远处迎面而来,哥哥为了救这名男孩,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左臂。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我一个人钦佩的,而且是我们各自心坎上的英雄!另一位是手语老师,她在台上给所有的聋哑人做手语,倘若没有手语老师的配合和支持,今天的表演也不会这么地精彩。真心谢谢你的奉献。
表演的最后,我没有同情和害怕,有的只是满满的感动。因为他们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只能让我敬佩。谢谢你们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地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传递正能量!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深刻观后感 篇三
北京冬残奥会是一个缩影,体现中国温度。中国作为东道主,在场馆设计安排上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打造“无障碍的冬残奥会”。在北京冬残奥村,所有入口使用平坡入口;在张家口冬残奥村,下沉广场设计建设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质坡道,方便残疾人通行;无障碍智慧服务平台将在赛时通过手机App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路线导航;“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在冬奥会期间投入使用,服务广大听障人士……北京冬残奥会不仅设施“全面无障碍”,服务更是周到无障碍。
通过建设高标准、无障碍和包容性的冬奥环境,形成一套具有基准意义、系统性的无障碍标准,为赛后持久、可持续利用留下宝贵财富。北京冬残奥会作为缩影,不仅将向世界传播和平与友善,用热情传递中国温度,更将为日后推动提升我国的无障碍环境水平做出应有贡献。
关爱残疾人,北京冬残奥里见真章。日益完善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服务,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扫除障碍,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让我们共同期待,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奥运健儿绽放精彩!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感受 篇四
20_年8月8日晚上8点是令全中国人民激动的一刻。这一刻,点燃了人们心中共同的激情;这一刻,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百年企盼!如今,奥运会闭幕了,残奥会也闭幕了,但我相信,残奥会别样的。美丽更鼓舞人心,因为那别样的美丽改变了我对残疾人的看法,那忘我的拼搏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强的责任感。
伴着清清的微风,我来到了农业大学体育馆,等待着我的将是一场男子坐式排球赛,波黑队对伊拉克队。我很少见到残疾人,偶尔在街上看到,我会感到他很可怜,很让人同情,需要别人的帮助。今天要见到的残疾运动员会是怎样的呐,我心里在想着——,一进场,我惊讶了,他们都是非常健壮的运动员,波黑队员与伊拉克队员正在做赛前准备:他们有的搓搓手,等待着比赛的开始;有的一边拍球,一边思考着打球的计策;还有的则正在和队友分配任务。当我仔细看这些队员时,不禁愣住了——他们一个个安着假肢,有些还露着半截大腿。
比赛开始了,由伊拉克队先发球,只见队员中的一个人猛地跳了起来,又用尽全身的力气托起排球,重重的把球打到对面去。波黑队也不甘示弱,当球“嗖”的一声飞到对面时,一个队员又飞似的跳了起来,稳稳地托住了球。于是,球又飞上了半空。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又一个波黑队员接住了球,他皱着眉,瞪着眼,又猛的一拍,球又“嗖”的一声飞到了伊拉克队,飞出去的球像射出去的箭,速度快得几乎无法形容。此时的我,已经目瞪口呆,说不出话了。这时,球马上就要落地了,一个队员又飞一般冲了上去,一把接住了球,在把球传给队友之后,这名队员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汗水不断地流了下来,是呀,这对残疾人来说真是太困难了!球又飞到了波黑队手里,可是,由于用力过度,球出界就要落地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队员飞一般冲了出去,不断地左右移动,就在球要落地时,他一边用一只手支撑着身体,一边又伸出另一只手去救球,球竟然稳稳地落在他地手上,现场的观众都为他欢呼起来,我也情不自禁地鼓了掌。
比赛结束了。此时的我,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词——惊讶。他们把残疾的身体运用的如此灵活,充分发挥着每一部分的作用,他们顽强的毅力、他们坚定的信念、他们忘我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虽然坐在地上,但此时他们在我心中是如此的高大。
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残疾运动员别样的美丽,是超越、融合、共享最好的解释。他们惊人的毅力使我们无不为他们欢呼!同时我又该怎样安排我的学习和生活哪?他们让我沉思、他们给我压力、他们伴我腾飞!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五
第十五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足球圣殿”、里约的马拉卡纳体育场盛大开幕。且看残奥会开幕式心得。
再一次,马拉卡纳体育场被漫天焰火照亮,再一次,里约热内卢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刚刚成功举办过奥运会的这座城市,在7日的夜晚为世界奉上了一场满溢着温情与勇气,又体现了科技与关怀的残奥会开幕式。
轮椅飞跃马拉卡纳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在全场的欢呼声中出现在看台上并启动倒计时。15米高的巨大数字由10到1的顺序从体育场顶端渐次落下,而在最后一刻,极限轮椅运动员阿伦·福瑟灵厄姆沿着场内的巨型斜坡,穿越代表着“零”的黄色圆圈,飞跃马拉卡纳体育场。据组委会介绍,阿伦是世界上唯一一名可以在轮椅上完成该动作的人,对他而言,轮椅并非是残障人士的工具,他的梦想则是设计出最为动感的轮椅。
这一举动所包含的勇气范文写作,完美地诠释了本次开幕式的主题“心无边界”。
机械手臂与我共舞
组委会之前透露残奥选手艾米·珀迪将在开幕式上登场,但在发布会上所说的与珀迪互动的“神秘嘉宾”直到今晚才终于揭开面纱——名为库卡的机械手臂突然出现在场地中央。珀迪翩翩起舞,手臂也随之响应,双方似乎扮演着对方的舞伴,却又在舞蹈的动作上悄悄地较劲,随着珀迪的动作愈发自由与写意,库卡似乎终于明白自己无法在与人类的“斗舞”中取得胜利,低头向珀迪致意。
这一机械手臂由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生产,该公司在3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机器人、自动化与技术解决方案。库卡作为该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则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今晚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库卡机械手臂高2。15米,1。15米宽,2米长。尽管它的重量超过1。5吨,但动作仍相当灵活。
亲情支撑运动梦想
足球几乎是巴西的代名词。在大街小巷,草坪海滩,随处可见的是追逐着足球而挥洒着汗水的人们。而在这样的一个国度,如果因行动不便而不能站在绿茵场上,对一个孩子而言是莫大的遗憾。
现场大屏幕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巴西的'父亲法莱罗为自己残疾的儿子设计了一款特殊的球鞋,爸爸与儿子的脚可以紧紧地绑在一起,孩子可以站在梦寐以求的足球场上。大屏幕上是皮球滚进球门时孩子们脸上惊喜的笑容,家长与他们一起在绿茵场上感受着欢乐;现实中,一束追光静静倾泻下来,他们护卫着国际残奥委会的旗帜出现在今晚的体育场内。
这一发明广受欢迎,也启发了法莱罗在随后将其发扬光大,到现在,一个以通过穿上此类球鞋罚点球决胜的锦标赛已经发展成熟,赛事参照世界杯赛制,拥有奖杯、个性化的球衣,还有开幕时的音乐表演。
楼梯天堑亦变通途
本届残奥会的火炬传递采取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方式,网络世界里,圣火所经过的地区随着人们的关注而变成一片火红;而在现实中,于6日抵达里约热内卢的圣火在经过了基督山、依帕内玛海滩等著名景点的传递后到达马拉卡纳体育场,来到最后一位火炬手克洛多瓦尔多·席尔瓦手中。
席尔瓦是巴西在残奥会上获得奖牌最多的选手,他曾收获13枚奖牌,其中有6枚金牌,但在即将到达火炬面前时,轮椅上的席尔瓦却被楼梯阻挡了去路。此时骤降大雨,全场观众的心也悬了起来,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平常使用的楼梯对于席尔瓦们来说仿佛天堑。就在此时,坡道从楼梯中缓缓伸出,席尔瓦驱动轮椅驶上平台,点燃火炬,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同时燃放的焰火照亮了整个马拉卡纳体育场。
组委会表示,这一环节旨在体现对世界的美好愿景:每一个人都应平等地享有同样便利的生活。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六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而就在开幕式前不到9个小时,鸟巢临时设施服务保障团队仍在战寒冷、冒疾风,争分夺秒完成紧急保障任务,为开幕式护航。
冬残奥会开幕式前,由于特殊原因,直到3月3日晚上9时,国际残奥委会(IPC)才最终确定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代表团,此时距开幕式已不到24小时。
按照要求,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带体育场临时设施服务保障团队连夜组织39名作业人员,从4日凌晨0时30分开始,对国家体育场内的“万国旗”进行调整。
“万国旗”也叫静态旗帜,这些成排悬挂于场馆的各参赛国家及地区旗帜,不仅能营造奥运氛围,更能激发运动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鸟巢“万国旗”悬挂的位置,是在正对着主席台的场馆“碗口”下方,距离场心舞台有50多米高。“因为场馆没有电动悬挂设备,加上临近开幕式,不能有机械设备进场,我们只能靠人工拉拽绳子的原始方式进行作业。”总包单位之一北京城建集团项目经理刘亮介绍,每一面旗帜在什么位置都有严格要求,调整旗帜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哪怕只调整其中一两面旗帜,其他的也得随之进行调整,任务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开幕式当天,北京正赶上大风天气,空旷的鸟巢场地里,风力也接近8级。旗子在悬挂过程中一直迎风大幅来回摆动,让调整难度增加不少。
一面接着一面,三四十人的施工团队冒着大风,连续奋战近12小时,到中午11时15分,终于完成“万国旗”的悬挂,并让旗帜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开幕式。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七
冬残奥会火种采集仪式分别在北京市盲人学校、八达岭古长城、张家口“创坝”园区、黄帝城等八个火种采集地举行,连同在残奥会发祥地英国曼德维尔采集的共九处火种汇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火种汇集仪式后,将继续在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天坛公园进行火炬传递。之后根据计划,3月3日上午将在以“逐梦冬奥”为主题的张家口市民广场、以“舞动雪韵”为主题的崇礼太舞滑雪场、以“古镇新姿”为主题的蔚县暖泉古镇和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怀来官厅水库湿地公园传递。3月3日下午,将在以“万国园林”为主题的北京世园公园传递。
3日下午,火炬还将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进行闭环内火炬传递。3月4日火炬将在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以“追梦之路”为主题的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和以“冬奥之家”为主题的北京冬奥组委驻地传递。
从运动员障碍等级的划分不难解释为什么残奥会受关注度远不及奥运会,如果以竞技技术和人类运动美学为出发点去看待残奥会或许你是失望的,出发点也是不对的。残奥会的举办,着重点本身就不是极限挑战,而是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顽强不息的精神。这两样,需要健全人也需要残疾人一起努力。
对于残疾人来说,残奥会更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展示平台,是他们面对命运不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最佳精神展示舞台。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共有251名运动员,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16岁,来自各行各业,有些运动员坚持体育训练已20多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超乎常人的意志与生命抗争。残疾人运动员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在一次又一次与生理、心理的对抗中寻求突破,诠释着生命的倔强。
8月24日开赛以来,残奥会每一天都有这样的瞬间上演,闪耀着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光芒。同时,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的友爱和尊重同样震撼着人们的心灵。28日的女子50米蝶泳S5级颁奖礼上,金牌得主、失去双臂的卢冬两旁是下肢残疾需要坐轮椅的银牌得主、西班牙选手玛尔塔和队友成姣。拍照时,站立的卢冬单膝跪地,为的只是与另外两名奖牌得主显得一样高。卢冬“跪下”的一幕感动了无数人,也收获了无数赞誉之声。
像卢冬这样的例子,残奥会还有很多很多,每次浏览残奥会的新闻总会被残疾人运动员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泪水总会在流淌的边缘徘徊。残疾人运动员给予我们远比奥运会更多的感动,因为他们面对“逆风飞翔”的勇气和意志比大多数健全人还要坚定。这或许是残奥会给健全人最大的精神礼物。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八
雪容融上岗啦!今天晚上,国家体育场将迎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鸟巢”。据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透露,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五彩斑斓”,展示“生命的绽放”主题,表达热烈的打动人心的情感。
这“五彩斑斓”的开幕式场馆,将继续由100%绿色电力点亮。100%绿电点亮所有场馆,不仅是冬奥会史上首次,也是冬残奥会史上首次。这将会是一番怎样的绝美景象?一起迎接同样精彩的北京冬残奥会吧!
“双奥之城”北京实现奥运史上首次所有场馆100%绿电供应。北京冬奥会兑现了“绿色办奥”的承诺,成为史上最绿色的冬奥会。
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冬残奥会场馆全部沿用冬奥会的场馆,一馆两用。
制冰、造雪、照明……冬残奥会期间,100%绿色电能将继续点亮所有场馆,为大家再次呈现一场完美的冰雪盛宴。
创造12项世界第一的±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继续让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基地与各场馆隔空“牵手”,用张家口地区的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点亮赛场,继续讲述“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的动人故事。
而作为“充电宝”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将继续发挥调节作用,保障张北柔直电网可靠运行、清洁能源持续供应。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九
一袭红衣、黄色裤子、手持登山杖,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上,一位73岁的老人在“雪山”上攀登。他是夏伯渝,我国著名登山家。26岁失去小腿,69岁凭借义肢登顶珠峰。北京冬残奥会大幕徐徐拉开,夏伯渝用自己的汗水和毅力,登上了又一座“珠峰”,书写下闪亮一笔。
作为我国知名登山家,夏伯渝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登山”“珠峰”是他人生绕不开的关键词。把时间调回1975年,26岁的夏伯渝是中国登山队的一员,和队友们一起冲顶珠穆朗玛峰。不幸的是,在那次冲顶中,由于冻伤,夏伯渝不得不选择截肢,失去了两腿小腿和双脚。
“珠峰虽然夺去了我的双脚,但没有夺去我对登山运动的热爱。”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夏伯渝在2018年登顶珠峰,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
作为很多残疾人和残疾人运动员的榜样,收到冬残奥会开幕式邀请的夏伯渝却感到有些意外。
“我没有表演的经验,从事的项目和冰雪的关系也不大,开始是有些紧张的。”
虽然略有忐忑,夏伯渝仍然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排练和筹备中。除了虎年春节仅有的几天假期以外,他一直在闭环中学习、练习。由于节目位于整个开幕式的中段,夏伯渝每次都有一个多小时候场时间。不到自己登场时,夏伯渝就戴着耳机,一遍又一遍地听。一边听,一边用义肢轻轻地打着节奏,复习步点。在一天的排练中,整个流程会彩排两到三次。常常是一大早来到鸟巢,披星戴月回到驻地。对于年过七旬的夏伯渝来说,打破日常作息,对身心都是挑战。
“哪怕是上场前一秒,节目细节仍然可能调整,大家一定要保持精神专注。”
马上就要到自己了,夏伯渝心里还在重复着每一个动作。音乐响起,“登山者”亮相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
“这是我人生中闪光的一刻,难忘的一笔。我把残疾人运动员自强自健的一面展现在世界面前,感到光荣自豪。”
走下舞台,夏伯渝悄悄地抹去了眼角的泪花。那是幸福的泪,他登上了自己人生的又一座“珠峰”。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十
3月4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开幕式上,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24名师生献出了他们完美的演绎。2021级舞蹈表演专业11名听障男生参与了手语“唱”国歌,12名听障女生参与了《冬残奥圆舞曲》舞蹈表演,辅导员程爱琪担任手语指挥。他们用努力展现了勇于挑战、不断突破的长大人的风采。
参与表演的师生从12月末抵京后,就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六十多个日日夜夜,反复推翻,反复排练,反复试动作,最后才达到了舞台呈现效果。《冬残奥圆舞曲》由听障舞蹈演员演出,他们听不到音乐,所有对节拍的感知,对动作的变化,几乎都依靠手语老师的指挥。
开幕式结束后,师生们又马上投入到闭幕式演出的紧张筹备中。
师生们: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圆满成功。
5天磨破一双舞蹈鞋。
王可闻:我很荣幸能够代表长春大学参演了《冬残奥圆舞曲》。我们的表演是与椅子共舞,看似简单实则困难。我们数不清编了多少个版本了,每天都在改节拍、改动作,大家都很辛苦,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定要打好这场仗!最终,我们完美呈现出来了,这也是我们向全世界的宣告:这就是生命的绽放!
徐可心:我们能代表长春大学参加这次冬残奥会开幕式,除了激动更多的是忐忑,怕自己拖后腿。到了北京排练,老师说用椅子跳群舞,还是和不同的团队一起完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最珍贵的记忆。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我们的雪花头饰,有大有小,有的完整有的残缺。化妆师曾告诉我,“每一个雪花都是不一样的,它们和你们一样有的残缺有的完美,但每一朵残缺的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你们也是独一无二的,绽放最美的自己……”残缺的雪花,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独一无二的美丽。
刘巧:我是第一次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演出,既紧张又激动。我们的舞蹈需要旋转椅子来完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艰苦的训练,身上的疼痛,我们没有一个人放弃。当开幕式圆满成功的那一刻,我和伙伴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一刻艰辛和泪水都化为笑容。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终身难忘。
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上,
他们留下了长春大学师生美丽的身影,
他们用出色表演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追逐梦想的`坚强。
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观后感 篇十一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如期而至。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聚焦残疾人体育健儿在冬残奥会上的精彩亮相。
6年多来,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引领下,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冬残奥会时间随即开启。十几天时间里,各项转换工作迅速、有序进行。场馆中增设了无障碍标志和坡道,设置假肢与轮椅维修中心,媒体看台为残疾记者设置了无障碍坡道,餐厅重新规划,降低了手部消毒区的位置,无障碍座位和卫生间改造完成……中国向来言必信、行必果,我们有信心兑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冬残奥会是残疾人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残疾人运动员,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坚强地为实现人生梦想而拼搏,他们的精神意志令人敬佩、鼓舞人心。残奥会为各国搭建起了友谊的桥梁,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他们不仅是战胜自我的强者,更是传递友好的使者。北京冬残奥会必将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了解,助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助力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全国8500万残疾人是我们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到了更好实现,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充分体现出中国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本届冬残奥会,中国运动员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其中,85人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全部运动员为业余选手。广大残疾人正通过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绽放出生命之花,不断迸发出向上的力量。这种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生动注脚。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个勇敢、坚定的追梦人都了不起。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让更多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借北京冬残奥会的东风,让我们奏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人乐章,一起向未来!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十二
“北京!”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出不太标准的读音时,神州大地翘首以待的亿万中国人再次沸腾了!如同14年前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时一样,中国人民在这一刻都沉浸在忘我的兴奋状态之中。北京,成为世界上首次能主办冬季和夏季奥运会的城市!会议结束后,北京市市长王安顺面对央视记者采访,道出五个关键词——高兴、感谢、承诺、敬意、欢迎。
奥运会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而是一种用永远不变的信念。作为一名小学生,也许我们还不能像体育健将那样为祖国拿金牌,也没有机会亲临赛场,参与奥运会的服务与接待工作,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一样可以为奥运出一份力!
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的小使者。冬奥会来临之时,我们用文明点缀城市的每个角落,伸出礼仪的双手迎接八方来客,这样才能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向导。别的国家的人民光临北京看奥运,是我们全国人民的骄傲!作为“小主人”的我们,应该说有礼貌有修养的话,应该用千百倍的热情为客人们服务。比如:做个翻译员,帮外国朋友指路等等,一定能让外国朋友感受到我们中国人的热情,让国际友人回味舒缓的感觉,文明的味道。
我们要做一个个的环保小卫士。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绿色的中国盼奥运”的梦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随手捡起垃圾,让我们的城市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让外国朋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和张家口流连忘返。
不再等待,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伸出双臂,迎接我们的冬残奥会!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十三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虽然上苍是那样不公,它没有给我十全十美健康的身体,没有给我靓丽的容颜,但是它给了我一颗多么美丽善良的心!我用我的心来生活着,用我的心来爱这个世界,爱每一个人,我的人生将演绎如此生动和美丽!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深刻观后感 篇十四
无障碍理念点亮冬残奥会人文关怀的光芒。残疾人充分、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根据冬残奥会赛事运行的需要,8个竞赛场馆、两个冬奥村(冬残奥村)实现全流线无障碍,25家冬奥定点医院、60家冬奥会签约饭店、7家冬残奥会签约饭店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涉奥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9858个点位完成改造提升。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时,将有大批运动员、观众、媒体等抵达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团队根据不同人群打造了5条进出场馆的无障碍运行流线,冬残奥运动员可实现无障碍入场。冬残奥会设施每一处的新增与改造都致力于细心与人性化的服务,运行流线清晰顺畅,设施建设规范标准,无障碍环境服务保障水平符合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北京冬残奥会无障碍环境更有温度,将给予人们更美好的体验。